关于摇滚的。。。?

关于摇滚的。。。?,第1张

摇滚乐的概念

一直以来的悬念

究竟什么是摇滚乐呢?

长头发、皮夹克、破了洞的牛仔裤……也是,也不是;

吉他、贝司、鼓……也是,也不是;

Elvis Presley、The Beatles、Bob Dylan、Nirvana……也是,也不是;

年轻的自由、荷尔蒙的冲动、离经叛道……也是,也不是;

节奏、歌词、旋律、梦想、真实、感觉、狂野、信仰、力量、愤怒……也是,也不是;

……

这些都不是摇滚乐,也可以说都是,那么究竟形而上的具体的摇滚乐定义是什么呢?在我现在看来,提出这个问题就好像是给自己下了个套,就像有人傻到一定要问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世上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一样。因为永远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一直以来都没有!每当你发现好像只差一步之遥就要接触到真理的边缘了,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又冒出来了一个岔路,你只要往前在迈一步,就是真理,可这岔路却把你引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于是你的思考又要从头开始了。

历史如是说

历史上第一首被打上摇滚烙印的作品是美国的白人音乐家Bill Haley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录制的《整日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那个时候的Bill Haley穿着笔挺的西装,而且还打着领带,头发梳得油光发亮,如果这样的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或者站在现在的舞台上演唱这首歌,一定没有人会认为他是在唱摇滚,可偏偏历史把它定义成第一首摇滚作品。这也没什么奇怪,原来人们还觉得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原来人们还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时代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这样说来,其实任何具体的定义似乎也都是相对的,因为时代在变,人们的认识领域也在不断地随之拓展、改变。

世界上最难的就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这需要描述的准确、精练。而世界上最容易的也可以说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你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认识程度给出一个概念。所以很早以前,在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头长发加上皮夹克就是摇滚。然后有人认为,摇滚就是吉他上的SOLO,贝司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节奏。现在有人说摇滚是一种精神,可是,也有人说这些都不对。于是带着越来越多的疑惑,我开始翻看有关著作和资料,找到了下面一些所谓的摇滚专家们所给出的定义:

格雷尔·马库斯是闻名遐迩的摇滚名著《神秘列车》的作者,他认为摇滚无非是“一种美国文化”,比如埃尔维斯·普莱斯利无非是“把作为美国人的感受戏剧化,把这种感受的含义、价值和美国生活的利弊作形象的表达”。

卡尔·贝尔兹则在他那本《摇滚故事》中视摇滚为“民间艺术”,一种下意识的俚语表达方式。

查理·勒特称摇滚为“城市之声”,认为它是都市少年们创造的新音乐呐喊。

乔纳森·艾森则在《摇滚时代》中称摇滚为“对西方文化之伪善的反叛……是一种深刻的颠覆形式”。

戴夫·哈克《物有所值》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分析摇滚,认为它是“工人阶级文化”;而保尔·约翰逊则在《新政治家》重视摇滚为资产阶级的阴谋,其目的是招安潜在的革命者,使他们“沉溺于其中而麻木不仁,懒散不堪并脱离实际”。

理查德·戈尔德斯坦在《摇滚之诗》中则认为,摇滚最重要的特点仍是对青春活力的肆无忌惮的挥霍……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美国黑人音乐家Chuck Berry用他的作品给摇滚乐下的定义,这同样是一首50年代摇滚乐诞生初期的作品Johnny B,Good。它讲述了一个弹吉他的年轻人走向成功的故事,它以叙事的手法给摇滚乐加上了一个十分诱人的光环,摇滚乐可以让一个普通人走向成功与辉煌。这个普通人可以没有任何的乐理知识,不懂音乐,只要他有理想,只要他勇敢地把自己心里想的唱出来,只要他愿意。另外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发射给外星生物的一艘飞船上,这首歌还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被刻录在一张光盘上,用以表达地球人的文明成果。

============================

摇滚的起源

什么是摇滚乐 记得曾经在广播节目上有人问伍佰为什么台湾的摇滚乐不流行,他回答说 : 因为台湾的马路不够大。真是妙答啊!!摇滚乐的解释有很多种,其一就是:一种可以摇的音乐,我是蛮喜欢这个解释,与伍佰的妙答可谓不谋而合。

其实早在30年代初期美国就有首歌叫做Rock&Roll,但当时并没有这种音乐名称。此一名词出现最被大家认识是DJ- Alan Freed于1951年在他的广播节目中首先使用了『摇滚音乐会』这个名称,据说纽约现今仍尊称他为摇滚乐之王。 而又在比尔亨利-Bill Haley和他组的慧星乐团-His Comets以一曲Rock Around The Rock于55年在排行榜呆了8周之久,在此曲大放异彩的推波助澜下,Rock便为世人所熟知,是故有人称1955年为Rock Era,而比尔亨利也得摇滚之父的雅号。

摇滚乐可说是由爵士、蓝调、乡村及西部歌曲等多种歌曲所交织而成的新音乐,但最多的元素仍取自于蓝调,甚至有人说摇滚乐就是把蓝调加重罢了,但我并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比如唱摇滚乐并不须要一定得表现出太多的歌唱技巧,接近撕吼的歌唱方式使得情绪可以全然的喧泄,不若蓝调却是勾起伤心的情绪,就因摇滚乐有此特色,无怪呼在生活普遍不安的当时能将此热潮迅速的漫沿开来,再加上Jerry Lee Lewis等先锋部队的带领下继以猫王的承先、披头的启后得使摇滚热潮漫延了数十年~

起缘于美国的摇滚乐在60年初终于发生了巨变,那就是由The Beatles开始一群英国乐团在一瞬间打进了美国市场,就有人将这件事称为第一次英伦入侵,不过还好当时在美国仍有一些团和他们分庭抗礼,如组合相似披头而曲风充满沙滩、阳光、美女、浪板等加州美景的Beach boys 。此外充满民族曲风的名谣摇滚亦紧接而生,但除了Bob Dylan外,以居尔特或爱尔兰等曲风鲜明的英国歌手亦不乏其中,但在60年代末美国乐团又再次主领大局,那就是以3J(Jim morrison、Jimi Hendrix及Janis Joplin)引领而起的迷幻摇滚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摇滚乐,不过除了Grateful Dead外大部分的迷幻团都相当早夭,在迷幻摇滚势微后,随即迈入风光的摇滚年代。

经由60年代的铺陈,遂使70年代的摇滚曲风丰富至极,由David Bowie引领而起的华丽摇滚就是在70初蹶起的,此外为了不栯于既有的摇滚类型,前卫摇滚、古典摇滚和艺术摇滚也随即而起并成为当时乐界的新像,既而爵士摇滚亦逐渐扬名,此外横跨整个70~80年代最受欢迎且最长寿的重摇滚(重金属)产生了,或许在现在而言Led Zeppelin、Deep Purple、Black Sabbath的分贝soso,然而在当时可说是震耳欲聋的摇滚类型了,此后经由不断的演进heavy metal一直受摇滚迷的青睐,此外在70年代还有跟HM曲风迥异的乡村摇滚、加州摇滚和南方摇滚亦深受欢迎。假若我们说60年代的盛事是英伦入侵,那70年代的盛事非瞬间窜起于70年代末的庞克摇滚莫属,但就如60年代末的迷幻摇滚般,庞克亦不长命。

进入80年代除了初期仍还有庞克风外,夹着70年代余威的重金属便成为领导地位,且几乎风光的80年代都是由重摇滚(重金属)拢断,但他们仍是求新求变的,风格决不同以往,故又有新浪重金属的称号,在重摇滚的强势下,除了蓝领摇滚、流行摇滚和融合雷鬼曲风的摇滚外,要能闯出一片天就得以技巧取胜,所以一些强调速弹和速度的摇滚遂应运而生,而他们引起的风潮亦不容小觑,至今速金仍然有广大的听众。

接着90年代初期引领摇滚潮流的即是西雅图之声油渍摇滚,但随即被充满电子音乐的英伦摇滚所淹没,而因这些来自英国各地的乐团很快的征服新一代的摇滚迷,故将之称为第二次英伦入侵。此外90年代末期带有庞克风或充满电音的的一些另类摇滚也虏获相当多的歌迷。或许摇滚风潮不在,承如麦克阿瑟所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摇滚新血不断产生,电音、工业、嘻哈,或许摇滚曲风已不若以往,但至少是另一种摇滚型态的延续。

给博大精深的摇滚乐分类其实是很愚蠢的,也是片面的、主观的。不过这里分类整理的目的是方便大家对摇滚乐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硬摇滚(Hard Rock)

60年代初由布鲁斯发展起来的一种摇滚乐风格,具有比较强烈的吉他失真,吉他比较复杂,主音吉他成分较多,布鲁斯味比较浓。最早的摇滚乐队如ROLLING STONES,The WHO,BLOOD SWEAT & TEAR等,以及后来的LED ZEPPELIN,AC/DC,CHEAP TRICK等可以说是硬摇滚乐队。硬摇滚与重金属通常不太容易区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区分方法。有人认为70年代以前的叫硬摇滚,70年代以后的叫重金属;有人认为吉他失真小一点的是硬摇滚,吉他失真强一点的是重金属;有人认为头发半长不短的是硬摇滚,长头发的是重金属;还有人认为美国乐队是硬摇滚(美国人把METALLICA叫做硬摇滚乐队),其他国家的就是重金属;我的看法是节奏吉他表现力比较弱的是硬摇滚,节奏吉他的riff表现力强且成为歌曲主导力量的是重金属。不过也没有必要区分的这么清楚,硬和重,都是我们喜欢的音乐气质啊。

重金属(Heavy Metal)

60年代末由布鲁斯和硬摇滚发展起来的一种摇滚乐风格,具有金属质感的吉他失真和反复的吉他riff是重金属最主要的特征,重金属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类别繁多,是70年代以来摇滚乐最大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最正统的摇滚乐。典型乐队包括BLACK SABBATH(第一支重金属乐队),MOTORHEAD,IRON MAIDEN,SLAYER,BATHORY,DEATH,DARKTHRONE等等。重金属与硬摇滚通常混为一谈,参见硬摇滚。重金属这个词曾经被滥用过一时,80年代不少流行金属甚至流行摇滚都被冠以“重金属”一称,不少人就此被误导。在我们这里,重金属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但有时“重金属”这三个字也专指那些最典型的重金属乐队如OZZY OSBOURNE,ACCEPT,JUDAS PRIEST等,他们通常很难划分到任何一个派别中去,只好干脆就称之为重金属。

金属(Metal)

由于80年代流行金属甚至流行摇滚的泛滥,“重金属”这个词被用得过滥,一提到重金属,人们首先反应到的是BON JOVI,GUNS 'N ROSES这样的乐队,仿佛他们就代表了重金属音乐。于是有不少乐队和乐迷开始反感“重金属”,他们开始将那些更为核心和更为硬朗的重金属音乐称为“金属”乐,也就是说,“金属”比“重金属”更重和更硬朗。不过后来这个词渐渐成为一种气质的象征,从而变得更为抽象而不容易解释,这是一种思想、形象、音色、编曲上的综合特征。譬如我们可以说早期的METALLICA金属味就比较浓,而后来就几乎没有了;我们也可以说在80年代流行金属中,WASP是比较金属的;还可以把BLACK SABBATH称为金属乐队,而LED ZEPPELIN我们顶多能说是一支重金属乐队;JUDAS PRIEST,IRON MAIDEN,OVERKILL等都是具有强烈金属气质的,而AC/DC,DEF LEPPARD,SLAYER的金属气质就弱一些(因为他们分别带有较强的布鲁斯、流行和朋克意味);死亡金属是极端金属中最metal的,因为Grindcore朋克味浓,黑金属的音色太脏——总之,这确是一个难以言传的词。

酸性摇滚(Acid Rock)

即迷幻摇滚,盛行于60年代中、后期,是嬉皮士运动的产物之一。其音乐特色是震耳欲聋的强烈节奏、尖厉响亮的电吉它单人或双人演奏。不同于重金属摇滚,迷幻摇滚没有一定的曲式,即兴演奏的成分较多,其无旋律的音调变化多端,常常富有精彩华妙的表现。"酸性"(acid)一词是迷幻剂LSD的俚语代名词,酸性摇滚因为具有狂热的迷幻音乐特点,故有其名。

艺术摇滚(Art Rock)

一种试图将古典音乐融入其中的摇滚乐。其特征为:结构较为庞大,和声语言较为复杂,并常借用古典音乐中的主题作为素材。 "艺术摇滚"于6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一些受过古典音乐熏陶的摇滚音乐家中间。"披头士"乐队的《佩普军士孤心俱乐部乐队》概念专集唱片被认为是"艺术摇滚"的先驱。 70年代中,美国也出现了类似的倾向。"艾莫森、雷克与帕尔莫"(Emerson, Lakeand Palmer)乐队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改编为摇滚乐;Yes乐队在《接近边缘》中运用了古典奏鸣曲式。著名的美国乐队还有"纽约玩偶"(new York dolls),"路·里德"(Lou Reed)和"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他们不强调摇滚乐与古典音乐的表面联系,而注重音乐逻辑的严密与音乐素材的简练、统一,并由此启迪了朋克音乐与新浪潮音乐的产生。

朋克摇滚(Punk Rock)

70年代中后期盛行的一种流行音乐流派也是著名的音乐运动。其主旨有二:反对富足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及反对当时的主流摇滚形式和商业的作法。朋克乐的著名乐队是英国的Sex Pistols。它以攻击性的演出、令人讨厌的舞台行为、钉型的发型、撕破的衣服、满口的脏话和政治上不稳定的歌曲为最明显的特征。对朋克乐队而言,精神和坚信常常比音乐技能来得更为重要。在当时,乐坛自鸣得意的倾向威胁到音乐素质的下降,朋克运动的兴起一定程度地振兴了摇滚乐。实质上朋克乐也并非象一贯评论所述的那样无旋律可言,很多精彩的作品对后来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轻柔摇滚(Soft Rock)

轻柔摇滚产生于70年代初的一种摇滚乐,最初是指那些不用电声乐器,以民谣为基础的摇滚乐。后来,那些虽然使用电声乐器,但旋律优美平滑的摇滚乐也称为轻柔摇滚。这种音乐在美国唱片工业界被称为“中间路线” 广义上的轻柔摇滚泛指一切带有柔和的摇滚节奏并使用电声乐器的抒情歌曲,与Pop(流行曲)相似,港台大部分流行歌曲都可归入轻柔摇滚的范畴。

流民谣摇滚(Folk Rock)

基于民歌的结构和主题,适于民谣乐器和技术演奏改编的摇滚音乐。这种音乐集中体现于Bob Dylan的作品,Bob在民谣音乐中采用了电吉它、鼓、键盘等乐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音乐在60年代初期受到民谣纯化论者的强烈抨击。另一著名民谣摇滚团体是The Byrds。它受Beatles活泼的流行作品影响,对早期民谣和蓝草音乐进行了改造而独树一帜。 行音乐的一种流派。主要指那些60年后期、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为大家所熟悉的,主流摇滚明星的音乐。

非主流摇滚(Alternative Rock)

一种摇滚音乐形式。是80年代前期和中期,"摇滚团体"与"重金属"停滞不前后发展而成。具有更充满能量且独有特色的声音,不强调音乐的外在表现而强调离奇的音乐独创性。

山地摇滚(Rockabilly)

一种将乡村音乐中的弦乐音响与“节奏与布鲁斯”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歌词风格揉为一体的白人摇滚乐形式。流行于50年代中后期。其特征为:主奏电吉他音响丰满而略带鼻音,低音提琴以手掌击弦,奏出活跃的低音线条,节奏吉他刮奏出清晰的节奏型,不时加入一些简单的打击乐节奏。演唱中常出现灵巧的尖声喊叫、时断时续的阻嗝声,并夹杂着椰榆、嘲讽的语气。 普莱斯利50年代中期在孟菲斯为“太阳唱片公司”灌录的一些歌曲确立了山地摇滚的风格。

雷鬼(Reggae)

一种由斯卡(Ska)和洛克斯代迪(Rock Steady)音乐演变而来的牙买加流行音乐。事实上,很难在洛克斯代迪和雷鬼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

只是后者较前者更为细腻,更多地使用电声乐器和更加国际化。如果说斯卡音乐还只是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拉美流行音乐的话,那么雷鬼则已发展成为欧美摇滚乐主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了。

重 金 属 分 类

Black Metal 黑色金属

以邪恶、异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为其主要诉求,通常在歌词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倾向即被归为黑金属,除了传统重金属固定乐器之外,经常会使用其他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或歌剧的女高音,在歌曲中营造出一股诡异又吓人的恐怖气氛。“黑金属”以来自北欧的重金属团体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Emperor, Mayhem, Enslaved, Dark Funeral

--------------------------------------------------------------------------------

Death 死亡金属

乐风以“鞭击金属”或“碾核”为其背景演化而成。电吉他快速的反复,几无旋律的和弦,速击狂踩的双大鼓,主唱咬牙不清的低吟狂吼,歌词以死亡仇恨为主题,充满了尸体、内脏、肢解、分尸、奸尸、恋尸癖、食尸、虐待等变态字眼。“死亡金属”以来自佛罗里达州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Death, Carcass, Cannibal Corpse, Suffocation

Doom 毁灭金属

节奏和速度都很慢,非常得慢。较不激烈也不大具有攻击性,但仍是相当拥有重量感的音乐。通常具有非常干净的音乐和歌声,但有时也有粗暴野蛮的声音出现。

代表性乐队:Solitude Aeturnus, Cathedral, Candlemass

Glam Metal 华丽金属

通常指一个重金属乐队的舞台表演方式或外在形象以夸张的浓妆艳抹或俊俏的外型来吸引乐迷,这类的乐队大多是偶像团体。“华丽金属”的乐风不会太重,歌词也无太深入之含义,属于较流行的重金属音乐,是主流金属的分支。

代表性乐团:Kiss, Poison, Warrant, Twisted Sister, Motley Crue

--------------------------------------------------------------------------------

Grindcore 碾核

类似“朋克”但极具重量的音乐,主唱低鸣深沉的狂吼咆哮、电吉他超麻辣的音色再加上极快速的反复节拍及密集鼓点,构成一种几无旋律的重金属乐风,乐曲的长度都很短,从两秒钟到三分钟不等。“碾核”为一种极为冷僻的重金属乐风,大多数“死亡金属”乐队都采用此一乐风。

代表性乐队:Napalm Death

--------------------------------------------------------------------------------

Grunge 垃圾(颓废?)

另类摇滚的同义词。起源于西雅图的类金属(metal-like)另类摇滚,基本上Grunge属于另类摇滚而不应归类到重金属之下。

代表性乐队:Nirvana, Pearl Jam, Mudhoney, Alice In Chains

--------------------------------------------------------------------------------

Hardcore 硬核

源自于“朋克”,歌词直言不讳粗鄙不堪,音乐如同噪音一般。

--------------------------------------------------------------------------------

Hard Rock 重摇滚

比重金属乐“轻”一点的音乐。

代表性乐队:Foreigner, Blue Oyster Cult, Heart, Cinderella

--------------------------------------------------------------------------------

Heavy Metal 重金属

“重金属”必须具备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电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点和低沉有力的贝司填满整个听觉的背景空间,而构成一种含有高爆发力,快速度,重量感及破坏性等元素的改良式摇滚乐。通常泛指传统的主流派重金属或无法分类到其他重金属流派里的重金属乐。

代表性乐队:AC/DC, Accept, Judas Priest, Iron Maiden, WASP

--------------------------------------------------------------------------------

Industrial Metal 工业金属

采用大量冰冷的电脑采样音效,穿插以机械或金属器具的撞击声代替传统打击乐器,加上电子式的节拍,是很象科技舞曲的重金属乐,但仍保留重金属的大量失真效果。

代表性乐队:Fear Factory, Ministry, Nine Inch Nails

--------------------------------------------------------------------------------

Neo-Classical 新古典金属

受古典音乐极深,在重金属乐中加入大量古典音乐元素。

代表性乐队: Angra

--------------------------------------------------------------------------------

Pop Metal 流行金属

在重金属摇滚中加入流行音乐之元素,可说是重金属摇滚和流行音乐妥协结合的折中产品,是极易为主流市场之音乐消费者所接受的重金属摇滚乐。

代表性乐队:Def Leppard, Mr Big, White Lion

--------------------------------------------------------------------------------

Power Metal 强力金属

拥有类似“速度金属”的速度和“鞭击金属”的重量压迫感,但旋律性不及“速度金属”,爆发力也不及“鞭击金属”。

代表性乐队:Pantera, Armored Saint, Wild Dogs

--------------------------------------------------------------------------------

Progressive Metal 前卫金属

风格有别于传统重金属,在歌曲中采用大量复杂华丽的编曲,或在歌词中传达出某些前进思想供听者一个想象思考的空间。

代表性乐队:Queensryche, Fate Warning, Dream Theater

--------------------------------------------------------------------------------

Punk 朋克

歌词中传达某些叛逆思想及对生活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等的不满情绪,而音乐缺乏协调性无特定风格,是一种相当嘈杂的音乐,通常一群能将乐器弄出声音来的人就可以组一个朋克乐队。

代表性乐队:Clash, Sex Pistols

--------------------------------------------------------------------------------

Speed Metal 速度金属

速度为其标榜的主要特色。经常会和“鞭击金属”产生混淆,通常“速度金属”的音乐较具旋律性,主唱歌词咬字较清楚,吉他间奏富旋律性且快速而流畅;而“鞭击金属”则较缺乏旋律性,完全一速度、重量、压迫感和破坏力并重。通常“鞭击金属”乐队和“速度金属”乐队的乐手们都拥有纯熟高超的乐器演奏技巧。

代表性乐队:Helloween, Gamma Ray, Riot, Rage

--------------------------------------------------------------------------------

Thrash Metal 鞭击金属

速度也极快,具有相当快速的反复节拍(riff),电吉他粗麻的音色刷出剽悍的和弦,极具破坏力及压迫感的速踩双大鼓,主唱粗暴狂吼式的唱腔配合电吉他快速的节奏急速地唱出几无旋律的曲调。“鞭击金属”以来自旧金山湾区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thrax, Death Angel, Testament, Exodus, Destruction, Kreator, Coroner, Overkill

欧 洲 金 属 分 类

※黑金属※(Black Metal):

1、启蒙黑金属:在八十年代初,英国的地下重金属乐队Venom(毒汁),在音乐中明确宣扬了对撒旦的崇拜、对战争的渴望,并且是由他们第一次将“Black Metal”这个名词带到金属圈内,为日后的黑金属乐队指明了音乐方向;瑞典同样出现了两支启蒙型的黑金属乐队,Bathory(以吸血女伯爵之名命名)和Celtic Frost(凯尔特人的霜冻),他们的音乐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原始黑金属的特点:粗糙、暴虐、邪恶!而Bathory的第一张专辑也被誉为是第一张黑金属唱片。不能不提的是丹麦的Mercyful Fate(仁慈的命运),他们虽然对日后的原始黑金属没有什么过多的影响,但是却对歌特黑金属、交响黑金属、歌特金属有着榜样的作用。

2、原始黑金属:原始黑金属的故乡是挪威,第一批挪威的原始黑金属乐队是1983年组建的Mayhem(故意伤害)和1991年组建的Burzum。Mayhem的1993年专辑《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被日后很多新的黑金属乐队视为学习的典范,《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是Black Metal历史上里程碑般的专辑,是Black Metal最最伟大的专辑之一,这里面就是最纯粹的Black Metal。

在1992-1994年间,第二批原始黑金属开始崭露头角,挪威有:Darkthrone(黑暗宝座,虽然Darkthrone1996年就已经组建,但他们正真意义上的原始黑金属作品是1992年才发表的)、Satryicon(森林之神)、Gehenna(地狱)、Immortal(不朽)等等;瑞典有:Marduk、Dark Funeral(黑暗葬礼)等等;其他欧洲国家有:波兰的Graveland(坟地)、奥地利的Abigor、芬兰的Impaled Nazarene(被刺穿的基督教徒)、马其顿的Baltak等。

3、交响黑金属:在第二批原始黑金属乐队活跃的时候,另一种新式的黑金属类型也在不断地发展起来,那就是以大量的键盘演奏来衬托黑暗的气氛,气势异常宏大的交响黑金属。代表乐队有:挪威的Emperor(皇帝)、Old Man's Child(老人的孩子)、Dimmu Borgir(雾中城堡);其他欧洲乐队有:奥地利的Summoning(召唤)、乌克兰的Nokturnal Mortum等。

4、歌特黑金属:这类黑金属主要是在原始黑金属的音乐里加入了歌特键盘、歌特女声、并且注重视觉效果,代表乐队有挪威的Dismal Euphony、意大利的Graveworm(墓穴蠕虫)、英国的Cradle Of Filth(*秽摇篮)。

5、维京金属:这是一种以北欧维京文化为基础的民谣式黑金属,代表乐队有挪威的Ulver(狼)、Enslaved、Einherjer、Borknagar等,瑞典乐队Bathory中后期的作品。

6、旋律黑金属:这是一种新兴的黑金属风格,和旋律死亡金属的意思一样,就是让极端的音乐变得旋律动听,代表乐队是瑞典的Vintersorg、Witchered Beauty等。

7、黑暗金属:这是黑金属的一个分支,运用黑金属的演奏手法及唱腔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含有恶魔崇拜,代表乐队有挪威的Aeternus(沉睡)和芬兰的Thy Serpent(巨蟒);德国的Crematory(火葬场);瑞士的Samael。

※死亡金属※(Death Metal):

1、残暴死亡金属:欧洲的死亡金属中心无疑是瑞典的Stockholm,所以无论是残暴死亡金属还是旋律死亡金属,瑞典乐队都是非常优秀的。欧洲的残暴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有:瑞典的Dismember、Defleshed、Hypocrisy、Gardenian;德国的Krabathor;英国的Carcass。

2、旋律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有瑞典的In Flames、Dark Tranquillity、At The Gates、Edge of Sanity、Sacrilege以及芬兰的Amo

1《一无所有》:

这没什么可说的,没有这首歌的横空出世,哪里来的中国摇滚

2《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这首歌提供给我们的意识是深不可测的,老崔就是老崔,在今天,这首歌仍有相当积极的意义,深邃的人文思想加上纯正流畅的器乐,这是伟大的结合。

3《梦回唐朝》:

中国最出众的重金属,唐朝创立的不仅仅是一杆重金属大旗,还有他们浪漫的新古典主义,中国老朽陈旧的诗歌与京剧唱腔被其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这是中国唯一一支伟大而纯粹的乐队,难怪台湾音乐制作人小虫听过此歌后,概叹道:港台一百年也出不了这样一首作品而这首歌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以后的“民族主义摇滚““中国特色的摇滚“,这种论调与一直被鼓吹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自欺欺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唐朝不应对此负任何责任

4《国际歌》:

这首歌初出之时,被无数无产阶级卫道士骂的一无是处,可在大多数人听过这首歌之后,却认清了那类人的伪善嘴脸记得当初不少初出茅庐的乐队在开始自己的演唱会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首歌作为结束曲,唐朝可不仅是把这首歌配上五和弦三连音那么轻松,而是真正告诉了未来的摇滚人摇滚的意义何在,但遗憾的是,仍有一部分人在听过这首歌之后,有了一种“找到组织了!“的感觉,从而出现了一批摇滚人中的流氓无产者和投机分子,以及一批狗尾续貂的翻唱跟风之作。

5《无地自容》:

这首歌的流行基准使得他迅速火遍神州,他首先征服的是还不适应摇滚的国人的发软的耳朵,由于是与香港人的签约合作,香港菜农们的造星与创收意识造就了这支乐队,但歌本身全无香港乐坛的浮华与奢靡之气,硬气十足在今天看来,这不是一首异常成熟的作品,但这首歌使得更多人接受并深入了摇滚,相信今天无数手操响器的弟兄们听到这首歌时都会感到异常亲切,虽然其意义来自另一个不很积极的角度,但伟大的作品就是伟大的作品。

6《姐姐》:

这也许是中国最具人文意识和思想的作品,但遗憾的是,这首歌中所蕴含的愤怒和绝望没有几个人能听得清,更多的人仅仅是通过这首歌认识了张楚而已,而在张楚带给我们更多他的作品和传奇故事之后,我们仍能发现这首歌的意识涵盖力是中国首屈一指的

7《姑娘,漂亮》:

何勇带给我们的是他比老崔更具体更直接更愤怒的愤怒,因此,他的歌带有鲜明的朋克色彩, 说他是中国最早的朋克也不为过,当这首歌在京城呼啸而过时,更令人痛快的是他给了绵软贫血的香港乐坛一记响亮干脆的耳光,何勇得毫不容忍使得香港乐人在他面前显得那么猥琐而有气无力,这才是朋克,另外,《钟鼓楼》让我们发现何勇原来也蛮收放自如的。

8《我的秋天》:

这首歌没有在中国大面积地流行是件让人困惑而又欣慰的事情,这首歌首先枪毙的是中国一些号称民谣的东西,民谣摇滚既出,民谣就可以收拾收拾去世了,这首歌让我们认识到民谣首先来自的是心灵而非大街小巷,爱情,这首歌的爱情让所有香港的那捆爱情骗子显得更像是琼瑶妈妈桑的干儿子女儿之类的。

9《祖先的阴影》:

这首歌带来的是复古主义和黑色重金属,超载更多带给我们的是他们标准的金属乐队和乐手形象,与唐朝相比,他们在台上更具活力,五个人一起精准地甩动长发的情景总让人热血沸腾,但这往往掩盖了他们意义深刻的思想。

10《红旗下的蛋》:

老崔在他推出《一无所有》十年后,以这首歌为一切已经庸俗不堪的POP艺术做了终结,而这些东西却正在大行其道,老崔永远是后现代的老崔的地位今天依然屹立不倒是无可争议的, 但这也是中国摇滚的悲哀,我想这些东西写在五年前更有意义,但现在也未尝不可回头望一下

1 don't cry--guns n' roses我所认真听完的第一首摇滚,这首歌曾唱哭了千万人。总是能够触痛了心底最软的地方,心抽痛着,眼圈红了,却没有眼泪渗出,每多听一次就多一次的依恋

2 fade to black--metallic金属乐队也有很经典歌曲,我相信国内有好多人都是听了这首歌的前奏才去学吉他的!METALLICA经典中的经典,也是METALLICA饱受争议的作品,因为当时有乐迷自杀就是出于这首歌,胆小别听哦~

3 dreaming my dream--cranberries有着王菲一样变幻倚俪的唱腔,高雅离开了原本浩渺的苍穹来到人间,它带着冷漠的美艳,但又说着人身上的变动和永恒,爱尔兰的卡百利乐队就这样汲取了精灵与传说的浩渺气质,沟通了人间和天空的美,把人的故事,爱情,历史,死亡,社会都融进那飘忽而真切的女声中(卡百利,本是蔓声浆果的藤蔓)

4 dying in the sun--cranberries不断地重复着放这首歌,简短迂回的旋律,简短迂回的歌词。我就平躺在这样的歌里,晕乎乎的,渴望在阳光下睡死

5 never grow old--cranberries 最近常听朋友们说时间过得好快~! 感觉自己在一天一天的虚度光阴! 不由得想起了这支歌~!

6 far away from home--groove coverage德国新晋乐队,这首歌已被众多知名DJ誉为当今舞曲最为精华的传世之作,听了不下几百遍了,旋律好的很,女声好的很

7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guns n' roses(“野蛮师姐”主题曲)艾薇儿翻唱的和枪花版的都给人一种爽歪的感觉,当然女生版的更加恬静,睡觉之前我都要听的。

8 imagine--john lennon约翰列侬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摇滚乐队“甲壳虫”(beatles)的灵魂人物,死于1980年12月8日,是被一名狂热的歌迷开枪打死的,他的死震惊了世界,他在六十年代吸毒,目无宗教和go-vern-ment,在七十年代致力研究东方宗教和宣扬童话般的爱(有一颗小星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声音听来象预言者的祈祷,而歌词依然是固执的理想,或许列侬所要求的泰国绝对,太过纯洁,但作为梦,难道你我就不曾有过吗?

9 yesterday--beatles这么经典的还说什么呢,电台点播率已经超过一亿次了,没听过的太逊了。

10 let it be--beatles昔日创下了榜史纪录,也是Beatles解散时成员们的心态写照。有时候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至于结果就让它Let it be

11 it's my life--bon jovi我比较早喜欢的一首歌曾用来做CS的MTV背景音乐。

12 that's why(you go away)--meachael learns to rock半路在一家美发店的门前听到了that's why (you go away)的钢琴版!!! 感觉很好,这样听起来That's why就更经典了! (放的声音越大越有感觉哦)

13 you can't say(韩剧"爱上女主播"主题曲)相信大家对这首歌不会感到陌生了哦!!!我是不会歌词的,但每旋律一起就能体会其中的柔情

14 yesterday yes a day 温柔醇厚的声音,静静地用心体会,很舒服的21岁的挪威女孩marlin,自己写歌自己唱,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法国歌曲,就像爱人在你耳 边轻轻呢喃,超好听的

15 heal the world--meachael kjackson他是疯狂热爱和不羁职责的承受者,年轻的巨富,心理怪异而各声纯洁的奇人,他富于创造,不向任何一个流派靠拢,虽然,杰克逊现在的形象不好,但他曾经为世界的慈善事业作了很大的贡献,这首歌也正是他心意的表现吧最起码他在音乐方面的高度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16 the girl is mine--meachael jackson纯洁的仿佛童话,干净的让人不敢呼吸

17 delicious way--仓木麻衣。我本人也十分仇恨日本人的,但是听到这么纯洁的歌曲感觉到音乐真的是没有国界的哎~~

18 under the sea小美人鱼(the little mermaid)插曲,可总感觉张邵晗唱的更有活力。再听听原唱的,就知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哪里了。

19 fighter--Christina 厚重有力的嗓音穿透着我的耳膜,装饰着闪亮碎钻的眼眸冲击着我的视网膜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成为那个fighter 蛮有爆发力的一首歌。

20 without you--mariah carey我喜欢的歌星!因为她在唱功方面显得极为细腻,而且她的声线真的是性感迷人而且非常有爆发力和感染力~~这是高音上唯一可与i will always love you媲美的歌,下面还有一首两人合唱的,绝对体现唱功哦~~

21 when you believe--mariah carey n' whitney houston不多说了,任何人都唱不成这样的。

22 Crying in the Rain大概算的上是欧美最具生命力的情歌之一了,这首出自民谣女歌手Carole King的作品对原来舒缓深情的作品来了一次颠覆性的改造

23 never say goodbye--Hayley Westenra充满曼陀铃和竖琴声音的歌曲当中透显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少女形象,歌曲是从爱尔兰传统歌曲中改编过来,Hayley Westenra的声音如同丝线一般,在演唱技巧上更已达到完美的境地,而嗓音天生的优美更是让人不得不赞叹和艳羡。

24 Sugar Ray's Someday。Sugar Ray(据说应该翻译作“拔丝”乐队-_-bbb),他们的音乐风格用一个字就可以形容——Summer,他们只在夏天出片,歌儿一听就让人想起夏天——总是阳光明媚、活泼愉快。与此相反的,他们的歌词却是比较深的,那个身上有着13个纹身、英俊得完全不像个rock band主唱的Mark McGrath经常用很夸张的肢体语言在MTV中摇摆,加上十分十分正宗的传统摇滚式配器,恐怕在今天活着的乐队中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band。

25 Iris-- Goo Goo Dolls清脆急促的吉他solo,John Rzeznik饱含沧桑的低沉嗓音,对世事、爱情满腹的疑问,后面的爆发,“And I don't want the world to see me, 'Cause I don't think that they'd understand When everything's made to be broken, I just want you to know who I am!” 这是有着无穷韵味的箴言。

26 Mystical Machine Gun--Kula Shaker比较难得的是,Kula Shaker的音乐受了很多东方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同时表现在歌词、音乐和配器之中。乐队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专辑就是《Peasants, Pigs & Astronauts》专辑干净的声音,迷幻的吉他,如印度梵音般的和声,充满现场感的录音,总之在当时背景下,属于绝对的异类。

27 Elemental--tears for fears其实只是主唱oland Orzab一个人而已,整张专辑所有词曲、每一轨录音(器乐、主唱、和声)全部出自这家伙一人之手(口),真是吓了一跳(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全才啊)!

28 gone away--the off spring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乐队。跟99%的美国摇滚乐队一样,也是来自学校同学的组合,经过很长时间的地下活动,终于走到地上,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主唱Bryan Holland的十分金属化的硬朗狂放的唱腔,歌词有着对世事无情的玩弄和嘲讽。 29 A Question Of Lust--peche Mode很容易和“冷”这个字联系起来,冷冰冰的纯电子音乐,冷冷的唱腔,冷僻的歌词,似乎特别适合目前这个季节来听

30 this is how we do it蛮欢快的一首现代英文混音dj舞曲,偶个人比较喜欢。

31 boom boom boom各位爱跳舞的朋友,这就是你们的音乐,做为音乐和舞蹈的信徒,你们起床要放的音乐。

32 Earth song--meachael jackson请保护大自然!~ 崇高的敬意!~ 看过mv后真的感觉心里堵堵的

33 everybody dance now相信看过韩国综艺节目情书的朋友不会陌生吧~里面好多背景音乐就是用的这个,尤其是uncle shin的抖动dance甩你的双手,很简单的一个步骤,音乐炸进你的头,活着就要开心些嘛!!!顺便说一下, 我超级喜欢那个张英兰~~~~

34 the day you went away--M2M是当之无愧的小甜甜咯,相信谁都不会忍心伤害这样的女生,不过歌词有点伤感,我们从来都不知道珍惜所拥有的直到永远的失去它,将如何承受这种痛苦,现在,我不得不说,我是真的真的失去了你

35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Krauss多次被评为世界最美的女声,坐拥11座格莱美奖,被无数人翻唱过 男孩地带的也同样也是不可错过的哦!

36 hero--enrique iglesias出生在马德里,有着西班牙人独有的深邃的双眸,冷峻而又性感的脸庞,富有磁性的嗓音,再加上他那令人神魂颠倒的外表

37 god is a girl--groove coverage从个人角度看sweetbox和groove coverage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女唱乐队,下面还有几首歌都是她们的,很喜欢女主唱有些慵懒而很清脆的声音,他们的风格喜欢听这种节奏感强,比较热闹的歌曲。觉得这个乐队的风格还是挺新鲜的,也比较大众化,应该会有不少朋友会喜欢,因为大众不等于庸俗。

38 she--groove coverage

39 can't get over you--groove coverage

40 7 years and 50 days--groove coverage

41 encore une fois--helene segara一首抒情法语歌,哀而充满无奈的歌,你能体会到它的忧伤,也许有一天 我会离开你,途跋涉寻找真的自己也许有一天也许有一天

42 je m appelle helene--helene rolls听了首法语歌后觉得法语太美了,让人感觉说法语的人嘴上摸了奶油,于记忆深处,要我找到简单的爱情,于我的爱情,歌词中有着淡淡的伤感

43 here i am--bryan adams那是布赖恩亚当斯的作品,我想大家应该都听过他那首绝对经典的歌“( Everything I Do )吧,这个帅帅的沧桑男人的声音是谁都无法抗拒的哦。

44 Everything i do--bryan adams不多说了,绝对经典中的经典。

45 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毫无疑问,U2是80年代英国最受欢迎的摇滚乐团,不过我个人只喜欢这一首,具体也说不出为什么,可能感觉声音和旋律搭配的很棒吧~~

46 big big world--Emilia看上去是一个爱整洁的乖女孩,尤其在唱“Big,Big World”这样的慢歌时,她显得十分纯情而古典。目前Emilia的唱片在瑞典已卖过了3白金的数量。而首支单曲“Big,BigWorld”则成为了瑞典历史上流行速度最快的一支

47 right here waiting--rachard max这是一首很经典的老歌,歌唱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这是我曾经最爱的一首老歌,相信每个人也都听过无数遍,但依然是

48 stay--williams(野蛮师姐主题曲)特别特别特别的欢快,每次不知道为了什么一心烦就不由自主想听这首歌,连我们宿舍一个平时不怎么愿意听歌的哥们也喜欢上了这首

49 live forever--Oasis 是近十年来英国最受欢迎和最受评论家承认的乐队之一;live forever是我朋友推荐给我的,听过后感觉真的很不错呢

50 life for rent--dido清爽的时节,清爽的女孩儿,清爽的音乐。Life for rent,把整个生命都出租出去,不属于任何人,无根地飘荡,听起来有一些伤感。

51 promise don't come easy跟着CD慢慢的哼着,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了,若有若无的思绪缠绕着自己,象梦一样。 52 lonely--nana是一首黑人说唱歌曲,同时加入了R&B和Blues的曲风,歌曲的当中还有女声的伴唱,旋律非常优美。不会再有第二首歌可以超越歧视,家庭的破碎

53 dilemma--kellyrowland与饶舌巨星nelly搭档演唱的歌曲,这首歌曲虽然风格老套,但仍然在全美电台创下近两个月蝉联冠军宝座的纪录。

54 you took my heart away舒缓的节奏,简洁的编曲,十足的优美旋律,都展现了mltr最擅长的迷人功力。

本人最爱枪花 虽然现在的枪花已经没有往日的风采 但他们的精神永在!!!!

由原枪花主音吉他手SLASH 贝司DUFF 鼓手 组成的新乐队天鹅绒左轮 也很火哦!!!1 谢谢 ~!

著名的摇滚**(1218更新)

1《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 1956

它也许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摇滚**,

也是摇滚这个词第一次被用到**中,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 其实和一部记录片差不多,

因为片中的情节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台词也只是对音乐的铺垫,

他真正的意义在于汇集了摇滚乐最早一披乐手歌手的现场演出,

并用这些疯狂在现实世界里引出更多疯狂,

由于比尔·哈利,“彗星”等人的演出实在疯狂,而起引起的骚乱又太多,在英国众多城市遭到禁映。

2《摇滚先生》Mr rock and roll 1957

在1950年代已经有一大批由摇滚乐的先辈们做插科打诨状的**,

但除了昼夜摇滚,也只有这一部值得看,

别把注意力放在这个极傻的爱情故事上,

真正要看的是难得聚齐的50年代摇滚领路人们,

看看在摇滚乐变得万般妖娆之前,曾经多象一个从未涂过口红的村姑,

当然,还要看看那个摇滚先生艾伦·弗雷德,

这部**之后不久,这位摇滚教父就开始为命运所折磨,

被反摇滚势力逼的永远脱离摇滚。

3《脂粉猫王》Jaihouse Rock 1957

“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最典型的摇滚**之一,描叙一个不安份的小子在监狱里迷上摇滚,出狱后成为摇滚红星,后来又褪变成一个利欲熏心的大明星,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云云。在“猫王”无数连歌带演的烂片中,好歹这还算一部真正描述摇滚乐本身的**,他的神采也还真的算得上叫人兴奋。

4《苦难日之夜》A HARD DAY’S NIGHT 1964

在这部描叙“批头四”生活的记实加虚构的**刚开始拍摄的时候,

那四个小伙子应该还只是对生活刚有点更大的憧憬,

当**上映的时候,“批头士狂热”已经开始进入大众传媒并最终进入辞典,

在这部经过精心编导的影片中,那些刻意突出”批头四“亲和力的镜头,

凸显出导演理察,莱斯特在狂热中的冷静,他最清楚如何让人疯狂,

这应该是一般人能看到的最早的摇滚**了,

它让不同与先辈们的摇滚乐的另一种魅力初显于世。

5《别回头》Dont look back 1967

这部记录片是对BOB·DYLAN1965年英国巡演的忠实记录,

导演彭内贝克用影象清晰的说明那时的鲍波与“批头士”是多么的不同,

与同时期的《苦难日之夜》相比,《别回头》更直接,深刻,

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也没有造星般的刻意吹捧,甚至还有毫不掩饰的刻意嘲讽,

但是,再冷静的镜头都无法掩盖年轻迪伦的灿烂光芒,

同现在的老迪伦相比,年轻的他无与伦比的傲慢,机智,激情洋溢,

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伦·金斯堡为背景的开场更是弥足珍贵。

6《肉大叔》Uncle meat 1968

这是一部把故事片,家庭制作,与摇滚现场拼贴在一起的奇特**,

由摇滚怪杰弗兰克·扎帕和他的“发明之母”乐队制作完成,

主要讲了“肉大叔”想创作一首热门歌曲,但在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后,

“肉大叔”变成了一个怪兽,

这部风格古怪的**与扎帕古怪的音乐风格相得益彰在剧中扮演”肉大叔“的,

是乐队的键盘手唐·普雷斯顿,

其中有大量的乐队现场,值得一看,

可惜的是由于**本身太过前卫,即使在最勇于探索各种精神与身体边缘的60年代,

也得不到认可,尘封20年后才得出世。

7《逍遥骑士》Easy Rider 1969

这部影片既是一部公路摩托片,又是一部摇滚片,片中两位主人公骑着铮亮的高把摩托车,穿着国旗装,几乎是漫无目的的横穿美国,在经过一系列的奇遇之后,两位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死去。在看这部片子时,总令我想起凯鲁亚克的那部著名小说《在路上》,总感觉“嚎叫”派诗人、作家的创作精神很与摇滚乐相通。影片中的音乐虽然不是太出名——最出名的大概是The Byrds的音乐,但这些清新淡雅的民谣风格的音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8《伍德斯托克》WOODSTOCK 1970

这部几乎可以称之为乐史上最著名的摇滚纪录片:纪录嬉皮年代音乐神话的Woodstock就不用多说了,如果你听摇滚而不知道这个,那你

9《给我庇护》Gimme Shelter 1970

一部纪录发生於1969年Woodstock音乐节四个月之后,名气远在前者之下,但就意义与成就来说不遑多让的Rolling Stones乐队传奇演唱会枪杀事件的**。这支乐队可以说是六十年代摇滚的终结者,当然它的表面现象是1969年12月,当时,在美国有大量乐迷的Rolling Stones在美国加州奥德蒙举行一场免费演唱会,当天有40万观众来到现场,但悲剧发生了,被聘来维持秩序的飞车党在演唱会上演了暴力的场面,一名观众被追杀而死。这部又名“让我躲藏”的记录片记下了“滚石”乐队最值得珍藏的瞬间,也记下了“地狱天使”的凶猛身影,本来是来维持次序的他们最终却与部分观众大打出手,让60年代爱与和平的聚会的巨大神话在瞬间倒塌,正因为这些无比真实的镜头,这部**在摇滚文献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10《Jimi Hendrix--Rainbow Bridge》1970

这次一张杰米·亨德理克斯Jimi Hendrix的录制,是七十年代一个音乐纪录,这是拍於70年室夏威夷的一次演出,故事是拍摄女演员Pat Hartley前往Hawaii的Maui,受到当地一大班年轻人欢迎,而且成立了自己的社群,而片中就加入了Hendrix的银录音空片段及长达十七分钟Herdrix在Maui之Haleakaia Volcano的演出,玩出Fox Lady、 Hey Baby、 Voodoo Chile (Slight Return) 、Puple Haze等曲。这些影像更从未公开出现过。

11《Jimi Hendrix--Experience Electric Ladyland》1970

Jimi Hendrix的英年早逝,叫乐评人认定这是摇摆乐坛在十九世纪的最重要损失之一,他迷幻的结他手法,将个人灵气与音乐结合得叫听者动容,能够将结他弦变成如人类的舌头,会讲话,会令人开心,落泪。今之这张Electric Ladyland VCD,就制成一张Jimi Hendrix 自传式的影像纪录,收入Hendrix演出的片段,在音乐制作时的认真态度,完全是冲破时空活现眼前。而且也访问了不少乐坛中人,例如Steve Windwood, Eddie Kramer(他是Electric Ladyland大碟的录音师),亦有Hendrix的经理人Chas Chandler,亦即是Animals的bass手,从他们的说话中,皆对这位天才报以极高赞赏,更可看出他们是言出於心。VCD中,当然也少不了收入Hendrix的live performance,在台上他就如著了魔的投入,这里面就有All Along The Watchtower,Gypsy Eyes,Crosstown Traffic,Voodoo Chill 看见他完全投入的演出,指法如飞在结他弦线上勾划出灵魂,当今之世,已没有一位结他手有此能耐;这张Electris Ladyland肯定是Hendrix迷的珍藏品,甚至是他一个音乐图鉴;就算你是初接触这名字,也可从这VCD中对他了解更多。这就是一个音乐必修课,课题是:Jimi Hendrix 。

12《菲尔莫》FILLMORE 1972

这部**记录了西菲尔莫俱乐部最后的日子,其中有“感恩而死”“杰弗逊飞船”等诸多迷幻乐队的精彩现场,那些激情四溢的瞬间将和菲尔莫的伟大贡献一起留在我们心中。

13《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 1973

《星球大战》系列的导演乔治·卢卡斯能拍出这样的清新可人的小品,令人叹服。影片主演:哈里逊·福特。故事以1962年夏天美国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几个高中生毕业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战前夕过着优裕富足生活的美国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了美国50年代的摇滚乐作为背景音乐,如:Bill Haley(比尔·哈利)的《rock around the clock 》(昼夜摇滚)等等,应该说是恰如其分。这部影片是乔治·卢卡斯的最有深度作品——我就不懂为什么美国人对《星战》这样的适合于儿童观看的影片这么津津乐道——《美国风情画》比《星战》强多了。

14《永远的齐泊林飞艇》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 1976

一部关于“齐泊林飞艇LED ZEPPLIN”乐队的**。

15《巴迪·霍利的故事》The Buddy Holly Story 1978

这部影片讲述了巴迪·霍利这位摇滚殉道者的一生(巴迪·霍利死于1959年一次摇滚乐演出的失事飞机上,同行的还有另外一批当时的摇滚红星,所以后来的美国歌手Don McClean 在他的歌曲《American Pie 》中唱到:Buddy Holly 死亡之日就是摇滚乐死亡之日),70年代末期正是第一代摇滚歌手和乐迷成为父母辈,而他们的子女又开始叛逆家庭的时候,导演在片中安排了许多老歌,带出浓浓的怀旧气息。

16《美国风情画(续集)》More American Graffiti 1979

导演:比尔诺顿 Bill L Norton

演员:朗霍华 Ron Howard

玛坎兹菲立普斯 Mackenzie Phillips

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剧情介绍:

70年代之初,美国掀起了一阵50年代的怀旧狂热,1973年“美国风情画”一片,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例子。此片是它的续集,除了李察德瑞佛斯之外,原班人马再度演出,故事的背景正值60年代中期,越战进行之时,所有的主角都比以前来的成熟、世故,他们已学习到如何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课题。剧情的发展全在除夕夜那一天,但是,是四个不同的主角,在1964~1967年间,四个不同的除夕夜所发生的故事。剧中探讨了60年代的代表课题:战争、嗑药、校园抗议活动、警察暴行、“只要做爱不要战争”等,以及当时许多杰出的音乐。片中将同时间发生在不同场景的镜头并列在一起,可说是**技术的创举之一。还有,千万别错过了哈里逊福特在片中的客串!

17《HAIR》1979

摇滚乐总是在影象无法驾御他的时候毫不留情的成为主角,把这个音乐剧的**版当作MTV吧。

18《歌声泪痕》THE ROSE 1979

这是一部关于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女性——Janis Joplin 的传记片,制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较相似——同时也是一名歌手的贝蒂.米德勒来出演这位传奇女星的短暂一生,令人唏嘘不已,贝蒂.米德勒的表演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 Joplin的歌曲以外,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异彩。影片的原声专集十分畅销,其中出现了一曲也许是摇滚乐史上最为动听的歌曲《The rose》(玫瑰)。

19《摇滚高中》ROCK AND ROLL HIGH SCHOOL 1979

文斯·洛巴迪高中的学生瑞芙·兰德尔是“雷蒙斯”乐队的头号歌迷,在几个朋友的支持下,她长期坚持与法西斯教育的化身——也就是他们的校长托加**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雷蒙斯”的演出接近尾声,他们唱起了影片的主题歌,学校被学生们摧毁了,同学们被摇滚乐拯救了。影片中那些专门为该片拍摄的“雷蒙斯”现场演出镜头非常精彩,他们还站在一辆旧卡迪拉克上高唱那首著名的“I Just Want To Have Something To Do”(我只想找点事情做),演唱会上人头涌动、群情激昂,满眼皆是激情燃烧的狂野青春。《摇滚高中》是对50年代青少年摇滚**背后所隐藏的反叛精神的一次致敬与回归,混合了50年代低成本**和60年代沙滩喜剧的元素,粗砺、直接、疯狂,充满自我解放的爆炸性。另外,这也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镜头展示了瑞芙·兰德尔的一个浪漫、奇幻的想象——“雷蒙斯”乐队在她的闺房里为她演奏小夜曲,这大概是这位女同学一直以来的最大心愿吧。

20《摇滚大骗子》The Great Rock 'n' Roll Swindle 1980

以朋克乐队“性手枪”为主角的怪异作品,是朋克音乐,朋克观念,朋克艺术的大集合。

21《The Declin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1981

有关Black Flag的一部**。

22《迷墙》THE WALL 1982

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摇滚**。1979年英国的传奇摇滚乐队Pink Floyd推出了摇滚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双唱片专集《The wall》,由乐队的灵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作品,这张唱片以“墙”的概念为基础,抒发了对战争的恐惧(Roger Waters的父亲死于二战),对人性麻木的控诉和社会阴暗面的描写,唱片推出后,不仅在摇滚乐界,而且引起整个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响。两年后,英国著名导演阿仑.派克决意把它搬上银幕,他请来了英国乐队Boomtown 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运用大量的**表现手法——蒙太奇和动画手段极好的传达了唱片的主题(当然也有导演自己的理解),不仅如此,影片的音响表现手法引起极大震动,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全部采用Pink Floyd在双唱片专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现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作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长篇music video。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出现直接引发music video的热潮出现。另外影片的制作方法也引起后来**人的纷纷仿效。不过如果你对西方战后青年的概况和唱片本身的内容不够了解的话,你大概不易看懂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仑.派克在十五年后,又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Evita》(贝龙夫人,由麦当娜主演。),全片仍然没有一句对白。

23《摇滚梦》Starstruck 1982

这是一部不需要知道故事,不需要知道导演,也能够随之摇摆狂舞的摇滚**!俗毙毙的剧情:女孩怀着摘星梦,女孩的母亲失业家庭陷入危机,女孩参加歌唱比赛,女孩遇见男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赢回女孩芳心。导演展现驾驭类型**的神奇能力,全片洋溢的青春摇滚气氛宛如歌舞剧版的《舞国英雄》,喜爱摇滚乐的你不可错过

24《郊区》Suburbia 1983

洛杉矶偏僻郊区住着成群的朋克青年,这部**描绘了他们特立独行的生活,也捕捉到了朋克摇滚所代表的最本原的生活态度:挣脱一个抹杀个性的社会的压制,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红辣椒”乐队的贝斯手“跳蚤”(Flea)也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他的演技不算太拙劣。影片的结尾颇具爆炸性,当时在加州极具人气的乐队DI和TSOL的现场演出将**推向了高潮,这也是TSOL走向瓦解之前最为精彩的演出之一。

25《战场上的快乐圣诞》1983

(英国/日本)

导演:大岛渚

主演:北野武 Tom Conti 大卫鲍伊David Bowie 阪本龙一

二战末期,日本在印尼爪哇岛的俘虏营里,英军少校塞里阿滋被送到这里。他的风度举止使收容所所长与野井暗暗为他所吸引。另一方面俘虏中唯一会讲日语的英国人劳伦斯中校则和军曹原在交往中产生了一定的友谊,尽管农民出身的原举止粗鲁、对人凶蛮。塞里阿滋和劳伦斯由于违反规定,庆祝圣诞,被关进单人牢房。当天晚上,醉醺醺的原声称因为是圣诞节而宽恕二人的罪过。第二天早上,与野井召集全体俘虏时,俘虏队长顶撞了他,就在与野井挥起战刀要杀死他时,塞里阿滋走出队列来到与野井面前吻了他的双颊,与野井当场崩溃晕倒。不久与野井调离,塞里阿滋被判以活埋。夜晚,与野井走到他被活埋的广场上,深情地凝视着他,然后割下他的一缕金发离去。1946年,劳伦斯来到战犯拘留所看即将压赴刑场的原,劳伦斯告诉原,与野井在被处决前,托他把塞里阿滋的金发带回自己的家乡。在分手时,原笑着对劳伦斯说:“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这部视角颇为独特的反战**没有着重刻画日军中完全丧失人性的杀人狂,而是展现了一批深受军国主义毒害、犯有侵略罪行、但又仍然残留有一线人性光亮的人。导演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作为日本国民性的东西与俘虏身上的人性力量加以对比,清楚地揭示出日本民族作为一个集体被推上战争这条犯罪道路时,每个个体的人性遭到了怎样的扭曲。影片中与野井对塞里阿滋的同性恋情感,被大岛渚作为日本民族对外来文化复杂感情的象征。与野井对心中潜滋暗长的感情的压抑正是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既排斥抗拒又难以抵挡地为其所吸引。影片表现出相当强烈的自省意识,大岛渚的批判锋芒直指战争的犯罪者国家,试图通过把传统的民族性放在全人类的水平上加以检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的演出阵容十分有趣。三位主演都不是以表演著称,而其中又犹以北野武的表现最为出色。

26《这里是骨髓穿刺》THIS IS SPINAL TAP 1984

仿记录片的形式,看起来令人叹服,还真象那么回事。

27《席德与南希》SID AND NANCY 1986

虽然“性手枪”不是最出色的朋克乐队,但他们是最出名的朋克乐队,《希德与南茜》是关于这支传奇乐队的吉他手希德·维舍斯与其美国女友南茜·斯庞根那反复无常的情爱关系和罗密欧朱丽叶式的悲剧结局,导演对这两个社会食物链最底端的边缘人进行了客观的刻画:他们的粗暴和痛苦,他们的敏感和自伤,他们走向自我毁灭却似乎不可避免……每一格影像都展现了**的愤怒、激动和真诚。经过那次危机四伏的美国巡演,“性手枪”终告解体,希德仍在***毒瘾的控制之下,他试图开始个人发展,但人们在一个早上发现南茜被捅死倒在地板上,希德因为谋杀罪被捕,他们的悲剧正好印证了朋克乐队“玩闹大会”(Circle Jerks)的一首歌——“Love Kills”(爱会杀人)。科特尼·拉芙和科特·柯本的关系,经常被用来与南茜和希德的关系作比,而科特尼·拉芙恰好在这部**里面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加里·欧德曼和克洛·韦伯以令人折服的演技将希德与南茜关系中的那份不成熟、相互伤害及令人反感的一面清晰地凸现在观众眼前,而他们那决意摆脱任何束缚的爱情又是那么令人感伤,乃至啜泣。2000年的《肮脏与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是一部关于“性手枪”乐队的杰出纪录片,真实、客观、满怀热情,而又颇具观赏性。

28《白日之光》Light Of Day 1987

《白日之光》的名字来自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一句歌词:“I got a little lost along the way, but I'm just around the corner to the light of day”(我走在路边有一点迷失,徘徊在白日之光照不到的角落)。这部**由保罗·舒拉德自编自导,主演是真正的摇滚女星琼·杰特和娃娃脸的**明星麦克尔·福克斯,他们在片中扮演生活在工业区的一对年轻姐弟,姐姐对他们的乐队“酒吧炸弹”的前途充满野心,但周遭的环境及家庭的束缚都令他们困惑不已,渴望从音乐中得到解脱。感觉上,麦克尔·福克斯更适合扮演一些喜剧角色,而琼·杰特作为一个摇滚乐手在**中展现了相当不俗的演技,要胜过麦当娜许多。 底特律是个汽车城,也是个摇滚城,因为“吻”(KISS)乐队的存在。

29《神秘列车》MYSTERY TRAIN 1989

吉姆·贾木许**作品,这部**比猫王自己的一大堆**更能反映其精神实质。

30《悲伤的大火球》 Great ball of fire 1989

这又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记述的是摇滚乐史上音乐成就可与猫王比肩的一代巨星Jerry Lee Lewis的生活,Jerry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影片主要围绕着他的爱情生活来描写,影片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气氛很能打动人,其中穿插了Jerry的一系列名曲,当然也少不了那首《Great ball of fire》。

31《大门》THE DOORS 1991

这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部影片——当然和导演有关,我是奥列佛·斯通的忠实影迷,同时也是The Doors 乐队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实乐迷。奥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院的校友,还是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间,斯通曾给吉姆读过自己写的剧本,在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发了把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事迹搬上银幕的想法,这个愿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后才得以实现,在他宣布要拍摄这部影片之后,很多男影星都争相要饰演男主角吉姆——因为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最后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运入选。斯通在拍摄这部影片中,采取的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的几个片段,并且并不完全拘泥于史实,甚至是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如那个反复出现的死于车祸的老印地安人)来表现吉姆和大

门乐队的传奇经历,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于**大师的称号,他对影片的气氛和节奏把握得恰倒好处。方·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为了演好这个极富争议的角色,他不但认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钻研了吉姆和大门乐队的诗作和歌曲,认真体会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举一动,应该说,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没看过影片,只看过剧照的人相信也会同意我的说法)方·基默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在影片拍摄结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从角色中解脱出来。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样,放映后引起极大的争议,但其艺术价值不容置疑。这部影片也向人们证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饰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会扮演诸如《壮志凌云》中那样傻傻的角色

32《Highway 61》 1991

33《单身一族》 Singles 1992

这部影片在影史上的地位可能不如它在摇滚音乐史上的地位高,因为**本身讲述的关于单身贵族们的有趣生活影片可能并不太吸引人。但是影片中所描写的旧金山青年生活和引用的大量西雅图当时还不甚出名的地下乐队歌曲,影片的原声碟和Nirvana的专集《Nevermind》一起开创了20世纪最后一次的摇滚乐浪潮——Grunge,叙写了20世纪的最后一次摇滚神话,同样也带动了一大批地下乐队的走红。当然影片本身也比较吸引人,轻喜剧的风格使影片可看性很强。

34《1991:朋克突破之年》THE YEARS THAT PUNK BROKE 1993

35《披头岁月》BACKBEAT 1994

有关批头四早年的第五成员斯图的传记片,如果知道批头四后日的风光,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去画画。“披头四”的崛起是当代流行乐界的传奇,本片企图捕捉他们成名前的一段青春岁月。藉以反映六十年代初期的时代气分,剧情描述约翰·蓝侬一心想组个别唱团扬名天下,力邀好友史都华前往德国汉堡跟他合组摇滚队,其后,他又找了志同道合的保罗·麦卡尼与乔治·哈里森一起在汉堡的小酒以卖唱。不久,史都华认识了热爱艺术的德国女孩艾史翠,重拾画笔向绘画发展,并表明不再唱歌,蓝侬有点妒忌,力劝史都华离开艾史翠。导演伊恩·索夫特雷在影片的前半段拍生生气勃勃,但剧力难以为继,饰演蓝侬的伊恩·哈特也抢去了男主角史蒂芬·杜夫应有的风采。

36《电波头》Airheads 1994

电波头是关于三个玩车库摇滚的小混混,他们的乐队叫做“孤独的漫游者”,布兰登·弗拉雪扮演乐队的词曲作者、主唱兼吉他手查兹,亚当·桑德勒扮演可爱的贝斯手皮普,斯帝夫·巴塞米则是在玩具店打工的大龄摇滚青年雷克斯,他的角色是鼓手,还有很多出名的面孔在这部**里扮演一些小角色,大卫·阿奎特就扮演了一个货车司机,“摩托头”乐队的莱米·基尔密斯特也在片中露了一小脸,“白僵尸”乐队则在其中充当一支在俱乐部演出的乐队(“摩托头”和“白僵尸”的歌曲都被收录在**原声带当中)。郁郁不得志的“漫游者”们拿着一支仿真玩具枪,企图接管当地的电台,胁迫DJ播他们的歌,就在这时他们却阴差阳错地毁掉了自己的小样带,好在这是一部他们注定走运的喜剧片,在一位好心DJ帮助下,“漫游者”终于不再漫游,朝着成功的方向大步迈进。就我的经验来说,布兰登·弗拉雪和亚当·桑德勒的喜剧天份还算不错,但这部**整体来说比较平庸。

37《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

这部**改编自艾文威尔士1993年同名畅销小说;成本仅二百五十万美金,拍摄时间49天。从一出炉,它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不仅因为在这部低成本影片中对***吸食极为细致的描写,更由于片中所充斥的堕落情绪——伦敦的影评人说这部影片使人想要“以身试毒”。当然影片的导演并不承认,他认为影片后部对毒瘾来临时的痛苦描写是很客观的。事实上,整部影片的态度与其说是客观不如说是冷漠。影片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角度,完全在主人公的叙述中展开情节,隐藏影片的立场;而在本来已十分松散的结构中随意终止叙述加入评论,分析甚至跨时空的追忆;这种纯主观的手法不仅使人耳目一新,也十分贴切影片的基调,从而以后的同类型影片屡屡采用,几乎成为固定模式。影片以主人公瑞顿的一段自序作为开场白:"大电视健身器富特轿车朝九晚五选择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广角镜头跟拍配之以城市街景和Iggy Pop的音乐。影片的展开部分则完全是以瑞顿为首的一小撮颓废青年的生活实景:他们终日无所事事,东游西逛,打架酗酒泡妞吸毒;聚在铁道边打赌猜测下一列火车的经过时间以打发时日;还共同养着一个不知谁是父亲的婴儿。他们满足于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即不想也认为不能改变现状,逃避一切规范和责任,并且全部是无政府主义者和***吸食者。在一次畅快淋漓的集体吸毒后小婴儿意外死亡,这强烈刺激了可能是父亲的每一个人;促使瑞顿在无数次失败后下定决心戒毒。就在他戒毒成功开始普通人生活时,暴力爱好者巴比带着瑞顿的旧日伙伴找上了他,要他一起参与一次巨额贩毒。最终瑞顿偷走了贩毒所得的钱消失在人群之中。片中瑞顿过量吸食毒品后精神恍惚,昏倒在街头的段落以浪漫主义的高速摄影处理,背景配以Loud Reed宁静的《One Perfect Day》,极写吸毒后的快感;随之而来的�

什么是摇滚?

摇滚乐的概念

一直以来的悬念

究竟什么是摇滚乐呢?

长头发、皮夹克、破了洞的牛仔裤……也是,也不是;

吉他、贝司、鼓……也是,也不是;

Elvis Presley、The Beatles、Bob Dylan、Nirvana……也是,也不是;

年轻的自由、荷尔蒙的冲动、离经叛道……也是,也不是;

节奏、歌词、旋律、梦想、真实、感觉、狂野、信仰、力量、愤怒……也是,也不是;

……

这些都不是摇滚乐,也可以说都是,那么究竟形而上的具体的摇滚乐定义是什么呢?在我现在看来,提出这个问题就好像是给自己下了个套,就像有人傻到一定要问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世上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一样。因为永远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一直以来都没有!每当你发现好像只差一步之遥就要接触到真理的边缘了,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又冒出来了一个岔路,你只要往前在迈一步,就是真理,可这岔路却把你引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于是你的思考又要从头开始了。

历史如是说

历史上第一首被打上摇滚烙印的作品是美国的白人音乐家Bill Haley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录制的《整日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那个时候的Bill Haley穿着笔挺的西装,而且还打着领带,头发梳得油光发亮,如果这样的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或者站在现在的舞台上演唱这首歌,一定没有人会认为他是在唱摇滚,可偏偏历史把它定义成第一首摇滚作品。这也没什么奇怪,原来人们还觉得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原来人们还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时代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这样说来,其实任何具体的定义似乎也都是相对的,因为时代在变,人们的认识领域也在不断地随之拓展、改变。

世界上最难的就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这需要描述的准确、精练。而世界上最容易的也可以说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你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认识程度给出一个概念。所以很早以前,在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头长发加上皮夹克就是摇滚。然后有人认为,摇滚就是吉他上的SOLO,贝司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节奏。现在有人说摇滚是一种精神,可是,也有人说这些都不对。于是带着越来越多的疑惑,我开始翻看有关著作和资料,找到了下面一些所谓的摇滚专家们所给出的定义:

格雷尔·马库斯是闻名遐迩的摇滚名著《神秘列车》的作者,他认为摇滚无非是“一种美国文化”,比如埃尔维斯·普莱斯利无非是“把作为美国人的感受戏剧化,把这种感受的含义、价值和美国生活的利弊作形象的表达”。

卡尔·贝尔兹则在他那本《摇滚故事》中视摇滚为“民间艺术”,一种下意识的俚语表达方式。

查理·勒特称摇滚为“城市之声”,认为它是都市少年们创造的新音乐呐喊。

乔纳森·艾森则在《摇滚时代》中称摇滚为“对西方文化之伪善的反叛……是一种深刻的颠覆形式”。

戴夫·哈克《物有所值》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分析摇滚,认为它是“工人阶级文化”;而保尔·约翰逊则在《新政治家》重视摇滚为资产阶级的阴谋,其目的是招安潜在的革命者,使他们“沉溺于其中而麻木不仁,懒散不堪并脱离实际”。

理查德·戈尔德斯坦在《摇滚之诗》中则认为,摇滚最重要的特点仍是对青春活力的肆无忌惮的挥霍……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美国黑人音乐家Chuck Berry用他的作品给摇滚乐下的定义,这同样是一首50年代摇滚乐诞生初期的作品Johnny B,Good。它讲述了一个弹吉他的年轻人走向成功的故事,它以叙事的手法给摇滚乐加上了一个十分诱人的光环,摇滚乐可以让一个普通人走向成功与辉煌。这个普通人可以没有任何的乐理知识,不懂音乐,只要他有理想,只要他勇敢地把自己心里想的唱出来,只要他愿意。另外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发射给外星生物的一艘飞船上,这首歌还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被刻录在一张光盘上,用以表达地球人的文明成果。

  一直以来的悬念

  究竟什么是摇滚乐呢?

  长头发、皮夹克、破了洞的牛仔裤……也是,也不是;

  吉他、贝司、鼓……也是,也不是;

  Elvis Presley、The Beatles、Bob Dylan、Nirvana……也是,也不是;

  年轻的自由、荷尔蒙的冲动、离经叛道……也是,也不是;

  节奏、歌词、旋律、梦想、真实、感觉、狂野、信仰、力量、愤怒……也是,也不是;

  ……

  这些都不是摇滚乐,也可以说都是,那么究竟形而上的具体的摇滚乐定义是什么呢?在我现在看来,提出这个问题就好像是给自己下了个套,就像有人傻到一定要问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世上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一样。因为永远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一直以来都没有!每当你发现好像只差一步之遥就要接触到真理的边缘了,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又冒出来了一个岔路,你只要往前在迈一步,就是真理,可这岔路却把你引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于是你的思考又要从头开始了。

  历史如是说

  历史上第一首被打上摇滚烙印的作品是美国的白人音乐家Bill Haley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录制的《整日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那个时候的Bill Haley穿着笔挺的西装,而且还打着领带,头发梳得油光发亮,如果这样的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或者站在现在的舞台上演唱这首歌,一定没有人会认为他是在唱摇滚,可偏偏历史把它定义成第一首摇滚作品。这也没什么奇怪,原来人们还觉得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原来人们还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时代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这样说来,其实任何具体的定义似乎也都是相对的,因为时代在变,人们的认识领域也在不断地随之拓展、改变。

  世界上最难的就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这需要描述的准确、精练。而世界上最容易的也可以说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你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认识程度给出一个概念。所以很早以前,在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头长发加上皮夹克就是摇滚。然后有人认为,摇滚就是吉他上的SOLO,贝司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节奏。现在有人说摇滚是一种精神,可是,也有人说这些都不对。于是带着越来越多的疑惑,我开始翻看有关著作和资料,找到了下面一些所谓的摇滚专家们所给出的定义:

  格雷尔·马库斯是闻名遐迩的摇滚名著《神秘列车》的作者,他认为摇滚无非是“一种美国文化”,比如埃尔维斯·普莱斯利无非是“把作为美国人的感受戏剧化,把这种感受的含义、价值和美国生活的利弊作形象的表达”。

  卡尔·贝尔兹则在他那本《摇滚故事》中视摇滚为“民间艺术”,一种下意识的俚语表达方式。

  查理·勒特称摇滚为“城市之声”,认为它是都市少年们创造的新音乐呐喊。

  乔纳森·艾森则在《摇滚时代》中称摇滚为“对西方文化之伪善的反叛……是一种深刻的颠覆形式”。

  戴夫·哈克《物有所值》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分析摇滚,认为它是“工人阶级文化”;而保尔·约翰逊则在《新政治家》重视摇滚为资产阶级的阴谋,其目的是招安潜在的革命者,使他们“沉溺于其中而麻木不仁,懒散不堪并脱离实际”。

  理查德·戈尔德斯坦在《摇滚之诗》中则认为,摇滚最重要的特点仍是对青春活力的肆无忌惮的挥霍……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美国黑人音乐家Chuck Berry用他的作品给摇滚乐下的定义,这同样是一首50年代摇滚乐诞生初期的作品Johnny B,Good。它讲述了一个弹吉他的年轻人走向成功的故事,它以叙事的手法给摇滚乐加上了一个十分诱人的光环,摇滚乐可以让一个普通人走向成功与辉煌。这个普通人可以没有任何的乐理知识,不懂音乐,只要他有理想,只要他勇敢地把自己心里想的唱出来,只要他愿意。另外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发射给外星生物的一艘飞船上,这首歌还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被刻录在一张光盘上,用以表达地球人的文明成果。

  当局者如是说

  [中国的文字真的很有意思,这里的当局者当然并不是政府当局的意思,而是“当局者迷”的哪个“当局”。]

  具有中国特色的摇滚到底是什么?我们来看看中国摇滚乐圈内外的人士的说法,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人说摇滚是一种精神、是反叛,有的则说是一种自我的宣泄和表达,有的说是自由,有的说是愤怒,有的说不清楚,还有的则认为摇滚只是一种音乐形式。但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听出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给摇滚下定义真的很困难,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

  这个问题太大……真的是太大了!到现在其实也很难给它下个定义,尤其是在中国用中文下个定义,因为大家都会说你这么说 是什么意思呀,那么说又是什么意思呀,我看我也别给摇滚下什么定义了,反正,它就是一种音乐形式。至于对我来讲,它的意义就是,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音乐影响了我的人生,给我了很多心灵的撞击。

  超载乐队主唱:高旗

  喔,天哪,这,这个,(给摇滚乐下定义)我有点不敢!我做了十几年,可以说我做了二十年音乐,我花了十年学习民族音乐,又花了十年接触摇滚乐,实话跟你说,从去年起我开始做世界音乐。我不敢说我非常清楚,但是起码我能感觉到我悟出了一些道理,这就是我得到的。我觉得首先摇滚乐是一种反映,最主要的是反映出你的精神状态,你的一种生存状态。可以这么说,你的这种行为,音乐跟你发生关系,融入你生活当中,触摸每一分钟。我觉得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眼镜蛇女子乐队鼓手:王晓芳

  这个定义我怎么能下呢?我没到那个级别呢!这个东西……还是不能下定义。就好比说举办一个摇滚乐比赛,谁得第一名,谁得第二名,我觉得这是一个没必要的事,是一个特滑稽的行为。所以说这个定义没法下,我们只是做音乐。如果这个定义一定要下的话,ROCK这个东西就是说……我还是没法说出来。

  译乐队吉他手:讴歌

  模糊、说不清楚,也许是因为摇滚的多元化。从关于摇滚的所有定义、专著或者乐迷感觉当中挑选一种当作摇滚的概念,无非是一种盲从;而从我们的经验和认知当中来自造一种定义,也至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任性。其实在我们做说到的很多摇滚乐手之中,这样的说法也不在少数。

  其实那时候,我对这个概念也不是很清楚。我非常喜欢的是Heavy Metal,

  那时候我们想到要做这样的音乐。那时侯乐队起名字,为什么叫黑豹乐队,也跟当时我们的想法是有关系的。

  黑豹乐队吉他手:李彤

  作为我们来讲,摇滚乐一直是一种力量的象征,而这种力量对我们来讲,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都有的一种责任,尤其是我们这些受过正统的音乐学院教育的人,我们的音乐都要有一种方向,而不是像现在很多的音乐那样,就是随意地玩——我就是说我自己。我们都是有为什么的,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就我们做音乐的初衷来讲,就要做成一种有力量的,健康的音乐。

  轮回乐队主唱:吴桐

  我觉得就是自我的一种爆发和一种体现,而且是真实地反映自己的那种能力、能量,就是很真实。

  译乐队及二手玫瑰乐队贝司手:陈劲

  我觉得算是一种对人的挑战吧。喜欢上它的人不容易,尤其是在中国。它可以说像是一种血液一样融在你身体里面。我对它没有什么意识,我也不去考虑什么,我怕我一旦考虑清楚了我就不会去做了,也可能有太多的实质性的东西我也在回避,因为确确实实这么多年来走来,太苦了。

  黑豹乐队主唱:秦勇

  “一旦考虑清楚了我就不会去做了”,这真的是一种很有趣的说法,就像爱情(很奇怪,不自觉地我又拿爱情来比喻了,摇滚和爱情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不知道!),等到都清楚了,要么就是该分手,要么就是要结婚了,真正热恋中的人往往是找不着北的。如同任何一个稍微接触过摇滚的人都会感觉到的那样,摇滚固然首先是一种音乐,但这种音乐之中并不存在什么完整的音乐要素可以使人有绝对把握将它同其他;音乐形式完全区分开。它的节奏、乐器、音量、旋律、声音都可以从其他音乐形式中找到,但这些四处存在的要素的组合形式却可以使人们断定某一首作品是不是摇滚。有句话放在这里表述或许比较恰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意会有时候也不完全取决于音乐要素,毋宁说更多地取决于历史,取决于摇滚包容万象的气概,取决于崇尚摇滚者的信念。有信念产生精神,在中国摇滚圈里,认为摇滚就是一种精神的也是大有人在。

  现在,说实在的,要给它一个精确的定义,我觉得不可能,我是这种看法。从我的理解来看,我觉得摇滚这种东西,就是一种精神。

  原七合板乐队成员:文博

  我觉得摇滚跟重要的是精神。因为在音乐上面当然也会做得很漂亮,真的有很多摇滚的音乐都做得很讲究,但是通常在摇滚里面节奏和声,旋律都非常非常简单,因为这三个东西对他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词,是一种精神。

  原七合板乐队成员:杨乐

  文博、杨乐算得上是中国最早一代的摇滚人了,受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而他们的观点却和唐朝乐队的前吉他手郭怡广,这位从小受美国教育的美籍华人有着惊人的相似。

  摇滚就是一种精神,这话很多人都这么说,我觉得不用想得太多,知道摇滚,就是骨子里那种知道,你不用解释是什么东西,反正我听音乐。这是摇滚,这不是摇滚,我没有一个很严格的区分。

  唐朝乐队前吉他手、创始人之一:郭怡广

  我觉得在精神上,对于我来说是,音乐并不重要。我觉得其实就音乐来说,它只是个载体,就像文字一样,它就是一个载体。但是音乐跟文字一类东西有些不太一样,就是音乐给你的空间。对我个人来说,之所以我会选择这个东西,是因为空间会很大;文字一类的东西都相对具体,有的时候呢,写的东西,可以让你……可以给你……一种感觉了。

  中央音乐学院教师、音乐人:王勇

  郝舫在他的摇滚专著《伤花怒放》中有这样一段评述:“如果说90年代之前的中国,摇滚还只是崔健独立的呼喊,是青年们从《伊甸园之门》出发萌生的向往和想象,如今,它却响彻在每一家舞厅、每一部随身听,探头于每一家电台、电视台和大报小报,甚至成了最大众化的口头禅,成了任何一个时髦青年表明自己不曾落伍的口头招贴。”但是到了21世纪,那些曾经以摇滚为时髦的口头标帖的年轻人都已经长大了,或许他们是大名鼎鼎的老五,就已经把摇滚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

  我当时听到吉他声的时候是一个回头,现在是有好几个回头,这个声音大家都在找,可能这个声音能把一些问题解开。还有一些人是不服输,还要自己去亲临现场,来实践这种摇滚。我看我自己听了摇滚以后到底解开了什么样的人性,找到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这都是人们实验的一个过程。摇滚乐目前在中国来讲已经有了一些根基了,花盆快要建立起来了,就差在这里开花了。土壤大家都在做,包括我们现在的谈话,就是一种土壤,与媒体的沟通和介绍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每天浇灌的营养。

  原唐朝乐队吉他手:刘义君(老五)

  我觉得要给摇滚乐一个定义是很难的事情,可能从理念上讲应该有他自己的一套东西,还是一种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生活的方式,或者是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其实我当初做摇滚乐的时候完全是模糊的,并不是先有概念才开始做这样的音乐。是十分自然的开始,或者说有概念也是这样一路走下来的一种体验。我觉得摇滚是一种革命,是文化和音乐领域的一场革命。

  唐朝乐队鼓手:赵年

  说到革命,记得The Beatles乐队就曾经有一首非常经典的作品叫做《革命》,如果说把摇滚与人性和革命联系在一起有些言重的话,那么骅新所说的,就是一个摇滚老同志的真实感受。

  摇滚乐就是自己要过足瘾,然后你要考虑别的,又有点商业的,又有点虚荣的,又有点对自己那种自恋的。但是我不是说了吗,早晚环境会告诉你,你是干什么的,你要什么吃饭。你要过足瘾的话呢,摇滚乐带给你的东西,你自己会感到幸福的。

  摇滚歌手:骅梓

  我想就是自由,对我来讲。

  摇滚艺人:秦齐

  那时候好像根本就没有想更多摇滚乐本身是怎么样的。那时侯唯一可能想过的,可能只有崔健。他会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写进歌里去。其他人都没有想过自身音乐要提高到什么高度……

  摇滚可能更多是泄愤。

  原呼吸乐队的吉他手:曹均

  其实说到摇滚概念,经常会有一些互相冲突的说法,比如曹均觉得是一种泄愤,而指南针乐队的键盘手郭亮就觉得这样的说法不对。

  首先是摇滚不代表愤怒,不代表那种叛逆的东西,它可能会含有这种因素在里面,但并不是绝对的。

  指南针乐队键盘手:郭亮

  摇滚乐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音乐形式,然后就特别自我吧,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把它表现出来。摇滚乐在技术上,比方说在鼓上,不像我们做传统音乐、民族音乐,都是谱子上现成的东西,很少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只能在音乐表现手法上加上一点儿自己的东西。摇滚乐就不是这样,你能够把自己好多想法都掺进去。创造性比较强,而且比较自我啦。

  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

  我现在对摇滚乐的看法呢……我觉得我做的音乐里边本身就有摇滚乐,摇滚乐只是一个品种,一种元素,我可以在另外一些东西上利用它,利用这个元素。我不管在什么方面,我觉得这个东西搁这儿比较合适,我就可以去利用它。你比如说像我自己创作的音乐,我觉得不单纯说是摇滚乐,里边还有好多流行的东西,比如现在我站在舞台的这种模式,它就是一个摇滚乐的模式,我想这是再革命也改变不了的。我觉得现在音乐的包容性和它的这种多元化,可能是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像以前用一种生活方式或用一种文字去解释一种环境,但现在可以出很多种文字,就像现在买了一种生活电器似的,有好多种文字的翻译。是吧,我觉得音乐可能也是这样,但音乐不一样的是,首先就是音乐它不需要翻译,但你如果能在它里面放点各种不一样的东西的话,我觉得那样会特别宽特别大。

  原不倒翁乐队成员:藏天朔

  从他们的回答当中其实很多人也都说到了多元化这一点,比如有很多人都谈到了这样的看法:眼镜蛇女子乐队的鼓手王晓芳就说她学过民乐,也搞过摇滚乐,现在在做世界音乐;“唐朝”老五也讲到了做音乐不应该有太多的门第观念;著名的乐评人戴方也在讲,现在他所谓的摇滚乐从广义上讲,就是所有能让他愉快的音乐。其实对待音乐的确应该是宽容的,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分门别类,三六九等,只要是真的东西,就应该有它充分的发展空间。

  其实任何一种“标准”的摇滚定义,都可能会把摇滚之外的东西当作摇滚,而将真正的摇滚排斥在外。因此,我尊崇并践行在那些最为典型的摇滚歌手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个性意识,自作主张地选取摇滚的精华和糟粕。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所有言论的前提是首先强调摇滚是一种音乐、一种乐趣,但我也坚持认为,摇滚决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它也是判断、测试时代和人心的最佳手段之一。

  旁观者如是说

  如此众多的摇滚乐手都谈到了自己的认识,而且的确也是众说纷纭,如果他们的这种对摇滚概念的模糊状态可以解释为当局者迷的话,那么那些在他们身边工作、报道、旁观的人是不是就能旁观者清了呢?

  当时对摇滚乐的概念呢,我觉得就是崔健,因为我跟崔健接触比较多一些。后来陆陆续续藏天朔啊,丁武啊,就感觉他们唱歌的时候有一种精神,但我就现在说不出来。何勇当时有一个“五月天”乐队,那么大家在一起,我感觉他们唱歌的时候,跟普通的状态就不一样。流行音乐当时也有了,1986年郭峰搞的那个,叫“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手演唱会,那段时间我也认识了一些人,状态不一样。当时我自己,只觉得他们有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但是我自己当时说不清楚,后来慢慢地跟他们在一起合作、了解、交流,跟国外的人交流。摇滚乐就是一种节奏上的东西,以及歌词上有一种精神上的东西。

  著名经纪人:王晓京

  在我认为,摇滚并没有太强的概念,只是区别那种俗音乐,感觉比较好的就行了。

  著名录音师:王昕波(老哥)

  我自己觉得,其实对我来说,还是一种精神的气质,其实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实际上是,你通过这个东西建立了一个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个观念其实是,比如你跟现有的这种社会体制,甚至是道德观念,一些价值观念(有突破)。摇滚乐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有一种反叛的东西,有一种所谓的,或者说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MTV导演:张扬

  首先第一个是对这个社会的叛逆。有自己的看法,然后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我理解中国摇滚乐是这样一种音乐。

  MTV导演:施润九

  摇滚乐是一种表达方式和一种生活方式。

  原不倒翁乐队鼓手、演出经纪人:李季

  一种表达方式,一种生活方式,其实也是一种演出方式。摇滚好像并没有这么简单。说到这,我想起了John Lennon的一首经典作品《想像》。就资本主义环境和价值观念而言,这首歌是够叛逆、够另类的了。他强调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某些观念,甚至当这首歌出来之后还曾经一度在一些西方国家被禁止播放。然而就音乐而言,如果你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它唯美的旋律和慢板的节奏使你根本无法把它判定为摇滚乐。所以任何偏颇的、片面的、武断的定义都是不负责任的。

  曾经在魔岩唱片做过法律顾问的张赤军先生为摇滚乐所下的定义颇有些耐人寻味。

  摇滚乐本身是一种比较热闹的音乐。我不是音乐专家,只能说它是一种很热闹的、很能刺激人情感的一种音乐。比如说,它的歌词中间,有消极的成分,不是那种积极上进、健康的东西。可是话说回来了,那通俗歌曲里不也有消极的东西吗,通俗歌曲的歌词里也有消极的东西呀……

  原魔岩唱片法律顾问、律师:张赤军

  黄燎原和戴方基本上是中国第一批报道摇滚乐的媒介人士,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能看到他们为摇滚所写的各种报道或文章见诸报端,所以他们对摇滚乐的理解,从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代表中国媒体对摇滚乐的某种理解。

  摇滚乐本身就是非常商业的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流行文化,在中国比较特别的就是把摇滚乐算成了某种与先锋文化有关的东西。实际上摇滚乐是一种很商业的东西,在西方最成功的摇滚乐,我觉得都是很商业的摇滚乐。

  原新华社记者、原唐朝乐队经纪人:黄燎原

  我觉得,作为一种音乐来说,狭义上说就是当年的那种摇滚乐,是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一种音乐,而当时我就是处于那个年龄阶段,刨开工作上的那个特殊的、要针对这个领域去报道这个原因之外呢,那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东西;广义上,我就是说现在的音乐越来越广泛了,就不太指摇滚乐了,我觉得现在,任何好听的音乐,就是都会……是一种让你很快乐,或者让你觉得有充实感的那种东西。

  原《北京青年报》记者、现《北京晚报》记者:戴方

  怎么说,其实,其实我用了很多篇幅,力图去描述摇滚是一个什么样的,但后来用了一个方法就是,我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不是摇滚,就是我用的界定方式。因为,每个聆听经验都告诉我,你要去告诉人家什么是摇滚其实很难,但是,如果你听到一种声音,一个乐队的声音,你马上就可以很明确地告诉自己,这是不是你心目中所想像的摇滚。

不是。《摩登农夫》是韩国电视台于2014年10月18日起播出的周末连续剧。由吴镇锡执导,金基浩编剧,李洪基、李哈妮、朴敏雨、李时言、郭东延等主演。该剧以摇滚乐队回归农村为主线,讲述了摇滚青年们回乡务农后发生的迂回曲折、搞笑浪漫的爱情故事。可在优酷网、土豆网进行观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49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