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中的主要艺术倾向

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中的主要艺术倾向,第1张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欧洲的浪漫主义,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浪漫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是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和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它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在艺术创作中,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表现出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对社会现实中重大事件的关注,另外在对历史怀念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向往。

  在艺术表现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学院派是完全对立的,它反对纯理性和抽象表现,强调具体的、具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反对类型化和一般化,主张表现个性化,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反对用古代艺术法则来束缚艺术创作,主张自由奔放热情的主观描绘,使艺术家的感情在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传达;反对刻板的雕刻般造型和过分强调素描为主要表现手段,竭力强调光和色彩的强烈对比上的饱和色调,以动荡的构图、奔放而流畅的笔触,有时以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画家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

  1:舒柏特 (Franz Seraph Peter Schubert)

  (1)名家介绍:

  舒柏特 (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童年时代就接触音乐。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2)代表作品

  舒柏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那由感而发的六百多首歌曲。 我们熟悉的还有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

  2:肖邦(Fredric Chopin)

  (1)名家介绍: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 琴协奏曲》,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 果、巴尔扎克、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在与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的交往中,肖邦步入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他巧妙克服了钢琴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的主要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漠。他第一次在音乐中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使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他的作品旋律矫健勇猛;玛祖卡那骑士般的辉煌;圆舞曲充满甜蜜 的柔情。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神秘莫测、令人销魂。

  (2)代表作品:

  《f小调钢琴协奏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等。

  3:韦伯

  (1)名家介绍:

  韦伯(1786一1826)德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2)代表作品:

  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4: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1)名家介绍: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1862年,柴科夫斯基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踏上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决定性道路。1866年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十一年之久。他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柴科夫斯基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世界规模的俄罗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人门阶梯和"门径"。

  (2)代表作品:

  1866,他创作出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1888-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法国 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涅等结下了友谊。 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开始创作两部天才的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在这期间,他除了创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 《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舅人》、《胡桃夹子》;还 有《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重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平涉及所有体裁。特别是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绝笔之作。

  5:罗伯特·舒曼

  (1)名家介绍: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舒曼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

  (2)代表作品: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 1840年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 还写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曲》、 《曼弗雷德序曲》等。

  6:卓阿基诺·罗西尼

  (1)名家介绍:

  卓阿基诺·罗西尼〔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他十岁师从蒂塞学和声,后学习作歌剧。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

  (2)代表作品:

  罗西尼创作了近四十部歌剧,代表作有《塞维尔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歌剧《奥赛罗》、《摩西》等。

  7: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1)名家介绍: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44-1908〕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海的风景画"大师。但他首先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特别是俄罗斯歌剧艺术的巨匠。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家庭音乐气氛的熏陶,六岁开始学钢琴,十一岁尝试写作音乐。186512月首演他的《第一交响曲》获得成功。1871年正式成为专业音乐家。他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年,学生都相当优秀,其中有:阿连斯基、阿萨菲耶夫、格拉祖诺夫、李亚多夫,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朱亚斯科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等200多位著名音乐家。在他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年间,他几乎没有采用过纯粹的交响音乐的形式来写作。他的交响音乐创作都具有标题性、叙事体和音画式的倾向,他的交响音乐作品的情节,同俄罗斯的壮士歌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场面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的交响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东方色彩。他还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配器法》以及传记《我的音乐生活》等。

  (2)代表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十五部,包括音乐剧、史诗歌剧、神话歌剧、抒情喜歌剧和神怪歌舞剧等体裁,其中最著名的有《普斯科夫姑娘》、《五月之夜》、《雪女郎》、《圣诞节前夜》、《萨特阔》、《沙皇的新娘》、《萨旦王的故事》等。他的最后一部歌剧《金鸡》是一部尖刻的讽刺作品。 他的交响音乐作品数量不多,但非常精彩: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第一交响曲》、交响组曲《安塔尔》和交响音画《萨特阔》等;八十年代的作品则有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和《第三交响曲》等

国浪漫主义作家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称他的音乐会练习曲为《音画练习曲》(Etudes-tableaux),以此标明这是一些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钢琴曲。在他之前,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包括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和十二首《超级技术练习曲》)也都是形象鲜明的作品,有些并有明确的标题:但李斯特的首要任务是突出辉煌的钢琴技术,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则更着重于抒发诗情画意,在技术上相对地表现得比较朴素。 拉赫玛尼诺夫在世时,人们只知道他写过《音画练习曲》15首,即作品第33号6首,作于1911年,以及作品39号的9首,作于1916-1917年间。其实1911年所作原来也是9首: 第一首,f小调(作品第33号之1),作于8月11日; 第二首,C大调(作品第33号之2),作于8月16日; 第三首,c小调(作品第33号之3),作于8月18日; 第四首,a小调(作品第33号之4),作于9月8日; 第五首,d小调(作品第33号之5),作于9月11日; 第六首,降e小调(作品第33号之6),作于8月23日; 第七首,降E大调(作品第33号之7),作于8月17日; 第八首,g小调(作品第33号之8),作于8月15日; 第九首,升c小调(作品第33号之9),作于8月13日。 但出版时被作者删去了3首(第三首、第四首、第五首)。其中第四首于1616年9月27日改写后作为作品第39号第六首。第三、五首作者生前从未发表,其手稿在作者去世后才被发现,并于1948年被公诸于世,现予补充出版。 1916-1914年间所写的作品第39号包含: 第一首,c小调,作于1916年10月14日; 第三首,升f小调,作于1916年10月14日; 第四首,b小调,作于1916年9月24日; 第五首,降e小调,作于1917年2月17日; 第六首,a小调,作于1916年9月27日(改写作品第33号之4) 第七首,c小调,作于1917年2月2日; 第八首,d小调,作于1917年2月2日; 第九首,D大调,作于1917年2月2日; 1931年,意大利作家雷斯庇基(1879-1963)把作品第39号的第二、四、六、七、九等5首练习曲改变为乐队曲时,拉赫玛尼诺夫把这5首的标题内容告诉了他: 第二首描写海洋和海鸥的故事; 第四首描写集市景色; 第六首描写红帽子与野狼的故事; 第七首描写送葬的行列; 第九首是一首东方进行曲。 可以想见,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18首《音画练习曲》的其他13首时,也都是有成竹在胸的,只不过他没有把他们的标题内容告诉别人而已。 最有名的应是第4首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8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