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搜一下王建的资料 就是为卧龙吟填词的那个?

帮忙搜一下王建的资料 就是为卧龙吟填词的那个?,第1张

亲爱的玩家您好:

公元877年,在弓裔部下累任松岳城主、铁原太守,因战功而成为弓裔的最得力的将领,统率西南海域的水军,实力渐增。关于王建的出身,史籍上众说纷纭,不乏疏漏。《高丽世系》一书记载了高丽时代流传的许多关于王氏祖先的传说。此书略云,太祖王建之先名虎景、自称圣骨将军。虎景生康忠,康忠有子宝育,天资慈惠,入知异山修道。宝育之女配唐贵姓,生作帝建,作帝建晚年居俗离山长岬寺,常读佛典卒。作帝建之子曰隆建,即世祖而太祖之父也。时桐里山有道誢,与世祖相见如旧识,同登鹄岭究山水之脉,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筑松岳之新第,预言将一统三韩,诞生英主云云。然而,这种说法其实是出自高丽毅宗王时金宽毅的《编年通录》,是后人的假作。据《松京志》云:《丽史》论曰,金永夫、金宽毅皆毅宗朝臣也。宽毅作《编年通录》,永夫采而进之。其剳子亦曰宽毅访集诸家私畜文书,其后闵渍作《编年纲目》,亦因宽毅之说。独李齐贤援据《宗族记盛源录》,斥其传讹之谬。齐贤一代名儒,岂无所见而轻有议于时君世系乎?(中略)《太祖实录》乃政堂文学修国史黄周亮所撰也。周亮仕太祖孙显宗朝。太祖时事,耳目所及,其于追赠,据实书之。以贞和为国相之配,以为三代而略无一语及于世传之说,宽毅乃世宗时微官,且去太祖二百六十余年,可舍当时实录,而信后代杂出之书邪?(《松京志》卷七)朝鲜半岛的首个统一王朝新罗在经历近千年国祚之后开始国力衰退,全国各地都有叛乱兴起。王建是当时其中一支由弓裔领导的叛军的副将。王建智勇双全,在军中活跃非常。可是,由于弓裔对部下非常傲慢及粗暴,使他的部下拒绝再由弓裔领导,转而拥立王建。918年,王建推翻弓裔,自立为王,并定都于开京(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高丽终于降伏新罗。不过,对后百济的战争却打得很辛苦,双方经常争持不下。但是,后百济很快陷入内乱,936年,王建巧妙利用其内乱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王氏源于开城西面的礼成江下游的礼成港。这里在八、九世纪时是一个水陆交通的枢纽,也是一个商贾云集的都会,朝鲜半岛前往中国大陆的贸易就是以此为起点的。今人推测王氏原本是依靠贸易起家的巨商,其后逐渐壮大为开城地方颇有势力的豪强。王建的父亲王隆建控制了开城并将其作为据点,公元896年王隆建携子王建归附了弓裔,此后的王建便成为了弓裔部下的得力干将。新罗景明王二年(公元918年)弓裔部下军官起事,王建的心腹骑将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和朴智谦驱逐弓裔,拥戴王建为王(弓裔在出亡的路上被杀)。《东国通鉴》卷十二并《高丽史·太祖本纪》云,太祖二年,迁都松岳郡,升郡为开州,创建宫阙。王建同样自称为高句丽的后继者,定国号为高丽,定年号为天授。至此,朝鲜半岛后三国的局面正式形成了。高丽与后百济迅速陷入了对峙与战争中。之后,王建致力于巩固国家的内部统一,抑制新罗地方豪强的势力,结束了国内的混乱局面,确立了府、州、郡、县的行政区划体系。对外,王建接收了部份被辽灭亡的渤海国遗民,与中国五代时期的诸王朝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接受他们的册封。他还两度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要求建立友好通商关系,但是为日本方面拒绝。943年,王建去世,享年67岁。他开创了长达400多年的统一的王氏高丽,在历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紫霞游戏,打造优质游戏体验。欢迎提问;http://zhidaobaiducom/c/zixia

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眼前。

  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雨珠顺着小草的茎滚下来,一滴钻到土里,又一滴钻到了小草的嘴里,找不到了。

  雨点儿落在我的头上、身上,我仰面向上,闭着眼,张着口品着那点点雨珠,顿时,我觉得自己仿佛在细雨的浇灌下又长了许多。

  雷声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

  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

  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雨,像天庭飘下来的千万条银丝。

  毛毛细雨,悄悄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迷迷漫漫的轻纱,披上了黑油油田野。

  天际边滚来了团团乌云,一瞬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蝉翼般的白纱。

  雨丝很细,很绵,像春天时空飘浮的柳絮。

  像雾似的雨,像雨似的雾,丝丝缕缕缠绵不断。

  一霎时,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刷得青山绿水、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

  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

  只见北海怒涛翻滚,咆哮奔腾。骤雨抽打着地面,雨飞水溅,迷潆一片。

  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那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枝败叶上,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树。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秋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着。

好段

  雨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雨滴很像一颗颗晶莹透明的珍珠,好看极了。雨滴从屋檐、墙头、树叶上跌下,就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最后连在一起,形成水柱。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近看,街道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白花的全是水,简直成了一条流淌的河,上面争先恐后地开放着无数的水花;远看,楼房和树木都是模模糊糊的。

  风夹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着。路上行人刚找到一个避雨之处,雨就劈劈啪啪地下了起来。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水花落在地上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个小水泡,小水泡看起来就像一顶顶透明的小帽子。细心看那雨点变成一个个小帽子的过程,真是有趣极了!

  雨更大了,房顶上,街道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白纱。这时一阵风猛刮过来,那白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突然一阵北风吹来,一片乌云从北部天边急涌过来,还拌着一道道闪电,一阵阵雷声。刹那间,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打得窗户啪啪直响。又是一个霹雳,震耳欲聋。一霎间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

一.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般特征

互文性(intertextualité)又译作“本文间性”,这个术语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个含混不清的概念,在不同批评家的著作里被给予不同的定义、赋予不同的意义,甚至因范围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命题日益增多而被指责为大而无当的理论神话。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乐于使用这个概念,因为它“囊括了文学作品之间互相交错、彼此依赖的若干表现形式”,使文学写作中的引用(citation)、暗示(allusion)、参考(référence)、仿作(pastich)、戏拟(parodie)、剽窃(plagiat)及各种方式的照搬套用有了概括其本质和统一性的理论视角。根据法国学者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一书对互文性理论的源流、学说及其批评实践的梳理,我认为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的定义最简洁地说明了互文性的含义:“每一篇文本都联系着若干篇文本,并且对这些文本起着复读、强调、浓缩、转移和深化的作用。”《互文性研究》的作者将互文性归结为文学的记忆,它分别由文本、作者和读者所负载,形成文学写作中的变换和联系。这无疑是有见地的,记忆本是文化自身积累和衍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但就文学而言,记忆还不能全部说明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加上摹仿,互文性的形成机制才能得到全面的揭示。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而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更是经典形成以后的普遍风气,从魏晋到南北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在陆机、谢灵运、江淹等诗人的创作中,拟古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还明显留下拟古的痕迹。拟古的结果形成古典诗歌普遍而清晰的互文关系,并渗透于诗歌文本的各个层次。甚至可以说,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普遍的现象。

鉴于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梁代钟嵘《诗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论列历代诗人,揭示其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唐朝诗僧皎然《诗式》将文本的相似概括为语、意、势三个层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摹仿便有所谓“三偷”。偷语之例,如傅咸《赠何劭王济》诗有“日月光太清”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拟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偷势之例,如嵇康《送秀才入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龄《独游》脱胎为“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皎然的“三偷”之说虽从语词、取景、立意的不同角度区分了诗歌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摹仿,但由于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到宋代,释惠洪将这种摹仿合理化,在《冷斋夜话》提出“脱胎换骨”的理论:

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模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如郑谷《十日菊》曰:“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此意甚佳,而病在气不长。西汉文章雄深雅健者,其气长故也。曾子固曰:“诗当使人一览语尽而意有余,乃古人用心处。”所以荆公作《菊诗》则曰:“千花百卉雕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支。”东坡则曰:“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如李翰林诗曰:“鸟飞不尽暮天碧。”又曰:“青天尽处没孤鸿。”然其病如前所论。山谷作《登达观台》诗曰:“瘦藤拄到风烟上,乞与游人眼界开。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凡此之类,皆换骨法也。顾况诗曰:“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其诗简缓而立意精确。舒王作《与故人诗》曰:“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与尘埃。不知乌石江头路,到老相逢得几回。”乐天诗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南中作》诗曰:“儿童悮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醉红。”凡此之类,皆夺胎法也。学者不可不知。

关于这段话的解释,即脱胎换骨究竟是黄庭坚的说法还是惠洪的引申发挥,学者们有不同看法。我倾向于认为是惠洪的发明,脱胎法是沿袭前人的意思而重新造句,接近皎然的“偷意”;换骨法是引申改造前人的意思,类似皎然说的“偷势”,但已不局限于一联一句,而扩大到全篇的取意。事实上,诗歌文本的摹仿本来就是多层次的,不止限于语句,还包括主题和结构。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论“三偷”,即将其内涵大为扩展,罗列了主题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例证。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那么偷语、偷意、偷势就可以概括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层面。

在语词、主题、结构三个层面中,语词的互文不用说是最普遍的现象,国外研究中国诗歌的学者也注意到,“《诗经》《楚辞》以来的著名古典作品里的用例,作为最理想的诗语的典型,优先地而且系统地被继承下去。新的诗语产生,大致只限于在现有作品中找不到与它相适应的用例的场合”。这使得古今诗歌文本因这继承性而形成紧密的文本关联。被誉为集古典诗歌大成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点,在宋人看来便是“无一字无来处”。揭示杜诗语句的出典,找出它们与前代作品的渊源关系,一直是宋代以来注家最倾注心力之所在。今天用互文性理论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常见的用典、用事、用语现象,研究意象与语汇的语义生成方式,更让我们对古典诗歌创作与注释中对“无一字无来处”的追求获得全新的认识,并形成古典诗歌艺术和诗歌史研究的一个新的知识生长点。语词互文较为常见,有关用典研究的论著已有专门探讨,本文不再涉及,而只就结构和主题层面的互文现象作些考察。

相比语词层面的互文,主题和结构的互文不那么明显,也不那么常见,有时需要独特的眼光才能发现。清代诗论家田雯提出的“诗文演法”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杨升庵曰:“郭象《庄子注》云:‘工人无为于刻木,而有为于运矩;主上无为于亲事,而有为于用臣。’柳子厚演之为《梓人传》一篇,凡数百言。毛苌《诗传》云:‘涟,风行水成文也。’苏老泉演之为《苏文甫字说》一篇,亦数百言。皆得脱胎换骨之三昧。”知此则余之论白、杜之诗,了然无疑义矣。

田雯这里所举的诗、文中的“演法”,都属于发挥前人作品的片言只语或脱胎其主题的例子,单从语词表面有时已很难辨认新文本与前人作品的关系。吉拉尔·热奈特《隐迹稿本》将这种经过转换或摹仿已无法由语词直接辨析的互文性称作超文性(hypertextualité),它是互文性关系中比较隐晦的一种。好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向建立在涵咏和玩味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广泛熟悉和细致阅读是对批评家的基本要求,因此历代批评家和注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有关作品互文性的各类例证,可以让我们从容地讨论互文性问题,关键就看用什么方式更方便。就诗歌而言,我觉得根据互文形成的原因,将互文的类型分为标题摹仿、主题摹仿、风格摹仿三类,似乎比较简明。它们通常都依赖于经典化的名篇,因此名篇摹仿就不必再专设一类。

先看标题摹仿的互文,它指前后作品因标题相同而发生摹仿关系。这通常出现在有意识的拟作之间,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李商隐与杨亿的同题之作《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李)

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杨)

李商隐诗前三联连续排比历史上与泪有关的典故,尾联以更进一层的笔法突出灞桥送别之悲,结构很是独特。《西昆酬唱集》中杨亿、钱惟演、刘筠的《泪》二首,都是摹仿李商隐之作,但钱、刘二首除偶有体物语(如“蜡炬风高翠箔轻”、“银屏欲去连珠迸”),不似原作以人生情境贯穿全篇外,尾联也没有李诗那种提纲挈领的意味。清初张笃庆《拟西昆四诗》,“泪”一首则取闺怨主题,一意到底,也没有仿效李商隐的写法。只有杨亿一首亦步亦趋,结构完全脱胎于原作,尾联也用了同样的笔法。如此彻底的结构摹仿当然是很罕见的,通常都是由部分的构思或语词摹仿形成作品间的互文。

主题摹仿的互文在许多情况下与标题摹仿重合,因为主题词经常突出在标题中;同时它也经常与题材的因袭部分重叠,除拟古或乐府题之外,许多主题摹仿本来就是基于相同题材的。自古以来文学选本按题材分类编排也是为了便于学习和摹仿,人们写作某一主题时,很容易从流行的选本或类书中找到可供摹仿的范本。请看《全唐诗》卷二所收的唐高宗李治《七夕宴悬圃二首》: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

霓裳转云路,凤驾俨天潢。亏星凋夜靥,残月落朝璜。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

我很怀疑这是高宗同一首诗的两个稿本,或者有一首是他人之作,误编在高宗名下。不管怎么说,两章的构思取意过于相似,只是中两联内容调换了一下位置。有学者认为“靥碎晓星残”的隐喻袭自陈后主《七夕宴重咏牛女各为五韵》的“靥色随星去,髻影杂云来”,其实《艺文类聚》所收庾信《镜赋》已有这一比喻。陈叔宝诗未收入唐初类书,而《艺文类聚》卷四所收的一系列七夕诗文表明,高宗诗四联的内容只不过是前代作品的重新排列组合。其中隋王眘《七夕》是与高宗诗内容重叠最多的一首:

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落月移妆镜,浮云动别衣。欢逐今宵尽,愁随还路归。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

首联同为天河、凤驾,颔联都有落月,只是星换作了云,颈联也是写欢促别长,尾联更是不约而同地只着墨于织女重上织机,掩泪独悲,而不及牛郎,两诗无论立意或构思都很相似。考虑到唐初类书的编纂和流行都与宫廷的文学教育有关,我们有理由推测高宗二诗与王眘诗之间可能存在摹仿关系。这种由立意—构思的摹仿形成的互文在《文选》和类书盛行的唐代,在唐诗盛行的宋、元、明代,在宋诗盛行的清代,都是很常见的。

风格摹仿的互文,是更为普遍的现象。因为古人通行的师法原则是得性情之近,就各体之宜,即选择师法对象首先考虑与自己性情相近的作家,具体到写作某种体裁时再选择擅长此体的作家。这样,一般情况下的写作,更多地是以对某个作家某种风格的摹仿为主。即以所谓拟古而言,除陆机、江淹等少数作家外,也不是摹拟某些作品,而是摹拟一种风格或抒情方式。如庾信《拟咏怀二十八首》即属于摹拟阮籍《咏怀诗》的表现形式,李白《拟古十二首》则是摹拟《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古诗云: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文选》卷二九)

太白则曰: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李太白全集》卷二四)

太白诗意完全脱胎于古诗:采荷思远,欲赠无由,怅望不已;诗的抒情主人公也同样是空闺思妇。这种摹仿是公开的,标题还特别声明,很可能是诗人早期创作留下的习作;也有特定境遇下的模拟,如清初陈祚明久客京师,病中无聊,以《古诗十九首》各诗首句开端拟其风格自抒己情。成熟作者的摹仿,除个别作品在题目中标明外,往往都不显山露水,甚至还要掩藏摹仿的痕迹——蹈袭毕竟不是才华丰富和有创造力的表现。贺裳说“盗法一事,诋之则曰偷势,美之则曰拟古。然六朝人显据其名,唐人每阴窃其实”,就是指的这种差别。当一种风格成为时尚后,作者们经常是通过摹仿经典作品来实现风格化的追求。比如李攀龙曾说“七言律体,诸家所难,王维、李颀颇臻其妙”,李颀的作品因此而被明七子辈奉为楷模,李攀龙诗中清楚可见摹仿李颀的痕迹。李颀最著名的七律《送魏万之京》写道: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一作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全唐诗》卷一三四)

李攀龙有一首《送皇甫别驾往开州》(《沧冥先生集》卷七),明显可见李颀诗的影子: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云山送玉珂。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李攀龙诗送皇甫别驾往开州与李颀诗题旨相同,同用下平声五歌韵,韵脚重了四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与李颀诗的关系。虽然造句不太模拟李颀,但诗的结构却脱胎于后者:首联送别从昨日写起,颔联将远行之愁换作远谪之悲,颈联也用了黎阳树、瓠子河两个专有名词叙写前途所历,同时带出夏秋季节的变换,尾联以勿蹉跎岁月相激励,尤见脱化李颀诗的痕迹。相似的结构、韵脚,再配以慷慨的意气、浏亮的声情,李攀龙就成功地实现了对李颀原作风格的逼真摹仿。查为仁《莲坡诗话》称王士禛《午日观竞渡寄怀家兄兼答辟冒疆感旧之作》“深得义山神味,正不妨与《九日》诗格调相同”,也是同样的例子。

摹拟作风是明代诗文创作中最显著也是最为人诟病的特征。自李梦阳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举世风靡。嘉、隆以降,“王元美、李于鳞绍明北地、信阳之业而过之,天下学士大夫蕴义怀风,感慨波荡以从之”,一代诗文创作遂笼罩在以摹仿剿袭为能事的拟古风气中,而明人对盛唐诗的摹仿也成为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互文现象之一。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明人之学盛唐,虽然也不乏字袭句拟、生吞活剥的例子,但上乘之作都属于整体性的风格摹仿,隐约能看出某篇作品的影子,却又不易指实字句的因袭关系。这是因为明人的诗歌创作观念并非摹拟二字即可概括,他们同时还讲求变化,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拟议以成其变化”。相对摹仿对象而言,拟议是求合,变化是求离。也就是说,摹仿的目标本来就有似与不似或者说形似与神似的差异。更何况对许多作者来说,创作的意图根本就不在于摹仿,皎然的“三偷”因此才被后人视为笑柄。除了那些毫不在乎自己的作品同不同于前人的极端的自我表现论者,大多数作者的摹仿本身,或在摹仿的同时都希望超越摹仿的对象,希望自己的艺术表现更胜原作一筹,所谓“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或者像美国作曲家罗芮姆(Ned Rorem)很俏皮的表达:“天才的定义在于他有没有偷的能力。”而那些将独创性放在首位的作家则不仅不屑于摹仿,甚至在意识到前人作品时还要故意廻避艺术表现层面的相似。这在陆机《文赋》即已有表达:“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叶燮《原诗》论前后作者和作品的关系,曾说:“夫惟前者启之,而后者承之而益之;前者创之,而后者因之而广大之。使前者未有是言,则后者亦能如前者之初有是言;前者已有是言,则后者乃能因前者之言而另为他言。”后者为避免蹈袭、重复前人之言而另为他言,便是自觉的规避意识,前人用“犯”与“避”作为指称蹈袭和规避的概念。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云:“咏古诗未经阐发者,宜援据本传,见微显阐幽之意。若前人久经论定,不须人云亦云。王摩诘《西施咏》、李东川《谒夷齐庙》,或别寓兴意,或淡淡写景,以避雷同剿说,此别行一路法也。”即以王维、李颀为例说明唐代诗人的规避意识。通常认为,即使学习和模仿也要避免表面的相似,如方东树提出“学《选》诗当避《选》体”,主张“不但避其词与格,尤当避其意。盖《选》诗之词格与意,为后人指袭,在今日已成习熟陈言。往者海峰先生好拟古人之意格,岂不为客气伪诗乎?今学汉魏、阮公,当玩其文法高妙,气体雄放,而避其词意”。这种规避表面上扫清了本文间互文性的痕迹,但它本身恰恰是互文的结果,当然也应该视为互文的一种形态,或许可称为“隐性的互文”。如此说来,诗歌写作的基本宗旨其实是要超越模仿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将互文性作为诗歌的基本问题来讨论呢?这是因为,互文性研究不是仅仅要说明不同作品间存在的相似性和模仿关系——这是古代诗歌批评极为关注的问题,它更关注这种互文关系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即使将古代诗歌批评常见的模仿关系辨析(如三偷之说)姑置一旁,互文性研究要作的事仍然还更多。上文提到的拟议和规避就不是模仿所能涵括的互文的概念,虽然它们从来就是贯穿在诗歌乃至文学写作的重要原则,但其间的内在关联迄今缺乏专门的研究,尤其是规避与互文性的特殊关系,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诗歌文本的拟议与变化

互文性概念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在于它指出了先后产生的文本之间存在的一种普遍关联。这种关联在很多时候与模仿无关,事实上,只要一个作者知道某个文本,写作时就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诗思从而与之相关。晚清徐鼒有一首《题露筋祠壁》诗写道:

湖前湖后绿云堆,湖上菰蒲绕岸回。老尼拾柴小尼爨,不知门外白莲开。

单独看这首诗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有一点比较奇怪,那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尼姑不知门外白莲开放。是暗示“空门气味长”,尼姑们不知世间风光吗?如果我们熟悉王士禛著名的《再过露筋祠》一绝:“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就知道,徐鼒所以写尼姑“不知门外白莲开”,正是他意识中有王诗存在。王士禛这首七绝在清代非常有名,“论者推为此题绝唱”,陆以湉认为“诗不即不离,天然入妙,故后来作者皆莫之及”。这个例子足以说明,经典之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后代作者的艺术思维,即使他无意摹仿,诗思也会不经意地与之相关。在王士禛以前的作品中,如谢肇淛《露筋祠》(《小草斋集》卷五)云:“白璧自不涅,微驱何所求?至今女郎祠,飒飒英风秋。惆怅千古事,月照清淮流。”熊文举《露筋祠》(《雪堂先生集选》卷五)云:“依依不似苎萝村,蝼蚁乌鸢达者尊。底事蚊蟁常聚散,烟波江上立贞魂。”都没有写到白莲,而自从王士禛诗成为此题绝唱,后人的诗思就常与白莲相连了,徐鼒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例子。

徐鼒的露筋祠诗虽可以说明诗歌史上一些作品间互文性发生的原因,却还不足以成为互文性研究的典型例证。互文性研究对文本关系的考察不只着眼于一个文本从以前的文本中获得了什么,即“文本渐次吸收外部材料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从文本的关联中了解新出文本较原有文本增添了什么,提升了什么。由此着眼,则黄景仁《绮怀》与李商隐《无题》的关系可作为一个有趣的个案。

黄景仁《绮怀》十六首对李商隐《无题》的摹仿是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据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五载:

武进黄仲则《绮怀》诗十六首,人多传为中表之私。但观诗中如“妙谙谐谑擅心灵,不用千呼出画屏”等语,似非闺秀身分,想不过婢子略有慧心者。又云“试歌《团扇》难终曲,但脱青衣便上升。曾作龙华宫内侍,人间驵侩恐难胜”,则为青衣小婢无疑矣。又“夤缘汤饼筵前见”,若果中表之亲,纵已适人,亦不必夤缘始得见也。宜黄陈少香先生曩客毗陵,闻彼处士夫言之甚悉,皆指为仲则姑母某姓之婢,似可无疑。总之,义山《锦瑟》,诸说不一,皆可为寄情之什,作香草美人观可也。

无论其本事若何,到诗人写作《绮怀》时,当年的恋人已嫁为人妇且有子嗣,他只有缠绵而无望地追忆少年时代这段不可明言的初恋,于是李商隐风格绮旎而又旨趣隐晦的《无题》自然地成了他仿效的范本。正如旧日注家所指出的,“义山不幸而生于党人倾轧、宦竖横行之日,且学优奥博,性爱风流,往往有正言之不可,而迷离烦乱、掩抑纡回,寄其恨而晦其迹者”。黄仲则的初恋虽不便明言,却也无须故作隐讳,事实上《绮怀》的题旨是相当清楚的,一个个记忆的片段包括与情人的初识、幽会的欢爱,离别与重逢的怅恨,连缀起对往事的追怀。除了情人的名姓被隐去,所有的情节都像是自叙传,因此它全然放弃《无题》的象征倾向,而集中摹仿其语词和修辞,然后是取意和构思。

首先我们看一个纯粹在语词层面因袭李商隐诗的例子,那就是第三首:“旋旋长廊绣石苔,颤提鱼钥记潜来。阑前罽藉乌龙卧,井畔丝牵玉虎回。端正容成犹敛照,消沉意可渐凝灰。来从花底春寒峭,可借梨云半枕偎。”本章追忆与情人幽会的情景。第四句的“乌龙卧”用《搜神后记》所载晋代张然的故事。张然有狗名乌龙,其妻与家奴私通,想谋杀张然。关键时刻,乌龙咬伤家奴,救了主人。这个故事虽与幽会有关,但用以比拟诗人的密约幽欢,终究不贴合两人的身份。黄景仁所以用“乌龙”之典,应是源于李商隐《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一)的先例:“遥知小阁还斜照,羡煞乌龙卧锦茵。”同样的,“玉虎”句也是脱胎于李商隐《无题》(同上卷二)“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一联,可作为一个旁证。黄景仁《绮怀》确实常从李商隐诗中借用词语,最典型的是第十五首: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次句“银汉红墙”明显是因袭李商隐《代应》(同上卷三)“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一联,原诗的比喻表现换成写实,平添一层幽艳绝俗的浪漫色彩。花下吹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萧史、弄玉的故事,但我却认为此句的取境脱胎于李商隐《银河吹笙》(同上)“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一联。如果说“银汉红墙”还是“偷语”的话,那么这就属于“偷势”了。而颔联两句又可以说是“偷意”,不是么?上句是从李商隐《无题》(同上卷一)“昨夜星辰昨夜风”化出而反用其意,下句暗用李商隐《凉思》(同上卷三)“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之意,又脱化姜夔所造而经高启袭用出名的“满身风露立多时”之语,遂成语意双绝的不朽名句,一个怀着绝望的痴情追忆刻骨铭心的初恋的诗人形象也呼之欲出。后来读者无不激赏这一联,包括同时代的名诗人洪北江、杨荔裳。两句语浅情深,缠绵中又有着香奁体难以企及的天然浑成,说不出的悱恻动人。颈联的取意则借助于李商隐另一首《无题》(同上卷二)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更锤炼其修辞的表现力。李句譬喻虽奇警,但仅着眼于展示结局;而黄句在强化结果的直观性呈现的同时,更补充表现了内心情感的缠绵和一次次经受创伤的过程,使两个比喻更具有视觉的刺激性,从而更强烈地传达内心的创痛。这已不能说是简单的摹仿了,而应该说是高度艺术性的改造,是对原有修辞之表现力的大幅度提升。明代谢榛曾说:“作诗最忌蹈袭,若语工字简,胜于古人,所谓‘化陈腐为新奇’是也。”黄景仁《绮怀》对李商隐诗作的摹仿,正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

稍加紬绎就会发现,黄景仁对李商隐的摹仿实在很少停留在语词上,更多地是借助于语词进入构思的层面。因而理清其间的互文性,对于《绮怀》的解读就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比如第七首写道:

自送云軿别玉容,泥愁如梦未惺忪。仙人北烛空凝盼,太岁东方已绝踪。检点相思灰一寸,抛离密约锦千重。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

此诗第五、七句也与李商隐《无题》有关,这次是取《无题四首》(同上)其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和其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两联。不同的是,这里既不是借鉴,也不是改造李商隐的艺术表现,而是用李商隐的艺术表现为引子,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表现,就像音乐家以前人作品的一个乐句为动机发展出一个乐段,前人谓之“出处”。这乃是构思层面的匠心,取什么内容和朝什么方向发展,都有多样的可能性。比如“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是在肯定“蓬山远”的前提下立论,强调即使不远也阻隔难逢;若取另一首《无题》(同上)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就会发展为别一种意思了。确实,一个动机在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手上可能有许多种发展,正向、侧向、反向,一般来说正向肯定少于后二者,因为从独创性的角度着眼,诗家总是偏爱“翻案”的。且看《绮怀》第十六首: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关于描写桃花的诗句整理如下:

1、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2、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

3、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吴融《桃花》

4、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东风三月黄陂水,只见桃花不见人。——刘商《题黄陂夫人祠》

5、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6、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顾况《桃花曲》

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

8、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9、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1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城南庄》

11、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12、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13、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14、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15、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戴叔伦《蕲州行营作》

16、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韩偓《野钓》

17、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18、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9、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刘敞《桃花》

20、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21、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22、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23、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2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5、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白居易《晚桃花》

26、晓报樱桃发,春携酒客过。绿饧粘盏杓,红雪压枝柯。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停杯替花语,不醉拟如何。——白居易《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

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8、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白居易《寄题忠州小楼桃花》

29、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

30、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苏轼《送别诗》

3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32、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33、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李九龄《山舍南溪小桃花》

34、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35、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白居易《下邽庄南桃花》

36、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

3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8、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39、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

40、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4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42、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4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4、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王涯《春游曲》

45、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4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47、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48、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49、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5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拓展一下:

关于桃花的传说故事

同属木本蔷薇科的桃花盛开与农历三月,一般又称为桃月。桃花姿态优美,花朵丰腴,色彩艳丽,常被誉为美人,盛开时明媚如画,犹如仙境,乃有所谓的“世外桃源”。桃花的花神最早相传是春秋时代楚国息侯的夫人,息侯在一场政变中,被楚文王所灭,楚文王贪图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强娶,息夫人不肯,乘机偷出宫去找息侯,息侯自杀,息夫人也随之殉情。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楚人感令息夫人的坚贞,就立祠祭拜,也称她为桃花神。

重庆的冬天不会下很久的雪,但是冬天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四处逛逛,找个下雪的地方赏雪。重庆下雪天有哪些适合赏雪的地方?详见下文。在下次降温之前,制定一个看雪旅行的计划吧!

南川金佛山(2021年11月11日迎来初雪)

冬天到了金佛山,还可以穿上厚厚的靴子和温暖的冬装,和心爱的人一起漫步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这里的滑雪场也将每年开放。

佛山金陂坡: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六组金陂坡景区大门

佛山西坡:重庆市南川区程楠街道办事处三会村金佛山景区西门

入场时间:8: 30 ~ 16: 00

门票:成人门票70元;北坡索道70元;西坡索道80元;索道班车20元(可以买156元的优惠套餐,包含往返索道的班车门票)

武隆仙女山(2021年11月12日迎来今冬初雪)

每年冬天,仙女山都会举办冰雪节,仙女山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5万平方米的超大型滑雪场,一次可容纳3000人。滑雪、滑雪橇在户外搭帐篷烧烤。值得一提的是,仙女山还以烤全羊闻名~

地址:重庆市武隆县仙女镇

门票:仙女山景区门票50元

交通指南

自驾路线:主城-渝湘高速-沿S203行驶163km,直行进入银杏大道。

乘车路线:可以从重庆坐动车到武隆,再坐车到仙女镇。

城口黄安坝

雪花从天而降,雪后的黄安坝景区银装素裹,格外美丽。受降雨和降温天气影响,海拔2500米左右的黄安坝景区开始飘起了雪花,漫天的雪花此起彼伏,给黄安坝景区带来了浪漫的气息。

山上的路,路边的树,都已经穿上了新装,置身其中,仿佛是通向一个仙境。过了一夜,村屋的屋顶披上了一层白雪,静谧而优雅,让人不忍打扰。

赏雪路线推荐

推荐玩法

东安镇大坝地势开阔,在这里可以尽情地玩雪,体验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吱嘎声,静静地感受雪花落在脸上的惬意。一切都充满了美丽和浪漫。

自驾路线

1(县内方向)县城-东安镇-黄安坝景区

2(重庆主城区方向)重庆内环高速-走包茂高速(西安方向,经邻水-大竹-达州)-石塘/城口收费站下车-万程高速-县城-东安镇-黄安坝景区。

3(陕西安康方向)走包茂高速(达州方向,经资阳-万源)-石塘/城口收费站下车-经万程高速-县城-东安镇-黄安坝景区。

演奏技巧

1下雪天的黄安大坝必须配备防滑链;

2景区冬季寒冷,注意防冻;

3当地特产有城口老腊肉、城口山鸡、蜂蜜、野生羊肚菌、岩耳。

食物推荐

老腊肉,猪肉汤,柴鸡

巫溪红池坝景区

受强冷空气影响,11月6日,巫溪县红池坝景区、胜利乡、大观山等高海拔地区迎来降雪,雪花纷飞,让地球看起来像一个童话世界。

山林银装素裹,树梢、草地、房屋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分外妖娆。无锡所有景点都披上了冬装,等你来赏雪玩。

大雪过后,红池坝深谷升起一片朦胧的薄雾。冬天的雪似乎蕴藏着无数的秘密,它们在红池坝的冰天雪地里飞舞。

最佳赏雪路线推荐

推荐玩法

推荐去红池坝景区看雪景,可以欣赏高山雪原,三色池,住在景区的木屋别墅里。

自驾路线

重庆主城区-巫溪杨桥坝收费站-文峰镇-红池坝景区

演奏技巧

1距离较远,县城通往景区道路复杂,注意行车安全;

2景区冬季寒冷,注意防冻

过了一夜,雪花像变魔术一样纷纷扬扬,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的棉袄。这时,雪堆积在雪宝山山坡的迎风面,在树荫下,当金钱松第一次看到雪时,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使雪宝山呈现出银色和**的景象。

雪山,银装素裹的阔叶林,静谧安详的村落静静的躺在雪宝山的山谷里,透露着雪宝山冬天最真实最简单的一面。这一切大自然的本真,雕刻出人间天堂的醉人之美。

开州雪宝山

11月7日,受冷空气影响,凌晨5点左右,海拔1300多米的巫山县高海拔地区迎来今冬首场降雪。

在邓嘉巫山机场红春土家族乡栗子坪森林公园,雪花从天而降,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白色的素衣。道路、汽车、树木和田野都被薄雪覆盖着。

一条美丽的雪线从物理上将同一座山峰分成两部分。山上,一望无际的积雪和重山点缀着山山,琼枝的玉叶点缀着粉和玉。它真的像一个童话世界。

山下的雪线上,五颜六色、层层叠叠的树林披上了“银装素裹”,尤其是红叶披上了层层白雪。冷热不期而遇,格外绚烂如画。

最佳赏雪路线推荐

推荐玩法

在巫山县梁平乡大风口,可以拍摄红白相间(红叶、白雪)的美景,进入李子坪景区,体验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嘎吱声,静静感受雪花落在脸上的惬意。一切都充满了美丽和浪漫。

自驾路线

重庆主城-—G42高速-巫山县-梁平乡-罗平镇-李子坪国家森林公园

演奏技巧

去巫山高海拔地区赏雪景要加衣,注意出行安全。

食物推荐

烤鱼,巫山腊肉,巫山玉冻,巫山炕土豆。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爱无休,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我和我的影子独处。它说它有悄悄话想跟我说。它说它很想念你。原来,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如果有一天不再拥有,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我已经寻找了多年,为了那个美丽的梦想,但是,现在我发现它就在我的臂弯里面你就是我的全部。

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一些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对于那些真正的浪漫主义者来说,爱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但是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

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很多人一旦分开也许会永远都不再见面。

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没有欲望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你的头发美丽而哀愁。就象你的灵魂。

鸟的翅膀在空气里振动。那是一种喧嚣而凛冽的,充满了恐惧的声音。一种不确定的归宿的流动。

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他们似乎从没有正式地告别过。而每一次都是绝别。

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我从来不自欺欺人。我只看真实。

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

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容纳不下别人。

我会惧怕孤独吗?我只是偶尔会感觉寂寞。

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我总是以为自己是会对流失的时间和往事习惯的。不管在哪里,碰到谁。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

喜欢的就要拥有它,不要害怕结果。

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一个女子的寂寞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如果一个男人对我伸出手。如果他的手指是热的。他是谁对我其实已经并不重要。

有些人是可以被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在她的心里潜伏着一个深渊,扔下巨石也发不出声音。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

悲伤的秋千总有微风陪伴,孤寂的夜,总有繁星点点,蓦然回首,而你却不在我身边。

风色的夜空中流星一样的光芒绽放了刹那,从迷惑,哀愁的视野之中迅速消失。

记忆是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藏匿不了回味里一丝缱绻的痕迹。

记忆像是倒在掌中的水,无论你是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滴流淌干净。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没有一种生命的轮回是命中注定的,就像,隔夜的狂欢。

每一次倾心,最初总是不经意的邂逅。电光石火,摩擦心痛。眼神交汇,深深浅浅,刹那心动,成永劫。

蒲公英恋上树的落寞,树恋上浮云的自在,也许初相遇,已是场注定了的安排。

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然而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不懂幸福。

青春的羽翼,划破伤痛的记忆;昨日的泪水,激起心中的涟漪。

如果没有如果,时间是否会为我们停留?曾经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都被时间掩埋,幻成泡沫。

如果有来世,就让我们淡淡地相逢,不再有前世今生的烦恼情债,就像飞花遭遇丝雨,莲蕊偶逢荷露,溪边石安静地躺在河床里,天边云与蓝天紧紧相拥。

失去你,打不打伞,心都是湿的。

什么时候,雨水把眼泪悄悄覆盖,回忆在心里开始残落。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

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谁曾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

似乎,能够看见,花瓣上朦胧带着,一些凄冷的痕迹,温热,腥甜,是已经难以复返的过去留下的鲜血,残留一地模糊而纯洁的微笑,转瞬破碎。

我不明白,天空的阴霾,是你的伤怀还是我的悲哀?

我们在各自的小路上匆匆行走,一直未曾停留,不经意间在某个路口相遇,于是轻轻问候,淡淡寒暄,然后挥手说再见。

想用羽毛筑一座城,悲伤时驮着我四处飞翔。

像一阵风,吹拂春天的记忆,待到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时候,它便沉入心底,泛滥成一个汪洋,流出来,只两颗泪滴。

也许我们都曾勇敢而坚毅,只是,在与时间老人的对峙中,我们从来都不是赢家。

一个人站在细细雨中,撑着伞,等公交车天地一片迷蒙,想着曾经的细雨飞花,织就了一段缥缈而美丽的回忆。

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后散场。

曾经以为属于自己的那颗星不会陨落,但等到它真的掉下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世上真的没有永恒。

只听见陨落的声音,如同来自银河的一滴清澈泉水,坠落在这混浊而险恶的大地尽处,渐渐地干涸,被未到来的曙光前夜吞噬。

总有一天我们学会不再忧伤,因为我们已经像蝴蝶一样,完成了既定的相聚。

悲伤的秋千总有微风陪伴,孤寂的夜,总有繁星点点,蓦然回首,而你却不在我身边。

风色的夜空中流星一样的光芒绽放了刹那,从迷惑,哀愁的视野之中迅速消失。

记忆是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藏匿不了回味里一丝缱绻的痕迹。

记忆像是倒在掌中的水,无论你是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滴流淌干净。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没有一种生命的轮回是命中注定的,就像,隔夜的狂欢。

每一次倾心,最初总是不经意的邂逅。电光石火,摩擦心痛。眼神交汇,深深浅浅,刹那心动,成永劫。

蒲公英恋上树的落寞,树恋上浮云的自在,也许初相遇,已是场注定了的安排。

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然而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不懂幸福。

青春的羽翼,划破伤痛的记忆;昨日的泪水,激起心中的涟漪。

如果没有如果,时间是否会为我们停留?曾经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都被时间掩埋,幻成泡沫。

如果有来世,就让我们淡淡地相逢,不再有前世今生的烦恼情债,就像飞花遭遇丝雨,莲蕊偶逢荷露,溪边石安静地躺在河床里,天边云与蓝天紧紧相拥。

失去你,打不打伞,心都是湿的。

什么时候,雨水把眼泪悄悄覆盖,回忆在心里开始残落。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

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谁曾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

似乎,能够看见,花瓣上朦胧带着,一些凄冷的痕迹,温热,腥甜,是已经难以复返的过去留下的鲜血,残留一地模糊而纯洁的微笑,转瞬破碎。

我不明白,天空的阴霾,是你的伤怀还是我的悲哀?

我们在各自的小路上匆匆行走,一直未曾停留,不经意间在某个路口相遇,于是轻轻问候,淡淡寒暄,然后挥手说再见。

想用羽毛筑一座城,悲伤时驮着我四处飞翔。

像一阵风,吹拂春天的记忆,待到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时候,它便沉入心底,泛滥成一个汪洋,流出来,只两颗泪滴。

也许我们都曾勇敢而坚毅,只是,在与时间老人的对峙中,我们从来都不是赢家。

一个人站在细细雨中,撑着伞,等公交车天地一片迷蒙,想着曾经的细雨飞花,织就了一段缥缈而美丽的回忆。

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后散场。

曾经以为属于自己的那颗星不会陨落,但等到它真的掉下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世上真的没有永恒。

只听见陨落的声音,如同来自银河的一滴清澈泉水,坠落在这混浊而险恶的大地尽处,渐渐地干涸,被未到来的曙光前夜吞噬。

总有一天我们学会不再忧伤,因为我们已经像蝴蝶一样,完成了既定的相聚。

悲伤的秋千总有微风陪伴,孤寂的夜,总有繁星点点,蓦然回首,而你却不在我身边。

风色的夜空中流星一样的光芒绽放了刹那,从迷惑,哀愁的视野之中迅速消失。

记忆是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藏匿不了回味里一丝缱绻的痕迹。

记忆像是倒在掌中的水,无论你是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滴流淌干净。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没有一种生命的轮回是命中注定的,就像,隔夜的狂欢。

每一次倾心,最初总是不经意的邂逅。电光石火,摩擦心痛。眼神交汇,深深浅浅,刹那心动,成永劫。

蒲公英恋上树的落寞,树恋上浮云的自在,也许初相遇,已是场注定了的安排。

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然而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不懂幸福。

青春的羽翼,划破伤痛的记忆;昨日的泪水,激起心中的涟漪。

如果没有如果,时间是否会为我们停留?曾经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都被时间掩埋,幻成泡沫。

如果有来世,就让我们淡淡地相逢,不再有前世今生的烦恼情债,就像飞花遭遇丝雨,莲蕊偶逢荷露,溪边石安静地躺在河床里,天边云与蓝天紧紧相拥。

失去你,打不打伞,心都是湿的。

什么时候,雨水把眼泪悄悄覆盖,回忆在心里开始残落。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

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谁曾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

似乎,能够看见,花瓣上朦胧带着,一些凄冷的痕迹,温热,腥甜,是已经难以复返的过去留下的鲜血,残留一地模糊而纯洁的微笑,转瞬破碎。

我不明白,天空的阴霾,是你的伤怀还是我的悲哀?

我们在各自的小路上匆匆行走,一直未曾停留,不经意间在某个路口相遇,于是轻轻问候,淡淡寒暄,然后挥手说再见。

想用羽毛筑一座城,悲伤时驮着我四处飞翔。

像一阵风,吹拂春天的记忆,待到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时候,它便沉入心底,泛滥成一个汪洋,流出来,只两颗泪滴。

也许我们都曾勇敢而坚毅,只是,在与时间老人的对峙中,我们从来都不是赢家。

一个人站在细细雨中,撑着伞,等公交车天地一片迷蒙,想着曾经的细雨飞花,织就了一段缥缈而美丽的回忆。

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后散场。

曾经以为属于自己的那颗星不会陨落,但等到它真的掉下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世上真的没有永恒。

只听见陨落的声音,如同来自银河的一滴清澈泉水,坠落在这混浊而险恶的大地尽处,渐渐地干涸,被未到来的曙光前夜吞噬。

总有一天我们学会不再忧伤,因为我们已经像蝴蝶一样,完成了既定的相聚。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心的本色该是如斯。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立崖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山河依旧,风貌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成仙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84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