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记忆的关系

情绪与记忆的关系,第1张

尽管我们对情绪和记忆相互作用的许多细节还很模糊,但我们对此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杏仁核是情绪学习和记忆的重要脑结构,情绪对记忆影响的两种方式都是在杏仁核上完成的:一是通过应激激素,当情绪唤醒时皮质醇等激素释放,作用于杏仁核;二是直接通过杏仁核和其他脑结构的联系,来改变这些脑结构的活动,特别是海马和前额皮层。以往的研究认为情绪和记忆的相互作用只是发生在信息的编码和记忆巩固阶段,但是随着 ERP和事件相关fMRI实验范式的应用,已经确切地证实了它们的相互作用还发生在记忆的提取阶段。另外,最近一个神经影像学研究又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记忆可能是由不同的大脑回路来分别完成的[28]。 

总之,近几年认知神经科学在情绪与记忆方面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早期在动物身上所得出的结果,初步了解了一些情绪记忆的神经机制,并为进一步研究扩展了思路。在未来研究中,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将各种实验方法所得出的趋于一致的结果加以联结贯通,整合出情绪记忆的认知结构模型,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情感认知神经科学”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的发展。 

根据记忆的形式不同,可把记忆分为“运动记忆”、“情感记忆”、“表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运动记忆。它是以运动熟练和习惯性动作的形式为基础的记忆。人们一切运动中的技能技巧,都是由运动记忆所掌握的。比如,运动员的训练技能和高难度动作的掌握,舞蹈家优美的舞姿,钢琴家,小提琴家和谐的演奏,以及画家、书法家、雕塑家等专业技术操作的娴熟,都是运动记忆作用的结果。

  

  运动记忆,对于提高人们学习记忆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大家会有这种体会或感受,当我们在默记课文、外语单词或数理化公式时,若隔一段时间不复习,就会忘记了。可是当你学会骑自行车、游泳、打球等运动后,即使过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原因就在于;前者是由大脑分管的“视听觉符号记忆”;后者是主管运动的小脑对肌肉运动的“反馈调节”,称“运动记忆。”

 

  通过小脑“反馈”记住的动作,不仅限于躯干、四肢运动,也包括身体局部肌肉的运动。如在演奏小提琴乐曲时,为什么能优美而和谐?就是因为演奏者除了依靠听力外,主要是依靠小脑对手腕、臂的力度控制等一连串动作,保持了准确持久的记忆。另外像书法、绘画、雕刻、外科手术等,指腕动作娴熟准确,都与运动记忆有关。其中特别是口腔运动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像小时候背熟的古文、诗词,即使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后,仍然能脱口而出,这是小脑对口腔肌肉的动作保持了牢固记忆的缘故。为什么朗读所产生的效果,要比默读好得多呢?其原因就在于此。

 

  运动记忆,既有“无意记忆”的成份,又包括“有意记忆”的因素。在记忆练习中,人们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如词语记忆,就可以采用多朗读的办法,经常背育一些成语、佳句、诗歌、短文,以及数理公式等。如果每天能坚持10——20分钟的背诵,不仅能积累知识,而且还是锻炼记忆力的 “硬功夫”。

  

  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感情或情绪内容的记忆

根据记忆的3E形式不同,可把记忆分为“运动记忆”、“情感记忆”、“表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运动记忆。它是以运动熟练和习惯性动作的形式为基础的记忆。人们一切运动中的技能技巧,都是由运动记忆所掌握的。比如,运动员的训练技能和高难度动作的掌握,舞蹈家优美的舞姿,钢琴家,小提琴家和谐的演奏,以及画家、书法家、雕塑家等专业技术操作的娴熟,都是运动记忆作用的结果。

运动记忆,既有“无意记忆”的成份,又包括“有意记忆”的因素。在记忆练习中,人们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如词语记忆,就可以采用多朗读的办法,经常背育一些成语、佳句、诗歌、短文,以及数理公式等。如果每天能坚持10——20分钟的背诵,不仅能积累知识,而且还是锻炼记忆力的“硬功夫”。

通过小脑“反馈”记住的动作,不仅限于躯干、四肢运动,也包括身体局部肌肉的运动。如在演奏小提琴乐曲时,为什么能优美而和谐?就是因为演奏者除了依靠听力外,主要是依靠小脑对手腕、臂的力度控制等一连串动作,保持了准确持久的记忆。另外像书法、绘画、雕刻、外科手术等,指腕动作娴熟准确,都与运动记忆有关。其中特别是口腔运动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像小时候背熟的古文、诗词,即使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后,仍然能脱口而出,这是小脑对口腔肌肉的动作保持了牢固记忆的缘故。为什么朗读所产生的效果,要比默读好得多呢?其原因就在于此。

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感情或情绪内容的记忆,也叫情绪记忆。

这种记忆,保持的是过去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幼年时过春节的情景,会记忆犹新。还有像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们不仅可以给你讲他所经历的一场战斗发生哪年、哪月、哪天,甚至他还能记得在哪个村庄、哪个桥头、哪个街头巷尾和哪个班排、哪个战士,是怎样英勇顽强与敌厮杀的具体细节。

情感和情绪的记忆是可以培养的。比如文艺形式教育效果之所以比较好,原因就在于人们在“听”、在“看”的过程中,是运用情感记忆。所以在学习中,应当像欣赏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做到“身临其境”。

在教育过程中,对情感记忆施加影响,具有很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记忆中保持所体验过的情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前提。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习称为“心灵的劳动”,把培养孩子的情感记忆并使之日趋完善,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技能”。比如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把学习看作一种枯燥无味的事,往往就会带着一种苦闷的心情去学习,其结果是,下功夫很大,收效甚微。相反,如果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那就会从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探取宝藏。在学习上如果离开了“心灵的劳动”,只能去枯燥地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学习,也就不可能有第一流成果。这中间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情感记忆。

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通过人的回忆,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重新反映出来,因此可以帮助记住或再现人的面貌,如自然的景色,工艺品的造形,音乐曲调,以及味道、气味等,所以也叫形象记忆。

表象记忆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比喻、联想,或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实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培养,表象记忆法,显得更为重要。

表象记忆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因此它所反映的通常又是事物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比如到过长城游览的人,长城的雄伟形象,可以长期保持在记忆中,蜿蜓矗立的雄姿,仿佛重新展现在眼前。

人们的表象记忆能,同人们的实践有关系。因为形象和表象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如果是失去必要的知觉基础,那么,我们就绝对不可能凭空形成任何有关的表象与形象。由于表象记忆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可以根据职业的不同而得到优先发展。如画家、建筑师,富于视觉表象,音乐家富于听觉表象,化学家富于嗅觉表象,运动员和舞蹈演员富于动作表象,厨师特别富于味觉表象,雕塑家、外科医生特别富于触觉表象。

语词记忆。这是对所阅读过的或听过的、以语言形式加以识记,保持和再现的一种记忆。利用语词进行记忆,是人的记忆区别于动物记忆的最重要特点之一。语词不仅是人们交往的工具,它还给我们提供概念,使我们运用这些概念去认识事物。大最信息的输入、编码和储存,都属于语词的记忆。

语词既能标志事物本身,又可以起信号作用,所以只要记住语词,也就容易记住它所3代表的事物,这就使记忆变得更加容易。如水果这个概念,就包括了苹果、梨、桃、杏、葡萄等的基本特征,所以只要一提到水果,马上就会引起人们关于梨、桃、苹果等等视觉、味觉、触觉的多种形象的回忆。特别是语词可以把许多复杂的事物概括起来,它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事物间或表象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还可以标志它们的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比如,乐曲可以用数字谱写,从这一意义上说,数学也是美学。数学家普鲁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学。”数学不断地在向越来越广泛的范围渗透,不断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至思维科学提供了工具,正在合奏出一支支壮美的乐曲。总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语词的表达和语词的概括与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事物间的客观联系。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致力于记忆的研究,留下了启发后人的感悟,如中国张载的“不记则思不起”等。现代,有更多对记忆重要性的感悟广为流传:“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假如没有记忆力,我们便会成为转瞬即逝之物。从将来看过去,所看到的便会是一片死寂而已。而所谓现在,随着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也会一去不复返地消失在过去之中。基于过去所产生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可能存在,就连我们一生中实际上持续不断地进行的,并且使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的学习活动也不可能存在。

古往今来,很多杰出人物都是头脑清晰、记忆超群的人,如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遇碑文,吟诵一遍,即可不忘;拿破仑,于15年后在制定法典的会议上能随口引证19岁时在禁闭室内看的罗马法典;前苏联的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只要扫视一眼,就能说出人们用粉笔画在黑板上的杂乱无章的大小不等的、有的甚至相互交切的近百个圆圈的准确数目。他被带到陌生城市里去应试,每到一个地方,只要在街上走一次,就能对那里的交通线路、十字路口的情况以及各家大型商店、剧院、酒楼的名称与地址了如指掌。他只要2小时的记忆时间,就可以快捷地背诵一本有1000多家用户的电话薄中每家每户的称谓、号码等。

记忆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亦是人借以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的、有目的性的过程。我们说一个人聪明,常常和他的记忆力分不开。一个人的记忆力不好,他的学习和生活就会被局限,不认人、不识物、不懂事。一个记忆力差的人,知识贫乏、头脑空空,能指望他去搞创造吗?要创造,首先需要知识,需要把记忆的知识融会贯通,否则,不可能产生灵感,产生发明创造。

有了好的记忆力,人们才能很好地保存过去的反映,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有了好的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0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