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是写给谁的?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是写给谁的?,第1张

林徽因作为民国知名才女,在世期间留下无数精美的篇章,要说林徽因哪个作品,在后世最为出名?个人认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当居前三,里面有很多优美的句子,特别是那一句,“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以说是无数文青耳熟能详的诗句,这首诗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整首诗朗朗上口,每次吟诵都可以品出不同意境。既然进行文学创作,那么自然会有对象,那么这首诗,林徽因究竟是写给谁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总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说这是写给她的儿子梁从诫,整篇诗看下来,无不透露出内心喜悦,而且从表面来看,也是在描写新生命的诞生,另一种则是说写给逝去的徐志摩。

关于这两种说法,个人比较倾向于前者,后来梁从诫也公开表示过,这首诗是母亲写给自己的,但我们没有听当事人亲口说,自然也只是猜测而已,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背景。林徽因家境不错,父亲林长民早年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读书,毕业后回国为北京政府工作,1920年,林长民出差英国伦敦主持事务,林徽因与父同行,并在伦敦的圣玛丽女子学院就读,林长民是个政治家,在英国出差时,认识梁启超的学生徐志摩,徐志摩在当时文学界可以说大名鼎鼎,不仅有个好老师,自身也十分优秀,徐志摩的诗是民国的一张名片,林长民与徐志摩的年龄虽说差距有些大,但两个人话题相近,一见如故,经过一番交谈就成为好友。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两人还扮起情侣互相写情书,林长民扮作已婚的男子,徐志摩则是已婚女子,两个人经常以此来通信,可见他们玩性之大。

既然与林长民是好友,自然也有机会接触到林徽因,很快徐志摩就被林徽因所吸引,林徽因性子可爱又活泼,思想与时俱进,文采比许多男子还胜一筹,正是徐志摩所喜爱的那一款。于是徐与林的故事开始了,很多人曾认为林徽因没安好心,已经有梁思成这个未婚夫,一遍还吊着徐志摩,其实还真不是,起码徐志摩的示好,林徽因没有表示接受,只能说徐志摩一厢情愿而已,林徽因对徐志摩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费慰梅曾在自己的书里解释说,林徽因是被徐志摩的热情、性格、以及对她的热枕所迷惑,那时她只有十六岁,没有旁人想的那样知世故,她也只是个女学生而已,徐志摩的热烈追求,并没有打动这个女孩儿的心,徐志摩的出现,对于林徽因只是一个波澜,不至于让她舍弃家里给安排好的婚姻。费慰梅是林徽因生前的好朋友,对林徽因的事情知道很多,她眼中的林徽因是以家庭为重,不会为徐志摩反抗家人。

1921年,林长民结束伦敦之旅,林徽因也跟随父亲一起回国,徐志摩开始热烈追求她,为了追女神,徐志摩不惜和妻子离婚,老师梁启超对他离婚曾表示过不满,徐志摩却不为所动,只写了一封长信寄给他,信中只字未提林徽因,只说自己要寻找唯一的灵魂伴侣,只是林徽因没有接受他。后面的事情,也与徐志摩无关了,林徽因与未婚夫梁思成去往美国留学,毕业回国之后迅速结婚,任何一点儿机会也不给徐志摩,三十世纪左右在北京居住,徐志摩回国后在大学教书,还结识了已婚妇女陆小曼,两个人迅速陷入爱河,他们结婚之后,徐志摩受胡适之邀去北大教授,徐志摩经常北京上海两处跑,也没有个固定的地方,林徽因与梁启超在北京的家就成了他暂时落脚的地方,不至于居无定所。

徐志摩与梁思成夫妇的关系不错,他经常在梁家过夜,夫妻两个所举行的举行,也经常邀请徐志摩过去,不过这不是林徽因有什么想法,只是出于朋友的关系而已。1931年11月某日,徐志摩从上海飞往北京,去参加林徽因主讲的一场关于建筑的演讲会,结果飞机不幸出事,徐志摩死在这场事故之中,当时林徽因为迎接徐志摩,还特地去机场等他,没想到等来了噩耗,徐志摩去世以后,林徽因每年都会为其举办聚会纪念,很多人认为,徐志摩之所以英年早逝,林徽因要占主要原因,这实属无稽之谈,只能说徐志摩运气不太好,飞机出事的几率本来就不大,没想到被他遇上了,虽说是为参加演讲会,但林徽因也不知道飞机会出事,不然以她的性格,哪儿会让徐志摩过来,所以这件事不应该怪林徽因,只是人们找不到宣泄口,把罪责强加在林徽因身上罢了。

1935年,在徐志摩去世第四年,林徽因在报纸上还为他发表一篇悼文。1932年8月,也是徐志摩去世后的几个月,梁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儿,林徽因生下一个男孩儿,取名为梁从诫。而《你是人间四月天》就是写给这个孩子的,从诗句中的语调中可以看出,整篇诗的风格是偏向喜悦的,若要写给徐志摩的话,应该是充满沉重、怀念,这首诗一看就不是悼亡诗。梁从诫在自己的书《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过,父亲曾经告诉他,《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是母亲林徽因在孩子出生以后,因感到喜悦而为他作的,但母亲没有把此事告诉他。林徽因是个坦荡的女人,她也许爱过徐志摩,但最终选择家人安排的梁思成,结婚后肯定也不会朝三暮四,在北京关照徐志摩,仅仅因为他们是朋友,徐志摩在北京没有多少熟人罢了。诗歌的灵感,不仅来源于某个人或某件事,在写作的时候,人的脑子是浮想联翩的,这首诗真正是写给哪个人,也只有林徽因心里清楚,但个人还是倾向于给自己的儿子,这首诗里面充满了浓浓的母爱。

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诗句里没有看到悲伤的字眼,并且这篇文章写在徐志摩去世后的第三年,此时林徽因的儿子两岁大,两岁的孩子,正是茁壮成长的时期,母亲也希望他能健康长大,所以符合诗里所寄托的感情。若是要给徐志摩写诗的话,应该在两人在伦敦的时候,此时他们可以说是接触最多的,还有一个适合的时机,就是在徐志摩刚去世的时候。其实林徽因对徐志摩也怀有歉意,听说徐志摩去世了,她还让丈夫捡回一片飞机的残骸,林徽因把残骸挂在窗前,当做一个纪念,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的遭遇不幸之后,徐家可以说乱成一锅粥,遗体还在外地没能运回来,还是前妻张幼仪出面帮他操办后事,妻子陆小曼因为悲伤过度,什么事也做不了,甚至没有了生活来源,张幼仪也一直在资助她。

徐志摩对张幼仪始乱终弃,张幼仪能够为其料理后事,以及帮他照顾父母,可以说已经仁至义尽。话题再回到那首诗,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也清楚了,诗与徐志摩无关,硬要扯点关系的话,也许这首给儿子的诗,会让林徽因想起去世的徐志摩,毕竟看见孩子,总是容易想起逝去的人。

有一段时间,著名的民国才女林徽因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上了热搜。有网友搜出来林徽因的一张16岁时的旧照并通过AI技术修复了一张清晰图。这张图乍一看好像是很美,但仔细观察后就能发现,这张脸实际上与我们想象中的林徽因相差甚远,其才女的气质尽失,整张脸像极了现在网红的样子,让人难以接受。

  这让小编想起了现在一些人对林徽因的评价。人们忽视了她的文学成就,却对她的情感生活极为八卦。她的一生与梁思成相敬如宾,和谐美满。但除此之外,又有多位才子为她倾心。徐志摩为了追她抛妻弃子,哲学家金岳霖为了她终身不娶,作家冰心还专门写文与她争风吃醋。在很多人的眼里,林徽因甚至被贴上了“绿茶”的标签。这些八卦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姑且不说,很多人不理解的是,为何天性浪漫的林徽因最终会选择同“书呆子”梁思成在一起?

  事实上,两人青梅竹马,又门当户对,双方家族都极为认可,婚后的两人志同道合,患难与共,无论在事业、学问还是成就上,都可以相匹敌。如此完美的婚姻,在当时可是备受人们羡慕的。对于那些林徽因并不喜欢梁思成的言论,也都是无中生有。要知道,两人感情的逐渐升温,正是因为梁思成车祸事件。得知此事的林徽因毫不避嫌,立即前往医院悉心照料。也正是由于这个事情,让两人快速走到了一起。

  随着岁月的流逝,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林徽因选择梁思成,并不能说是下嫁,事实上她的眼光独到且精准。两人都酷爱文学,又钟情于建筑,还都很爱国。婚后的林徽因并没有安心做她的富太太,而是陪着梁思成走完了15个省份,两人的足迹遍及各地山河,荒村野陌。在这期间,两人亲自考察了2738处古建筑,且由于梁思成行走不方便,很多爬上爬下的活都是林徽因在做,这也导致了林徽因最终染上了肺结核。

金岳霖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的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后来又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于是从此三人终身为友。 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已经去世,梁思成也已经另娶了他的学生林洙。金岳霖有一天却突然把老朋友都请到北京饭店,没讲任何理由,让收到通知的老朋友都纳闷。饭吃到一半时,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闻听此言,有些老朋友望着这位终身不娶的老先生,偷偷地掉了眼泪。

关于本书

本书用优美得文字叙述了林徽因的一生,并收录十余张珍贵照片和数篇诗文,悼文及往来信函,让原本难懂的诗词在当时情景中让人感同身受。通过作者的描述,对那个时代下的文艺工作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书中的林徽因不仅是个有血有肉的女人,也是个有着绝世美颜,有灵性,有感情,有才情,有抱负的一代才女。

核心内容

林徽因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本期解读将从影响她一生的几个关键人物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和那个时代下林徽因对中国文学,教育学,建筑学的贡献来做阐述,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民国红颜林徽因和她的一生。

正文

前言

开头,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好,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孟斜阳的《林徽因传:时光无言自挽歌》

说起林徽因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懂,知道黄磊的人却很多2000年由黄磊,周迅,刘若英,伊能静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掀起了徐志摩热,人们对那个带着眼镜,留着光溜溜的小分头,穿着一身长袍的青年又爱又恨,那首《再别康桥》,轻轻的你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成了文艺小青年的必背诗句。可是这首诗却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这是徐志摩写剑桥大学生活的,有人说这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挚爱,为了她与发妻离婚,哲学家金岳霖为其终身不娶,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妻子并有那句实力宠妻的话“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这样的林徽因是红颜祸水吗?事实上她是诗人,她那《你是人间四月天》被人们广为流传,她还是教师,中国第一位建筑系女教授,和丈夫成立中共第一个建筑系,她更是个建筑师,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景泰蓝工艺挽救。林徽因有出众的才,倾城的貌,让男人迷恋却充满敬畏,让女人嫉妒却心服口服。李敖这样评价过她——绝代风华,最为贴切。这样的林徽因谁人不爱,不敬,不畏。本书的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介绍了林徽因的一生,读它仿佛你就在他的身边,感受江南水乡的温软,跟着她游历欧洲,又陪她穿梭于战火纷飞,和她一起建设新中国,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思路了解这个诗一样的女人。我们分三个部分来介绍一下本书,第一部分:青葱岁月,第二部分:愿得一心人,白手不相离,第三部分:时光无言自挽歌

第一部分:青葱岁月

这部分主要讲的是林徽因的成长环境,作者通过介绍林徽因出生的地方,介绍了她的祖父、父亲及周围的人,通过这些来反映林徽因的性格形成。林徽因出生在杭州西湖边的青砖大宅内,她是家族中的第一个孩子,长女长孙女,祖父和祖母特别疼爱,养在自己身边,他的祖父做过富贵人家的教书先生,科考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来自己创办私塾,学堂培养人才,还资助青年才俊赴日本留学。他主张子女教育方面不分性别,所以林徽因的姑姑叔叔都是饱学之士,而且林孝恂主张家塾中学习中西方文化,请外教给孩子们上课,在这样的书香门第,林徽因学的一口流利的英文,更自带诗一般的气质。

父亲林长民通外语,善诗文,工书法,两度赴东洋留学,担任过参议院秘书长,众议院秘书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他交往的都是中日政界名流,与梁启超关系匪浅,是五四运动的先导者。这样一位思想开放,才华超群的父亲把自己的女儿当知己对待,林徽因八岁开始就代替家人与父亲通信,深得父亲的喜爱。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林长民对女儿的爱在这点上提现的淋漓尽致。1920年春。林徽因十六岁,林长民因为工作原因游历欧洲考察西方宪制,她带着女儿出行。林长民是个高明的人生导师,在去欧洲之前就告诉女儿。带她去,第一要观察各个国家,增长见识。第二,体会父亲的胸襟抱负。第三,摆脱家庭琐事,扩大眼光,养成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在那个年代,普通女人上学堂都是一件困难的事。记得去年大火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也是清末民初的年代,周莹有着过人的天赋,也是在一群男人堆里偷听学知识,后来还是她公公力排众议,让他旁听晨会,才有了他最后的成就。那个年代对于女人的要求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夫教子。无疑林徽因是幸运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六岁的姑娘,因为欧洲远游,见识到了不同于自己国家的人情世故、建筑风貌,她在参观巴黎圣母院,感受这个艺术殿堂的震撼之后萌生了对未来一生理想的朦胧愿望—从事建筑设计。

母亲何雪媛。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不善女红持家,没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在婆家这样的开放环境中,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因为生了三个孩子,夭折两个,更是让婆家人不受待见。后来林长民又娶了第三个妻子。林徽因的母亲就像是被打进冷宫的后妃,怨天尤人,脾气暴躁。和母亲生活在窄小阴暗的小院里,林徽因常常感到悲伤无奈和困惑,一方面她深受父亲喜爱,另一方面,她无法无视母亲的凄惨,这样的环境让她早早独立起来。祖父去世后,父亲忙于政事,十二岁的林徽因,就承担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切事务。

在祖父祖母的羽翼下,林徽因尽情享受各种美好,让她有诗一样的情怀;在父亲的指引下,林徽因抬头望天,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由于母亲的命运影响他早熟,自强,独立的个性。这三个人对林徽因的影响伴随一生。

第二阶段。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本书有六卷,作者用第二三四卷来描写林徽因的三段感情。

第一段感情,徐志摩

当时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来到英国,他就要承受孤单。虽然父亲把他当作知音。可是父亲不能总把她带在身边,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她自己在异国他乡打发时间。十六岁正是做梦的年纪,这个时候徐志摩出现了,同样的国籍,同样的地方口音,总是让人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此时徐志摩二十四岁,他们彼此相见恨晚,那时候徐志摩读的是经济学博士,却因为林徽因,他想做一个诗人。他为林徽因写了一首又一首的情诗,热烈的表达着自己的爱。并且他不顾父母亲及家族的反对,与妻子张幼仪离婚。林徽因却是清醒的,她知道徐志摩是追求自由的人,她是他心中诗里走出来的,一旦落地,这种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并且想起张幼仪,就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心中无法逾越的,于是他随父亲回国了,留给他一封信,表明自己的立场。第二年徐志摩也回国了,回国后因为一些工作的原因,两人朝夕相处,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热情只增不减,林徽因却始终以礼相待,并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有了婚约。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邀请徐志摩出席她的中国古代学术报告,徐志摩乘坐的由南京,前往北平的飞机失事,终年三十五岁。林徽因为此写了一片近5000字的悼文并拜托自己的丈夫拾得一片飞机残骸挂在林家客厅里伴随她的一生。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化为红尘一笑,忘却曾经有过的那些伤痛与无奈,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和倾情。

第二段感情梁思成

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建筑师,中央研究院院士,与梁思成是由父亲林长民做主和梁启超共同商定下立下的婚约。初次相识,林徽因十四岁,梁思成十七岁,两位父亲一个倡导维新变法闻名于世,一个立宪派著名人物,都是深褐色,声名显赫的政界名流,见到林徽因的第一眼,梁思成就认定了,他是她一生的幸福,在双方父亲的安排下,两人去美国深造建筑学,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英明的决定,林徽因终究是浪漫的,在婚姻这样漫长而平淡的岁月里,两个人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探讨真实,才是生活没有那么枯燥。美国留学期间,林徽因经历了丧父,梁思成悉心陪伴,帮助他渡过了这一难关。梁林两人互相磨合,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分别顺利完成了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士学位。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在加拿大举行了婚礼,随后蜜月结束后,回到国内工作。林徽因天生丽质,健谈,善于社交,身边常常有很多仰慕者,包括之前的徐志摩,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同学,再到后来的金岳霖和其他人。梁思成的挑战接踵而至,其实他也很苦闷,烦恼,最后他选择相信,林徽因也支持丈夫,放弃文学,主攻建筑。林徽因和徐志摩的这段感情,像极了初恋该有的样子,浪漫热情,不顾一切,可林徽因到底是理性的,她和梁思成的感情却是婚姻该有的样子,家世对等,性情相投,有共同爱好,有共同的事业。梁思成的爱是信任,是给予自由,是包容,林徽因的爱是克制,是坦诚,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这是这对夫妻之所以走到最后的主要原因。

第三段感情金岳霖

金岳霖现代中国哲学和逻辑学的开创者和传播者,第一个在中国系统地介绍西方逻辑学,也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完整的哲学体系。小小年纪考入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游学欧洲诸国近十年,最后又回到清华大学执教。是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著有《知识论》。《论道》《逻辑》。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后有金岳霖学术奖。这样一个人。最让人们广为流传的是,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并和林徽因逐林而居。事实上他认识林徽因的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已经结婚。两个人相见恨晚。林徽因也很坦诚的对梁思成说。她爱上了金岳霖。梁思成考虑再三对林徽因说真正的爱,唯愿所爱的人得到幸福,你是自由的,如果你跳下来,我将祝你们永远幸福。金岳霖也是因为听到这个话,选择了弃权,以后三人之间毫无芥蒂,终生为友。并开始了他20年的逐林而居的生活。在北京两家人住前院大院,金岳霖住后院小院,除了早饭,中饭,晚饭,都是在梁家吃。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沦陷,梁思成,林徽因和许多知识分子被迫离开北平,之后去了云南昆明,再到后来四川南溪县李庄,金岳霖始终和梁家一个家庭成员一样,直到林徽因离世,金岳霖哭的像个孩子,并在晚年不愿提起林徽因,他说:“所有的话我都要留给她来说。”就连林徽因的儿子,女儿也是金岳霖为自己的亲人为他养老送终。这大概就是爱一个人,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情感。

第三阶段。时光无言自挽歌

在第一,第二阶段作者通过林徽因身边人一些事情,和她的一些交集,侧面的反应林徽因。第三阶段作者则直接来描写林徽因,通过她的诗词、个性、交际、学术研究、爱国情怀等几个方面来讲解。作者收录了林徽因大量的诗词,并讲解每一个诗词的写作环境和意境,使本来比较难懂,抽象的诗词变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进而了解林徽因当时的心境。林徽因公开发表的作品有10首诗歌,60个随笔,6篇小说,零星的散文戏剧和文学评论,这些都不是她刻意为之,皆是信手拈来。除了作诗写作,著名的“太太的客厅”也在当时引起轰动,“太太的客厅”就是在梁家的客厅里面逐渐形成的一个文化沙龙,这个文化沙龙吸引了一些留学海归知识界和名流巨子,他们常聚在这里探讨,切磋,琢磨。像巴金、胡适、萧乾、沈从文都是这里的常客。林徽因自然也是这个太太客厅里的女主角。在这里人们畅所欲言。从民间艺术到服装艺术,从田间趣闻到国民文化,抗战胜利后“太太的客厅”迁到了清华大学校园宿舍内,由林徽因无意间发起的这个文化沙龙,群星璀璨,风云际会,总是让后来的人悠然神往。她这种颠覆传统的行为,引起社会上其他人的讨论猜忌。其中,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映射了对太太客厅的不满,林徽因也不做解释。她这种个性,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刺猬,让人不免觉得林徽因是不是很薄情,实际上她的情感丰富细腻,待人真诚,她与梁思成的妹妹梁思庄,还有美国学者费蔚梅,都是最亲密的闺蜜,无话不谈,并对梁思成的外甥女也是疼爱有加,外甥女特别喜欢住在舅妈家,对同父异母的弟弟表现出长姐般温柔关怀,连带弟弟的八位战友同学也热情对待和他们畅所欲言,梁林夫妇还成了这八名航天学员的名誉家长,在这些学员抗战牺牲后,难过痛心,每年的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全家都要在饭桌旁默哀三分钟,来悼念这些抗日烈士,可见林徽因是多情的。这样的林徽因感情细腻,个性率真,浑身充满诗意文化,做起学问来,却毫不含糊。1930年到1945年,她与梁思成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他们每一次野外考察,实际上就像一次艰难探险,战争年代到处都不安稳,普通人最重要的是保命要紧,而林徽因跟男子一样,餐风宿雨,爬梁上柱,对那些古建筑,测量,判定年份,照相,绘图,归档。可见,在她的身上,有一种可贵的内在精神,一种坚韧和执着,自我奉献和牺牲,谁又能把此时林徽因和那个谈论风花雪月,写写诗,调调情的小资女子联系起来。也由于梁林等人的自我牺牲才使我国古建筑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留下了重要的信息,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林夫妇拒绝日本人的挽留,拒绝美国好友邀请,毅然决然的提着大了三个大箱子,全家南迁到四川李庄,一个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地方,没有电,用的是菜油灯,物资匮乏,基本生活都已成问题,导致林徽因肺炎严重,高烧不退。这种情况下他们完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初稿,抗战结束后,他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平,医生已无力回天,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还在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走访北京周边的景泰蓝作坊,观察参与景泰蓝生产工艺,设计新的图案,挽留了濒临失传的民族特艺,在病的起不了身卧床期间组织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饰纹及花环浮雕部分,从此她再也无力从事她喜欢的事业了。她在北京城改造方案中为了保留北京古城墙和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吴晗据理力争,最终伴随着北京古城墙的浑然倒塌林徽因遗憾离世,终年五十一岁,一个女人活成林徽因的样子该是多么幸运,现在看来既那个时代成就了林徽因也是林徽因诠释了那个时代,一个女人既有诗人一般的情怀,又有母亲般的柔软,还有战士版的坚韧,更有学者的胸怀,在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在给她的挽联上这样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总结:林徽因五十一年的人生幼年时期既享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宠溺,也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灰暗和无情,使她能温柔似水,也能坚硬如铁;可以感性浪漫,又可以理性分析。少年时期就读于贵族学校,又随父亲远赴欧洲学习观察,才有了她的目光长远和追求的事业。青年时期有三个优秀的男人一直爱慕她尊重她。中年时期又为了自己的事业穷其一生,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她的一生成了传奇的一生,后人为她写传记,整理她的作品出集,到现在又做电视剧做**,网络上各种讲解民国传奇红颜林徽因,可见世人都想成为林徽因。本书中收录了林徽因的许多作品,还有她和父亲的,徐志摩,沈从文,费慰梅等人的往来信函,也有林徽因年表可供读写详尽了解一代才女。

仔细阅读了张清平的《林徽因传》之后,我不禁感叹林徽因可以足够幸运地拥有看似平凡却又充满诗意的生活,同时也更羡慕她既有柔情似水的爱情,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事业。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林徽因的诗意是伴随着她的出生而来的,寄托在她的名字中跟了她一生。出生名门世家的林徽因,自幼对诗意有不同常人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又能珍惜学习的机会,这为她之后在爱情和事业上的倍受“宠爱”奠定了基础。

爱情里的春雨秋实

最美的雨季里,异国的土地上,林徽因邂逅了浪漫又率真的才子徐志摩,两人从文学谈到了历史,从艺术谈到了生活。徐志摩的用他广博的见识,独立的见解为林徽因打开了心灵和生活的空间,他奔放的性情和坦荡率真的为人,也使得他们惺惺相惜,互相欣赏倾慕。然而,当徐志摩向林徽因倾吐自己的心声,对她展开热烈追求,甚至不顾一切地与张幼仪公示离婚之后,林徽因却拒绝破坏他的家庭。情窦初开的林徽因一开始分不清自己对他是友情还是异性的眷恋,但在最初的慌乱过后,林徽因冷静下来了。尽管读了很多西方文学作品,林徽因高傲的性情和理性却不容许自己去做与传统家庭名望相悖的事。但其实最重要的是,林徽因清楚地意识到,“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当时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正是这样的理性,让林徽因不被一时的感性情绪所困,而是做出了她经过很多年仍不后悔的选择。当爱情像炙热的太阳温暖全身时,林徽因并没有沉醉于其中不能自拔,而是在感性中坚守理性,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是让我佩服和尊敬的一点。该放手就放手,才不会害人害己。自古以来,爱情总是一件使人变得盲目的事,她让很多人迷失了自我,最终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现在打开手机电脑,也常常会看情侣被所谓的爱冲昏了头脑,做出了殉情或是杀人之类的蠢事,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在爱情中坚守一定程度上的理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又是一件必要的事。倘若林徽因在一开始选择了徐志摩,她会和徐志摩一起幸福生活吗?我想很难,林徽因生性带着诗意,但她的诗意却不是仅限于艺术方面,她拥有的更多的是生活的诗意,我想太过浪漫率真的徐志摩并不会是她最好的伴侣。

春天的细雨是温柔美妙的,对于一个单纯的少女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但是秋天的果实同样会让人欣喜。梁思成的出现,在我看来是林徽因一生最大的幸运了。文质彬彬,待人谦和有礼的梁思成,在与林徽因的朝夕相处之间,慢慢捕获了她的芳心,同时他自己也深深爱上了林徽因。林徽因的气质,学识,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都深深吸引着梁思成。在家里人撮合下,梁林二人共赴美国留学。梁思成因为林徽因选择了建筑学,因此发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林徽因同样在梁思成的陪伴下,苦心学习,学有所成。看着他们在国外一同求学的经历,我想这是最美好的恋爱吧,与心爱的人相伴,一起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女人,当她们处于豆蔻年华时,有很多人爱她们的容颜,可等她们青春不再时,当初追求她们的人早已不知踪影。然而林徽因却是幸运的,梁思成自从与林徽因相恋,便一直守护在她身边,未曾离弃。直到林徽因生命的尾声,梁思成仍然无微不至关怀照顾她,未曾远离。或许不像徐志摩那样会直抒胸臆表达感情的梁思成未曾对林徽因说过肉麻的情话,但陪伴已经是最长情的告白了。但林徽因的这种幸运却是必然的,一个气质高贵,学识丰富,既懂艺术会写诗,又和梁思成同样热爱着建筑学的美丽女子,当然值得梁思成一生守护爱护。现代社会快餐式的生活盛行,甚至有些人把爱情都当成了是快餐,这是多么的令人惋惜。在梁林身上看到的爱情,是如水般细长温柔的。

给予林徽因最长情的告白的,还有金岳霖。金岳霖终身未娶,一直陪在林徽因身边。旁人或许只是觉得林徽因是太幸运了,有那么才子为她倾心。但这些爱情,既是偶然,更是必然。因为林徽因的的确确是个才情兼备的女子,诗意满身,又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爱,这样的女子得到青睐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

事业的坚持与收获

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绝不仅是只会“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一介女子。她对建筑学的热爱和在建筑领域的成就,同样值得人称赞。在赴美留学期间,林徽因认真学习美术和建筑知识,这让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与梁思成结婚后,蜜月旅行两人就在各地考察建筑了。林徽因爱梁思成,她也爱建筑学。蜜月的建筑学考察之旅,不仅仅是为事业的付出,同时也是爱情的表现。想象着两人一边旅行一边考察建筑,累了会对方捏捏肩,这大概是爱情与理想事业的最好的表现吧。

除了蜜月期间,林徽因婚后也花了很多时间考察建筑。在1930年到1945年的15年间,梁林二人走遍中国15个省,考察了2000多处建筑遗址。这种对事业的热爱和付出,在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个愿意去坚持呢?林徽因做到了,她不顾风吹热晒,积极从事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即使在抗日逃亡期间也未间断。她甚至在经济拮据之时,花很多钱买了一把皮尺做测绘工作用,心里想的是思成也会很高兴的。这种对事业的坚守,促使林徽因在建筑艺术上有很大成就。国徽、八宝山革命公墓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就是由她主持或参与设计完成的。

林徽因即使在病重时,也不辞辛劳地为工作鞠躬尽瘁,努力设计出好的作品。只是可惜这样的才女,却最终因病重早早离去了。

现在的社会环境比起林徽因的年代,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可又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因为对自己事业的热爱,而不懈努力付出呢?林徽因本可以写写小诗,过惬意悠闲的生活,但她不仅没有辜负了自己的诗意,更把这些融进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里,让自己事业蓬勃发展,让生活即使在苦难中也可以苦中作乐。

多少人曾不止一遍地羡慕林徽因民国第一才女的光环,羡慕她有众多的追求者,有守护自己的丈夫和很好的事业,可欣赏了她的一生,会发现这些都是她应得的。她的诗意才情,高雅的气质,她对事业的热爱都使得她值得被爱,值得收获事业的成就。或许我们没法完全像林徽因一样万众瞩目,受万千宠爱或拥有很大的成就,但我们还是可以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诗意一些的,我们也应该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去追求,去奋斗,去收获事业带给自己的快乐。

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意思是如果看到对方过得很好,很幸福,自己也会觉得很开心,很幸福。

这句话运用在爱情和亲情中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

一,亲情中表达的意思是

爸爸妈妈总是那样,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看着孩子的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都交给了孩子。小时候陪伴你穿衣服,洗澡,吃饭,上学,盼着你长大,能够成家立业,做个有用的人。而等我们长大了,离开了他们,他们常常抱着电话守候,在昏暗的灯光下给你织毛衣,用小罐子寄家乡的你最爱吃的菜,他们口口声声让你在外面好好干,其实他们是多么盼望你能够回家。

你若安好,便是父母的晴天。

无论你多大年龄,身在何方,为了爸爸妈妈,必须过得精彩,因为只有你安好,父母的心里才是万里无云的晴天。

二,在爱情中表达的意思。

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这句话在情书中很常见如

人生漫漫,唯美邂逅。往事如烟,心绪浅浅。墨香缠绵,纸上花,心中语。抹不去的情愫,温暖了指尖。最美的遇见,如诗如画。一分甜,冲淡了九分苦。能遇见,已是恩赐,最美的情缘,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其实说白了就是,只要你天天高高兴兴,我也会跟着很开心。

这句话的出处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白落梅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848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