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及音乐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
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
勃拉姆斯的音乐既反映出他德国北部故乡的朴实无华,又反映出维也纳的妩媚动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表现出了这两个方面。他出自对人类善良的信念和对德国人民的爱,紧紧依靠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创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纪末德国音乐中开始出现的一些颓废现象相对抗的包罗万象的作品来。这正是他创作的主要历史功绩所在。在德国音乐中,人们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贝多芬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原因概在于此。 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以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着力表现时代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作品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难怪人们把他的《第一交响曲》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记叙说:“在我背后不断地听到巨人(指贝多芬)的脚步声。”勃拉姆斯写作交响曲并不追求色彩和光辉的表现,但他的乐队表现却格外精致而富有表情。在继承古典乐派交响乐的结构形式的同时,勃拉姆斯又赋予作品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气质。作品结构严谨,情思蕴藉,规模庞大。他还将德国古典作曲家严密的复调技术和动机发展手法运用到交响曲的创作中。重要作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乐《学院典礼序曲》及乐作品《摇篮曲》等优秀曲目。
代表作: 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
其他管弦乐作品: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声乐作品:
《德意志安魂曲》
《德意志安魂曲》:与前人的安魂曲作品相比。无论在内容或在音乐上,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都开创一个全新的意境,更富于人性。这一作品是勃拉姆斯最伟大的声乐作品,标志着他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顶峰,也使他在整个欧洲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德意志安魂曲》把合唱、独唱与管弦乐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亨德尔的复调音乐传统。
乔治·比才——法国的自然主义者:法国作曲家
代表作:管弦乐作品:阿莱城姑娘,组曲第一号,组曲第二号
《卡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片段1、片段2),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片段3)。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行板、d小调转F大调、2/4拍子,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片段4和片段5)。 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片段6),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为快板、3/8 拍子,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 (片段7), 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 选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片段8)。
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 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片段9),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片段10)。
第三幕中著名的 《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片段11)。
第四幕的结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 “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剧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风格舞曲“阿拉贡”, 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出的曲目(片段12)。
威尔第——意大利歌剧的辉煌(歌剧之王) 居塞比·威尔第是意大利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其中一些已被列入世界著名歌剧之列,在世界各国上演。他被誉为歌剧之王。
代表作:歌剧:阿伊达(Aida),弄臣(Rigoletto) 《茶花女》(La Traviata)
游吟诗人(Il travatore) 法斯塔夫
其他声乐作品:安魂弥撒(Requiem Mass)
《茶花女》 :
《茶花女》是威尔第的「通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是《弄臣》及《游唱诗人》),它所获意大利人的欢迎也是不亚于《游唱诗人》。
这是根据1852年法国的作家小仲马而写成。这部歌剧充满着优美的咏叹调,其出现密度之高,使得和比才的《卡门》一样,成为美歌集一般,即使不太明白剧情,但绝对不会感到有「冷场」,所以,它也是很好的欣赏入门的歌剧.
威尔第的三幕歌剧《茶花女》于1853年在威尼斯进行首演,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遭到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难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要说:"五十年后, 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奥列塔。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剧情:薇奥莱塔原是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妓,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到巴黎近郊与阿尔弗莱德共同酿造爱情的蜜。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强要她承诺与他的儿子断绝来往。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她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重返风月场。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盛怒之下,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她。薇奥莱塔信守对乔治欧的诺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体承受不了这一致命打击,就此卧床不起。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但当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身边,她已经奄奄一息了,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夺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 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调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中期威尔第歌剧创作的基本特点。序曲采用第二幕中的爱情主题和下行的悲怆动机,对全剧作了提纲挈领的概括。第一幕的《饮酒歌》,是以单二部曲式为基础的分节歌,轻快的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以及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的动机,表现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薇奥莱塔的咏叹调,则表现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矛盾。前半部分表现她初次感受到爱情时内心的波动,音调诚挚、直率;后半部分表现她对爱情的大胆追述和渴望,大跳的音调反映了她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终场的二重唱,是一个感人的音乐场面,第一段中近乎口语式的急切语调,是这一对久经磨难的情人终又重逢时狂喜而激动心情的描写;第二段的分节歌洋溢着浪漫曲的抒情气质,抒发他们对爱情和幸福的向往。但后来,与阿尔弗莱德热情奔放的旋律交织一起的微奥莱塔声部中,出现了半音滑行的痛苦呻吟的音调,并逐渐发展扩大,最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威尔第应用这种对比手法,刻划了垂死的薇奥莱塔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揭示了歌剧深刻的悲剧主题,具有震撼人心的戏剧力量。
《奥赛罗》:
达到威尔第一生创作的高峰,成为真正的音乐喜剧。《奥赛罗》是继《阿依达》所作的结构突破, 而且充分发挥管弦乐队在歌剧中的作用,没有通常的曲线直接开始于风暴场景
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2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5小提琴与吉他的奏鸣曲
普契尼(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推荐曲目:1歌剧《波西米亚人 》。2歌剧《托斯卡 》。3歌剧《蝴蝶夫人 》。4歌剧《曼侬蕾丝考》。5歌剧《西方少女》。6歌剧《杜兰朵 》。7歌剧《强尼史基基》。
小约翰·史特劳斯(1825~1899): 奥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南国玫块》、《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2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闲聊》、《狩猎》、《爆炸》。3《蝙蝠》序曲、《喜普赛男爵》序曲、《威尼斯之夜》序曲。4轻歌剧《蝙蝠》。
通常我们讲到斯特劳斯都是说斯特劳斯家族,其成员有,老约翰-斯特劳斯,代表作《拉德斯基进行曲》,小约翰-斯特劳斯,爱德华-斯特劳斯和约瑟夫-斯特劳斯。
德彪西(1862~1918): 法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钢琴作品:《贝加马斯克》组曲(包括著名的《月光 》)、《版画》(三曲)、《映象》(二卷,各三曲)、《儿童天地》(六曲,包含著名的《黑娃娃的步态舞》)、《前奏曲》(二卷,共二十四曲)、《梦》、《二首华丽曲》、《欢乐岛》、《为钢琴》。2管弦乐曲:《海》、《牧神的午后前奏曲》、《三首夜曲》、《神圣舞曲与世俗舞曲》、(竖琴与管弦乐)。3室内乐;《G小调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奏鸣曲》、《长笛、中提琴与竖琴奏鸣曲》。
瓦格纳 威尔第和比才的比较
把他们三个并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在歌剧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其次他们各自代表着一种派别。
在音乐界,风格并不是大一统的,浪漫主义中还分早期浪漫主义,民族浪漫主义,民族浪漫主义中还分意大利浪漫主义,法兰西浪漫主义。。。。。而这三只,正好代表着德国歌剧,意大利歌剧和法兰西歌剧三种风格。
瓦格纳在作品创作中非常重视器乐伴奏的效果,这正是德意志民族特色 威尔第则突出人声演唱的地位,具有意大利民族特色 比才强调语言节奏的作用,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特色 当然,要弄清这三种风格光是几句话是无法理顺的,大家可以节选三只代表歌剧中的经典片段(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威尔第《茶花女》饮酒歌,比才《卡门》爱情
瓦格纳试图通过重视管弦乐团的发展将和声的活动充分变现出来进而把她转化成多种多样的戏剧效果(长喘一口气,缩句,就是说用管弦乐团的演奏表现和声活动从而体现戏剧效果)。威尔第则直接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所以他的作品通常都是热情洋溢(虽然他基本上都是写悲剧)。而比才则是将演奏和歌唱融合,用一种明快的节奏来体现戏剧效果(话说LZ在听《爱情是一只自由鸟》的时候总是有种翩翩起舞的冲动,掩面。。。)
总结成一句话,威尔第的写实风格,瓦格纳的交响戏剧,比才的抒情色彩并不是三者独立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瓦格纳与勃拉姆斯
倘若把具有强烈表情效果的浪漫主义音乐分成相互对立的两派,那么一派是强调表情的广度,该派代表人物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我们称之为瓦格纳派。 另一派则强调的是表情的深度,代表人物有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大师(舒曼,门德尔松。。。)以及勃拉姆斯,我们称之为勃拉姆斯派。
对于表情的广度和表情的深度,我们可以简单的用亨德尔和巴赫的区别来帮助理解。 事实上,上面所讲到的各音乐家之间的风格的差异只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而做出的对比,并没有把他们放在对立的两面,而这两只却引起了音乐爱好者甚至于媒体的旷日持久的争论,真正做到了在拔高自己的同时,不忘狠狠地踩对方两脚。
(说 历史 的女人——第32期)
开国上将周希汉可谓一个传奇英雄,他一生战功赫赫,身经百战却无一枪伤,被称福将,堪称神奇。周希汉足智多谋,在战场上常有神来之笔,曾被徐向前、陈赓、刘伯承等人大赞,甚至被刘伯承称为“赵子龙”。
然而,你可知道,这位传奇将军在爱情婚姻上有多传奇吗?说来你也许会吃惊,被毛泽东称为打仗很会动脑筋的周希汉,作战风格非常细腻,被誉为“打仗如绣花”,可在爱情上却笨得要死: 在婚宴上能让新娘逃跑;老婆生孩子他接生;一对双胞胎女儿他大小分不清……
(一)逃跑的新郎
1931年,张国焘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搞肃反时,周希汉也受到了波及。他被人告发是混进红军队伍里的富农分子,结果被张国焘开除出红军队伍。周希汉不服,明明自家穷得叮当响,不是富农,但却有口难辩。于是他便回到湖北老家麻城,找地方苏维埃政府领导开个“贫农”的证明,以证清白。
结果他一到家,便被父亲扣住了。父亲非得让他结婚。按说此时的周希汉已经18岁,在那时人的眼里,也算老大不小了,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可周希汉却不想结婚,他胸有大志,14岁参加革命,就是为了一展抱负的,男子汉大丈夫,事业未就,岂能为人夫、为人父?
可父亲不行。周希汉是父亲在40岁才生下的独生子,还是三代单传。可儿子一去参军三四年不见影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被逮住了,岂能再让他飞了?要走也得把婚结了,给我留个孙子再说!
于是不由分说,父亲很快便给周希汉物色了个对象 。对方姓郑,比周希汉大2岁, 也是一个农家女孩,人贤惠,长得也漂亮。趁周希汉证明还没有开好,在家正等时,父亲便要匆匆给儿子把喜事办了。
在红军队伍里呆了几年,思想进步、追求恋爱自由的周希汉提出了反对意见:“爹,我不想这么早就结婚,部队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还要上战场呢!你这不是难为我吗?”
父亲说:“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你一拍屁股窜了,我上哪抱孙子去?你不结婚就是对不起我们老周家,也让我对不起列祖列宗啊!”父亲又道:“这婚你结也得结,不结也得结,我给亲戚朋友都报过喜讯了,你叫我咋办?”反对无效,于是迫于父母和舆论的压力,周希汉只有同郑家女拜堂了。
洞房花烛夜。周希汉做好了打算。此时周希汉已经拿到了领导开的证明。
酒宴过后,亲朋好友都走了,新郎新娘步入洞房。 新娘激动地等着新郎周希汉去掀红盖头,可等了半天,不见动静。 结果她自己揭开红盖头一看,屋里静悄悄的,一个人没有!
原来周希汉趁天黑,偷偷地溜了……
(二)陈赓为周希汉找对象
周希汉在新婚之夜逃跑之后,直奔鄂豫皖苏区,凭着自己开的“贫农”证明,在徐向前的帮助下,重新在红军队伍里立足,继续在战场上挥洒自己的一腔青春热血……
接下来的周希汉战功赫赫,他打仗又爱动脑子,因此晋升很快。经过红军历次反“围剿”和长征的洗礼,到抗日战争时,他已经成为一位名将, 被调到八路军386旅当参谋长,成为陈赓的搭档。 二人配合默契,联袂指挥了很多漂亮仗,陈赓对周希汉也十分欣赏,二人成为莫逆之交,无话不谈。
自18岁逃婚至今,周希汉忙着打仗,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婚姻。到1939年,26岁的周希汉还是光棍一条。这令陈赓很心焦,总想着为这个兄弟找个对象。于是他和副旅长李成芳便开始在女同志们中间物色。
最终李成芳的夫人李平把目标锁定在太岳行署秘书 周璇 身上。不要误解,这个周璇可不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那个大明星周璇。这个周璇比那个明星还小两岁,1922年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周璇原名柴英,自幼家贫,但她长得聪明灵秀,父母还是想办法让她上了学。
周璇书读得很苦,她甚至买不起课本,上课时只能跟同桌看一本书。但她学习非常努力,后来还是考上了运城女子师范。在师范,周璇以优异的成绩打动了学校,获得了免费读书的资格。
周璇的学历自然比周希汉高了不少(后者只是上过3年私塾),她在师范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也是胸有大志之人。1936年,周璇加入了山西救国同盟会,从此走上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1939年,正值八路军反“扫荡”的关键时期,已经加入八路军的周璇把名字柴英改成“周璇”,期望我军能打破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 囚笼政策”,意为“与敌人周旋”。当时的她才十七岁,出落得跟一朵花似的,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周璇心气很高,从来没有看上谁,她也从未想过要结婚的事。
然而此时她被“盯上”了。
李成芳告诉周希汉,说给他介绍个对象。周希汉决定先见见人再说,我已经辜负了一个女子,不能再辜负一个;如果对方真的好,那就谈对象。
6月的一天,李成芳把周希汉和周璇约到自己家里。不过他当时没有告诉周璇的用意,因此周璇只是以为到首长家里做客谈工作。
周希汉见到周璇后,感到很满意,人家那么年轻漂亮,又有文化,还有什么可说的。可是他不好意思挑明这事。 而周璇只有装傻,或者是真的傻,她只跟周希汉聊天,谈跟爱情八竿子打不着的话。
周希汉也没招,只是像例行公事一样严肃又正经地问人家女孩:“周璇同志,你家乡是哪里的?家中几口人?工作还适应吗?”
对于周希汉调查户口一样的询问,周璇如实回答,就是谈不到正题上。不过两人谈着谈着,似乎有了共同语言,相互之间还是有了些了解。不过那时,一个17岁少女,对周希汉这样的英雄还只是崇拜,具体到爱情,似乎还没有太多期待和感觉。
“二周”的第一次见面就这样不温不火地结束了,只是双方互相有好感而已。接着陈赓和李成芳把真实意图告诉了周璇。周璇虽感到意外,但也觉得是件好事,只是她觉得自己年龄还小,不想过早考虑婚姻。
之后,周希汉又同周璇单独见过面,周璇都表现得不积极。周希汉当然也积极不起来。一个巴掌拍不响,关键周希汉也没有恋爱经验,又不是打仗,自己有一套。如此,俩人就磨磨唧唧,没有进展。
然而皇帝不急太监急。陈赓是个热心肠人,爱当红娘,于是找到周希汉,把他猛批了一顿,说: “老周,你打仗那么牛,为啥追个姑娘这么软柿子呢?我看你这是‘主观能动性’有问题!”
于是陈赓决定召开个专题会议,研究研究周希汉的婚姻问题。当有关“负责人”李成芳等都到齐后,大家开始讨论,并让周希汉发言。
周希汉说,“这不像打仗,谈对象这事,咱没有经验,有劲没处使啊,嘿嘿!”
大家一阵哄笑。最后陈赓说:“老周,别给我婆婆妈妈的,谈对象也得干脆利索!”周希汉问:“你说咋办?”
陈赓也不理周希汉,他闭着眼睛,掐着指头,嘴里念念有词。突然他一拍大腿,大叫道:“好了!”周希汉一脸mengbi,问道:“什么好了?”
陈赓说:“嘿嘿,你知道本司令可是懂易经八卦的。刚才本人已经算好了,你周希汉这辈子命中注定要娶一个17岁姑娘。你们看周璇姑娘,正好17岁,正合适!我告你啊,老周,你不要再犹豫了,拿出你打仗的作风,赶快把周璇给我追到手!你要再拿不下这块‘阵地’,拿小鬼子的话说,就是损失‘大大的’!”
陈赓曾经给周希汉一本正经算过卦,周希汉对陈赓这招比较服,于是便慨然应允,一定要拿下周璇这个“阵地”!于是周希汉开始进攻了。
(三)逃跑的新娘
可面对周希汉的主动进攻,周璇还是不积极配合。也不是年龄问题,她比周希汉小9岁,并不夸张;关键是她认为自己还小,还想好好干几年工作再说。但说实在的,她也挺喜欢周希汉的,这人不但是个英雄,人品人样也都没得说。只是她想慢慢来,追求点爱情的浪漫,不想速战速决,欲做“温水煮青蛙”那样的恋爱过程。
周希汉也急不得。但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这天他突然被任命为南进支队司令,将要率领一部人马去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了。周希汉有点急了,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他怕到时候回来万一周璇变卦怎么办?于是就想到周璇那儿掏个底,愿意了,咱们就把事情定下;真不愿意就拉倒,来个干脆的,再不要这样拖延下去了。
周希汉约周璇到附近的一个小山坡上。周希汉开门见山:“你也知道,大家都在操心着咱俩的事情,我再有两天就要去开辟新区了,这一别恐怕得好几个月才能回来。陈司令让我问问你,咱俩到底能不能结婚,什么时候能结婚,你看这事……”
听了这话,周璇的脸刷地红了。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对她是真的好,但她还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于是她回答道: “你突然说这事,也让我不知怎么办才好,你给我点时间考虑考虑吧,你放心走吧,等你回来我们再说结婚的事。”
周希汉也没辙,不过心里还是有点把握的。于是就去给陈赓说了。
陈赓一听,立马道:“她既然答应了你,为何要等你回来再结婚?不要再等了,到那时候说不定情况有变,黄花菜都凉了! 我看你出发前就把这事直接办了。同志们看咋样?我看今天就是个好日子,今天就结婚吧! ”
周希汉吓了一跳:“人家是说考虑考虑,没说一定嫁给我。再说了我过两天就要走,怎么能这么快就结婚呀,你不是开玩笑吧?”
陈赓道:“你不懂。就听我的,我算过了,今天就是个黄道吉日,办事!”
说办就办。陈赓立马安排有关人员开始准备周希汉的婚事了。非常岁月,多快好省,三下五除二各项事务就备齐了。同时,陈赓也派人把周璇叫了过来。可周璇却说:“我没有同意周希汉现在就结婚啊,我是说等他回来再考虑的嘛!”
“回来再考虑结婚,跟现在结婚没什么两样嘛。***员‘言必信,行必果’,你要说到做到啊!再说了,周希汉可是个‘稀罕’人啊,你犹犹豫豫的,就不怕别的姑娘给抢去吗?哈哈哈哈!”陈赓坏笑道。
周璇柳眉倒竖,脸红扑扑的,没有吱声。
婚宴选在晚上举行。酒菜备齐,同志们该到的都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当陈赓准备为周希汉举办婚礼时, 有人报告:周璇不见了!
陈赓一愣,差点跌了眼镜!然,不愧是“大将”风度,老陈暗中命令:“此事不可声张,赶快派人去找!”
周璇并没有逃太远,她就在平常同周希汉约会时常走的一条小路上。
此时,她正斜倚在一棵大树旁,陷入沉思之中。她仍在考虑要不要这时就跟周希汉结婚。在她看来,这事还是有点仓促了,毕竟是终身大事啊,这老陈也太蛮横了点。
最后,识大体的周璇还是跟着警卫员回去了。陈赓的心才放到肚里。
不过晚上,酒席散后,在洞房里,周璇却忍不住大哭起来。周希汉看着泪人一样的新娘子,一点办法也没有。他越劝,周璇越哭。最后,周希汉说: “璇璇,别太难过了,你早点休息吧,我先走了……”
同周希汉18岁第一次结婚一样,洞房花烛夜,他再次逃之夭夭……
第二天晚上,周璇照例在洞房里哭,不住地哭,显得很伤心的样子。周希汉又心软了。劝说无效后,他又诚恳地说: “璇璇,你不要再难过了。这件事都怪我没有处理好,我现在正式向你道歉!你如果不愿意,我可以把你送回去,我不会勉强你的。反正,反正咱俩连手都没有拉过……”
这并不夸张,那时候的人都很自重;再说,周希汉跟周璇根本就没有见过几次面。周璇也不答话,仍只是哭。周希汉再次无奈地退了出去。
到第三天时,周璇终于想通了,准备接受周希汉。可周希汉这天一整天不沾家,他明天就要去开辟新根据地了,正忙着做准备。直到深夜,周希汉才回来。他发现房间里灯已经灭了,便寻思可能周璇已经休息了,不便再打扰了,于是他便悄悄地退了回去,又和战友们凑合了一晚上。 周希汉一点也不勉强别人,真君子也!
可周希汉不知,那天晚上,周璇一夜无眠,她一直在等待着周希汉回家……
第二天早上,周希汉带着部队要出发了,他和周璇告别,竟发现周璇依依不舍的样子,而且脸上有些哀怨……
就这样,“夫妻”俩——严格意义上“二周”还没有成为夫妻——结婚两天就分别了,这一别就是数月。
1940年的春天,当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时候,周希汉终于回来了。陈赓马上催促他: “老周,你必须去完成一项任务,去行署那边把周璇给我接回来!这是命令!”
原来,周希汉走后,周璇也回到原单位上班了。
“遵命!”周希汉回答。
“慢着!”陈赓又说:“你这个人光会打仗,不会当丈夫,你去恐怕把事情办砸了,还是派警卫员去吧,记着带上一些战利品!”
可警卫员见到周璇后,周璇耍开了小脾气,说工作忙,走不开。警卫员再去,她还是不回来。于是再去。如此三次,最后在行署副主任的劝说下,周璇才回来。
(四)一对双胞胎女儿,他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周希汉和周璇终于补上了一个洞房之夜。此时周璇已经18岁,也算是真正的成年人了。自此,这对夫妻不离不弃,相守了一生。
二周婚后还是非常恩爱的。1943年, 周璇第一次生产便大丰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周希汉乐得开了花。
但有个问题难住了周希汉。周希汉打仗很认真,当时大家都说他打仗如绣花,可这位绣花将军却老分不清这对孪生女哪个是哪个!这姐妹俩长得一模一样。周璇让他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周希汉想来想去,终于想了个绝招:他弄来两根细绳子,一红一白,把大女儿手腕上系上红绳子,小女儿手上系上白绳子。这下终于分清了。
周希汉是湖北人,妻子是山西人,于是他把大女儿取名周鄂,小女儿取名周晋。
然而不幸的是,1943年3月,在躲避日军扫荡时,周希汉的一双儿女都夭折在行军路上,当时她们还没有两个月大。周希汉夫妻非常悲伤,做了个小小的棺材,把**妹俩就地安葬了。
(五)老婆生孩子他接生
接下来的日子,周璇跟着丈夫转战南北,非常辛苦。
后来,周璇又连续生下了5个孩子,4子1女。需要指出的是,周希汉打仗有一套,给孩子起名也很有一套。长子1944年9月1日生。孩子怀孕在太岳,出生在延安,故周希汉给孩子取名 周太安 ,以纪念在根据地太岳和延安的经历。当然“太安”也有平安的意思。
次子1946年8月28日早晨出生。周希汉当时看着东方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于是给儿子起名 周太阳 ,也是暗含希望之意。
周希汉的第三个儿子在1949年出生。连着生了两个儿子。周希汉夫妻想要个女儿,毕竟双胞胎女儿的离去对他们打击太大了。可第五胎还是个儿子。周璇本打算把儿子送人,可周希汉坚决反对。于是周璇无可奈何地说,这个儿子我起名,就叫“奈何”吧。意思是,无可奈何才留下这个儿子的。
周希汉立即否决。“周奈何”听着多不吉利,还是我起名吧。他想了想,此时部队正在南下,准备过长江解放全中国,老三儿子就取名叫 “南征” 了。
第四个儿子出生在1950年,当时正在抗美援朝,周希汉干脆把儿子起名叫 周抗援 。他的四个儿子的名字都饱含时代色彩。
有意思是的是, 周抗援还是周希汉自己亲自接生的 。因为当时儿子来得太突然。白天还没有生孩子的感觉,可到那天大半夜,周璇突然肚子疼,大叫:“不好,要生了!”
这咋办?大半夜往医院跑也不现实。妇产科上不上班不说,万一生在半路咋办?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在战场上闯荡过来的人,周希汉拍拍胸脯对妻子说: “不就是生个孩子嘛,有啥难的。老子啥阵势没见过?我给你接生!”
说着,周希汉撸起袖子就要投入“战斗”了。其实周希汉也不是蛮干,他向来不打无把握之战。他知道周璇不是第一次生孩子了,而是第6胎,经验很丰富了。女人生孩子这事,第一胎自然是很艰难的,生多了就见怪不怪了。笔者有位网名“堡子”的文友,曾描述过生孩子这事(他兄弟姐妹比较多)。他说女人生过五六胎后,基本就生顺了,呼啦一个,呼啦一个,跟喝水似的,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周希汉也深谙此道,因此才信心满满给妻子接生。不过他为了慎重起见,还是把邻居刘有光政委夫妻叫来帮忙。可他们也没有接生的经验,还是周希汉亲自“冲锋陷阵”的。
孩子快出来时,周希汉如在战场上指挥士兵一样,命令刘有光道: “快去给我搞两壶滚开水过来!”
周璇一听,乐了,于是也不疼了,吆喝丈夫道: “有没有搞错,你想把孩子炖了?”
周希汉连忙补充道:“哦,对了,把滚开水弄凉了,要温的,嘿嘿!”接着说:“把剪刀、毛巾也拿来!”
折腾了半天,终于听到“哇”一声叫!
“呵呵,又是一个带把的!”周希汉乐道。
后来,周璇终于如愿以偿,又生下第七胎,是个女儿。这个太宝贝了,周希汉将之取名“娇娇”,后来才改名 周晓红 。
这下周希汉终于儿女双全啦!
(文/说 历史 的女人·濯雪)
周旋的意思有盘旋、应酬、在战争中(与敌人)打游击等。
周旋,汉语词语,拼音是zhōu xuán,通常指相机进退,与对手追逐较量。
引证详解
1运转。
①《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彊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②《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
③《汉书·天文志》:“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
2谓辗转相追逐。
①《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杜预 注:“周旋,相追逐也。”
②宋·苏轼《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③杨朔《火并》:“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
3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
①《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陆德明释文:“还,音旋。”孔颖达疏:“周谓行礼周曲回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4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①三国魏·曹操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
②《朱子语类》卷一三六:“王导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座客二十馀人,逐一称赞。”
③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自嘉靖丁巳、戊午间为青臬,前后所周还三抚台,刘公来、傅公颐、丁公 以忠,皆知己。”
④老舍《四世同堂》三七:“叹完了气,他还得有说有笑的和友人们周旋。”
5环绕;盘曲。
①《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
②《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丹阳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③元·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天台洞,势周旋,形曲折。”
6盘桓;展转;反复。
①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周旋祠宇,庭序荒芜。”
②宋·苏轼《渔樵闲话录》下篇:“周旋宛转,思之不得。”
③清·周亮工《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
7照顾;周济。
①《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
②《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裴晋公每怀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③苏曼殊《与刘三书》:“曼前离芜时,已囊空若洗,幸朋友周旋,不致悲穷途也。”
8美好;漂亮。
《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叹(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蒋礼鸿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9亦作“周还”。
周璇192081-1957922)
原名:苏璞
籍贯:江苏常州
身份:中国早期**著名女演员、民国时期著名歌唱家
评价:一代歌后“周璇”的名字可以说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号称“金嗓子”,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副名副其实的好歌喉,不仅音色细嫩、音质甜美,而且吐字清晰,经过麦克风传将出来更是委婉动人。就是不爱听国语流行曲的人,也会对她那燕语莺声一般的歌喉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加上**明星的身份和曲折凄凉的身世,因此深受大众的青睐与关注。
生平:
童年被卖为 周家养女。
1931年 参加上海明月歌舞团,因主演歌舞《特别快车》而崭露头角。后入新华歌舞社。主演1934年 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第二,成为十大歌星之一,被誉为“ 金嗓子”。
1935年 从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
1936年 入艺华影业公司,主演《喜临门》、《满园春色》等影片,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狂欢之夜》中扮演角色。
1937年 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红,成功地塑造了在旧社会受尽侮辱和损害,但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为其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八一三事变后参加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后随上海剧艺社赴菲律宾宣传抗日救亡。
1938年 任上海国华影业公司演员,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厢记》等近二十部影片。
1943年 在中华**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渔家女》、红楼梦等影片。抗战胜利后赴香港,相继主演《长相思》 、《各有千秋》、《忆江南》、《清宫秘史》等影片,并在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
1950年 回上海,参加影片《和平鸽》的拍摄,因患病而未竟。
出演影片 :
1935(1):美人恩
1936(4):花烛之夜 化身姑娘 喜临门 百宝图
1937(4):马路天使 满园春色 三星伴月 女财神
1939(5):孟姜女 李三娘 新地狱 七重天 董小宛
1940(6):三笑 孟丽君 苏三艳史 西厢记 黑天堂 天涯歌女
1941(5):梦断关山 梅妃 夜深沉 解语花 恼人春色
1943(1):渔家女
1944(2):鸾凤和鸣 红楼梦
1945(1):凤凰于飞
1946(2):长相思 各有千秋
1947(5):莫负青春 歌女之歌 花外流莺 忆江南 夜店
1948(1):清宫秘史
周璇早年身世坎坷,从艺后生业辉煌,感情生活却连遇挫折。出生年月有多种说法,有1918、1919、1920诸说,逝世于1957年9月22日,又说是20日。籍贯有常熟和上海两说。
详情参见:
http://booksinacomcn/nzt/cha/zhouxuan/
2电视剧《周璇》
一个不能忘记的名字,一个不断追问的灵魂,还有一副不可逾越的天才嗓音。她是三四十年代蜚声中国影坛,歌坛的大明星周璇。同样是一个不能忘记的名字,还有一副天使的面容,她是现在最当红的演员张柏芝。周璇,张柏芝。她们都经历过同样的光辉与荣耀,也许还有同样的悲苦与伤痛,只是一个已成往事,一个仍然万众瞩目。命运的机缘巧合让她们走到一起,合二为一,成就了06年度长片巨制,40集电视连续剧〈周璇〉。看张柏芝如何演艺曾经的周璇,永远的周璇。时光倒流五十年,十里洋场的上海,你能分得清她是张柏芝还是周璇吗?
这是一部中国**初创时期的史诗!
这是一部浓缩了“东方好莱坞”时期上海滩风情的经典大片!
这是一部向中国**\唱片诞生一百周年献礼的电视连续剧巨作!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周璇》
《周旋》……
是一幅上海滩三、四十年代十里洋场的风俗画卷;
是中国**发展史的真实写照,
是明星云集、才子抒怀、佳人有约的浪漫舞台;
是冒险家寻梦的乐园,
是可以放飞理想的时代;
是一代巨星周璇走向辉煌的历史,
是金嗓子流芳百世的源泉,
是令人心酸、摧人泪下、发人深省的爱情苦痛,
是欲说不能、欲罢还休、欲哭无泪的人生悲歌;
是经典的故事、是花样的年华,
是夜的上海、人们悄然吟唱、何日君再来?
在上世纪的芸芸明星中,大多数人已经濒临被人遗忘的境地,
但在人们心中,却有一个人的名字依然烙印在中国**及音乐史上……
她就是周璇!
值中国**百年,将一代名伶周璇搬上荧屏,成为诸多电视制作人的心愿。本剧真实再现这位歌后的动人风华,全剧将展现一派老上海风情。其中,周璇那些脍炙人口的老歌《天涯歌女》《四季歌》《何日君再来》《四季歌》《花好月圆》《花样的年华》《永远的微笑》《夜上海》《疯狂的世界》《龙华的桃花》《五月的风》《采槟榔》《民族之光》等,都将重新搬上荧屏,让人再次感受到30年代老上海的时髦风情。
四十集电视剧《周璇》正在紧张拍摄的,全剧的焦点将集中描述周璇从16岁到28岁这一事业发展的金岁月,定格于她年轻时最美丽的“花样年华”。 对于其之后的人生坎坷将不著笔墨。在迷离的“花样年华”背后,暗暗将一个富丽颓靡的旧时代推到台前。
周璇为什么推却受冕“**皇后” 这个巨大荣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除了胡蝶,周璇也曾经荣膺**皇后,但是,为什么后人只知道“金嗓子”,而不清楚周璇更是一代影后?
周璇为什么被称为是“中国流行歌曲气声唱腔”的鼻祖?周璇的歌声如此委婉动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究竟采用了什么技巧?
周璇真正的爱人是谁?周璇的丈夫是启明,但是,她真正的爱情究竟寄托何方?她真正的爱人到底是谁?
《何日君再来》其实不是邓丽君在七十年代唱红的,而是周璇在三十年代唱红的,这究竟是一首怎么样的歌?
一代文化名人将与周璇连袂演绎上海三、四十年代的歌舞升平、再现夜上海的光怪陆离。演员阵容相当可观,有名有姓的角色就达27人之多,包括中国**和音乐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贺绿汀:音乐家,周璇的良师益友,《四季歌》和《天涯歌女》的作曲。
黎锦晖:明月歌舞社社长,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
聂 耳:明月歌舞社的成员,周璇的好朋友。
田 汉:剧作家,专门为周璇创作**剧本。
赵 丹:著名表演艺术家,在《马路天使》之中与周璇演对手戏。
张爱玲:女作家,住在赫德路(今常德路)上明月歌舞社的隔壁。
李香兰:日本女艺人,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关系。
陈歌辛:一代歌仙,为周璇量身定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张善琨:**界黑白两道都玩得转的**大亨。
黎莉莉:著名女艺人,周璇在明月歌舞社时期的密友。
韩 非:因周璇的提携而走上银幕的艺人。
舒 适:与周璇合作拍片的男明星,现在健在。
迄今为止,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聆听到周璇的声音,它独特的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吕 军:立足上海,2006年,中先传媒要拍摄三部重点电视剧,第一部就是《周璇》,第二部是严浩的《滚滚红尘》………把周璇的艺术生涯拍摄成电视剧一直是我的梦想。”
龙应台:“周璇的歌声是天上的音籁,而不是人间的声音。”
白先勇:“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
张爱玲:“我和李香兰共同喜欢一个人的歌声,她就是周璇;我知道,李香兰是因为崇拜周璇而走上了歌唱道路。”
王家卫:“我创作《花样年华》的全部灵感,来自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来自于周璇主演的《长相思》里面的主题曲《花样的年华》……”
陈歌辛:“璇子很聪明,心肠也好,她开始踏上影坛,是以娇小的身材与甜润的歌声使人感到‘我见犹怜’的。周璇的音色甜润自然,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又有天真烂漫的情趣……”
由中国优秀的电视制作人担纲,历时数年精心运筹、策划和准备,一部经典大作的序幕已经拉开。
吕军 上海中先传媒 总经理 上海世纪英雄 执行董事 《周璇》剧组 总制片
严浩(总导演)1973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学院。1975年入香港无线电视台任编剧、导演。1977年开始编导电视剧集,1978年转入影坛,是当今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级导演之一。其导演风格平静细腻又不失深刻,形式优美,内涵丰富。他所导演的影片都具有震撼力,传达出中国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
戏剧作品
《似水流年》 1984年 第四届香港**金像“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
《天菩萨》 1987年 第七届香港**金像奖入围“最佳**”
《滚滚红尘》 1990年 囊括香港金像奖及台湾金马奖16项大奖
《棋王》 1991年 获香港金像奖及台湾金马奖多项大奖
《天国逆子》 1994年 第七届东京**节“大奖”及“最佳导演奖”
《太阳有耳》 1997年 46柏林影“影”和最佳演“柏林熊”
《我爱厨房》 1997年 第一届汉城富川影展“最佳影片奖”
《庭院里的女人》 2001年 纽约独立**展获 “最佳国际**”大奖
杨文军(导演)
潘恒生(摄影)香港最顶尖的摄影指导之一,他曾于1993年以张曼玉主演的《阮玲玉》一片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摄影指导奖。他也曾于1991年以《滚滚红尘》一片获得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他曾于1984年以严浩执导的《似水流年》一片入围香港金像奖及戛纳影展,后来则和许多知名导演合作,包括徐克执导的《刀马旦》、程小东执导的《倩女幽魂》、吴宇森执导的《纵横四海》以及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
戏剧作品:《似水流年》1984年,《刀马旦》1986年,《倩女幽魂》1987年,《滚滚红尘》1990年,《阮玲玉》1991年,《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1994年,《青春火花》1994年,《天若有情 III 之烽火佳人》1996年,《新上海滩》1996年,《我爱厨房》1997年,《我是谁》1998年,《庭院里的女人》2000年,《功夫》2004年,《鸳鸯蝴蝶》2005年。
张叔平(美术)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美术指导,曾多次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奖。作品包括严浩的《似水流年》 (1984) 和《滚滚红尘》(1990)、王家卫的《旺角卡门》 (1988)、《东邪西毒》(1994) 和《花样年华》 (2001)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