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浪漫主义绘画,到底浪漫在哪儿?

西方浪漫主义绘画,到底浪漫在哪儿?,第1张

在西方绘画史上,出现过许多的大小画派,有以表现形式命名的,如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有以创作风格命名的,如巴洛克主义、洛可可主义等,,也有以地名命名的,如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巴黎画派等,还有以某个特定的词汇命名的,如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等。

浪漫主义画派不是指描绘花前月下的甜蜜爱情,不是指描绘风月场合的灯红酒绿,而是指油画所表现出的一种笔调豪放激情辽阔的风格,带有画家较强的主观感受和个性色彩,可以说浪漫主义是以创作风格命名的一个画派。它兴起于十八世纪,如英国十八世纪风景油画大师透纳西班牙十八世纪人物油画大师戈雅的作品都带有比较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和色彩。

浪漫主义大为流行并被命名为浪漫主义是在十九世纪,集中体现在法国的画坛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德拉克罗瓦的《希阿岛的屠杀》、《自由引导人民》、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等等。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大多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一种舒旷宏达激情豪放的画面风格和情调,带有强烈的画家主观情绪、主张和理想。比如说德拉克罗瓦,同样是新古典主义代表,但是他的作品和学院派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安格尔布格罗等迥然不同,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创作章法,更多的表现出画家的主观思想、理想和愿望。

当然,浪漫主义作为西方绘画史上一个比较大的艺术思潮,一个以创作风格为主要体现的松散式的画派,浪漫主义油画不只体现在一些写实油画中,在印象主义油画抽象主义油画以及超现实主义和现代油画中都有大量的体现。比如印象主义大师雷诺阿的《船上的午宴》、《红磨坊的舞会》等,梵高的《星空》、《向日葵》,等等,都具有浪漫主义油画的特征和特点。

19世纪的法国,是西方艺术中心,巴黎享有“艺术之都”的美誉,各种艺术思潮空前活跃,在油画绘画领域产生了众多风格不同形式各异的流派。其中,除以学院派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画派和新生的印象主义画派外,还有两个影响较大的画派,一个是浪漫主义油画画派,一个是现实主义油画画派。

说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很多读者可能会想到我国唐代以诗仙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词和以诗圣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词。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从“艺术定性”的层面来讲和“李杜”诗词有一些相近的意思,但又不完全一样,不能同日而语混为一谈。

一,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的产生和主张

浪漫主义油画又叫“非理性主义”油画,专业的解释是“既不是随兴的取材随意的创作,但也不强调跟客观事实完全的一致和精确,而是介于两者中间”。浪漫主义油画产生于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在思想理念上,主张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个人价值。

现实主义油画同样产生于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其思想理念与浪漫主义相同,但在艺术理念上主张关注社会现实,注重描绘普通民众的劳动生活,同时揭露和批判阴暗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二,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的艺术特点

浪漫主义油画大都取材于历史事件、战争题材、重要活动和自然风光,表现人物较多气势宏大的场景和生命的激情与个性的张扬,借以抒发理想主义的情怀和主张。在表现风格上,笔触奔放,手法夸张,色彩绚丽,充满想象。如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籍里科的《赛马》等。

现实主义油画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普通民众的劳动生活场景,暴露和批判社会的一些不公和阴暗。在表现风格上,强调真实描述记录生活,“画眼睛里看到的”,造型朴拙洗练,色彩自然平淡,不事渲染。如库尔贝的《碎石者》、米勒的《拾穗者》等。

三,浪漫主义油画与现实主义油画的相同之处

(一),二者在表现形式上都属于“写实”油画的范畴。

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虽然在艺术主张、理念、题材、风格上不同,但在表现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以“写实”的方式刻画和描绘要表达的主体和主题。

(二),二者在绘画立场上都与“学院派”相对立

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都极力反对当时的主流画派“学院派”的艺术理念、苛刻固板的规章旧习和所谓“理性的和谐”,称之为“装腔作势”和“无病呻吟”,主张直接表现“有个性的有激情的”的理想和“现实中的真实场景”。

(三),二者在思想理念上都极力主张艺术民主

浪漫主义油画和现实主义油画在思想理念上是相同的,都主张艺术民主,提倡用艺术推进社会向前发展。

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油画的代表画家有德拉克罗瓦、籍里科等,现实主义油画代表画家有库尔贝、米勒等。

对于看惯了写实油画尤其是古典写实油画的我来说,对印象派油画包括后印象派油画总是很难找到感觉,尽管印象派油画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颇有独到之处,但那种亦虚亦实朦朦胧胧的画面感确乎很难调动起我的情绪。但是,雷诺阿是一个例外。在众多的印象派画家中,我唯独喜欢的就是雷诺阿的画作。

雷诺阿(1841一1919),法国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印象派绘画大师。以陶瓷绘画技工出身的雷诺阿有着超凡的绘画天赋,特别是对人物画的画感极强。雷诺阿最早学习的是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和造型功底。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着照相技术的应用,写实类油画不再盛行。与莫奈马奈交情甚厚正值年轻的雷诺阿开始致力于印象主义油画的创作。

同是印象派画家,与莫奈马奈德加们不同的是,雷诺阿的印象画作没有那么“朦胧”,似乎是介于“写实”与“印象”之间,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相对真切直观的感觉。这可能与雷诺阿早年学习古典写实油画深受其影响有关。这也使他的画作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当其他一些印象派画家为画作找不到买主或卖不到好价钱犯愁时,雷诺阿已经是一画难求。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画家群里,雷诺阿以“乐天派”著称。他总是笑对生活,用画笔描绘生活中美好的景象。雷诺阿说,生活中丑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艺术为什么不多表现生活中的美呢!

人物画是雷诺阿最擅长的,无论是个体人物肖像画,还是群体人物画,还是人体油画,在雷诺阿笔下,都是阳光俊朗健康丰腴充满活力的。从《船上的午宴》、《红磨坊的舞会》到《浴女》系列等等,我们从雷诺阿的画中总能感受到一种或热烈或快乐或温馨或浪漫的气息。

雷诺阿的人物画中有许多青春女性形象,其中不少是体态丰腴的女性形象,但却是非常的美,丝毫没有因为丰腴而影响人物的美感,反倒看上去更加丰姿绰约,优雅雍容,温婉灵动,妩媚动人。很多喜欢雷诺阿油画的人,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审美观,从原来的只以为苗条才是美到后来认为丰腴也很美。这应该也是雷诺阿油画的艺术魅力吧。

  油画的色调

 1:色调

 油画离不开油色,但不是单纯意义上用油色画的。油画离不开素描,但油画也不等于素描加上颜色。五百年来的油画历史,展现出它在色彩上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条件色的规律。这是传统油画色彩技巧的精华和特征。而条件色规律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色调问题。

 西方对条件色、色调规律的发现与运用约开始于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逐渐深入普及,以致形成了他们传统的观察方法。这不只体现在他们的油画、儿童画中;在诗中以及小说中也都有所表现。

 色调的提炼取舍,不是主观编造。正确的提炼取舍,必须能传达物象色调的精神。这就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自然。色调不准,把早晨画成了黄昏,就失真。失去了所画对象的具体性、特殊性。不鲜明,虽有特点但不突出,画面效果就"温""弱",似是而非,含糊不清。不生动,就呆、死、缺乏生命力。不自然,就做作。

 2:色调的掌握和运用

 (1) 定色调

 色调要统领全局,定调应在落笔之前。是暖、是冷?是明、是暗?是黄、是绿?画前应胸有成竹。尤其难在冷暖、明暗等分寸的掌握。分寸的掌握来自观察、写生、记忆。如阴天的天光、阳光,中午阳光与日光灯的光,三者全是白光,而三者又不能同时出现。难于在同一时间内比较,只能在记忆中进行比较。这就要有大量写生观察作基础才能奏效。

 (2) 色调的统一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调同时出现时,每一色调自身必须统一。也就是同一色调中的各个局部色彩必须统一于这一基调之中。如《卢昂大教堂》亮面细部色彩是很丰富而有变化的,但它却不花。而且远看只觉得它是教堂的实体而不是色块堆砌,如果迷醉于细部色彩的丰富性,而忘了整体色调的统一性,结果既失去了色调也失去了色彩,留下的不过是五彩缤纷的颜料而已。更重要的是几种色调之间也应有主有次,并和谐统一于整体色调之中。如《卢昂大教堂》的画面,总色调是由三种色调组成:一是教堂亮面的暖**调。二是冷溯组成的兰天和教堂受大光影响之暗面。三是教堂门楣朝下的部分受地面暖色影响,形成冷中带暖的色调。三者之间有主调(教堂亮面)有辅调二和三。主调决定了全局的总色调与辅调相对比又相衬托,相互影响又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局部的细微变化又统一于整体色调之中。

 对油画家来说,掌握色调自然变化的规律和技巧,能够准确、鲜明、生动自然地描绘对象及其色调的特征,做到以色传神已是不容易的了。但高超的艺术家,绝不能以此为满足。应更进一步追求更高的境界。

 3:色调与感情

 画家眼中的物象是画家对物象的形象感觉和认识。画家眼中物象的色调也不是自然对象色调的翻版。而应是作者感情的形象表达,是作者与物象及其色调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作为绘画语言的色调也只有能做到表达作者情绪和感情时才真正具有艺术性。 客观存在的色调本身,无所谓情绪和感情。它只能引起人们生理上某种反应如和谐、悦目或刺激等。但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世界上的物象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也随之产生了心理上的反映即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和感情。对某一物象色调的情绪和感情,也随景而生。这种色调与人们情绪的联系,只有确实反映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时,它才能得到承认,才能引起共鸣,才有可能在艺术品中产生感人的威力。确切地说,一幅好的绘画,不是被画征服了,而是被作者的感情征服了。如:法国的画家米勒,在他的作品《晚钟》里,用朦胧的暖色调,描写了两个贫苦农民在一天的辛勤劳动之后,站在充满空气感的茫茫暮色中应和着远方教堂的钟声,向那并不存在的上帝祈祷幸福。他们虔诚但愚昧,朴实却无知,善良但贫穷,勤劳却很少收获,这是十九世纪法国贫苦的但未觉悟的农民感情的真实写照。画面上的暖灰色调处理得极为精细而充满感情:朦胧的空气感,似乎散发着泥上的香气,大地也在朦胧中展向与大气相接的遥远的天边,我们看到的是普通的人物,普通的环境,普通的色调。感受到的却是诚挚、朴实的感情。

 色调与人们情绪的联系源于生活,画家也只有在生活中挖掘探索新的联系,才能丰富色调的表现力。

 4:色调、感情、意境

 我们研究色调与情绪的联系,是为了运用色调抒发感情。感情是艺术的灵魂,没有感情,艺术就没有生命。

 人都是有感情的。有情无意,不能形成艺术品。"意"是"情"的形象化的集中表现,艺术家不同于一般人就是因为他善于使感情转化为"意",并通过艺术语言创作出艺术品。中国画论中讲"立意",就是"情"的形象转化。"意"又是艺术品在作者头脑中的胚胎,也就是构思。

 诗、文的立意,是通过语言。绘画的立意,要通过形象。而油画的立意,要通过色彩的形象,通过色调。色调的分寸恰当,"意"就传达得明确,"情"也体现得充分,反之,色调与"意"相矛盾,"情"也无从表达。

 油画立意不能离开色调,确定色调更不能脱离立意,色调应服从于"意"。所以色调服从于景,只能达到写实,色调与"意"的高度统一,才能在画中表现意境。

     我就是一个学画画的,我个人觉得个性与作品没有必要的联系,影响作品质量的有三点,一是有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二是纯熟的技技艺,三是大胆的思考。我个人觉得这三点才是影响绘画作品的关键所在,有的人看起来每天像没睡醒一样,胡子不刮脸不洗,但是画出来的少女却非常的美,那种青春与阳光叠在一起的即视感,与自己的个性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有一个同学就是这样的,他穿着干净的衣服画不了画,必须穿上一个长年累月颜料涂满全身的背带裤才可以作画。他说画画并不是画自己的个性,而是在画一种感觉,他问我,你知道小学暑假午睡醒来的感觉吗?你肯定知道,但是让你画你就画不出来,这就要思考了,有着回忆与延展在其中,并不是你穿的光鲜亮丽,个性鲜明就可以的。

     他说完以后我想想也是,好多绘画大师从小都是自闭症,也许并不是自闭症,只是他们不想与人说话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思考,他们在想着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午睡醒来后的那种感觉。并不是画一张床一抹阳光就可以的,那样的画不灵,他得有灵魂与风骨,画家的个性与浪漫其实不在画家身上,而在画家的作品里。

     我的老师也是这样的,他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他整个学期都穿着他的那个破背心,春天时在背心外面加个外套,夏天时脱掉外套只穿背心。整个人看过去与食堂扫地的大爷差不了多少,但你可知道,他是中美有名的油画老师。你看他的人的确平平无奇,甚至不爱多看一眼,但如果你看到他的作品,你就会知道这个人是怎样的。

     我觉得他们之所以不装饰自己的原因,就是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放在了思考上,就像我那位同学说的,给你一个东西,也许你可以完完整整的画出来。但如果给你一种感觉呢!你怎么画。哭完以后把委屈释放出去的那种感觉又该怎么画。

      他讲的其实挺让人难以理解的,他画过一些让人看不懂的画,他说他画的是一种感觉,就是直观感受。我看他画过一个小女孩站在田野里的男埂上数电线杆上的燕子,他说这是家乡的感觉。

19世纪50年代,库尔贝是法国最有争议的画家,他是反对布尔乔亚社会的公开反叛者,也是写实主义公认的领袖,围绕着他有一系列对他那些据称是“粗俗和丑陋画作”的揶揄,不过他的运气不错,有一位富有的赞助人一直支持着他,所以库尔贝从不为钱而烦恼,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创作,虽然有人说库尔贝的画作粗俗丑陋,但是也有人肯定库尔贝的写实女人油画洋溢出浓重的朴实美感,事实上,的确如此。

库尔贝曾说:“让我见到天使,我才会画天使。”这句话贯穿于库尔贝的整个绘画生涯,很显然,没有哪个人见过天使,库尔贝也不例外,因为“天使”只有在神话故事里,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库尔贝笔下的油画女人都是普通平凡的形象,没有“天使”般的美貌仙气,虽然库尔贝对人物表面的华丽从来不屑一顾,不修饰女人的外在形态,但是他追求“随意自然”地描绘女人结实的线条、焕发青春气息的躯体,捕捉女人内在的活力,从而让普通平凡的女人洋溢出那“朴实的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库尔贝选择的女模特跟比例协调、体态匀称的浪漫时期风格美女是截然不同的,他习惯选择丰满且有些肥胖的女人充当自己创作的模特,也就是生活中农村的女人,她们从骨子里就显的朴实,或者说是不懂打扮的女人,库尔贝以敏锐的色彩笔触如实的还原了女人的形态,而且不带任何一点修饰,比如,掩盖女人身上的赘肉。在库尔贝眼里,写实主义就是要忠实于生活,无论描绘女人还是风景,这也是库尔贝要让笔下的油画女人洋溢出浓重的朴实美感的原因之一。

“女人”题材自古以来都是西方画家的灵感缪斯,对于库尔贝而言,无论是描绘感官肉欲的裸体、有趣的寓言、着衣女人,还是童年记忆中的风景,他都以诚实的态度去呈现这一切;库尔贝认为唯有朴实的美感,才能体现女人的纯洁或是艺术的纯洁,不过,朴实不代表不能裸露,比如,那幅《世界的起源》画中的女人裸露尺度之大让人汗颜,其实仔细欣赏之后,也没必要惊讶,主要是因为整个画面没有任何想象的细节,她只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女人,人们在观赏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女人也有这个样子,没任何修饰的真实,突然让人难以适应。

库尔贝作品

库尔贝堪称是写实主义的创立者和领袖,19世纪深有影响的文学和艺术运动家,关注普通的人、日常的主题和视觉的逼真,尤其对法国农民群体感兴趣(包括憨厚的男人、朴实的女人),他笔下的那幅《田园恋人》画中一对情侣亲密拥抱的画面,女人的脸庞透出热恋中的甜美光彩,依然给人浓重的朴实美感;还有那幅《画室》画中的裸体女人也并非理想的美,也是显的肥胖,她正在看画家画画,画的左右两边各有一群人,姿态各异,大部分人都是在看画家画画,似乎都没看见画家旁边还站着一个裸体女人……,《画室》这幅画库尔贝要表达的寓意很复杂,既是真实的隐喻,也是对写实主义背后的哲学的隐喻,或者简单说是“女人朴实的美感,让人性没有任何杂念”,这也是库尔贝将笔下的写实女人油画洋溢出浓重的朴实美感的原因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964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