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创作的一幅油画。
这幅《玫瑰》中流动的绿色更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主旋律。梵高用急促的画笔在画布上奏出了一个个快速流畅的音符,将他朴素顽强的生命激情倾泻在这色彩交织成的音符之中。也许梵高用画笔表达的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孤独地张扬生命力的倔强,冷笑一切凡间的艳俗。”
扩展资料:
玫瑰花的意境:
梵高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
仔细看来,梵高画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的,有强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画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随意挥洒而得来。受众在欣赏画面的时候也会被这种激情所浸染、震惊,会深切地感受到画家内心的呐喊。
这种狂野的造型风格同画家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及人物性格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梵高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在造型方面完全以自己的内心情感作为主要标准。
此外,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贫穷、困苦和疾病的缠绕之中,这对他的心理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所以他画作中的形象造型都带有一种扭曲变形、狂野粗放,也正是这些因素让梵高产生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
—玫瑰花 (梵高创作油画)
1、星月夜 凡高 荷兰 1889年 73x92cm 布油彩 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
这幅画是凡高第二次精神崩溃、住进圣雷米疗养院时的作品。在这幅以蓝色和**为主色调的画中,凡高用饱蘸激情的条状笔触,搅动起旋转的漩涡。这些天空中星星与月亮的舒卷涌动,也许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参天的柏树摇曳着扭曲的、火焰状的身躯,呼应着天空的韵律。被压缩了的村庄在哥特式尖顶教堂的庇护下安然栖息,事实上,圣雷米附近并没有这样的教堂,那是凡高的幻象,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2、加歇医生 凡高 荷兰 1890年6月 布面油画 68x57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凡高于1890年6月,也就是在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肖像。凡高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肖像,他满怀伟大的理想。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我夸张了他的头发的金**,在头像后面我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而用我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头发的头部,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他画这个像的时候,他写了一句话:“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们,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事实被他的话有幸言中了,正好一百年以后,1990年5月15日另一幅《加歇医生》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成交,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04年5月5日,稳坐世界最昂贵艺术品宝座长达14年之久。
3、花瓶中15朵向日葵 凡高 荷兰 布面油画 1888年 95x73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这幅《向日葵》是凡高1888年8月在法国南方小镇阿尔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画家以短粗的笔触把向日葵的**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凡高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跟这幅同款的一幅《向日葵》于1987年3月10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3985万美元拍出。
4、鸢尾花 凡高 荷兰 1889年 71cm×93cm 布面油画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画是凡高在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位于法国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很喜欢画这类植物。油画中的鸢(yuan)尾花在人们看来,远远美过真实的。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可爱,才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观赏者。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100年后,1988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0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
5、罗纳河上的星空 凡高 荷兰 1888年 布面油画 725x92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1888年作品《罗纳河上的星空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凡高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是在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河创作的。冷色迷人的深蓝短线铺满整个夜空,强而有力的笔触表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与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表达出画家澎湃的内心。寥寥几笔勾勒出河岸线,着重点是天空和河面,右下角的点睛之笔动态的河面拍打停泊的小舟,一对夫妇的散步把画面直接衍生到弧形的河岸。蓝色主调抹上黄调的星光河沿岸灯火,一对男女在河畔牵手夜行,那是罗纳河最典型的浪漫之夜。
6、夜间咖啡馆 凡高 荷兰 1888年 70x89cm 布油彩 纽黑文耶鲁大学美术馆
凡高由于工作过度紧张,身心疲乏,因此晚上经常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拉马丁广场的咖啡馆,用酒或咖啡来提神解乏。那里灯火的颜色和室内陈设的红、**,像白天的阳光那样明亮,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他曾说过:“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这幅画是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色的墙壁与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的地板呈纵向深远的透视,以难以阻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的墙壁背景也以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而天花板的深重蓝色压迫下来令人窒息。他告诉提奥“我画《夜间咖啡馆》是想表现一种想法,即所谓的咖啡馆就是让人沉沦、发狂和犯罪的场所”。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7、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凡高 荷兰 1889年 布面油画 575x7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凡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鲜明的色彩、非凡的透视效果和亲切的主题,不仅是凡高最受欢迎的作品, 也是他自己最中意的作品。阿尔是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一座小城,凡高是1888年9月搬入阿尔这间“黄房子”, 靠弟弟提奥供给的生活费, 把住宅布置一新。梵高的的卧室是宁静平和的象征,但这幅作品给人一种旋转的感觉,从梵高画的角度来看,所有的墙壁和装饰带有视觉冲击的感觉,给了我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船舶机舱里的印象。奇怪的是两把椅子对着一张笨重的木制床,家具阻挡着两扇紫色的门,墙上的画给人感觉几乎随时都会掉下来,而且墙壁本身不是方形的,斜角的天花板和**的百叶窗显得非常困乏,整个房间似乎都拥挤到后面窗口边上狭窄的一块地方。但不管怎样,整个效果给人感觉是非常愉快的。下面这张名画照片由正一艺术2015年11月18日拍于巴黎奥赛博物馆,没有PS。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艺术特色:点彩画法。 《向日葵》、《邮递员鲁兰》、《 咖啡馆夜市 》、《星月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 欧韦的教堂
《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阿尔附近的吊桥》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终身未婚的名人挺多的,今天致远给你盘点一下。
1诺贝尔
诺贝尔不是没有恋爱过,可惜被爱的人都另嫁他人。至于说最后没有设置数学奖,是因为他的情敌是位数学家,其实多半是好事者杜撰,我们只能说:诺贝尔没这么小气。
诺贝尔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药的发明者,他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
2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画家、寓言家、雕塑家。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终身未婚。
达·芬奇
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擅长绘画、雕刻、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是人类历史上少见的全才。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最大的成就在绘画领域,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此外,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牛顿
牛顿的一生,几乎没有亲近女色的记录,他孤独地走完伟大的一生,晚年在宗教中寻找慰藉。1727年3月,他被安葬在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虽然牛顿终身未娶,但据说他还是有过爱情的。
牛顿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1]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4伏尔泰
他有99卷的皇皇巨著,与情人艾米莉同居20年,直到后者去世,没有子嗣。1778年,84岁的伏尔泰去世,教会拒绝他葬在巴黎。1791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他的遗体被迁葬在巴黎先贤祠,并补行国葬,墓在卢梭的旁边。他的心脏,被装进一只盒子,存放在巴黎国家图书馆。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5贝多芬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一生充满了痛苦,爱情不顺,壮年失聪,他爱慕过数不清的女人,但她们都宁愿嫁给别人,是因为他相貌丑陋,还是出身卑微?我们难以知晓,我们知道的就是他更加愤怒,接着写出更多美好的乐章。幸耶非耶?谁能说得清?
贝多芬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6简·奥斯汀
英国作家简·奥斯汀聪明而且美丽,据说也曾情痴,年轻时失恋是她终身不嫁的原因。
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7柏拉图
古希腊圣贤,“精神恋爱”的鼻祖。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慕为世间最高级的情感形态。他还是最早的共产主义人士。81岁时,在一次婚宴上兴高采烈谈笑风生之际溘然长逝。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8安徒生
早在17岁那年,安徒生结识了一位翻译家的女儿亨利蒂,她对安徒生关怀备至。几年后,亨利蒂因思念亡弟,决定要到弟弟的安葬处去凭吊,乘上奥斯特里亚号轮船就启程了。谁知船却在大西洋失火烧毁了,亨利蒂一直没有音讯。安徒生临终时,曾这样说过:“我为我的童话付出了一笔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估计的代价。为了童话,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和出版。
9梵高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无论梵高的画作还能拍出什么样的天价,这一切都已经与他无关。他短短37年的人生,到处充满了屈辱与酸楚,无数次的解雇与不解,无数次的拒绝与争执,让他陷入执迷的疯狂。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时代大多数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却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挂历上,成了畅销货。企业家们则一窝蜂似地将梵高的名字带进了生意的领域,如梵高领带、梵高圆珠笔、梵高香皂、梵高**,梵高歌剧,其作品更是国际油画拍卖市场上的遥遥领先者。
10伊丽莎白一世
年轻漂亮而且开朗的伊丽莎白25岁就走上了英格兰之巅。不幸的是,她为了巩固王位,纵横捭阖于当时的强国西班牙与法国之间,放弃了婚姻,换来了大英帝国的崛起。
在即位之初,依靠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支持,加强专制统治,恢复新教法案。对外则集中力量打击西班牙海上霸权,大力发展航海贸易和殖民事业。1585年支援“尼德兰革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英国的海上霸权。1600年批准成立“东印度公司”。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等文化巨人。 因此,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被称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亲,你都知道哪些终身未婚的名人,请在评论中告诉我。
你好!
《星夜》(The Starry Night)作者:文森特·梵高。
1889年,布面油画,尺寸 73 cm × 92 cm。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MoMA)。
《星夜》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
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
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许多不了解梵高的朋友都会很好奇,《星夜》中画面左侧的黑色物体究竟是什么?答案是:一棵树,一棵丝柏树。
这幅油画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的,不靠直接观察对象,而用虚构的形与色,凭想像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中的一幅。他的《星光灿烂的夜空》这幅画,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的星与闪光的橘**的月亮形成旋涡,天空变得活跃起来。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象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