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抬头仰望天空时,不难会看到一条明亮的条纹,它的颜色洁白,像一条绸缎,这条淡白色的夜空之上的绸缎就是银河,是整个银河系的一小部分,而我们的太阳系也只是这条绸缎中的一小部分。
如此看来,星系这个东西还真不小,那么茫茫宇宙之中又有多少星系呢?
1924年,一个名叫埃德温·哈勃的天文学家观察到了仙女座星云和M33星云,这两个星云和地球的距离十分遥远,超过了银河系中的任何天体,因此,哈勃整理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两个星云可能是银河系之外的星系产物 。哈勃称它们为河外星系。
这时候开始,天文学家才识到我们所说的银河系可能并不是整个宇宙,而在我们不熟悉的银河系的外界,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和银河系一样形式的宇宙岛。
这些宇宙岛当然不是宇宙的全部,因此我们人类在当下是无法对宇宙进行全面的观测的,自然也无法对宇宙中的星系做一个盘点。
综上所述,目前人类还没法确定宇宙之中有多少星系,但是人类在目前所能观察到的宇宙之中的星系数量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这个观测范围内大约有2万亿个星系。显而易见,这个数字是十分庞大的,难道是天文家一个一个数过来统计的嚒?当然不是,科学家们有着自己的办法。
在1990年之前,天文学家们能看到的星系大约是在70亿光年内的,但是在1990年4月24日,哈勃望远镜升空了,这就代表着天文学家们可以借此设备观察到更加遥远的星空,看到更加丰富的宇宙,和星际中比较不不起眼的星系。
哈勃天文望远镜的升空给科学家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他们也正是利用这个望远镜拍摄到了赫赫有名的 哈勃超深空场 。
这个深空场的拍摄历时很久,花费了几百个月的不停跟拍才得成,但是这样的努力显然不是白费的。
天文学家们通过比对哈勃望远镜在宇宙不同地区,不同深度拍摄的,意外的发现这些之间都有超级大的相同之处,是很有规律性的。
就此,许多天文学家们就认定: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 那些星系肯定不会是混乱的,而是大面积有规律的分着 。
换一种说法就是:当我们身处宇宙的任何地方观察宇宙时,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宇宙, 可能宇宙并没有所谓的中心 。因此,天文学家们根据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才得出了一个大概的 星系分布密度数值 :在我们已知的宇宙范围中,应该有着 超过两万亿的星系 ,这样的数字实在是太过庞大了。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我们所能涉及的宇宙只是宇宙的很小一部分。
除了明晃晃摆在夜空中的能被人类肉眼观察到的几个星系之外,银河系周围还有大约50个星系,这样数量的星系聚集起来自然也是被起了一个名字—— 星系团 。
本地星系团的直径约为1000万光年,局部星系团的跨度几乎是银河系直径的100倍,所以局部星系群仅仅属于整个偌大宇宙的冰山一角。
那么这样就会有人提问了,超过了这所谓星系团之外的星系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难回答的,因为以人类当下的技术手段,是无法剖析这广阔的宇宙的。举个例子:著名的室女座星系团就整整包含约2,500个星系,直径也跨越了6,000万光年。
而室女座以外的星系团,则是直径更大,包含星系更多的的处女座超级星系团,而处女座庞大的超级星系团中最少涵盖了超过100个星系团,就例如,有著名的室女座星系团,还有远近闻名猎户座星系团等等。
处女座超级星系团到底有多大,单单一个处女座超星系团的半径就已经达到了11亿光年。
可视宇宙中的星系很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期宇宙中有更多的星系,远远超过2万亿,这是因为在宇宙演化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星系合并在一起。
例如,到目前为止,我们银河系的发展已经合并了几个周围的星系,科学家们推测在漫长的一段时间过后,我们的家园会再次和其他星系合并,这是宇宙中所有星系的必经之路。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宇宙是没有中心的,甚至我们都不知道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界,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我们目前所观察到的宇宙是宇宙的很小很小一部分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在可视宇宙之外有着无数星系正在运动,消亡,合并……
况且,哪怕在可视宇宙之内的星系数量也只是一个估计值,因此,想弄清宇宙中的星系数量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我们人类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弄清宇宙中确切的星系数量的,因为我们这样的生命体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来讲实在是太过渺小了。
我们就像是汪洋之中的一只蜉蝣,可能穷其一生在人类终结之前都无法窥探到宇宙真正的奥秘,但是我们却没有放弃,因为 探索 欲,求知欲,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哪怕是蚍蜉撼大树,我们也要向浩瀚的星空发起挑战,这是属于我们人类专属的浪漫情怀。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看天文方面的书籍和图册,当然,因为水平所限,看的都是入门级的科普书。
星星是闪耀的,月光是明亮的,宇宙是浪漫的。
了解宇宙,着实是一件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情。
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颗行星至今,地球大概经历了455亿年。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提出“宇宙日历”的概念,将138亿年的宇宙 历史 比作日历中的一年。
如果说宇宙诞生1月1日0点0分0秒,现在则是12月31日24点0分,宇宙日历中的一天相当于3780万年。
翻开宇宙日历,我们可以看到,2月14日银河系诞生,8月31日左右太阳系诞生。而人类共同的祖先出现至今,大约占了四个小时。
假如一个人能活到90岁,在宇宙日历上不过只经历了极其短暂的02秒。
从我们自身看,人的一生无比漫长。但如果站在宇宙的视角来看,人类未免也太过微渺。
曾经有一个朋友说,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她都会去学校的顶楼看星星。
很能理解她的心情。
因为我也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星星,面对浩瀚的宇宙,很容易感觉到,自己的烦恼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在星星面前担心这些事情毫无意义。
十几年前,家里没有空调和电风扇,夏天很热,尤其是晚上,房间里闷热得睡不着。
奶奶把凉席铺在平房的房顶,吃过晚饭后,就坐在凉席上歇凉。
躺在楼顶数星星的时候,我会很开心,好像自己离星河很近很近,而那些令人讨厌的琐事都变得遥远。
奶奶总是摇着蒲扇,教我辨认北斗七星、牛郎星、织女星和偶尔会出现的银河。
最喜欢听她讲牛郎织女和玉兔捣药的故事。奶奶说,七月初七的晚上,站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悄悄话。
久旱的日子里,奶奶会念叨“老天爷快下雨啊”,那时我对神仙的存在坚信不疑,经常跟奶奶一起很诚恳地对着月亮磕头求雨。
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会多一颗星星。每个人都会变成星星。
我问她,哪一颗星星是爷爷?奶奶说她也不知道。
我追问,等我死后来变成星星,还能不能找到爷爷?
奶奶给出的答案是什么,我早已记不清了。
2020年夏天,有幸在四川南部看了一次星空。
也许是因为在大山里,没有城市里的光污染,那天晚上的星河无比广阔。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望见无数颗星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记住的星星寥寥无几。
那时恰逢毕业,发了一条朋友圈。
“在重庆的时候,和新一、小王吃火锅的时候,新一说,他从来没想过还有机会再见到我。
正如2016年去重庆见他们前反复念叨的那句歌词:人间的面见一面少一面。
是这样的,有一些人至今再未相见。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有太多人太多事是一生一期,是一期一会。和很多人的下一次见面已不知是何年何月。
经历过太多失落,不敢再轻易抱有期望。哪怕再不相见,也愿彼此前程似锦。
山长水远,各自珍重。”
那时自以为豁达,实则仍未能真正看开人与人之间的离合聚散。
其实现在想想,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会路过很多人,也会有很多人路过我。
“宇宙如此浩瀚,何必在意故事会不会有结局。”
故事本身是精彩的,已然足够了。
[心]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1、 不管你活成什么样,不管你多优秀,多完美,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
2、悲伤和希望都是一缕光,在我们的路上,从未断绝。
3、 要做一件事,就不宜把它拿来瞎想,不然想来想去,越想越有味,做事的雄心力气都化了。
4、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可是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5、 成熟就是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而不是越来越现实。如果越来越冷漠,不要以为成长了,其实没有。成熟应该是变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
6、 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另一个我,做着我不敢做的事,过着我想过的生活。
7、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8、 人生在世无非读书,见人,历事,行路。我们如此用力的生活,为了走在更好的路上,遇见更好的人。
来自宇宙的极致浪漫
来自宇宙的极致浪漫,相信所有的人都特别的喜欢浪漫的食物或者是浪漫的东西吧,因为总有人说一句话,浪漫至死不渝,那么大家都知道有哪些来自宇宙的极致浪漫花语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自宇宙的极致浪漫1
1、当恒星被撕裂的时候,它会将自己生命过程中创造的所有元素炸入空中,然后死去,这些元素将在宇宙中铺开形成星云,在星云的中心将有一团小小的光 ,新的恒星重生于消亡恒星的残余,在这个死亡又重生的宇宙循环中,我们出现了。
2、当我们在调收音机时,我们是在停收光的一种形式——无线电波,但是检测并认识它们,对于理解宇宙的起源至关重要。而当你微调一下就只能听见静电噪音,但约有1%的静电噪音在物理学家听来是优美的音乐,因为那是大爆炸中被拉伸的光,所以这个声音就是宇宙起源时释放的第一束光奏响的乐章。
3、人类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生活在这个漂泊在浩瀚宇宙的小斑点上,宇宙中的生命也只能在时间长河中存活一瞬间,因为生命如恒星、行星及星系一样,只是宇宙从有序到无序暂时经历的一个过程。
4、我们探索深度时间,如何打造宇宙尽头的奥秘,那短暂一瞬而叹为观止,我们还看到了星辰如何建造出宇宙中最宏伟的结构体,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光束为我们传递了信息,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那些早在五亿年前寒武纪时期就出现的探测光线的生物结构,最终进化成了现在的人类,我们所拥有的绿色、蓝色、棕色的眼眸,使我们可以凝望夜空,俘获那些遥远的恒星所散发的光芒,读懂这个宇宙的故事。
5、再经过一段长的无法想象的时间后,宇宙将变成一片纯粹的光海,甚至连黑洞都将消失。我说“长得无法想象的时间”是真的长得无法想象,一万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年,这是多大的数字啊,如果我用一个原子代表一年开始计算,那么整个宇宙所有的原子加起来,都无法接近这个数字。
6、穿过广袤宇宙,光使我们可以涉足最远的星系,目睹恒星的生与死,不管我们随光走了多远,不管我们穿过了多少亿英里,光本身的性质,使我们能踏上更丰富的旅程,因为无论往上看,往外看,无疑都是在回顾过去,那些古老的光束,是遥远过去的信使,它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宇宙起源的故事。
7、遥望天际,你可能会觉得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宇宙中的恒星永不消逝,但事实上,恒星只是太空中的“昙花一现”。
8、太阳灭亡,它的残留物将在广袤极寒太空中逐渐冷却,从现在地球所在位置看,它发出的光芒,只相当于晴夜里的满月的光亮。
9、每个人,你所热爱的一切,你所憎恨的一切,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在宇宙生命最为伊始的几分钟内,由自然力量的合成,在恒星的中心转化,或者在它们燃烧的消亡中诞生,而当你去世的时候,这些碎片将回到宇宙中,进入无限的死亡又重生的轮回之中。
10、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你们都是星尘。
11、太阳的命运也是所有恒星的命运,终有一天,它们都会消亡,宇宙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之中,这便是时间箭头最深远的影响。
12、我刚用相机捕捉到的,这个光点二百五十万年前踏上了旅程。那时地球上还没有人类,远古的祖先能人正在非洲广袤的平原上漫步,就是在那些光线穿行于无垠宇宙的同时,人类不断进化,一代又一代的生老病死周而复始,旅途开始的二百五十万年后,这些远道而来的信使,穿越漫长的时间,映入现在我们的眼帘。
13、我们与那些遥远星系息息相关,无论它们是如何与我们天各一方,那些经过数十亿年旅行到达地球的光线,终究会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14、当我们注意太空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寻找自己的起源。我们的故事就是宇宙的故事,因为我们是恒星的孩子。注入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原子和分子,就是宇宙从大爆炸到现在全部的历史。
15.对我们来说,像婚戒黄金一样的珍宝,实际上也可以在一颗遥远的,数百万光年甚至数亿光年的恒星上产生。
16、“生星时代”——恒星漫天的时代,我们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两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我们的星系也只是可观察的宇宙范围内的,一百亿个星系中的一个,数不尽的星球上有数不胜数的岛屿。
17、当我们仰望天空,望向遥远的恒星和星系时,我们其实是在仰望过去,因为光从那些遥远天体到达地球需要时间,而光从那个红点处传播到我们这里差不多经历了整个宇宙史。我们看到的是一百三十亿年前发生的事情,我们看到的是宇宙初期的一颗恒星爆炸灭亡的景象。
18、宇宙初生时,元素大概只有氢氘氦锂而已。碳基生命所需的碳氧等元素,都是恒星煅烧出来的。恒星死后,这些元素被释出成为宇宙尘埃,宇宙尘埃又凝成行星,行星再逐渐演化出生命。我们确实都来自已逝的恒星,仰望星河,是在凝视未死的同伴。
19、从宇宙起源到最后一个黑洞的消失这个过程中,生命正如我们所言之有百分之千亿分之,千亿分之千分之一的可能性,所以对我来说,宇宙中最惊人的奇迹不是恒星,不是行星,也不是星系,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物质,而是时间里的一瞬间,那个瞬间,就是现在。
20、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够与你共享一颗行星和一段时光,是我的荣幸。
来自宇宙的极致浪漫21、我们在月亮最冷的一边,试图点燃彼此。
2、我熄灭月亮,落入星河陷入你。
3、我拨开星河,吸入黑洞靠近你。
4、我拥抱黑洞,堕入奇点思念你。
5、我吞掉奇点,对抗宇宙守护你。
6、我逃离宇宙,坠入地狱陪伴你。
7、我对抗人间,垮过人海亲吻你。
8、我寻迹人潮,陷入情河源于你。
9、我乘着湖海,掉入波涛拥抱你。
10、我堕入太阳,刺破星辰照耀你。
11、我落入梦里,朝着光明奔向你。
12、我撕开月光,停在风中拉住你。
13、你坠入爱河,我却试图点灯照亮你。
意思就是一个喜欢浪漫的人,既可以对宇宙中一切浪漫的事情有期待,也可以珍惜当下生活中的平淡无味,好好过着生活。
心怀:
1、心中存有:~鬼胎(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叵测(怀着难以揣测的恶意)。
2、心意;心情:抒写~。
3、胸怀;胸襟:~坦荡。~开阔。
一个人生气蓬勃的时候就是不问什么是生活,而是只为了生活而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美妙的。昨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断你的生活,能够让你的生活终止的只有你自己。
扩展资料
相似意思语录:
1、玛格丽特米切尔曾经在《飘》中写过“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死了的已经死了,活着的还要继续活着。”,人活着本身就是一场体验,对于已经过去了的事情,我们不要过于沉浸,还是要向前看。
2、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说过“要珍重每一天。要爱每一天,尊重每一天,千万不要糟蹋一天,不要妨碍开花结果。要爱像今天这样灰暗苦闷的日子。”,生命看似长远,实际上是短暂的,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所以珍惜当下的生活,心里要有期待,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生活。
现而今,平行宇宙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人们幻想着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宇宙,而每一个宇宙中都有着一个“自己”。
为平行宇宙赋予这样的概念,让平行宇宙这个词汇沾染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而浪漫的东西总是能够激起人们的兴趣,因此不仅是物理学家,每一个普通人都想弄清楚平行宇宙是否真实存在。
平行宇宙这一颇具科幻色彩的词汇并非诞生于科幻作家之手,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科学概念,它的诞生可以一直追溯到物理学史上一场最精彩的辩论,那就是玻尔和爱因斯坦一场关于“上帝”的争论,爱因斯坦的论点是“上帝不会掷骰子”,而玻尔的论点则是“别指挥上帝怎么做”。这场辩论发生在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上,此次会议云集了当时物理学界最具盛名的科学家。
玻尔作为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否认物理世界的“客观现实”性。
玻尔主张观测会导致电子位置的变化,也就是说电子在穿过小孔后会以概率波的形式冲向屏幕,它可能出现在屏幕上的任何一点,直到我们开始观察这个电子在屏幕上的位置,它才会瞬间通过波函数坍缩的形式出现在一个确切的位置上。
爱因斯坦不相信电子的位置只能以概率描述,他认为世界必然存在着某种本质,不可能是随机的,所谓的波函数坍缩要求屏幕上的每一个点都对电子的观测行为作出反应,这太离奇了。爱因斯坦在这场辩论之中并没有占到上风,大多数物理学家都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信奉者。这场辩论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在过后的很多年里,爱因斯坦不断提出新的实验来试图推翻玻尔的主张,但都没有成功。
此时,一个新的构想令爱因斯坦如获新生,薛定谔通过将微观世界的现象引入到宏观世界,给玻尔出了个新难题。
这个难题就是薛定谔的猫。将猫关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放入一瓶毒药,毒药的开关由一个有50%衰变几率的原子控制。如果原子衰变,猫就会死亡,否则猫就会存活。按照玻尔的解释,在我们打开箱子观测之前,这只猫就处于一种“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这太荒谬了,以至于哥本哈根学派的信奉者们全都无言以对,按照相同的逻辑,爱因斯坦后来也略带嘲讽地说了这样的话“哥本哈根学派认为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就不存在”。遗憾的是,这场辩论没能继续进行下去,因为二战爆发了,薛定谔的猫也就此成为了一个遗留问题。
薛定谔的猫并不会得意太久,因为不久就将有人给这只猫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人就是平行宇宙之父,艾弗雷特三世。
艾弗雷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学家,因为他起初学习的是军事博弈学,后来又学习了化学、数学,之后才投身到量子力学的研究之中。艾弗雷特支持哥本哈根学派的主张,而关于“定谔的猫”,并不能成为波函数的阻碍。
要给这只猫找一个归宿并不困难,只需要“分裂”就够了。也就是说猫并没有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而是在观察的时候发生了分裂,分裂出了两个宇宙,在一个宇宙之中,猫已经死了,而在另一个宇宙之中,猫还好好地活着,分裂一旦发生,两个宇宙便毫无关系,处于一种永不相交的平行状态,所以又称之为平行宇宙。
你觉得“平行宇宙”这个概念异想天开吗?其实和“观测会改变结果”相比,平行宇宙的解释其实更为实在。
因为平行宇宙的解释看起来虽然离奇,但好歹是一种具有“客观现实”性的解释,而“观测会改变结果”则具有浓重的唯心主义色彩,我们宁愿相信世界上有无数多的宇宙,也不愿意去相信世界竟然是唯心的。
平行宇宙理论虽然为量子力学摆平了“薛定谔的猫”,但当时研究量子力学的科学家们对此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平行宇宙理论不过是一种异端邪说。平行宇宙理论不被接纳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作为一个科学定律,要么能够证实,要么能够证伪,但平行宇宙的设定,分裂一旦发生,两个宇宙便永不相交,所以永远无法证实平行宇宙的存在,同样也无法找到证据证明平行宇宙不存在,这就是平行宇宙理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太空(the outer space)(firmament)[5fE:mEmEnt](aether)[5i:WE](outer space)
释义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外层空间
空气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
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划分
关于领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划分问题,历来有两种对立的主张。
①“空间论”,主张以空间的某种高度来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以确定两种不同法律制度适用的范围。
②“功能论”,认为应根据飞行器的功能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如果是航天器,则其活动为航天活动,应适用外空法;如果是航空器,则其活动为航空活动,应受航空法的管辖;整个空间是一个整体,没有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必要。
就“空间论”而言,关于确定外层空间的下部界限大致又有以下几种意见:
①以航空器向上飞行的最高高度为限,即离地面30~40公里;
②以不同的空气构成为依据来划分界限。由于从地球表面至数万公里高度都有空气,因而出现以几十,几百,几千公里为界的不同主张,甚至有人认为凡发现有空气的地方均为空气空间,应属领空范围;
③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公里)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1976年,巴西、哥伦比亚、刚果、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肯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等8个赤道国家发表《波哥大宣言》,主张各赤道国家上空的那一段地球静止轨道 (离地面35871公里)属于各该国的主权范围。上述主权要求,使外空划界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近年来,一些持“空间论”者逐渐趋向于接受上述第三种意见,即离地面100公里左右为外层空间的下部界限。1975年,意大利在外空委员会提出以海拔90公里为领空(空气空间)的最高界限。1976年,阿根廷、比利时和意大利支持以海拔100公里为界。1979年,苏联建议离海平面100~110公里以上为外层空间,同时各国空间物体为到达轨道和返回发射国领土,有飞越其他国家领空(空气空间)的权利。但另外一些国家,如美、英、日等,则认为从空间科技现状来看,仍无法规定一定高度作为领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他们强调划定外层空间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
外空的定义和界限以及地球静止轨道的法律地位问题尚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审议之中。外空委员会正在审议卫星直接电视广播、卫星遥感地球,以及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等问题,以便草拟有关的法律原则。
卫星直接电视广播
1977年,法律小组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利用卫星进行电视广播的原则草案案文12条。关于该草案的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利用人造卫星向特定的另一国家进行直接电视广播,是否需要同该国取得协议。1982年第37届联大通过了巴西等20国提出的《各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
卫星遥感地球
指通过卫星上的传感器接受各种地物散发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地面接收站,转译为数据和资料,以便掌握地球的资源及其环境条件。1978年法律小组委员会提出了一份17条原则草案,主要问题有:对一国及其资源进行遥感是否需要取得该国同意?由卫星遥感取得有关受感国的数据和资料可否自由转让给第三国?受感国对遥感数据和资料的取得是否有优先权?从事卫星遥感是否需事先通知受感国或联合国秘书长?遥感国对其本国的政府机构或非政府实体进行的遥感活动是否应承担国际责任?等等。各国对上述问题一直存在分歧意见,未能达成协议。
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问题
外空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在1979年研究报告的结论中称,只要充分履行有关使用核动力源的安全标准和规定,核动力源可以在外空安全使用。现在法律小组委员会正在上述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审议能否在现有的国际法规范方面,补充有关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的规定问题。
外层空间法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外空委员会”)作为永久性机构,于1959年成立。外空委员会设立了法律和科技两个小组委员会,分别审议和研究有关的法律和科技问题。除上述1963年联大通过的宣言外,外空委员会先后草拟了5项有关外空的国际条约,即《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66,简称《外层空间条约》)、《营救宇宙航行员、送回宇宙航行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1967)、《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1971)、《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1974)和《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79),中国于1983年12月加入了《外层空间条约》。
原则和规则
上述条约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则和规则,对外层空间法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它们包括:外空的利用应为全人类谋利益;外空和天体供一切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自由探测和利用;任何国家不得将外空和天体据为己有;探测和利用外空应遵守国际法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禁止将载有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人造卫星或航天器放置在地球卫星轨道和外层空间;发射国对射入外空的物体及其所载的人员具有管辖权和控制权;对紧急降落的宇航员应给以一切可能的协助,尽力予以营救和送回发射国,发现的外空物体应予归还;发射国为其外空物体对地面上或对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损害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发射国在切实可行范围内将所发射的外空物体和有关情报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各国探测和利用外层空间应进行合作和互助;在外空进行活动时,应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从事外层空间活动应避免使外空遭受有害的污染和使地球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月球和其他天体应限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各种军事利用;月球和其他天体及其自然资源为人类共同财产;公平分配这些资源带来的利益并对发展中国家和对探索作出贡献的国家给予特殊照顾,等等。
在国际法上,尽管有些学者曾经提出过领空无限的主张,但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整个太阳系的运动,认为国家主权无限制地延伸到宇宙中去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对外空的探测和利用以及数以千计的人造卫星不断地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的事实,表明外层空间依其性质是难以成为国家主权控制的对象的。196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在探索与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的宣言》,确定了外层空间供一切国家自由探测和使用,以及不得由任何国家据为己有这两条原则。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外空委员会”)作为永久性机构,于1959年成立。外空委员会设立了法律和科技两个小组委员会,分别审议和研究有关的法律和科技问题。除上述1963年联大通过的宣言外,外空委员会先后草拟了5项有关外空的国际条约,即《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66,简称《外层空间条约》)、《营救宇宙航行员、送回宇宙航行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1967)、《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1971)、《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1974)和《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79),中国于1983年12月加入了《外层空间条约》。由柳洪平创建。
中国人最先用火箭飞行
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数千年。古代中国就有“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飞天”图案等美丽的传说。西方航天学界认为,中国明朝人万户为人类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并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表纪念。
1921年12月,“现代火箭之父”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研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但是,戈达德的研究遇到了许多困难:缺少科研经费,挑剔的舆论界讥笑他连高中物理常识都不懂,还嘲笑他整天幻想作“月亮人”。但戈达德没有为这些困难所动摇,经过20年默默无闻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1941年1月,新发动机火箭可达到2000多米的高度,载重447千克,呈现现代火箭的雏形。
载人航天最初成功率仅50%
二战结束后,美苏在航天领域开始展开了激烈竞争。1957年10月4日晚,一枚火箭携带着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l号”在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的真正到来。
但是,当时的载人航天非常危险,安全指数只有50%———在苏联首次载人太空之旅的前一年里,载人飞船的6次试发有3次以悲剧告终:一次因为定位系统出故障未能返回地球;一次是发射时发生爆炸;另一次则是完成飞行任务返回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导致飞船失火。
正是这些不成功的事例,苏联首次太空之旅迟迟未能定下日期。最初,被确定为苏联第一位首航太空的宇航员是邦达连科。不幸的是,1961年3月23日,邦达连科在紧张训练中,舱内燃起大火,他因严重烧伤而死亡,成为航天史上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
1961年4月12日,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即将开始。当时,谁也没有把握这次能成功。苏联曾有人建议让尚未生儿育女的宇航员戈尔德·季托夫来执行这次任务。当时负责载人航天研究工作的苏联宇航专家谢尔盖·科罗列夫却坚持选用经验更为老道的尤里·加加林,尽管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临飞前,科罗列夫安慰加加林说:“尤拉,你不要紧张。不论你着陆到哪个角落,我们都能找到你。”
这话丝毫没能减少加加林108分钟太空之旅的险情:飞船气密传感器发生故障,发射前数分钟内不得不重新拧紧舱盖上的32个螺栓;通信线路一度中断,跳出个表示飞船失事的数字“3”;第三级火箭脱离后飞船急剧旋转;返回时,飞船胡乱翻滚……然而,加加林绝处逢生,奇迹般地完成人类首次太空之旅。
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它们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太空垃圾可分为三类:一是用现代雷达能够监视和跟踪的比较大的物体,主要有种种卫星、卫星保护罩及各种部件等,这类垃圾目前已达8000多个;二是体积小的物体,如发动机等在空间爆炸时产生的,其数量估计至少有几百万;三是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这类卫星送到地球轨道上的碎片达3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当时,宇航员完成飞行任务,把卫星的装载舱、备用舱、仪器设备及其他遗弃物都留在了卫星轨道上。此后,随着人类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壮举,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人类先后已将4000余颗卫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正常运转的仅有400余颗,其余的或坠毁于地球表面,或遗留在太空,成为太空垃圾。据统计,目前约有30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而其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科学家们预测: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将会导致灾难性的连锁碰撞事件发生,如此下去,到2300年,任何东西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
太空垃圾给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它们成为人造卫星和轨道空间站的潜在杀手,使宇航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运行的。一颗迎面而来的直径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飞行服;人们肉眼无法辨别的尘埃(如油漆细屑、涂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员殒命;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上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在人类太空史上,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灾难屡见不鲜。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前苏联的“礼炮—7”号轨道站也多次被此类“尘埃”损坏。1986年,“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之后不久便爆炸,成为564块10厘米大小的残骸和2300块小碎片,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赴黄泉”!1991年9月15日,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差一点与前苏联的火箭残骸相撞,当时“发现者”号与这个“不速之客”仅仅相距2.74千米,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它才免于丧生。据计算,目前太空轨道上每个飞行物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将每5—10年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
太空垃圾不仅给航天事业带来巨大隐患,而且还污染了宇宙空间,给人类带来灾难,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脱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目前,美国和前苏联在空间的核反应堆中有1吨的铀—235及其他核分离物。前苏联共发射31颗核动力侦察卫星,其中已有两颗给地面带来污染:1978年,“宇宙954”号大量放射性残骸落入加拿大的斯克拉芬海;1983年,“宇宙1402”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
为控制和减少太空垃圾对人类的潜在威胁,宇航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对策,归结起来可用“避、禁、减、清”四个字来概括。 所谓“避”,就是加速发展现代太空监视系统,对太空垃圾进行严密的监视与跟踪,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使航天器及时避开太空垃圾。 所谓“禁”,就是国际上制定有关空间法规,禁止在空间进行试 验和部署各种武器,限制发射核动力卫星,使空间成为为人类文明服务的和平空间。 所谓“减”,就是发射航天器的国家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太空垃圾的增加。对末级火箭采取未燃尽推进剂和高压气体排空,避免末级火箭爆炸。所谓“清”,就是发展太空垃圾清除技术,对已完成任务的运载火箭末级,采取转移轨道措施,使其返回大气层烧毁;对已达到预定寿命的卫星,让其获得逃逸速度,远离近地空间或转用清除装置进行清除。有些专家提出设想,运用激光的力量,使大块垃圾首先改变运行轨道,然后将其气化。
人类只有一个空间,随着人类对太空环保的重视,太空垃圾必将得到治理,那时人类将重新获得一个美丽而清洁的宇宙太空,宇宙遨游将美丽而浪漫。
最浪漫的宇宙理论
最浪漫的宇宙理论,很多人都对于宇宙有一种向往,大家都知道神秘的宇宙中有很多未知的存在,在一些人的眼中,宇宙很神秘的存在,但是也很浪漫,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最浪漫的宇宙理论。
最浪漫的宇宙理论1体物理学家Enrico Ramirez-Ruiz在TED做过一个专讲,他解释了超级新星是如何打造出生命的元素,创造出一切,从你所呼吸的空气,到你体内的每一个原子。
我们周遭目之所及的事物的构成元素,都栖身于恒星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恒星的爆发使得宇宙充满了重元素。因此,如果没有恒星的死亡,也就不会有氧,或是其他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那么,生命也就无从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身体原子的数量比宇宙中星星的数量还要多。这些原子极其耐久,它们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在恒星的内部被制造出来,再经由宇宙的大爆炸喷射到银河的各个角落。
"我们的每一个部分都曾跨过千山万水,以最意想不到方式汇聚于此;但也终将飘散,踏上另一场旅途。"
人体作为这些原子的中转站,从宇宙中来,又到宇宙中去。零星尘埃,万物皆是"我"。
宇宙故事的主角——氧,呼吸与人类历史的关联
我们身体中96%的组织仅由氢、碳、氧、氮四种元素构成。氧,便是这个宇宙故事的主角。
氧不仅是我们身体的需要要素成分,更是在地球上使生命得以维持的元素。宇宙中绝大部分的氧诞生于超新星爆炸时刻。超新星的爆炸宣告着非常巨大的恒星的逝去,它们的死亡比起其它星星也更为炫目辉煌。因为体积庞大,在它们耗尽自身的氦后,仍旧继续着燃烧的循环。
这时巨大的恒星只剩下一个碳核心。碳核心继续坍缩,温度持续升高,进而导致更多核反应的发生,碳的继续燃烧形成氧,再进而成为氖、硅、硫,最终形成铁——整个过程的终点。
我们呼吸时,每天都消耗掉数百升氧。很奇妙的是,仅仅是一个人和人相互交谈的场景,彼此会吸收一些对方的氧原子,同时又归还一些曾经住在自己体内的氧原子。呼吸,这项最为日常且必须的生物行为,参与到这场美丽的原子交换之中。
于是,此刻在你身体中,包含了数以万计你可以想到的人曾经的原子,那些伟大的,平凡的人们的原子。呼吸为我们充满的不仅是宇宙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
与自己缺失的碎片的寻找和重逢
有一个来自奇奇梅克文化的传说,墨西哥北部的游牧名族,他们有着非常强大的中美洲文化。
奇奇梅克人相信,人类的本质最初组装于天上,它破裂成了无数不同的碎片,在朝着我们前进的路途上。
我们时常感到自己不完整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确实缺失了一些东西。有一些碎片存在于我们身体之外,但我们却不需要为这些缺失惊慌,因为它们使我们获得了难以置信的成长机会。
那些碎片并不是散落在地球各处,我们不需要游历世界去拾毁它们。那些碎片实质上落在了别人身上,只有通过人和人之间的相遇和联结,通过分享碎片,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完整。
卡尔萨根在《暗淡蓝点》中是这么写给妻子的:"太空浩瀚,岁月悠长,我始终乐于和你分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个时代。"
可能在你的一生中,会遇见拥有巨大碎片的人,他们会让你感到完整。但前提是,在你追寻完整的路途中,必须珍视并分享每一片碎片。
宇宙、原子、分别、死亡
宇宙初生时,元素大概只有氢氘氦锂而已。碳基生命所需的碳氧等元素,都是恒星煅烧出来的。恒星死后,这些元素被释出成为宇宙尘埃,宇宙尘埃又凝成行星,行星再逐渐演化出生命。我们确实都来自已逝的恒星,仰望星河,是在凝视未死的同伴。——《宇宙的奇迹》
当我们将原子的分解重塑纳入对死亡的思考中时,一切被赋予了诗意,生命开始有了永恒的意义。再平凡的生命,即使渺小如尘埃一般,也有其存在的意义,所有的逝去都有其归宿。
刘慈欣在《赡养上帝》中写道,总有一天,宇宙变成一个点,你和我都在里面。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分别:
从分别的那一刻,我们彼此的部分原子已经发生置换,在今后所有的岁月里,即使不再相遇,这部分原子会停留在对方生命里,参与到所有喜怒哀乐的凝结之中。
也许还有一部分原子,在分别数万个小时之后,从我们身体离开,在一定机缘下相遇重组,也许是在风中四处飘散的尘埃,也许是烈火过后的灰烬。可以确信的是,原子是宇宙中确定不会湮灭的存在,所有的分别也终将会以别的形式重聚。
于是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待死亡:
生命终结时,开始发生分解,原子会寻得新的组织方式。它们散落到各处,有的变成林间的绿叶,有的变成刚刚冒出的小草嫩芽,有的变成小鸟翅膀上的羽毛,有的变成溪流搁浅的一粒石子。你可以成为云,也可以成为雨,可以成为土壤,可以成为花朵。
你并没有消失,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曾经成为你的数以万计的原子,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它们可能曾经是花朵是飞鸟是大海,在那之后,它们都成为了你。于是它们也都将携带着独属于你的标志,在你的生物死亡发生后,以一种更为美妙的方式,去到更广阔的大地。
"如今,你能通过自己的身体同时与四面八方沟通。你伸出灵活的手,穿过爱人开满花的身体;你们变成江河,奔流交汇;你们是草原上的`动物,成群迁徙;是相互缠绕的植被,铺满大地;是冷空气的锋面,相交形成雷暴。"
最浪漫的宇宙理论2虽然宇宙总是代表着未知,在宇宙面前总是觉得人类很渺小,甚至很多人会觉得在看到宇宙的时感受到压抑和迷茫,但是我真的觉得不管是宇宙本身,还是宇宙的意义,包括我们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踏下的每一个脚印,或者仅仅是在地球上仰望“遥不可及”的宇宙,都是很浪漫的。
比如我最近看的挑战吧太空的预告,文案真的让我深有感触: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生物理论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当我们发现自己被逼迫到极限,没有办法在这个生物理论下生存的时候,人类也有莫大的勇气,去横冲直撞,奔向未知,用最原始的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如果我们能打破这些条条框框,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拒绝安稳拒绝服从既定的安排得到的欢喜。
这些就特别戳我的点,每次看到心里都很有感触,觉得宇宙很浪漫很浪漫。
------------- 挑战吧太空 (2018)
我梦到了宇宙
地球是封闭的盒子
总有好奇少年在混沌边缘
观察 试探 呼叫
一次又一次
伸出手脚
我能走多远
我能看多远
非洲算远吗
南极远吗
月球远吗
火星远吗
冥王星远吗
仙女座星远吗
维度以外的虫洞远吗
一秒前的过去
和一万年后的未来
足够远吗
我们是多么奇妙的小生物
只因有了眼睛 耳朵
和一颗好奇的心
就想到达比宇宙更遥远的地方
为什么仰望星空呢?
我左手的原子来自恒星的爆发
我右手的分子来自彗星的撞击
我们身体里的一切都来自星辰
那些死去的星星 是我们的同伴
我们是宇宙大爆炸的孩子
血液里流淌着古老的星云的基因
为什么挑战太空?
因为星辰大海 是起点 也是归途
我们仰望星辰 追逐星辰 最终成为星辰
这个预告片让我真的好感动,宇宙不光浪漫,还很让人热血沸腾呀。
------------- Gravity (2013)
在2013年这部**里,相信只要看过的人都会记住这个画面:
‘Hi Ryan, is time to go home’
在一个太空小组执行任务时,由于飞船被陨石的碎片击中造成了严重的太空事故,最终男宇航员Matt为了保住女宇航员Ryan的生命牺牲了自己。
在看到Matt放开自己的拦截锁冲着Ryan微笑的时候,我又再一次为宇宙里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以及这种悲伤的浪漫感动了。
放手的话,让自己在无垠的宇宙里自由的旋转和飞翔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可能因为时空的压缩时间变得很缓慢,然后慢慢的让自己的意识抽离,看到身边的一切都慢慢远去然后变的虚无。
不过一个小小的陨石碎片就会造成这么大的航天事故,可以看出来航天事业里的计算和核查的精密程度。
还有这一段我之前在网上看到别人写的诗:
第三旋臂边缘
一颗蓝色行星上
碳基生物正在庆祝
他们所在的行星
又在该恒星系里
完成一次公转
他们也知道
整个太阳系
也是围绕着银河系公转
错过的位置
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
而银河系也在飞驰
甚至空间本身也在膨胀
他们走过的路
穷尽时光,无法回头
而他们的高歌跨过时空
而万物的细语超越时间
他们曾拥有
闪亮的日子
他们的梦与渴望将化为光
在每一个凶险的转角处
波与粒也在喃喃自语:
一切存在的意义
在于存在本身
就想到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你看到的一切都不是你现在看到的,是过去的他们。你面前的这个帖子,其实和你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时差,但是却可以相遇,我觉得好浪漫。而每一个过去的我们都是回不去的,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会过去,但是我们有很多可以留下来的东西,所以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稍微有意义一点,至少在这个宇宙里有我们存在过的痕迹?毕竟比起这个宇宙,我们真的太渺小太无所谓了,生物在历史的时钟上不过也在23:59分59秒才出现。我总是在想,能不能把我们的历史拉的更长呢,因为在觉得人生很漫长的每一分每一秒里,我都会意识到,原来人在这个宇宙里也不过就是千年一瞬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