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a Odori(日语:阿波ぉどり)是一种日本舞蹈。“阿婆”是德岛的曾用名,“Odori”是舞蹈。岛是阿波odori的发源地,有400多年的历史。德岛awa odori演出每年8月12日至15日举行,是日本最著名的文化活动之一。[2]在awa odori,通常几十个人组成一个公司,在街上结伴跳舞。通常男女组成一个小团体,以2拍的节奏在前面跳舞,伴奏者在后面跟着。基本上乐器是三味线、太鼓、强骨、横笛等。
阿波舞是日本的一种舞蹈,是日本三大盆舞之一。阿波舞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每年的八月十二号到十五号举行。阿波舞通常有数十人进行表演,由男女分别分为几组进行表演。德岛阿波舞是日本规模最大最有名的。
阿波舞在日本代表什么
阿波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日本的飞鸟时代之前,在那个时代人们崇尚政治上的高谈阔论以及生活上的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那是属于贵族和读书人的时代,后来受到唐朝的影响,阿波舞开始融入贵族文化,也变得为大众所欣赏。
阿波舞的品味很高,衣着华丽炫目而高雅,并且除了吸收贵族文化,阿波舞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庶民文化,蕴含着自由和狂欢的气氛,阿波舞在女性舞蹈队伍中如流水般轻快,在节奏中极具高雅,同时又有着无穷韵味。
阿波舞的舞蹈动作并不复杂,基本上是围绕着二节拍的节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波舞代表着当地文化而受到重视,并且逐渐在日本流行起来。一般认为阿波舞是以宗教活动中的精灵舞发展而来。
日本“能乐”是武士舞蹈的典型代表。“能”是受“田乐”和“猿乐”影响而产生的艺术,它还接受了“曲舞”的影响。“能乐”是一种歌舞表演剧形式,它追求艺术的音乐性、舞蹈性,它既有情节,又有歌和舞,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强调艺术的情节美、造型美、绘画美,突出一个“情”字,在武家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能”最初由表演者自编、自导、自作词、自作曲,并且自己表演,后来才有了专业的分工。它经过“能乐”大师观阿弥、世阿弥的整理达到能乐表演的顶峰,它还有一个重于表演的规范。它注重肩和臂的动作,舞者两臂的动作以肩的高度为标准,以腕的动作为活动轴。表演者的服装袖子很长,观众看不见手腕的动态,于是形成一种隔袖观其肘臂动态的欣赏方法。此外,还有手叉腰的动作,表演者或一手提物另一手叉腰,或双手叉腰,双手拇指、食指可任意放置在左右腰部位置上,面部呈现出一种沉思状。能乐还注重脚的动作,它含有深刻的意义,通过舞者脚踏地板的声音给观众以不同的感觉。在日本能乐中可见舞者高跳之后落地以膝着地的动作。在能乐戏中有一个表现汉代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的节目:君王汉元帝在镜子中见到王昭君和匈奴单于,单于在笛子、说唱的伴奏声中登场,他双脚踏地跳跃,以膝着地发出声响,表现了单于的狂暴性格。这种以“力”为基本动态的技能,使人产生敬畏之心。
日本的“能乐”大师世阿弥曾阐述过日本舞蹈是一种表现力的理论。他认为优美的力的动作代表神,丑陋、扭曲的力的动作代表鬼神。跳起跪地动作的反复进行显示着表演者高超的技能,它映衬着一种演出的效果,表现了一种民族精神。
日本舞有民间舞(主要是盆舞——主要是在祭典,节日配合日本民谣进行的集体舞蹈,往往是四拍子,简单的动作不断的重复。表现的大多是农耕,渔猎生活的场景。),祭祀舞(神舞——由神职人员进行的祭祀时的舞蹈。表现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和祭献。),能舞和狂言。
其中能舞节奏缓慢,以极其缓慢的舞蹈动作营造舞台张力和氛围,看似简单其实每一个动作都要充分的运用肌肉,每每30分钟的舞蹈下来,表演者都是汗湿重衣。甚至到了现在,能舞的最佳表演者往往都是780岁的老艺术家,在日本被称为人间国宝。
不同于能舞的要求细节,狂言就是一种有着一定个人表现空间的配合吟唱的动作激烈的舞蹈形式。对于观看者来说,也是比较有看头的一种表现形式。阴阳师的扮演者野村万斋,就是日本狂言世家野村家的继承人。
比较为人了解的歌舞伎的表演,很大一部分就是从能和狂言演化而来的,一种更为大众化的表演。其中舞蹈最有名的应该是以女形闻名的坂东家。现任家主坂东藤十郎。
同样,艺妓和舞妓所表演的祖舞等,则是由民间舞发展而来,只是更具表演性。
“舞”与“蹈”日本舞蹈的历史如果从中国大陆对日本的影响以及舞蹈与宗教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来认识日本的舞蹈史,我们就能对日本人为什么跳舞、日本人为什么喜欢跳舞的问题作出回答。 舞蹈,是一种以全身动作为手段的感情表达,在人类拥有语言以前,喜悦、悲哀、快乐、痛苦等心理活动,无疑是通过身体来加以表达的,就如现在我们去一个不懂其语言的国家旅行时那样,我们常常通过身体动作或手势等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也许应该说,当人类历史起程时,舞蹈的历史也开始迈出其第一步。感情的表现逐渐与「祈祷」结合在一起,在古代日本,舞蹈被称为「神游」。人们把舞蹈看作是神灵附体,并带有强烈的念咒性质(这种形式后来发展成为「神乐」并流传至今)。在日本的神话中有这样的故事:太阳神天照大御神因心情不好而躲在洞窟里,于是,为让太阳神出洞,小姑娘跳起了舞。这里反映出舞蹈已成为一种供献给神灵的艺能,并带有宗教仪式的性质。8世纪时,「舞乐」、「散乐」等舞蹈从中国大陆传来日本。舞乐的动作比较开放,双手向外展开或高高举起,后来发展成为宫廷舞蹈流传至今。而散乐则是编入了模仿、杂技等内容的艺能,但在10世纪中叶,宫廷中不再演散乐,于是,散乐开始流传于民间,通称为「猿乐」。渐渐地,「猿乐」获得发展,到14世纪中叶,出现了有台词的舞剧——「能」(也称为「猿乐能」)。「能」是一种非常出色的舞蹈,其特征是演员带面具,舞蹈时注重内心表现,动作极为克制。同时,日本也有受佛教影响的舞蹈,始于10世纪后期至11世纪的「念佛舞」就是一种安魂的宗教舞蹈,15世纪出现的「风流舞」亦属此类,这是一种独出心裁的、服饰华丽的舞蹈。后来,舞蹈逐渐分化为两类,一是如「盂兰盆舞」之类的大众性舞蹈,另一类是观赏性舞蹈,即掌握特定舞蹈艺能的表演者所进行的舞蹈表演。17世纪初,「风流舞」渐渐发展成为「歌舞伎舞」。从以出云之阿国(人名)为代表的「女歌舞伎」到以男性少年为表演者的「若从歌舞伎」,不久又到了「野狼歌舞伎」(演员均为男性成年人)时代,这时,歌舞伎开始从单纯的舞蹈转变成为以剧本为基础的综合性歌舞剧。野郎歌舞伎的魅力之一是其「女形」,即剧中的女角色由男子扮演。虽说开始有了戏剧性要素,但舞蹈仍是歌舞伎的重大支柱。过了18世纪后半叶,舞蹈开始带有剧情。有合着伴奏的声乐,并出现完整的故事情节。第一代剧情舞蹈演员中村富十郎首演的「京鹿子娘道成寺」的成功,标志着剧情舞蹈的诞生。到了19世纪,扮演男角色的演员(即「立役」)也开始有舞蹈动作,并出现了所谓的「变化舞蹈」(即一个演员在一曲舞蹈中演好几个角色)以及描写市井风俗的「风俗舞蹈」。在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京都和大阪(即京阪地区,古时称「上方」),有着与上述不同系列的舞蹈。虽然总称为「日本舞蹈」,但其中有严密的区分:从歌舞伎发展而来的舞蹈被称为「蹈」,而京阪地区的舞蹈则被称为「舞」。「舞」也被称为「上方舞」,因为它是吸收了始于12世纪的宴席歌舞「白拍子」舞以及「能」等流派并流传于京阪即「上方」地区的缘故。与外国的舞蹈相比,日本的舞蹈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动作基本上是表现情节的展开,但「舞」于「蹈」在动作上是有不同之处的,来源于民间「念佛舞」和「风流舞」的「蹈」的 动作是跳跃性的,而「舞」则是脚轻轻擦地,并且,双脚不会同时离开地面。「蹈」的特点是蓬勃、跃动,而「舞」则有一种宁静的优美感。
日本文化--传统舞蹈
2007-06-07 13:50:51 半岛网
编者按:舞蹈总是不可避免的与文化相联,为文化所影响,又透过舞蹈,展示着属于那个民族的独有的魅力,传统和文化。
歌舞伎
歌舞伎是有着约400年历史的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戏剧。它最初是一种女性的舞蹈表演(歌舞伎舞),但不久便发展成为剧中所有角色都由男性扮演的戏剧。歌舞伎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化妆、豪华的服饰、大规模的舞台装置以及夸张且规范化的演技等,但也正因为如此,演员本身的艺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歌舞伎发音为“KABUKI”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舞台戏剧,其三个字分别代表歌曲、舞蹈和演技。它是江户时期(1603年至1868年)由商人文化孕育而生的日本传统舞台艺术。歌舞伎早先用三弦乐器伴奏,并综合了“能”、“狂言”等先前的舞蹈,音乐,话剧于一身,之后又融入了18世纪非常受欢迎的人形净琉璃的剧目。
歌舞伎的特点在于其押韵的台词、奇妙的舞蹈、悦耳的音乐、豪华的服饰、多彩的妆粉以及其他精心设计的饰物、大规模的舞台装置以及夸张且规范化的演技等。但也正因为如此,演员本身的演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歌舞伎专用的剧场,在观众席中有演员上场专用“花道”和可以瞬间转换的“旋转舞台”等独特的舞台结构。
雅乐:
雅乐是宫廷中流传的日本最古老的演艺,它由管弦乐和舞蹈两部分构成,其管弦乐队由横笛、笙、筚篥、琵琶、筝、鼓等乐器组成。
日本雅乐在表演时没有指挥,用鼓来打节奏,且鼓置在舞台的两彻。其舞台地板上是用绿色地毯。演唱家与舞蹈家是穿红色服装在舞台左侧演出。而伴奏演奏家穿着偏蓝色的服装在舞台右侧演出。因此得知红色,绿色,蓝色是古老的日本人文化所喜爱的颜色。这与中国喜爱红色,**,蓝色是有所不同的。
日本雅乐在表演时没有指挥,用鼓来打节奏,且鼓置在舞台的两彻。其舞台地板上是用绿色地毯。演唱家与舞蹈家是穿红色服装在舞台左侧演出。而伴奏演奏家穿着偏蓝色的服装在舞台右侧演出。因此得知红色,绿色,蓝色是古老的日本人文化所喜爱的颜色。这与中国喜爱红色,**,蓝色是有所不同的。
能乐:
能乐原来是一种宗教仪式,具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日本代表性的传统舞台艺术。穿戴日本传统服饰的表演者为了掩饰自己的表情,戴上面具或者无表情地表演情趣盎然的传统舞蹈。
它结合了舞蹈、戏剧、音乐和诗歌的舞台美学表演,在日本传统艺术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剧本质上是一种舞剧,剧本乃是用来创造舞蹈动作的背景。能剧的主旨不在戏剧行动的呈现,它所致力的毋宁在以抒情的形式表达一种情境。所有的能剧都以一场舞蹈为极致,之前的台词主要的功用在为此一高潮预为铺设。
能剧的表演者是扮演一种叙述故事的角色,能剧中的对话极少,动作、音乐都只是个大概象征,其中几无事件的发生,表演者多是以某种形式的譬喻来表达具体的概念,故必需对日本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认知,才能明了表演者所表达的内容。
能剧的演出以捕捉意境或情感的精髓为目标,一段情节往往费时长久,精采的部份则出以极端特定风格化的静止姿势与体态。演出时的举手投足、吐气语调等都遵照既定规则。乐团主司配乐,并且控制每个姿态持续的时间。能剧是世界上剧场条件最经细心控制的表演方式之一,而产生一种繁缛典礼或仪式的总体效果。
能剧的形体动作有着强烈的风格化和有特定形式的。每种动作和做手俱有其指定的意义,也同时能反映出角色的情感反应。有时候一些微小的动作可以藉以作为故事叙述,而其它大部份均强烈的动作。一般而言,能剧的形体是简洁抽象而抑压的。
文乐:
18世纪初起源于大阪的「文乐」是日本典型的木偶戏,是与「能」、「歌舞伎」并列的日本三大戏剧之一。表演时配有道白艺人的旁白和三弦琴音乐。
文乐是由3名木偶剧艺人表演的“木偶剧”,主角木偶由3名木偶剧艺人共同操弄。三味线伴奏与台词朗读配合栩栩如生的木偶动作,再加上绚丽多姿的木偶戏装,无论谁看了之后,都会对惟妙惟肖的表演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乐多以武士传说以及民间真实故事为题材,木偶人衣装华丽,舞台场景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但是,文乐所表演的却多是悲剧故事,描述的都是超出常理的人生挫折、感情纠葛等等,例如,单思女子的悲哀恋情,为以身殉主的儿子感到荣光又因痛失爱子而悲戚的武士的内心矛盾,等等。在大众艺术盛行的大阪有专门上演文乐的剧场-国立文乐剧场,定期(隔月)举行文乐的公演。
文乐的演艺原本是通过师徒传承而延续的,后来,自1972年起,开始通过国立剧场中设立的培养机构来对文乐演艺人材进行培养。有志者在作为研修生接受两年的课程后,被正式承认为技艺员。研修结束后开始拜师,从此以后,不是由师傅手把手地教,而是按传统的习艺方法,即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动作来掌握文乐演艺。
狂言
「狂言」是日本最早的台词剧,它与「能」有着很深的缘连,原先是「能」演出时的幕间戏。相对于以深沉题材为主的「能」,「狂言」的题材大多接近生活,如日常琐事中的笑噱和讽刺等。
琉球舞蹈
琉球舞蹈最早是15世纪前后冲绳(当时的琉球王国)为款待来自中国的使节的宫廷舞蹈,其特点是动作抑制,舞者通过内在的高昂和外在的克制来表现舞曲所蕴含的情感。
乡村歌舞伎
这是一种由乡村民众表演的戏剧,据说它最初是从模仿形成于17世纪初的演剧「歌舞伎」开始的。乡村歌舞伎是一种娱乐,同时也是社区各种节庆、祭典等不可缺少的演艺。日本曾经出现很多具有地方风情特色的乡村歌舞伎,但留存至今的却不多了。歌舞伎的角色、动作在这里的农家一代一代地流传着。农忙时期,人们抽空在自己家里练戏,而到了农闲时期,大家集中起来进行整体排练,并在节庆时进行演出。20世纪初,由表演「桧枝岐歌舞伎」的村民们成立了名为「千叶之家花驹座」的歌舞伎剧团。歌舞伎中所有的角色通常都由男演员扮演,但据说在乡村歌舞伎中女角色理所当然地是由妇女来演的。
迎接神灵时的音乐和舞蹈「贯井BAYASHI」
「HAYASHI」是人们在节庆或祭典上以音乐和舞蹈来迎接神灵并祈求地肥人旺的歌舞形式。如今,在日本各地的城镇农村仍流存着具有各地方特色的「HAYASHI」。
视频:http://tvmofilecom/6Q6BU38V
冲绳的老人踊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由一男一女分别扮演老翁老妪,一种是象征族长的老人表演。这样的人物形象蕴涵着长寿、子孙繁荣、物质富足之意,也就是说老人踊象征着人类3种理想。老人踊在今天成为舞台表演的特殊的仪式,不管演出什么节目,开场节目一定是老人踊。这种舞蹈的古老形态至今还遗留在乡村民间祭神习俗活动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