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典主义的旧瓶装浪漫主义的新酒是对勃拉姆斯创作的肯定,表明他能能很好的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音乐风格加以融合。
从勃拉姆斯创作的特征来看,无论是奏鸣曲、变奏曲,还是钢琴小品都体现古典主义原则与浪漫主义的精神,使形式与情感的矛盾、理性与感性的冲突得到统一。同时他的音乐创作中也出现了古典创作传统所没有的新元素,因此被很多理论家和演奏家称作"德奥古典大师中的最后一人",也形容他为"用古典主义的旧瓶装浪漫主义的新酒"。
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小品,尤其浓缩了他人生的精华,融深刻的内涵与成熟的技法于一体。这些被克拉拉舒曼称为“珍珠似的钢琴小品”的乐曲,既有古典主义音乐的凝练、典雅与端庄,又不失浪漫主义音乐抒情性的特点。
勃拉姆斯的介绍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出生于汉堡,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1848年,第一次举办个人音乐会。1853年,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撰写了题为《新的道路》的文章,该文预见了勃拉姆斯所取得的音乐成就;同年,舒曼将刚出道的勃拉姆斯介绍给他的乐谱出版商,其首批作品刊印出版。
1860年,发表了反对以弗朗茨·李斯特为首的“新德意志学派”宣言。1862年起,大部分时间居住在维也纳,该地也成为了勃拉姆斯的第二故乡。
同年,当选为维也纳声乐学院合唱团团长。1868年,《德意志安魂曲》在不来梅首演。1871年,接受了维也纳音乐爱好者协会艺术指导的邀请,在职期间为宣传推动德国古典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1897年3月13日,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4月3日,勃拉姆斯逝世。
创作特点:
勃拉姆斯作品的形象构成和音调基础,植根于德国民间音乐。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开始收集、记录和改编民歌,在自己的创作中,常常引用德国民歌平易、真切而温暖的音调,有意识地运用民间音乐的特点。
在多民族聚居的维也纳,他也十分注意吸收奥地利、捷克,特别是匈牙利民间歌曲、舞曲的精华,他改编的一些民间音乐小品,如《匈牙利舞曲》等,均通俗、亲切。他对古典音乐传统和民间音乐均同样重视,对民间音乐的感情尤其深厚。
浪漫主义时期。
根据qq音乐官网资料显示勃拉姆斯永恒的爱,他崇尚古典主义时期严谨的创作手法,而身处于浪漫主义时期又难免被当时的语境影响,时代的烙印与内心的追求最终导致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和古典主义传统的双重性。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
关于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风格,是属于古典乐派,还是浪漫乐派,还是既古典又浪漫。这个问题始终是艺术界争论不休的谜点。
有人说,勃拉姆斯是“古典乐派大师中最后一人”。
勃拉姆斯毕生对古典主义情有独钟。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钢琴协奏曲,古朴典雅,凝重浑厚。让人觉得严谨有余而夸张不足。
他还从不写标题音乐,在创作手法上严守古老的帕萨卡里亚形式。
这些足以使音乐评论家认定,勃拉姆斯是古典乐派的代表。
另外有人认为,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风格纯属浪漫乐派。
从勃拉姆斯那动人心魄的匈牙利舞曲中,就足以窥见其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而他的交响曲、管弦乐曲,以其回味悠长、温馨可人颇具新时代的特征。
据此,有人将勃拉姆斯视为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乐派大师。
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古典派或浪漫派,应该视其为既古典又浪漫,既古朴又现代的既相互矛盾,又综合统一的音乐大师。
勃拉姆斯这种两种皆融的创作风格,从他史诗般的第一交响曲,通俗性的第二交响曲中,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换而言之,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其结构大多是古典式的,但内容却不乏浪漫色彩。
出身于音乐世家的勃拉姆斯,才华横溢却孤癖自傲。他虽然英俊潇洒,但却不被异性所爱。他信奉:自由——但要快乐!他孤然一身,无人相伴。
看来,作曲家曲折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创作上的独特风格,那就是让人难以言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