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林徽因与徐志摩两情相悦,为何嫁给梁思成?

据说林徽因与徐志摩两情相悦,为何嫁给梁思成?,第1张

徐志摩是初恋最好的模样,满足了林徽因对爱情最浪漫的幻想。但一切都只是幻想,徐志摩是个有妇之夫,在国内的老家,经从父母之命的徐志摩已经娶了一个妻子,那就是张幼仪。林徽因虽然很爱徐志摩,但是最终还是要归于现实。林徽因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女子,她的爱情观并不等同于婚姻观,她认为,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一个家庭。

徐志摩浪漫多情,对林徽因更是爱到了极致,可是徐志摩对原配妻子张幼仪的决绝态度,让林徽因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父亲林长民对母亲并不是很好,他更加钟爱妾室,这一切让林徽因是从小就看在眼里,她不喜欢这样的婚姻,不喜欢像她父亲这样的男人。这是她不能接受徐志摩的原因之一。而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意,也许只不过是新鲜感。

而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主要原因也有想要挣脱家庭带给他的束缚这个因素,他不喜欢张幼仪的原因很简单,张幼仪没读过书,而且长得不好看。在这之后,恰巧让徐志摩遇上了美貌多才的林徽因,徐志摩便立刻陷入了爱河。林徽因的父亲和梁启超有着很深的交情,梁启超一家家风严格,是非常传统的家庭,有着非常高程度的教育。

两家交情不浅,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事也就自然而然的定下来了。好在梁思成也是个俊朗的男子,一点不比徐志摩差,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梁思成同林徽因学习的方向一致,这样便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安稳的丈夫,安稳的家庭,这样的环境更加符合林徽因心中的婚姻状态。事实证明,老天对林徽因是偏爱的,梁思成对林徽因是百般关心和疼爱。

徐志摩出生于经商世家,家境富裕,自小就过惯了舒适的公子哥生活。21岁时就去美国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有欧美浪漫主义情节。

他写的诗很唯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中显现的聪俊灵秀之气,令人心动。就是这样一个给世人描绘“人间四月天”的诗人,却被人称之为民国第一渣男,我也认为他的确是的。

徐志摩18岁就成了亲,他的发妻张幼仪是个大家闺秀,却被徐志摩称之为乡下土包子。徐志摩的诗给了世人留下了很多浪漫多情,可这份柔情,诗人却从未给过他的发妻,在他们的婚姻中,他对她从来只有冷淡。

张幼仪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之后徐志摩就去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1920年的时候,徐志摩收到了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劢的信,被迫把张幼仪接到了身边。

1921年秋天,徐志摩遇到了林徽因,很快就爱上了她。1922年3月的时候,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离婚,当时张幼仪已怀孕两个月,徐志摩要求张幼仪把孩子打掉。

那个时候的医疗水平有限,打胎是很危险的。张幼仪说:“我听人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徐志摩冷冰冰的回了一句:“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这句话由一位丈夫的嘴里说出来,何其冷漠。

徐志摩要求马上离婚,张幼仪不答应,他就一走了之,把张幼仪一个人留在了沙士顿。

当时的张幼仪很害怕,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又怀着孕,实在没有办法,才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在哥哥的帮助下,后来在柏林生下了孩子。

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无情,他没有想过他们之间有一个长子,还有张幼仪肚子里面的孩子,他对他们的态度,一点温情都没有。

徐志摩只是执着的认为自己在这段婚姻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他急着想脱离出来,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爱情,完全没有想过自己对家庭对妻子也有责任。

徐志摩明知道张幼仪的在国外人生地不熟,在两人还没有离婚的情况下就不闻不问对方的生活,估计还嫌弃对方肚子里的孩子。这样一个男人称之为渣男,真的不为过。

徐志摩再去找张幼仪时,是想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张幼仪签下离婚协议。

1922年,徐志摩和张幼仪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我们现在婚姻法的规定,妻子在怀孕期间,是不可以提出离婚的,徐志摩的这个行为,的确很自私,他被世人称之为渣男,一点都没有冤枉他。

他是民国风流诗人,女诗人林薇因、才女陆小曼都与他有感情交集,他为爱生,为爱亡,诗歌创作都是为爱而产生,他就是民国风流诗人徐志摩。

01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名门望族,徐氏家族出过很多名人,比如民盟主席沈钧儒是徐志摩表叔,作家金庸是徐志摩姑表弟,女作家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徐志摩父亲是海宁当地有名的富商,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家境富裕,又是书香门弟,徐志摩作为家里的长房长孙自然受到很好的教育,从小就在私塾读书,并且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

1910年,14岁的徐志摩考入杭州府中学堂,由于有很好的文学天赋,读书时就开时发表文章。1915年,徐志摩从浙江一中毕业,考入上海浸信教会学院暨神学院,当年10岁在父母包办下和上海宝山县巨富张润之的女儿张幼仪结婚,当时,徐志摩18岁,张幼仪15岁。

张幼仪也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出生富商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但相貌一般,让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不是很喜欢,再加上徐志摩受过新式教育,对包办婚姻反感,两人的感情并不是很好,为徐志摩后来的“出轨”种下了前因。

为了躲避妻子,徐志摩并没安心读完浸信学会的课程,仅一年后就离开上海,来到了天津的北洋大学,第二年,北洋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又转入北大就读。

在北大,徐志摩涉猎了日文、法文及政治学、中外文学的研究成为北平知识界和社交界的双料名人。这时,妻子张幼仪来北平跟徐志摩共同生活,不久怀孕,1918年,徐志摩长子徐积锴出生。

也许徐志摩只是尽一个丈夫传宗接代的义务,长子出生后他并没表现出多大的欢喜,反而再次逃离家庭去外美国留学,在那里,他邂逅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林微因。

02

1918年8月,徐志摩离开中国到美国留学,先是入读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社会学、经济学获得学士学位,随后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经济、文学,获文学硕士学历,之后前往欧洲,进行一次新的游历。

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求学,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了半年,后来又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神:林徽因。

林徽因也是浙江人,跟徐志摩是同乡,17岁,正是花季少女,颜值和学识同时在线,让徐志摩一见钟情,无奈当时的林徽因早已跟梁思成订婚,而梁思成还是徐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儿子,也算是旧相识。

三人很快就熟络了,徐志摩发现自己爱上了林徽因,严格地说,林徽因算是徐志摩的初恋,他对妻子张幼仪并没有感觉,在交往中,徐志摩向林徽因诉说了自己婚姻的不幸。

林徽因以女性独有的温柔和善解人意开解着徐志摩,让徐志摩产生了一种两人在热恋的感觉,以至于他后来回忆英国读书生涯时提笔写下了:我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

陷入爱情中的徐志摩灵感大发,写下了许多理想主义的诗句,比如《我所知道的康桥》等,遗憾的是其中大部分流失了,只留下大约三十首左右,他给林徽因的《偶然》中这样写道:

从这首诗来看,林徽因不仅是徐志摩心中的白月光,更是他的心灵伴侣。可惜现实不如人愿,1920年,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徐志摩被迫同意妻子来英国与他相聚。

张幼仪对徐志摩还是很有感情的,她带着孩子不远万里来到英国心情很激动,但在看到徐志摩那时,满腔喜悦却变成了失望。

不得不感慨,男人跟女人还是不一样,女人会因为一个男人对她好或跟一个男人有了孩子慢慢生了感情,而男人多半是一开始对一个女人没有感情,后面也一直不会有感情,男人要绝情起来比女人更绝情。

徐志摩心心念念全是林徽因,对张幼仪非常冷淡,甚至张幼仪有两个月身孕了,徐志摩还坚决地提出离婚,张幼仪是位独立坚强的女性,她早看出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她也不愿意继续这无爱的婚姻,1921年,两人离婚,张幼仪去了德国,次年生下次子徐德生,后来成为著名女商业家。

智慧的林徽因也看出了徐志摩并非夫婿良选,最后还是选择了跟梁思成结婚,徐志摩变成了孤家寡人。

03

失恋的徐志摩非常失落,再次灵感喷发,写下了不少著名诗句:

忘记一段感情最好的办法是开始一段新感情,失恋的徐志摩很快就找到了新目标。徐志摩回到北平以后,经常去一个好友王赓家,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他妻子陆小曼。

陆小曼是民国著名的风流才女,她精通英法两国语言,年轻貌美,善画油画,还会钢琴,文采也非常不错,并且性格开朗,是个有名的交际花。由于王赓是一名军人,平时经常不在家就请求徐志摩代为照顾。

没想到徐志摩一不小心把朋友妻照顾成了自己的妻子,陆小曼也是个性情中人,发现自己爱上徐志摩就迅速跟王赓离了婚准备跟徐志摩结婚。

亲戚朋友都反对二人的结合,更加坚定了两人要结婚的想法,徐志摩父亲见儿子铁了心要跟陆小曼结婚勉强同意,但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结婚费用自理

二、婚礼由胡适担任介绍人

三、婚后必安分守己过日子

这三条徐志摩都答应了,1926年10月,徐志摩跟陆小曼结婚,王赓虽未参加,但大方地送了一份贺礼,也算是大度,梁启超担任了学生徐志摩的证婚人。

闹得轰轰烈的两人终于结婚过上了日子,却发现远不是热恋时那么开心了。陆小曼生活在富贵人家,花钱大手大脚,婚后,陆小曼住在上海的豪华公馆中,每月租金就要100大洋,家里还有众多仆人,她还喜欢购物,且从来不问价钱。

徐志摩只是一名大学老师,收入有限,时间一长,就有点吃不消,为了解决经济问题,他只得到处讲课赚取外快,非常辛苦。陆小曼经常是到处跳舞、打牌、看戏,经常到凌晨三点点才回来,不但跟其他男人传出绯闻,还染上了吸毒的恶习,让徐志摩非常苦恼,只能再次选择了逃避。

1928年,徐志摩回到英国剑桥大学,回忆起了跟林徽因在一起的日子,不禁百感交集,在回中国的轮船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再别康桥》

婚姻出现危机的徐志摩再次想起了林徽因的好,当时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徐志摩也经常去北平,两人有一些接触,被陆小曼知道后关系恶化。

1931年11月17日这天,徐志摩再次见到陆小曼在抽大烟两人又发生争吵,徐志摩心情极,很想找人诉说。11月19日,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决定去北平听她的演讲,于早上8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中途飞机撞上了济南开山,年仅34岁的徐志摩空难身亡。

陆小曼得知徐志摩死讯后悲痛欲绝,她戒了大烟,还著文《哭摩》悼念丈夫,陆小曼随后还整理了徐志摩一生的作品,编成了《志摩日记》、《徐志摩诗选》、《徐志摩全集》等,也算是作为自己的一种补偿和忏悔吧。

而林徽因找到了徐志摩飞机失事的一件残片一直挂在卧室,我想这里面有对徐志摩的怀念和内疚,也有对爱的一种纪念吧。

徐志摩那首回国前的《再别康桥》似乎在预示着他最后的结局,空难身亡,的确是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位民国风流诗人真是为爱生为爱死,终其一生为情所困,而爱情也成了他所有诗歌的灵感来源。

 

这个从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走出来的小姑娘,已经出落成了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丽少女。当林徽因出现在徐志摩面前的时候,他的眼前一亮,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爱情在不知不觉中向他们走来。两情相悦总是愉快的,相恋更是难忘的。(这种场景,不由让我想起《红楼梦》中林黛玉进入大观园的场景,宝玉看见黛玉有似曾相似之感。)这和徐志摩的眼前一亮,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1    不知道是林徽因成就了徐志摩的诗,还是徐志摩成就了林徽因的美,从此她就是徐志摩诗中美丽的影子。

多年以后,徐志摩在《爱的灵感》中谈到了他们的初次相遇,那么美好,点燃了他心中潜伏已久的情愫。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像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

一道神异的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陷入了爱,”真是的!前缘,

孽债,不知到底是什么?

但从此我再没有平安,

是中了毒,是受了催眠,

教运命的铁链给锁住,

我再不能踌躇:我爱你!

从此起,我的一瓣瓣的

思想都染着你,在醒时,

在梦里,想躲也躲不去,

我抬头望,蓝天里有你,

我开口唱,悠扬里有你,

我要遗忘,我向远处跑,另走一道,又碰到了你!

枉然是理智的殷勤,因为

我不是盲目,我只是痴。

但我爱你,我不是自私。

爱你,但永不能接近你。

爱你,但从不要享受你。

即使你来到我的身边,

我许向你望,但你不能

丝毫觉察到我的秘密。

我不妒忌,不艳羡,因为

我知道你永远是我的,

它不能脱离我正如我

不能躲避你,别人的爱不知道,也无须知晓,

我的是我自己的造作,

正如那林叶在无形中

收取早晚的霞光,我也

在无形中收取了你的。

我可以,我是准备,到死

不露一句,因为我不必。

2  浪漫多情的天才诗人徐志摩渐渐地走进了林徽因的生活,他在林家,给寂寞的林徽因讲《涡堤孩》的故事。故事中有他的影子,徐志摩笔下的这个故事,被赋予了中国色彩,讲的是生来没有灵魂的涡堤孩经历爱情婚姻的磨难后获得了不朽的灵魂。

有人说《涡堤孩》是徐志摩对林徽因隐秘的爱情表白——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小溪儿碧冷冷,笑盈盈讲新闻,

青草地里打滚,不负半点儿责任。

砂块儿疏松,石砾儿轻灵,

小溪儿一跳一跳的向前飞行,

流到了河,暖溶溶的流波,

闪亮的银波,阳光里微酡,

小溪儿笑呷呷的跳入了河,闹嚷嚷的合唱一曲新婚歌,

“开门,水晶的龙宫,

涡堤孩已经成功,

她嫁了一个美丽的丈夫,

取得了她的灵魂整个。”

这是个美丽而又忧伤的故事,古灵精怪的小水妖涡堤孩,只有与人类结婚才能获得永恒不朽的灵魂。它经历了一段忠贞不渝、生死与共的爱情故事,最终却为情所困,化身为泉水环绕在爱人坟边。

3徐志摩写了很多美丽的诗篇,最有代表性的是《我所知道的康桥》,这是什么样的康桥?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飘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近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爱热闹的少年们携着他们的女友,在船沿上支着双双的东洋彩纸灯带着话匣子,船心里用软垫铺着,也开向无人迹处去享他们的野福——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

就如同诗中所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诗。

4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康桥的生活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康桥边有美丽的倩影,他们曾经在有各种野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者看书,或者看天上的行云。他们也曾经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们完全陶醉于爱情中,然而,林徽因的不辞而别,叫他措手不及,他只能用诗歌表达对往昔甜蜜生活的追忆,记录下他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一段时光。

当徐志摩要求林徽因许他一个未来时,林徽因回绝了,虽然她是爱徐志摩的,但却听从了理智的召唤。她的见识高于那个时代的其他女性,她虽然为情所伤,却没有为情所困。

最终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这也是她家族的选择,因为双方的家庭更加门当户对。有人说她选择了一栋稳固的房子,而没有选择一首颠簸的诗,可见她还是理智的。她在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非常有主见,权衡之后最终选择了放弃与徐志摩的感情。

来源:《林徽因传》

居家办公的日子忙里偷闲,终于拔草了一部剧——《人间四月天》,这部剧是关于徐志摩的,之前和普通人对他的了解一样,无非是朗朗上口的几句情诗,和有点传奇色彩的爱情悲剧。看了这部剧,对他的认知自然也丰富不少。

曾经一度极喜欢民国文化,喜欢民国那些美女、才女,民国文化圈里的奇闻轶事,追他们的八卦,所以徐志摩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的故事,早就耳熟能详。

电视剧的选角也极其用心,可以说都选到我心坎里了。黄磊饰演的徐志摩才华横溢,浪漫多情,周迅饰演的林徽因不用说自带灵气,刘若英饰演的张幼仪沉稳内敛大气温柔,伊能静饰演的陆小曼果然骄纵,后面几集看得心塞塞。

很少看到这样的文学剧,为什么称为文学剧,是因为这部剧不仅有独特的语言艺术,也重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文化,人文底蕴,更是对美的体现。

好多次当徐志摩的诗吟诵出来的时候,配上悠扬的bgm,就感叹太美,意境太美好了,而且台词对话也极耐人寻味,有文化的人之间自是没有一句废话,而是更多的心灵相通,又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克制。

1、

说到这,就先提 林徽因 吧,总的说来那个年代的美女是少数,美女又有才华的更是少之又少,林徽因长相属于秀气的类型,灵性也是自带的,就像剧中徐志摩说,徽音感性和理性兼备,所以她一定可以陪伴梁思成在建筑艺术上面有所成就。现代人有些对林徽因有些不堪入耳的评论,说她“白xx,绿xx”,人们更加推崇张幼仪这样独立自强胸怀宽广的女人,我只觉十七八岁的林徽因憧憬爱情爱慕徐志摩也很正常,毕竟徐志摩唯一的儿子都说过,如果父亲能活到九十岁,照样还有很多女人会追求他。但是她毕竟是清醒的,道德和爱情之间,她说选择道德,因为无法承受良心的谴责,她向他承认她的传统和怯懦,她虽受西方教育,喜欢看人家冒险,但自己却不敢冒险,只想求得心灵的一份平静,因此踏实可靠的梁思成才成为她最终的选择。

徐志摩得知林徽因要陪伴梁思成去国外读书,因无法接受,他选择先行一步,和泰戈尔一同去日本,在送别的火车站,离别林徽因,徐志摩突然泪流满面,他是个不放弃爱情的人啊,可是终于到了他抓也抓不住,不得不放弃的一天。在车厢里,泰戈尔看到失神的徐志摩,用一句话来给他疗愈,这句我现在都记得!泰戈尔对他说:“爱是给予,所以你从来不曾失去”,天啊,就是普通人也当即被疗愈了,何况这句话正中奉爱情为圭臬的徐志摩的心。

当陆小曼他们回到北平,徐志摩也在梁启超的病房里与他们相见,彼时的他在与陆小曼的婚姻中频频受挫,他虽依然爱他,但这份爱不是占有,而是尊重和理解。

2、

陆小曼 ,这个剧中我对她没有什么好感,真实中应该也谈不上,徐志摩冲破礼教束缚后的婚姻并不如意,我觉得大部分和陆小曼有关,可偏偏又是他自己的选择,旁人他还看不上。他们冲破礼教束缚的结合,正是因为两人之间的共同点——不做外人看来“正确”的事,,凡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林徽因看徐志摩看得清楚,徐志摩看陆小曼可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了。只凭浪漫的意念生活,宁愿痛苦再次心碎也不要放弃千疮百孔的爱情,这就是徐志摩,可惜陆小曼不配合啊,剧外的我真希望陆小曼早日回头是岸,不要让徐志摩的爱情这么坎坷,因为他的确如林徽因所说,是个单纯的人,内心还保留着纯真的人,虽然不入流,自私也没有责任感,但是这些词汇放在他身上,确又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他是徐志摩。

3、

最后说 张幼仪 ,我对她充满敬意,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虽然她也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受的毕竟是传统的中式教育,和林徽因受的洋派教育不能相提并论,而她成了徐志摩这几段感情里最无辜的人,她也是传统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出国有孕在身被丈夫在异乡抛弃,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但是她熬过来了。且能在之后淡然地面对伤害她至深的人,还能替他孝敬父母,为他解决生活麻烦,这是一种怎样的爱与勇气,她毕竟不是寻常人家里的女子,之后更是凭着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在商界打出一片天下,也不是什么意料之外了。

4、

再随便聊几句印象深刻的,剧中胡适说徐志摩“内心是君子,行为是流氓”,让我一下笑喷了,感觉再贴切不过,徐志摩的形象也更加立体可爱了。

还有关于陆小曼的前夫王庚,弹幕上都在夸这种男人好到不行,怎么个好法,用王庚一句话来让大家自行感受,这是他说给陆小曼的,陆小曼哭闹要离婚,甚至做过让王庚很下不来台面的事,他却在和他们共同的圈中好友们一起吃了饭后,诚恳地跟陆小曼说:你在婚姻里不幸福,我有责任,你和我离婚,不幸福,我还有责任。观者涕泪。

这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话吗?剧中还有很多经典台词,这些意味深长充满独特魅力的文字描述,呈现了这样美的一部文学剧,给我们以美和浪漫的感受。

这个四月,庆幸看了这一部剧。

徐志摩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才子。人们都广泛地去议论他的风流韵事,但其实他自己写的诗也是非常有内涵的,他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所以说他这个人也比较的浪漫多情。

他的诗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再别康桥,徐志摩在现代文学史确实非常的出名,但大多也是因为他那风流的人生经历,其实徐志摩的学历还是非常高的,他在英国剑桥留过学,并且他的家里比较有钱,所以说他的文化素养也都是非常高的一种境界。

徐志摩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浪漫的,他喜欢自由,他为爱痴狂,我们都可以用来形容徐志摩,可以说徐志摩的诗的内容,也无非围绕这几个字,他这一生追求的就是一个字,爱,他追求爱,他也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家,你可以从他的故事中看到他这个人,浪漫洒脱的性格,他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浪漫。读他的诗,你确实能感觉非常的轻松愉快。

但也正是这样,这也限制了他个人在文学界的地位,因为这些表达的东西,终究不是关于人生思考的一些东西,终究太浅薄,因为这些都往往表现的是,作者个人的理想还有追求。而真正的文学是需要批判社会,还有更深刻的东西,所以说他写的诗是有内容的,但是你不能说他写的诗非常的好,真正有智慧的诗并不是写这些情情爱爱的事情,所以说这些东西限制了徐志摩,真正的才华,要写这个社会,写这个历史写这个制度。所以说虽然徐志摩非常的有才华,但是也有限,他终究没有达到那一种地步。

徐志摩是典型的高富帅,他出生在一个富豪家庭,自小就有着舒适无忧的生活。可贵的是,他不像一些纨绔子弟,而是从小就刻苦求学,沉淀了很深的国文基础。纵观徐志摩的一生,他才华横溢,但是更为我们津津乐道的是,还是他的爱情。他究竟是一位浪漫多情、风流倜傥的诗人,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渣男?

徐志摩从美国转到英国求学的期间,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之后就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出众的才华、清丽脱俗、柔情似水的美和气质立刻让徐志摩倾倒。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写下了很多美丽的诗。而且他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想方设法和原配夫人张幼仪离婚,以便更好的追求林徽因。

但是林徽因却看透了这个用情不专的人,她悄悄的回了国。林徽因回国之后,在双方家长的撮合之下,选定了梁启超作为恋爱对象,明示徐志摩以后不要再打扰她的生活。徐志摩只好放弃对林徽因的追求。

之后徐志摩在机遇巧合之下认识了陆小曼。哪知出生名门、又是漂亮的交际花的陆小曼和他相识之后,两个人很快相互生情,迅速坠入了爱河。之后陆小曼还悄悄的打掉了和丈夫的骨肉,和丈夫离婚。之后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了。但是徐父不支持他们的婚姻,便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徐志摩只好奔波在各大高校讲课,维持大手大脚的陆小曼的日常用度。

小编认为,徐志摩更爱的还是林徽因,她带给了徐志摩汹涌澎湃的诗情和融入骨子里的痴恋。

云胡/文

01

要说因为老公外遇,还被明目张胆逼她离婚的第一人是谁,那就是张幼仪。

张幼仪有个世人皆知浪漫多情的诗人老公——徐志摩。

徐志摩的笔下有河畔金柳,别离的笙箫,沉默的康桥,就是容不下一个她。

徐志摩想要在茫茫人海中访他唯一灵魂之伴侣,于是他遇到了林微因,便不管不顾地与自己的结发妻子离婚。

他们二人的婚姻是旧时代典型的“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一个江南富商之家的公子和另一个家族颇具政治经济地位的**,两方乐其联姻,张幼仪的母亲让十五岁的她改八字,从女子师范学校辍学嫁到浙江,做徐家的少奶奶。

婚后没几个星期,徐志摩就北上求学,他嫌弃新婚妻子是缠过足的乡下土包子,张幼仪本不是娇媚可人,才学洋溢的女子,怎得入他的眼。

徐志摩最爱那一低头温柔似水又娇羞的水莲花,而张幼仪恰巧不是。

张幼仪曾说,她晓得自己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她做人严肃,因为她是苦过来的人。

她母亲有八个儿子四个女儿,自小在重男轻女的家族里使得她更加不受重视,相比她的哥哥们早早就出国留学,而她就读收费低廉的女子学校也是自己煞费苦心求来的。

婚后,张幼仪生下幼子,徐志摩就留洋而去,于两年后,在张幼仪哥哥多次写信催促下才把她接到了身边。

张幼仪回忆那年自己漂洋过海去寻徐志摩的场景,她如此清楚地记得人群中来接她的丈夫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配了一条什么样的围巾,还有脸上那心不甘情不愿的无奈表情。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却被无情弃。

02

多情才子最是薄情,对待亲朋好友都很随和潇洒的徐志摩,却把一生的冷酷和残忍都给张幼仪。

同居的两年后,张幼仪又怀孕了,而徐志摩正在疯狂热烈地追求林徽因,居然劝她打掉孩子。

张幼仪回他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冷冰冰地答:“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扔在沙士顿,夫妻之情的凉薄不过如此,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之后张幼仪生下次子,徐志摩来柏林逼她签下了离婚协议,这竟成为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谁说严肃谨慎的女人不懂写诗,张幼仪用如此深刻的比喻诠释了自己心里的苦。

徐志摩得到他想要的文明和自由,欢喜地去追寻她的女神,留下张幼仪和他的一双幼子,不管不顾。

而张幼仪不知道离婚将会带给她什么,但她却是真真正正地与凄凉委屈的前半生要告别了。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当一个女人遇到一个不懂惜爱你的男人,离开才是涅槃后的重生。

离婚后,张幼仪到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并随其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张幼仪将自己的人生分成“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她说去德国前她什么都怕,去德国后什么都不怕了。

任何人都别小看自己的内在潜力,生活的苦痛会让它大放异彩。

03

在德国几年后,痛失幼子的张幼仪带着悲痛的心再回上海,先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又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借助她哥哥的人脉,重振商业银行,进军股票市场的叱咤手段,也让她佳绩不凡。

同时,她又创立了上海云裳时装公司,引得上海滩许多名媛**关顾,就连最出名的唐瑛,陆小曼也特别偏爱她公司的衣服。

她没有成为徐志摩眼中的白月光,也不是丢弃在墙角的馊米粒。

有人问张幼仪一生是不是深爱徐志摩,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她,她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她一定是爱徐志摩的,可她自己也很迷惑。

她答:“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这一番答话,怎能教人不动容,这个女子的爱不似徐志摩的疯狂热烈,却平和而宽容。

在无尽的伤害过后,她没有恨也没有憾,她一人抚养双子,替这个男人赡养照顾父母,甚至在这个男人飞机失事后为他妥帖料理一切的繁琐和现实,如领尸体、公祭仪式等等。

而徐志摩深爱过的女子,陆小曼的反应是尽管哭放手不管,林徽因的举动是遣自己的先生梁思成来拿一块飞机残骸回去挂卧室。

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诗意画意,贯穿这个男人一生最平凡而深情的爱,却是张幼仪给的,对至死都在追求真爱的徐志摩难道不是个讽刺吗?

53岁的张幼仪在香港遇到了与她携手后半生的医师苏季子,一个温柔有礼,懂她悲喜的人。

人生苦短,愿我们走过学步蹒跚的前半生,告别那些背叛、伤害、离别和苦痛,都将迎来坚毅、洒脱、无畏的后半生。

或许你还会喜欢以下这些故事,请享用!!!

《我才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系列》

盛爱颐:人生自是有情痴

潘素:红尘有你,与有荣焉

董竹君:教你怎么手握一张烂牌,也能成为赢家

孟小冬:此生不复相见

唐瑛:真正的白富美才不是傻白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481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