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艺术化与艺术化生活,字相近而意不同,反映着当代的社会追求,以及人们对生活美的感知和创造,笔者通过对当代生活文化语境的理解,在生活艺术化的构建中寻求一种极为普遍的观察方式,以介入生活的陶瓷器皿为对象,阐述生活艺术化与当代生活陶艺的关系。针对当代生活陶艺的审美内涵,引申出一系列的思考,通过对生活艺术化的剖析,使我们对生活陶艺与艺术的生活方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生活世界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领域,没有任何一个人不是存在于其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离开它而存在。同时,它又是一个最富有活力的世界,它集合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所有需要,它展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同时也显示着人类生活中最感性的文化形式。从根本上说,生活陶艺的创造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就是一种走向生活世界的物质化艺术行为。在当代社会,生活艺术化与艺术化生活构建着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作为创造美的生活陶瓷艺术同时也引领着一种新的审美风尚。
一、 融入生活是当代生活陶艺赖以发展的前提
形式、结构、和谐和功能是人们常常用以谈论某种产品的主导性概念,也是生活陶艺作为一种创造性产品的重要物质性和形式性特征。很明显,仅仅从这些客体形式来讨论,有着相当的局限性,它应该有更广泛和多维的语境。而这个语境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来说,就是人类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活世界。离开了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空间,生活陶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陶艺是为生活而作,无论它有何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世界各方面的物质性和文化性的需要,任何一个生活用具都是一段历史的浓缩。作为一种物质化的艺术,显然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以物质性的器具这种感性的方式直接切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中,与使用者的包括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在内的整个生存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整个生活存在,人们总是根据自己对日常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来选择生活使用品。
二、实用性与个性化审美构建生活陶艺的重要内涵
人们制造物品,都是带着具体的实用目的,所谓“物以致用”“物尽其用”,如果离开了具体的用途,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正如人们为了解决吃喝的需要才有了碗。但事情决不是仅此而已。不然,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陶器时代,人们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何必要花费精力在陶器上进行装饰。“虽然陶器的发明源于生活的需要,但到目前为止,考古还未发现纯粹为应用而无审美追求的陶器。”可见,除了实用,还有审美的需要。如图1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我们知道,盆属于陶器中的饮食器,但原始先民们在接近盆口的内壁,绘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皆腰系兽皮,并肩携手,欢快起舞。画面再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生动景象,体现了早期先民无拘无束的精神心态和生活方式。作为造型艺术之一的陶瓷艺术也具有双重性质:既有物质产品的实用性,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它是在对物质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之后产生的工艺与美术互相制约的融合物。生活陶艺的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制作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功能性产品的活动。被制作的物品理应具有功能价值和形式价值,应当把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生活陶艺是为人的生活和生存服务的,倘若它连最基本的使用功能都不具备,那它就根本不能被人的世界所接受。在实用行为中,物质功利的需求作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具有远比耳目之娱的审美需求更实际、迫切得多的意义。所以不难理解,对于一个饥饿者来说,当他面临“得珠者不能得粟,得粟者不能得珠”的选择时,他理所当然的会毫不犹豫的做出“吾取粟耳”的决断。但是只要主客观条件许可,人们决不会“谨此则止”地满足于实用价值。而总是企求实用、审美二者的兼取并收。“一件实用品的生产并不是局限在实用的范围内,而总是纳入到一定的文化体系之中并在其影响下行成的,因此它的审美价值就不仅是功能完美的展现,而且也是社会审美理想的展现。”同为瓷器,宋瓷的清雅、清瓷的艳丽,是不同时代的实用-审美需求使然;哥窑的开片、钧瓷的窑变,是不同地域的实用-审美使然;官窑的豪华,民窑的简朴,是不同阶层的实用-审美的需求使然。如此看来,当代生活陶艺的发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又有了新的含义,那就是个性审美风尚的使然。它的灵活多变、个性的张扬正好与当今人们求新求奇的消费现状相吻合。但有一点必须看到,由于现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科学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种种现代观念的迅猛增长,使人类的感受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它的实用性及审美性合一,但面对着未来的发展,它正逐渐走上与实用分离的道路,以纯粹的观赏形态,步入当代生活。实际上,从手工生活陶艺中提炼出美的元素与现代工业品的设计相结合,生产出与以往大工业机械制品所不同的符合现代审美的日用生活陶瓷制品,正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弥补过去机械化生产所顾及不上的空白,为当代生活陶艺的多元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能性。
三、 艺术化生活更加促进了生活陶艺艺术化的发展
无论是工业文明还是后现代文明,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生活空间越来越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形式和美感结构不再是一种远离生活世界和对抗生活世界的精神象征和想象王国。谁都知道生活最基本的就是生存,当生存问题解决以后,人们就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以及更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方式。艺术化的生活无疑是人类最为理想的、一种自由的、艺术的更为符合人本性的生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想,其追求可以说从人类文明诞生时就已经开始萌生了,它的标志是在造物中对美的追求与物化,这通过产品和造物得以体现。艺术化的生活是美的生活,同时又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美统一的生活。不仅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产品和环境都是美的和艺术化的,还要求具有物质产品的精神美以及使用者、生活者作为主体所必须的超越物质之美的自由的、艺术化的精神追求。19世纪美国思想家梭罗就曾用自己的生存与事件说明艺术化生活重要的是精神世界之善与美。在当代社会和文化条件下,一方面,艺术越来越取得了生活化的形式,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消解,极大地促进了生活世界的艺术化倾向;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生活世界的艺术化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生活世界的物质性实用产品具有更丰富的艺术和审美内涵。因此,生活陶艺的创造性活动应更好地利用艺术所具有的精神价值以及艺术所具有的反思判断力以创造出更艺术化的作品,让艺术融于生活。
四、 生活陶艺设计引导了生活艺术化的趋势
我们正处于一个注重设计的年代,生活陶艺的创作是否需要设计,回答是肯定的,不容置否的。生活在新文化语境下的每个人,也都无一不时地处于设计状态中。生活陶艺的设计正是通过把艺术与人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文明的现实世界,开创了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新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空间。它虽然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设计的物化形式。尽管它强调个性的张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毫无章法地随心所欲。恰恰相反,从构思、成型到烧成以及到销售、售后等各方面均没有脱离设计的范畴。一件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包含了许多巧妙的设计思维。良好的设计能解决许多问题,能够提升和美化人们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而低劣的设计会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陶艺的创作过程中,其设计既可能是有意识的从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进行,个人采取的某个行为也许就构成了一种新的生活设计。还有可能的是,他本来是想这样设计偏偏导致了别样的结果。无怪乎,在一套作品中找寻到多个灵感,也不足为奇。只不过,“相比之下设计成分多的作品其理性、严谨、装饰的成分多,作品的内敛倾向和共性的范围相对也广泛一些。反之则表现随意,浪漫的成分多,作品的外张性和个性的范围也相对更大一些。”所谓设计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设计,就是一种赋予人类的生活世界中的物质形式以审美特征的设计,是一种真正依靠美的规律来塑造世界的物化形式的艺术。要求我们的设计活动赋予我们的生活世界一种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朝着更为艺术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不仅可以从文学艺术这样的纯粹审美文化产品中得到艺术的感受和体验,而且也能从饱含设计的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到一种艺术化和审美化的东西。如图2为江南秀的作品,作者以质朴的蓝印花布为装饰,透露着浓郁的江南气息,把物质性实用产品的创造与非物质性的文化活动联系起来。因此,生活陶艺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行为更加促使了生活世界的艺术化。当然,它设计思维的产生无疑还有赖于陶艺家对生活世界客观存在的认识,有赖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生活经历中认识和把握客体对象,由此才能创造出更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性产品。
结语
物质化的生活带给我们一个丰富的世界,然而物化的美的却是每个时代人们为之不懈的追求。生活的审美不仅仅是艺术人士的专爱,它以各种媒介的方式融入到生活当中,为人们熟知被人们接受,生活陶艺只是其中的媒介之一而已。
生活的艺术化发展为生活陶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人们又可通过艺术来审视生活,促进两者艺术化的进程。“生命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过程,当现代人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一过程时,现代生活便和现代艺术融为一体,显示出现代生命的新光辉。”
注释:
[1]吕金泉 生活陶艺之我见 中国陶瓷工业 2002年
[2]李建盛 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
[3]丁亚平 艺术文化学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
[4]许江 人文艺术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年
[5]李建盛 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
[6]罗筠筠 审美应用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
[7]白明 世界现代陶艺概览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9年
[8]张道一 工艺美术研究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8年
[9]方李莉 新工艺文化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年
詹伟: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设计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唐宏峰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9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陶器的发展历程
中国陶瓷的蒙昧时期(约1万年前—约公元前13世纪)
陶器的诞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约在170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被焙烧的土地或粘土会变得坚硬,这给了原始先民以灵感,由此而发现了陶器。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认为,制陶术的发明“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食物的来源,从而开始过定居生活”。据传在炎帝神农氏时代,人们还发明了制陶技术。《周书》记载:“神农耕而作陶。”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崭新的一页,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项技术革命。虽然远古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偏低,但这毕竟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器物的尝试,它的发明,大大地改进了原始先人的生活质量。
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上,这时的陶器制造还处于一个蒙昧时期,尽管它是那样的五光十色,那样的绚丽多姿,但相对精美的瓷器制造工艺而言,一直处于懵懵懂懂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发现了大量早期制陶遗迹,如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陶罐、广西桂林甑皮岩残灰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此外还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彩陶、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的黑陶等。让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薄如卵毂的蛋壳黑陶,至今无法仿造出来。先民用神奇的双手,借助天地间的圣火烧制黑陶,再一次有力地印证了华夏文明的演进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连续性和统一性,可中国各地的考古证明,各地区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有自己的文化源头。
我曾前后实地考察过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溪遗址、仰韶遗址、马家窑遗址、龙山遗址、大汶口遗址、良渚遗址、红山遗址、三星堆遗址以及西藏、新疆、青海等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并对其进行了大量比较鉴别。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人群,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都能在各自独立的环境中创造出来,欧洲已发现二三万前的陶器。我所见到的这些文化遗存,可以说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土著文化,而决不是所谓“中国文明西来说”,不是中国史前文化只是仰韶彩陶文化和龙山黑陶文化的概念,也不是在近代中国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而后光被四夷”的观点。“文明西来”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虽然已知欧洲制陶历史早于中国,但要从欧洲流传过来,几乎没有可能性。当年发现马家窑文化的瑞典人安特生曾宣扬此说,但到了晚年也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高山、大川、森林、沙漠等造成阻隔,不同地区形成不同文化的特点,导致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丰富内涵,最终逐步走向一体化,成为大中华的主流文化,这犹如无数条涓涓细流最终汇入浩瀚的长江、黄河一样。
陶器制造和使用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相对以后发明创造的瓷器而言,它似乎处于一个孕育时期。人们仔细鉴赏这一时期的灰陶、彩陶、黑陶、白陶等,从中可以汲取智慧,诱发灵感,激扬豪情与自信,在精神上获得巨大享受。
中国陶瓷的萌芽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公元1世纪)
中国瓷器经过古陶器漫长的孕育,终于在希望的原野上萌芽。大约在夏商之际,原始瓷器发轫于赣、浙一带。商代中晚期的“原始青瓷”已经像模像样了,它可能为我国瓷器的鼻祖,属于瓷器的萌芽时期,这为瓷器的发明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尽管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瓷,但那只是偶然的现象,还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当商代冶炼青铜的炉火在神州大地闪烁以后,陶艺的光彩就日趋黯淡。此时,原始青瓷终于横空出世,光耀神州。瓷器生产要具备下列条件:1、瓷土须是高岭土;2、要有玻璃质感的釉色;3、通常烧制的温度在1200~1300℃。与陶器相比,瓷器具有质地坚硬和清洁美观的优点,敲击声清脆悦耳。当中原国家大规模铸造精美的大型礼器以祭祀冥冥之中的神明时,越人却用珍贵的青铜铸造工具、农具和兵器,脚踏实地面对现实,努力务实地发展经济,将“耕战”视为国家事务的重中之重。越人依山势建造龙窑,提高了窑炉温度。采用泥条盘筑法为成型工艺,在原始瓷器上施薄薄的青**釉,又因釉中含铁,瓷器呈青绿色,故名青瓷。
去年春天,我在江西考察古窑遗址时,同行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先生告诉我:商代最大的窑场已在鹰潭市童家镇角山被发现,据专家对原始青瓷测试数据表明,它和近现代瓷器没有什么区别,遗址面积3万余平方米,已揭露400平方米,发现馒头窑和龙窑炉近10座,先后出土完整和已修复器物570余件,器形有鼎、壶、尊、豆、碗、瓮等,流行圜底器、三足器和非常少见的平底器。装饰纹样最多的是云雷纹、方格纹、叶脉纹、弦纹等。我在浙江湖州考察时见过商晚期原始青瓷,在德清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原始青瓷的碎片。在萧山、诸暨、绍兴交界处考察印象特别深刻,那里有质量很高的原始青瓷,春秋时期这里好似今天的经济开发区:烟囱林立,作坊满地,窑场遍布,是当时手工业制陶和交易的中心,这为越国赢得巨大的利润,也为最终越人击败吴国,作好了财力上的准备。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比以前规范,胎泥精选,釉料配制,拉坯由手工盘条改进为轮制,器型纹饰部分借鉴青铜工艺渐趋美化。这证明长江流域、南方地区在商代同样有发达的文明。
秦汉之际的原始青瓷技术从理论上讲应该不断前进,但事实却出现了大倒退。战国末年空前的征战,引发社会动乱,导致原始青瓷技术发展的停顿,甚至中断。秦汉的原始瓷好像完全是另起炉灶的,看不到直接的传承关系,故只能称之为“釉陶”。但是原始瓷在越国故地复兴,又似乎说明原始瓷的工艺传统和影响并未完全断绝。秦汉的原始瓷以仿铜礼器的鼎、盒、壶、钟为常见,很少发现战国时盛行的碗、钵、盘、盅等一类的饮食器。装饰的纹样以弦纹、水波纹、云气纹等为主,甚至完全不用战国时常用的S纹等装饰。
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厚葬风气在民间普遍盛行,从墓葬出土来看,器物还是沿袭仿造青铜礼器随葬的旧俗。西汉晚期烧制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以盘、罐、碗、耳杯等为主,同时出现了屋、仓、猪栏、羊舍、牛羊鸡犬等明器和瓷塑。我们在浙江汉代龙窑遗址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始瓷向瓷器演进的整个过程,青瓷终于随着社会进步从萌芽走向成熟,这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陶瓷的建制时期(约公元2世纪—约公元6世纪)
凝聚着古越人智慧结晶的龙窑技术及其产品在浙江大地上日臻完善,在经历战国秦汉数百年的动荡与停滞以后,东汉晚期以上虞小仙坛窑址为代表的宁绍平原东部地区,终于率先烧制出成熟瓷器,瓷器完成了历史上的“隶变”,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瓷器从此走进了建章立制的伟大新时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China”迈向世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从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细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得相当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澈淡雅,秀丽美观。越人率先奏响了成熟瓷器诞生的前奏曲,并最终成就了青瓷的发明创造。这件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浙江完成,是越人智慧、创造力的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伟大贡献。
瓷器比陶器坚固耐用,清洁美观,造价低廉;原料分布极广,蕴藏丰富,容易推广烧制。瓷器这一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华大地茁壮成长。东起东南沿海的江、浙、闽、赣,西达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四川都相继设立瓷窑,分别烧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南方的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等窑炉林立,争奇斗艳,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其中以越窑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器型更趋完备,成为引领瓷器潮流的带头羊。
瓷器到了三国时,吴国统治者盛行以青瓷陪葬。对平民百姓来说,价廉物美的随葬器皿莫过于陶瓷制品。厚葬之风对制瓷业的刺激作用是可以想见的,更促使青瓷制作技艺提高。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生产跃进时期,晋代首次出现了中国文字史上的“瓷”字,“晋瓷”不仅数量多,而且器型更加丰富多彩。青瓷制瓷区域也由南及北推进,特别是北方山东淄博窑在北齐时期已生产优质青瓷。我到淄博窑考察过,那里的青瓷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都是仿造南方越窑的。青瓷一统天下,烧制的地域进一步扩大,但此时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釉瓷被发现。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族的融合及佛教文化的传入,促使陶瓷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青瓷、白瓷、黑瓷的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建制已大功告成。北方制瓷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从出土文物看来,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迄今发现最早的白瓷是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的白瓷。隋大业四年(608年)的李静训墓,也出土了一批白瓷器,胎质洁白,釉面光润,其中的龙柄双边瓶和白瓷龙柄鸡头壶为最精。有了白瓷,才可能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可能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黑瓷的原产地在浙江德清,我前年在遗址考察时还拾得春秋时代的褐黑釉瓷片,可见黑釉瓷产生也有漫长的孕育发展过程。东晋之后,北方也开始烧制黑瓷。河北平山县北齐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缸,标志着北齐时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黑瓷。这一切都为唐宋北方名窑的普遍出现打下坚实基础,也是唐宋瓷业高峰时期到来的序曲。
中国陶瓷的高峰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0年)
唐宗宋祖,一代天骄。盛唐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文人也出入边塞,习武知兵,当时著名诗人很少没有亲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的生涯。这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文武全才、生活浪漫的巨人们非常相似。到了唐玄宗时李白那种豪迈气度,依旧跃然纸上,这就是大唐气象。陶瓷进入了唐代,才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跨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瓷器高峰时代。奔腾的骏马,“沙漠之舟”骆驼,肥硕的仕女俑,雄健的武士俑等,色彩艳丽的唐三彩成为唐代陶瓷工业繁荣的标志。唐代商贸极度繁荣,使得铜钱不敷应用,为了聚铜制钱,朝廷诏谕天下禁用铜器。瓷器使用越来越广泛,加上茶道盛行,茶具需求量大增,也引起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下诏“制器进御”,同时派官员前来管理烧制瓷品,销行全国。
盛唐时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在南方专门烧制青瓷的越窑,聪明的工匠试制出了一种特殊的瓷器,瓷胎轻薄致密,釉层晶莹细润,在入窑前还要在匣钵上加以特殊处理,最终烧成了润泽如玉、清亮似水的“千峰翠色”秘色瓷!北方以“白如雪”为代表的邢窑生产的白瓷,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叩之发出金石之声。四川等地也烧制白瓷,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生活在成都,他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将距成都不远的大邑白瓷描绘得细致确切。黑、黄、花瓷及绞胎瓷器烧造成功,以长沙窑为代表的彩瓷、巩县青花瓷的出现,寿州窑黄釉瓷的烧制,打破了“南青北白”比较简单的抗衡。从唐末五代开始,中国瓷器史上出现了名窑林立的鼎盛局面。
公元960年,赵匡胤被部将拥戴为皇帝,建号宋,从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比较稳定,促进生产的恢复和社会进步,但盛唐时期那种雄健尚武的精神逐渐丧失。贵族出身的赵氏皇帝文化素养极高,喜欢素雅娴静的釉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色调。两宋时期官窑制度确立, “五大名窑”即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等各领风骚。官窑的瓷器形成了不同于民窑器物的艺术风格。这标志着中国瓷器制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宋朝是中国科技、文学和艺术高度发达的时期,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沉静素雅,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像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色质地之美。宋代统治者为从根本上摧毁吴越国的政治基础,将生产秘色瓷的上林湖窑工征调到北方,从而加强技术力量,使北方诸窑兴旺发达起来。秘色瓷曾经是中国陶瓷史上登峰造极的佼佼者,却伴随着唐王朝的衰落而沉寂了。
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宫廷专职文物保管员吕大临编撰《考古图》,所收铜器210件,玉器13件。书中绘制器形图,还记录器物的尺寸、铭文等供人们研究。从此文物鉴定与学术研究融合一起,这在宋以前是没有的。这种著录在文物鉴定史上是一种创举,为后世文物研究开了先河,也为瓷器全面仿制先秦礼器奠定了基础。
宋代还出现了“六大窑系”即指北方的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此外还有著名的建窑、吉州窑、潮州窑、繁昌窑等。窑系的形成是我国古代各地制瓷工匠互相学习、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制瓷工艺在传播过程中,受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的影响应运而生的产物。同时因为竞争,一种瓷器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会导致邻近瓷窑的相继仿制,继之就是瓷窑的增加与窑场的扩大,形成瓷窑体系。此时不同的窑口的瓷器有各自不同的独特风格,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南宋时为应付宫廷、官府的需要,开始生产一种富有诗意的名称叫梅子青、粉青釉的龙泉瓷器。龙泉窑迅速发展,除了龙泉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入金以后,北方瓷业衰落,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南宋政府又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防金银外流,“命有司止以绢布、锦绮、瓷器之属博易”(《宋史·食货志》),这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和东南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很受欢迎的商品,这种情况到了元代仍有盛无衰。有海外市场的支持,终于迅速发展为一个窑场众多的庞大窑系。
同宋并列的辽金,是我国契丹族与女真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辽代的制瓷业主要是由战争中俘获来的汉人发展起来的。据《辽史》记载,从太祖至世宗多次对定州等地进行掠夺。定州是定窑所在地。离定州不远的邢窑一带60多年之中发生战祸28起,《资治通鉴》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辽金制瓷的工匠,大多是来源于中原的磁窑镇和定窑。辽金的瓷窑,已知的有赤峰缸瓦窑等7处之多,辽金的瓷业成就主要来自华北地区汉族工匠的创造。
唐代瓷器的输出,主要是作为礼品赏赐来使和馈赠外国王室的,晚唐五代时期才通过贸易渠道出口。唐代越窑、邢窑、长沙窑等瓷器的输出主要靠“丝绸之路”,由新疆到波斯,由波斯抵叙利亚及地中海沿岸各国,同时还通过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口的海路运往国外。宋代我国瓷器运销到外国,出口主要靠海路,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港口。在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和东亚等国出土大量的中国古代瓷器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瓷器作品的仪态和风范高贵、典雅,为后世陶瓷业长期模仿,令人赞叹并为之倾倒。
中国陶瓷的“独秀”时期(公元1271—公元1911年)
元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宋、金、西夏对峙的分裂局面,它为明清两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瓷器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刺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元政府重视对外贸易,至元廿一年(1284年)起,政府欲将海外贸易变为官办,禁民间私自贸易,但事实根本无法禁绝,官营和民营的海外贸易都十分发达。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元朝瓷器运销到全世界”,可见其外销之广。元代的瓷器生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瓷业机构,专门负责官府用瓷及官办贸易所需瓷器。瓷局代表朝廷,集中了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多种优势,这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明代初期,景德镇设御窑厂,专门烧制官府用瓷。为确保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官府把在战乱中失散的工匠又重新集中起来,景德镇制瓷规模空前庞大起来,“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反映了瓷业繁荣的景象。中国制瓷业由宋代“百花齐放”,进入了景德镇窑“一枝独秀”的“独秀”时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景德镇制瓷业在元代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工匠们改进制胎原料,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卵白釉瓷“枢府瓷”驰名天下,闻名遐迩的青花瓷出现后,很快占据了我国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另有刚刚问世的釉里红,以及各种单色釉瓷,蓝地白花瓷等,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单一影青釉和单一刻划花装饰的局面。元青花瓶,最近在国际拍卖市场拍出23亿人民币的天价。
青花瓷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强烈的中国气派与风格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谓的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的特点:一是青花发色鲜艳,色彩稳定;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三是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青花的原料出产,也可从波斯进口,供应充沛;四是白地蓝花,明净素雅,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凸现出来;五是价廉、实用、美观。青花瓷的这些明显优点,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景德镇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明代瓷器生产几乎由景德镇一统天下,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景德镇不仅官窑兴旺,民窑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这种竞争促进了瓷业的发展。景德镇已成“天下窑器所聚……万杵之声殷地,炎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的江南雄镇。永乐、宣德年间的铜红釉和其他单色釉的烧制成功,釉上三彩、五彩、多彩等在工艺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研烧出了斗彩瓷。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它表明了当时制瓷业高超的技术水平。景德镇将我国瓷器装饰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清初,随着封建政权的相对稳定,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顺治二年手工业“匠籍”的废除,国外对中国瓷器的需求量的增加,使景德镇瓷业生产在清代前半期达到复元,代表了整个时代的水平。自康熙十九年御窑厂正式恢复到乾隆中叶,瓷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制瓷技术更趋娴熟精湛,品种尤为丰富多彩。高低温颜色釉“莹润纯全”,珐琅彩、粉彩精细秀雅,特别是康熙青花、五彩、三彩风格别致,雍正墨彩朴素清逸,釉里红发色纯正,鲜艳瑰丽,而乾隆瓷器以奇、巧、新、精取胜,玲珑和瓷雕等工艺瓷巧夺天工。造型精巧、装饰靡丽、瓷质莹润三者兼备,构成了康雍乾三朝瓷业的辉煌成就。此时,景德镇瓷业步入了黄金时代。
潮涨潮落,中国瓷器终于盛极而衰,景德镇瓷业到嘉庆至宣统时期,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败了。特别是让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鸦片战争后,景德镇更是加剧萎缩。去年在纪念景德镇建镇千年时,我与我的老师汪庆正在“探索景德镇千年之功过”对话时,汪老指出:“我们要重振中国瓷业的雄风。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编《中国陶瓷史》一书时讲过,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但现在各地都在追赶,景德镇要有所作为。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第七位上徘徊,世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我们不能老是吃老祖宗的遗产,老是搞仿古没有出路,总要走进死胡同的。我们必须在实用瓷的开发上下功夫,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夺回国际市场。”
今年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就要到了,在北京七夕有哪些比较好玩的地方了,下面为大家推荐在北京手工制作的好地方,七夕节一起制作一份专属两个人的回忆!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七夕节手工制作好地推荐 清秀阁陶艺吧一家整体风格都是**调为主的DIY手工小店。有各类动漫造型的蜡笔小新、火影忍者、Kitty猫咪等等;也有动物造型的招财猫、旺旺狗、流氓兔等;还有大头相贴框、首饰、手机挂,无论哪种造型,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更有趣的是,你可在这家小店里,任意DIY出自己所喜欢的陶艺作品,亲手制作自己的个性陶艺,感受浪陶艺与灵感的碰撞。
营业时间:10:00—20:00
位置:西单明珠商场6层6002室
双人情侣:188元(体验两个小时,有专业老师指导,免费烧制四件作品,可以刻字留念)
购买入口:美团
千浔DIY蛋糕烘培屋
除了送花看**享用浪漫晚餐,我们还可以来点不一样,比如一起亲身手自制一份甜蜜蛋糕!千浔DIY蛋糕烘培屋海淀DIY手工坊人气榜第1名,店里老师们专业还有耐心,会一步一步引导,快一起来做个超有意义的蛋糕吧!
营业时间:9:30—19:30
位置:中关村南大街铸诚大厦B座15层1506
双人DIY:128元起
购买入口:美团
FunJobArt零基础优惠国画DIY画室七夕还可以怎么过,一起静静的画一幅专属两个人的油画,让此刻与你在一起的美好以另一种形式保存下来,FunJob
Art零基础优惠国画DIY画室成立于2012年,由毕业于央美美术学院优秀艺术家创作团队成立的专业艺术工作室倾力的专属品牌“FUNJOB”。
营业时间:周一、周三至周五11:30—21:00;周六日10:00—22:00
位置:朝阳区花家地佳境天城B座19层1902室
情侣体验:218元起
购买入口:美团
金本首饰实验室七夕节送给心爱的他什么小编觉得不如亲手一起做一对情侣对戒,富有浪漫又充满意义,全程指导制作,为彼此亲手制作,让这枚简单的戒指,因为有你变得非凡!
营业时间:10:00—20:30
位置:朝阳区北路青年工社102号楼9层932大悦城斜对面
情侣对戒:358元起
购买入口:美团
优加手作陶艺DIY陶瓷器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我们吃饭用的碗,喝水用的陶瓷杯,甚至一些手机的背面也是陶瓷材料的。而现在陶艺DIY手作坊的兴起,让很多热爱手工的人们有了新的去处,优加手作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优加手作陶艺DIY陶艺DIY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捏制出符合自己心里期待的陶器,创造出具有自己的风格作品。在优加手作的陶艺DIY坊里,各式各样的陶器造型多种多样的,颜色五彩斑斓,还有各种你想象的自由场景。反正就是你想怎么造就怎么造。
优加手作陶艺DIY优加手作的陶艺DIY适合4——30岁人群,不管你是亲子互动,情侣之间浪漫一下,同学之间一起玩耍,周末休闲娱乐都可以参加,都是很适合的去处。
陶艺DIY还可以作为同学、朋友之间礼品。学生过生日和毕业需要礼品,有创意的礼物很容易让人心花怒放。陶艺DIY也可以通过专业设备烧制,放在家里当做装饰,这样也让你的小窝变得十分温馨。
一、泥生陶艺DIY手工坊
玩泥巴,是很治愈的一种放松方式,陶艺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走进这家陶艺店,就能看到架子上摆放着的各种精致的手工陶艺作品,有店主自己制作的,有客人的作品,也有干透后涂色的作品,店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美好。
杯子、碗、茶壶,生活中使用的器皿,还有各种手作小物件,带好围裙,将手中的泥捏制成自己喜欢的形状,还可以将自己的一些小心思装饰在上面,创意又独特。
制作完成后,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写在上面,等待泥巴干后放进窑炉烧制,烧好后再挑个时间过来上色,再等干透后就可以带走喽~
营业时间:11:00-19:00(周一店休)
地址:花果园金融街三号后面E6栋三单元33楼09号
二、本灵手作
DIY手作体验有各种类型的,本灵手作是一家皮具手作店。走进这家店,就可以看到摆放着的各种颜色的线、一些皮制品,还有挂着的成品包包。
在这里,能满足你对DIY的全部向往和需求。耳环、钱包、包包、各种小挂饰,在这里都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如果不会,也不用担心,店里有亲切可爱的**姐会耐心指导你哦。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22:00
地址:贵阳市云岩区印象城四楼L407
三、鲛人泪喵咪diy手工坊
这是一家可以手工制作很多品种的店,香水、口红、香薰、手机壳微景观等十几种手工种类,每个人都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专属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可以手工制作戒指。用一块银泥土在手里反复捏,等到泥土变得柔软后开始制作,还可以在上面雕刻自己想要的文字,再把戒指表面打磨的光滑平整等一系列操作,才能制作完成一枚纯银的手工戒指,这是一个很考验耐心的过程。不过,成品很有纪念意义。
店里还有十来只大大小小的猫咪,制作间隙还可以撸撸猫,很有趣,也是很新奇的体验。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1:00
地址:花果园Q区3栋二单元2305
四、LeVanilleEmail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在房间里点上香薰蜡烛调剂自己的生活;让居住的空间里充满自己喜欢的味道,何尝不是一种生活仪式感。如果是自己亲手制作的香薰,那就更加nice了!
LeVanilleEmail的店面以复古红绿色做主打,手绘画作、复古的壁炉,装修布置充满了法式浪漫的氛围。
在这里,你可以调制自己喜欢的香气,他家店里香薰精油的气味多达十多种,清爽的花果香、甜蜜的美食调、个性十足的大牌香任你挑选。
还可以制作DIY香薰精油扩香石和扩香片,放在家里、车上都可以;制作成品送家人、朋友、恋人,都是很适合的哦,满满的心意!
营业时间:11:00-22:00
地址:花果园一期6栋2单元3701
五、电台街照旧绘画体验馆
电台街,相必大家都比较熟悉,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在这里,有一家环境清幽的照旧绘画体验馆,偷得浮生半日闲,形容在这里的时光很是贴切。
三层楼的建筑充满了浓重的艺术气息,不管你是零基础的绘画小白,还是有画技的绘画者,都可以到这里去消磨时光,体验一下“艺术家”的生活。
店主很亲切、热心,店里还会配上舒适的音乐,让人很放松、很享受。找个闲暇时间,或一个人或约上三五好友,去度过一段休闲的时光。
营业时间:10:00-19:00
地址:贵阳市小十字电台街君子巷26号
六、甜甜的甜品店
甜品是很多女生的最爱,可以吃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蛋糕,更是有一种别样的幸福感。去到店里,挑选自己喜欢的形状,制作好之后,再添加自己喜欢的蛋糕装饰品:插花、糖珠、玩偶、小公仔、插牌、袖珍酒、气球等,各种类型可供选择。
在制作蛋糕的过程中,如果不会,店内的**姐也会协助指导,帮忙修正蛋糕,让你的成品更精致、味道更好。
制作完成后可以在店里享用,当然也可以打包带回去。想自己体验,或者想亲手给家人朋友制作蛋糕的朋友都可以去尝试哦。
营业时间:10:00-22:00
地址:贵阳市花果园M区(兰花广场)3栋2912室
七、不宣创意实验室
手工DIY项链又是一项新奇的手工体验,这也是一个极其考验制作人耐心和细致的过程。设计自己喜欢的样式,再慢慢的制作,银黏土塑形、烘干雕刻等等,经过一道道工序,最后完成,具有独特的意义。
有银杏叶、小王子幸运币、猫咪头项链等各种形状,这家店很受情侣的欢迎,很多小情侣都到这里来设计制作专属于自己的戒指平添了许多浪漫。
营业时间:每周六/日/一10:00-22:00
地址:贵阳市花果园E区5栋25楼
殷俊峰
殷俊峰,男,职业陶艺家,1959年出生于九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际陶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九江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九江学院艺术学院等多所大学陶艺专业兼职教授,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陶瓷艺术评比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及众多私人收藏。
中文名:殷俊峰
国籍:中国
出生地:九江
出生日期:1959年
职业:陶艺家
主要成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硕果》《壶语》《我们的队伍》《道系列》
艺术简介
重要艺术活动:
作品《硕果》发表在中国《盛世收藏》封面2011年
作品《硕果》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获得中国收藏2011年十大艺术陶瓷名品2011年
作品《壶语》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011年
作品《我们的队伍》获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优秀奖2010年
作品《悟》系列参加首届中韩陶艺家作品交流展2008年
作品《壶系列》参加全国首届现代陶艺作品双年展2007年
作品《时装艺术雕塑》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首届上海国际雕塑艺术双年展2007年
在九江美术馆举办殷俊峰现代陶艺作品展2007年
作品《壶系列》获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优秀奖2006年
作品《道系列》发表在《中国艺术年鉴》2005年
作品《壶作非为》系列发表在《中国当代艺术》文献2005年
作品《壶》系列发表在中国《雕塑》杂志
作品《江湖》参加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大会2004年
作品《壶系列》、《道系列》参加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中国现代陶艺精品展2003年
作品《道系列之三》获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优秀奖2002年
组织策划佛山国际陶艺家艺术节2002年
作品《悟》发表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精品集》1999年
作品《萌》参加由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二届北京首都艺术博览会并获优秀作品奖1999年
成立殷俊峰陶瓷艺术工作室,开始从事职业陶艺生涯1998年
作品《圣女》获得中国建筑陶瓷装饰设计大赛一等奖1992年
作品《陶瓷艺术砖壁画》获得中国轻工业部全国轻工业新产品奖1989年
在佛山艺术中心举办现代陶艺四人作品联展1988年
作品《陶瓷艺术砖壁画》通过中国轻工业部鉴定1988年
评论:
洗心退密居匡庐一心一意玩陶艺
——读殷俊峰色釉瓷板画新作有感
文/张学钊
近期,殷先生继创作了经典的《壶》系列雕塑陶艺作品之后,又创作了《湖光山色》和《禅》等一批精彩的色釉瓷板画系列作品。他色釉瓷板画作品中常常以温润而典雅的青花蓝作为主调,用蓝色来呈现,用蓝色来烘托。殷先生说,蓝色是宁静的颜色,是祥和的气息,是天边的无限,大海的胸怀。作为景德镇陶院八十年代优秀的毕业生,拥有扎实学院派基础的他可以轻松把握住1300°C窑火烧出来的蓝色,充分的运用色彩对比,游刃于构图与手法之间,独具匠心,别具一格。是他使得瓷釉中的蓝具有那种祥和,可谓方寸之间现天地。
诗意般的浪漫
“你用温情的手紧紧抓住我的心梦中的情人谷面前清澈的一地湖水朗朗的空气带着暖暖的颜色我的心在飞扬多想凝结这一时间和空间梦醒来,她走了只留下一叶孤舟”。《情人谷》作品中蕴含着诗情画意,年轻生命的朦胧情感,似湖水般清纯。
“天空中高挂着洁白的云团从空中俯瞰下去群山绿野间紧抱着圣洁的一弯深潭这潭水清澈见底这潭水冰凉透心”。我想,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无奈,我们极需要以一种方式去寻求寄托、释怀。《瞰》以浪漫主义的方式去化解内心的这种苦涩与孤独,让欣赏者在出神入化中得到共鸣。
意象与装饰的融合
殷先生的作品不是平庸的写实,更不是完全的形式抽象,而是意象与装饰的融合,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似是而非的风景,但那又是经过作者意化的风景,作品中有浓郁装饰的情节,但却避免让人一眼看透,读者在欣赏作品时,各自进一步的去臆想,以至于产生无穷的心灵景象,作品的外延被拓广,令人回味无穷。
天人合一的山水
《湖光山色》瓷板画系列作品则是一批经典的山水作品,画面中那江南水色的清幽淡雅,平缓连绵的山峦映带,温润清净的草木泽生,素雅苍茫的水天一色,片片渔舟的自娱天趣足以看出殷先生的山水情怀,中国传统士大大精神在他的这些作品中得以彰显和抒怀。
画面中虽然没有人,但并“见物不见人”,作品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殷先生借助他的“山江湖”来展现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对“道”的顿悟,他于外界的浮躁中保持情境的自我,洗去心间的狂躁,而更增得一份深沉。但他并非陷入到一种传统的孤寂感,而是通过生命的碰撞展现一种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这就将风景绘画带入了一个新的向度,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由于中国画学依托于中国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依然是呈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种思想的前提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能够和谐相处。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却是另一番景象。人类原本属于大自然的成员,已彻底走向与自然的对立,自然之母成为人类彻底征服的对象,殷先生将残酷的现实用一种唯美的方式展现出来,具有强烈的对比意义。这种思考,无疑充满了浓郁的当代气息。
洗心退密玩陶艺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殷先生是在他庐山脚下的工作室,这里背倚匡庐又傍着清涧,山上的泉水终年从门前流淌而过,院内有着一口池塘和一大片竹林,景色宜人,宁静而清幽,颇有一番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殷先生就在这庐山脚下起屋、建窑、烧陶,过起了隐居般的世外桃源生活,这么一扎,便是近十年的光景。人的一生其实十分短暂,作为从事陶艺创作的人来讲,时间则显得更加紧张。而殷先生就是在这里,十年光阴只选择一件事去做。集中精力和时间,专心致志地在这里埋头苦干。禅宗所说的“悟”,就是摆下万象,心无执着,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殷先生做陶艺做壶,只生一念,顺手拿泥,随心所欲,随气而运自然流露。
纵观殷先生的陶艺生涯,历经了近三十年艰辛探索,他不断通过阅读,来历练自己的心灵,努力让自己不要被世俗磨灭意志,或者变得焦躁,让灵魂得以净化。他的作品通过近似诗意的釉色,以恬静的方式把观众带进幸福的梦境,获得了精神的自由之旅。显然,在当今的浮躁的世风之下,我们又是多么渴望这种自然环境与精神环境的静谧与纯净。
作品赏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