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雅尼(音译)的详细介绍!!~

音乐家雅尼(音译)的详细介绍!!~,第1张

雅尼(Yanni)生长于希腊,1972年他移民美国并且在明尼苏达的大学得到了心理学学位。现在他是美国公民,居住于洛杉矶。

雅尼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子乐队的指挥,他的主要专辑为:“雅典卫城音乐会”、“印度泰姬陵音乐会”、“北京紫禁城音乐会”三部曲,包括“Tribute”、“Southern Exposure”、“Nightingale ”等。

人们把雅尼称作是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从他的身上可以感到古老希腊的浪漫诗意与年轻美国的奔放现代的融合。雅尼的作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他曾说过:“我的目标是用情感与人们沟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并把它溶于音乐之中,音乐将会给听众带来希望的撞击。”

雅尼出生在希腊南部的一个海滨小镇。少时因为家境不好,无法受到正规有序的音乐教育,但这并不能抑制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的成长。他可以不需要任何谱子而仅凭超人的记忆,准确地记下听过的任何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

他擅长用电子合成技术将古典音乐以现代人的视角做重新诠释。继1993年雅典卫城音乐会、1996年印度泰姬陵音乐会之后,1997年,雅尼来到了中国,在北京紫禁城成功地举办了紫禁城音乐会,至此,雅尼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在世界三大文明古迹中举办音乐会的电声音乐大师。

雅尼曾为许多广告、电视片制作配乐。《 I Love You Perfect》(完美的爱人)是1989年美国电视网电视长片,雅尼承袭他一贯的清新风格,为整部电视片营造出浪漫动人,宽阔自由又略带伤感的乐风,完美呈现出剧情的情境转折及剧中人物的悲喜心绪。如今,中国的许多电视台都经常采用雅尼的音乐做为电视片的背景音乐。比如,凤凰资讯台和中文台的一些栏目用采用《和兰花在一起》,北京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北京特快》采用《桑托尼亚》,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部分城市形象广告采用《雅典娜》。

如果说恩雅的音乐象银色的月光,雅尼的音乐就象金属般的阳光。他们都是

New age 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雅尼生于希腊,喜欢古典文化,他在雅典卫城,印度泰姬陵,北京紫禁城都开过演奏会。而这一首夜莺是他特意为来中国而作,原想用中国的玉萧做主奏,后来改成了西洋乐(flute)。整首曲子,溢满了中国音乐的韵味。

  楼主似乎是在写论文

  看了大家答的,所说的就是那个意思,我现在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1浪漫时期交响乐的发展及特点

  浪漫早期:1810~1830年 浪漫中期:1830~1850年 浪漫的仿古典主义1850~1900 三个阶段,一般都从舒伯特开始算。虽然舒伯特的音乐仍然有很浓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遗风,可是也洋溢着小巧、温和、刹那间诱惑、感奋和几近不真实的幸福感,是古典之后第一股令人陶醉的浪漫气息,所以大家习惯称他为“古典的浪漫者”。韦伯也是浪漫派的代表,在经受贝多芬、莫扎特的影响后,这两位作曲家特别表现出浪漫风格的纤巧、细腻的一面。

  中期的代表是门德尔松、舒曼,两人都在主观的特殊风格之外,共同传达这个浪漫时代精神,秉承了贝多芬的纯粹、绝对,发展了具有优美形式的交响曲。到了勃拉姆斯,浪漫的本质更加精密浓缩。如:在舒伯特的作品中,“浪漫的痛楚”只是在情绪上反映出来,到了勃拉姆斯则已经是感官的伤痛了。

  柏辽兹及李斯特则选择性的领悟贝多芬标题描绘的启示,而发展了丰富内容的交响诗,“大自然”对浪漫时期的影响是很深的,连一向重视形式美的交响曲也不例外,这种反映有时较为直接(如:门德尔松的《苏格兰》、《意大利》交响曲),有时则较抽象(如舒曼的《春》、《莱茵》)。而强调大自然的同时、也为日后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播下了种子。

  仿古典主义(也叫后浪漫主义)著名作曲家首推布鲁克纳和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交响音乐的两大特色是宗教情操以及“拟管风琴声响”。主要是因为奥地利天主教19世纪过度封建保守,所以才会有布鲁克纳的清秀寡欲的交响世界之呈现。他对教义不曾疑惑的信仰,简直就是个任劳任怨的老农民,无论何种情况都没埋怨过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矛盾,而是他懂得如何将它埋藏在心底,永不冒出。

  对布鲁克纳影响最深的是瓦格纳,尤其在和声及管弦乐方面,可布鲁克纳一向习惯闭着眼睛听瓦格纳的乐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把乐剧的音乐灵性化了。勃拉姆斯虽然跟布鲁克纳同住维也纳,但二人感情不甚融合。勃拉姆斯来自德国北部的基督教家庭,他矛盾的性情是无法深埋心底的,他对燃烧在心中的烈火,因无法熄灭而感到恐惧,他寂寞而且动漾不定的心灵无法安顿,这都能从他贯有的摇摆、沉重、模糊的节奏中感受得出。

  维也纳交响乐在经历了布鲁克纳及勃拉姆斯之后,唯一能将其整合并推向高潮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马勒。马勒身处颓废思潮弥漫的世纪末,现实的冲突、摩擦(生)及隐退的回忆往昔美好的时日(死),是他作品里不断交替出现的主题,那濒临神经质边缘的音乐美,一方面把后期浪漫的狂喜与炙痛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为现代音乐的新任务勋伯格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2新浪漫主义音乐

  (对于这个时期的音乐我听得不多,就听了巴伯的《为弦乐而作的柔版》、《交响曲》等)

  新浪漫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的一种流派,通常这种音乐有调性,但此时的调性并不等同于“共性写作”时期的和声、结构和调性,而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用新颖的音乐语言对50、60年代盛行的过于理智和抽象音乐的序列音乐进行否定,音乐中开始强调情感的表现,以不同的程度来应用调性,注重浪漫主义风格。这就是新浪漫主义音乐。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意大利的贝里奥和他的《交响曲》、美国的克拉姆和他的《大宇宙》、《夏夜音乐》,巴伯《弦乐柔版》、《交响曲》,罗奇伯格《交响曲》、《钢琴组曲》,德国的亨策和他的《雅各布之梦》等。

  查到一些资料:

  卢恰诺·贝里奥Berio, Luciano

  (1925年生于意大利的奥内利亚,现在的因佩里亚)。意大利作曲家。在米兰学院师从盖迪尼(Ghedini)至1951年,然后在坦戈伍德(Tanglewood)从达拉皮科拉(Dallapiccola)学习序列技巧。1955年与马代尔纳(Maderna)在意大利广播电台共建电子音乐实验室,在该室工作至1961年。1963年赴美,在加利福尼亚执教,1965年起在朱利亚德学校执教,1971年返回意大利。作品受到序列主义、电子手法和随机音乐的影响。他独特地发展了“拼贴”技巧,借用其他作曲家的音乐片段或模仿他们的风格特征。如在《交响曲》(Sinfonia)中,贝里奥摘用了马勒第二交响曲,瓦格纳的《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拉威尔的《圆舞曲》(La Valse),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中的素材。在《迷宫Ⅱ》(LaborintosⅡ)中,街头叫卖声、惊叹声和牧歌、爵士乐的因素混合在一起。另外一首拼贴作品是《独奏会Ⅰ》(Recital Ⅰ)(献给卡西Cathy),这是为他前妻,女高音卡西•伯布里安(Cathy Berberian)所作的几首作品(如《主显节》(Epifanie)和《顺序3》(Sequenza 3))中的一首。为不同乐器所作的一系列《序列曲》(Sequenza)基本上是机遇音乐。在《圆圈》(Circles)中,歌唱者可以唱谱上标明的音高,也可以唱相近的音高,任她自选。贝里奥年青时曾在米兰一个小型巡回歌剧团中任指挥,因此,对戏剧音乐始终抱有热情,虽然他创作的戏剧作品迄今为止都是别出心裁的。

  塞缪尔·巴伯Barber, Samuel

  (1910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1981年卒于纽约)。美国作曲家。6岁时弹钢琴,7岁作曲。14岁时作为第一批特准学生进入费城柯蒂斯专科学院,1925-34年师从斯卡莱罗学习作曲,1926-31年从伊莎贝尔·文吉罗娃学习钢琴,1926-30年从埃米利奥·德戈戈尔扎学习声乐。1928年与吉安·卡洛·梅诺蒂(Gian Carlo Menotti)相识后,其友谊持久而富于成果。1933年起他的作品开始公演,最值得注意的是为阿诺德的诗《多佛海滩》(Dover Beach)配乐(他本人演唱其中的男中音声部)和他的大提琴奏鸣曲(他本人演奏钢琴部分)。1935年获普利策奖学金,1936年获美国学院的罗马大奖。同年他的第1交响曲于罗马首演,指挥莫利纳里。托斯卡尼尼于1938年指挥巴伯的《弦乐柔板》(Adagio for Strings)(原为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和第一首《随笔》(Essay for Orchestra),随后几年他的作品在纽约、波士顿和费城由瓦尔特、库谢维茨基、莱因斯多夫、米特罗普洛斯、奥曼迪和梅塔指挥首演。他的四幕歌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台本作者泽菲雷利,是纽约林肯中心的新大都会歌剧院为了于1966年9月举行开演典礼而约写的。

  巴伯的音乐具有欧洲传统风格,而不是特殊的“美国味”。音乐语言比较保守,富于旋律性、优雅和华丽。在《伐奈莎》和女高音和乐队曲《诺克斯维尔:1915年之夏》(Knoxville:Summer of 1915)中可以最清楚地听出他的抒情性,他的浪漫主义则充他显示在《多佛海滩》、大提琴奏鸣曲和第1交响曲中。他钢琴奏鸣曲由霍罗维茨首演,是一首辉煌的炫技作品。几部歌剧最初反应冷淡,但听众态度逐渐转变,而协奏曲和歌曲效果极佳。

  乔治·克伦姆Crumb, George

  (1929年生于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敦)。美国作曲家。1959-64年在博尔德的科罗拉多大学教授钢琴与作曲。196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任教,并于1983年成为该校人文学教授。音乐极有个性。早期受威伯恩影响,后对新音响感兴趣,并采用有时支离破碎、有时全凭机遇的作曲技巧,但并不追求畸形效果,他表达的思想仍然是清晰易懂的。如在1972年的一组为扩间钢琴用的幻想曲《大宇宙》(Makrokosmos),其中用不了许多特别的钢琴手法,效果十分富有诗意。

  乔治·罗奇伯格Rochberg, George

  (1918年生于新泽西州帕特森市)。美国作曲家。1939-42年于纽约曼内斯音乐学校随曼内斯和塞尔学作曲;1945年就学于蒂斯专科学院,师从斯卡莱罗。1948-54年任柯蒂斯专科学院教师;1961-68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主任,1968年起任音乐教授。他曾受马勒和勋伯格的影响,其音乐发展为独特的序列主义风格,但后来又回到有调性上来。写过许多评论文章。

  汉斯·维尔纳·亨策Henze, Hans Werner

  (1926年生于威斯特法里亚的居特斯洛)。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942-44年在不伦瑞克国立音乐学校、1946年在海德堡求学。1946-48年间私人从师于福特纳(Fortner);1948年在达姆施塔特跟莱博维茨(Leibowitz)学习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1950年在威斯巴登任赫塞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音乐指导。1953年定居意大利。60年代中在政治上走向极左,此后的作品很多都反映了他的激进理想与信条。音乐风格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表现出他天赋的丰富想象力和不拘绳墨的性格。他不仅是一位德国作曲家,也可说是一位法国和意大利作曲家。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或机遇音乐的风格他用来都是得心应手。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抒情而富声色美。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声音色彩和娴熟的合唱写作技巧。

  电脑里有篇有关罗奇伯格的文章(多元音乐风格的冲撞与整合

  罗奇伯格钢琴组曲——Carnival Music, IV “Sfumato,” 之解析)

  如果需要,可以传给你

  《行星》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并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乐章中还加用了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的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震山摇的气势。但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而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

  就《行星》组曲的意义来说,该曲与天文学无涉,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迦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之上的,关于这一点,霍尔斯特在1920年全曲公演时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这些曲子的创作曾受到诸行星的占星学意义的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什么音乐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从广义上来说,每一曲的小标题便足以说明问题了。例如,木星带来通常所说的欢乐,以及与宗教的或民族的庆典活动有关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水星则是心灵的象征。”

  第一乐章 火星——战争使者

  霍尔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因此有人认为,作曲家的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确实,这一乐章的音乐,尤其是由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弓杆击弦奏出的蛮横、激昂的渐强节奏型,给人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并暗示出军队在行进。乐章的第一主题压抑而带有挑衅性,由大管和法国号奏出。

  音乐开始时富有特征的弱奏(p)节奏型随着这第一主题的嘶鸣而逐渐增强力度,当它达到极强(fff)时,在铜管乐器上迸发出乐章的第二主题。这种效果可以概述如下:两支充满杀机的军队在相互逼近,到处是刀光剑影,而当它们终于接触时,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战争在继续,管风琴的加入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这时,B调大号和C调小号奏起了进军的号角。

  然而,这并不是胜利的号角,随着木管乐器与弦乐器以低沉压抑的、呜咽般的音响在第二主题上的展开,以及各主题的残暴蛮横的再现,展开了一幅更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第二乐章 金星——和平使者

  由于上一乐章凶残的战争音乐的对比,这一乐章越发显得宁静安谧了。它使人想起了一个没有电闪雷鸣、远离战争喧嚣的世外桃源,这里到处呈现出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乐章一开始,法国号呈示出一支上行旋律,长笛和双簧管则以一串串和弦与之应答。

  音乐的发展是极其富有诗意的:长笛与法国号上的延音犹如秋天的蝉鸣;两架竖琴的一串串和弦仿佛是清澈的溪水在流淌;钟琴与钢片琴的下行音型宛若喷涌的清泉。在这种氛围中,独奏小提琴唱起了一支动人的情歌,整个乐章随后的发展也就是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的。

  第三乐章 水星——飞行使者

  据说,水星是带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征,也是窃贼的保护神,因而,这一乐章的音乐异常机敏灵活,是一首急板诙谐曲。乐章以带弱音器的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上快速进行的音型开始,接着,双簧管和英国管呈示出第一主题那轻捷而俏皮的旋律。可以说,这就是信使的写照,他正忙碌于走家串户,为人们带来福音与欢乐。

  第二主题的旋律带有民歌风格,表现出人们为飞行使者的光临与他所带来的信息而欢庆歌舞的情景。

  第四乐章 木星——欢乐使者

  与其他乐章相比,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整个乐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小提琴快速的碎弓中开始,在它的引导下,第一主题带着极大的热情喷薄而出,其欢乐的气势异常浩荡,似乎把天庭也震动了。

  欢乐的情绪犹如一幕幕场景,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而在这些“场景”之间,每每有一个铜管乐器奏出的欢乐的固定乐思,它像号角一般,宣告着新的欢乐的降临。乐章的第二主题是一个歌唱性旋律,由六支法国号及弦乐器组奏出。

  第三主题是一支端庄的民间舞曲,先由法国号奏出,随后在木管乐器组、弦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之间传递。

  进入第二部分后,速度由快板转为行板,音乐也变得格外庄严,并充满着霍尔斯特所说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整个第二部分由一首虔诚的颂歌构成,它那侃侃而述般的进行,使人想起教堂里唱诗班吟唱的赞美歌。

  第三部分又回复到快板速度,开始三个主题的简短再现再度掀起民间节庆般的高潮后,乐草以一个雄伟的短小尾声作为结束。

  第五乐章 土星——老年使者

  “土星”乐章是《行星》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较常单独出奏的段落。乐章以长笛、大管和两架竖琴奏出的由两个邻音的交替构成的固定节奏作为开始,它象征着老年人瞒珊、滞重而单调的步态,同样这也是时光消逝与体力趋向衰退的写照。在这个背景上,低音提琴奏出了哀叹般的动机,它逐渐发展成由次中音长号奏出的乐章中唯一的一个主题。正如霍尔斯特明确指出的那样,这个主题不仅表现“肉体的衰退”,同时还意味着“理想的实现”。

  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乐曲展开了富有层次的变奏。这里有深沉的思虑与希望,也有葬礼进行曲般的节奏和晚祷的钟声,还有对往昔的美好幸福的追忆。

  第六乐章 天王星——魔术师

  这段音乐也是《行星》组曲中的精彩段落。霍尔斯特在这里运用了变幻无常的调性和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变化等现代作曲手法,从而达到了扑朔迷离的魔幻般的效果。音乐一开始是铜管乐器奏出的一个动机,这是魔术师的形象——神秘而难以猜度,恐怖而带有不祥之兆。

  乐章的主要主题是大管断奏奏出的一个中邪般跳跃疾走的旋律,它吸引了其他各乐器组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

  在这个“跛足行进”的背景上,又出现了两个主题,前者忙碌不堪,后者趾高气扬。

  音乐逐渐进入高潮,忽然又戛然而止,化作短笛、长笛和单簧管上一连串琐碎的下行音型。走音鼓亢奋的节奏似乎是魔术师的新咒语,它带来了一个新的乐段,并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

  忽然,管风琴上响起了一个怪诞的滑音,就像是一道闸门挡住了音响的巨流,使节奏变得低沉迟缓,使高潮化作了几个单薄的长音。这个乐章就是在这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中结束的。

  第七乐章 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海王星”这最后一个乐章在给人以娴静温柔之感的同时,又表现出神秘莫测与朦胧的太空景象,乐章的第一主题就是以这种色调构筑起来的。

  霍尔斯特以钢片琴、竖琴和小提琴琶音的大量运用,成功地渲染出一种迷茫的神奇景象。音乐从行板转入小快板后,在人声与弦乐器和声的伴奏下,单簧管非常柔和地呈示出第二主题。

  为了取得他所需要的效果,霍尔斯特在总谱上特地注明了对合唱队的安排:“合唱队应置于舞台边邻近的房间内,房门要开着,直到全曲的最后一小节,这时门要轻轻地、静静地关上。合唱队、门,以及可能需要的任何一些副指挥,都要用屏幕与听众隔开。”

  (未完待续)

  我们先看看雅派(Yapple)对雅尼的介绍

  雅尼,全球闻名的演奏家、作曲家,两度被格莱美奖提名,其作品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广播音乐的最爱。在连续完成了雅典卫城,中国紫禁城,印度泰姬陵音乐会后,终于推出了最新专辑“If I Could Tell You” - 一次直击心灵的音乐旅程。

  雅尼,1954年生于希腊卡拉玛塔的一个风景独特的海滨村庄,五岁时就发现了自己的音乐才能。“我非常喜爱音乐并常常弹钢琴,但我拒绝接受正规的钢琴教育。我的父亲明智地鼓励我大胆尝试。当我不想上钢琴课时,他便说,‘好,想什么时候弹就什么时候弹,你想弹什么就弹什么吧’。当时我就是这么做的,现在也是如此。”

  最初,雅尼曾立志成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18岁的时候,他被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所大学接收,移居美国并主修心理学。然而,毕业后雅尼却选择了他钟爱的音乐事业。“我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去尝试。我参加了一只名为“chameleon”的摇滚乐队,并在一些夜总会进行演出。整整一年我沉浸于音乐当中,我从没感到过生命是如此令人愉悦。就这样,我找到了值得我用一生去做的事。”

  雅尼专心致志于音乐,从中感到无比满足,尽管成功似乎还很遥远“我取得成功用了很长的时间,尽管很多时候连生计都难于维持,但我并不在乎。创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创作的过程是我人生的最大乐事之一”

  与Linda Evans在Oprah Winfrey show中登场是雅尼一生的巨大转折点之后雅尼的事业蒸蒸日上从纽约Radio City Music Hall的演出开始,他的音乐会通过电视先后在65个国家播放,1998年的"Tribute"在全美巡演总排行中位列第二但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却教会雅尼许多东西,使他一直受益至今“回顾过往,我了解到我学到了许多准则,让我可以集中意志以使创作顺利进行没有人会教给你这些,只有用心体验生活才能获得”

  偶尔,雅尼会在工作室呆上几个星期而写不出任何东西。为何创造力时而像火山喷发般势不可当,时而又坚若磐石?雅尼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在创作某些曲子时,我对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了解到创造和判断是相对立的,当你在创作时判断,你就会不在状态,被创造力拒之门外。也就是说,当你判断时,最佳创作时间已过去了。”雅尼并不相信“创造力障碍”之说。“‘创造力障碍’完全是一种构想出的东西。它并不存在。创作完全是一种心境,当你的确置身其中时,灵感根本不会枯竭。”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误以为创造力遥不可及,其实它就来自内心深处。为了和内心深处的创造力接触,雅尼学着去封闭外界。“你必须摆脱外界干扰。关掉电视和收音机,别去接电话,也别管门铃。对我而言,与外界隔离非常有益。过去,我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进入创作状态,而如今,六个小时就足够了。”

  虽然出生于希腊,雅尼却认为地点与灵感无关。“你不必在高山之巅俯瞰风景,也无需在草地上久坐。说真的,我最钟情于黑暗。我有很多作品都是在地下室完成的。那里没有窗户,很暗,也很静。灵感总能到来。”

  雅尼在创作时不理睬任何事物。“我告诉我的朋友们,即使核弹爆炸也别打扰我。”雅尼当然知道与世隔绝容易被西方文化误解,“这看起来是反潮流的,我记得当我开始这样做的时候,我的朋友都认为我非常古怪。但今天他们已了解,创作时的我和平时的我没有两样。虽然当初我花了不少功夫去说明,但他们今天都很能理解我了。”

  对雅尼而言,这种忠于内心的创作方式是他音乐生涯所不可少的。“我认为如果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事物,体验这内心之旅,你就会深深地沉浸于其中以致令生活向你展露它的本质。当我作曲时,我考虑的不是我在“作曲”。音乐是一种用来探索我内心世界的媒介。”

  雅尼对音乐始终保持着无限的热情。“音乐是一种难以形容的语言--它越过了正常的逻辑思维,直接向人们的心灵倾诉。因此我不喜欢在我的作品中加入明确的唱词。对我而言,必须考虑的事就是忠实于情感。我尽全力去表现事实。我要传达的是我的生活感受和那些对我非常重要的事物。”

  --------

  再看看经常可以看到的一段关于雅尼的介绍

  人们把雅尼(YANNI)称作是一个用音

  乐讲述生活的人。从他的身上可以感到古老

  希腊的浪漫诗意与年轻美国的奔放现代的融

  合。Yanni 的作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

  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他曾说过:

  “我的目标是用感情与人们沟通,我捕捉到

  了生活的感受并把它溶于音乐之中,音乐将

  会给听众带来希望的撞击。”

  Yanni出生在希腊南部的一个海滨小镇。

  少时因为家境不好,无法受到正规有序的音

  乐教育,但这并不能抑制他与生俱来的音乐

  天赋的成长。他可以不需要任何谱子而仅凭

  超人的记忆,准确地记下听过的任何音乐中

  的每一个音符。

  雅尼曾为许多广告、电视片制作配乐(

  完美的爱人)《I Love You Perfect》是19

  89年美国电视网电视长片,雅尼承袭他一贯

  的清新风格,为整部电视片营造出浪漫动人,

  宽阔自由又略带伤感的乐风,完美呈现出剧

  情的情境转折及剧中人物的悲喜心绪。他擅

  长用电子合成技术将古典音乐以现代人的视

  角做重新诠释。在繁忙喧闹的快节奏生活之

  中,偷得半日闲来聆听Yanni的音乐, 也许

  可以找寻到一份久违了的轻松和休闲。

  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创作方式的音乐人,

  Yanni 不愿被纳入任何流派,他独创着一般

  魅力独具的音乐潮流。

  -------

  官方网站的介绍应该准确权威些

  A Glimpse Into Yanni's Life and Career

  He was born in a picturesque village that no one ever gave thought to leaving, and he's now known in every corner of the globe Yanni is, without a doubt, a musical phenomenon, one of those rare artists whose music defies borders and boundaries - whose music speaks to people of all races, all nations And there is more than ample evidence to support such statements

  How many artists have become the favored composer of every Olympic broadcast for the past decade Sold-out Radio City Music Hall for ten dates Played in the shadow of the Taj Mahal, the Forbidden City and the Parthenon Toured China and more than twenty other nations Had a TV special seen in 65 countries by half a billion people, was one of the top fundraising artists for PBS, and released what became the #2 best-selling music video of all time Mounted the #1-ranked concert tour for 1998, and #2 for the entire year even though he did not tour for the second half

  Yanni has always charted a solitary and distinctive path A champion swimmer and self-taught pianist with the gift of perfect pitch, he left the comforts of Kalamata, Greece, on the spectacular shores of the deep blue Mediterranean, and then began to fashion his own kind of American success story, later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success story

  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with a BA in psychology, after trading the Grecian sunshine for frosty winters, he would seek a life in music, though he could not read a note and wrote wholly original works that, then and now, defy categorizing From the beginning, he operated with a simple creed: a faith in hard work and keeping an open mind

  Yanni's first Grammy-nominated album was Dare to Dream (1992), which produced the vocal single "Aria," popularized by an award-winning British Airways commercial His following album, In My Time, a gentler collection of piano-focused pieces, was also nominated for a Grammy Award and attained Platinum status In 1994 Yanni achieved a personal triumph when he returned to his Greek homeland and recorded an album at the 2,000-year-old Herod Atticus Theatre in Athens The result, Yanni: Live At The Acropolis, would be a sensation It has almost continuously remained on the charts since its release, sold more than seven million copies worldwide, earned more than 35 platinum and gold albums, and risen to becoming one of the best-selling music videos of all time

  How to follow the unprecedented success of Live At The Acropolis By becoming the first major Western Artist ever to perform and record at India's Taj Mahal and China's Forbidden City, resulting in the multi-platinum album Tribute This is an artist who invested millions of dollars into the project before a single sound was recorded, whose organization mounted a near biblical effort with the regional of Uttar Pradesh to improve roads and build two bridges in order that the flood plains surrounding the Taj Mahal could be transformed for three historic concerts beneath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wonders While allowing India's citizens to see a musical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the country's signature structure, Tribute ultimately led to three million dollars in donations to a Taj preservation fund The recording of Tribute proceeded to China, where Yanni staged a new historic feat at another of the world's great architectural achievements, The Forbidden City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Yanni played to a collective audience of 250 million people In 2000 Yanni released his first studio album in seven years, If I Could Tell You, an introspective and deeply personal project which came in the wake of a two-year sabbatical, a move to the east coast of the US, and other changes which refocused his life and his life's work

  Yanni is an artist that crosses all demographics in his appeal Recently he returned to PBS with a new television special, Live At Royal Albert Hall, London, offering not only a spectacular concert appearance in this historic venue, but also the first glimpse into his family home in Greece and recording studio in Florida

  In February 2003, Virgin Records released Ethnicity, his 13th album and third on Virgin Extending the "One World, One People" philosophy that has been the hallmark of his career, Ethnicity offers an upbeat collection of tracks that pulse with the rhythms and voices of cultures around the globe Its instrumentation is equally diverse: from the aboriginal depth of the Australian didgeridoo … to the haunting tone of the Armenian duduk … to Celtic-flavored violin … to the percussive plunk of the Indian tabla … the album brims with international flavor "Many of the world's cultures and musical genres are represented on this album It has a lot of ethnic color - in other words, it has ethnicity," says Yanni "Ethnicity has to do with race and culture, and - in the way I use it for this album - the color and beauty of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One element distinguishing Ethnicity from previous albums is the extensive use of human voices, not only solo arias and group chants, but also bona fide lyrics, a rare departure for the artist "The Promise," for example, is an adaptation of an earlier composition, "Secret Vows," featuring lyrics from longtime friend Pamela McNeill and soulfully sung by Alfreda Gerald, a member of Yanni's Tribute tour The album's final track reflects his own cultural heritage with a traditional Greek island folk song, "Jivaeri"

  After a five-year break from touring, Yanni began an ambitious 2003/04 tour in March, 2003, opening at Mandalay Bay in Las Vegas, and featuring many of his new compositions and spotlighting the talents of solo musicians the world over along with his core band and symphony orchestra The month before his tour opened, Miramax Books published Yanni's autobiography, a story that spans his fascinating and inspirational life: from his childhood in Greece to his college years in Minnesota to his success as an international music artist The memoir, written in collaboration with David Rensin, also includes deeply personal details including his intense nine-year relationship with actress Linda Evans

  "I've been asked to write a book on many occasions but I was always focused first and foremost on my music and my career," said Yanni "For the past few years I've had more of an opportunity to think deeply about life…I have tasted and felt so many things in my life and been welcomed all over the world I have surpassed the wildest dreams I ever had as a child I thought now was the right time to talk about it What better reason to write a book I am grateful to Miramax for this opportunity"

  "Music," says Yanni, "is an incredibly direct language It bypasses language and logic, and speaks directly to your soul" It is this notion that inspired the boy who began his musical career by giving recitals before family members in a seaside village, and who has since been communicating on a global level that few of his peers can match

  --------

  最后推荐雅燃的

  写的很有意思 呵呵

  大家有兴趣可以到这里看看

  Yanni 雅尼

  一个不仅在新世纪音乐乐界,甚至对于普通人都不会太陌生的名字。1997年那场空前的紫禁城音乐会,让中国的无数老百姓们认识了这位胡子像鲁迅、头发像郑伊健的希腊帅哥绅士(哈哈~~),同时也第一次接触了这种称为新世纪音乐的新鲜玩意儿。

  与Vangelis一样,Yanni也是个多产的天才音乐家。他1954年诞生于希腊的Kalamata,高中后便前往美国Minnesota大学进修。在大学期间自学键盘、作曲、制作,并加入Private Music,尽展其音乐天赋,一鸣惊人,是Private Music有史以来销量最好的艺人。整个80~90年代,他一直活跃不息,发行过超过30张专辑,而且全都水平不俗。在AMG All Music网站上,仅五星满分的专辑他就有两张,四星以上的更近十张。无论这个评分可信度如何,这个傲视群雄的纪录都足以说明他在新世纪音乐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Yanni先后于英国皇家艾伯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雅典帕拉农神殿、埃及狮身人面像、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等世界名胜古迹举办音乐会,这样的创举不仅在新世纪音乐界中是绝无仅有的,即使在其他领域也鲜有匹敌者。洋溢着魅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令无数人如痴如醉,充分领略到新世纪音乐的美妙。

  诚然,雅尼的音乐确实富于鲜明的表演性质和商业气息,因而一直受到评论家们的诟病,不过对于如此大规模的音乐会而言,这也是完全无可厚非的,况且Yanni是第一个人能将新世纪音乐音乐用如此平易近人的形式带到普通人面前,他对于新世纪音乐的推广普及的的确确起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最后告诉大家两个非常夸张的消息:早在14岁,雅尼就参加了希腊国家游泳队,更打破了自由泳的希腊国家纪录,后来前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时,学的还是心理学呢。这位大叔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呀!

那肯定是雅尼了,雅尼演奏都是自己的原创音乐,仅凭这一点他的地位就无法撼动,雅尼的音乐会基本上都是交响乐音乐会(诸如雅典卫城,紫禁城以及泰姬陵等等)想要将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及各种各样的乐器整合到一块儿并且要卡好每一个点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除此之外雅尼在钢琴键盘乐器演奏方面也绝不弱于理查德,他同样有不少好听的钢琴曲,而且我个人觉得雅尼是全才,不管您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例如:电子音乐、轻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交响乐、中国风音乐)都能在他的曲目中找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768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