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庆宗教

关于安庆宗教,第1张

  安庆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市区迎江寺和潜山三祖寺被列为全国重点寺庙。宗教团体有:安庆市佛教协会,安庆市伊斯兰教协会,安庆市天主教爱国会,安庆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安庆的三大宗教。

  安庆宗教名胜:
  佛教:迎江寺
  迎江寺位于安庆市枞杨门外的长江边上,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卢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整座寺庙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长江十里开外均能见其雄姿。
  迎江寺创建于宋开宝七年(974年),曾名古万佛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敕名“护国永昌禅寺”,扩修了殿堂。清朝初年重建,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大雄宝殿、天王殿。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战火。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名迎江寺,意为寺庙迎长江而立。光绪元年(1875年),慈禧太后赐给迎江寺“妙明园”愿额,悬于藏经阁上,1929年被火烧毁。
  迎江寺建立以来,历朝香火兴盛,延绵不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对寺庙进行维修、保护。1983年,迎江寺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近年来,迎江寺成立了由僧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恢复了丛林制度,办起了素餐馆,实现了以寺养寺。迎江寺的殿堂楼阁也都修葺一新,成为安庆市的一颗明珠镶嵌在长江之滨。
  天王殿、大雄宝殿建筑在高台上,十分雄伟,为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毗卢殿为重檐歇山顶,粘土简瓦,有发戗、提栈,无斗拱。藏经楼为现代式重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是近代寺庙建筑。
  振兴塔是迎江寺最具特色的建筑,又名万佛塔。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邱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七层被炮火击毁,1871年、1893年两次重修。现存的振风塔共7层,高60米。塔身平面形状为正八边形,底层边长约5.5米,两对边距离约13米,逐层收缩。塔内空心,有石级直通塔顶。一、二层由塔外入口,三层以上设在两道正八边形夹墙之间。塔中心八角瓜皮顶空万有三或四面设拱涵直通塔外回廊,石级出入口设在拱涵一侧,无拱涵之塔面设一拱形壁龛,各层拱涵或壁龛两侧对称设1至5个小壁龛,龛内供600多座砖雕佛像,龛后有缝直通塔内夹道和空厅顶部各壁佛,使佛灯常明,独具匠心。塔底层设一宽约3米的有柱回廊,两层以上设无柱回廊,檐角发放,戗下系铜铃,梵声常鸣。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覆钵、相轮、宝瓶等,以铜轴相连构成塔刹。从相轮到飞角,有8根铁索相连,形如伞状。振风塔不仅是迎江寺的明珠,也是安庆市建筑中的骄例,“塔影横江”为安庆八景之一,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语。现振光塔已被安徽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8月,安庆市佛协会长、迎江寺81岁的方丈皖峰法师向潜山县希望工程捐款6000元。第二年,再次捐款。
  1996年春节,皖峰法师又向安庆市社会福利院捐款5000元。安庆市佛教协会和安庆地区八县三区四众佛教徒200余人,在迎江禅寺皖峰方丈主持下,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1995年8月19日至20日,在迎江寺连续两天举行盛大法会,为在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殉难的烈士追荐祈祷,祝愿世界永久和平。

  伊斯兰教: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大南门江岸上(清真寺街7号),建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65年),当时面积较小,取名“清真堂”。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焚。同治九年(1870年)由回民筹资在原址重建并扩大规模,改名“清真寺”。寺内原有中文、阿文碑记、匾额、对联约五六十件。还有铜鼎、字画六方宫灯,这些珍贵文物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1年安庆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大殿。 清真寺占地面积182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912平方米。寺内有两组建筑合成。一组为礼拜正殿、厢堂、客厅,主要建筑有无像宝殿,宝殿长25米,宽 23米,面积为575平方米,高20米左右。系宫殿式砖木结构,有木柱56根,雄伟壮观,供回民念、礼、课、朝五功之用;另一组是阿訇住所、开经学、沐浴室、养正堂,计面积32786平方米。整座建筑构思巧妙,殿堂宏大,庄严肃穆。此外环绕殿宇内外有隔墙、照壁以及过门、垂花门等,布局精美,风格与其他佛庙寺宇迥然异别。该寺为长江中下游负有盛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院。

  世太史第 (赵朴初故居),坐落在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旧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五日,生前任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诞生于此。
  故居占地面积4463平方米,建筑面积2773平方米。花岗石铺地广场,造型别致的赵家古井置于其间。建筑群坐北朝南,外墙为青砖勾缝清水墙,古朴典雅。马头墙高低起伏,富有韵律。主体建筑系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米,南北宽 84米,分东路四进,西路三进,共七进。除西三为三开间外,余均为五开间,面阔约20米,沿南北走向两条中轴线规整排列,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东一、东二进,东三、东四进,西一、西二进之间为起采光和承接四面檐水作用的天井。古建筑群西北部是982平方米的后花园,园内西侧建有32米长碑廊,镶嵌 11版块赵朴初先生书法作品碑刻。
  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古建筑群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亦是我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

  安庆宗教历史:
  佛教:
  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年),僧宝志在渌水乡建石山寺。这是现有资料关于佛教传入安庆的最早记载
  隋开皇年间(589-600年),禅宗三祖僧璨初隐于舒州皖公山,后常隹菩提庵(在今安庆市内)10余载,菩提庵因之改名三祖寺。
  北宋建隆元年(960),伏虎禅师在今十里铺乡苏岗村募建三城寺,规模宏大,住僧众多。元至正年间,淮南行省左丞余阙有《送康上人行三城寺》诗。
  明清时期,佛教兴盛,大建庙宇,以隆庆四年(1570)建振风塔(万佛塔)、万历四十七年(1619)建迎江寺为其标志。
  据道光五年(1825年)记载,全市有寺、庙、庵、阁等201座。

  道教
  安庆的道教主要是信奉正乙派的“火居道士”(又称俗家道士),他们散居城乡,适应环境的变化,故能在较长时间里生存和发展。
  此外还有全真派的一个分支,主张“全神炼气,出家修真”。清代到民国年间,道教活跃,道教天师妙龄和张元旭都曾到安庆摆动过道场。
  安庆的道教,最早的建于宋咸淳年间(1265-1274)的宣团寺(双称宣昙寺)、古坛寺(今东郊),其次是建于元代的佑圣观、万寿宫,其他都建于明清。
  民国元年(1912)境内有职业道士18家,其中正乙派16家,各有各有势力范围,相互不侵犯。民国元年(1912)3月,安徽省道教总会成立。会址设在城内郭家桥(四方城内,现已经拆除),普清局(在司下坡街)和天台里。
  主要宫观有,佑圣观在任家坡。元泰定三年(1326年)建,明洪武七年重建。万寿宫,旧址在城内景定坊。元末建。东岳庙,旧址在东门外,后毁。纯阳道院,在孝肃路西段,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巡抚李成龙建。清末改为因利局。民国初改为商界俱乐部。不存。真武殿,旧城在城内任坡,清建,不存。三官堂,旧址在城北洪家巷,清建,不存。

  基督教内地会
  解放前,基督教在安庆有内地会和圣公会二大派系。最早来安庆进行基督教宣教活动的是英国内地会。
  清同治八年(1869)三月,英国中华内地会司铎密道生、卫养生到安庆传教,在北正街西右坊租民房15间设圣爱堂(又称福音堂)作为道场所。当时,安庆内地会是全省唯一的基督教会组织,后在各县设立堂点,布道,还开办官话(华语)学校,继密、卫之后,相继主持安庆内地会的有戴广兴(英国人)、胡恩培、费立凯(加拿大人)为牧师
  民国17年(1928),安庆内地会与西方差会脱离经济关系,成为自养教会,全由华人自理同,改名为中华基督教安庆福音堂,组织改为执事会,教会开支依赖教友捐献。

  基督教圣公会
  安庆基督教另一分支圣公会,其规模和影响都大大超过内地会。
  清光绪二十年(1894)美国圣公会派华人传教士黄郎斋到安庆传教并筹建教堂。后在双井街租房传教,后得富商路琪光等人捐助,于大二郎巷购房建教堂,名安庆救主座堂,为当时全国十大教堂之一。系西式建筑,占地700平方料,外型十字架状,每逢宗教活动,名声响彻全城。
  宣统二年(1910)安庆教区从圣公会划出,成立皖赣教区,主管安徽和江西二省教务工作。大郎巷救主座堂为主教堂,同时又有铁佛庵设天恩堂,后营百花亭建成成仁堂。
  安庆沦陷后,日军拆除救主堂和天恩堂,强占成仁堂。清光绪年间,圣公会在安庆创办同仁医院,院内设高级护士党校。后建朱家坡小学,圣保罗中学,初等女子学堂等等。

  天主教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比利时国方济各会传教士卫方济到安庆设娃堂传教,但时间不长。
  同治四年(1865)三月,中国神甫熊臣荛受江南教区法国主教鄂尔璧指派,到安庆建立会口。由于两江总督李鸿章不允许外国传教士在城内购房建堂,几经周折,曾国藩答应法国教士要求,在江边拨出一块土地,作为法国天主教堂。
  八年,安庆教案发生。(注木偶语,安庆教案为清政府用白银收买法国,同时也让欧洲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的无能,拉开了近代许多教案之先河。)为解决安庆教案,当年底传教士金式玉,韩伯禄来安庆。在法公使罗淑亚到南京与两江总督马贻会谈,签订《南京协定》,由九年,在安庆地方官府购地,十年,在黄家狮建天主教堂,名耶稣圣心堂。
  光绪四年(1878)安徽有安庆、宁国、五河三个传教中心,安庆是皖西南中心。全省有总堂2处,会口11处。

  伊斯兰教
  安庆伊斯兰教于元朝前传入安庆。
  元末明初,回民定居安庆。长期以来,安庆回民笃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一些教规逐步演变成风俗习惯。信教者皆做念、礼、斋、深、朝等五功。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举行会礼、办圣会。
  清末,安庆回民教坊组织的管理机构为执事会,有执事若干,主事马敏斋。这任主事主要功绩是重建南关清真寺
  安庆伊斯兰教教堂为大南口南关清真寺。坐落在清真寺街11号。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五年建成。清康熙年间重修。安庆共有清真寺6座,即南关、西关、女清真寺、城郊茅岭、马坂清真寺及马店清真寺(今皖河农场)。
  清真寺在光绪十八年已经设学堂。创办清真小学堂。国民时期,创办穆德小学、伊斯兰小学、阿文女子学校、伊泽小学等。
  安庆伊斯兰教人士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有蓝风云、杨幼文、楚清、姚克道、马自正等等当选市政协委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775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