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顶级韩剧:《夫妻的世界》,《我的大叔》,《秘密森林》,《囚犯医生》,《浪漫满屋》,《王国》,《鱿鱼游戏》,《顶楼》,《来自星星的你》,《天空之城》。
《来自星星的你》
由张太侑导演,朴智恩编剧,金秀贤、全智贤、刘仁娜、朴海镇等主演的爱情科幻喜剧,于2013年12月18日在韩国SBS电视台首播。
该剧讲述了从外星来到朝鲜时代至400年后的现代的神秘男人都敏俊(金秀贤饰),与身为国民顶级女演员的千颂伊(全智贤饰)陷入爱情的过程,不同星球的两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克服危险追寻真爱的浪漫爱情故事。
韩剧经典合集
1234
南沙天后宫的天后诞
天后林默,(公元960年一987年)民间称之妈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屿的一个奇女子,暂短的生命留下了许多行善济世,救助海难的动人传说。历来备受治国者的褒封。人们逐渐把她奉之为神,顶礼膜拜。据资料显示,现今世界上约有一亿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天后宫,足见其影响的深远。
明代,南沙鹿颈村曾建有天妃庙一座,为南沙天后宫接前身。清乾隆年间,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后被日夷炸毁。一九九四年,国家政协副主席,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倡议并捐资重建南沙天后宫,于一九九六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
每年三月廿三的天后诞,都有成千上万沿海游客前来拜祭。
重建的南沙天后宫坐落于南沙大角山东南麓,面对烟波浩森的伶仃洋。15公顷的广场上,矗立首美丽善良的巨型天后圣像。建筑的特点则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这里草木葱茏,繁花吐艳,还有杨柳依依的池塘,高耸的南岭塔,雅致的小山亭。暖日晴烟,凉风习习。树上的鸟儿自由歌唱,花间的彩蝶翩翩起舞。一派祥和景象,令游客留连忘返。
景区内更有大角山炮台多座,与东莞的沙角炮台相守望。当年雅片战争,硝烟滚滚,写下了中国人民抗击英帝国主义可歌可泣悲壮的一页。现今炮台内弹痕残壁,依稀可寻。国家已将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逐渐在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值得青少年参观学习和缅怀的好地方。
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
中秋节古时也叫月夕、月节。广州的中秋节,旧时也有称:“月光诞”。
八月十五,人们一早起来,用月饼、水果祭祖拜神,晚上全家围桌而聚吃团圆饭。晚饭过后,便举行“拜月光”仪式。在天台或门口竖起竹竿,挂上彩灯和灯笼,摆上月饼、柚子、芋头、菱角、香蕉等,对月而祭。祭月时要焚香燃烛,烧“月光衣”。拜完月光后吃粥、吃田螺,合称田(石)螺粥,一家老少在一起畅叙至深夜。儿童们手持各式灯笼沿街走动。
广州人度中秋,最有特色的便是月饼了。广州的中秋月饼,以色香味形驰誉中外,受到国内外人们的欢迎。广州于20年代流行一种“月饼会”社会组织。即一些中下等的饼家、茶楼,为了资金周转,串连周边居民按月交纳若干钱,从中秋节后开始,供足十二个月,到下一个中秋节前,即可从该饼家、茶楼取得一份月饼。参加“月饼会”的人,多是一些受薪阶层或一般开小店的居民,都是一般劳苦大众。他们按月交纳份金,零存整取,明年中秋节日,能得到一份可观的月饼,又享有正价八折左右的优惠,对饼家、消费者都有好处,故当时的广州“月饼会”吸引了不少市民。抗战期间,因社会混乱,“月饼会”从此中断。
春节舞龙显呈祥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璜,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非常好看。
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他们就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插上桃花带来桃花运
春节插桃花乃广东人的传统习俗,商家寓意“花开富贵”,家庭祝愿“如意吉祥”,青年人祈望“行桃花运”(能找到有情人),是传统家庭春节插花的首选。广东的桃花产区主要分布在石马、芳村、南海、从化、番禺、顺德、中山、东莞等地,全省种植的“绯桃”共有200多万株,花蕾的饱满度不错。但近期北方冷空气接连南下,令桃花生长受到抑制,如果中、下旬不及时回暖,则有不少桃花偏迟萌放,应节的桃花价格就会上扬,估计优质大型桃花每枝一至数千元,中型的为80~150元,小型的约30元左右。
冬令吃狗肉
推荐食法:狗肉煲、红烧、白切等。
寒冬至、狗肉香。狗肉味道醇厚,香气浓郁,是我国许多民族钟爱的美食,一些地方还将其称为“香肉”。寒冬吃它当然是有理由的,除了味美,它还是一种补性很强的营养食品。狗肉所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十分丰富。寒冬腊月吃狗肉对腰痛、脚冷、体质虚弱者有良好的保暖御寒作用,能达到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目的。
狗肉的食法很多,有红烧、清炖、油爆、卤制等。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广东潮州的“狗肉全席”,全部十余道菜无论煎炒烹炸,均以狗肉为主料,香味扑鼻,引人垂涎。
到哪里吃狗肉?韩国人是爱吃狗肉的,笑味轩等韩国料理店就有狗肉营养拼盘和火锅形式的营养狗肉汤;如果你是个食家的话,贵州餐馆一定不会放过,比如黄果树贵州餐馆就有花江狗肉火锅,甚为诱人哩。再往远点的地方,到太和的荔明珠去,那是一个专做烧鸡、烧鹅与烧狗的食肆,据说他们有自己的养狗场,所吃的狗肉均为现场宰杀,可以放心食用。
中秋佳节吃田螺品花酒
吃田螺 中秋食用田螺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悬志》有记载:“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吃呢?有人说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饮桂花酒 每逢中搂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阖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享受。
校别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民间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民居习俗
广府早期的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官僚地主常常是四五代人聚族而居,建立封闭的建筑群。珠江三角洲民居的大中型住宅 基本格局为“三间两廊”。有地位人家以镬耳风火墙为特色。 砌墙材料有三合土、卵石、蚝壳、砖等,清代以后多用青砖。清末在广州的西关民居密集的环 境条件下,形成的独特风格的西关大屋民居。内部布局紧凑,间隔灵活,正立面之门以“三件头”(脚门、趟拢和大门)、水磨青砖墙面、花岗石墙脚等构成其外表风貌。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侨乡出现有异国风格的碉楼,在城市出现别墅式居宅,在商业繁华的城镇街道两旁出现骑楼。均是开南国建筑风气之先。
节俗婚嫁
在节俗上,既有对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其地方特色。在广州,有除夕花市。南汉时就已有之,到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 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至今越办越旺,发展到 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番禺的飘色游艺活动,珠江三角洲各地的生 菜会(取发财之谐音)、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日娘诞、盘古 王母诞、鱼花诞、田了节、龙母诞等,内容多与祭祀本地神仙以及发财致富、出航平安等主题有关。反映了广东风俗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品格。婚姻习俗上,旧时既接受了汉族的封建婚姻制度,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城乡,还存在不落夫家和自梳女的风俗,前者保留古越族遗风,女子出嫁后,除了年节、庆贺、吊唁等红白喜事以外,一般不回男家,而长住娘家。后者是一些女子为了独立谋生和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而宣布自梳,终生不嫁。这种婚俗,既是古老婚俗的变异,又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建国后,这两种婚俗已渐而绝迹了。
婚礼日
民间谓之“日子”。现在的婚礼日多选在“五一”、“十一”、元旦或春节前后。玉林民间传统规例:嫁女家上午办送嫁酒,娶女家下午迎亲宴。新娘出嫁前一两天便须“开面”,即用棉线夹去脸毛;上“轿”前梳妆打扮,须在嫁衣上缀以针线,挂上柏枝,取其种其吉利含意。迎亲队伍由新郎、“礼生”(傧相)及其他多人组成,通常配以八音乐队。在交通不太便利的乡村,一般以单车为“轿”;在城镇,则多用小型汽车。新娘必有送嫁人,通常由新娘之“舅”(兄弟)、妹或朋友充当。娶亲队伍在行进途中,新娘之间则须互换手帕,以示喜不相撞。到了男家,在进行“进门”、“拜堂”、“铺床”等仪式时习惯上兴“配四句”,即边进行仪式边有一人唱祝福诗。喜宴间兴“捧新人茶”,即由新郎新娘为每一宾客逐个敬茶。“闹洞房”在玉林地方是比较文雅的,全在乎大家高兴逗东而已。 婚礼后的第二天,新郎家习惯上还要“请生亲”,即把女方家所有亲戚全请来,摆上酒席,借以大家见面相识。婚后第三日,是新娘的“回门”日。是日新郎新娘带上礼物双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