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知识
音乐有两类,一类是交响乐和轻管弦乐,另一类是舞蹈音乐、流行音乐和爵士音乐。
古典音乐往往指称严肃音乐,也指一些已得到公认的经典作品。
一般演奏人数在10人以内,演奏古典音乐均称室内乐。每一乐器各担任一个声部演奏时,两件乐器合奏的称二重奏,三件乐器合奏的称三重奏八件乐器合奏的称八重奏,但以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及钢琴五重奏最盛行。编制在十人以上者,称为室内管弦乐。大规模的器乐演奏称为管弦乐,近代管弦乐团又称交响乐团和交响管弦乐团。古典交响乐团的编制在30人以上,有时可多达100人或150人。演奏轻音乐及爵士音乐的乐队,通称为小爵士乐队,一般人数较少,但轻音乐队也有超过30人以上编制的。现代伴舞乐队不使用弦乐器而单纯以铜管和木管乐器为主要旋律乐器,与维也纳圆舞曲乐队截然不同。
大型管弦乐团的配置,弦乐器的人数约占60%,木管乐器的人数约占15%,铜管乐器的人数约占15%,打击乐器的人数约占10%。通常左前边是小提琴,中音提琴在中间偏右,右前边是大提琴,最右是倍大提琴。弦乐器后面是木管乐器组,定音鼓在后排中心位置。大小军鼓、钹等其它打击乐器在定音鼓左侧。铜管乐器组在定音鼓右侧。竖琴、钢琴在左中部。
管弦乐团有4个主要的声部:
(1)弦乐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倍司)。
(2)木管乐器
长笛(横笛)、短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竖笛、黑管)、低音管(大管、巴松管)。
(3)铜管乐器
小号、长号(拉管)、圆号(法国号)、大号。
(4)打击乐器
定音鼓、大鼓、小鼓、钹、三角铁、铃、铜锣、木琴、钢片琴等。
音乐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确表达感情,只能用声音的表现来引起人们的情绪。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节奏使人们联想起形体动作,旋律使人们联想起精神情绪。音乐以旋律的差别,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声的变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来表现其情感。比如以大调表示愉快、雄壮,小调表示悲哀、忧郁;紧张而短促的节奏表现奋发激怒,和缓而悠长的节奏表现婉转柔和,音高且强为热情,音低而弱为沉静;不协和音表示奋斗争执,协和音表示和平宁静;小号表现战争,双簧管表现田园等等。
怎样欣赏音乐?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和爱好来倾听音乐。为便于分析,我们把对音乐的欣赏分成3个方面。
(1)美感
听音乐纯粹是对音乐的乐趣,只求悦耳,仅是知觉的欣赏,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思考,任由音乐的感染力将自己带进一个幻想的境界。如干某件事时,将音响打开,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把人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
美感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不应让它占过多位置。即使在这个聆听音乐的初级阶段,也应采用更有意义的聆听方式。
(2)表达
所有音乐都有表达能力,音符后面总具有某种涵义,这种涵义构成作品的内容,能唤起情感,这是情感的欣赏。
(3)纯音乐
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还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之中。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有意识地探求乐曲的结构、主题的变化及作曲家技巧的运用,这是理智的欣赏,也是欣赏音乐的高级阶段。
大多数听者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这第3方面。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为重要的是,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
理想的聆听者是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人,他一面品评音乐,一面欣赏音乐,不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要对音乐加以理解,唯一的方法就是倾听,只有从头至尾地反复认真地倾听,直到熟悉,才能加深理解 当你听到一个旋律,能把它辨认出来时,你就具备了欣赏音乐的条件。若能听出不同演奏家演奏同一首曲子时表现方法的差别,并了解作曲家的想法,那你已经踏入欣赏音乐的大门。
音乐都有表达能力,从而具有某种涵义,但无法用语言说清楚,也没有必要去找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
音乐的表现方法大致可分为纯音乐(absolute music)和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两类。以音乐本身为目的的音乐,称为纯音乐,它只以音和形式来构成,是与音乐本身以外任何事物无明确联系的音乐。绝大部分器乐曲,如交响曲和奏鸣曲即属此范畴。把文学、思想、绘画等内容以具体性的标题暗示的音乐,总称为标题音乐。
奏鸣曲(Sonata) 是包含4个独立乐章的器乐大曲,各乐章都具有独立的结构与风格,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分别演奏。钢琴演奏时称钢琴奏鸣曲,小提琴演奏称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演奏称大提琴奏鸣曲,室内乐所奏者、亦为奏鸣曲。
协牵曲(Concerto) 是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以平等地位联合演奏的器乐大曲。协奏曲通常以小提琴、钢琴、大提琴或长笛为独奏乐器。
交响曲(Symphony) 是由管弦乐联合演奏的奏鸣曲型器乐大曲,通常它分为4个乐章,音色之复杂、色彩之丰富为一切乐曲之冠。
组曲(Suite) 是由若干短曲连为一体的管弦乐或钢琴套曲,其中各曲相对独立。
序曲(Overture) 原指歌剧、清唱剧或戏剧配乐等开场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大曲,但近代有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单乐章管弦乐序曲。
前奏曲(Prelude) 多为短小的管弦乐曲,常用于大型乐曲及影剧的前奏。
间奏曲(Intermezzo) 是戏剧或歌剧各幕之间演奏的音乐,具有暗示场面与转换听众气氛的作用,亦有独立形式的作品,它的形式比较自由,篇幅较为短小。
托卡塔(Toccata) 是一种形式自由能展示各种华丽技巧的键盘乐曲。
小夜曲(Serenade) 是一种于黄昏或夜晚在户外演奏的独唱或器乐曲,音乐情绪缠绵委婉。
夜曲(Nocturn) 是一种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的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往往有精致的装饰音,伴奏用琶音或和弦。它是小夜曲的一个分支。
即兴曲(1mpromptu) 是一种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
叙事曲(Ballade) 原有叙述故事意味,是一种具抒情浪漫性格的器乐曲。
练习曲(Study) 是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
诙谐曲(Scherzo) 又称谐谑曲,是一种速度较快,节奏活跃明确,常出现突发性强弱对照的器乐曲。
幽默曲(Humoresque) 潇洒而自由、具有幽默与幻想特点的曲目。
随想曲(Capriccio) 作曲家凭幻想创作的乐曲的通称,是一种以自由形式表现出富于变化的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是作曲家为具英雄气概题材、民族题材或情辞并茂的题材而作的器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是具有幻想和自由奔放特点的器乐曲,是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短曲。
田园曲(Pastoral) 曲调柔和,是模仿牧羊人所用的乐器发展而成的田园音乐。
船歌(Gondoliera) 缓慢而摇荡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
变奏曲(Variation) 是根据某一主题为蓝本,运用各种不同方法陆续变化奏出的器乐曲 交响诗(Symphonicpoem) 又称音诗,李斯特首创,通常表现诗情画意等文学性内容,只有一个乐章,结构上可自由发挥,音乐形式不限,是较交响曲要短得多的交响性作品。
进行曲(March) 是用以伴随群体前进的音乐,多为四拍子,突出强拍。通常用管乐演奏,常用于军队,使行列整齐并鼓舞士气。还有婚礼、丧礼、凯旋庆祝等进行曲。
摇篮曲(Berceuse) 亦称催眠曲,形式简单,速度徐缓,主旋律柔婉抒情,节奏摇荡,以模拟摇篮摆动的节奏使婴儿入睡。
圣咏曲(Chorus) 原为德国民谣和基督教赞美歌,后变成器乐曲。
舞曲 分为6种。①圆舞曲(Waltz)也有译作华尔兹的,是一种每小节一个重拍的三拍子舞曲,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其伴奏由低音的第一拍与高音和弦的第二、第三拍组成。主旋律流利舒展,和声和曲式结构简单明晰。②加沃特舞曲(Gavotte),一种法国舞曲,2/2拍子充满活泼气氛。⑧小步舞曲 (Minuet),原为法国土风舞曲,中速3/4拍子,是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④马祖卡舞曲(Mazurka),一种中速到快速的三拍子的波兰民间舞曲,流行于农村。⑤波洛奈兹舞曲(Polonaise),与马祖卡舞曲同为波兰的代表性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在热烈的气氛中透着壮大华丽感,节奏为独特的三拍子,快慢适中,庄重的节奏始终如一。又译作波兰舞曲。⑥波尔卡舞曲(Polka),19世纪盛行于波希米亚的快速二拍子舞曲。
嬉游曲(Divertimento) 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组曲。
浪漫曲(Romance) 原为以传奇叙事诗为歌词的某些抒情歌曲、器乐曲。
序曲是最古老的器乐体裁之一,它对其他一些器乐体裁的发展,特别是交响曲和交响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序曲可以比作一部作品的序言或绪论,它在音乐中最初是指歌剧、清唱剧、大合唱、舞剧或其他戏剧作品演出之前的一段前奏式的器乐曲,即主要是一种闹场性质的音乐。但是,这种早期的闹场音乐非常简单,实际上只是几声响亮的号声而已,相当于现今剧场演出之前的三遍铃声。最古老的民间市集戏台或木偶戏演出就是这样,甚至十七世纪初在意大利歌剧中,像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1567-1643)的歌剧作品,有时也还是这样。
十七世纪末,开始出现两种不同范型的戏剧前奏——法国序曲和意大利序曲。所谓法国序曲,是法国民族歌剧的奠基者吕里Lul1y(1632—1687)所创立的。这种序曲从一段宏伟、壮严、缓慢,而且往往是进行曲式的引子开始,当中接上快速、活跃的一段音乐,多半用复调的风格写成,最后重复开头那段慢速度的音乐,或用慢速度的小步舞曲作为结束。法国的这种歌剧序曲具有“慢-快-慢”的结构。意大利序曲则相反,它也可以分成明显的三段,但是它的开头一段速度疾快、活跃而有力,当中则插入一段缓慢如歌的旋律,最后又是快速度的舞曲性段落,而且时常运用意大利民间的塔兰台拉舞曲或基格舞曲的节奏。这样,意大利序曲构成的是“快-慢-快”的结构。这种意大利的歌剧序曲主要是由意大利作曲家阿·斯卡拉蒂(A.Scarlatti,1660-1725)创立的,这种序曲可以说就是在一个世纪之后出现的多乐章交响曲的雏型。由于当时的法国歌剧主要用于波旁王朝的节日庆典,而意大利歌剧却拥有更广大的观众,因此很自然地,意大利歌剧序曲在风格和内容方面都不如法国序曲那般“雍容高贵”。不过,十七至十八世纪的这两种歌剧序曲,同歌剧本身的内容和情绪并没有深刻的联系。因为当时轻浮的观众在角色出台之前,总是忙于应酬他们的朋友,剧场秩序安静不下来,而作曲家也知道观众从不注意序曲的演奏,因此也不想在这方面多花功夫。这样一来,一首歌剧序曲多次被用于不同的歌剧,已经司空见惯,无论是作者或是听众,谁也不在意。
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十八世纪下半叶。那时,德国歌剧作曲家格鲁克在进行歌剧改革时,曾为序曲定出一条划时代的准则—— 他在自己的歌剧《阿尔刻提斯》的绪言中写道:“我认为,序曲应该暗示出作品的主旨,为观众即将观赏的戏剧先在情绪上做好准备”。格鲁克的歌剧《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序曲,就是当时这种歌剧序曲的优秀范例之一。由格鲁克始创的这种古曲歌剧序曲,直到十八世纪末才最后定型,基本上采用奏鸣曲形式的结构,莫扎特的歌剧序曲多半属于这一类。
歌剧序曲要同歌剧本身保持有机的联系,再简便不过的方法,就是直接摘用歌剧中同剧中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片段或者最能体现歌剧主角的性格的旋律(如咏叹调等) 作为主题。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序曲和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都是这方面的范例。但有的序曲同歌剧本身并没有主题上的联系,例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序曲和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勒的理发师》序曲等。
贝多芬的序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在序曲这种规模不大的体裁中,用朴实简洁和高度概括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戏剧序曲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绪言”作用,而变成了整部戏剧作品的中心内容的集中体现。
然而,贝多芬的才华毕竟还是集中反映在交响曲方面,序曲的发展终于落到他的年轻的同时代人、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之父——威柏身上。威柏的歌剧序曲无论是音乐主题,或者是情绪色彩,都同歌剧本身密切相关,成为一种精致的音画,把听者引入歌剧的情绪氛围之中。威柏的歌剧《自由射手》、《奥布朗》和《优兰蒂》序曲,都是这类作品中的杰作。
十九世纪上半叶是浪漫主义歌剧序曲的黄金时代,随后,序曲的影响便明显消退了。这方面有两个原因:第一,十九世纪下半叶有些作曲家,例如瓦格纳,认为歌剧本身已经足以说明戏剧故事的情节,序曲无须再涉及故事的内容,因此,许多作曲家倾向于压缩序曲的规模。宁愿改用前奏曲这种比较简短的体裁,只限于在幕前酝酿一种情绪;第二,当时抒情剧院的新观众,一般都是真心来看演出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因此也没有必要用很响的音乐去延迟开幕的时刻。结果是:像十九世纪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几乎只有几个小节的引子,便立即转入歌剧的第一幕。
除了歌剧序曲之外,十九世纪许多作曲家还热衷于创作一种并非起“序言”作用的新型序曲,这种序曲并不从属于任何戏剧作品,但它往往带有标题,同一定的诗意内容、如古典文学或民间创作的形象和情节以及民间生活的画面有联系。这种独立的标题性序曲叫做音乐会序曲,它的创始者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第一首专为音乐会演奏而写的这种序曲,便是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标题性音乐会序曲的数量很多,如门德尔松的《芬格尔的岩穴》序曲、格林卡的《西班牙序曲》、柴科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庄严序曲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等,这类序曲有的实际上是标题性交响曲或交响诗的一个变种。
在音乐的历史上,乐器分类法通常与配器法(Orchestration)紧密联系。乐器分类法不仅体现这人们的(民族的、人类的)生活习惯、民风家俗,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着当时的、人类认识各个阶段的音乐生活内容、音乐形态、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力状况……我国古代乐器分类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八音分类法”,即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将中国古代乐器分为八类。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出现。
《国语´周语下´伶洲论乐》有述: “故乐器重者从细,轻者从大,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丝尚宫(瓦即土、陶,指埙等),匏竹尚议,革木一声。”八音为金(如钟、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匏(如笙、竽)、土(如埙、缶)、革(如鼗、建鼓)、木(如梆子、木鱼)八类。
民间音乐流传着另一种分法,将乐器大致分为:吹、拉、弹、打四类。如:吹(唢呐、箫)、拉(胡琴)、弹(三弦、琵琶)、打(扬琴、云锣)。
西方音乐采用五个类别的一种分类法:
(1)木管:竖笛、长笛,用单簧或双簧(后来用金属制)的乐器,如双簧管、大管;
(2)铜管:金属制,最早是木制的,早期实物只能吹自然音阶甚至两个八度内的泛音列,如小号、圆号、大号;
(3)打击乐:鼓、钹、响板;
(4)键盘:从最初自然音级的键盘到后来的扬可式四分音键盘(东方传统乐器没有与之相类的),如钢琴,羽管键琴、管风琴;
(5)弦乐器:丝弦从纺织物、羊肠、鲸须、钢到尼龙……如鲁特琴、小提琴、吉他、竖琴。
库特´萨克斯(Kurt Sachs 1881——1959)和霍恩博斯特尔按照声学原理对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乐器进行研究和分类,并于1914年(其年一战爆发)设计了一套术语,区分五大类乐器[后来被称为“萨克斯(乐器)分类法“]:
(1)体鸣乐器:用自然发音材料制成的乐器,如磬、三角铁 (2)膜鸣乐器:绷膜的乐器,如定音鼓、军鼓、腰鼓;
(3)气鸣乐器:包括无簧管振和使用自由震动的簧舌的乐器,如管风琴、笙;
(4)弦鸣的乐器:用弦的乐器,如小提琴、三弦;
(5)电子乐器:分电子和电声的,如电子琴和电风琴。
八音分法是历史上存在的一种分类法,现已不用。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也体现了其时重工艺、重技术、轻理论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状况(及其对人文形态的影响)。八音分法其实就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工艺学的分法。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科学”,有的只是工艺和技术,所以这种分类法也很遗憾地、根本未能体现和贯彻科学的原则。按照这种分法,铜鼓和编钟同属于金类,而陶铃和和铜铃分属于土和金类。因此于实际音乐演奏、组织、活动来说,八音分法亦未必实用。它只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学者物以类聚的初步安排和企图整饬的意念。吹拉弹打活灵活现的体现了乐器的演奏方法。民间音乐通常是婚丧嫁娶或是自娱自乐之用,未有固定的乐队编制。参演人数和方式都较为灵活,通常一个人兼奏几样乐器。同操月琴的人,可能这一类的琵琶、阮……都会演奏。而且民间音乐乐器学习教授是师徒式的,带有强烈的手工作坊和手工艺的特色。吹拉弹打的分类是很容易理解而且符合手艺的特点的,类似于泥水匠和皮革匠的区别。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占统治地位。
西方古典乐器分类法其实亦带有浓厚的手工艺的特点,也并不科学——例如现在的木管乐器全部用金属制成,而最初的铜管乐器是木制的,但木管和铜管的名称已经固定下来了——也并不体系化。它存在的理由是它背后有另一个体系化、理论化的法则:配器法,使得这种分类法有了它的实用价值和规律。配器法是为管弦乐队作曲的艺术,讲究乐器的音色、技术、性能和有效音域,以及乐器的组合、运用和总谱部署。根本上讲,配器法是以这种乐器分类法为出发点、依据和应用指导的,也使这种西方乐器分类法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这种应用虽然未必是严格科学意义的,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和理念。
所谓“萨克斯(乐器)分类法”其实也不是一种准乐器分类法。它只是萨克斯依据自己提出的五个术语(甚至不是概念)对乐器进行的分类,它虽然初步实现了体系化和结构化,却也未能完全准确、科学—— 实在因为,音乐所应用的声音材料之广泛、复杂、多样……决定了用以产生这样声音的工具也日趋精细、趋于无穷的复杂化(包括演奏法)。我们的分类法永远在后面追赶,这是人类科学的骄傲,也是艺术之痒。乐器分类法一方面致力于严谨的科学体系,一方面又要对千变万化的音乐及音乐生活和实践进行有效地指导,实非一朝一夕可以促成。“萨克斯(乐器)分类法”是业已存在的最好的分类法,它是目前所有乐器分类法中最富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的分类法,我们应当继续构筑这幢大厦、丰富它、完善它。这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为这个学科日益溶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组分和技术含量,而且更重要的还有结构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活灵活现的现代和未来的音乐。
谱子里面的各种符号代表的意思如下:
1、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2、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3、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4、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5、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6、pp(很弱)
7、 p(弱)
8、mp(中弱)
9、 mf(中强)
10、 f(强)
11、 ff(很强)
12、 sf(极强)
13、∨叫做吸气记号。一般出现在两小节之间,也有个别的出现在两个音之间的。
14、>叫做渐弱。常出现在某段乐句处。
15、▲叫做重音记号,表示这个音在演唱时要有力、加重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扩展资料:
1、三十二分音符:带有符干和3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它比十六分音符小一半,等于全音符1/32的时值;
2、六十四分音符:带有符干4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六十四分音符”。它比三十二分音符小一半,等于全音符1/64的时值。
3、音乐符号用以表达声音的不同特性,如音高、时值、音量、表情记号以及演奏技巧的提示。 音乐本质是善,而音符是垒起善城堡的积木。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