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白居易,杜甫,杜牧,苏轼 李清照他们简介的分类,如;谁是浪漫主义诗人,哪朝的,写诗风格(简短)

李白,白居易,杜甫,杜牧,苏轼 李清照他们简介的分类,如;谁是浪漫主义诗人,哪朝的,写诗风格(简短),第1张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思想内容:1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2讴歌理想,抒发悲愤3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4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风格: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风格: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风格: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风格:人民痛苦之深,既夸张,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颖。后面发议论,回环往复,层层推进,见解精辟,发人深省。语言上骈散兼行,错落有致,词采瑰丽,声调和谐。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种平板单调的弊病。风格: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风格: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oo ~~~ 累死我了。●▽●

  贺知章的咏柳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

  贺知章,唐朝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贺知章

开放分类: 名人、诗人、唐宋代诗人

生平简介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少以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家。后接大常少卿,迁礼部侍部,加集贤院学立,改授工部恃郎。俄迁秘书监。知章性放旷,晚尤纵诞,自号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更善草隶,人共传宝。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年八十六卒。肃宗赠礼部尚书。诗一卷。

补充

贺知章(659-744),唐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贺知章诗全集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磋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麦荷。

答朝士

镇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这渠不道是吴儿。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校理还供。

海潮在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马,犹理云外峰。

故乡古无际,明发怀朋从。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分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更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面学会玄览,东堂发圣漠。

天光烛武巴,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援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场点,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唐禅社首乐章

《唐书·乐志》曰:玄宗开元十三年弹社首山余地批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船、奠玉帛用肃和,迎俎人用雍和,初献

用寿和,饮福用福和,还宫用太和,送神用灵具醉以代顺和。

顺和

至能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实,增广陈厥诚。

黄抵授如在,泰折俟威亭。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准各。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叹落远。

的陈长奉明光控,氯工半人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岁不调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田井傍,成通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木可村,会持仙实荐君王。

泰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待戎。

造成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无宰,授律取文华。

胃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族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征传晋苑东。

喜人藉责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徐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雍和

夙夜着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集盛以采,房组斯荐。

推德推馨,尚兹克通。

泰和

恨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利顺其湮。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放穆不已,袁对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洗,执天有禺。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当。

太和

昭昭有唐,天件方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事神配极。

表和

黄抵是低,我其夙夜。

爱畏诚絮,匪逞宁舍。

礼以球玉,荐厥茅籍。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大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批。

袭冕而把,团降在斯。

五吉克各,八变季施。

辑熙肆靖,厥心匪离。

奉和御制春台望

青阳市王道,玄览阳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

缭绕八川浮,它晚双闭映。

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

华滋的四丹青树,预气氤包金玉堂。

尚有灵蛇下拨峡,还征瑜宝人陈仓。

自首秦奢汉穷武,后应万徐宫百数。

旗国五丈殿千门,连绵南阳山西垣。

广画综纸夸绕窕,罗生玳瑁象昆仑。

乃眷天晴兴隐恤,古来土木良非一。

荆临章深赵丛台。何加尧协将禹室。

层栏宋窦下龙舆,清管运迄半绔流。

一听南风引育舞,长谣北极仰鸡居。

题袁氏别业一作偶游主人园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磋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麦荷。

答朝士

镇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这渠不道是吴儿。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校理还供。 海潮在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马,犹理云外峰。 故乡古无际,明发怀朋从。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分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更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土赐宴赋得谟字

面学会玄览,东堂发圣漠。 天光烛武巴,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援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场点,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唐禅社首乐章

《唐书·乐志》曰:玄宗开元十三年弹社首山余地批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

用太和,登船、奠玉帛用肃和,迎俎人用雍和,初献用寿和,饮福用福和,还宫用

太和,送神用灵具醉以代顺和。

顺和

至能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实,增广陈厥诚。 黄抵授如在,泰折俟威亭。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准各。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叹落远。

的陈长奉明光控,氯工半人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岁不调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田井傍,成通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木可村,会持仙实荐君王。

泰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待戎。

造成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无宰,授律取文华。

胃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族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征传晋苑东。 喜人藉责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徐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雍和

夙夜着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集盛以采,房组斯荐。 推德推馨,尚兹克通。

泰和

恨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利顺其湮。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放穆不已,袁对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洗,执天有禺。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当。

太和

昭昭有唐,天件方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事神配极。

表和

黄抵是低,我其夙夜。 爱畏诚絮,匪逞宁舍。

礼以球玉,荐厥茅籍。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大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批。 袭冕而把,团降在斯。

五吉克各,八变季施。 辑熙肆靖,厥心匪离。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折活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含蓄”的道理。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

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

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

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

《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

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

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

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

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

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

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

“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俄属惠文

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

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

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俄迁太子宾客、

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

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

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

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

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

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

乃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

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

终,年八十六。

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

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

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静默以

养闲,因谈谐而讽谏。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

克遂四明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

而长往。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

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

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

万[一华按:“万”字衍。]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

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

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中《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

陆象先善。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

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

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

累年无功。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

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

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

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

赞赐之。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

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

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

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令之

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

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

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

世传以为宝。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

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

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

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

八十六。肃宗乾元初,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维摩,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少以

文词知名,工草隶书。进士及第,历官太常少卿、礼部侍郎、

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读、检校工部侍郎,迁秘

书监、太子宾客、庆王侍读。知章性放善谑,晚年尤纵,无复

规检。年八十六。自号“四明狂客”,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

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

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

非人工所到也。天宝二年,以老年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

许之。重令入阁,诸王以下拜辞。上亲制诗序,令所司供帐,

百寮饯送,赐诗叙别。知章表谢,手诏答曰:“卿儒才旧业,

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东序,而乃高蹈世表,归心妙门,

虽雅意难违,良深耿叹。眷言离祖,是用赠诗,宜保松乔,慎

行李也。儿子等常所执经,故令亲别,尊师之义,何以谢焉。”

仍拜其子典设郎曾子为朝散大夫,本郡司马,以伸侍养。知章

以羸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元年冬十二月,诏曰:故

超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

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待诏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

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

而长往。舟壑靡息,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

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者也。

(唐·窦蒙《述书赋注》,《全唐文》卷四四七)

知章年八十六,卧病,冥然无知。疾损,上表乞为道士还

乡,明皇许之。舍宅为观,赐名千秋,命其男曾子会稽郡司马,

赐镜湖剡川一曲。诏令供帐东门,百寮祖饯。御制送诗,并序

云:“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

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

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

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

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诗云:“遗荣期入道,辞老竟

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又云:“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

归。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

诗评一则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

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

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

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

遗意。(宋·范(日希)文《对床夜话》)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李白全集收录1010首 《李白全集》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一共1010首

李白全集

第一集(古诗五十九首)

第二集(乐府三十首)

第三集(乐府三十七首)

第四集(乐府四十四首)

第五集(乐府三十八首)

第六集(古近体诗二十八首)

第七集(古近体诗五十三首)

第八集(古近体诗四十三首)

第九集(古近体诗二十四首)

第十集(古近体诗三十二首)

第十一集(古近体诗二十五首)

第十二集(古近体诗二十五首)

第十三集(古近体诗二十六首)

第十四集(古近体诗三十四首)

第十五集(古近体诗二十一首)

第十六集(古近体诗四十四首)

第十七集(古近体诗三十三首)

第十八集(古近体诗三十二首)

第十九集(古近体诗六十首)

第二十集(古近体诗三十六首)

第二十一集(古近体诗五十八首)

第二十二集(古近体诗四十七首)

第二十三集(古近体诗六十三首)

第二十四集(古近体诗八十八首)

第二十五集(补遗三十首)白帝城》等多首。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lgaxMXa8mVVw3_OZmIOIg

 提取码: 99xw

咏鹅

体裁:唐诗

朝代:唐代

作者:骆宾王

原文: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38~684)唐代诗人。字观光,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写作背景:

这是骆宾王在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鉴赏: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浮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咏柳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

〔导读〕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贺知章

唐朝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太多了!!!

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第一桥

天堑变通途杭州湾跨海大桥印象

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里,曾描绘过这样一个浪漫的片段:唐明皇晚年思念杨贵妃,道士杨通幽为他造了一座通往月宫的仙桥,寻访离世多年的爱人。

"(杨通幽)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一条雪链也似的银桥。踱上桥去,且是平稳好走,随走过处,桥便随灭。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

一座堪比虹彩的大桥,沟通仙与人、虚与实、生与死、欢乐与悲伤、有限与无穷。

文学艺术之唯美,莫过于此。

胸襟豪情之壮阔,无出其右。

那么,现实里是否有这样高接天穹的虹桥?

我们平常人是否又有机会登上这样凌驾山海的虹桥?

在2008年的中国、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华东、在"怒涛卷霜雪"的杭州湾,一座平地而起的盖世长桥,给了我们将向往与梦幻变成现实的惊喜。

初临杭州湾跨海大桥,远眺之下,给人的第一感觉不是雄壮,而是"柔",一种近乎于女性柔美与文艺柔暖的"柔"。

很多人说,巴黎塞纳河上的西蒙娜·德·波伏瓦步行桥,展现的是法国女性的高调、浪漫,以及女作家波伏瓦卓尔不群的艺术气质,它是塞纳河源远流长的古典主义的最好诠释。

那么今天的我们就能说,杭州湾跨海大桥集中了所有江南风情中的巧、秀、雅、精。她是每个江南女子华丽的发髻、姣好的面容;她是每个江南文士秀美的楷书、隽永的诗句;她演绎了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文艺之美。

渐进大桥,桥上七色的栏杆以惊艳的气度一一展现眼前。虽然这种多色护栏的设计本意是防止司机在长时间过桥途中的视觉疲劳,但这座充满了人文内质的大桥还是为护栏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从空中俯瞰,仿佛彩虹一道,穿行于杭州湾上,气势非凡。

"天虹做桥,而穿梭其上",过往于桥上的人们,多少都会有飘飘其间的悦然。事实上,登上彩虹一直是人们童年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梦想。在**大师黑泽明的代表作《八个梦》里,就曾有过"孩子追寻天边彩虹桥"的离奇情节。今天,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一个本来"很理性"、"很科学"的设计,无意中成全了很多人感性深处的执著,怎不教人唏嘘感叹。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在大桥靠慈溪南岸边一望无际的滩涂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世代住在这里,靠海吃海的渔民,他们至今还在这里,从事着祖祖辈辈们赖以存活的生计。所不同的是,一幢幢为"农家乐"旅游而建的房屋正开始在他们的手中建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已经成为无法追寻的记忆。

南岸东侧的滩涂外是一方小小的港口,停着很多打渔用的小船。但在零零落落的小船中,一艘五层楼高的轮船特别醒目,轮船前方写着"跨海大桥见证游基地"-那是由有商业头脑的村民承办的旅游项目。

"别看现在很简陋,要不了明年,这里肯定要繁华十倍。"桥墩下一位做着买卖的村民说道。

红学家苏岑说,大俗即雅。这些因大桥而改变的民生百相,同样是大桥那柔美文艺积淀的一部分。

登临大桥,凌风于苍茫大海,同行中,有人按着《念奴娇》的词韵高歌道:"春立潮头,风倾云上,渐把多情懂。人间生替,暗将海岳相从。"

这情怀、这感慨,与东坡公的"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相比,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杭州湾跨海大桥,可不正是这样一座让人享受艺术冲击、激发满腔柔情的虹桥!

但是,如果你认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只有柔美、只有艺术陶醉的一面,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唐人周匡物有诗描写杭州湾说:"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

历史上,杭州湾比之于长江,更能担负"天险"之名。不到桥上,你绝不能想象水面之宽阔、水流之湍急。站在桥头,我们不由想见,阻断"两信潮",在数百年之前,并非夸张。

而今天,建在这"天堑"之上的跨海大桥,本就是一场雄浑壮阔的绝世传奇。她刷新了人类跨越海洋的纪录,也将成为世界桥梁史上一座新的"珠穆朗玛峰"。一桩一架一墩都铺垫出一抹生命的本色:敬业、奉献、牺牲。

在这场传奇中,最醒目、最值得我们称颂的,就是奇迹的缔造者们。我们曾无数次回眸杭州湾,每一次都惊艳于她的奇伟壮丽。今天,当跨海大桥为风姿卓越的杭州湾谱下点睛之笔的时候,我们更值得为她创下的多项技术创新与世界纪录感叹。而最撼动我们心灵的,是建设者们改造江海再造乾坤的魂魄。

跨越杭州湾,这是钱塘江两岸无数人几百年的梦想。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我们一直在期待。从酝酿筹建到前期勘测、从技术论证到全线贯通整整十四载。十几年来,为跨海大桥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人们,为中国桥梁事业曾孜孜不倦工作过的人们,所有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在我们跨越天堑的一刻得到了馈赠。

在还未建成的大桥观景台上,我们看到还是有许多施工人员栉风沐雨,继续完成着这个伟大的工程。

他们是这段雄壮历史真正的见证人。

现场的工人们七嘴八舌地向我们讲述着那些说不尽、道不完的感人故事:一位工程师短短三个月头发白了一半,桥架好第二天他却倒下了;为了赶工期,一批青年技术人员婚期一推再推,在工地上举行简单的婚礼……这些故事宛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所谱写的无私奉献华章,化为一道绚丽长虹,凝聚起中华民族奋发复兴的巨大动力。

一位参与早期规划的老工程师看到今天的大桥雄姿,兴奋之余,慨然挥笔填写了半阕诗馀赠给我们:"横空出世,起蛟龙,笛破一湾春涌。枫浦沉愁,河姆渡,吴月楚天今控。十里洋场,西施故里,香辇姑苏拥。天工巧夺,欲将河汉牵拢。"

老先生的词句说得没错,正是跨海大桥,把南北两岸不同的文化背景用一种大手笔的方式紧紧拴联在一起,这个大背景,才是跨海大桥最值得赞颂的一页。今天站在两岸,极目远眺矫若游龙的跨海大桥,我们见证的是奉献,见证的是创新,见证的是国力。

毛主席有词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今天,在这个中国人创造奇迹的时代,拿这两句来形容杭州湾跨海大桥,再合适不过。

她跨越天堑,跨越梦想,跨越时空。我们为昨天而赞美,因为她的建成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我们为今天而讴歌,因为这一巨龙已经升腾飞舞;我们为明天而期待,因为这一绮丽飘带将寄托新的希望,展示新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151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