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拖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拖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拖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第1张

  拖鞋关于拖鞋,清人徐珂认为:“拖,曳也。拖鞋,鞋之无后跟者也。任意曳之,取其轻便也。”这种“任意曳之”的定义,正反映出拖鞋无拘无束极其休闲的精神。就拖鞋本身来说,无遮无拦的,往脚上一套就行了,无疑是对脚的解放;鞋再怎么合脚,对脚都是一种压迫、一种限制,一不小心还会逼出“脚臭”来。在现实生活中,拖鞋不光能使人的脚摆脱桎梏,似乎更能将人们的精神从极度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解放出来。 最初的拖鞋,木制的多,木制拖鞋也称为“木屐”、“趿拉板儿”或“呱哒板儿”。“呱哒板儿”一般以质地坚硬的木板做成,多用帆布带、革带或塑料带做脚襻。穿着走路时会发出“呱哒、呱哒”的声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再加上穿着不太舒适,故现在市区的家庭中这种木屐已经 见不到了。据东方朔《琐语》载:“春秋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文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屐。”可见,当初载入史书的“拖鞋”,只是出于对死者的悼念,与休闲无关。“ 呱哒板儿”最早盛行于我国南北朝时期,谢灵运曾经对其进行过改造,故也称“谢公屐”。有句唐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说的就是这种木屐。《红楼梦》里的多情公子贾宝玉经常穿的也是这种木质拖鞋。至于木屐如何流落民间又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则不得其详。有野史从平民角度出发,说木屐“各处皆雨时所用,闽人亦然。粤人则不论晴雨,不论男女,皆蹑之”,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沪之男女,夏日辄喜曳之”,已经是近现代的事情了。  拖鞋20世纪50年代,第一双塑料拖鞋在法国问世,是拖鞋史上的一次革命运动。我国在1960年也生产出塑料拖鞋。时至今日,塑料泡沫乃是制造拖鞋的主要材料。泡沫拖鞋,廉价而且耐用,让拖鞋更加“平易近人”。 近年来,在崇尚自然和环保风气推动下,以皮、木、竹、麦秆等天然材料制造的拖鞋,开始在我国大行其道。眼下的拖鞋更以凉爽、保健、安全、时髦为特点,涌现出空调拖鞋、沐浴拖鞋、沙滩拖鞋、保健拖鞋、时装拖鞋、居室拖鞋等概念。这些形形色色、五彩纷呈的拖鞋,如一道道闲暇自如、优雅潇洒的休闲风景,营造出浪漫多情的夏日情趣。 或许正是廉价和轻便造成了拖鞋无法出席正规场合、无法走上台面的不良印象。如今,拖鞋已开始“进军”写字楼,只是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打破拖鞋与散漫作风的联想,大家都能自由自在、轻轻松松地穿拖鞋上班。如果大家都在办公室门口备好拖鞋,进门时换上,不是更加轻松时尚吗? 由于近年来休闲装的发达,一些看起来正式的拖鞋也相当流行,鞋头可能是精致的皮制形式,但后面全空,就是一般的拖鞋。穿套相当方便,上班时如长裤裤脚够长,看不出来是一双拖鞋。 拖鞋与一些特定地区的文化也深有关系。在许多亚洲国家,进入屋内一定要更换室内拖鞋,在厕所也有专用的浴室拖鞋。而且主人与客人的拖 鞋通常是有所区分的。而热带地区国家,在户外穿拖鞋是相当常见的,许多在街头工作的人们,工作装扮也少不了一双拖鞋。多数餐厅也不会禁止穿着拖鞋入内。某些滨海的观光景点也常见穿着拖鞋的观光客,因此有些高级餐厅、服饰店或百货精品店,会在店门上张贴“禁止穿拖鞋入内”的标语。 然而,在正式场合穿平底拖鞋是不合礼仪的,例如参加毕业典礼、上教堂、参观庙宇等。在泰国的玉佛寺,就明文规定参观者不能穿没后跟的拖鞋。而女士们所穿的凉鞋,有时也许与拖鞋类似,也就是只有鞋头没有后跟,但经常是有高跟而非平底的,此时不会称为拖鞋,而都简称为高跟鞋或是凉鞋。 拖鞋: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一般在室内穿。 拖鞋:指在不伤害鞋和脚的前提下,只通过鞋或脚或鞋和脚的方向平行于 拖鞋的相册(20张) 脚底的三块突起或是鞋底内面所在的近似平面且与小腿轴心延长线共平面的运动就能使鞋和脚分离的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322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