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大师有哪些

西方绘画大师有哪些,第1张

西方绘画大师如下:

1、贝诺佐·哥佐利。他的壁画通常充满着宁谧的诗意,情感比较深沉,他的许多学生大致也因袭了这种抒情画风。

2、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巨匠之一。弗朗切斯卡的大部分人生时间都是在他出生的故乡圣塞波可度过的。

3、乔凡尼·贝利尼。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 威尼斯画派的创立 威尼斯画派的主要奠基人是贝利尼家族父子三人,即父亲雅科布。

4、安德烈亚·曼坦那。意大利帕多瓦派文艺复兴画家,北部意大利重要的人文主义者。

5、卡洛·克里韦利。文艺复兴时代画家,意大利人。作品多为带有宗教有关因素的绘画。

画这幅画的人是毕加索。

参考资料:

-西方绘画

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像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动、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渲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

  照像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一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十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一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画派还是画家在忠实的再现自然,只是对其进行了发挥添加,强调和发展的话,下面所介绍的第二大类,即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20世纪以后。

  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自我感受,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事物的内在结构,其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等。这个画派对现代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野兽派——野兽派以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表达内在激情,马蒂斯是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画面的视点已不再是一个方位,而是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表现,使物体还原成几何形体。其创始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

  未来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以抽象的形式,运用色彩、线条表现运动速度、力量及其组合与分隔。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依靠线条、块、面、色彩,进行无具象的抽象进行组合,其代表画家为荷兰画家蒙德尔安。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活动雕刻、波普艺术直到后现代主义都有一定影响。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画派受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影响,主张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幻。代表画家有西班牙画家达利、米罗。

凡高是后印象派的,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用色极其浪漫和大胆,对于处学者是比好理想的临摹对象的画家,作为初学者有一个良好的色彩启蒙是最好的。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画家,对初学者不宜。初学者最初需要掌握的主要是素描,如果素描可以了那么自然开始油画那就应该关注色与光的问题。这个问题做的比较好的还有西斯莱,一个印象派的温和主义画家,他的颜色沉稳而有内涵,用色方式独特。如果前面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又不会一些古典油画复杂的上色技法,那么就学习下维亚尔和夏尔丹的画吧,老老实实的去画吧。

素描可以了用色可以了没有问题了,那你怎么画的油画是次要的了,反正你怎么画,画出来的都会好看。那么油画就成为了你可以选择也可不选的一种表现的材质了。

  着重介绍五位女性艺术家,她们丝毫不亚于同代男性艺术家的才华及其历史贡献。

  一 举办画展次数最多的女画家——方君壁

  方君壁(1898—1986),出生于福州。幼年随家人赴法,先入朱里安美术学院,后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女学生。1924年她的作品入选巴黎沙龙展,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并从此开始了她漫长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涯。

  由于家境优越,方君壁留洋求学较早,因此她的艺术生涯与中国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并未发生多少关联。1925年她曾回国执教,但一年后又重返法国,再进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勃纳尔画室继续学习了两年。1936年方君壁再次回国,除专门从事油画创作外,还潜心研修国画,在艺术实践中,与徐悲鸿、林风眠一样较早地探索着中西方艺术融合的道路,尝试着将西画的解剖学、透视学等原理融合到国画中来,以改正中国画种种不合科学定律之处,可见其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在历史上同期画家中,方君壁的画展次数是最多的。她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巴西、阿根廷和日本均举办过画展。1974年,为了表达对这位将自己一身都奉献给艺术事业的名门后裔的尊敬,巴黎东方艺术馆专为她举行了“方君壁从艺六十年回顾展”,可见其巨大的艺术成就。

  1949年在其丈夫被国民党误杀后,方君壁再次离开了祖国,远走海外,最后定居美国,一身作画,直至终老。

  二 天妒英才——蔡威廉

  蔡威廉(1904—1940)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之女,1915年(其时九岁)第一次随父母赴欧,后又二次赴欧,毕业于法国国立里昂美术学院,1928年回国后被杭州国立艺术院院长林风眠聘为西画系教授。她的肖像画在1929年第一界全国美术展览中就“一鸣惊人”。在她的执教的时间内,经常亲自给同学们做示范,很受同学们尊敬和爱戴,为我国西画家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学生中就有后来出名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

  蔡威廉与杭州国立艺术院理论教授林文铮的结合是当年中国文化界的一段佳话。可惜在云南分娩时因感染褥热,不幸早逝。她的一位朋友在她一九三九年去世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真正在那里为艺术而致力,用勤苦与自己斗争,改正弱点,发现新天地,如蔡威廉女士那么为人,实在不多,末了却被穷病打倒,终于死去,想起来未免令人痛苦寒心”。由于离世较早,蔡威廉留下的作品很少,其中巨幅肖像《秋瑾就义图》是我国画史上第一幅描绘女性英雄秋瑾的画作,也表现了一个女性画家对作为民族英雄的“女人”价值的张扬。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肖像画《孙中山肖像》、《建筑师刘既漂》、《林文铮肖像》等。

  蔡威廉的画风简练概括、有欧洲现代主义早期的风格,同时受后印象主义,尤其是塞尚画风的影响较大,用笔大胆,造型简练概括,具有雕塑感。蔡威廉对反映和表现女性题材有强烈的自觉意识,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三 大家闺秀——关紫兰

  关紫兰(1903—1986),广东南海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老师是上海早期油画家陈抱一。关紫兰是中国较早接受野兽派影响的职业油画家,是近代的浪漫派。毕业后随即留学日本,对野兽派绘画理解颇深。她的作品秀美华丽、用笔豪放,时时透露出坚强与宏伟,极具现代主义倾向,深受日本油画界器重,被海外油画界称为“中国闺秀女油画家”。

  1929年她的作品《少女》显示出她在艺术上的大胆追求。画面构图稳中有动,线条和色彩组合活泼,人物形象简练,用笔老到,色块明亮、果断、鲜艳,确实与当时中国大部分油画家的“写意性写实油画”有很大差别。这种油画常常色彩灰暗或一片暗褐色,被称作“酱油调子”,尤其是在油画的绘画性、色彩和表层肌理及用笔上与先进技法有一定差距。后来成为美术评论家的金冶当时就评论道:“富有色彩而不辨轮廓,完全用自觉去表现图像,所以在关女士的画风中只有一种很简单的形式,就是幽秀华丽、大方新鲜,她的用笔奇特的很,是近代的浪漫派,实在的内容,离我们目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可她是远处的一盏明灯”。她的另一幅作品《 执扇少女》与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画面少女端庄淑慧、从容恬静,目如秋水,唇似樱桃,手中素洁的折扇映衬着纯净与典雅;画面构图饱满大气,线条圆润简约、洒脱飘逸,丰富强烈的色彩对比在微妙的纯度调和里趋于协调,浓郁中不失沉稳;背景富有时代气息的装饰布纹图案,点缀着少女如画如梦的流金岁月。20世纪40年代陈瑞林在《当代中国油画》中也曾评论道:“她确有像宝石一样晶莹玉润的色彩,有像天鹅绒一样温馨的画面,有小鸟一样活泼的笔触,可是男性特有的紧张与宏伟的构成,在她的画面中已经老早就有了,看她最近的作品,风景和几张花,显然的,她已经放弃了变形、夸张而转入写实的手法中去,有这种写实绝不是庸俗的、皮相的,而是表现的、单纯的、洗练的写实”。

  可惜,她的画也留存不多, 但从她有限的画作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相比于中国早期其他的油画家,其人物作品用笔格外简约肯定,把握人物神情极具敏锐。三十年代人物作品尚以清幽华丽的气质见胜,到四十年代,人物画中更见秋水伊人的高华沉静。

  关紫兰不仅是上世纪女性画家的代表人物,在近百年新绘画运动中,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前卫女性——丘堤

  丘堤(1906—1958)原名丘碧珍,生于商人家庭。她在少女时代就凸显出不一般的个性和见识,年少在福州女子师范读书时就已显出新女性特点,带头剪短发,并利用暑期挨家挨户动员家庭主妇学习文化,组织补习班。1928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西洋画系学习毕业后随哥哥去了日本继续进修美术,受印象主义影响较深。

  她的丈夫庞薰琴也是中国早期的油画家,与另一位画家、雕塑家王济远于1932年成立画室 “决澜社”。1933年10月,当“决澜社”举办第二次画展时,丘堤的作品《花》获得“决澜社奖”,这是决澜社四次画展中惟一的一次颁奖活动,并请了当时文教界的名人颁奖。此次获奖使丘堤名声大振,但也有一些争议,这要从这副画的画面说起:平涂的背景前,一块浅色的方块,象征桌面,上搁一块蜡染绣布,也是完全的平面化。画上的一盆植物,叶子是红的,花是绿的。于是便引来了一些人的不满,认为红叶绿花违反了自然界的规律。其实,丘堤这件作品,无论是画面的构成、用意、色彩,都非常成熟和老练。她的构图在对称性中求得微妙的不均衡,背景的平涂和主要物体的有笔触的肌理化处理,显然是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处理手法和蜡染花布的民间趣味,再加上植物和背景的关系,这一切便不落痕迹地、简洁又富有意味地勾画出这幅画的时代气息。此外,这幅画也显出了画家创作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在于能将各种不相同的事物,无论是技法还是观念,都有分寸地融为一体,各部分的比例,无论是点、线、面,色彩,还是各种意象趣味,都能如此浑为一体,不多不少地组成一幅简洁的好画。丘堤的油画对物体与空间、空气的暧昧关系,为中国女性油画家所仅见。

  可惜的是她的作品也留存较少,大量作品在抗战和文革时期遭浩劫被毁,仅剩二十多件,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天才画家而言,数十件作品已完全可以让我们看出她艺术的光芒。

  五 传奇女性——潘玉良

  在中国早期的女油画家中,潘玉良(1895-1977)的画留存最多,主要作品有2000多件,如加上各种速写和草稿,其作品可达4000多件。潘玉良原名张玉良,自幼父母双亡,一度被迫堕入青楼,18岁从良。后在陈独秀、刘海粟的鼓励下,开始学画,并在1918年以较高的分数被上海美专录取。1921年,她考取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毕业后又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与徐悲鸿共同受教于法国学院派画家西蒙、达仰教授。1925年完成学业后又在罗马国立艺术学院学了一年绘画和两年雕塑。在她求学的这段时间里,国内军阀混战,留学生的公费资助常常得不到,而她又是个好强的人,不愿开口借钱,以至于营养不良,差点双目失明,由此可见她性格的坚强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国内外艺术界对潘玉良的艺术均有很高的评价,在1929年回国后一段时期里,她的油画充溢着活力,色彩浓艳厚重,用笔大胆泼辣,被人誉为“中国印象派第一人”。 她的早期作品《春之歌》就吸取了印象派的光色变化,以自然抒情的笔调表达出生活中蕴含的美的境界。《仰卧女人体》则造型简洁,意境甜美沉静。1940年的《自画像》,画面色彩明亮,黄绿的背景和从左边伸入画中的盛开的红色大花形成对比,画中人穿着中国旗袍,微斜着头,眼神优雅却略带忧郁。作此画时她正是带着一种悲痛绝望的心情离开祖国不久,可以看出画中寄寓了她对亲人的淡淡思念和一种无奈的孤单。除了自画像她还喜好静物,并将静物创作与回忆相结合。从《白菊花与线装书》中一再出现的菊花、丁香、月季,还有扑克、线装书和烟斗等,可以看出这都是她对旧生活的回忆。从她留下的文章中我们知道,她将菊花,尤其是白菊赋予特殊的人格意义,常将其比喻自己的清白和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志向。对生活细节的回味和随之起伏变化着的心情思绪,表达出潘玉良作为一名特殊的女性,对其人生况味的表达。

  后来,她又将中国画的线条融入油画,赋予作品以东方神韵。当时专门研究中国现代艺术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迈克•苏立文认为:“潘玉良是当代能使中西艺术融合的少数中国画家的一位杰出的代表”。除此以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她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对女性身体和心境的表现,而她所掌握的印象派技法和传统中国画线描画法,都为她的女性情怀和女性感受服务。潘玉良画的大量女人体,其中大部分都是她自己充当模特。最有特点的是用线描构成的人体画,在《观猫女人体》,《披花巾女人体》和《女人体》中,潘玉良先用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典雅素静的女裸体,然后用淡彩点染出人体的结构和质感,背景部分运用点彩和交错的短线来制造层次,呈现出秀美灵逸、坚实饱满的极富独创性和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潘玉良不仅仅在技法上为中西艺术融合做出了贡献,还在于她画的这批人体的出现是早期女画家用自己身体表达自己感情和人生的范本。潘玉良晚年仍热衷于创作。五十年代中后期她创作了一批以中国民间妇女活动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如《双人袖舞》,《双人扇舞》等,这些画乍看起来有马蒂斯的大块纯色运用的特点,然而在纷繁的西画色彩中又融入了国画的线条勾勒,蕴藏着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构图大胆而夸张,画面奔放而深沉,色彩绚烂而宁静,有着强烈的律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对此,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予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做出了丰富的贡献” 。

  以上这些生活于二十世纪初的女画家们的才情可谓遗世独立,已成绝响。她们为我国的油画发展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绘画史会记住她们,世界绘画史同样会记住她们。她们留存不多的作品,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艺术瑰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35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