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是什么歌曲?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是什么歌曲?,第1张

歌名:《奉献》

原唱:苏芮,填词:杨立德,谱曲:翁孝良

歌词: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不停的问,我不停的找,不停的想

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

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

扩展资料:

 

《奉献》,由杨立德作词,翁孝良作曲,苏芮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1994年6月1日发行的专辑《经典老歌》。

《奉献》是一首原唱的歌曲,奉献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感恩生命里有你们变得不平凡了。

专辑曲目:《酒干倘卖无》、《变》、《迷失》、《能输多少》、《请跟我来》、《心痛的感觉》、《是不是这样》、《是否》、《为了明天》、《奉献》、《证人》、《钢铁的心》、《一样的月光》、《再回首》、《跟着感觉走》、《without you》。

-奉献 (苏芮演唱歌曲)

歌曲名:牧马人

演唱:杨坤

血色浪漫制

风吹过草低见牛羊

呼伦贝尔泥土都带香

一挥手雄鹰在肩膀

把天地都收进胸膛

家就在奔驰马背上

游牧民族热爱着远方

被风霜雕刻的脸庞

从出生就有的沧桑

牧马人还在流浪

他追随着迁徙的草场

寂寞时歌声悠扬

那支长调世代传唱

牧马人还在流浪

他身后是落下的夕阳

马头琴对这月亮

没人知道他的忧伤

天苍苍野茫茫

自由像风一样

那是我伸手就可及的天堂

天苍苍野茫茫

人心洁净安详

那是我早已回不去的故乡

淡绿的草场,深绿的树林,金黄的麦地,再点缀着尖顶的教堂和红顶的小楼,便构成了英国乡村最基本的图案。如果加上几抹低低的白云,便是油画大师手里的名作。

英国的建筑风格大多保持着红砖在外,斜顶在上,屋顶为深灰色的房子。也有墙面涂成白色的,是那种很暗的白或者可以叫作“灰色”,不是美国建筑那种明快的“白”。

房子一般是由砖、木和钢材建筑而成的,很少看见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大多数用钢筋混凝土的地方是用的工字型钢材。英国的建筑保暖性或者说隔热性很好,主要是由于房屋建筑的墙是三层的,外面一层是红砖;中间层是隔热层,用的是厚的海绵,或者是带金属隔热层的薄海绵;里面那层是轻质量的灰色砖,比较厚。这样构成的墙体,其隔热性能可想而知了。到了冬天,房间只要开暖气,马上就热起来了,房间的保暖性很好。

真正的英伦风情就是这样——随心所欲地在咖啡厅小坐,啜着味道浓郁的英国咖啡,吃甜点,优雅而闲适。所以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之类适合做别墅建筑景观的配乐

莫扎特,mò zhā tè,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享年35岁。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仅仅活了35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海顿,1732年4月1日,维也维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1809年5月1日逝世于维也纳。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顿的父亲是一个马车制造匠,以修造马车为生,母亲是个厨娘。尽管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却都热爱音乐,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他的家境贫苦,为了学习,六岁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海顿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被选为当时施台芳教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后来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唱团赶了出来,从此他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苦。幸运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发现,并得到了他的救助,才勉强活了下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为艰苦的时期。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得到了匈牙利贵族保尔·艾斯特哈齐的帮助,成为这位侯爵的宫廷乐师。此后,海顿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由于他性格开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听起来总有一种宁静、乐观的感觉,而不象贝多芬的音乐那样具有强烈的斗争性。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621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