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买车和找对象有很多共同点。如果你经济实力强有人格魅力,你在这两件事上都会有很大的选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更好。但是很多人经历了从无知到成熟的过程,才知道初恋总是最难忘的感情。从这个角度买车也是一样的。当你成功了,就能买到小时候的梦想车的时候,你会发现再也找不到第一次坐在自己汽车驾驶座上的兴奋和满足感了。所以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就像初恋一样。
随着限购政策的实施和新能源车的普及,现在市面上为年轻人推出了很多纯电动车。如果你到了选择人生第一辆车的阶段,刚需要一辆纯电动车,在茫茫的车海中睁开了眼睛,也许你会注意新烤的比亚迪,看看你能否满足选择初恋的条件。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某些异性,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这时你的大脑一片空白,当初选择异性伙伴的规则也自动被忽视。有一段时间不太能说话这就是所谓的眼缘。
买车的事看起来比较严肃需要理性,但不能忽视眼角的重要性。有些人买车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准备,各车型的参数构成甚至颠倒过来,千辛万苦地完成了一辆车型,最终进入看了真车后,因为我觉得你看起来不好,所以那个设计不能吸引你。而且当你看到其他更引人注目的车时,它很有可能成为你的最终选择。我相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不会少。从年轻人的审美来看,比亚迪的长相还是很有魅力的。虽然位于家用纯电动车上,但外观上并不闪烁,配合浪漫钻石光栅闪闪发光。
但我们还不够做出最终决定,所以下次我们要对它有深刻的了解。约翰肯尼迪。对汽车来说,车内的质量同样重要。毕竟外观只是给别人看的,装修是和自己长期接触的部分。和择偶一样,下一步就是了解那个人的性格和想法,衡量自己能否长期相处。约翰肯尼迪。也许细节丰富的外观设计提高了我们对比亚迪E3装修的期待。如果了解比亚迪的最新设计动向,进入这辆车的驾驶舱会导致审美疲劳。从中央控制到门板座位,与家人兄弟非常般配,有几个清新的吃天的意思,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处理,整个黑色配色也与活力的外观不太协调。
1904年,一家传奇的汽车企业在美国的纽约诞生,这家企业就是以创立者自己的名字命名的“Maxwell”汽车厂。
创立初期,正值美国从马车向汽车的转变关键期,汽车的高效,高产的特性使之在美国乃至全球的需求量都极速增加,而当时受限于大西洋的航道的安全性和当时货轮的承载量的局限,美国本土急需自己的汽车产品。麦克斯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召唤下,应运而生。
麦克斯韦汽车公司在发展初期就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今天要介绍的这辆“maxwell Model L”就是当时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Model L”诞生于1907年,全车采用了很多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全车手工制作,当时的的汽车企业还没有进入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整车的生产和装备都是通过工人手工完成,所以当时的乘用车,每一辆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特点。
车辆采用的是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传动布局,一个直列双缸水冷发动机置于前发动机仓内,并通过行星齿轮的变速箱进行传动比的变更,这在当时是全世界的最前沿的科技,所以这辆车是全世界最早采用行星齿轮进行传动比变更的车辆之一,这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一直对现在的汽车设计和制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车辆采用的是右舵的驾驶方式,这受限于当时美国的交通规则是按照英联邦的惯例的延续。拍档置于驾驶位的右边,设有两个前进挡和一个后退档。全车没有离合的存在,所以这是挺考验当时的驾驶员的技术的和变速箱的机械稳定性。
这辆只有两个机械踏板,一个是油门踏板,另一个是刹车和手刹的一体踏板,这种设计还是非常巧妙的,但是感觉安全性上还有待商榷,这也许就是后来的脚踏手刹的最早的形式吧。
这辆还是延续着马车的设计方式,马车式半包裹座椅,现在看来也是非常的舒适和温暖。虽然随着时间的延续,岁月不可阻挡的在皮革上面刻下了他们独特的印记,但是这些日积月累的疤痕,也述说着当年的辉煌岁月。
古老的煤油灯有一次的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出现在了这辆车上,加上煤油,加上灯芯,就照亮了前方的路。
这个气体发生罐在那个时代的车上面都会频繁的出现,这是一个乙炔发生器,大灯就是通过这个来点亮的,当时的汽车照明因为蓄电问题不能解决,所以一直采用直接的燃烧形式进行发光。所以大灯的设计都兼具了照明和散热的作用。
这辆车还有一个可以往后投射的尾灯,白铜的制作到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的呆萌。
纯铜的汽笛,响亮而又悠长,古老的汽车发出的汽笛声,从百年前一直传响到现代。
圆润的后尾,一个固定行李箱,一个可放置其他行李的底板,还是很好的考虑到了客户的需求。油箱置于中间座椅的下方,这个设计在现代开来就有点开玩笑了~~
整车的车篷采用的是敞篷的一个设计,虽然不能做到全面的挡风遮雨,但是偶尔的一些小风小雨还是可以轻松应对的,不过撑起来还是挺费劲的,各种纯皮的带子将这个篷子牢牢的固定在车辆上。
这就是我今天介绍的1907款“Maxwell Model L”,虽然麦克斯韦汽车公司在1925年被克莱斯勒收购了,但是她依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汽车产品和汽车文化,在汽车的历史下,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首先是到位的外观。:和一般的广告设施运用领域不相同的是,户外汽车标识在汽车品牌上的运用属于定制,因为每个汽车品牌特点都不相同,在使用现代汽车发光LOGO作为基础宣传设施的时候需要铺衬好。车标需要具备相关的外观性能才会在4S店中起着宣传作用,才会更加的醒目。很多的汽车品牌在设计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标志设计在一个大致的边框内,无论基础造型是圆色还是方色,都给三维车标充足的发挥空间。
灯光过于高亮不一定好:订购发光汽车标识,灯光高亮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灯光效果的持久性。很多商家为了提高LED灯的亮度通过增加电流来实现,这样会直接导致热量增大,光衰加强,灯光效果虽好,但只是短暂的。
首先大家在定制一款产品时要了解该款产品的大概市场价位,如果你所定制的产品与市场价格相差太大,你就要多留心了;还有一个我们可以通过触摸发光车标,感受其温度,如果发光汽车标识亮灯后在短时间内就达到“烫手”的状态,那这款灯八九不离十存在质量问题。
灯光整体是否存在色差、发光是否均匀?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发光汽车标识的表现效果,灯源存在色差就直接导致发光车标整体发光不均匀。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有:产品质量不一致,存在良品与赝品混用现象,这也是许多商家打价格战的一种手段。这类产品造成的售后问题维护起来也是非常麻烦的
发光角度大小:LED灯的发光角度越大,其散光效果越好,照射范围也就随之增大,但其发光的亮度就相对减少;发光角度小,光的强度是增加了,但照射的范围又会随之缩小。发光角度是评定LED灯源的重要标准,有的厂家,为了提高发光的亮度以赚取更高的利润,刻意把发光角度变小,稍不注意就会买到这种劣质品。
商家们之所以要选择发光汽车标识作为汽车广告招牌,是因为其要同时具备白天与夜晚的广告效果,古德邦标识拥有丰富的LED发光车标生产制作经验,在产品原材料选择这一块把关严格,在灯源采购这块,都会预先对供应商提供的灯源进行测试检验后再购买,产品的品质是值得信赖的。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最近这段时间,新能源领域的重磅新车可谓层出不穷。像是国货之光比亚迪宋、老牌豪华EQE SUV、甚至还有叫价200多万的FF91……真有点群雄并起,反攻燃油车的架势了。
但要说最为特别的,还得说是在儿童节上市的大玩具——定位激能轿跑SUV的smart精灵#3。
它不仅是史上尺寸最大的smart,更是凭借更个性的造型,和灵动的精灵#1组成了双打组合,为不同性别的用户带来了更丰富的选择。
而就在上市20天之后的6月21日,smart精灵#3也迅速开启了用户交付,提前实现了“当月交付”的承诺。
那么,smart为什么这么重视这台车?销量增长的趋势背后,smart又做对了什么?
这一切,还要从50年前说起。
01 smart的前世:以潮流定义都市出行
在工业革命起源的欧洲,一家汽车品牌拥有制造业相关的身世背景,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比如宝马的前身,就是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厂;斯柯达则是先从自行车造起,再造摩托车和汽车;而大名鼎鼎的兰博基尼,其实是造拖拉机起家的……
而我们今天聊的smart,却偏偏不走寻常路——
上世纪80年代,一位教父级的传奇人物,尼古拉斯·海耶克不甘瑞士传统钟表业被电子表的历史洪流所淹没,制定了一系列“拯救式”的振兴战略。
简而言之,这位海耶克玩了一把“弯道超车”,通过与业界著名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为手表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个性外观,并且顺带着把手表定义成了像男士的衬衫领带、女士的手包项链一样的时尚单品。
彼时的人们受到海耶克的影响,从只注重钟表走时是否准确,转而开始关注腕表设计背后所引领的时尚潮流。
海耶克的Swatch,也从1983年推出第一块腕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抢购狂潮:第二年就把销量从100万块提升到了250万块,珍藏版腕表的炒家遍布了全球各地。
在他的领导下,转型时尚风格的瑞士钟表业被彻底盘活。这种开创蓝海市场的营销手段也被写进了教科书里,至今都被各地商学院奉为圭臬。
凭借手表生意成为瑞士最富有的人之后,这位老顽童却童心未泯,打起了汽车的主意。
“如果能够让人们开着一台设计感极强、又小巧玲珑的小汽车在车水马龙中穿梭,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这一想法,恰好和汽车巨头奔驰不谋而合。
上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奔驰工程师约翰·汤姆福德勾勒出了一辆纯电小车的雏形,并根据其蓝本打造出了一台纯电驱动、后置后驱、车长25米的概念车,NAFA:
但当年奔驰的观念可没有如今这么开放,几乎就是古板和守旧的代名词。他们对这种全新的城市代步小车能否大卖没什么把握,只能先把概念车放在自己的“弹药库”里,以备不时之需。
这时,海耶克的鼎力支持和在设计领域的才华,给了奔驰量产的信心。
1994年,双方合资建立了微型车制造公司MCC,并把工厂开在了浪漫之都——法国。Swatch集团负责提供车型设计概念,奔驰提供汽车制造技术,通力合作进行生产。
新品牌的名称smart,更是巧妙地融合了Swatch+Mercedes+ART三个单词,也成了双方这段蜜月期的最佳写照。
随后,smart首款车型smart city coupe在1998年正式亮相。
这款车25米的车长只需要半个车位就够停了,这让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便捷。而其时尚可爱的造型和鲜艳抢眼的配色,更是获得了诸多消费者的喜爱。
一经发售,smart就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强调个性时尚的出行风潮,成了汽车领域最潮流的“时尚单品”,引得人们争相抢购。
随后,smart还相继推出了敞篷版、性能版、越野版、迷你版、跑车版等一系列特殊版本,甚至还包括警车和消防用车……可见对人们的“荼毒之深”。
最终,初代smart总共向36个国家的用户交付了77万台新车。这对于全新品牌的第一款新车来说,用成功二字来形容smart,毫不为过。
02 smart的今生:跨界营销的世间奇才
蜜月期过后,海耶克和奔驰却遭遇了著名的“七年之痒”。
对于初代smart的动力系统,海耶克坚持认为应该拥抱环保,选择油耗更低的混合动力系统;但奔驰却出于安全和可靠性考虑,坚定地选用结构更简单的内燃机。
各生嫌隙的双方,只得分道扬镳。海耶克和他的Swatch集团最终撤资,专注于自身的手表王国;而看到发展潜力的奔驰则是把smart留在了身边,并将其带给更多市场的消费者。
有趣的是,和分手后的男男女女一样,smart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前任”的影子。
腕表界的Swatch,用跨界的玩法把时尚二字玩出了花,而有着Swatch基因的smart,同样贡献了许多营销界的“骚操作”。
就比如马斯克在2019年特斯拉Cybertruck亮相发布会时的“铁锤砸车”和“钢蛋砸车”,其实smart早在2011年就已经玩过了,而且玩得更出格——
相比于请志愿者上台砸个车,smart直接请真人志愿者坐在车里,随后找来一枚重达1吨重的大铁球,以40km/h的时速撞击smart……谁来谁都得心里一惊。
然而正如**的大结局总是happy end,志愿者一定会安然无恙(其实是smart早就做过碰撞测试了)。但smart的安全性能,却借着这次营销被大众所熟知。
而更广为人知的,其实是smart的跨界营销。
就比如它不仅能塞下198米的篮球运动员科比,还能让科比开着车躲避“大象”的追捕:
自从2008年入华以来,smart也没少推出像是虎年的虎纹涂装、兔年特别版、龙年特别版等新春限量版车型,显然是深谙国内用户的喜好。甚至它还和珠宝品牌、家具设计品牌跨界“搞事情”,硬生生把一辆车卖出了联名周边的感觉。
由此,第二代smart也在国内的5年间卖掉了55万台,凭实力获得了这个全球第三大市场,也创造了又一个细分市场上的销量奇迹。
但smart在国内做出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现在新品牌惯用的“线上下定、线下提车”的玩法,其实也是smart开的先河。
在欧洲尝到线上卖车的甜头之后,smart马不停蹄地在淘宝开团购、在京东/微博/微信联名发售独家限量版,惹得年轻用户群体趋之若鹜,生怕和它拉开了距离。
种种操作,正如smart的品牌标识一样。它不只有银色的Compact——小巧玲珑,还有Forward Thinking的**箭头所包含的寓意:开拓创新。
03 smart的未来:继往开来
无论是半路出走的海耶克,还是50年前的奔驰设计师约翰·汤姆福德,对smart最初的设想都是一台环保的新能源小车。
在新能源技术日趋成熟之后,开拓创新的smart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在2019年成为了全球首个从燃油车全面转型智能纯电动车的品牌。
这也成了smart整个历史中,走得最坚定的一步。
客观来说,相比于最早的smart,现在的smart精灵#1和精灵#3的确变大了不少。但从smart精灵#3的种种细节中不难发现:它依然是人们熟悉的、那个好玩又纯粹的smart。
就比如它特立独行的造型,不仅用溜背的轿跑式设计和“运动激能尾翼”取代了传统SUV的车尾,更是把“低趴”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座舱的部分,smart精灵#3也明显要更加出挑。
行业首创的座椅铆钉设计、一体式环抱轿跑座椅、撞色的内饰缝线、无框车门乃至AMG同款空调出风口,都是走在时尚前沿的设计。
9种不同的车身颜色和5种不同的内饰风格组合,也致敬了给品牌定调的初代smart。
有意思的是,smart精灵#3的语音助手从之前的狐狸变成了猎豹的形象,来贴合整台车的设计风格。
车型的代言人,也延续了之前跨界合作的方式。中国击剑运动员董力和国际先锋时装设计师陈鹏,一位运动健将、一位设计达人,也是对这台车设计风格的最好说明。
其实在前段时间,我们也去拍过这台smart精灵#3 BRABUS版的实车。摄像小哥的评价非常简单粗暴:“全是BRABUS”!
同样是“签名版”,smart精灵#3明显没有精灵#1那么内敛,而是把能签名的地方都签上了。
除了最醒目的仪表盘、中控屏、方向盘和头枕之外,甚至是座椅背面,都有“大B”出没:
扬声器上则是BEATS的“小b”:
至于开起来的感觉怎么样,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上面的视频。参数则是这样的:
弹射模式下,0-100km/h加速时间36秒;
0-400m加速时间1197秒,尾速18015km/h;
100-0km/h,刹车距离<35米;
50:50前后轴荷比;
最小转弯半径55米;
麋鹿测试成绩827km/h……
而且据说精灵#3的运动型底盘经历了smart团队和梅赛德斯-奔驰专家团队共3个阶段的5轮调校,最终才hold住了这套最大功率315kW的双电机四驱系统。
更有意思的是,在精灵#3上市后的一次采访上,smart品牌全球公司销售、市场及售后副总裁张明霞提到一点,smart的产品研发是中欧两方团队联合进行的。
“以前更多的是‘引进’思维,而新时代的smart,我们是在‘往外输出’对新能源车、对智能车的定义。”
总而言之,smart的潮玩精神从没变过,依然是那个时尚感拉满的大玩伴。只是在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进化得更加完善了。
正如张明霞所说,smart要做进化论中的“达尔文雀”,这大概也是面对巨变的时代,所有品牌的唯一破局之道。
<img src="https://imagebitautoimgcom/appimage-0-w1/mapi/news/2023/06/27/d0d2f755d34d4b0289227e408b7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