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不仅倡导变法,还曾花150万在国外买座岛?今岛主是谁

康有为不仅倡导变法,还曾花150万在国外买座岛?今岛主是谁,第1张

回顾泱泱中华近百年的 历史 ,华夏大地上经历了诸多波折,从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人民遭受了许多苦难,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当时清政府的无能,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们,怀着满腔热血渴望改变当时弱国无外交的境遇,积极变革,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除此之外,康有为在名声鹊起之时,曾斥巨资在瑞典买了一座岛屿,也震惊了众人。

康有为于1858年出生在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他家世代为官,父亲很重视教育,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小的时候康有为就对文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父亲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好在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常常一个人翻阅古诗词,五岁就能熟读数百首唐诗, 他甚至还能准确说出其中含义,在诗词上所表现出的天赋令父亲十分欣慰。

十一岁时,康有为的父亲不幸去世。对康有为来说,父亲不仅是他的启蒙老师,更是他的精神支柱, 所以这件事对年幼的康有为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一度十分消沉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祖父不忍看自己的孙子这样萎靡不振,强忍内心的悲痛,耐心地开导着康有为。在祖父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之下,他逐渐走出失去至亲的阴霾,跟随祖父潜心学习,立志做出一番事业,不负父亲的在天之灵。

十九岁时,在一番机缘巧合之下,康有为有幸成为了朱次琦的徒弟。朱次琦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不少人挤破头都想跟着他学习。朱次琦崇尚宋明理学,在耳濡目染下,康有为也十分认可宋明理学,想要跟着老师学习新的治学方式和方法。 随着学习的渐渐深入,他对理学有了更多的认知,他认为理学不应只谈孔子的修已之学,更要明白孔子的救世之学。

之后他便离开了朱次琦师傅,孤身一人来到西樵山读书,尽管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他依然在逆境中读了不少书,受益匪浅。随着书越读越多,他不满足于现状,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思考再三之后他决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香港便是他去的第一站。 在香港,他见识到了许多新的东西,眼界变得开阔起来,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学。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路过上海的时候,接触到资本主义事物,在后来的学习中,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先进之处,比起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更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1895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参加会试,这个时候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康有为听闻此噩耗如同晴天霹雳。爱国人士群起愤慨,此时的康有为连同梁启超等文人志士一番合计后,一起上书光绪帝,请求改革维新。 这次公车上书轰动全城,虽然没有上达光绪帝,但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浪,可以说是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7年冬,德国军队强行占领胶州湾,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再也按捺不住变法的决心,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人的强烈呼吁下,光绪帝也意识到改革维新的必要性,决定变法。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发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自从实行变法以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可惜好景不长,此次变法给国家带来不少益处, 但却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这些顽固派以慈禧太后为首,掌握实权,百般阻止变法诏令的实施。 同年9月,慈禧太后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囚禁光绪帝,对“维新派”进行镇压,下令将参加变法的人处死。

幸运的是发生政变的前一天,康有为在英国人的保护下逃到了国外,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活。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在欧洲混得风生水起、吃喝不愁,一点也看不出逃亡的样子。

在西方人眼中,康有为是个有才华有思想的改革先锋。他也毫不谦虚,甚至打着光绪帝的名号,虚构了一个“衣带诏”,用以欺骗众人。 不仅如此,他还在欧洲到处开展演讲,专门坑骗一些海外华侨,让他们为他的革命事业出钱出力, 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康有为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

康有为用这些坑蒙拐骗来的钱财给自己置办了很多东西。1904年,他精心挑选并斥巨资在瑞典买下了一座小岛,这个岛位于斯德哥尔摩西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极佳,气候宜人,岛上环境也十分优美。为了住得更加舒心,他又花费不少钱来修建这座小岛,种植了很多中式园林,还置办不少名贵家具,前前后后花费巨大。 按照当时的物价,他购买和修建小岛共花费了150万元左右,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无异是天文数字。

从1904年到1907年,康有为一直居住在这个小岛上,他那颗在外漂泊的心也终于有了归宿。后来,当地华人也知道了这座岛屿,并称之为“康有为岛”,而他自己则为小岛取了一个更加富有诗意的名字——北海草堂。

当初康有为虽然买下了这座小岛,但并不代表这座小岛永远是属于他的财产,只是在一定期限内房子的使用权归他,所以他的后代不能继承这座小岛。 后来因为久无人住,也无人打理,小岛渐渐荒废, 而后被开发商利用,在小岛上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饭店, 瑞典也顺势将这个小岛的主权收回去了。

1923年,康有为在青岛汇泉湾畔购置房产,并长期居住于此。刚开始定居在青岛时,他便有兴建大学的想法, 没想到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也有此意,并先他一步办起来学堂,康有为只能作罢。 他为青岛的大好风光还作了不少的诗,若干年后,这些诗词被刻在崂山上,成为了崂山风景的一部分。

1927年3月,康有为去同乡好友家中一聚,回家之后饮用了一杯柠檬茶后便腹痛难忍,家人赶忙请了医生,经医生诊断是食物中毒,没想到20个小时过后,他便不幸离世。

康有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先辈,他不仅是戊戌变法中至关重要的人物,更是推动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之力。 如今,虽然康有为买下的这座岛的主权已经被瑞典官方收回,但在一些人的记忆中,那座岛是海外华侨的另一个“故乡”。 它不仅承载着故乡的味道,也让人一直铭记着无数英雄先辈不懈努力,呕心沥血镌刻的华夏民族的壮美图腾。

1913年,康有为结束了自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十六年海外流亡回国。

此时的清政府,早已被辛亥革命所推翻,但康有为的到来,仍让那些遗老遗少们兴奋不已。他们争先恐后地去拜访康有为,希望他能出面领导遗老遗少们完成复辟大业,重振大清。

但是十六年的海外流亡,康有为的雄心壮志早已消磨殆尽,只想着带着他的娇妻美妾和海外华人华侨捐助给他的巨额财富,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尽管那些遗老遗少们百般怂恿,开口闭口都称康有为“康圣人”,甚至还有人请吴昌颐为康有为雕刻了一方“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的闲章,恭维康有为游历过世界许多国家,一定会有重振大清的妙计,但康有为衡量再三,仍然拒绝了这些人的要求。

康有为心里很清楚,“康圣人”这个称呼,表面上是敬称,实际上在很多人心中,只是一个嘲讽。 因为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和“圣人”是一点也不搭边。

不说别人,就连康有为的老朋友章太炎,也没少用“康圣人”这个词来讥讽康有为:“康党诸大贤,以长素为教皇,又目为南海圣人,谓不及十年,当有符命,其人目光炯炯如岩下电,此病狂语,不值一笑。”

一个多世纪前,做为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和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也算是中国一个响当当的风云人物。

1895年5月,康有为在北京参加会试期间,恰逢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之时。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闻讯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南城松筠庵组织了各省应试举人联合向光绪帝上书,要求清政府“变通善后,讲求体要,以图自强”,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让康有为的名声一下子传遍了全国,康有为也在光绪帝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提议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若能称旨,然后不次擢用”时,光绪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光绪帝这次召见康有为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 上没有确切的记录。康有为后来回忆说,光绪帝向他询问了“变科举、开学会、译西书以开民智”等方面的问题,而自己则一一作了回答。

在召见的最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审时势而定从违,筹大局而定制度,誓群臣而明维新。”

光绪帝对康有为很是满意,召见后便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

康有为设计的变法模式,是设立一个负责议决政事的的“制度局”,对旧制新政进行斟酌考核,然后施行。所有关于新政的上书、条陈,皆由制度局议决后,交给行政部门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只对皇帝负责。

在保守势力的阻挠下,设置“制度局”虽然没有成功,但光绪帝还是在康有为的建议下,授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等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随后,光绪帝通过这几人,先后发布民上百道变法诏令。

紧接着,康有为又上书光绪帝,建议光绪帝"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并延聘东西各国的政治专家,共议政治制度,将一切应兴应革之事全盘筹算,定一详细规则,然后施行"。

如果康有为的上书得到批准,那么清政府的权力将会被维新派全部掌握,这是守旧派不能容忍的。所以守旧派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奕劻等宗室大臣跪请慈禧"垂帘听政",甚至在必要时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慈禧太后也无法容忍光绪引入新人议政,自行其事,便决定将行政权收到自己手中。 八月初三日,慈禧太后剥夺了光绪之前可以对某些政事先行办理,然后再"恭呈慈览"的权力,戊戌变法至此事实上已经失败。

1898年9月19日,慈禧突然将光绪帝软禁在了瀛台。康有为在英国公使处得知了消息之后,于次日凌晨带着仆人李唐逃出北京,经天津塘沽南下来到香港,之后辗转逃到了日本、美国和欧洲。

从1898年到1913年的16年中,康有为先后游历了美、英、意、加、希腊、埃及、巴西、墨西哥、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98年10月,康有为乘英国客轮“重庆”号逃抵日本。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一向对自己比较支持的日本政府,这一次却不允许他上岸。

原来日本人认为,中国的维新运动已经失败,康有为在政治上已难有作为,允许他流亡日本,也许会给日本带来麻烦,因此对康有为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不能上岸,总不能一辈子呆在船上吧?无奈之中的康有为,只好向自己的日本朋友欧榘甲和品川弥二郎等人求助。在这两位日本人的帮助下,日本方面总算转变了态度,允许康有为登上了日本的土地。

当时的康有为并不知道,如果他再晚两天下船,也许会成为慈禧的刀下之鬼。原来康有为一到日本,清朝的驻日公使李盛铎便报告了慈禧,慈禧立即命令李盛铎派人秘密跟踪康有为,伺机抓捕。

只是慈禧的命令到达日本后,康有为已经登岸,所以失去了抓捕的机会。

康有为刚到日本时,孙中山正在日本为推翻清政府而做着革命前的准备。康有为在国内的影响力很大,所以孙中山非常希望与他合作,用“革命的办法”来推翻清王朝,拯救中国。

但康有为却是一个顽固的保皇派,严辞拒绝了孙中山。

在日本期间,康有为很少参加政治活动,而是混迹在当地的华人华侨之中,还在华侨们的介绍少,认识了一位日本女子,并将其娶回了家,成了康有为的小妾。 

1899年春,康有为离开日本来到加拿大,住进了温哥华华侨冯俊卿送给他的一幢别墅中,并给房屋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廖天室”。

这幢别墅周围风景优美,四周都是白雪皑皑的雪山,别墅前边有一个小湖,康有为天天带着妻妾们在湖中泛舟吟唱,日子过得颇为惬意。

在此期间,孙中山也多次派人来到加拿大找到康有为,想劝说康有为回国,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但康有为一概拒绝。 

两年后,康有为来到美国。 在一次演讲中,一位名叫何旃理的少女被康有为的才华所倾倒,爱上了康有为。

后来在朋友的撮合下,49岁的康有为与17岁的何旃理结了婚,何旃理还为康有为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1914年何旃理不幸患上猩红热去世,康有为还大哭了一场。

从1904年开始,康有为来到欧洲,开始考察了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他游历了英、法、德、意、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希腊等国,看到了这些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先进,也看到了这些国家的弊病。

他曾对人说,欧洲国家居民贫富差距悬殊,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乞丐。可见资本主义也不是万能的良药。

康有为游历期间一直没有放弃拯救大清的行动。他四处演讲、集资,在欧洲成立了“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还招募了一批“保皇军”,还邀请了美国退役军官李荷马担任教官,并且“代表中国皇帝李荷马为大将军”。

但这些活动最后都无疾而终。

康有为在国外“游历考察”多年,身边妻妾成群,还请了几十个仆人伺候自己。另外,康有为还模仿春秋战国时的“养士”之风,又养了数十名门客,每个月的开支至少要二千多银元,一年要消费掉两万多银元。这些钱是哪里来的呢?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在海外以营救光绪皇帝为名在东南亚和北美募捐了大笔钱财,据说这些钱最后都成了他的“私产”。 另外他还涉足了不少商业活动,甚至还做过地产生意,也挣到了不少钱。

1906年康有为在墨西哥“考察”时,恰逢墨西哥正准备修筑有轨电车。康有为把当地华侨捐给他的捐款,购置了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大批地产。不久后,这些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康有为趁机高价卖出,仅此一项便净赚10多万银元。 

康有为还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来获取经费。 据说一场演讲下来,他便能收到5000银元的“出场费”,自然经济上毫无压力。

1904年底,康有为来到瑞典,被这里的风情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在《北国随感》中写道:“天下风光之美,瑞典第一,瑞典风光之美,沙丘巴登第一。”

康有为认为瑞典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王国。他称赞瑞典王室的开明,称赞瑞典的美景,称颂瑞典" 社会 稳定,人民殷实",他尽情徜徉于瑞典的万岛千湖之中,想用瑞典的山水来冲洗心中的烦忧。

沙丘巴登是瑞典的一个小镇,有着“湖中精灵”的别称。 来到这个天堂般的小镇后,康有为一下被迷住了。

他在这里一住数月,日日登山或携酒肴与友人乘华丽游艇浮于湖上,不禁生出了归隐海外山林,终老于此之意。

在沙丘巴登康有为住的盐湖宾馆的对面,有一座小岛,小巧秀美,林木葱茏,巨石如雕,四面临水而没有人家。

有一天,康有为在盐湖宾馆的顶楼向下眺望,看到眼前的蓝色的大湖宛如一面明镜,在周围苍绿的森林衬托之下,与连天的湖水和淡淡的远山相接在一起,即使神仙妙手也无法描绘。

康有为看中了这座小岛,于是掏钱买下了此岛,并在岛上建起了一座中国式的园林,取名“北海草堂”。这个无名小岛,也从此被人称为“康有为岛”。

买下这座小岛,以及在上面修“北海草堂”,康有为一共花了36000瑞典克朗,约等于现在的150万元。

从那以后,康有为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这座小岛上,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就种生活延续了三年,直到1907年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康有为这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座小岛,取道返回了国内。

辛亥革命后,中国皇权被彻底废除,对康有为的通缉令自然也解除了。但康有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他积极鼓吹保皇复辟,是张勋复辟的重要幕后推手,曾和张勋一起上演过拥立溥仪登基的闹剧。

在复辟活动失败后,康有为心灰意冷,跑到上海当起了寓公,从此远离了政治舞台。

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寄情山水之间,写下了不少诗作。次年发生了冯玉祥将溥仪赶出清宫之事后,康有为极为痛恨,大骂冯玉祥“挟兵逼宫”,但又无可奈何。从此,他更加放荡行迹,沉迷于酒色之中。

1927年3月,康有为在参加完一次宴会后,疑似食物中毒,于次日凌晨在青岛逝世。

康有为一生主张通过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主张君主立宪制度,试图将儒家思想传统和西方立宪主义结合在一起,但却没有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思想倒退为反对民权、膜拜君权,最终堕落为保皇党,站到了 历史 的对立面,成了 社会 前进的绊脚石。所以他也是一位“悲剧性的 历史 人物”。

虽然人称“康圣人”,但康有为并非谦谦君子,其身后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尤其是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他的《戊戌奏稿》并非原来的真折,而是他自己后来根据形势“改篡”甚至“伪作”的。

北京大学 历史 系教授王晓秋就曾告诫其学生:“你们研究康有为千万不要用《戊戌奏稿》。史学界已经做过考证,康有为的《戊戌奏稿》中,很多东西是他后来写的或者是改过的,不能作为他在戊戌年间思想的依据。”

康有为是思想启蒙家,却不是践行家,而是一位陈腐和虚伪的旧文人。 他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纳妾,可自己却娶了五房小老婆,不免让人感觉他太过虚伪。

所以在他死后,章太炎撰联讽刺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省略了“妖、贼”两字,暗讽康有为是妖贼)。

如今百年过去了,康有为在岛上建的“北海草堂”,在波罗的海寒风的侵蚀下早已湮没难寻,但当地华人仍习惯地把该岛称为“康有为岛”。

康有为离去之后,这座岛便无人管理,荒草丛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瑞典政府便将这座岛的所有权收归国有,并改名为“饭店岛”(Restaurangholmen)。

沙丘巴登所在的纳噶区是斯德哥尔摩有名的高尚住宅区之一。 这里远离红尘喧嚣,是寻求清静和颐养的好去处。”

一百年后的今天,如果你有幸登临这座小岛,便会看到当年康有为笔下的小树都已经长大了,巨石上也爬满了“爬山虎”。

当年的北海草堂已成为一块平地,上面依稀有一些地基的痕迹。进康有为当年住过的盐湖宾馆的大厅里,仍然挂着瑞典国王及家人的大照片,只是照片上的国王已经换成了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日本女子安乐死,从清醒到结束仅仅4分钟,她的遗言让人泪流满面。这位女子的名字叫做小岛美奈,在离开之前对一直照顾自己的姐姐表达了内心的感谢。同时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有姐姐陪伴在自己身边身上的痛苦感觉也消失了一大半。

这件事情在发生的时候,日本的安乐死并不合法,因此小岛美奈和姐姐一起去了瑞典。小岛美奈患上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即使小岛美奈是一位坚强乐观的女性,也没能抵挡住病痛的折磨。姐姐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小岛美奈看到了家人存在的重要性,同时知道以后再也没有办法见到姐姐了,所以一定要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希望剩下的两位姐姐一定要相互扶持,彼此照顾,这样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

原本小岛美奈生活在一个完整有爱的家庭环境当中,但是父母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离婚,因此在父母选择结束自己的婚姻之后,小岛美奈就选择和姐姐生活在一起。小岛美奈一直缺乏安全感,正是这些姐姐帮助弥补了父母的缺陷。同时几位姐姐考虑到了当时日本条件的特殊性,于是选择将小岛美奈安葬在瑞典,这也意味着每一次姐姐需要去看小岛美奈就要走更远的路。

在这个世界上,家人一定是最重要的。同时家人也可以给小岛美奈勇气,帮助小岛美奈战胜更多的困难以及挫折。如果不是因为疾病太过于残酷,相信独立的小岛美奈一定不想做出这样的决定。姐姐们知道小岛美奈的心中所想,同时小岛美奈原本有些犹豫,但是看到自己一直在耽误姐姐们才下定决心。

风卷云舒、生死荣枯、歌满长安、一朝风月、清酒孤灯、柳桥无复水、岁月成沧海、淡淡青花刺、长歌潇潇、一缕微风绕指柔、愁绪满风袖、彼此的伤口、竹伞轻至、浮巷旧人、云中歌。

文艺,汉语词汇,拼音是wényì,意思是文学和艺术,有时指文学或表演艺术,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文艺的开始意味着人类的文艺复兴,人类将重新发现了人和人格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能力,提出人要养育人格,个性应该智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90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