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揭示了康有为后代的妻子及其后代的生活状况

《隐姓埋名》揭示了康有为后代的妻子及其后代的生活状况,第1张

康有为后人:康有为是清末著名的戊戌变法倡导者之一。他和梁启超一起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他给光绪皇帝写了一封信,痛惜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改革,提出了“立法、审时度势、慎之又慎”三个纲领性主张。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康有为的后人。

康有为一生有六个妻子。

张云珠:康有为,原名苗华,1855年出生,已婚。我叔叔张渔樵的女儿,渴望学习和聪明,把她的女儿许配给他。婚姻是双方父母包办的。1876年腊月,19岁的康有为与22岁的张云珠结婚,生下五个女儿,1922年去世。

梁穗珏:1880年生于广东博罗县,康有为的第二任妻子。读断字,懂一点语文和水墨。1897年与康有为结婚,婚后不久,变法失败,于是康带着年轻的妻子踏上了漫长的流亡之路。梁漱溟也成为近代中国最有知识的女性之一。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她都被抛在了后面。在遥远偏僻的印度大吉岭,生活极其贫困。在失去小儿子的沉重打击下,梁夫人忍痛放弃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精心安排了一切,让康有为可以安心潜入自己的理想王国,完成《大同书》。她珍藏着康有为的每一个字、每一张纸,收集保存了许多康有为的书信和手迹,成为研究康有为晚年生活的重要资料。他于1969年去世,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贺建礼:1891年生于金兰,祖籍广东开平,曾在美国生活,是康有为的第三任妻子。李和是与康有为相处时间最短的人,也是永远不会忘记康有为的人。他出生在美国费城的一个华侨家庭。1907年,50岁的康有为在美国做巡回演讲,17岁的何幼伟聚精会神地听着听众的演讲,被演讲者的风采、深邃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深深打动。经过几次交谈,他们彼此了解了。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康的爱。康有为以前的感情,如果更多的是源于一种责任,而这次的绝望,是源于一种对他来说太奢侈的激情。尽管遇到种种阻碍,两人最终还是会结婚。不幸的是,美正在消逝。1915年,年仅24岁的何在上海死于猩红热。他7年的爱情生活,成了康有为余生的悲哀和回忆。每逢清明节,康都会去扫墓,哭着跪着直到死去。

1911年被流放到日本的康有为雇佣了一个16岁的日本人石刚和夫作为他的仆人。康对他有很深的感情。56岁时,他娶了石岗和夫为妾。后来,他和康有为的长子康童珍有了关系,康和他的年龄差不多。28岁时,他怀上了自己的孩子。他回到日本,生下一个女儿,名叫紫菱。1974年2月19日,70多岁的石在离花园不远的郊区铁轨上自杀。

廖:三姑何建莉去世后,康有为极度悲伤,神情恍惚。他在1915年娶了廖的五姨,以充实自己的内心。康有为58岁,廖的一个女儿在康有为死后没几天就去世了。她只有12岁。

张广:1919年,62岁的康有为爱上了西湖浣纱的船夫张广。康有为跟着他,多次派人充当媒人。最后在第六个房间和张广阿姨结婚。这个19岁的姑娘,还没有康有为的孩子大,在上海大张旗鼓地结婚了。当她和新娘结婚时,康福的孩子们不得不出去避难。张广天是如此的可爱,以至于她成了康有为近年来最喜欢的阿姨。

六妻六妾共12子;有两子四女,真正长大了;

长女:康同伟,生于1878年12月,出生于张云珠。康同伟是晚清妇女领域的先进人物,学识渊博。她帮助父亲翻译,并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个创新的理论。1899年在香港与麦忠华结婚,生下11个孩子。次子曾伟、曾女倩早逝,长子麦健增、三子麦诺增、十女麦香增、十一女麦仁增。

女儿:康桐碧,生于1883年2月,祖籍张云珠,早年赴美留学。他进入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中国并与罗昌结婚。她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山东省道德学会会长、中国妇女协会会长。1949年,在福州召开的华北七省会议上,康桐碧当选代表,与人民解放军讨论和平入城问题。1951年7月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他是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于1969年8月17日去世,享年83岁。儿子罗荣邦,女罗一凤。

六女:康桐夫,第二任妻子梁穗珏之女。生于1903年,1919年与潘之子潘结婚,1980年去世。共有八个子女:长女潘清端、长子支、次女潘清辉、三女潘、次子潘清照、四女潘清照、三子潘、四子潘清贵。

七个女儿:康桐焕,第二任妻子梁穗觉的女儿,1907年生于瑞典,1933年与何永乐结婚。他有三个孩子,大女儿何,二女儿康怡和何。1948年,他是广东省参议员,中国***民主人民会中央委员会成员。他已经死了。

女:康。18岁时,他在上海愚园路的家中被一辆美国汽车撞死。

长子:康桐岐,二夫人梁穗爵之子,名文炳,生日已满。生于1908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附属中学,曾在广东省税务局工作,后在南京铁路局任工程师。与清代两广总督岑春煊之女岑德静结婚,育有一子二女。她于1934年离婚,1961年去世。女儿大康,上海药学院毕业,在这家医院做药师。她已经退休,住在上海;子康宝妍,现居台湾省,毕业于台湾省中华文学院。康宝娥,幼女,北师大毕业,中共党员,北师大生物老师,生了两个儿子。继妻子康保之后,又生了两男一女,长子尤德,次女尤明,以及继承人康是的孙子。

子康,第三任妻子何昌黎所生,1909年生于香港,后被哥哥尤璞收养。他的妻子叫庞莲,是共青团员庞青城的女儿。1936年在广东省教育厅工作,1978年在上海逝世。他没有孩子。

第十一女:养女康静佳。

康有为有四个儿子,十一个女儿,后代众多,大部分在海外。

高中历史课本上我们就知道维新变法,也知道戊戌政变,以及被慈禧太后斩杀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那时候康有为在维新派里头名气是最大的,弟弟康广仁都难逃厄运,康有为又是如何死里逃生的呢?

说起来,这里头有幸运的成分,也少不了一些“贵人”的帮助。

康有为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县。虽然是封建地主家庭出身,却接受了西方思想,第一次上北京参加乡试就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到阻挠未成行;八年之后《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终于在三年后拉开了变法的序幕。

光绪皇帝对于康有为也是非常重用,不仅给了总理衙门章京的官职,还准其专折奏事。可是康有为在光绪帝那儿多受宠,相应的在慈禧太后那儿就多么被记恨。

虽然康有为的首要目的不是扳倒慈禧太后,但是变法措施不可避免的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光绪在前边起草上谕,但是后党掌握军政实权。

几番交锋下来,已经积累了一定政治经验的光绪帝感觉到了危机。先后给康有为下了两道密诏。

第一个是要康有为想办法救他,第二个又变成了光绪要救康有为,让他迅速离开北京,到上海督办官办。

发出第二个密诏的时候,可见当时的局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撕破脸的时候了。就在康有为坐上由天津去上海的轮船的时候,慈禧太后在北京发动了戊戌政变。

所以说,当时不是慈禧太后不想抓康有为,而是康有为事先就没在北京城。谭嗣同能跑不想跑,在浏阳会馆被抓,康广仁在南海会馆被抓。可是慈禧太后还是不解气,非要抓到康有为不可。

北京城已经杀气凛凛了,可康有为这边却毫不知情,眼看快到达到上海就要掉进上海道官员布置的口袋里的时候,康有为却被一个英国人拉到了一边。

原来,上海道的官员接到慈溪捉拿康有为的密电之后,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了稳妥起见特意找上英国领事帮忙,英国领事一转身就找人事先登上船把康有为转移到另一艘开往香港的船上。

在光绪二十六年的时候,慈禧太后就派人把康有为、梁启超在广东本籍祖坟全部铲平,康有为这次虎口脱险慈禧当然接受不了。可是这次又有一个大人物向康有为伸出了援手,此人就是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对李鸿章说的那句“还没吃到嘴里,饿得很”,为何会帮助康有为呢?事情是这么回事。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等人上书光绪帝,建议聘请伊藤博文为变法顾问,伊藤博文当时还特意辞职来到北京。慈禧返回紫禁城后,于9月20至21日获知此事,惊觉事态严重,才当机立断发动政变,重新训政,结束了戊戌变法。

所以即使后来康有为到了日本,慈禧太后还是咄咄逼人向日本政府要人。康有为在被赠以旅费之后又远渡太平洋到了北美洲。紧跟着就是义和团运动,慈禧焦头烂额也无计可施。

导读:甲午战争后,康有为因“在公车上写信”而出名。1898年6月19日,康有为被光绪皇帝召见,开始了维新运动。仅仅100天后,1898年的改革运动失败了。康有为逃到日本,开始了他的海外之旅。

康有为的脸书:幸存的美食家

康有为,原名康祖琪,广东省广州市南海县丹灶苏村人。因为出生地,所以叫康南海。康有为自幼学习经学,受宋明理学影响。他在1879年接触了西方文化。他读了魏源的《海图集》和徐继畲的《瀛寰知略》,建构了自己的世界观。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以“在公共汽车上写作”使陈维新一举成名。1898年6月19日,康有为被光绪皇帝召见,开始了维新运动。1898年的改革运动只持续了100天就失败了。康有为逃到日本,开始了他的海外之旅。从1898年到1913年的16年间,康有为四次下太平洋,九次下大西洋,八次下印度洋,在北冰洋划了七天。在这16年间,康有为作为“尝过苦菜的神仙神农”,四次赴太平洋,九次赴大西洋,八次赴印度洋,七次赴北冰洋划船。他去过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和加拿大。

后来康有为回忆这段逃亡经历时,将其概括为“第十一次逃亡”:

我第一次在上海办报纸的时候,上海会被掩盖,会死掉。

皇帝没有圣旨和密诏的催促,晚出北京就死定了。

荣禄将死在北京。

没有黄的通知,离开天津就死定了。

用钟涛的话说,如果你离开烟台,你就会死。

如果你船上没有招商局的人,你要救人就死定了。

这是没有重庆轮子的一天,不然晚一点就要你的命。

鹰快船会因为缺煤而死。

除非去胶州,否则来青路在烟台会消亡。

如果英国人不搜查上海路,英国领事会死,如果他不知道。英国人不存钱会死的。这11个人死了都救不了一两个,但没什么帮助。曲线很奇妙?屈出生了,而我却被留下来等待。中国不会灭亡,道路不会干涸。

对于康有为来说,他想了之后觉得后怕,但他真实的游历生涯值得铭记。康有为的环球之旅当然不是观光。他把自己比作《十一个欧洲国家游记》序中的“历尽艰辛,长生不老的神农”,周游世界“尝遍天下百草”,寻找能治中国的“神医”。

在康有为几十年的海外漫游中,饮食文化也是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印度的生活让他深刻感受到“印度没有好吃的”背后印度文明的衰落,对欧美的向往。而欧美最好的德国,就是他所推崇的成功典范。慕尼黑啤酒口感极佳,已成为德国文明的标志和象征。但是,其他国家的食物虽然好,但是只来自中国。西餐起源于中国的说法,反映了他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向往和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眷恋。

他经常出入豪华酒店,乘坐马车和汽车旅行,经常雇佣翻译、仆人和厨师。然而,康有为的印度之行却是牢骚满腹。不仅车马住宿贵,酒店设施也陈旧。康有为试着找当地的餐馆、饭店,胃口大开。然而,尽管印度城邦的街道嘈杂,百货商店拥挤,但“没有餐馆,只有鸡、蛋、羊肉,国王和绅士也遮不住。”然而,住在城市第一位的卑微的人吃很多食物,所以没有食物。"。印度上流社会的富人们深居简出,很少外出就餐,普通的贱民也享受不到生活。所以在印度旅游很难找到食物的痕迹:“印度人不爱吃,但是甜食很多。“国危之时,能吃饱是福。我们如何谈论食物?

1904年6月,康有为一行抵达德国。他游览了慕尼黑、柏林、波茨坦、汉堡、科特布斯、科隆、亚琛等大城市,游览了美丽的莱茵河。参观技术水平最高的欧美克虏伯兵工厂;参观政治清明、秩序井然的联邦议院;如你所见,男人英姿飒爽,女人优雅有礼;所到之处,文物满阴,宫殿宏伟,繁华似锦这些都充满了霸道。康有为不禁由衷赞叹:“在当今蓬勃发展的欧洲国家,最好能有军事装备、文学、政治、科技、农业、商业为冠。德国啤酒早已闻名世界,尤其是慕尼黑啤酒。康有为自称一辈子不喝酒,但喝了慕尼黑啤酒后,每天都喝。半个月后,很难释怀。后来他在荷兰、英国等地旅游时,看不到酒店里唯一的大杯德国啤酒,觉得很失落。他还在想着喝猫藏的啤酒。”如果你不喝它,你会失去你的喉咙。“康有为吹嘘说,他尝过全世界的啤酒。虽然他言过其实,但他不止一次品尝过英国威士忌和法国葡萄酒。

除了猫藏的啤酒,它念念不忘。可以说西部的味道不错,鱼羊很多。虽然这不是甜蜜的款待,但它会上门,欣然接受。所谓“食物没有确定的味道,但是适口性很珍贵。”例如,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品尝海鲜时,称赞其价格低廉,味道鲜美:“鱼虾中有许多异物,有些又咸又酸,但价格便宜,味道新颖独特,这在欧洲是从未有过的。”欧洲的美食水族馆多为食鲜者,与日本相似。医生在卫生上帮不了它,想用它的冷血来缓解?“新鲜的海鲜应该是上品。康有为将这种习惯与日本相提并论,认为它很酷,很容易消化。另一方面,比利时人“喜欢吃马肉、猫肉、狗肉”,北京各地的专卖店都有卖,确实让人震惊。匈牙利酱生牛肉味道更好。康有为抱怨说,法国菜世界闻名,但是很贵。在一家普通的餐厅,一份三人餐,清蒸双鱼,白笋,鸡汤,鸡肉和茶,一瓶红菩提酒就要将近100法郎。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土耳其的饮食。”屠的菜可以调味,可以剁碎,远胜欧洲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不管其他国家怎么做。“它的肉都是切块的,先尝尝,很有中国特色。”。每顿饭都必须加咖喱。牛、羊、鸡、鸭、面食好吃。这是康有为对外国菜的最高评价,大概是因为土耳其人的饮食习惯与中国大致相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一句评论,或许道出了康有为的海外情怀:“总有一种味道,以它独特的方式,一日三次,用舌尖提醒我们,我们知道明天要去哪里,不要忘记我们昨天从哪里来。”这时候胃口和家乡是统一的。

康有为的脸书二世:一个流亡的实业家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住最豪华的酒店,吃好吃的,雇当地人当导游和翻译,把家人也带在身边。谁给他提供旅费和生活费?

在加拿大,康有为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热烈追捧。这时,他觉得应该成立一个组织,团结华侨。

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和华侨领袖李富治、冯等人在加拿大创办了皇家学会。康有为的女儿康桐碧后来回忆说,为“保皇会”正名,费了不少力气。起初,他们想把这个组织命名为“保险商会”,因为“华侨是商人,保险业务是保险桥梁”。但有人说:“保护皇帝才能保护国家。”因此被命名为“保皇会”。保皇党的全称是“保救大清皇帝的公司”。既然叫“公司”,说明它不仅是一个政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明确规定所有参与者必须缴纳2元的宣传、交流、报刊费,集资开矿、兴办工商企业。

1903年,康有为发起成立了名为中国商业公司的股份公司,总部设在香港,在广州、上海、横滨、旧金山等地设有分公司,先后开办了十余家企业。但康有为本人并没有投身于具体的商业运作,而是开始了他为期三周的环球之旅。

1906年春节,康有为访问墨西哥,受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集资建造有轨电车。尽管生活在异乡,康有为还是看到了这里隐藏的财富。他用海外华人的捐款在有轨电车经过的地方购买房地产。很快,这些地价涨了好几倍,最后投资赚了十几万银元。后来,康有为游历了加拿大、日本等地。在华侨的帮助下,他利用捐款筹集资金,在海外经商,做房地产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康有为万亩草堂

康有为的脸书三世:私人博物馆馆长

康有为周游世界,必到各地参观当地博物馆。外国文物的壮观景象让他汗颜:“中国这么大,几千年来都以文明命名,却没有一个展示人民智慧的博物馆。”欧美人每次问我们国家的博物馆,东西都是冲的,丢人也不比这个差。"

康有为深切感受到近代公立博物馆在启迪民智方面的独特作用。“戊戌变法”期间,他把博物馆作为新政之一,得到光绪皇帝的批准。在流亡期间,他用专家的眼光购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然后打算回国后开一个博物馆。因此,他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博物馆的开创者。”为了洗刷这一“奇耻大辱”,康有为多次组织博物馆公开展示这些文物。在他青岛的故居里,有来自南洋的鳄鱼标本,耶路撒冷圆顶清真寺的模型,伯利恒的铅笔盒和一个欧洲狩猎男孩的汉白玉雕像。

青岛博物馆副馆长隋永琪说:“康有为在青岛期间,多次公开展示他收藏的国内外文物,并辅以文字说明。有一段时间,田花园就像一个私人博物馆,人们无缘无故地来参观。在中国建一座中国博物馆,是康有为长久以来的梦想。他相信,一旦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丰富遗存与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有效结合,就能建成世界上最辉煌的博物馆。”

康有为的脸书四号:一个阴沟漏水的旅行者

1904年,康有为还在瑞典购买了一个小岛,并在岛上修建了一座中国园林建筑“北海草堂”。根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笠人的说法,康有为花28000克朗买下它,花7999克朗修复它。“房子虽然不大,但能容纳十个人左右。家具和装修都很豪华,看起来很有钱。”到目前为止,茅草屋的遗迹已经消失,该岛已被瑞典人收复。但当地华侨仍习惯性地称这个小岛为“康有为岛”。

1899年4月中旬,康有为一行到达加拿大维多利亚。这个古老的国家离我们很远,搬迁了一段时间,却只有一个本土的中国来到码头迎接等待,这让康有为很失望。没想到,这句问候华侨的话打了一个电话,一下子吸引了上百名华人。原来当地的华社知道康有为要来加拿大,但由于通讯不便,他们不知道船什么时候到香港。为了不错过迎接圣康,他们特意派了一个人死在港口。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欢迎康有为来到中国会馆。这时,大厅里聚集了数千人。康有为流离失所后,在加拿大受到千里之外的同胞如此礼遇,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皇室委员会条例》中,他描述道:

咸字传到海外,不能轻视其他国家的齐人。他们看看西方国家,他们很难过。因此,当我听到改革的消息时,我喜出望外。当我听说政变的时候,我很担心,也很担心我担心没有国家可以回家,我无家可归,心情很难过。

1908年6月22日,深夜11时,康有为在女儿康桐碧的陪同下,登上了北冰洋的那吉岛。午夜时分,太阳已经落山,但突然又升起来了。看到这样的奇观,康写了一首诗:“和你一起登上挪威北冰洋的一些岛屿的顶端,看太阳在半夜升起和落下”,并在序言中写下了他所看到的奇观。

“5月24日,半夜11点,划船爬山,12点到达山顶,等待中午。顶上有亭,饮三边酒。视天气而定,比黄昏略低,随即上升。这不是晚上嘛,场面太神奇了。”

通过这篇序言,考察过北极的极地专家高教授认为,康有为是第一个探索北极的中国人。“康有为去北极看子夜太阳像正午,这是极地特有的极日现象。康有为去过的岛屿位于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斯瓦尔巴特群岛位于北极圈内北纬74度至81度之间。康有为在诗中写了一段“望天见劫,望壮阔山海”的感慨,并在诗中感叹:“你将此往何处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描述。对于一个封闭国家的人来说,很难形象地描述“午夜极光,白昼如正午。"

1904年6月,康有为来到伦敦。这不是他第一次来伦敦。1899年5月,他在伦敦游说,希望得到英国的支持,推翻慈禧太后。6月23日,康有为参观英国馆。这栋房子位于泰晤士河畔,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它内部呈长方形,左右各有四张长桌,说话的人戴着假发坐在中间。康有为及时赶到,国会议员埃兰发表了慷慨的声明,并就邮政问题向政府官员提问。作为总理,巴科没有示弱。面对批评,他经常站出来辩解。这种景象让康有为大开眼界。第二天,康有为拜访了英国商务大臣。谈话中,康有为表示要学习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进行政治改革。商务部部长听了康的话后,发表了一个今天仍可称为真知灼见的评论。他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教育、习俗和历史传统,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我们英国的政治制度是通过几千年的自然积累形成的,永远无法模仿。不同的病,一个药方不能包治百病。”康有为听了,受益匪浅。他在游记中动情地说,“那些想在当今变法中奉承欧美的人,不能不想到这一点。”

1904年,他来到意大利那不勒斯。绕过那不勒斯的大酒店和车站,康有为看到的是肮脏泥泞的道路和低矮的贫民窟。草皮马粪堆积如山,裸女沿街乞讨。几十个乞讨的孩子跟着车乞讨。他们追了一英里多,直到司机向他们挥动鞭子。他曾动情地说:

没去过欧洲的人认为,如果他们的土地是琼楼玉宇,如果他们长生不老,才华横溢;我肯定它是脏的。如果是脏的,那就是欺骗和偷窃!因此,眼见为实。我尝试去欧美英伦旅游,但我意识到我看到的和我读书时的流浪梦相去甚远,我失望了。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士绅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地主官僚家庭出身。18岁时受业于江南名儒朱次琦,但不囿于师说,能独立思考,喜好陆(象山)、王(阳明),而鄙弃程(颐)、朱(熹)。21岁游历香港,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以为“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购买西书,大倡西学,走上了从西方探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他目睹外侮凭陵,清廷腐败,大受刺激,激发了变法维新思想。十四年乘赴京参加顺天乡试之机,第一次上书清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策,要求光绪帝纤尊降贵,引咎罪己,求言图治。当时顽固派把持朝政,予以阻格,难以上达,且以狂生见斥。康意识到变法尚非其时,遂南返。十七年春起,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培养变法维新人才。得弟子梁启超等人。二十一年春,康偕梁赴京会试,适值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至北京,应试举人群情愤激,奔走相告。康有为、梁启超联络18省举人1300余人联名上书清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上书虽遭清廷拒绝,但它的内容辗转传抄,在社会上激起广泛影响。这次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开始变为实际的政治运动。此后,康有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先后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发行《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和《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提倡西学,考察各国强弱之源,反映了维新派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倾慕,因而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忌恨。二十一年末,北京、上海强学会先后被封禁,《中外纪闻》、《强学报》被迫停刊。但是维新变法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它不会因封建统治者逞虐施狂而沉寂下去。二十二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梁著《变法通议》等重要论文;二十三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连载严译《天演论》和《原强》等重要论文;二十四年谭嗣同、唐才常等又在湖南创办《湘报》。这些报刊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思想武器,敲起民族危亡的警钟,呼吁“救亡以图存”,论述变法维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揭露封建专制制度为中国衰弱落后的根源,大力鼓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大力提倡新学,影响遍及全国。与此同时,维新派又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学堂。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间,维新派创办学会、学堂、报馆等共50余所,出版报刊30余种,为维新运动高潮的到来,做了舆论准备,培养了人才。其时,帝党在与后党争夺统治实权的斗争中处于弱势,急需寻找社会力量的支持。甲午战后,部分帝党逐渐倾向变法,企图借助维新派的改革才能和勇气,辅助光绪帝通过变法从后党手中夺取统治实权,达到救亡图强的目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这时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维新派也迫切寻求政治靠山以为奥援。于是,甲午战争后,帝党与维新派逐渐结合。强学会的成立是其结合的标志。

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其它帝国主义纷起效尤,掀起了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高潮,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再次从南方赶到北京,于当年十一月十二日(12月5日)呈递《上清帝第五书》,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以供采择。上策是“采法俄、日以定国是”;中策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下策是“听信疆臣各自变法”。并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等内容,涉及了清朝中央政权体制的改革,体现了维新派追求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政治理想。这次上书,因言辞激烈,被顽固派阻格,未能上达。光绪帝本欲召见康有为,亦为顽固派所阻。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1月24日),光绪帝命王大臣于总署西花厅接见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继命康条陈所见。正月初八康有为上《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折》(即《上清帝第六书》),提出变法纲领:一、“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其核心是第二款。按照康有为的设想,制度局是一个指导全国变法的中枢机构,其职能是负责立法和议政;另立法律、税计、学校、农商、工务、矿政、铁路、邮政、造币、游历、社会、武备等十二专局,作为行政机构,具体执行制度局所议定之新政事宜。三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御侮救亡团体保国会,刊布《保国会章程》30条,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又规定了总会和分会的组织系统、权限和职责、入会手续、会员权利和义务,已略具资产阶级政党规模。在保国会的推动下,各地纷纷建立御侮救亡性质的爱国团体,“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已汇聚成为强大的时代潮流。四月初十,反对变法、位尊权重的恭亲王奕?病逝,变法的有利时机到来,康有为积极联络帝党,促成光绪帝立即变法。二十三日光绪帝接受维新派建议,毅然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号召大小诸臣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切实举办新政,“不得敷衍因循”。自此,至八月初六慈禧重新宣布训政为止,共103天,光绪帝引用维新人士,黜斥守旧派,颁布维新法令,推行变法新政,史称“百日维新”。变法新政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提倡实业,鼓励私人投资,令各省设立商务局(或农工商分局);命各省地方官兼采中西各法,切实振兴农业;奖励科学著作发明,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2款,规定对士民著新书、创新法、制新器者,赏给官职或给予专利;在京师及各通商口岸,广设邮政分局、裁撤驿站;编制国家预、决算,由户部按月公布;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二、政治方面:令各衙门删改则例;中央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等闲散衙门,外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此三省督抚同城)巡抚、东河总督等重叠机构;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三、军事方面:裁汰旧军,令八旗及各省军队一律改练洋操;筹办兵工厂,筹造兵轮,添练海军;力行保甲,实行团练。四、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首先开办京师大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将现有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开设报馆,举办学会;派人出国游历、游学等等。尽管维新派与帝党相结合所进行的改革相当温和,但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在短短的百日之内,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次获得法律上的承认;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受到沉重打击,资产阶级思想得以广泛传播。特别是在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发展过程中,维新派大力鼓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康有为在第二至第五次上书中提出的立宪法、设议院的政治主张,以及百日维新中提出的开制度局、要求资产阶级参预政权等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资产阶级启蒙意义,是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百日维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引起了封建顽固派的拼死抵抗。刚毅、徐桐等顽固大臣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多次要求慈禧太后镇压维新派,制裁光绪帝。慈禧作为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死死地站在顽固派一边,她的统治权力建立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互相牵制与平衡的基础之上。面对外患日亟,社会上要求变法救亡的呼声高涨的情况,只要变法不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范围,她可以暂时容忍,以显示其俯顺舆情,“改弦更张”之意,达到缓和阶级矛盾和新旧冲突的目的。她的方针是决不能动摇其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实权,决不容许光绪排斥她的亲信,更不容许他在朝廷内结成自己的党羽。一旦光绪帝越此雷池一步,她将随时准备发动政变。为此,在百日维新开始后几天,她即黜退翁同?,剪除光绪羽翼;任命后党骨干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又命二品以上大臣接受新职时要到太后前谢恩,以控制光绪的人事任免权,防止他破格提拔维新派;此外,还派她的亲信党羽掌管北京城内的军事指挥权和警卫权,为后党随时发动政变做好了准备。这等于告诉大臣们,权力仍牢牢地掌握在她的手中,他们可以放手抵制新政。正因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举办新政外,绝大多数督抚不以光绪帝的诏书为然,他们的赌注仍押在慈禧太后身上。因此百日维新中,尽管颁布了180余道新政上谕,实际成效甚微。顽固派还不断地直接向维新派发起攻击,光绪帝曾大胆地给予反击。五月初二,帝党御史宋伯鲁、杨深秀因礼部尚书许应?阻挠疏请废八股之议,奏劾许“守旧迂谬,阻挠新政”。光绪帝遂命许应?明白回奏。许百般掩饰,借机攻击康有为“摇惑人心,混淆国是”,请将其“驱逐回籍”。遭到光绪帝申斥。五月二十日后党御史文悌严参康有为“遍结言官,把持国是”。光绪帝怒将文悌斥回原衙门行走。七月十九日,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侍郎?岫、徐会沣、溥?、曾广汉以阻挠主事王照上书言事,被光绪帝革职。次日,光绪帝又赏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这几件大事极大地激怒了后党顽固派,新、旧两党矛盾迅速激化,后党大臣荣禄、刚毅、怀塔布等纷纷活动,加紧策动政变。

康有为等维新派早有以“尊君权”、“去太后”为目的的军事政变计划,看到后党顽固派加紧政变准备,亦多方努力促成军事政变计划之实施。他们拉拢袁世凯,企图借助其兵力诛杀荣禄,包围颐和园,劫持西太后,保护光绪帝,捍卫变法新政。光绪帝不知维新派计谋,但召见袁世凯,破格赏其侍郎头衔,以备缓急可恃;且孤注一掷,大量提拔维新人士,拟开懋勤殿以议制度;又定于八月初五召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维新派和帝党官员亦频频接触伊藤,上折请聘其为新政顾问官。这两件事更引起后党集团极大疑忌,他们最害怕帝党掌握武装,最担心维新派与外国势力结合,促使帝国主义扶植光绪帝从慈禧手中夺权。于是慈禧决定抢先在光绪接见伊藤之前发动政变。八月初三,后党御史杨崇伊向慈禧上密折,请太后“即日训政”。后党主将荣禄于同日调兵遣将,为发动政变预作军事部署。维新派亦加紧行动,谭嗣同于当日夜访袁世凯,策动袁执行“杀(荣)禄锢后”计划。袁佯作应允,但借词延缓执行。初四,慈禧突然从颐和园回宫,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初五,光绪在慈禧严密监视下,处理了两件原先预定的政务,一是召见袁世凯“请训”,二是召见伊藤博文。初六,慈禧假光绪帝名义,发布吁请太后训政的诏书,宣布第三次临朝训政,下令逮捕康有为和康广仁。袁世凯于初五“请训”后回 津,立即向荣禄告密,荣沉吟良久,得悉政变“已自内先发”的讯息后,始将袁告密内容密报慈禧。初九,慈禧下令逮捕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十三日此五人与康广仁一起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支持变法维新的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李端?、张荫桓等数十人或被捕系狱,或罢官,或遣成边陲。除京师大学堂和通商、惠工、重农、育才等洋务项目外,废除全部新政,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维新运动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一场旨在挽救祖国危亡的爱国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是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由于二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兼之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新派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充其量,他们只能发动一场软弱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而不能使改革派掌握政权。就在维新上谕如雪片般飞舞之际,军政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封建顽固派手中。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戊戌变法的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只是幼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必然让位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罗仪凤,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个不起眼的人。

她的一生只为母亲而活,她的一生过得孤独悲情。

罗仪凤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家闺秀,可她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母亲,更有一位闻名天下的外公。

罗仪凤的母亲是康有为的二女儿康同壁,她毕业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罗仪凤的父亲罗昌是著名学者,从政之后,曾担任过民国驻新加坡总领事,还担任过外交部和政府内阁顾问。

出生在这样一个名门望族的罗仪凤无疑是幸运的,她在小时候就享受了同龄人无法想象的优越条件。

父母都是社会上的精英人士,女儿当然必须也是社会名媛。

罗仪凤从小就接受了英式淑女教育,她幼年时随父母岀使英国、新加坡,小小年纪便通晓六囯文字。

聪明好学的罗仪凤在16岁就考入了燕京大学家政系,她是当时学校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罗仪凤长得并不漂亮,但举止端庄,功课又好,深得时任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赏识。

那时候的罗仪凤是幸福的,她因校长的赏识而自豪,只是她没有想到,这样的赏识会影响她的人生。

罗仪凤学的是家政,但她却极少与男生交往,她也不喜欢拍照。

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是她觉得自己不够美吧!

据说在燕京大学里,罗仪凤谈过一次恋爱,她喜欢过一个男生,只可惜那个男生被囯民党抓捕,最后死在狱中。

罗仪凤在往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对人提起过这段有始无终的恋情,至于她初恋男友的姓名恐怕是一个永远的谜团。

不提不是爱得不深,只是痛彻心菲。

抗日战争时期,罗仪凤又被日本人关押了一年多,后来在母亲康同壁的帮助下,她才重回人间。

一年多的秘密关押,罗仪凤经历了什么,她还是选择了沉默。

满腹经纶的罗仪凤毕业后曾在贝满中学教过书,可是不久之后就辞职回家陪伴父母了。

罗仪凤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工作过,她的工作就是料理家务,照顾父母。

康同壁是康有为最优秀的孩子,她胆识过人,不让须眉。

戊戌变法失败后,1901年,年仅19岁的康同壁独自一人前往南洋槟榔屿照顾父亲。

也是在这一年,康同壁随父亲康有为搭船来到印度大吉岭定居数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康同壁又跟随父亲周游欧洲各国,增长阅历。

康同壁是优秀的,也是狂傲的,罗仪凤有这样的母亲,是幸还是不幸呢?

罗仪凤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儿,她对父母的照顾无微不至,也许就是因为她做的太好了,所以作为母亲的康同壁一刻也离不开她。

康同壁希望女儿永远都留在自己身边,她十分反感女儿岀去交男朋友,更不许别人来为女儿说媒。

罗仪凤是软弱的,她面对强势的母亲,只好妥协忍耐。

一个名门淑女就此放弃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康同壁在婚后育有一儿一女,解放后,儿子定居海外,而她与丈夫及女儿则留在国内。

1956年,罗仪凤的父亲罗昌去世了。

失去丈夫的康同壁更加离不开女儿了,罗仪凤是岀了名的孝顺女儿,她凡事都顺着自己的母亲。

会做家务,会管家,品味岀众,懂社交的罗仪凤只能呆在家里,她的人生只是母亲的附属品。

康同壁在解放后担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每个月有150元的工资,罗仪凤精打细算,招待客人,维持贵族的体面。

我行我素的康同壁与“右派分子”交往颇深,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异类分子。

罗仪凤心中害怕,但她还是顺着母亲,她己经习惯了。

在这些“右派分子”中有一个男人引起了罗仪凤的注意,他便是“风流才子”罗隆基。

四十好几的罗仪凤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而罗隆基似乎也对眼前的她很有好感。

他们开始约会,电话、私信,你浓我浓。

罗仪凤的英文信如雪花般的飞到罗隆基的书桌上,罗隆基读着这些情意浓浓的书信,不由惊叹罗仪凤的英文修养。

有了爱情滋润的罗仪凤变得格外美丽,她满心期待自己的恋情能够开花结果。

康同壁冷眼旁观着,她没有说什么,她也不讨厌罗隆基,一直拿他当贵客。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罗仪凤静静地等待着罗隆基的表白。

趁着罗隆基过生日,罗仪凤亲自做了一个生日蛋糕,蛋糕上并列着两颗心,丘比特之箭从中穿过。

不曾想到,罗隆基收到礼物后,大惊失色,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与罗仪凤结婚。

罗隆基一生风流多情,他身边女人无数,罗仪凤只是其中之一。

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

游戏人生的罗隆基承担不起罗仪凤的一往情深。

伤心欲绝的罗仪凤曾经把这段心碎的恋情写成了书,可又不肯公布于众。

她本就是一个内向听话的人,她的苦涩只能藏在自己心里。

康同壁或许早就知道了结果,所以才默许女儿和罗隆基约会。

罗隆基与罗仪凤分手两年后,他死于心脏病。

罗仪凤关上了心门,她只求与母亲一起,平安度日。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1969年,“革命小将”上门抄家,康同壁不堪凌辱,离开了人世。

生命中最后一丝温暖都失去了,罗仪凤无夫无子,孤苦伶仃。

担心、恐惧、焦虑,忧愁。

家中的仆人们一个个都要走了,他们向罗仪凤索要3000元赡养费。

这时候的罗仪凤手头上一个钱都没有,她只是靠街道微薄的生活费过活。

孤独无助的罗仪凤除了哭泣还是哭泣……

康同壁死后,原来的房产被充公了,罗仪凤被迫搬到一间小屋居住。

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罗仪凤,罗仪凤再低调也难逃暴风雨的洗礼。

日子如苦水一样永无止境……

罗仪凤累了,她熬不住了。

1974年,60岁的罗仪凤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眼角上挂着泪水,她如一阵轻烟,消失不见了。

一切都过去后,罗仪凤终于入土为安了,但是她并没有自己的墓碑,而是与母亲一起合葬在父亲的墓址里。

墓碑上只有母亲康同壁的名字,罗仪凤这个侍奉母亲一辈子的孝女,却什么都没有留下。

她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女人,连个告别的名字都没有。

罗仪凤也是一个女人,她也向往婚姻生活,可是母亲的强势,自己的软弱无能,让她活成了影子。

她的悲剧来自于社会,更源于自己的家庭。

一阵心酸,一个孤影,悄悄地来,静静地去。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康有为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我第一次上书清帝,提出改良建议。1890年至1893年,他聚集在广州讲学,培养维新力量。1895年签《马关条约》时,北京参加联考的有1300多人。他们上书清朝皇帝,要求他拒绝签署和平条约,迁都抗日,进行强有力的政治改革。1898年与梁启超、谭嗣同一起发起变法,向光绪皇帝提出变法建议,实行新政。可惜他失败了,被清廷通缉。他流亡海外16年,后组织保皇党,1913年回国。

1913年12月,康有为结束海外流放,回到广东南海,安葬母亲和弟弟康。第二年6月,他沿着长江慢慢航行到上海。面对奔涌的洪流,康有为回首往事,觉得自己的晚年即将来临,不禁想起重返天庭,淡出林泉。

15年来,改革的***过着盖别墅、纳妾、游山玩水的公共生活。

康有为一到上海,就看中了新闸路16号的新闸花园,月租120元。新园占地10亩,红墙环绕,曲径通幽,景色宜人,树木葱郁,奇花异草如海,田园风光。康有为将两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二层建筑命名为“悠存楼”和“辅阅楼”;在公园里,我们搭起了凉亭,种上了水果和葡萄,养了大乌龟、海豹、澳洲袋鼠等动物。于是,康有为带领家人和家人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

毕竟康有为长期租用盛家的住所,不是很方便。1921年,他在豫园路买下10亩土地,建造了豪华的花园式住宅“尤村路”,门牌号码为192、194号。尤村路街上有两栋西式建筑。庭院为两层建筑,五开间,中西合璧,名为“香宴厅”;左边是宽敞的客厅,可以举办大型舞会。这些是康有为和他的家人居住的地方。康有为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池塘,可以划船、造桥、建亭台楼阁,还种了1200多株花木。除了原有的动物,院子里还增加了两只孔雀、一只麋鹿、一只金丝猴、一只野驴和500条金鱼。在这个湖光山色的“世外桃源”里,康有为驾着一叶扁舟,穿过鹿鸣的猿猴,荡漾着池塘,吟诵着花印。

1920年,康有为在杭州西湖丁家山建了一个30亩的“一日园”。丁家山从湖中突出,像苍鹰一样拍打着翅膀。这座山不是很高,但可以鸟瞰整个湖。康有为每年春秋都要去“一日园”短暂停留。今天,他留下了《一日园》、《一日园诗十章》等优秀作品。1921年,康有为在上海杨树浦吴淞江附近修建了英国园。这个公园完全按照江南农村的模式构思,简单展现水乡农民耕田、安居乐业的意境。他经常乘马车去那里短暂停留,体验乡村生活。1923年,康有为访问青岛,青岛市长赵琪招待他住进福山路6号的“公馆”。当康有为得知这栋建筑建于1898年的德国青岛,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复了胶州湾,这栋建筑成为官方财产后,他突然想起了德国和日本侵略这片美丽领土的耻辱,于是租了下来。第二年,他干脆把这个院子买了下来,取名田花园。之后康有为每年都带着妻儿到青岛避暑,直到死在田花园。

康有为晚年身体健康。他走遍了大江南北的黄河,游览了几十座名山。匡庐的中国之行

1918年,康有为在九江起航,登上云雾缭绕的庐山。靠着龙头杖,他跌跌撞撞地走过牯岭街、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五老峰有一天,康有为兴高采烈地去甘伯口看日出。当早晨的太阳即将出来的时候,夏紫泛起涟漪,山峦金黄,鄱阳湖平静如镜,小渔船往来。突然,峡谷间的云海变得宽阔起来,九级风像海上的浮岛,慢慢向他漂来。康有为触景生情,感叹世事变迁,想起少年时曾来庐山,激励他写作,他意气风发。他在沸腾的岁月里努力扭转甘坤,却泪流满面。

几天后,康有为再次来到海会寺,探访青年的足迹,询问老友的下落。康有为伤心地环顾了一下寺庙。方丈木希和尚手里拿着一百个水果盒子慢慢走进来。他打开盖子,给康有为蒲朝看,那一年做了好和尚的方丈,还把手指切了下来。花了15年写了80卷《血书》。康有为写了一首失落的诗,表现了一个落伍者的心态。

1923年4月,康有为从上海抵达洛阳。康有为在参加北洋军阀吴五十大寿后,在中原大展宏图,遍访中原名胜古迹。10月,我又去了洛阳。几天后,在一群当地官员的陪同下,我去了Xi郊区的钟南山。

包括钟南山、翠华山、南五台山、龟峰山、等绝壁美景,如一幅华丽的画卷。那天早上,秋日艳阳高照,红枫染红了苍山。康有为一行驱车来到钟南山脚下,然后用滑杠爬上山。在郑子平的帮助下,66岁的康有为引经据典,以赋作诗。

康有为故居

第二天早上,他们沿着山路慢慢走,在五座佛寺休息。康有为看到殿前有两棵古槐树,马上问道:“这槐树挺拔,我这辈子难得一见。什么时候种的?”郑子平连忙答道,“这是韩槐。据当地人说,每当世界上发生什么变化,这条淮河就会发出此起彼伏的尖叫声。这种奇怪的精神不正常。”

康有为大吃一惊,突然看到一股泉水从山顶流下。经过庙前时,泉水像珍珠一样撞击着岩石。他认真地读了七首独特的歌曲:赤壁岭基的古槐,有两棵参天大树。燕飞玉环曾摩挲爱抚,这种美消失在黄土中千年。

在赵、杨贵妃等美女的笔下,他觉得人生不如一棵参天大树,不禁感慨命运。

然后,他们登上了著名的南五台。康有为站在山顶,向南望去,尽头在南,如绿屏环,莲花插云;鸟瞰松树和树荫下的寺庙让我感到沧桑。一阵山风吹来,却听得松涛阵阵,他自言自语道:“纵然风云激荡,也要散散心。”。在这险峻的山上,我以“一动不动”为荣,我逃离了内心世界的矛盾。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度过70岁生日,21日抵达青岛。30号晚上,一个广东人请他吃饭,但宴会还没结束,他就感到腹痛。第二天,他死在了异乡。

清朝晚期屡次被列强欺负,又是割地又是赔款。1898年的时候,康有为等人提议光绪帝维新改革进行图强。但最终被慈禧扼杀在摇篮里,这场变革仅仅维持三个多月就宣告结束。随后光绪帝被软禁,谭嗣同等六人被杀,而康有为一察觉到情形不对劲,早就逃到了国外。

康有为虽然过着四处逃亡的生活,但日子一点也不赖。不仅有美女陪着,还住别墅,甚至比在国内生活的还要好,前后一共娶了6个老婆。但问题来了,一个四处逃亡的人,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有这么多钱,这怎么回事呢?

其实康有为最初也不顺利,本想到英国避避风头,但无奈没人接受。随后就启程前往日本,但悲催的是,在日本没呆多久,就被嫌弃赶走。这时的康有为可谓狼狈至极,又不能回到大清朝,但又实在想不出往哪里逃。最后决定干脆前往加拿大,让他想不到的是,这是他一生最明智的选择,从此彻底改变了。这又为何呢?主要是因为加拿大有大量的华侨,而康有为的的一项绝技,被当地华人热烈的追捧,甚至让他获得巨额财款!

那就是他极为擅长演说,到处宣扬慈禧有多可恶,自己有多爱国。而且成立保皇会,企图来保全光绪、打压慈禧。后来保皇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入的会员也就越来越多。随着海外分会的扩张,人数很快就超过百万。这一下就进账了几百万的会费,但这些钱都花在哪里了呢?真的被康有为花在保皇的活动上了吗?

然而并没有,其中绝大部分的钱都被康有为花掉,不是豪宅美女,就是周游世界,俨然过着皇帝般的日子。而且还不停的纳妾,后来回到国内的时候,一次坐船出行,发现船上的船娘不错,心里非常的喜欢。而这时候的康有为已经大把年纪了,这位姑娘年方19岁,后来康有为就下聘礼把她娶了回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181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