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的拼音组词

筷的拼音组词,第1张

筷子 chopsticks;

英 ['tʃɒpstɪks] 美 ['tʃɑ:pstɪks]

[例句]

你会用筷子吗?

Do you know how to use chopsticks

  筷子[kuài zi]

chopsticks

英 ['tʃɒpstɪks] 美 ['tʃɑ:pstɪks]

  筷子古称“箸”,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筷子是由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筷的拼音写法是kuài

一、部首

二、结构

上下

三、笔画

13

四、笔画顺序

撇、横、点、撇、横、点、点、点、竖、横折、横、撇、捺

五、释义

筷子。用竹、木等制作的夹取饭菜等的细长棍儿

六、词语

筷子 筷筒 筷箧 下筷 公筷

七、造句

1很快他用筷子伴着青椒的碎肉,和干炒白菜进嘴里。

2使用筷子时,要把一双筷子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

3当我们今天晚上吃过晚餐之后,她把所有的碗筷都洗了。

4他经常使用筷子吃饭。

5去餐厅给别人夹菜时一定要用公筷。

八、古籍解释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夬切,音块。《说文》喜也,从心夬声。《广韵》称心也,可也。《後汉·盖勋传》王允曰:欲得快,司隶校尉,谁可作者。

又《增韵》爽快也,急疾也。

又《战国策》恭于敎而不快。《注》谓纵逸也。

又《辍耕录》世谓有疾曰不快。《後汉·华佗传》体有不快。

又姓。

又叶窥贵切,音愧。《易·旅卦》心未快也,叶旅于处,未得位也。《扬子·太经》不宴不雅,礼乐废也。拂系绝纗,心诚快也。 本作。俗省作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9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