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还童》,逆流生命里荡气回肠的爱

《返老还童》,逆流生命里荡气回肠的爱,第1张

他生得异常且不幸。一出生,就是一个古稀老人的模样。

他的母亲因分娩而撒手人寰,他的父亲把他当作不祥的“怪物”,丢弃在养老院的楼梯口。

好心的黑人姑娘收养了他。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他越活越年轻,成为了海员,参加了战争。

他遇见了英国贸易公使夫人,他和童年时期的梦中情人相爱。

他就是**《本杰明·巴顿奇事》(《返老还童》)里主角本杰明·巴顿。

**用本杰明·巴顿奇特的一生,演绎了一曲感动你我的爱歌。

母爱

本杰明的母爱源于奎尼。

奎尼是领养本杰明黑人姑娘,她对本杰明的爱,是一种母亲的本能。

襁褓中的婴儿本杰明,容颜苍老、头发掉光、五官扭曲,她没有惊讶和恐惧,而是满眼的怜爱和宽容。

她不管本杰明是否怪异,都爱这个孩子。

她帮本杰明理发穿衣,她陪他看病,她哄着他入睡。她的爱,是自然流露,发之肺腑。

本杰明生来带着老人的病症,又带着孩童的好奇,总在夜晚心神不宁。她告诉他:

她的这份爱,让本杰明融入了这个世界。她的这份爱,让他怀着希望活了下来。她的这份爱,支撑了他整个生命。

在奎尼伟大母爱的根基上,本杰明演绎着逆流人生的爱情交响曲。

爱情

本杰明和黛西的爱情,是命运齿轮的斗转重合。

第一次见面。

她,6岁,娇俏可爱,是一位天使般烂漫的小女孩。

他,11岁,鹤发苍颜,驼背衰老,是一位行走不便的垂死老人。

再见面。

她,皮肤白皙,长发飘飘,年轻漂亮,风姿卓越,是镁光灯下的可人儿。

他,头发花白,声音浑浊,架着一副过时的老花眼镜,是步入老态的男子。

她主动向他求爱,他却处处回避。她遭受车祸,他飞去她的身边,她却把他推开。

命运的齿轮,最终让他们相聚相爱在最初认识的地方。

她,43岁,是一位优雅高贵的女子。

他,49岁,是一位魅力十足的男子。

他们如同每一对如胶似漆的恋人一样,在自己在木屋里,笑着闹着,快乐着。

他们爱得不早不晚,爱得不多不少,他们爱得自然,爱得刚刚好。

他们的爱,让我想起了《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的亨利和克莱尔。

亨利,是一位时间旅行者。

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消失,然后赤身裸体地出现在一个他可能去过也可能未去过的地方。他一直走一直走,直到找到衣服穿上,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然后再等待着下一次的消失。

而,克莱尔如同你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在正常时间旅途中行走的人。

他们相遇了,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不停地交集和纠缠。

相遇那年,他36岁,她6岁。

结婚那年,他31岁,她23岁。一场婚礼,几次穿越,同一位新郎,却有着年轻和苍老两种容颜。

克莱尔和黛西一样,她们都爱上了一类人——一个在这个世界的异常轨迹里穿行的人。

亨利,是一位在自己一生时间中不停游离的人;本杰明,是一位逆着时间生长的人。

亨利是幸运的。他和克莱尔,在时间与爱情的复杂交错中,勇敢地探索,最终谱写出一曲永恒的恋歌。

那么,本杰明和黛西呢?

黛西说,我要是成了黄脸婆,你还会爱我吗?

本杰明说:等我老到脸上长满青春痘,老到尿床,老到连下楼梯都害怕,你还会爱我吗?

本杰明脸上闪过的一丝忧伤,让人感怀伤神。

一个逐渐老去,一个逐渐年轻;一个顺着时光,一个逆着时光,怎样才能拥有长久的相爱时光?

当生命的倒行轨迹与最爱的人渐行渐远的时候,所谓的“返老还童”,成为了爱情中最深刻的忧伤,成为了生活中最现实的阻障。

女儿的健康成长,坚定了本杰明离去的决心。他选择了离开,黛西默认他的离去。

一生太长,相爱太短。

然而,令人感动的是,本杰明和黛西却又在无形之中,不断靠近和并行。

原以为返老还童好,比如,金庸笔下的天山童姥,年岁渐长,身体却在变年轻。

本杰明的身体越活越年轻,而大脑却在变老和衰退。他变成了阳光的青春少年,他长成了一个满脸青春痘的任性孩子。

黛西哄着任性的他,从屋顶爬下来。黛西陪着年幼的他,读童话书。黛西牵着丫丫学步的他,低下身子吻他。

黛西看着他忘记自己,看着他从不会走路到不会说话。

影片最后定格于满脸皱纹的黛西,而她的怀里抱着的是,婴儿本杰明。

本杰明的爱,珍藏在影片最初的那本记载着他全然颠倒的一生的日记本里。

时间的倒走,时间的交错,让本杰明这一生的爱增色和升华,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爱是,奎尼心焦地等待独自外出的本杰明;

爱是,本杰明对黛西的念念不忘;

爱是,黛西每晚睡前,轻轻的一声:晚安,本杰明。

其实,爱本朴素无华。

-End-

重新看了一下这两部**,要是放在去年或者前年,也许《返老还童》真的是最佳影片。

但是,在看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后,我自己深深地被感动了。这部**很真实、很感人。无论从剧本、导演、演员、化妆、音乐等等的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

单独比较一下

剧本:都是改编剧本,但是《百万富翁》更真实,立意更深刻,也给人带来更多惊喜,其实《返老还童》一开始就猜到了它的结局,当然也很精彩。

导演:感觉差不多吧,大卫是个名导演,总感觉有他的风格,不过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演员:默默无闻的演员VS名演员。当然皮特的表演是很好的,但是在《百万富翁》里的那些孩子,还有他哥哥,都演的很好。

音乐:印度的歌舞音乐确实非常优秀,《百万富翁》里他们在火车站最后见面的场景配乐太优美了,最后的歌曲也是奥斯卡最佳歌曲,非常有活力,给人以希望。

整体:还是《百万富翁》比较好,深刻、感人、自然、完美。当然,《返老还童》也是很感人的,也是在探讨生存和死亡的道理的。

还有就是奥斯卡是美国的**学院奖,它总是在寻求一种商业化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它就更注重描写现实的一些作品。比如说1994年的获奖作品《阿甘正传》就击败了《低俗小说》和《肖申克的救赎》。所以,不是说好还是不好,主要还是一个角度问题。

对了,楼主说“返老还童跟那阿三**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想必楼是先看的《返老还童》吧,自己已经观念先入为主了吧。你甚至连这部印度**的名字都不愿意打,就说是“阿三**”,明显的偏见吧。

这里还要附带一个电骡的影评,很短的:

片中的人物很多相当深刻,具有深意,如“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主持人,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典型形象,光鲜满目,而丑陋委琐的灵魂就包藏在这光鲜的外表之下,他可以利用一切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包括随时分泌的善意和温情——这些于他都是商品和工具。当他的谎言被戳穿时,当着观众的面他不会流露出内心的恼羞成怒,而是热情满满的对杰玛祝贺,但随之即向警察诬告,逮捕了杰玛。主持人以一个假的答案诱骗杰玛上当那一幕很是传神——的确,一个在社会上浸*多年的老油条可以用他的年龄积累的力量,轻易的毁掉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的纯真,而早早见识过世界与人性的残酷的杰玛识破了他,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这其实是一个很浪漫的细节——虽然近乎童话。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所以动人,在于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与残酷,而又在这样的残酷中未曾放弃其理想与纯真。**的很多段落颇似童话,但又将这童话很残酷的毁灭掉。片中未放弃的理想的寄托,是主人公杰玛。他未像哥哥舍利姆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和野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只是从不放弃。为了一个偶像的签名可以跳进粪坑,他不放弃伙伴,在逃出生天之后仍回到火坑寻找被困于黑帮的伙伴,他爱一个人,不论时间和环境怎样改变,仍像阿甘一样的绝无改变。他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惊世骇俗的举动,他只是一直,不抛弃,不放弃。这个人物让庸庸碌碌的我们为之惭愧,警醒。

杰玛在最终赢得千万奖金之后,呆坐在墙角,此刻改变他的并不是贫民窟到百万富翁的巨变,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而与朋友和爱人的重逢。拉提卡与杰玛在历经各自的坎坷之后终于拥抱在了一起,拉提卡的脸上是逃亡换来的刀疤,它提醒每个观者,这个世界固然残酷的超出每个人曾经的想象,但仍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坚持,追寻。

我很喜欢杰玛赢得大奖之后,全印度的观众为之庆祝欢腾的场面,杰玛赢得的是金钱吗?并不完全是。那些观众得到了什么呢?只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杰玛是一个童话,是他们一个梦想的寄托罢了。

返老还童》是《搏击俱乐部》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的一部剧情**,由布拉德·皮特、 凯特·布兰切特、 塔拉吉·P·汉森 和蒂尔达·斯文顿 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8年12月1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率先放映。

**讲述了本杰明·巴顿这个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的奇怪生命轨迹。影片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最佳艺术指导三项大奖,而主演布拉德·皮特和塔拉吉·P·汉森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本杰明·巴顿

演员 布拉德·皮特

本杰明出生在巴尔的摩,一出生就是个八十岁的老婴儿,被父亲给弃养在街边,但是好心的黑人夫妻收容了他,将他当成自己的儿子扶养,教导他许多智慧,但奇妙的是随着他渐渐成长,本杰明却是越来越年轻。

我认为黛西虽然嫁给了别人,但是她心中最爱的那个人是本杰明,这是真爱。

《返老还童》是《搏击俱乐部》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的一部剧情**,由布拉德·皮特、凯特·布兰切特、塔拉吉·P·汉森和蒂尔达·斯文顿等联袂出演。

**讲述了本杰明·巴顿这个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的奇怪生命轨迹。影片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最佳艺术指导三项大奖,而主演布拉德·皮特和塔拉吉·P·汉森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

本杰明也许一开始是不幸的,刚出生母亲死亡,父亲因为他的未老先衰的面貌认为他是魔鬼,和妻子的突然离世的打击,促使他把本杰明遗弃在了一家养老院门口。幸而,遇到了善良的奎妮,并把他带回家,当他的妈妈,给他温暖。在之后,也在不同地方遇到了几个女人,带给他不同的爱情体验。但他始终爱着小时候和她一起玩闹,不嫌弃他奇怪外表的黛西,即使是被冷落,被伤害始终选择爱她,不曾离开。

作为舞者的黛西因意外事故受了伤,从繁华的大都市回来了故乡,此时本杰明也在原地,然后他们又重新相爱,过着两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爱情如此美满,不久后还有了自己的女儿,但本杰明担心女儿和自己一样,生下来就是个老人,结果令人欣喜,女儿是个正常的孩子。之后又担心,自己慢慢变年轻,不能给女儿一个正常的父亲,也不能让黛西将来养育两个小孩,给她增加压力。便在孩子生下来后,置办了够他们生活所需的钱财,选择了独自离开。

在离开的期间,本杰明又在世界各地去游走,认识各种各样的人,试图去忘掉和黛西一起发生的一切。

然而,最终本杰明还是回到了起点_敬老院,身体仍在慢慢变年轻的他  ,心智却渐渐趋向老人,开始没有了自主意识,被人在一栋危楼里,发现了他,并通过手里的日记本找到了黛西,此时,黛西也是垂垂老矣,,面对自己一直爱的人,她内心还满是牵挂与爱恋,于是她每天会去看望本杰明,但已没了对外界认知的他,不适合再独自生活,黛西便搬着行李来到养老院,照顾本杰明。此时黛西慢慢苍老,本杰明慢慢变小,两人朝着不同的方向远离。

最终,本杰明变成了婴儿的模样,就如最初来到了世上一般。区别是,新生与离开。黛西,也看着自己曾经最爱的人在自己的怀里安详的睡去,不再醒来。

不知道,看着心爱的人慢慢变小 ,不记得自己 ,最终死在自己怀里是一种什么感受,不过,我想,定然,不好受。就像黛西当初反对本杰明离开,但当本杰明,离开又回来,带着更年轻的面容迎接已老的黛西时,黛西说,你还回来干什么。

黛西,定然是难过的,爱又被现实牵绊。

但是,生活就是如此现实,此时的黛西已经开了一间舞蹈室,有了一个爱她的丈夫,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她没办法向丈夫和女儿解释本杰明的一切。而且黛西的生活似乎很圆满,一切都让黛西的生活不能再重新接纳本杰明回来了。于是,即使内心煎熬,也还是拒绝了他。

生活中充满了不如意,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化痛苦为力量。

你是否曾经幻想过人能违背了自然生长的规律,越活越年轻呢?本片的主人公本杰明就是这样一个奇迹,他是从一个老人的形态降临于人世,最后又以一个婴儿的形态告别于人世,看似很荒唐,但它所要表达的东西远远不只这样。如果是你也像**里的主人公那样违背自然的生长规律,你会怎样呢,当周围的人都一天天老去,一个个都离你而去的时候,而你却一天天的变年轻,你就知道那有多么的无奈了。当每个人都带着遗憾和回忆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到最后也只能长叹一声的时候,也许你应该会庆幸在你人生的最后一秒你什么也没带走,然而只给爱人留下那永不褪色的回忆与长长的哀思,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其实强调的就是生与死,每个人都会死,,那怕你有多么的留念,多么的不情愿,当最后那刻到来时,你只能轻轻的放手,与违不违背自然生长规律是没关系的,只是你的起点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时你的起点,如此而以!

如果喜欢小编的话记得点赞留言哦

其实将《返老还童》说成是《阿甘正传》的魔幻版,这两部作品的编剧都是埃里克·罗斯,而《返老还童》从人物个体入手,追述美国近代历史变迁的手法也与《阿甘正传》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返老还童》探讨的是生与死、时间与命运这样的话题,《阿甘正传》虽然也在这些主题上有所涉猎,但整体还是一部强调历史,集中于“美国梦”的营造,激发集体怀旧的作品。两部作品的共同点在于都传达了较为典型的“美国观点”[10] 。(出自时光网)

影片故事的奇特除了传记人物本身之外,更令人难以置信得是它居然比大卫·芬奇的任何一部**都要乐观、神奇、感人和积极。无外乎有影评家说影片是大卫·芬奇放下屠刀的转型之作,一部专注于生命最华美篇章—生、死和爱的史诗。影片从巴顿女儿阅读父亲的日记本开始,采取传记片常用的插叙方式,将巴顿人生的重要时刻分割开来。它的叙事风格独具匠心。开篇导演设置了两段独白:爱人戴西临终时的追忆和巴顿对自我人生轨迹的叙述,它们交错着向观众娓娓道来巴顿的传奇人生[11] 。(出自搜狐娱乐)

《返老还童》与其说是一部魔幻的传记或浪漫的史诗,倒不妨看成

影片首映 (19张)

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就是引发争议的剪辑,不少人指摘影片不停地让回忆与现实交错,大大冲散了往事所凝聚起来的力量;神就是男主人公本杰明·巴顿的生存状态和处世心态,也就是自然主义。布拉德·皮特在片中的眼神有着从容、平静、闪烁着温暖的光芒,真是凝聚了本杰明·巴顿乃至整部**的能量,并且始终保持收拢而不散掉一丝一毫。所谓形散而神不散,从另一个角度讲,皮特这场演艺生涯的巅峰表现,堪称全片的精气神[12] 。(出自新浪娱乐)

《返老还童》是一部剧情怪诞的影片,延续怪导大卫·芬奇的一贯风格。影片离奇的想象力颇象2007年的科幻题材小制作《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又与刘德华主演的《童梦奇缘》异曲同工,不过与它们单一的叙事方式所不同的是,《返老还童》把重点放在了一段爱情故事上,并由这个故事引发了对“人类生老病死价值体系”的深度探讨[13] 。(出自时光网)

《返老还童》也许暗合了人类渴望年轻、排斥老化的普遍心理状态,菲茨杰拉德的高明之处,是将这一时光倒错的奇幻故事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本杰明出生时正值南北战争爆发,而他告别人世时,大约是在1930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大萧条爆发的前夜。在此之前的那个年代被认为是资本主义黄金岁月的“爵士时代”(这部短篇最初就被作家收入他的《爵士时代故事集》中),作家以他的奇思妙想,为生命易逝、梦幻破碎、青春不再的“爵士时代”唱了一曲不无忧伤的华丽挽歌。他的文笔如行云流水般明快透彻,状物写人常有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这种阅读审美体验,是从**中无法获取的。

浮生若梦,何惧风花雪月?今朝有梦今日梦,明日花开明日赏,短暂人生,让自己过得心安理得便好。

有人说,如今最爱过儿童节的不是孩子,反而是成年人。说来也是可笑,小时候,大家都盼着快点长大,可真长大了,又盼着“返老还童”。

01*小时候总认为,吻醒公主的是王子,藏在井底的是青蛙,穿着裙子的是公主,身着黑袍的是女巫,长大后才知道,王子可能变青蛙,公主不一定是真的。

02*小时候经常发现自己半夜尿湿了被子,偷偷遮住,怕被爸爸妈妈笑话,长大后常常发现自己半夜哭湿了枕头,偷偷擦干,免得爸爸妈妈担心。

03*小时候觉得自己的父亲不简单,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长大后觉得自己不简单,不仅要用肩膀挑起整个家,还要面对父亲那时不曾遇到的困难。

04*小时候以为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大头:十年前担心娶不着媳妇,所以每天把头梳得油光水亮的,走哪都带着香味,殊不知十年后媳妇娶到了,还把头梳得油光水亮的!那是怕走哪丢了身份!

(1)小时候,羡慕成年人的无拘无束,长大后,才知道无拘无束的代价是没日没夜的熬夜加班,埋头苦干。

(2)小时候羡慕成年人的坚强,仿佛什么事情都难不倒,长大后才发现,真正要羡慕的应该是能把苦难和不安说出来的人。

(3)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

(4)小时候交朋友是很单纯的,只有欢笑,虽伴着埋怨,但它是天上一颗永不败落的星星,永远那么亮,那么灿烂。

茶茶:小时候最喜欢穿着妈妈的衣服装大人,总盼着长大,长大后,挣了钱就是买各种各样,各种款式的衣服,可是,买回来后,每天穿哪件又成了最大的难题,那一柜子的衣服,有的连标牌都没摘,就被我遗忘在衣柜的最底层,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在了这上面,月月都是月光族,有时还要向父母伸手,唉,要是有后悔药,有返老还童药,我肯定买一瓶。

1小时候不下雪都认为世界很纯洁,什么都不用想,每天没心没肺的大笑; 长大后,下了雪都依旧认为世界不纯洁,微笑成了一种表情!

2小时候,我们词不达意,长大后,我们言不由衷,终于到了小时候自己羡慕的年纪,却没能成为自己羡慕的那个人。

3小时候总想飞,期待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以为好看的人都是仙女变得 ;长大了总想睡,感觉身不由己,心事重重,直到现在才知道,仙女也有可能是从韩国坐飞机回来的。

4小时候,总想把头发梳成大人的发型,以为人死了,就是闭上眼,睡一觉;长大后才知道其实大人根本没有多少头发,闭上眼,睡一觉,便再也醒不过来。

柱子: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好看的女生都是仙女变得,所以,无论到哪里,看到那些漂亮的女生,我都会认为她们是偷偷从天上下来的。长大后,看到漂亮的女生,我才知道,好多都是made in 韩国。”

*小时候以为,最幸福的事,是拥有,是像爸爸妈妈那样,谈恋爱,结个婚,组成一个家;长大后才知道,最幸福的事是放手,只做爸爸妈妈一辈子的乖孩子。

*小时候,我们都有一双爱笑的眼睛,即使自己玩,也仿佛拥有全世界;长大后,我们都有一双领悟的眼睛, 即便拥有全世界,也总像是一个人,其实不是长大了,而是沧桑了。

*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实物,家常菜吃多了,想吃肯德基,想吃麦当劳,可惜条件不允许; 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状态,肯德基,麦当劳吃腻了,想吃些家常菜,可惜再也吃不到。

*小时候有太多的梦想,总去幻想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实现;长大后,有太多的幻想,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有多无奈,不想努力,还想实现。

斌子:当我挣了第一个十万,总觉得日子过得还不错,啥都不缺。当我挣了第一个三十万,觉得自己没啥钱,买不起什么好车。当我挣到第一个五十万,觉得自己好穷连房都买不起,更别说装修了!当我挣了第一个一百万,我却觉得自己是真穷,买套房刚交了付个首付,就没了!

1小时候,以为人生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要多浪漫有多浪漫,长大后才发现,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要多平淡,有多平淡。

2小时候我们都想做一个斯斯文文的公主,穿着水晶鞋,坐着南瓜车,旁边还有个英俊帅气的王子,长大之后却只能成为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妈子,穿着家居服,坐着破板凳,旁边还有个什么都不问的孩他爹,一动不动恍若一座山。

3小时候看到大人们可以手牵手,带着宝贝玩耍,羡慕他们幸福的一家;长大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很假,努力赚钱勉强养家,旅游要等放年假。

4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说谎话的孩子是有错的,长大后才知道,说真话,是有罪的;小时候,表面欺负一个女孩子,其实是喜欢她;长大以后,喜欢一个女孩子,其实是想欺负她。

愣子:小时候,俺最大的梦想就是挣很多钱,然后给那为了俺一直守寡的老娘买套大房子,再给她找个老伴,老娘为了俺,一辈子吃了不知多少苦?

那年,俺离开家,离开她,老娘眼泪汪汪地对俺说:“愣子,俺的儿啊,远方再好不是家,娘不求你有多大出息,能多大富大贵,俺也不要啥大房子,娘只求活着的时候能看见你。”

“娘,您老照顾好自己,等俺挣够钱,有出息了,俺就立刻来接你。”俺在大城市咬牙拼了八年,现在俺有出息了,可是老娘没了,家也没了,老娘重病去世,俺都没在跟前,俺后悔啊,长大了,千好万好,没有老娘好啊!

成年人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终究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成长就像在游乐园中嬉戏玩耍。坐着过山车体验刺激,在旋转木马上感受浪漫,到鬼怪屋中探索惊奇,开着碰碰车体尝碰撞。游乐园中的时光是幸福的,就像我的成长一样,虽然有时会很累,但心情总是快乐的。成长,就是在阳光中快乐的游戏。

成长也是艰难的跋涉。穿越伤心地铁后,是—条曲折的山路,身后蜿蜒,脚步依稀前面,长满荆棘,堆满鲜花。勇敢地追寻,路就会在脚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09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