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诗人有哪些

浪漫派诗人有哪些,第1张

古代:屈原是浪漫派的始祖李白是浪漫派的颠峰人物 李清照的前期时光童话诗人顾城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现代:徐志摩,沈雁冰,舒婷 ,汪国真, 席慕容

  中国:李白、屈原、李贺

  英国

  威廉·布莱克

  威廉·布莱克(1757——1827):许多学者视布莱克为英国浪漫主义时代的起点诗人,从他开始,英国文坛进入一个思潮澎湃的时期。但有人表示异议,这是因为他在世时几近无人知晓,对同时代人无实质影响,其主要诗人地位是20世纪的学者确立的。其次,布莱克笔法奇异,不像华兹华斯那样以朴实、平直的语言代表现代诗风。尤其是布莱克热衷于建立特有的思想体系,他提出并能以不同的姿态玩味许多激烈而深刻的文思。

  威廉·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评论家曾指出华兹华斯是西方抒情诗坛两大革新者之一(另一位是彼特拉克),也是现代诗的鼻祖。在文学史上,以他为主、由柯尔律治参与写成的《抒情歌谣集》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诗集,因为它在题材、风格、思想等方面启动了现代诗歌的创作。其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1795年之前、1795——1807、1807年之后,这里的中间阶段是他的颠峰期。

  塞缪尔·柯尔律治

  塞缪尔·柯尔律治(1772——1834):生于英格兰的德文郡,与华兹华斯一样,也是少年丧父,后去伦敦寄读十年,又去剑桥上学。虽为名校学生,却是酒、妓、鸦片无一不沾,时常情绪激烈。……柯尔律治的代表作常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友情诗或他所谓的“交谈诗”,另一类是象征诗或神秘诗。前者大致包括《伊俄勒斯之琴》、《这个菩提树的荫棚》、《霜夜》、《沮丧》和《致威廉·华兹华斯》等。后者主要指《老舟子吟》、《忽必烈汗》和《克里斯特贝尔》等。

  乔治·戈登·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拜伦现象是19世纪西方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体现了那个不朽时代的激情,代表了它的才智、深思、狂暴和力量;他那普罗米修斯式的孤独的反抗意志,在上个世纪欧洲人的精神生活中非同凡响,以致改变着“社会结构、价值判断标准及文化面貌”。(罗素)这个独立不羁的天才,有博大的政治家的胸襟和哲人的才智。他的气质敏感而暴烈,感情深沉而细腻。但他也是个放浪形骸的公子、虚荣傲岸的爵爷和孤高悒郁的自我主义者。他崇尚伟大的精神,向往壮丽的事业,却被黑暗的时代所窒息。他的心是伤感的,他的叹息充斥了整个生涯……别的诗人编织梦想,他却曾被认为是梦想的本身,在诗、行动、人格之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他融入文学但又大于文学。他说两种情感即能限定他的实质:热爱自由,痛恨虚伪(政治的、宗教的、社会的、情爱的等),但他是个复杂的矛盾集合体:生来微跛,却爱四方漫游;身为贵族,充满等级观念,却又具有平民的反抗意识;他时而阴沉、焦躁,但更多时表现出和蔼、幽默或玩世的轻松;他崇尚自由,却坚守浪漫时代之前的古旧文体;他主观自信,却富有经验式的常识;他有强烈的男权中心意识,却常陷入他所谓的“女性思维”;他痛恨战争,但热衷于“争取自由的战役”。最后,他从物质和行动上投入战争,似乎是对他超越或毁弃文学文本而去用行动创造人生文本的诠释。

  波西·比希·雪莱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因体现其思想之精髓而在雪莱诗中占中心位置。该诗剧分四幕,写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被缚与解放。该诗使雪莱的两大主题)——社会变革与人间情爱——交织互补,并配之以两条线索:普罗米修斯与朱庇特的善恶关系和他与亚细亚的分别与重逢。这两条线索由代表必然性和原始生命力的冥王来串连,由他来影响众神之命运,决定不同人物的胜败。这位埃斯库罗斯笔下的巨人吸引诗人,是因为他以美德抗暴,他基本代表完美人格,无私、无野心、无妒意,集人类灵智与永恒灵智为一体。雪莱写这首诗时不再过分强调外在变革,而更注重自我完善和爱的力量,不再涉及具体的政治自由,而聚焦于超然而又深厚的自由含意。因此,《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实际是理念诗,旨在展现理想生活的幻景,提供宇宙新生的启示。相对拜伦的现实革命精神而言,雪莱的革命概念更具理想色彩,因而也更彻底,是对现有世界方方面面的哲学否定。“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即是雪莱对未来美好世界必将来临的预言,发人深省。雪莱还以抒情诗著称于世,继承华兹华斯的传统,以大自然入诗,《西风颂》、《云》、《致云雀》等作品,音韵铿锵,感情真挚,闪耀着深邃的思想光辉。

  约翰·济慈

  约翰·济慈(1795——1821):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都寿命短暂,济慈最令人叹息,享年仅26岁,却留下许多精美的诗篇,包括莎翁与但丁在内的巨笔在那样年轻时尚未写出相当水平的作品。就诗艺,有人认为他是19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他不独属于浪漫主义,唯美派与颓废派都受到他的影响。尽管相对欧洲历史而言,济慈的影响力不及拜伦,但说到英国诗歌史,拜伦的声望则无法与济慈相比。与雪莱比较,济慈更愿以热心而冷眼的观者姿态绘制生活的戏剧画面,对在真实的生活中扮演各种角色的真人表现出艺术家的兴趣,他并不因至上的理想而厌弃有限的世事,而是以具体人间情感证实无限的存在。济慈在1818年的一封信中指出,华兹华斯较弥尔顿“更深刻。济慈发展了有关信念,认为人间是“造就灵魂的深谷”,除此无其他途径。有评论家认为,济慈的倾向是要发掘新的永久价值,他主要不是让我们相信世间充满苦难与压迫,而是让我们鼓足勇气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世界充满欢乐、健康、自由。这些都属于他人,但只要争取,也能属于我们自己。济慈思想与艺术的精髓就是让我们有勇气相信他人是幸福的,并能为此感到由衷的喜悦。

请问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谁?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诗作。李白的诗天马行空,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一切题材都敢写,而且绝不落俗套,总能写出来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的感觉。一个人若不具备浪漫气质洒脱情怀是决计写不出来这样的诗作的。二、酒品。李白嗜酒如命,不是一般文人的浅尝慢撮,而是将进酒,是狂喝快饮;实在找不来伴时,就坐在花前柳下邀上月亮陪着影子一起喝,这够浪漫的吧!三、游历。李白的浪漫气质还体现在游山玩水上。脚步几乎遍及所有的名山大川,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名山大川并未开发,旅游可不是一个好差事,若没有浪漫的情怀,谁愿意干那些吃苦遭罪的事!

李白从生活到精神到作品都透露出一股非凡不俗气,这都是浪漫的写照!李白号称诗仙就是最好的证明。其次就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四句诗是为人们最熟悉的句子了。这两条足以证明李白就是最杰出的诗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被文学史认可的且也为大众所认同的就两人,屈原,李白。屈原,春秋时楚国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开启了中国文学史浪漫主义的先河。同《诗经》(现实主义之源)并称“风骚”。李白,唐代最伟大,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等作品继屈原之后,隆起中国浪漫主义的第二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浪漫主义高峰。李白以后,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时有之。但都不全面,纯粹,彻底。如唐代的李贺,宋代苏轼,元代关汉卿,清代龚自珍等。惜不能上榜。

先说一下,李白是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古代“浪漫”的意思和现代的难免会有点出入。

所以我觉得中国古代最浪漫的诗人就是李商隐,外国的就是济慈。

唐代

李商隐

的诗七律很独特,绣织丽字,嵌镶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代表作有《无题》《夜雨寄北》《锦瑟》。

英国

济慈

的试,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很强,是最有才气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拉美亚》《夜莺颂》《希腊古瓮颂》。

1、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的代表作家。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2、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

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

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代表作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致英国人民》。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云》、《致云雀》、《西风颂》等,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

3、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学过金融和法律。

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

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4、卢梭

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发明了与传统君主专制对立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还开创了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推断人类范围以外事实的思想体系。

卢梭之后,自称改革家的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追随洛克,另一派就一直追随卢梭。生于日内瓦的卢梭,全名为让- 雅克·卢梭,父亲是一个钟表匠,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之后,父亲也被放逐,离开了日内瓦。孤苦伶仃的卢梭是跟着姑母长大的,从小受的是正统加尔文派教育。12岁时,卢梭停止了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开始在很多行业当学徒。

但对于这些行业,他没有不憎恨的。16岁时,他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到了萨瓦。当时,他没有经济来源,衣食无着,只好来到一个天主教神甫家里,撒谎说他要改宗。

5、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

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李白简介

李白,想必大家对这个人物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李白一生博闻多识,写下了许多飘逸优美的诗歌。李白所写的诗,用词精美,字里行间充满了飘逸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无愧于唐代最伟大的诗人这一称号。

李白的雕像

根据史料的记载,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出生的地点大约是在西域的碎叶城。李白从小便十分的聪慧,五岁的时候他就能够背诵六甲,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神童。等到李白十五岁时,他出口成章,写得一手好诗。李白写的诗受到了当时上层名流的赏识,李白也变得愈发有名了。不同于寻常读书人参加科考步入仕途的经历,李白一直很喜欢习武练剑,想要做一名浪迹天涯的侠士。

公元724年即开元十二年,已经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家乡。在李白仗剑远游的途中,李白感慨于美丽壮阔的自然风景,写下了无数诗歌。等到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已经四十二年岁的李白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唐玄宗在看过李白的诗集后,立即召李白进宫,并亲自去迎接他。最后,唐玄宗封李白为翰林,随时陪伴在他左右。但好景不长,有许多人嫉妒李白能够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李白自己也厌恶当时奢靡的生活,于是李白便远离了宫廷。

公元762年,已经六十二岁高龄的李白因病而亡。李白在临死之前还写下了一篇名为《临终歌》的诗词,这篇诗歌总结概括李白的一生。

李白写了多少首诗

诗仙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大诗人,如果把文学比作一种武器,那么李白的诗歌就是所有武器中最华丽的一种,也是最自由的一种,在他的笔下,没有束缚,不按常理,不按世情,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自信展现着自己的内心。

李白望月

纵观李白的一生,他创作了很多的诗歌,在全唐诗之中收录了其中的900多首,而到了现在又陆陆续续补充了一部分,大概有1000多首,而李白自称自己有万首诗,至于是真有这么多失传了还是李白酒后的豪言,或者说放在心中还没有写出来就不得而知了。李白生在盛唐时期,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已经老了,所以李白的诗歌大多浪漫气息浓厚,豪气十足,无论是七言诗,还是五言绝句都是史上少有的名篇佳作,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一生诗作颇丰,流传甚广,这里为大家介绍一首流传最广的《静夜思》。这首诗大概随便找个小学生都会背,作为中国现在流传最广的诗歌之一,它实在是太朴实了,没有什么复杂的词汇,也没有深奥的引用化用,简简单单的话语,就像是儿歌一样,却打动了无数的成年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坐在床上,月光照在地上,或许很多人觉得奇怪,既然在床上为什么抬头就能看到月亮呢?难道房子破了吗?其实不然,马未都等人认为“床”并不是现在的床,而是一种长板凳,试想一下,当时李白坐在板凳上,喝着酒,看看月亮,想起了故乡,多么诗意啊。

李白与酒

说到李白,或许家国是可以不提的,或许时势是可以不顾的,但是“酒”是不得不说的,对于李白来说,或许除了他的诗,真正陪伴他的只有酒,他不像杜甫,沉郁顿挫,不喝酒也能过,他的诗更多的体现他个人的魅力,那种自由自在的畅想,而在这样的时候酒就是他最好的伴侣,他是诗仙,他也是酒仙。

李白醉酒

杜甫曾经写过《饮中八仙歌》,其中提到李白是这么说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的,酒后的李白就是这么的狂放,就是这么的傲气,这时候的李白散发出的不羁的光芒,是令人敬仰的。李白的生活中处处有酒,也时时刻刻都离不开酒,花前月下、亭台楼阁、皇宫宴席、孤舟独饮,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落魄之际,李白都在饮酒,似乎喝酒已经深入到了李白的灵魂深处,只要有酒,李白就能快乐。

《将进酒》是李白一生中对于喝酒最好的诠释,高兴时他劝人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寂寞难耐的时候他也劝人喝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而且他喝酒还喜欢叫上一大堆的人,大家热热闹闹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不是人,他是谪仙,他只是从天上来凡间度假的,所以人间的生活和他格格不入,所以人间的繁华被他弃若敝履,而只有在酒后,李白才能回到自己的世界之中,才能有“一醉累月轻王侯”的畅快淋漓,才能有“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上高楼。”的洒脱豁达。于是李白和酒相伴了一生,在半醉半醒中渡过了自己的一生。

独坐敬亭山 李白

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他有着远大的人生目标和抱负,但却一直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这种怀才不遇的心情,在李白远离京城十多年后到达了顶点。从他所写的《独坐敬山亭》中,我们能够窥的李白当时无奈而落寞的心情。

《独坐敬山亭》

其实,大诗人李白还是有过一段为官的经历的,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唐玄宗翻阅了李白的诗集,当即惊为天人,封李白为翰林,让李白随时侍奉在自己左右。但唐玄宗对李白的赏识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那些人纷纷在唐玄宗面前诋毁李白,李白才当了没多久的翰林,就被放逐出了京城,远离了政治中心。

而《独坐敬山亭》这一首诗就创作于公元753年即天宝十二年,根据时间来推算,李白那时候已经远离京城十二年了。李白出门远游的十二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长期漂泊无依的生活,使李白尝遍了人世间的辛酸苦楚,看透了世态炎凉。虽然李白的性格一直都是如此乐观豁达,但心中还是会有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一丝丝的孤独之感。

从《独坐敬山亭》一诗中,我们能够很明显的体会到诗人的孤单、寂寞以及落寞的心情。诗中所写的意象,如飞鸟、孤云、敬山亭等都是孤孤单单的,形单影只,正如诗人自己。李白在那时已经不复当年的风采了,他独自一人来到敬山亭,独自许久,触景生情,感到十分的悲凉。李白看着眼前的风景,于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心中的孤独与无奈之情。

李白爱旅游花27年漂泊四方

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诗人都非常喜欢旅行,尤其是盛唐时期,那时候的诗人几乎隔三差五出去旅行,到处游玩,而且还喜欢结伴而行,如果有机会回去看到李白和杜甫等人一起到处游玩千万不要惊讶,那是常见的事情,在这么多爱好旅游的是人中,李白又尤为特殊。那么李白特殊在哪呢?

李白和杜甫一起旅游

李白最特殊的就是别人还好歹经常回家看看父母孩子什么的,但是李白似乎很少回家,他自从20多岁的时候出蜀离家之后几乎就没有回去过,甚至在安史之乱以后,天下大乱而蜀地还算和平的时候他都不曾回去。李白不是不想念故乡,他在很多的诗歌之中都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怀念,但是李白偏偏没有回去甚至于对于自己的家人都没有怎么提起,或许李白这样是因为觉得不能衣锦还乡不好意思回去,也可能是因为家中亲人已逝不愿意回去。反正李白一生自从出蜀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四处旅行,四处游玩,差不多有27年。

在这很长的时间里,李白到处游山玩水,根据有心人的统计,他这一生总共到访了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县城县镇,攀登过80多座名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李白不只是观看了许多的美景,经历了很多的风俗,还结交了很多的好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天宝三年的时候在洛阳和杜甫相遇,两人结伴而游,成就了诗歌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出游,后来他们还在开封偶遇高适,三人一起游山玩水,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要说唐代最浪漫的诗人,一定是元稹。元稹是洛阳的小诗人和文学家,唐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诗号为“元和体”。元稹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其中许多流传至今。

白居易,作为他最好的朋友,这样评价他:江南学者,天才语言学家,阴云密布的白元。这显示了袁振的才华。但是,即使是一代有天赋的学者,他们仍然对美丽的过去感到悲伤。谈到元稹的风流韵事,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这样一件事:元稹在绍兴刚上任的时候,去了白居易家,爱上了一个叫玲玲的女歌手。从长远来看,他们俩有火花。后来,袁振竟然向白居易提出要带走这位歌手。白居易觉得既然他所有的朋友都提出来了,但是一个歌手也同意了。没想到,元稹把它拿走一个多月后,又把它还给白居易。

作为一名诗人,元稹浪漫的时候从未忘记自己的职业。当他遇见他的初恋盈盈时,元稹写了一篇题为《见面的真实记录》的文章,也被称为《盈盈传》,以纪念他的初恋,那段爱情以没有任何疾病而告终。然而,这显然是他自己的开始和结束,但它写得好像他是受害者。因此,鲁迅先生称之为“掩盖错误,然后落入邪恶的利益”。后来,袁真又爱上了薛涛,写道:“离别后,相思病把烟和水分开了,菖蒲的花升到了五云高。”这种爱情诗,当两人的感情强烈时,袁振遇到了下一个真爱刘采春,所以薛涛变成了过去式。

元稹,一个有花心的大萝卜,也有一种“真诚的感觉”。这种真诚的感觉是与魏聪最初的匹配。魏琮死后,元稹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大海难水,永远琥珀。匆匆走过花丛中,懒洋洋的回头看;这个原因,一半是因为苦行僧,一半是因为你曾经的你。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的元稹,他深情而忠诚。总之,具有丰富浪漫史的元稹是唐代最浪漫、最浪漫、最浪漫的诗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70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