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喜欢无性恋

谁喜欢无性恋,第1张

喜欢一个无性恋男,这是我关注小组的原因。对方目前状态应该是异性浪漫倾向无性恋。

我还怀疑过自己是半无性恋,后来再辨析可能还是异性恋。总之我是和对方慢慢交流认识觉得很安全后会想要贴近会有性幻想的。

也就是和对方精神上相互吸引喜欢,他说和我在一起很快乐,我也有类似表达。但一段时间后我会有性幻想,但对方一直表达没有办法想象。严格来讲:我也没有办法想象和他一起进行性活动啊,做梦可能很模糊的想象,但又没见过又没一起体验过,所以其实我也没办法想象啊。但我想靠近他是真的有或者抱抱但一直没实施,因为怕他反感。

“睡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睡别人”。

和朋友喝酒聊天聊到性生活的话题时,谢伟总是这样回答。

只是,这个答案敷衍得了酒肉朋友,敷衍不了整日里睡在自己身边的人

女朋友试过很多办法,想让他对她提起性趣,甚至开始质问他是不是不爱他了。

其实刚开始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伪装的很好。

哪怕自己内心对发生关系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期待,生理器官也能有反应,能让女朋友觉得满足,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更何况,最开始,性爱对他尚是一件新奇的事。

可是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越久,这种新奇感逐渐消失,他能体会到的除了伪装的累,还有想要逃避的无可奈何。

像谢伟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无性恋”。

01

什么是无性恋?

无性恋,又被称为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之后的第四性恋,代指觉得他人与他物不具性吸引力的人群。他人与他物对其是否有性吸引力是无性恋最重要的判断原因,而非有无性行为或者性欲。

简单来说,就是无性恋有两种倾向:一种有性欲但不指向他人,一种没有性欲。

有研究机构数据统计显示,无性恋者并不意味着性经历缺失,无性恋者可能由于各类原因而发生性行为,如进行自我探索;表达亲密关系;满足伴侣的需求等。

无论是否有性欲的无性恋者,和其他性取向的人一样,都可能对他人产生亲密关系的需求,也可能对亲密关系没有任何需求。

也就是说,以下两种情况均符合上述无性恋定义(但是否将自己认同为无性恋者则是个人的选择):

情况①:感受不到性吸引,但接受或有意愿参与性活动。

情况②:感受不到性吸引,也没有和他人发生性行为的欲望。

2012年发表的《了解无性恋》(UnderstandingAsexuality)中就有提到无性恋在统计上可能和同性恋一样是普遍的存在。

相比同性恋,大众对无性恋的认知程度无疑要低许多。

同性恋至少符合“所有人都需要性”的主流观念,只是欲望对象是同性,而无性恋则偏离主流更远。

02

无性恋面临的困境

知乎上名叫戴晨的网友提过一个90后的男生横横的故事。

确定了自己性向之后,他鼓足了勇气,向父母“出柜”。

电话拨通的那一刻,他坐在宿舍楼下的电话亭里,紧张到感觉自己的胃都开始抽搐。

可是他说了很多,父母在电话那头始终没有什么反应。

直到他提到“以后不会有小孩”,父母才紧张地打断他,“你胡说什么?”

横横说: “感觉父母不是很在意我是不是无性恋,他们只在意我以后要不要小孩,会不会影响他们抱孙子。”

能够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认同的横横,其实是幸运的,大部分无性恋,其实还无法对自己的性取向进行正确识别。

纪录片《(无)性恋》中有一个已经多年没有过性生活的无性恋者。

早年间一直觉得,自己之所以无法感受到对性爱的渴望,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对的人。

她也并不是感受不到兴奋,只是这种兴奋,并不来自那个和她发生关系的人,这种挫败感一度让她对自己产生怀疑。

她先后交往了20多个人,和每个人都几乎发生了1-2次性爱。

可是,每一段感情都无疾而终。

她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去证明自己身上是否真的存在“障碍”,想要和其他人一样对爱的人存在渴望。

可是最终却在结束这种不断质疑和探索的证明之后,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活法。

缺失的自我认同,让无性恋者无法在成长阶段总是自我否定。他们无法对自己的性取向进行准确判断,总是在质疑自己,尤其是当缺乏对他人的欲望被识别为不正常时,往往会把这种倾向识别为缺失,并想尽办法弥补。

无性恋社区创始人乔,在青少年时期就为自己的性取向进行了命名。

他创造了一个讨论社区,称之为“无性恋”,他想要建立一个可以不需要依靠性爱来获取幸福感关系的集体。

他曾经拥有过同时和几个人产生情感联系,却不发生性爱的关系,几个人彼此依赖,产生情感支撑,一度也非常美好。

后来,那些曾让他产生亲密感的伴侣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去。

没有羁绊和忠诚度而言的关系,最后接连瓦解。

乔在纪录片的最后提到,他觉得最为沮丧的事情是,曾经觉得只要能够获取幸福感就可以的自己,现在会为了获取亲密感而妥协。

性爱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远比他年轻时以为的要多得多。

和一个有性恋者交往,无性恋者被质疑最多的,是“不试试怎么知道”。

性冷淡、禁欲、柏拉图式爱情、性欲减退功能障碍、性经历缺失、没有找对对象等等,有太多能够让人不产生性欲的理由,对于无性恋者以外的人,接受无性恋的存在,本就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

更何况,要和一个无性恋者交往。

无性恋者彼此之间的结合因为缺乏羁绊和约束力无法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而与有性恋之间的交往,常常因为彼此对于性爱的不同感受而产生分歧。

真正束缚无性恋者的,除了他们本身无法形成的自我认同,还有外界不断产生的质疑和难以接受。

03

无性恋者,可能是“爱取向”

很多人对无性恋者会产生误解,认为他们只是对亲密关系具有恐惧情绪,不愿意与人建立建立深度联系。

当然,的确存在不需要依赖亲密关系来获得幸福感的无性恋者,他们对他人不存在性欲,也不渴望从他人那里获得亲密感和幸福感。

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想要从他人那获得亲密和幸福感的无性恋者,和有性恋者不同的是,他们对于关系的界定在于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行为。

简单来说,无性恋者也会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只是不以性欲为标准。

很多人往往简单粗暴的将对一个人是否对另一个人产生了吸引力的方式界定为性吸引力(与被吸引的人发生性接触的欲望),但除此以外,还有浪漫的吸引力(对他人有浪漫的幻想,渴望与被吸引的人建立浪漫关系)、审美的吸引力(外貌、装扮等等的欣赏)以及感性的吸引力(引起情感共鸣)。

知乎某匿名网友就曾说过:

比起性爱,我更想抱抱他,亲亲他,抚摸他的肌肤,他的头发,和他一起入睡,和他一起醒来,和他一起生活,和他一起恋爱,和他一起面对以后的风风雨雨,和他一起走过所有的日日夜夜。

对于有性恋者来说,性爱是亲密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无性恋者来说,那仅仅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存在。

他们自身没有太强烈的欲望,但大多数和有性恋者交往的人,也会愿意让爱人来在性爱方面的引导。

一位叫戴晨的知乎网友在文章中表示,大部分的无性恋者,其实更偏向于“爱取向”。

“我不过是拿别人找男朋友、处对象、约炮、分手、失恋、劈腿、复合的时间做想做的事罢了,脑子里只有这些的人类,就不奇怪了吗?”

当他们接受自己的无性恋取向,往往能够更清晰地分辨感情与欲望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有性恋来说,感情来得更加简单纯粹。

04

Kinsey(1948)等进行的一项7000万人参与的研究指出,无性恋大约为105%,Bogaert(2004)等其他人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它的概率会更高。

无性恋者其实并不罕见,只是大多数无性恋者无法对自己进行性取向识别,生活在有性恋群体之中,更是会加剧他们把自己判断为异类,需要被纠正的想法。

比起迎合大众,他们更难做到的是接纳自己。

在无性恋者无法被大众视角裹挟着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同时,我们或许需要思考,普及无性恋存在的必要性。

就像国内著名性学家李银河说的 ,“多数的爱情经常是带着性吸引的,但如果有人喜欢这种非性的状态,为什么不可以呢?既然喜欢,就照这种方式去生活。社会会越来越宽容和多元化,大家总有一天不会因此而感到大惊小怪。”

性单恋是心理障碍还是性取向?最近看到了性单恋这个词,有种被击中灵魂的感觉,或许有的人,就是没有办法发展一段稳定而又长久的恋情。 什么是性单恋 ?性单恋,是无浪漫倾向谱系的分支,有这种性向的人会对他人产生情感与性吸引。同时也渴望着浪漫的恋爱关系,但不会真正的发展。那么 造成性单恋的原因是什么?

性单恋是什么意思?

lithromantic (性单恋),是无性恋的一个性向分支。性单恋者会被别人吸引,同时也会渴望浪漫的恋爱关系,但不会真正地在现实中发展。而一旦自己倾慕的对象表示出喜欢想要交往时,一些单性恋者会因为感受到对象对自己的好感而停止喜欢对方,甚至厌恶对方。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人神经病,抖M。但对性单恋者来说,能和另外一个人发展到男女朋友关系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

有个朋友,当我跟她讲性单恋这个概念后,她觉得自己存在这样的倾向。

从小到大,她喜欢过无数的男孩,甚至也主动表达过喜欢。可是每当男生也表达出喜欢或是想要交往时,她一开shi也会尝试着答应,可是在一起没多久,就会发现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对方,也没有办法和对方有更亲密的举动。

因为这样,有的人会觉得她是玩弄感情的渣女,到手后就会快速厌倦。实际上不是,她只是没有办法享受一段正常的交往关系,一旦对方说了喜欢,她就不知道如何维持一段快乐的交往,甚至会回避,会厌恶。

令人痛苦的是,因为这样的取向,她永远只能被自己囚禁在单相思的角色里。

造成性单恋的原因是什么?

单恋取向的人并不是源于自卑。而是骨子里对自己的某方面不认同,而对自身不认同的背后,可能隐藏的真正原因是,单恋取向者具有回避型的依恋模式。

在 60 年代,英国的心理学家 John Bowlby 通过实验,将依恋模式分为了三类:

安全型依恋模式 (Secured Attachment Style)

焦虑型依恋模式(Anxious Attachment Style)

回避型依恋模式(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

其中,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幼儿对母亲的存在、离开、返回都十分的漠然。

这是因为,幼儿在与母亲的互动中,感受到母亲无法满足他们的依恋需求,从而通过回避性的行为来掩饰和压抑自己的需求。

在幼儿长大后,这种已经习惯化的回避和压抑依旧存在于与他人的互动中。他们从「不接受母亲的爱」,变成「不接受他人的爱」。

研究表明,相比于安全型依恋者,具有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更少拥有亲密关系,并且很少对其他人表露、坦白自己。他们总是尽量拉远自己和他人的距离,不愿意与别人亲近。

如何防止性单恋?

我们很难在一朝一夕改变自己的依恋模式,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对自己的状态有所觉察。具有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并不代表我们无法好好生活。

如果你确实是一个回避爱,拒绝亲密的人,以下是几点建议:

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对浪漫和爱有渴望,并不意味著必须要恋爱。

我喜欢看体育比赛,但这不意味著我必须成为一名运动员;我喜欢看动作**,但这并不意味著我必须喜欢打架。

如果你更习惯单身的状态,那就享受这个状态。不必急著进入一段关系,也不必为自己单身的状态而著急或羞愧。

尝试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

如果一直否认自己,不接纳自己,你会陷入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你喜欢一个人,于是你认为自己必须需要一段恋情,但在追求对方的过程中,对方的回应却又让你厌恶和痛苦。

你可以尝试对自己说:「我只是喜欢浪漫和恋爱,但我暂时无法与他人恋爱,这没有什么。」

对自己说“你百分百值得一个爱你的人”

不要总是夸大别人的优秀也夸大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每天对着镜子说你百分百值得一个爱你的人。长此以往,你的暗示会起作用。

心悦聆听心理网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大部分专家可先在线免费心理咨询,双向沟通选择,有效解决亲子教育、婚姻恋爱、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婚姻情感、等等问题,如有需要欢迎到本站进行咨询。

  7000万无性恋数目惊人,无性恋是一种快速增涨的性倾向,加拿大学者安东尼·博格尔特教授研究发现,目前全球存在约7000万的无性恋,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1%。提供的资料显示,无性恋的简称为“xal”和“al”,这三个字母是从无性恋的完整英文单词中选出的。

  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的人,即不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的一种倾向,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倾向到目前为止都还有争议。对男性和女性都持着一种较冷淡的态度,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兴趣,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无性恋对人难以产生很多好感,亦不多会出现厌恶。

  就像很多LGBT(指性少数派,包括L女同志恋B双性恋T变性人),格雷格在青少年时代就发现自己与同龄人不同。“大概十四岁时,我的伙伴们开始把自己的满身喷满除臭剂,把头法抿的服服帖帖,只要女孩子一来,就开始大声的自夸起来。倒不是说我很邋遢或者不注意自我仪表,但我梳头就只是为了我自己,而并非为了吸引女孩子。”直至十八岁,格雷格尚且还是处男之身。虽然并非自愿,来自周围人的压力还是他觉得非要行此大礼方才能被当成“人”看。“最终我还是找了一个女朋友,她在我工作的工厂做行政助理。真正的性事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我很享受第二天我去上班时,那种终于融入社会的感觉。”

  7000万无性恋:科学意义上讲,无性通常涉及的是一些植物,蠕虫以及其他不需要性来实现繁殖的生物。当学术团体沉迷于“谁觉得谁有性吸引力和为什么”,大部分科学家都忽视了“不觉得任何人有性吸引力”这个概念。但也确实有一些发表了的关于无性恋的研究。九十年代,一份爱达荷州的调查表显示有大概10%的公羊对母羊完全不感兴趣。任何职业牧民也会注意到当公牛被引入牛群时,母牛那种相当漠视的反应。在动物王国中,无性恋绝对存在。

  但是难道无性恋者们不会打算终身孤独吗?格雷格并不同意,“完全没有理由否定我将会找一个女朋友甚至结婚。如果我愿意的话,我相信我一定会有小孩。但那意味着性只是偶尔为之,而不会形成压力。说实话,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有一个亲密的伴侣,有点像那些老鳏夫和寡妇之间的关系。与之共享此生,彼此安慰,尊重,但不一定要上床,是男是女也并不重要。当我找到了我的另一半,我会寸步不离的陪伴着他/她,并忠心不二,不管他/她是谁。如果你想想看的话,这完全没有限制。任何年龄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我愿意共度余生的另一半!”

不是病,我很认同匿名的答案与说法,而这里的我的年龄已经快28了,也是一个女生,但其实这并不关年龄什么事,不是它的锅,与它无关。

也许从一开始人生的最前端,每个人都是有所不同,但我在跟你差不多年纪的时候我也就开始不喜欢有男朋友,意识到自己真的不愿意交男女朋友,后来也感觉到不管同性异性都对其没感觉也就放任自己开心睡意。

同时也可以说,或许日常生活里看到某个男生不错,还是会有点喜欢的感觉,但那也不是想要成为男女朋友的那种感觉,而是纯粹喜欢欣赏那个人的那个样子和他所带来的给人的感觉。

而且,我宁愿一直这样一个人开心的活下去,孤独也好,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也好,宁可成为一个开心的,顺着自己的意愿活下去的人,也不愿意成为因为他人的自认为和自我感觉幸福的生活很不错而强行为你好的人而变成一个顺传统大流的人,那这样的人生跟强迫能有什么不同,再者是,没人管你的后来,人家只是做自己自认为的好人好事,你的结果是不是幸福的,都会推脱到你身上,认为不会是他们的问题,他们做的是好事,你觉得不好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不关他们屁事儿。

所以,这并不是病,而是这世上总有人生来本身就与他人并不相同,我们作为有思想有自我的人类,本来就不该过于狭隘与迂腐,不然作为人,我们生来又有何趣,又何必生而为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73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