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恋什么意思(我是无性恋。然后呢)

无性恋什么意思(我是无性恋。然后呢),第1张

“睡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睡别人”。

和朋友喝酒聊天聊到性生活的话题时,谢伟总是这样回答。

只是,这个答案敷衍得了酒肉朋友,敷衍不了整日里睡在自己身边的人

女朋友试过很多办法,想让他对她提起性趣,甚至开始质问他是不是不爱他了。

其实刚开始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伪装的很好。

哪怕自己内心对发生关系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期待,生理器官也能有反应,能让女朋友觉得满足,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更何况,最开始,性爱对他尚是一件新奇的事。

可是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越久,这种新奇感逐渐消失,他能体会到的除了伪装的累,还有想要逃避的无可奈何。

像谢伟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无性恋”。

01

什么是无性恋?

无性恋,又被称为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之后的第四性恋,代指觉得他人与他物不具性吸引力的人群。他人与他物对其是否有性吸引力是无性恋最重要的判断原因,而非有无性行为或者性欲。

简单来说,就是无性恋有两种倾向:一种有性欲但不指向他人,一种没有性欲。

有研究机构数据统计显示,无性恋者并不意味着性经历缺失,无性恋者可能由于各类原因而发生性行为,如进行自我探索;表达亲密关系;满足伴侣的需求等。

无论是否有性欲的无性恋者,和其他性取向的人一样,都可能对他人产生亲密关系的需求,也可能对亲密关系没有任何需求。

也就是说,以下两种情况均符合上述无性恋定义(但是否将自己认同为无性恋者则是个人的选择):

情况①:感受不到性吸引,但接受或有意愿参与性活动。

情况②:感受不到性吸引,也没有和他人发生性行为的欲望。

2012年发表的《了解无性恋》(UnderstandingAsexuality)中就有提到无性恋在统计上可能和同性恋一样是普遍的存在。

相比同性恋,大众对无性恋的认知程度无疑要低许多。

同性恋至少符合“所有人都需要性”的主流观念,只是欲望对象是同性,而无性恋则偏离主流更远。

02

无性恋面临的困境

知乎上名叫戴晨的网友提过一个90后的男生横横的故事。

确定了自己性向之后,他鼓足了勇气,向父母“出柜”。

电话拨通的那一刻,他坐在宿舍楼下的电话亭里,紧张到感觉自己的胃都开始抽搐。

可是他说了很多,父母在电话那头始终没有什么反应。

直到他提到“以后不会有小孩”,父母才紧张地打断他,“你胡说什么?”

横横说: “感觉父母不是很在意我是不是无性恋,他们只在意我以后要不要小孩,会不会影响他们抱孙子。”

能够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认同的横横,其实是幸运的,大部分无性恋,其实还无法对自己的性取向进行正确识别。

纪录片《(无)性恋》中有一个已经多年没有过性生活的无性恋者。

早年间一直觉得,自己之所以无法感受到对性爱的渴望,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对的人。

她也并不是感受不到兴奋,只是这种兴奋,并不来自那个和她发生关系的人,这种挫败感一度让她对自己产生怀疑。

她先后交往了20多个人,和每个人都几乎发生了1-2次性爱。

可是,每一段感情都无疾而终。

她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去证明自己身上是否真的存在“障碍”,想要和其他人一样对爱的人存在渴望。

可是最终却在结束这种不断质疑和探索的证明之后,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活法。

缺失的自我认同,让无性恋者无法在成长阶段总是自我否定。他们无法对自己的性取向进行准确判断,总是在质疑自己,尤其是当缺乏对他人的欲望被识别为不正常时,往往会把这种倾向识别为缺失,并想尽办法弥补。

无性恋社区创始人乔,在青少年时期就为自己的性取向进行了命名。

他创造了一个讨论社区,称之为“无性恋”,他想要建立一个可以不需要依靠性爱来获取幸福感关系的集体。

他曾经拥有过同时和几个人产生情感联系,却不发生性爱的关系,几个人彼此依赖,产生情感支撑,一度也非常美好。

后来,那些曾让他产生亲密感的伴侣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去。

没有羁绊和忠诚度而言的关系,最后接连瓦解。

乔在纪录片的最后提到,他觉得最为沮丧的事情是,曾经觉得只要能够获取幸福感就可以的自己,现在会为了获取亲密感而妥协。

性爱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远比他年轻时以为的要多得多。

和一个有性恋者交往,无性恋者被质疑最多的,是“不试试怎么知道”。

性冷淡、禁欲、柏拉图式爱情、性欲减退功能障碍、性经历缺失、没有找对对象等等,有太多能够让人不产生性欲的理由,对于无性恋者以外的人,接受无性恋的存在,本就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

更何况,要和一个无性恋者交往。

无性恋者彼此之间的结合因为缺乏羁绊和约束力无法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而与有性恋之间的交往,常常因为彼此对于性爱的不同感受而产生分歧。

真正束缚无性恋者的,除了他们本身无法形成的自我认同,还有外界不断产生的质疑和难以接受。

03

无性恋者,可能是“爱取向”

很多人对无性恋者会产生误解,认为他们只是对亲密关系具有恐惧情绪,不愿意与人建立建立深度联系。

当然,的确存在不需要依赖亲密关系来获得幸福感的无性恋者,他们对他人不存在性欲,也不渴望从他人那里获得亲密感和幸福感。

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想要从他人那获得亲密和幸福感的无性恋者,和有性恋者不同的是,他们对于关系的界定在于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行为。

简单来说,无性恋者也会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只是不以性欲为标准。

很多人往往简单粗暴的将对一个人是否对另一个人产生了吸引力的方式界定为性吸引力(与被吸引的人发生性接触的欲望),但除此以外,还有浪漫的吸引力(对他人有浪漫的幻想,渴望与被吸引的人建立浪漫关系)、审美的吸引力(外貌、装扮等等的欣赏)以及感性的吸引力(引起情感共鸣)。

知乎某匿名网友就曾说过:

比起性爱,我更想抱抱他,亲亲他,抚摸他的肌肤,他的头发,和他一起入睡,和他一起醒来,和他一起生活,和他一起恋爱,和他一起面对以后的风风雨雨,和他一起走过所有的日日夜夜。

对于有性恋者来说,性爱是亲密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无性恋者来说,那仅仅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存在。

他们自身没有太强烈的欲望,但大多数和有性恋者交往的人,也会愿意让爱人来在性爱方面的引导。

一位叫戴晨的知乎网友在文章中表示,大部分的无性恋者,其实更偏向于“爱取向”。

“我不过是拿别人找男朋友、处对象、约炮、分手、失恋、劈腿、复合的时间做想做的事罢了,脑子里只有这些的人类,就不奇怪了吗?”

当他们接受自己的无性恋取向,往往能够更清晰地分辨感情与欲望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有性恋来说,感情来得更加简单纯粹。

04

Kinsey(1948)等进行的一项7000万人参与的研究指出,无性恋大约为105%,Bogaert(2004)等其他人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它的概率会更高。

无性恋者其实并不罕见,只是大多数无性恋者无法对自己进行性取向识别,生活在有性恋群体之中,更是会加剧他们把自己判断为异类,需要被纠正的想法。

比起迎合大众,他们更难做到的是接纳自己。

在无性恋者无法被大众视角裹挟着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同时,我们或许需要思考,普及无性恋存在的必要性。

就像国内著名性学家李银河说的 ,“多数的爱情经常是带着性吸引的,但如果有人喜欢这种非性的状态,为什么不可以呢?既然喜欢,就照这种方式去生活。社会会越来越宽容和多元化,大家总有一天不会因此而感到大惊小怪。”

目录部分1:了解无性恋这一性取向1、明白无性恋的含义。2、了解无性恋的范围。3、将无性恋和禁欲主义、贞洁主义分开。4、明白无性恋不意味着什么。部分2:与无性恋者约会该注意什么1、认识到人们之间关系种类的多样化。2、坦诚交流。3、要明白,无性恋者也可能会有亲密行为。4、不要总想着改变对方。生物学上存在无性繁殖,指的是单凭个体就可以产生与母体相同的后代。而就人类来说,无性恋指的是一个人既不会被异性,也不会被同性吸引。要试着理解无性恋群体,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无性恋者和你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性取向不同而已,而他们对于自身性取向的定义和他们本人的性经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部分1:了解无性恋这一性取向

1、明白无性恋的含义。无性恋是性取向的一种,意味着其本人对异性和同性都不会产生欲望。但是,无性恋者仍然有选择性生活、选择爱的权利,有谈恋爱和结婚的自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长期的伴侣关系。 无性恋与其说根据人们的行为来定义,倒不如说更像是对无性恋者自身感觉的定义。无性恋者只是不对他人产生性欲而已。许多无性恋者仍然倾向于认同自己为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泛性恋(指的是可能对任何性别或性取向者产生性欲)等等。

无性恋和欲望低下不是一回事。性欲不振可能是药物或者健康原因引起的。无性恋和有意压制自身性欲的情况也不相同。

2、了解无性恋的范围。和其它性取向一样,无性恋这个称呼只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标签,并不能涵盖、代表每一个自我定位为无性恋者的人。所有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谓性取向指的是由不同需要、欲望、兴趣和吸引力决定的性取向范围。简单来讲,可以将无性恋看做是一个区间,其中包括了纯粹的无性恋、灰度无性恋、半无性恋等。灰度无性恋者指的是极少数情况下,才会选择性生活的无性恋者。

而半无性恋者指的是只有和对方建立了深度情感层面交流之后,才可能对对方产生性欲的无性恋者。

专家提示

Eric A Samuels, PsyD

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Eric A Samuels是一位持证临床心理学家,在美国旧金山市和奥克兰市的私人诊所执业。他于2016年获得莱特学院的心理学博士学位,擅长于男性、年轻人、不同性取向和性别身份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Eric A Samuels, PsyD

临床心理学家

我们的专家认为:无性恋社区中存在很多变数,因为有些无性恋者有时会愿意和别人发生某种形式的性关系。但另一方面,有些人则是完全不愿意和别人发生性关系。

3、将无性恋和禁欲主义、贞洁主义分开。后者是主观自愿选择抑制自身的性欲和性活动,或主观选择在婚前(或稳定的长期伴侣关系建立之前)杜绝性行为。人们可能出于宗教、哲学信仰或道德等原因,选择成为禁欲主义或贞洁主义者。而无性恋指的是不会被他人吸引,但并不意味着自身压抑或者没有性欲。也就是说,无性恋者可能:同时是禁欲主义或贞洁主义者。

通过自慰获得性满足。

通过和特定伴侣的性行为获得满足。

4、明白无性恋不意味着什么。无性恋是性取向的一种,与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都不同。但同时,一个人是否是无性恋者和生理性别、自身性别认同、愿意表现出的性别特质等无关。此外,身为无性恋并不是说就不会对他人产生浪漫情感,而非浪漫者指的是不会对他人产生浪漫情感的人。

部分2:与无性恋者约会该注意什么

1、认识到人们之间关系种类的多样化。人与人之间有朋友关系、母女关系、父子关系等等与浪漫无关的关系,也有多种和性欲无关的浪漫关系。和无性恋者交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要知道浪漫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浪漫非性关系。这种关系中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身体接触以表达感情,如拥抱等。

非浪漫非性关系。这种关系中,双方建立长久承诺。虽然也可能有一定的身体接触,但是不会有浪漫因素,也不会发生性行为。

2、坦诚交流。不论是何种情形,约会交往最重要的永远是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无性恋者交往也同样如此。任何一段情感关系的关键都在于开诚布公的交流。在一段关系初期探讨清楚双方的底线非常重要,这样彼此也会明白对方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什么,明白对方对自己有怎样的期待。如果对某件事不确定,最好的方法就是询问对方。如果对方告诉你他或她是无性恋者,不要显得好像你受到了天大的冒犯,这点很重要。对方这么做并不是说就一定是在找借口,或者想要摆脱这段关系,而只是想要对你诚实以待。

每个无性恋者都有自己的偏好,有些人能接受身体上接触,比如拥抱,但有些人对此则完全排斥。最好问一问你的无性伴侣他们的偏好,有哪些忌讳。

3、要明白,无性恋者也可能会有亲密行为。无性恋者也可以与合适的人分享浪漫关系,或者相互承诺的关系,但是是否和对方有亲密行为则完全取决于当事双方。而约会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亲密行为发生,两个人很可能只是建立一段稳定、强烈的感情关系而已,是否有性行为都可以。两人之间的亲密指的不仅仅是性行为和身体接触。无性恋伴侣可能接受性行为,也可能无法接受性行为。因此沟通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相互之间理解对方的需求。感官上的性愉悦和性吸引是两回事。有的无性恋者仍然可以做到享受性生活。

相反,有的无性恋者对性有关的一切完全不感兴趣,也不愿意探索、开展性行为。

4、不要总想着改变对方。无性恋不是一种主观选择,这和异性恋、同性恋等其它性取向一样。无性恋本身不是问题,也不是需要矫正的非正常情况,不会因为和谁在一起就改变。有的无性恋者对浪漫关系不感兴趣,只会与他人建立较深的友谊,或者非浪漫非性关系。

小提示无性恋者采用的旗帜由四条相等的横向色条组成,从上到下为黑色、灰色、白色和紫色。

无性恋者常常称为“王牌A”,扑克中的黑桃A、红桃A、方片A、梅花A有时候都会被用来作为无性恋的标志。

要知道,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并非易事,因此,如果有人告诉你自己是无性恋者,就意味着对方对你寄与了高度信任。同时也要明白,对方是否是无性恋并不会对你们的关系造成任何影响,只是以前你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而已。

LGBQIA(女同、男同、双性恋、酷儿、两性人、无性恋)中的A指的就是无性恋者(同时也指非浪漫者(aromantic),和无性别倾向者(agender)),而非联盟(ally)的意思。

  7000万无性恋数目惊人,无性恋是一种快速增涨的性倾向,加拿大学者安东尼·博格尔特教授研究发现,目前全球存在约7000万的无性恋,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1%。提供的资料显示,无性恋的简称为“xal”和“al”,这三个字母是从无性恋的完整英文单词中选出的。

  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的人,即不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的一种倾向,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倾向到目前为止都还有争议。对男性和女性都持着一种较冷淡的态度,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兴趣,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无性恋对人难以产生很多好感,亦不多会出现厌恶。

  就像很多LGBT(指性少数派,包括L女同志恋B双性恋T变性人),格雷格在青少年时代就发现自己与同龄人不同。“大概十四岁时,我的伙伴们开始把自己的满身喷满除臭剂,把头法抿的服服帖帖,只要女孩子一来,就开始大声的自夸起来。倒不是说我很邋遢或者不注意自我仪表,但我梳头就只是为了我自己,而并非为了吸引女孩子。”直至十八岁,格雷格尚且还是处男之身。虽然并非自愿,来自周围人的压力还是他觉得非要行此大礼方才能被当成“人”看。“最终我还是找了一个女朋友,她在我工作的工厂做行政助理。真正的性事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我很享受第二天我去上班时,那种终于融入社会的感觉。”

  7000万无性恋:科学意义上讲,无性通常涉及的是一些植物,蠕虫以及其他不需要性来实现繁殖的生物。当学术团体沉迷于“谁觉得谁有性吸引力和为什么”,大部分科学家都忽视了“不觉得任何人有性吸引力”这个概念。但也确实有一些发表了的关于无性恋的研究。九十年代,一份爱达荷州的调查表显示有大概10%的公羊对母羊完全不感兴趣。任何职业牧民也会注意到当公牛被引入牛群时,母牛那种相当漠视的反应。在动物王国中,无性恋绝对存在。

  但是难道无性恋者们不会打算终身孤独吗?格雷格并不同意,“完全没有理由否定我将会找一个女朋友甚至结婚。如果我愿意的话,我相信我一定会有小孩。但那意味着性只是偶尔为之,而不会形成压力。说实话,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有一个亲密的伴侣,有点像那些老鳏夫和寡妇之间的关系。与之共享此生,彼此安慰,尊重,但不一定要上床,是男是女也并不重要。当我找到了我的另一半,我会寸步不离的陪伴着他/她,并忠心不二,不管他/她是谁。如果你想想看的话,这完全没有限制。任何年龄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我愿意共度余生的另一半!”

对男人女人双性人都没有感觉。不想恋爱,对爱情没特别的感觉,对孩子也没感觉,对性也没感觉。

换句话说就是没需要,不想结婚要孩子。一个人过的觉得很舒服很自在,是想要保持一辈子的感觉。

但是对亲情和友情还是很在意的。

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欲望或者宣称自己没有性取向的人,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欲望,即缺乏性冲动。2004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提及无性恋占人口的1%。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取向都还有争议。

无性恋者有别于禁欲者和独身主义者,一般没有宗教信仰的因素。他们对男性和女性都不会产生与之发生关系的欲望,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一些无性恋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希望找个伴侣或渴望拥有孩子而与别人发生性行为,尽管他们缺乏性欲和性吸引力。

到了21世纪,无性恋开始被更多科学家承认是一种性取向并进行研究,开始有一系列的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的研究对无性恋进行解释。但仍然有一些人反对把无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无性恋社区开始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形成。其中最知名的是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AVEN),成立于2001年。

2012年8月,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学者发现,无性恋者在世界人口中可占到1%的比例,总数大约有7000万的人口。

无性恋者的自身认同

虽然无性恋者一般不感受到性吸引,只想投入纯粹的浪漫关系,但还是有一些无性恋提出他们会感受到性吸引,只是对于性行为不感兴趣,另外也有些无性恋者喜欢一些亲密而非性的肢体动作,如:拥抱、接吻、牵手。

一些无性恋可能会因好奇心而参与性活动,也有些会借由自慰来发泄性欲,而其他的无性恋则不认为有必要这么做。

关于无性恋的性活动特别的是,对于性的需求或欲望普遍被无性恋们称为性冲动,他们不认为自慰是因为感受到了性吸引,或是因为一个人是有性恋。

以上内容参考 -无性恋

什么是无性恋?

无性恋是指不具备性欲望或没有性取向,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欲望,也就是缺乏性冲动。

其实无性恋者与禁欲者和单身主义者是不同的,无性恋者之所以会成为无性恋一般没有宗教信仰的因素,他们不管是对男性还是对女性都不会产生与之发生性关系的欲望,但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

虽然无性恋者没有性欲望,但部分无性恋者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家里催婚或希望找个伴侣,又或者渴望拥有孩子)而被动与别人发生性行为,尽管他们缺乏性欲和性吸引力。

无性恋者不对罗曼蒂克(浪漫)情绪限制,因此无性恋既可以有浪漫情节,也可以无浪漫情节,所以会有浪漫主义无性者和无浪漫主义无性者之分。

有浪漫情节无性者根据对其产生爱的吸引的人的性别又可以分为同性浪漫无性恋者、异性浪漫无性恋者和双性浪漫无性恋者。

不爱男性也不爱女性的无性者叫做无浪漫情节无性恋者,很多人可能会跟单身主义混淆,但是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无性恋是一种性取向,而单身主义是一种主观选择。

无性恋者对罗曼蒂克(浪漫)情绪并没有限制,因此无性恋既可以有浪漫情节,也可以无浪漫情节。

无性恋者没有爱情吗?

很多人以为无性恋者就是对同性和异性都不感兴趣的人,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爱与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无性恋的重点就是讨论性,而不涉及爱情,所以虽然无性恋者没有性欲望,但是他们还是会爱上别人,因为他们缺乏的是性趣,而不是缺乏爱。

无性恋与精神恋爱是一样的吗?

很多人一提到无性恋首先想到的是精神恋爱,毕竟没有性的话,不就是只有精神在恋爱吗。其实两者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把恋爱和性爱彻底分开,认为精神部分和肉体部分是可以分开的,不需要相伴相随。

不同点在于精神恋爱着大力提倡精神部分,认为精神追求高于一切,无性恋是无肉部分,连着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精神恋爱者如果双方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契合,那么不排除后期会有发生关系的欲望,也就是说精神恋爱有“因爱而性但高于性”的特点。

无性恋与双性恋一样吗?

双性恋是对两种性别的人都会产生性吸引和爱情的性取向,很多人以为无性恋是不在乎性别,既会喜欢男性也会喜欢女性,其实无性恋中的“性”不是性别的“性”,而是性欲的“性”。

因为最常见的是异性恋,也就是男女之间的恋爱,所以很多人觉得,除了异性恋之外的性取向都是不正常的,甚至在心理上是病态的。

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的性取向不管是什么,都不是心理疾病的体现,而且在现代社会中,性取向的不同也是一个人个性特点的体现。

没有性的爱情能维持多久

没有性的爱情能维持多久,爱情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从两个人相识到牵手,从拥抱到进一步的接吻。下面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没有性的爱情能维持多久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哦。

没有性的爱情能维持多久1

不能

性是爱情必要的。

因为爱情说白了开始于男女之间的性吸引,这是由我们体内的荷尔蒙决定的。

如果你对一个异性没有想要亲近的欲望,排除身体因素,那么你大概率是不喜欢这个人的。

而你如果喜欢这个异性就会有想要亲近对方的想法,或者说不排斥对方的肢体接触。

一对情侣之间没有肢体接触的原因无非就是不愿意不想,或者是有一些顾虑,比如女孩子怕对方太容易得到就不珍惜一类的。

第一种情况的爱情关系不成立,因为两个人至少有一个人不喜欢对方,在一起也是勉强;

第二种情况要么女孩子因为喜欢对方而妥协,要么摇摆不定一直拖着,然而男孩子并不会接受你一直拖着,这段关系吃枣药丸。

而没有肢体接触具体能够维持多长时间因人而异,不过我认为还是最好搞清楚你们是哪一种情况比较好。

没有性的爱情能维持多久2

三观不同的爱情能长久吗

不一定,今天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相爱容易,因为五官;相守很难,因为三观。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喜欢上一个人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遇上一个可以让你心动喜欢的人其实也不难,因为毕竟所有的爱情都开始于喜欢,所有的相处都开始于五官。但是后来你才明白、的确,遇上喜欢的人很容易,但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特别难。那对于“合适”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三观相符,相处舒服,活得不累,那就是合适的人。

三观不合的爱情能坚持多久

要看人吧,有的情侣可以磨合的很好,也有的情侣很快会分手。

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最重要的不是逼对方改变,而是互相改变。比如女生喜欢大手大脚,但是愿意为了对方勤俭持家;男生喜欢玩游戏,但是愿意为了对方更多的去努力工作和学习。

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如果你磨都不想磨合,跟谁在一起都会三观不合。最后分手不是因为你们三观不合,而是因为你们更爱自己,不想为对方改变。当然你想活得比较轻松,那么可以等着那个三观合适的人。从现实意义来看很难,两个人在一起总会有三观不合的时候。所以想要好好谈爱情,还是先学会理解和包容吧。

怎么判断自己和对方三观合不合

1、消费。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经济收入有差异,对于消费会产生很大的分歧,你要买贵的有品位的,而我要买便宜又实用的,生活中对于消费观分歧较大的夫妻,都很难持久的维系婚姻。爱情期间虽然追求者不计成本想要获取对方芳心,消费过后需要聊上一聊,了解对方的消费观念,如果真的与自己的观念差距较大,还不如趁早分开,毕竟三观不合会导致离婚的。从大大小小的消费情况可以分析出对方的价值观与自己的价值观是否相符。

2、聊天。

也许你会说,爱情哪有不聊天的呢?那得看怎么聊天了,谈人生与理想,还是仅仅谈一谈花前月下的浪漫。聊天可以尽情的说自己喜欢的内容,滔滔不绝的说上一通,看看对方的反应,是否有皱眉,是否有不耐烦,是否想反驳你的观点?从聊天可以得知将来能不能说道一块去。很多三观不合,性格不合的夫妻,吵架都吵不到一块去,又哪来的幸福可言。从谈论人生与理想中可以得知双方的人生观是否相符。

3、旅行。

一次为期三五天的旅行,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两个人的三观合不合,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的格局非常的小,那么他的成就也就受到了局限。从一次旅行当中能够察觉对方是否有责任感,会不会体贴自己,虚情假意多一些还是真心实意多一点,一次旅行可以分析出对方的待人接物,品性言行,对待他人是漠不关心还是热心助人。消费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尤其是跟团旅行,更加能看出一个人的全貌。

4、交友。

结交对方的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会在一起成为铁哥们或者死党闺蜜的`,而且在一起时间又很长的,他们的三观基本相合,根据对方的朋友来判断对方是否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观念,比如对方的朋友都非常的理性消费,省吃俭用,而唯独对你非常大方,那么就有可能是因为在追求期间,不得不这样做给你看的,而一旦结婚之后,这种消费的观念就会回归正常,形成常态,从而导致三观不合的出现。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一个人,多看看对方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不至于被蒙在鼓里。

三观不合是分手借口吗

有可能是的。

哪有什么三观合不合,都是爱不爱的问题,如果两个人聊得来,足够爱就能包容对方的一切。所以这是很多被家暴的女生不分手不离婚的原因。也是很多男生被自己爱的女生虐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愿意在一起的原因吧。

没有性的爱情能维持多久3

超越性冲动的爱情观能维系吗

这种恋爱和性生活是分开的,但是却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并且普通人对无性恋这个词汇的认识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一,这些人群对男性和女性不会表现出性冲动,但是却可以接受恋爱。

无性恋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同性浪漫无性恋,恋爱双方都是同性别的,他们都没有确切的性取向,但是他们的恋爱是建立在没有性别的基础上。

2、异性浪漫无性恋,这样的情侣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并没什么不同,和普通的人一样,看上去就是正常的恋爱关系,但其实他们之间是完全没有性生活的,感情完全是建立在爱情之上。

3、无性浪漫无性恋、双方的人没有明确的性取向,对男性或者女性并没有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双方追求的都不是性生活。

4、无浪漫情节无性恋,他们的相处完全是建立在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没有爱情也没有性生活。

什么是泛性恋

有很多人都误认为泛性恋是双性恋的一种,但其实双性恋和泛性恋是不同的,双性恋是指对男女两性都能够产生爱情和性欲,但是双性恋的人并不能够对跨性别的人、双性人、变性人和人妖等产生爱情和性欲

虽然双性恋者可能会在不知道对方是第三性别的情况下,对其产生爱情和性欲,可是一旦知道了对方是第三性别,那就无法产生爱情和性欲,已经产生的爱情和性欲也会因此动摇消失。

但是泛性恋是指对男性、女性、变性人、双性人和人妖都能够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他们被认为是比双性恋更具包容性的性取向。因为泛性恋对所有的性别的人都可以产生爱情和性欲!

喜欢一个无性恋男,这是我关注小组的原因。对方目前状态应该是异性浪漫倾向无性恋。

我还怀疑过自己是半无性恋,后来再辨析可能还是异性恋。总之我是和对方慢慢交流认识觉得很安全后会想要贴近会有性幻想的。

也就是和对方精神上相互吸引喜欢,他说和我在一起很快乐,我也有类似表达。但一段时间后我会有性幻想,但对方一直表达没有办法想象。严格来讲:我也没有办法想象和他一起进行性活动啊,做梦可能很模糊的想象,但又没见过又没一起体验过,所以其实我也没办法想象啊。但我想靠近他是真的有或者抱抱但一直没实施,因为怕他反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93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