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什么民俗

江西有什么民俗,第1张

江西过年的习俗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人们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共同渲染那种期冀已久的年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打磁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着传统的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乡邻们是家家飘香,户户欢腾,看见你从家门口过,大都会热情地叫你进去尝尝新炸的丸子,孩子们则会拿着竹签串着肉丸鱼丸红薯丸子等等互相尝鲜,同时还会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就过年了。

大年三十终于来了。家里的大大小小都早早起了床,连鸡、狗都比往常欢快,他们同主人们一起准备着过年。

按风俗,女人们都走进厨房准备年饭,熬浆子贴对联是男人们干的事。贴对联要先贴正屋,对联的内容虽然年年都在变,但年年总是那些字,先把横批贴个“福星高照”,还要注意上联和下联,右为上左为下联,不然别人会笑话。再接着贴各房门,然后还要贴些竖条的“小签”:“出方大利、开门见喜”那是贴正屋门上的,“百无禁忌、万事如意”要贴正屋正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是贴谷仓和牛猪鸡圈的,“小心火烛”贴厨房。大门或院门最后贴,过路人一看,大门都贴了新联,就知道这家要准备吃年饭了。

家乡的年饭一般是中午吃的,讲的是辞旧岁,看谁先吃年饭,过早年,预示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劳换来好收成”。在十一点左右,村里的鞭炮声就陆续响起,此起彼伏,要持续2个多小时,农村吃年饭放炮仗也有讲究,寓意是赶起灾难去除邪恶(事实上鞭炮产生的硝烟在农村阴湿的天气中能起到杀菌作用),所以一挂鞭炮中间不能熄火短响,炮声越急越密越响,来年就越兴旺。放了辞岁的鞭炮,还要奏上欢快的音乐,一家老小就开始吃团圆的年饭了。

但吃年饭的风俗也不尽相同,邻居有一家是从湖北搬来的,我们都叫他“尖蛮子”,大抵意思是不厚道,太懒,年饭和年夜饭一块吃。他们每年都是晚上过年,噼哩啪啦一通炮响,老远人都笑说:“蛮子家过‘晚年’了”。

吃完年饭,依然有分工。女人们仍然是要进厨房,和面、剁饺子馅、包饺子。男人们则要带上斧头、锯子、锄头上山收“财”,他们要砍一棵大树,并连根挖起,当做守岁的“材火”,用这棵树点燃的火塘要一直烧到初一早上,那便是“火大财大”。辞岁后迎新前的这段时间便是小孩子们的开下,他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充裕的鞭炮,把整个村子炸的热热闹闹。

晚上吃年夜饭讲的是守岁迎新年,这个程序从晚上的第一锅饺子出锅开始,全家老少仍然是团座一起边吃团圆水饺,吃完水饺还要包饺子,那是准备着初一吃的,大家或看看电视,或打打小牌(麻将),耐心地等着12点钟声敲响。

离12点还有10多分钟的时候,村邻们就开始放些短鞭或者单响炮仗,预热气氛。男人们将各自准备接年的长鞭盘在竹杆上,等候点火信号,中央电视台每到这个时候会搞倒计时,大家就一起站起来大声和着:“5、4、3、2,点火!”这时整个村除了鞭炮声再听不到别的声音,大家比谁家的炮声长、炮声响。放完接年的长鞭,烟花和炮仗就开始登场了。这家放个“九珠团圆”,那家放个“大地春雷”,这家象流星一样的彩珠烟花斜斜的飞到别人家小院,那家也不甘示弱,立即回敬几个带响的冲天炮,斗起狠了,对射花炮要对上一个多小时,炮放完了的小孩子就爬上院子的墙头,隔院观火。

闹到快夜一点钟,炮声才会渐渐淡去。按当地的风俗,这大年三十的夜可不能黑,家家都得彻夜亮灯,并且所用房屋包括卧室都得亮着,要为过年仍在外面奔波的人照亮回家的路,同样也预示着来年前途光明,所以无论家里多么穷,这一晚上的电费可不能省。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程序中、在灯火通明的夜里、在人们兴奋和疲惫的鼾梦中渐行渐远。

好讼好辩的江西人——赣文化富有,她是过去的望族,赣文化贫穷,平穷的揭不开锅,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她仍象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炫耀着祖上的荫德,罪过罪过,作为一个群体,赣文化已然失去了一种文化自信。江西人好隐,何为隐,不是隐身,而是退出的意思,隐的浪漫,隐的有品位,不像诸葛亮的动机不明,他是因机而行,相传诸葛亮是故意安排刘备来到隆中的时候,三顾虽然显出了诸葛亮的人才难求,但都有现代的一点那么的迂腐,那么的庸俗。江西人的隐不带什么功利主义,是一种自我人格的升华。最出名的乃东汉的徐孺,才不可斗量,又不肯出位当官,所以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著之榻”的华章传诵千古(至今我都未能看到)。

第二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无疑是高尚的,但他这种解绶归田,崇尚自然,淡薄名利的思想,千百年来又无情地剥蚀着赣人的进取心。他的”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自负心理,同时也蕴涵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这种矛盾是陶渊明的心理矛盾,也是赣文化的实践矛盾论,所以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赣人学习陶渊明,虽然隐的高尚,但是对于后来者的榜样,我们不以他为人为众,看重的只是他的诗写的还不错,开创了田园派的一代宗师。

北方人重义,南方人重利,江西人南北兼容,重利又重义。重利,有时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长期受懦风影响,江西人也重义,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讲究人缘,同年出生的互叫“老庚“,同姓互称”老华“,很亲热,但相对于江西地大物博,各个地方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江西人讲义气,不像山东人那么肯为朋友无条件地两肋插刀,为了一句话而大打出手。江西人讲的义气是掺杂着利的水分,你以为那么动机好纯啦,两者是若即若离的,时隐时现,羞羞答答,好不含糊,糨糊似的难解。

江西人还喜欢斗嘴,不管有事没事,就喜欢来几句,语言总是很犀利,尖酸,刻薄,火药味很浓,外人看来很像在吵架,这点尤其是在江西中年女性的个性可以看出来,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大概是江西的,也有的是在生理上到了“更年期”的毛病犯了。江西人好斗嘴还是有家学渊源的,翻开历史长河,你会惊奇发现,他们的祖先就是知法而不犯法要好好诉讼一族。学会诉讼,熟悉打官司的门径,成为保护家业的重要本领。所以为什么现在有好多大律师,法官之类的都是江西人独霸的呢,就是这个原因,有遗传的啦。

江西人好辩,辩出了精神,也辩出了文化,文人雅士以文会友,现在的时代慢慢延伸到了网络之间,可以直接在足不出门面对着全国的网虫约会。这是时代的产物。no 2 如今的赣人性格属于保守封闭型的。时常发生窝里斗。没趣的时候,就会捏捏景德镇的陶瓷。对待外物藐视而自负。好于精神胜利之法。好文的传统虽然没有变,但却没有大家出现。实为遗憾。

社会学家曾撰文将江西人性格中的不足归纳为三点:盆地心态(封闭、保守、孤立、 窝里斗)、边缘感觉(置身主流之外,冷漠地对待一切)和自恋情结(自满自足,陶醉于落后)。no 3 江西人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自尊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尊严故,二者皆可抛!这个历史已经证明了的,新中国能够从江西打出来就是最好的例子。

个人认为造成江西人性格的原因如下:

一、孟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实际更简单一点说仓廪实而有自尊!江西是鱼米之乡,在农业社会里多数人是可以温饱的,所以历史上没有江西乞丐一说,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江西人很强的自尊感;

二、江西是江南丘陵地带,易守难攻,所以外族的侵略比较少,外面的思想影响也相对滞后,所以就有了江西人性格的稳定性。不像北方平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人民到处流离失所,产生不了固定的区域性格,家园尚且不能固谈何自尊?

三、江西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她养育了人民,也影响了地方人的性格,有容量,江西人固执是在原则问题上,但也能吸引自己认好的东西。

四、江西靠近长江边上对外交流也方便,江西是闭塞,但也不是和外界绝交,有是有民俗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老,三个湖北老不敌一个九江老”之说嘛,九江就是鄱阳湖和长江的交融处。

五、有文化传统,历史最出名的两大千年书院之一“白鹿洞书院”就在江西,自古就有临川才子之说嘛,所以好的思想也有人记录和传承下来。唐宋八大家江西就有三位。 江西,是过去的望族。它辉煌过,潇洒过。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影响深远的“理学文化”,声名远扬的“宗教文化”,灿烂一时的“瓷文化”,一个个明星般地登台亮相后即像哈雷慧星需要72年才能经历过一次的,但是都有着过上乘的表演。古代的江西经济是中国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很多地方都是农桑富庶之地,这种“鱼米之乡”的无忧生活使江西人没有一种很强的自主经商意识,也造就了今日江西人勤奋务实、缺少冲击力、与世无争的中庸心态。

几千年来,勤劳、好学、聪慧的江西人民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灿烂的精神文化。南丰蜜桔是著名的贡桔,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作为经济交往和贡品,突破了纯资源物质形态,创造了独特的蜜桔文化。广昌白莲始种于唐高宗仪风年间,南宋绍定元年就有“莲乡”之美称。文化底蕴的的深厚也使得江西人具备了吃苦耐劳、敦厚务实的特质。江西历史上,文学、艺术、史学、科技大师辈出,临川还被喻为“才子之乡、文献之邦”,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

纵观中华民族文化史,对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定型产生主要影响的,是宋明以后在中国哲学占主导地位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南禅佛学与老庄道学。而理学发源于江西,定型于江西,中国儒家思想的哲学化、体系化,在江西这块土地上最后完成。禅宗的中国化,最后也是在江西得以完成。同时,江西是道教的主要发源地与传播地,至今仍为道教的活动中心之一。文化的包容性,使得江西人的性格也带有浓厚的兼容并蓄色彩。

江西的地理与人文也影响到了江西人的性格。从区域色彩看,江西属于“吴头楚尾”,加上是内陆城市,江西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拥有封闭、保守、自满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而江西人当中,其先民很多也是因逃避战乱,为寻求安宁的环境才南迁而至,渴

江西女孩很好看的。

江西,简称赣,省会南昌。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13°34′36″-118°28′58″,北纬24°29′14″-30°04′41″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

江西部分地区属海峡西岸经济区,境内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也是亚洲超大型的铜工业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中国铜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

耕地土壤:

土壤与植被红壤和黄壤是江西最有代表性的地带性土壤。以红壤分布最广,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江西总面积的56%,根据红壤的发育程度和主要性状,大致可划分为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等类。

黄壤面积约2500万亩,约占江西总面积的10%,常与黄红壤和棕红壤交错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土体厚度不一,自然肥力一般较高,很于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

庐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等

江西是旅游资源大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仙女湖、三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景德镇、赣州均弛名中外,此外还有大量的名人文化遗迹和革命遗址。井冈山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又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井冈山市、南昌市、九江市等城市通过国家旅游局全优验收,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庐山风景名胜区、井冈山旅游区、龙虎山风景旅游区、滕王阁、 三清山风景旅游区、赣州通天岩风景名胜区、上饶弋阳龟峰景区、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婺源江湾旅游景区、新余市仙女湖风景旅游区、景德镇市浮梁古县衙景区、景德镇市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婺源县大鄣山卧龙谷旅游区、南昌市天香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

江西,北枕长江,南接庚岭,十六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举世闻名的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将一千五百里山湖城廓织为一条奇秀无比的旅游风景线。世界文化景观庐山、革命摇蓝、绿色宝库井冈山、道教发源地龙虎山、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东江源头三百山、珍禽王国鄱阳湖、世界瓷都景德镇、英雄古城南昌、南国宋城赣州、红色故都瑞金等独特的旅游形象,淳厚的民情风物,真可谓山水皆美景,城廓均名胜,千姿复百态,满目收不尽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84504htmlsi=3

一、彩灯舞 

彩灯舞,主要流行赣北语系各县,其中九江、瑞昌、武宁、永修等地广为盛行。古代的彩灯舞,大都表演在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时。今天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人们或在长街广场,或在村头湾边,舞起各式各样的彩灯,以增添欢乐气氛。 

彩灯种类繁多、名称各异,其主要有:龙灯、狮灯、蚌灯、车力灯、茶箩灯、跑马灯、采莲灯等等。 

九江“龙灯”又称“龙舞”,俗语“玩龙灯”。其形象各有特色,多用竹、木、布、纸等扎成,节数多则近百数,少则二、三十,但均为单数。躯体内能燃烛者称为“火龙”,不燃者称“布龙”、“沙龙”。“龙舞”套路甚多,常见为一手举红色绸珠,在两条“龙”之间戏其作舞。“龙”随红珠或腾跃、或滚动、或盘起、或穿插,使观者目不睱接。 

九江各县“船灯”又称“采莲船”。它用竹篾扎成一小船,蒙以彩布或彩纸,用绿色绸布表示水纹遮住少女双脚。船外有艄公艄婆,艄公撑篙(桨),艄婆撑舵,手摇大蒲扇;三人动作协调,模拟上滩下滩、顺风搁浅等行船动作,船中少女唱各种小调,并配以锣鼓,艄公艄婆不时插话帮腔,诙谐滑稽。 

二、湖口渔鼓

湖口渔鼓,流行在湖口及鄱阳湖滨地区,它以丰富的鄱阳湖渔歌和民间小曲为基调,既能一曲单用、一曲多用、多曲联用;又能以唱为主、说唱结合。演唱时,表演者左手持用河豚鱼皮蒙的竹制鼓筒。右手执一根精致小木棍,同时拍击鼓面和小跋,发出清脆、浑厚的“二响”声。其声似渔舟披风拍浪,旋律流畅,曲调婉转,有浓郁的水乡生活气息。 

三、傩舞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以后发展成原始巫教中的一种仪式,并逐步演变成有固定目的和内容的节令祭仪。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势:一种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另一种由十二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 鬼、猛兽之神名,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 

由于傩舞流传地区不同,其表演风格也各异,既有场面变化复杂,表演细致严谨,生活气息浓厚,舞姿优美动人的“文傩”流派;又有气势威武磅礴,情绪奔放开朗,节奏势烈明快,动作刚劲有力的“武傩“流派。这种古老传统傩舞之花,至今仍流行于德安、武宁、都昌等县的舞台、厅堂和村镇田头。 

四、瑞昌船鼓 

船鼓,旧称“龙船鼓”。原为滨湖水乡居民在端阳节龙舟竞渡时的演唱小曲,清代乾隆年间传入瑞昌。在逐步吸收当地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伴奏乐器除原来的小鼓、马锣之外,又增添了欢乐的唢呐,形成独具风采的瑞昌船鼓。 

船鼓的演唱形式原为一人站唱,后来发展成众人帮腔,演唱时在木橙上将装一只木刻的 “龙舟”,船头系一单面鼓和小马锣,敲敲击锣,以唱为主,兼插说白,唱词为驿偶句,有五、七、十字不等句。传统曲目有《闹端阳》、《花朝调》、《拜新春》等。 

五、瑞昌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瑞昌素有“剪纸之乡”的美誉。瑞昌剪纸以简练优美、构图匀称、造型生动、剪法明快为特点。以剪刀为工具,阴、阳剪法俱用。题材多取民间传说、花卉鸟兽、戏剧人物等。一幅好的剪纸,既可作门窗、顶棚、筐箩、家俱的装饰;也可作枕套、鞋面、门帘、桌布的绣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六、武宁采茶戏 

地处幕阜山区的武宁县,境内盛产茶叶。由于当地有采茶歌流行,渐渐形成了采茶小戏, 名为“三角班”,大约在清代乾隆年间,武宁采茶戏就流传到湘、鄂、赣部分地区,后经许多艺人的创造、革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宁采茶戏;并以县城为中心,在修河上游称“上河派”,修河下游称“下河派”。前者受汉剧、湘剧、宁河戏等大型剧种影响,长于做功。后者受湖北黄梅、阳新采茶戏影响,侧重唱功。

武宁采茶戏现有大小型剧目150余种,多数为民间传说题材的文戏,其中也有少量的武戏。该戏的唱腔可分正腔、花腔、杂调三大类,它们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优美、通俗易懂、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七、武宁锄山鼓 

锄山鼓,又称“催工鼓”、“打鼓歌”。至今武宁县船滩、温汤、南岳、东林、里溪、扬州等乡甚为流行。它是民间独具地方风格的传统艺术,也是集体劳动中以歌助兴,击鼓作气,寓娱乐于劳动的一种活动。锄山鼓多出现于集体挖茶山、锄油茶林、开荒垦地等劳动场地。几十人一字排开,由一人击鼓领歌;众人一面挥锄劳动,一边搭号相和,节奏快慢有致,旋律粗犷,格调高昂。锄山鼓点一般分为三番:初番弛而慢,二番渐转快,三番急而捷。随着鼓点节拍的起落,歌调节奏的悠扬,但见很锄飞舞,阵阵“喔唿”之声铿锵作响。 

八、星子西河戏 

西河戏流行于赣北的星子、德安、九江一带,又名“弹腔戏”。因赣江下流分东、西两河、其西河流经星子境内,故又名“西河戏”,俗称“星子大戏”。

早在清代嘉庆年间,西河流域各县就活跃着一支专唱皮黄的弹腔戏班,到清代道光年末年,便在星子县成立了第一个“义和班”。从此形成了一种以星子为活动中心,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杂以青阳高腔和当地民间小调的弹腔剧种。 西河戏体裁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剧本结构冗长,内容崇高忠、义、廉、孝,台词念白多乡音俚语,服装道具也古色古香。现有传统剧目约150多种,许多乡村尚有业余剧团,逢年过节,她以特有的风韵,备受群众欢迎。 

九、修水宁河戏

宁河戏是江西地方大型古老剧种之一,它发源于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交界一 带。 宁河戏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完整成套。传统剧目可查者约4000余种,多系整本,声腔以二凡和西皮为主,兼收徽调、昆曲和民歌小调。 

十、浔阳纸扎 

纸扎,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 浔阳纸扎习俗,明清时遍及城乡,每逢节日或喜庆之际,民间艺人则充分施展其技艺,扎制成高意诙谐的“老鼠攀葡萄灯”,喜得贵子的“麒麟灯”,望子健康的“鸭(压)子灯”,祝贺新婚的“鸳鸯灯”, 祈求丰收的“金鱼灯”,以及名种花草、鸟兽等。这些色泽艳丽、造型拙朴、寓意明快的各类纸扎品,均取竹、木、线、纸为主要材料。以竹、木为骨架,以线团缚部位,糊彩纸以装饰。为喜庆欢快的活动频添几份色彩,同时也为哀丧、祀祭场面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参考文献:网页链接

江西的女生很可爱又温柔。

江西,简称赣,省会南昌。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13°34′36″-118°28′58″,北纬24°29′14″-30°04′41″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江南,自古为“干越之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之美称。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鄱阳湖平原。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

江西人的饮食习惯是是面食。江西人的饮食习惯是西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江以南,自古为“吴头、楚尾、越户福建朝廷”。因此,在饮食上,既有蜀、湘、皖、浙、粤风味,取每一道菜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的确是一道独特的岭南菜。江西人吃辣的食物,不亚于四川、湖南、重庆和湖北。江西菜的辣味以辛辣为主,而且辣味非常明显,这与湖南菜的辣味、四川菜的辣味和湖北菜的辣味不同。江西人不怕辣,他们吃辣的程度,不输川湘一带,甚至辣到让人怀疑生活。红烧甲鱼是江西省婚礼菜肴中最常见的一道菜。张东林也在四川餐厅吃过很多菜,但辛辣的味道是一个世界和一个地下世界。

川菜很辣,而江西宴上的红烧甲鱼很辣,舌头也很痛。味道很好,但太辣了。在江西省,另一道经典菜——炖猪肘周围都是辣椒油,上面堆着辣椒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7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