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首辅的科举名次都是多少?

明代首辅的科举名次都是多少?,第1张

 明代首辅(以首次任职先后为序,数字为任期)

  

  黄淮(浙江人)1

  解缙(江西人)5

  胡广(江西人)10

  杨荣(福建人)6

  杨士奇(江西人)21

  杨溥(湖北人)2

  曹鼐(河北人)3

  陈循(江西人)7

  徐有贞(江苏人1

  李贤(河南人)9

  陈文(江西人)2

  彭时(江西人)7

  商辂(浙江人)2

  万安(四川人)10

  刘吉(河北人)5

  徐溥(江苏人)6

  刘健(河南人)8

  李东阳(祖籍湖南茶陵,生于北京)6

  杨廷和(新都人,先世江西吉安人)10

  梁储(广东人)2

  费宏(江西人)2

  杨一清(云南安宁人,后徙居江苏丹徒)3

  张璁(浙江人)5

  方献夫(原籍福建莆田,广东南海人)1

  李时(河北人)3

  夏言(江西人)7

  翟銮(其先诸城人,曾祖为锦衣卫校尉,因家京师)2

  严嵩(江西人)15

  徐阶(今上海)6

  李春芳(江苏人)3

  高拱(河南人)1

  张居正(湖北人)10

  张四维(山西)1

  申时行(江苏人)8

  王家屏(山西人)1

  王锡爵(江苏人)2

  赵志皋(浙江人)7

  沈一贯(浙江人)5

  朱赓(浙江人)2

  李廷机(福建人)4

  叶向高(福建人)6

  方从哲(浙江人)6

  顾秉谦(江苏人)2

  黄立极(河北人)1

  施凤来(浙江人)1

  韩爌(山西人)2

  周延儒(江苏人)5

  温体仁(浙江人)4

  张至发(山东人)1

  刘宇亮(四川人)1

  薛国观(陕西人)1

  范复粹(山东人)1

  陈演(四川人)1

1、明朝科举考试四级顺序:第一级为每三年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第二级每三年在各省会举行,叫做“乡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中式者为“举人”;第三级每三年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称为“会试”;第四级会试中试者,天子亲自在朝廷策试,称“廷试”,亦称“殿试”。

2、扩展资料,明朝科举制度的改革: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刚开始明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元朝的旧制,但是,渐渐地,也逐步改革了原来承袭元朝的旧制。明朝的科举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承袭元朝旧制,并与明朝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步实行和发展的。

3、明朝的科举制度于洪武年间定制以后,在永乐、洪熙、宣德年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4、乡试取士,在洪武初年时,虽然规定了取士名额的多少,但是因为实在缺乏官员,实际录取的数额往往大于规定的数额。洪熙元年,宣宗皇帝认为近年来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太多了,于是对乡试取士的数额重新做了规定。

5、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和杨士奇等人说,会试、乡试录取的人数太多了,未免会有人滥竽充数,现在开始录取人数不要超过一百人,应该择优录取,于是便恢复了洪武时期的录取数额。正统和成化年间录取数额又有所上升。其中会试取士录取数额的增加,减少数量都不一样,都会临时请皇帝最终决定取士的名额。

6、明朝的科举制度在承袭元朝旧制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变化,有关于考官的任命和科场禁例都要比元朝时期条理更清晰,也更严格了。

乡试第一名解元、院试第一名秀才、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 。

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分三甲。

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人数若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扩展资料

殿试,为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所以是从宋开始的。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

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载,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由部都请派充。

院试是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因学政又称提督学院,故名。清初沿明制,各省提学官称提学道,亦沿称“道试”。凡经府试录取的童生均可参加, 其报名、填写履历、廪生作保等手续与府试、县试略同。

学政于驻在地考试就近各府应试童生,其余各府则依次分期亲临考场主持。考试分正试、复试二场。试八股文与试帖诗,并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揭晓名为出案, 录取者为生员(俗称“秀才”),札发入府、县学学习称“入学”,也叫“入泮”,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此为童生试的最高阶段考试。

参考资料:

-院试 -会试 -殿试

就拿隋唐与明清的做个比较吧:

一、具体目的不同,隋唐是为了选才纳贤,而明清则是借科举考试严厉控制仕人的思想,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二、考试范围不同,隋唐是经义、实务和历史,而明清出题范围主要是四书五经,没有经义和历史。

三、考试文体不同,隋唐主要是诗赋、贴经墨义等,而明清主要是八股文。

四、结果不同,隋唐的科举制度选拔了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使唐朝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并间接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明清的科举制则严重束缚了仕人的思想,培养的是皇帝的忠实奴仆。所以明清以后中国逐渐闭关锁国,统治者迷之自信,读书人只会摇头晃脑背诵四书五经,纸上谈兵,导致中国近代远远的落后于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430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