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李白的诗

20首李白的诗,第1张

20首李白的诗加赏析

和译文如: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赏析

采莲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李白漫游会稽一带所作。诗人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吴越采莲女的形象。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来烘托渲染,又用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反衬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陌上桑》写罗敷的手法而更加委婉传神。采用民歌体裁,却不简单模仿,有青出于蓝的艺术魅力。

译文

少女信步走向河边,深入荷花丛。人们看不见她们,只听见笑声,风吹过她们的衣裳,发出芳香。一个少年骑马经过河边,临近少女们。其中一个少女,感到心在跳,脸色也变了。多亏被荷花丛遮盖了。

1对李白诗的评价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杜甫对李白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2有关后期名人评价李白的诗句

古代: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杨升庵: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周受庵诗选序》)

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沧浪诗话》)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或谓其始以《蜀道难》一篇见赏于知音,为明主所爱重,此岂浅材者徼幸际其时而驰骋哉!不然也。白之所蕴,非止是。今观其《远别离》、《长相思》、《乌栖曲》、《鸣皋歌》、《梁园吟》、《天姥吟》、《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虽少陵犹有让焉,余子琐琐矣。(《唐诗品汇》)

吕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

现代: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3关于李白的诗集评价

正文:众所周知,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

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而在古诗教学中要使学生对离现实语言较远的诗文产生兴趣,对优美的诗句领悟内涵,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品格,从而领会其创作风格,领悟诗的意境和蕴含的美好思想。

基于此,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际遇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 我觉得,李白的一生由两条主线所贯穿:一是他的仕途生涯,二是道教对他的影响。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

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

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 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

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这时候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但不久后,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

安史之乱起,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长流夜郎。在途中被赦免。

到李光弼出征东南之时,他再次从军,无奈半道病还,逝当涂,年62岁。 我认为,李白将盛唐士人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理想化了,同时又具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穄”的儒家用世思想,因此,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必然导致失败。

但是他始终向往这样的理想。所以始终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李白一生受到了道家,纵横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贯穿李白的一生,则是道教对他的影响,之所以这部分单独提出,就是因为神仙道教信仰在他思想中有重要的地位。

少年时代生活于道教浓郁的蜀中之地,自然耳濡目染,后又学习了纵横术。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多次举行了入道仪式。

正因为如此,李白在不少的诗中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另外他的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也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狂”是他人生的象征,他的侠胆、仙趣、狂饮都极大的刺激着其个性中那高傲狂放的因素,使他的个性意识常处于一种膨胀状态,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狂放、倨傲达观的性格。尽管他在诗歌中常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是行乐的感慨,其实是出于内心深处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

在诗中,李白常通过对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以神仙的洒脱快活,表示对现实世俗的反抗;于飘飘欲仙的奇异想象中,将强烈的自我意识,天真的自命不凡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充分表现了出来。 二、李白的创作风格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评价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谈论: 《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

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

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问奈何事栖碧间,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他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再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把一个水、月、白云连成一体的琉璃世界,和在这个世界里产生的奇妙想象,写得那样明净秀美,如入神仙境界。

仅仅谈到七绝的成就,简直就是在抹杀李白诗歌的成就。李白的五绝同样也是无人匹敌的。

在盛唐诗人中,兼长五绝和七绝的诗人只有李白一人。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的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做到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内涵丰富,这就是绝句的最高境。

4有哪些评价李白的古诗

1 《春日忆李白》(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府开,俊逸鲍参军。

释义: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

2 《梦李白其二》(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释义: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3 《寻李白》(当代)余光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释义:表现出李白空有一腔豪情却倍感寂寞无人意气相投,月亮自古就是寂寞的象征,所以七分酿成了月光可谓形象。

4 《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释义:李白饮酒十斗,就能写出一百篇诗来。他也乐于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喝了酒就醉卧在长安市的酒铺里。他性格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天子召见他,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说自己是酒中之仙,谁召见都不去。

5 《调张籍》(唐)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释义:说李白和杜甫的文章写得好,光焰万丈,灿烂的光辉射向远方。

6 《赠李白》(唐)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释义: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你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7 《不见》(唐)杜甫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释义: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对立。“怜”。"吾意独怜才",可见杜甫对李白的偏爱和相知。

8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释义:意思是说李白简直不是凡尘间的人,能走过这么难走的路,是不是太白金星变成的?

9 《月下独酌》(当代)余秋雨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

释义:是余秋雨对李白的评价,李白嗜酒成性,有一腔侠气豪情,所以说酒入豪肠,李白一生诗作无数,但几首描写月光的诗句尤其有名。

10 《李白墓》(唐)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释义:李白的坟位于采石江边,周围有很多农田,更长了很多草。在这荒芜田陇下掩埋的尸骨,当年曾经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

5李白的古诗的点评

李白《赠汪伦》赏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1]。

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注释:

[1]踏歌:一种民间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为节打拍。

6关于李白的诗集评价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7评价李白的古诗有哪些

评价李白的古诗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世人皆欲杀,唯吾独怜才。(杜甫)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徐增)

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余光中的这首《寻李白》,当时写作文经常用到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8后人对李白评价的诗词 对联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9名人对李白的评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世人皆欲杀,唯吾独怜才。(杜甫)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徐增)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 。他的《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 丁都护歌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他的“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赠汪伦 》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 。《 梁甫吟 》、《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怳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历来为诗坛所注目,这不仅是因为第二联写得气势非凡,大气包举,更是因为全诗充满了一种无人可及的浪漫情调。从开篇到结尾一气呵成,给人以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丝毫没有送别诗所惯有的感伤与悲凉,你甚至读完了全诗,对于到底是谁走谁送,还浑然不觉,可是诗题却又分明写着是"送别"!只看到在诗的结尾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么,是诗人李白自己在送自己吗?这不是千古奇诗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细细地体会一下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构思与手法吧。 第一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历来有"蜀楚咽喉"之称。楚国,今湖北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属于楚国。李白这首诗是写于青年时期,即乘船顺江离川之际。此时李白才二十四岁,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比起他以后的走南闯北、浪迹天涯的一生游历来说,荆门之行实在算不得什么,可的确是他生平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又是乘船走水路,所以路途就显得格外遥远而漫长。到达荆门山下时,蜀中家乡的山川已不复在望中,所以不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觉得离家乡已经十分遥远了,因而这首诗的头两个字就是"渡远",他感到来到了一个与家乡完全陌生的地方,从蜀入楚,他在心理上,是把荆门山当做家乡的最后一个标志,迈过这座山,就走出了家乡,所以叫"荆门外"。第一句这五个字两组词的确说明了李白的做诗虽然天纵豪情,但是一旦写起律诗来,同样是非常注意字斟句琢、中规中矩的。 第二联开始描写楚地的山川景物,"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荆门山时,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而长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至此也渐次平静下来,浩浩荡荡地流向这一片广袤的新天地。这一联是李白写景的最著名的句子,一般来说,李白的名句都是抒发内心的满腔豪情的,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吟天姥吟留别》),都张扬着极其强烈的个性光芒,使人一望便知是李太白的情怀与风格,而无人能望其项背。不过这一联却纯粹是写景,而且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句式相近,用词相似,气势相当,同为唐诗中最华彩的乐章,而被许多评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我们知道,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最容易为山川景物所打动、所感染的,当他突然面对一个与自己二十多年来所熟悉的巴山蜀水完全不同的楚地的"平野"和"大荒"时,不但在视野上大为开阔,而且内心感到一种无形的震颤,充满了喜悦,他要迫不及待地随着大江一起,带着自己年轻浪漫的心和建功立业的情,扑向这一片崭新的天地,"山随平野尽",预示着作者在船到荆门山时,已将巴山留在身后,已把在蜀中生活的一页翻了过去,留在了记忆之中;"江入大荒流",是望眼远眺,楚天辽阔,境界超远,宣告了诗人在即将进入楚水之际,已经在憧憬一种全新的人生历程,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忍不住跃跃欲试、大显身手了。这一联实际上既是写景,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旷世英才,面对新生活,走向新世界时的真情告白呀! 第三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然是写景,不过用的是远近结合、虚实相间的写法。飞天镜,天空中飞落的镜子。海楼,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就是,"海旁蜃气象楼台",即现在所说的"海市蜃楼"。荆门山以下,江流减缓,夜幕降临,在平静的江面上,可以看到有一轮明月的影子在波光中浮动,明月与江水同时出现在笔下,都是李白最喜爱的入诗的景物,如就在出川途中写的《峨眉山月歌》中也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诗意描写,而将天象与人间物象之间的转换和借用,也是李白浪漫情调的最好体现,如《望庐山瀑布》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对江中的月影的感觉不似《峨眉山月歌》中的平铺直叙,而是又进行了一次拟人化的大胆联想,月亮在这个夜晚,也不安心于独自呆在寂寞的广寒宫了,她从天上"下凡"来到了人间,跳入了江中,浮上了水面,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她随着江面的涟漪而愈发显得摇曳生姿,并且与江船一起结伴前行,是那样的情意绵长,含情脉脉。写过柔美的夜景,李白意犹未尽,大笔一挥,又勾勒出绚丽的日景,"云生结海楼",月落之后,黎明降临,天空彩云,舒卷起伏,变幻万千,不时出现海市蜃楼般的奇观。可以断定,初出四川的李白此时肯定没有见过真正的海市蜃楼,但是他却大胆地运用这一在沙漠中才会出现的景物,来形容他面前那无限高远的荆楚天地间变化莫测的景象。其中所传递出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李白此时那种出得峡来以后,豁然开朗的心态与跃跃欲试的豪情。"飞天镜"也好,"结海楼"也好,在崇山峻岭、江水湍急的三峡之中,是不可能领略的,现在不论是夜晚,还是晴日,都可以"极目楚天舒"了,以明亮如镜的月影反衬江流的平缓,用层出不穷的云楼衬托江天的辽阔,这一联诗,一上一下,一远一近,白昼夜晚,明月彩云,把作者本人一直生活在蜀中,初次出峡,见到广漠平原时的欣喜与振作一览无遗地合盘托出,使人们既欣赏了大自然的奥妙,又体会到了诗人那充满年轻活力的脉搏,写景即是抒情,状物更是言己,从《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和颈联这四句诗中,你能说年轻的李太白不就已经俨然成为一个融情入景的行家里手? 全诗的最后一联也写得十分精彩,"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正当李白陶然沉醉于荆楚大地神奇旖旎的风光而思绪万千之时,船外那无语东流的江水却不知怎的,引发了他思乡的情怀。李白从小在蜀中长大,从"五岁诵六甲"开始,遍访蜀中名山,早年读书于江油县的戴天山中,后来又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挚的情感。现在"辞亲远游",乘船离开四川,如今已经远离故土了,心中难免依依不舍,而这种对家乡的留恋之情一时又无处宣泄,结果聊胜于无地在江水中找到了寄托,他不说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却说从家乡来的江水一路上对自己殷勤呵护,万里护送,这说看似无情却有情的写法使得全诗在结尾处显得分外凝重含蓄。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联结句"得象外于圜中,飘然思不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过全诗直到结束也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朋友的离情别恨,看来这首诗并不是什么赠别朋友,而是诗人自己在远离故土之际向家乡告别,所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这首诗题中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以这种形式来告别自己的家乡,除了李白之外,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诗仙”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的几句诗,它像一幅素描,把李白狂放不羁、不阿权贵的性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个商人的家庭里。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东迁,来到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二遍就印在脑海里。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据说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把一根胳膊般粗的铁杵在磨石上用劲地磨,说是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棍,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学习不也是这样吗?”从此,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除向书本学习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写不完的素材。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处处与他作梗。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李白晚年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蒙冤入狱,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宝应元年(762)中秋,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开了人间。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全诗内容如下:

《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释义: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赏析:

《早发白帝城》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登锦城散花楼李白翻译如下:

早晨的太阳,照射着成都南郊的散花楼。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珍珠串成的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

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懑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昏暗的暮雨隐约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此时此际,置身楼头,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了。

创作背景:

《登锦城散花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游成都时的作品。此诗以时间为主轴展开描述,从朝光到暮雨,并且向四周扩散,南到双流城,东至三峡。

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抒发了登楼的愉悦之情。全诗以华丽言辞写所见景物,颇切合青年李白的身份。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是李白最早创作的诗歌之一。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天宝三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李白的诗歌今存1000多首。诗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生于盛唐时期,诗歌以浪漫为主,豪气大放,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歌,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长于五绝,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一人。对李白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79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