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第1张

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具体作品: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因体现其思想之精髓而在雪莱诗中占中心位置。该诗剧分四幕,写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被缚与解放。该诗使雪莱的两大主题)——社会变革与人间情爱——交织互补,并配之以两条线索:普罗米修斯与朱庇特的善恶关系和他与亚细亚的分别与重逢。

这两条线索由代表必然性和原始生命力的冥王来串连,由他来影响众神之命运,决定不同人物的胜败。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起源的社会背景:

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浪漫主义

韦伯、舒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肖邦、R舒曼、柏辽兹、帕格尼尼、李斯特、勃拉姆斯、WR瓦格纳、布鲁克纳、小约翰·施特劳斯、奥芬巴赫、圣桑、弗兰克、柴可夫斯基。

维尼亚夫斯基、维厄当、安东·鲁宾斯坦、布鲁赫、理查德·施特劳斯、马勒、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雅纳切克、埃尔加、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1、韦伯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年11月18日-1826年6月5日),德国作曲家。

韦伯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

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

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2、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3、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4、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勃拉姆斯出身于音乐家庭,又译白蓝士、柏纳谟斯。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

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勃拉姆斯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5、施特劳斯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是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

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

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浪漫主义乐派

1789年,法国大革命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波旁王朝)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当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由小资产阶级掌权的,小资产阶级指农民、商人 …… 等,他们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他们不依靠剥削和压迫来获取利益。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资产阶级推翻了小资产阶级,展开了垄断和完全的压迫。

这样的状况持续到了1799年,当时已经有很多拥护者的拿破仑发动了政变,推翻了由家族高贵与否来决定地位的状况,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

拿破仑后期野心增强,不断扩张,国内外均有战争。

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时候,人们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自由的种子了,到拿破仑统治后期,自由的观念空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对现实感到不满,由此,浪漫主义就产生了。

    1最初源于中世纪的罗曼斯。

    2后来在堂吉诃德针对骑士制度所写的一部小说中有所体现。

    3正式确立 “ 浪漫主义 ” 这个术语,是在卢梭的《孤独的散步者》这首诗中。

“ 浪漫主义” 实际上就是政治上的 “ 自由主义”,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漫即自由。

当时 “ 自由主义 ” 的口号是:个人独立,极端自由。

德国古典哲学。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著作有:康德《天才与灵感论》,费希特《个人主义论》,黑格尔《自然的艺术》以及谢林《自然哲学》。

哲学为解放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思想的解放,才导致了浪漫主义的产生。

空想社会主义。

其代表人物有圣西门,欧文,傅立叶。

他们所提倡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十分投合浪漫主义者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特殊心态,因而推动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1强调主观情感,崇尚自我,表现自我,向往唯情论,重视抒情性。( 补充:中西诗歌有“我”与“无我”的比较,中国古典诗歌由于集体意识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没有主语的,但西方就很擅长抒发自我,喜欢直接用“我”“你”这样的称谓来作主语。

    2追求自由。

    3热爱自然。

    4崇尚中古风(中世纪民间文学)。

由于“浪漫主义”是政治“自由主义”的同义词,所以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气,而不是简单的文学现象,文学、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说19世纪浪漫主义的初选,打破了17世纪以来尊重权威(指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国家)的现象。

19世纪的世纪病,是指忧郁、孤独等症状,用于文学中,就成了浪漫主义。

本篇文章是我本次听课后写下的总结,老师讲的知识点比较杂,我自己也没有完全梳理得很清楚,所以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 一种枷锁。

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

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

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

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参考资料:

浪漫主义

①丁尼生(1809~1892) 丁尼生是19世纪英国回归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一位重要作家,曾肄业于剑桥大学。1884年接受男爵封号。他继承了华兹华斯、拜伦和济慈的浪漫主义诗风,同时接受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古往今来,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无不成为他诗歌表现的内容。他的诗歌,引领人们穿梭往返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或当代现实生活。他的诗追求形式美,清新生动,富于想象力,音调铿锵。但用词华美,风格绮丽有时略嫌雕琢。主要作品有《食荷花人》,描写古希腊英雄尤利西斯战后回国,漂流途中,误食荷花中魔,滞留海岛,乐不思归的故事;《美女梦》写美人的心态;《夏洛特**》写深闺中的女子对骑士的单相思。《尤利西斯》描述尤利西斯暮年的追求,歌唱人生永不止息的精神。

勃朗宁夫妇罗伯特·勃朗宁(1812~1889)和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1806—1861)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夫妇诗人,被认为是一对流芳百世的情侣。 丈夫罗伯特·勃朗宁以《指环和书》蜚声诗坛,在文化圈内拥有一批知识分子读者,形成“勃朗宁学会”。 《指环和书》为无韵体叙事诗,分12章,共20,934行,根据17世纪末的一个谋杀案件写成。圭迪是一个50岁的穷伯爵,他强娶了穷苦人家女儿13岁的蓬皮丽娅为妻。婚后虐待妻子,蓬皮丽娅不堪忍受,和同情她的年轻的教士卡蓬萨基相爱,私奔潜逃,后生一男孩。伯爵在圣诞节之夜追逐而至,把蓬皮丽娅和她的养父母一起杀死。经法庭审讯,伯爵被判处死刑。 勃朗宁在《指环和书》中,表现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他以出色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的方法,深入情境,表现了 9种符合人物性格思维逻辑的不同的性格。在英国诗史上是一种创新。描写人物方面,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让人物说符合其立场身份的话,准确表现性格特征。他的诗歌常用夸张、讽刺的手法,语言遒劲有力,但句法有时残缺不全。勃朗宁的诗突破了浪漫主义传统的题材和意象,谋杀、毒药、语法学者的葬礼等事物都进入了诗歌。他还接受了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的影响,用生动的形象论述深奥的哲理,譬喻独特,发人深省。 勃朗宁的作品反映现实,揭露贫富不均、社会不平等。但也带有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比较肤浅的基督教伦理观和乐观主义情绪。一些诗作晦涩难解。他影响了20世纪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和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勃朗宁夫人的主要作品有《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和长诗《奥罗拉·莉》,她的诗歌主题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抒发生活之情;二是争取妇女解放,反对奴隶制,暴露社会的弊端,表现了进步的理想。她的诗歌艺术上具有炽热充沛的感情和扣人心弦之力量,语句精炼,才气横溢,大都带有较浓的感伤性质。《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③斯蒂文森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1894)被认为是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散文、随笔、小说、游记、儿童文学和评论等,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金银岛》、《化身博士》和《诱拐》。 《金银岛》是斯蒂文森最著名的探宝小说,叙述少年吉姆一行人去荒岛寻宝的历险故事,描写了他们与海盗巧妙周旋、斗智斗勇、危险重重的斗争,突出了吉姆的勇敢机智和海盗头目的阴险奸诈,人物刻画生动,性格栩栩如生。小说情节紧张,充满悬念。《金银岛》大获成功,斯蒂文森名声大振,《金银岛》也开了发掘宝藏为题材的小说之先河。 《化身博士》叙述哲基尔医生为了探索人性的善恶,以自己为实验对象,服用自己发明的药物,造成人格分裂。他意念中的恶幻化出一个名为海德的化身。海德欲念膨胀,失去控制,杀人害命。哲基尔医生受到良心谴责,但此时已经走火入魔,无法克制化身为海德做恶的欲念,最终自杀身亡。这是斯蒂文森别具一格的中篇小说,它表达了斯蒂文森对于解决人类内心世界矛盾的看法,探讨人性的善恶问题。小说充满了诡异神秘气氛。 《诱拐》(又译《绑架》)在斯蒂文森的作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一部历险小说与成长小说的结合体。它借一个十七岁少年的口吻讲述的其对世界的渴望,遭遇世间种种危险时的反应,对友谊的态度,在勇敢正义友善和卑鄙无耻贪婪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中识别、判断和成长的过程:苏格兰孤儿戴维为了家族的遗产去找叔父,却被叔父诱拐到船上运往美洲当奴隶。而船在海上触礁沉没,他孤身一人抓住一块木板浮向岸边。他上岸后遭遇了一起谋杀事件,误被官兵当作凶犯而遭到追捕。在逃亡路上,他巧遇同船的流亡者艾伦,两人结伴而行,在苏格兰高地的荒山野地里度过了一段惊险的逃亡生活,最后回到他当初被诱拐的地方,在朋友帮助下用智谋从叔父手中夺回应得的财产。 斯蒂文森的小说,故事曲折,构思新颖,充满悬念,很能满足读者的探险的浪漫渴望。他笔下的穷人、流浪汉、孤儿、土著居民,往往都是品德高尚、勇敢善良之人。他们最终大多能战胜恶棍和歹徒。作为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的代表,斯蒂文森认为艺术的任务只是向读者叙述他们从未经历过的或有趣的事件,因此,他的作品着意追求艺术效果,而忽视和避开反映社会重大矛盾。 浪漫主义时期小说上的成就则主要体现在内容和题材的创新上。当时小说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哥特小说(Gothic novel)和历史小说(historical novel)。

小说家沃尔夫司各特爵士(1771-1832),在长篇历史小说领域成绩斐然。司各特曾致力于收集和整理历史传说和民间歌谣,早期以诗歌为主,但他最大的成就是27部历史小说。司各特的小说用笔雄浑豪迈,历史背景广阔,浪漫情调和地方色彩浓厚。其中历史小说的主要代表作是《艾凡赫》(1819)。小说富有时代气氛和地方色彩,语言古雅,人物形象丰满。

同时期的简奥斯丁(Jane Austin)(1775-1817)是优秀的女小说家。她的小说以描写日常生活交往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描绘,所以后人把他的小说称为“风俗小说”(novel of manners)。她的主要成就是《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Emma》)等6部小说。奥斯丁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描写有闲阶级恬静舒适的田园生活以及绅士淑女的爱情和婚姻。小说语言清丽,结构严谨,体现了较高的技巧。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豪门子弟达西之间的爱情风波,强调感情对于婚姻的重要性。小说情节曲折,机智幽默,富有喜剧性。

        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英国的湖畔派,他们在诗中回归自然,开创表现人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以诗人华兹华斯为例,他在诗的建构中认为人性只有重返自然才能洗掉一切精神上的烦忧和污垢,进而恢复淳朴的人际关系。但是社会的现状似乎与他的信仰截然不同,工厂的灰烟一缕一缕的漂浮在天空,工业的机械化使产品的生产技术不断加快,乡村的百姓纷纷涌入城市讨取生计,城市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乡村也在朝着现代化的进程前进。

        笔者认为虽然工业化有坏处,但是总体来说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的,科技在工业化中得到了发展,人类的生活也在不断便利,浪漫主义者们却在这场进步中提倡停下脚步,倒退到过去,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的。

   

        浪漫主义者们的反文明倾向还体现在他们由于逃避社会,对现实漠不关心,从而产生的过于孤独感伤,甚至成为多余人的现状上。

      早期的浪漫主义运动就被称为消极的浪漫主义,比如说德国"耶拿派"作家诺瓦利斯的《夜的颂歌》,他在诗中歌颂黑暗与死亡,这明显是在向社会传达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但这种表现不仅仅存在在早期的运动中,一种悲伤抑郁的凄美之感,成为了浪漫主义者们的审美,其中在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身上就有所体现,他有很大一部分诗篇表现了自我的孤独忧郁,孤独成为他的一种情调,这样出世的情怀对于积极向上进取的社会显然格格不如,前中期的浪漫主义家由于时代的影响,多是悲观的,法国作家维尼的就有一句名言"我们可能信仰的唯有苦闷和死亡",还有俄国的作家普希金,在其小说人物塑造出,就通过小人物的形象描绘了一个充满怀疑和宿命论的主人公。

   

      许多许多的知识分子在这场浪漫主义中找到了排泄自我烦忧,怀疑的出口,他们通过幻想来应对现实的冷酷与挫折,在自我的乌托邦世界中找到慰藉,但也在无意中透露出了自己面对现有社会无法改变的一种妥协与回避,但是一时又无法找到恰当的办法去解决,因此只能将以往的好时光无限的放大,现在的缺点弊端处处挑剔,最后得出返回到过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应当就是浪漫主义反文明的原因吧。

1、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话将浪漫主义定义为“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强调其“理想”与人的主观因素。可以说,丰富的想象是浪漫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   

2、大胆的夸张——无法考究的细节。  

夸张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作为修辞方式,它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应该说,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强烈的抒情——极端鲜明的爱憎。  

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都特别重视对于自己的理想的描绘,并把它和现实对立起来,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由于在描绘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从作者的内心感受出发,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主观愿望,所以感情色彩特别浓烈。重理想的表达,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浪漫主义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8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