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关于(爱情)诗集;诗篇;等等!谢谢?

我想找关于(爱情)诗集;诗篇;等等!谢谢?,第1张

《纳兰词》 上

http://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57379

作者:羲皇上人 出自:乐古斋 (清)纳兰性德 著

●目录

爱情篇

梦江南(昏鸦尽)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

又(新寒中酒敲窗雨)

又(萧萧几叶风兼雨)

又(催花未歇花奴鼓)

又(春云吹散湘帘雨)

又(隔花才歇廉纤雨)

又(乌丝画作回纹纸)

又(阑风伏雨催寒食)

又(晶帘一片伤心白)

又(梦回酒醒三通鼓)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又(点滴芭蕉心欲碎)

又(昨夜个人曾有约)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

又(春情只到梨花薄)

又(曲阑深处重相见)

又(彩云易向秋空散)

又(银床淅沥青梧老)

又(愁痕满地无人省)

鬓云松令(枕函香)

醉桃源(斜风细雨正霏霏)

转应曲(明月)

鹊桥仙(乞巧楼空)

又(梦来双倚)

又(倦收缃帙)

青衫湿遍(青衫湿遍)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

百字令(人生能几)

沁园春(梦冷蘅芜)

又(瞬息浮生)

东风齐著力(电急流光)

于中好(尘满疏帘素带飘)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又(烟暖雨初收)

又(飞絮晚悠�)

又(鸳瓦已新霜)

踏莎行(春水鸭头)

又(月华如水)

踏莎美人(拾翠归迟)

红窗月(燕归花谢)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

又(好在软绡红泪积)

又(月落城乌啼未了)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又(眼底风光留不住)

又(又到绿杨曾折处)

又(萧瑟兰成看老去)

又(露下庭柯蝉响歇)

寻芳草(客夜怎生过)

秋千索(锦帏初卷蝉云绕)

又(药阑携手销魂侣)

又(游丝断续东风弱)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又(何路向家园)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又(昨夜浓香分外宜)

又(风絮飘残已化萍)

又(欲话心情梦已阑)

又(小立红桥柳半垂)

清平乐(凄凄切切)

又(青陵蝶梦)

又(风鬟雨鬓)

又(画屏无睡)

满宫花(盼天涯)

唐多令(丝雨织红茵)

秋水(谁道破愁须仗酒)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又(黄叶青苔归路)

又(纤月黄昏庭院)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又(谁翻乐府凄凉曲)

又(冷香萦遍红桥梦)

又(桃花羞作无情死)

又(海天谁放冰轮满)

又(拨灯书尽红笺也)

又(凉生露气湘弦润)

又(土花曾染湘娥黛)

又(白衣裳凭朱阑立)

又(谢家庭院残更立)

又(而今才道当时错)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河渎神(凉月转雕阑)

又(风紧雁行高)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查)

又(手写香台金字经)

又(独倚春寒掩夕扉)

河传(春残)

遐方怨(欹角枕)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又(雨歇梧桐泪乍收)

又(欲问江梅瘦几分)

又(泪浥红笺第几行)

又(睡起惺忪强自支)

又(脂粉塘空遍绿苔)

又(记绾工条欲别难)

又(五字诗中目乍成)

又(谁念西风独自凉)

又(十八年来堕世间)

又(莲漏三声烛半条)

又(凤髻抛残秋草生)

又(肠断班骓去未还)

又(容易香浓近画屏)

又(旋拂轻容写洛神)

又(十二红帘�地深)

又(一半残阳下小楼)

又(锦样年华水样流)

又(肯把离情容易看)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减字木兰花(烛光摇影)

又(相逢不语)

又(断魂无据)

又(花丛冷眼)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谒金门(风丝袅)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

又(夜雨做成秋)

又(红影湿幽窗)

又(眉谱待全删)

又(双燕又飞还)

又(清镜上朝云)

南楼令(金液镇心惊)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又(东风不解愁)

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

玉连环影(何处几叶萧萧雨)

又(才睡。愁压衾花碎)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又(知己一人谁是)

望江南(挑灯坐)

忆江南(心灰尽)

又(春去也)

$$$$《献给爱人 》 E·F·默里克

$$$$当我深深地满足于你的视线,

$$$$对你神圣的价值毫没有异议,

$$$$我就听到天使的轻轻的呼吸,

$$$$那天使是藏在你的身体里面,

$$$$一种惊疑的微笑浮在我嘴边,

$$$$我不由自问,是否为美梦所欺,

$$$$如今我这唯一的大胆的希冀,

$$$$竟在你身上永远满足地实现。

$$$$我的思想从深处坠落得更深,

$$$$从上帝的黑暗的远方,我听到

$$$$命运的清泉非常悦耳地鸣响。

$$$$我迷迷糊糊,抬起了我的眼睛

$$$$仰望着上天——全部星星都在笑,

$$$$我跪下,听它们发出光的歌唱。

作者介绍:

E·F·默里克(1804-1875) 德国著名诗人、小说家。他的《诗集》中大部分诗赞美大自然,有些是用民歌风格写的抒情诗和叙事谣曲,还有一些是幽默的田园诗和牧歌。

$$$$《除了你,我不会另有所爱》 彼埃尔·德·龙沙

$$$$除了你,我不会另有所爱,

$$$$恋人,我不会干这种事情。

$$$$除了你,无人能使我称心,

$$$$哪怕维纳斯从天上下来。

$$$$你眼睛是如此优美可爱,

$$$$眨一眨就可以使我丧命,

$$$$再一眨又突然使我活命,

$$$$两下子能使我死去活来。

$$$$我即使活五十万个春秋,

$$$$除了你,我的亲爱的女友,

$$$$不会有别人做我的恋人:

$$$$我必须另外装一些血管,

$$$$你的爱把我的血管塞满,

$$$$再也容不下更多的爱情。

作者介绍:

彼埃尔·德·龙沙(1524-1585) 法国第一个近代抒情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曾随从出使,到过很多国家。后因大病成聋,决心写诗。1547年组织七星诗社。1550年发表《颂歌集》四卷,声誉大著。1574年所写组诗《致埃莱娜十四行诗》被认为是他四部情诗中的最佳作品。他的诗讲究技巧、音律,反对禁欲主义,热爱现实生活,但情调常忧郁低沉。他的诗在欧洲宫廷中传诵一时。

$$$$《赠君一束花》 彼埃尔·德·龙沙

$$$$赠君一束花,

$$$$选择经我手;

$$$$今夕不攀折,

$$$$明日委尘土。

$$$$君貌美如花,

$$$$见花应感悟:

$$$$花好忽飘零,

$$$$貌美哪能久!

$$$$岁月去匆勿,

$$$$更嗟人易去,

$$$$倏忽不移时,

$$$$人已眠新墓:

$$$$死后思情谁复知?

$$$$劝君爱我趁花时

$$$$ 《从我的眼泪里》 亨利希·海涅

$$$$从我的眼泪里

$$$$迸发出许多花朵,

$$$$而我的叹息

$$$$变成了夜莺之歌。

$$$$爱人呵,如果你爱我,

$$$$我将把花儿全部奉献,

$$$$而且在你的窗前

$$$$将响起夜莺的歌声。

作者介绍:

亨利希·海涅(1797-1856) 德国伟大诗人、革命民主主义者。他是犹太商人的儿子,曾做过学徒,经过商,后进入大学学习,并成为法学博士,曾直接受业于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并受法国革命民主思想影响很深。1843年海涅与马克思结识后,思想更接近了正在觉醒的无产阶级。他被德国反动统治者迫害,长期流亡国外,他的著作也被禁止在德国出版。

海涅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艺术上接近民歌体。有诗集《诗歌集》、《新诗集》,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等。

$$$$ 《亲爱的美丽的情人》 亨利希·海涅

$$$$亲爱的美丽的情人,

$$$$我总是不能忘记:

$$$$我曾一度占有过你,

$$$$你的心和你的身子。

$$$$你那娇柔而年轻的身子,

$$$$我还想将它占有;

$$$$那颗心尽可掩埋,

$$$$我有自己的心已经足够。

$$$$我要将我的心切开,

$$$$拿一半吹进你的躯体,

$$$$我要抱紧了你,

$$$$我们的身心要合为一体

$$$$《夜会》 罗伯特·勃朗宁

$$$$灰潆潆大海,黑幽幽长岸;

$$$$又大又黄的半月挂得低;

$$$$梦中惊醒的浪花在蹦跳,

$$$$像无数小小的火环闪耀——

$$$$当我急行的船擦着淤泥,

$$$$减慢了速度驶进小海湾。

$$$$三里路沙滩,海香风暖和;

$$$$过了三垄地,到了那农家;

$$$$一叩窗,顿时嚓的一声响,

$$$$火柴进出了蓝莹莹火光;

$$$$充满喜乐惊怕的悄悄话

$$$$轻过怦怦对跳的心两颗!

作者介绍:

罗伯特·勃朗宁(1812-1889)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指环与书》等

$$$$《我曾经爱过你 》 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

作者介绍:

普希金(1799-1837)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我看过你哭》 乔治·戈登·拜伦

$$$$ 一

$$$$我看过你哭——一滴明亮的泪

$$$$涌上你蓝色的眼珠;

$$$$那时候,我心想,这岂不就是

$$$$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

$$$$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

$$$$在你之前也不再发闪;

$$$$呵,宝石的闪烁怎么比得上

$$$$你那灵活一瞥的光线。

$$$$ 二

$$$$仿佛是乌云从远方的太阳

$$$$得到浓厚而柔和的色彩,

$$$$就是冉冉的黄昏的暗影

$$$$也不能将它从天空逐开;

$$$$你那微笑给我阴沉的脑中

$$$$也灌注了纯洁的欢乐;

$$$$你的容光留下了光明一闪,

$$$$恰似太阳在我心里放射。

作者介绍: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因对英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抨击而被迫长期离开祖国。他同情和支持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曾亲身参加意大利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武装斗争,最后并以身殉。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六》 斯宾塞

$$$$丝毫别沮丧,虽然她无动于衷,

$$$$越是难,硬是不肯改变她倔强的傲慢:

$$$$这种爱和那卑劣的情欲不相同,

$$$$得到,就越是坚贞不变。

$$$$坚硬的橡树,树液还没有枯干,

$$$$要很久才能点燃起明亮的火苗:

$$$$而一旦燃烧起来,它就会发散

$$$$巨大的热力,使火焰直上九霄。

$$$$同样,也很难在温柔的胸中点着

$$$$新的热望,并能够永存不泯:

$$$$深深的创痛必打下内脏的印槽,

$$$$用死亡才能切断的纯洁热情。

$$$$因此,别总是指望不费心血,

$$$$就能编织出一个永存的同心结。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六十三》 斯宾塞

$$$$熬过了经久不息的风暴雨狂,

$$$$辛酸地勉强经受了痛苦的考验,

$$$$提心吊胆,害怕危险和死亡,

$$$$我驾着粗陋的小舟剧烈地颠簸:

$$$$终于,我看见那片幸福的海岸,

$$$$我希望能即刻抵达那幸福之处:

$$$$它遥望像是美丽的沃土,一片

$$$$丰饶的景象,蕴藏着可爱的宝物。

$$$$这样的人是最最快乐和幸福,

$$$$他终能安然地获得香甜的休息:

$$$$他这极小的愉快就足以消除

$$$$压抑着他的一切痛苦的回忆。

$$$$因此,所有的痛苦都微不足道,

$$$$获得永恒的幸福,便愁闷全消。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七十五》 斯宾塞

$$$$有一天,我把她名字写在沙滩,

$$$$但海浪来了,把那个名字冲跑;

$$$$我用手再一次把它写了一遍,

$$$$但潮水来了,把我的辛苦又吞掉。

$$$$“自负的人啊,”她说,“你这是徒劳,

$$$$妄想使世间凡俗的事物不朽;

$$$$我本身就会像这样云散烟消,

$$$$我的名字也同样会化为乌有。”

$$$$“不,”我说,“让低贱的东西去筹谋

$$$$死亡之路,但你将靠美名而永活:

$$$$我的诗将使你罕见的美德长留,

$$$$并把你光辉的名字写天国。

$$$$死亡可以征服整个的世界,

$$$$我们的爱将长存,生命永不灭。”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三十》 斯宾塞

$$$$我的爱人像块冰,我像火一把;

$$$$那么,怎么会这样:她这块寒冰

$$$$竟不因我这火热的欲望而融化,

$$$$我越苦苦恳求她,反倒越坚硬?

$$$$又怎么会这样:我的极度热情

$$$$并没有被她冰冷的心肠所平息:

$$$$我反而热汗滚滚,烧得更起劲,

$$$$并感到我的火焰猛增不止?

$$$$还能讲什么比这更大的奇迹,

$$$$熔化一切的烈火竟使冰变坚:

$$$$而冰与麻木的冷漠凝结在一起,

$$$$通过奇妙的设计,竟把火点燃?

$$$$这就是高尚心灵中爱的力量,

$$$$它能够改变自然发展的方向。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三十四》 斯宾塞

$$$$如同一只船驶在茫茫的海面,

$$$$凭靠某一颗星辰来为它导航,

$$$$当风暴把它可靠的向导遮暗,

$$$$它就会远离自己的航道飘荡:

$$$$我的星辰也常常用它的亮光

$$$$为我指路,现已被乌云笼罩,

$$$$我在深深的黑暗和苦闷中彷徨,

$$$$穿行于周围重重的险滩暗礁。

$$$$但是我希望,经过这一场风暴,

$$$$我的赫利刻,我那生命的北极星,

$$$$将重放光芒,最终把我来照耀,

$$$$用明丽的光辉驱散我忧郁的阴云。

$$$$在这以前,我忧心忡忡地徘徊,

$$$$独自儿暗暗地悲伤,愁思满怀。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四十五》 斯宾塞

$$$$**啊,不要去看水晶明镜里

$$$$你那美丽的自我,永远别去看:

$$$$在我的身上,我是说在我的心底,

$$$$来把你的栩栩如生的映像细瞻。

$$$$在我的内心,虽然它很难展现

$$$$世俗的眼睛看不见的神圣事物,

$$$$你那天国形体的美好理念,

$$$$每一部分都永存而不会腐朽。

$$$$倘若我心不是因你的残酷

$$$$悲伤得暗淡无光,变成了畸形,

$$$$那么你美好的映像,你秀丽的面目,

$$$$就在我心中清晰得胜过水晶。

$$$$你在我心中的自我,你若能看见,

$$$$那就请消除使你光辉变暗的根源。

$$$$《爱情十四行诗选之一》 斯宾塞

$$$$幸福的书页啊,那双百合般的素手,

$$$$以致死的力量紧攫着我的生命,

$$$$将抚摸你,用爱的柔带把你牢扣,

$$$$像征服者面前的囚徒,你战战兢兢。

$$$$幸福的诗句啊,那双明亮的眼睛,

$$$$将时时像星光俯视来把你看望,

$$$$来探查我这濒死的灵魂的愁情,

$$$$我内心悲书中用泪水写下的忧伤。

$$$$幸福的韵律啊,你浸在赫利孔山上,

$$$$神圣的溪中,那里是她的来处,

$$$$你将会看到那天使快乐的目光,

$$$$我心中久缺的食粮,我天国的至福。

$$$$书页、诗句和韵律啊,去讨她喜欢,

$$$$倘若她高兴,其他人我一概不管。

作者介绍:

斯宾塞(1552-1599),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长诗《仙后》、田园诗《牧人日历》和《爱情十四行诗》等。

《爱情十四行诗》(1595)共88首,抒发了诗人对一位叫伊丽莎白的女子的爱情。

$$$$《当我和你离别时》 屠格涅夫

$$$$当我和你离别时--

$$$$我不想把话隐藏在心上,

$$$$那时我是多么爱你啊,

$$$$尽我所能地爱得发狂。

$$$$但是我们的相会我并不愉快,

$$$$我倔强地一声不响--

$$$$我也不想了解你的

$$$$深沉的、悲伤的目光。

$$$$你尽是同我讲起

$$$$那亲爱的家乡。

$$$$但是那种幸福,我的天啦,

$$$$现在对我已成为异乡!

$$$$相信吧:从那时起,我生活了很多时光,

$$$$忍受了很多的悲伤……

$$$$我也把很多的欢乐,

$$$$还有很多愚蠢的眼泪都一概遗忘!

作者介绍:

屠格涅夫(1818-1883) 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写作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闻名,其实他最初是以诗人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他早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写作抒情诗、叙事诗和诗剧,翻译莎士比亚、拜伦和歌德等人的诗歌作品。俄国大批评家别林斯基当时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具有"非凡的诗的才能"。他曾经有机会见过普希金,非常崇拜他的诗才,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也深受他的影响。《散文诗》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 《一次失约》 托马斯·哈代

$$$$你没有来,

$$$$而时光却沙沙地流去,使我发呆。

$$$$倒不是惋惜失掉了相见的甜蜜,

$$$$是因为我由此看出你的天性

$$$$缺乏那种最高的怜悯——尽管不乐意,

$$$$出于纯粹的仁慈也能成全别人,

$$$$当指盼的钟点敲过,你没有来,

$$$$我感到悲哀。

$$$$你并不爱我,

$$$$而只有爱情才能使你忠诚于我;

$$$$——我明白,早就明白。但费一两小时

$$$$使除名义外全然圣洁的人类行为

$$$$又为何不增添一件好事:

$$$$你,作为一个女人,曾一度抚慰

$$$$一个为时光折磨的男人,即便说

$$$$你并不爱我。

作者介绍:

托马斯·哈代(1840-1928) 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小说《苔丝》、《还乡》,诗集《韦塞克斯诗集》、《今昔诗集》、《时光的笑柄》、《早期与晚期抒情诗》、诗剧《列王》等。

《勃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之六 伊丽莎白·巴特勒·勃朗宁

$$$$舍下我,走吧。可是我觉得,从此

$$$$我就一直徘徊在你的身影里。

$$$$在那孤独的生命的边缘,从今再不能

$$$$掌握自己的心灵,或是坦然地

$$$$把这手伸向日光,象从前那样,

$$$$而能约束自己不感到你的指尖

$$$$碰上我的掌心。劫运教天悬地殊

$$$$隔离了我们,却留下了你那颗心,

$$$$在我的心房里搏动着双重声响。

$$$$正象是酒,总尝得出原来的葡萄,

$$$$我的起居和梦寐里,都有你的份。

$$$$当我向上帝祈祷,为着我自个儿

$$$$他却听到了一个名字、那是你的;

$$$$又在我眼里,看见有两个人的眼泪。

之七 伊丽莎白·巴特勒·勃朗宁

$$$$全世界的面目,我想,忽然改变了,

$$$$自从我第一次在心灵上听到你的步子

$$$$轻轻、轻轻,来到我身旁——穿过我和

$$$$死亡的边缘:那幽微的间隙。站在

$$$$那里的我,只道这一回该倒下了,

$$$$却不料被爱救起,还教给一曲

$$$$生命的新歌。上帝赐我洗礼的

$$$$那一杯苦酒,我甘愿饮下,赞美它

$$$$甜蜜——甜蜜的,如果有你在我身旁。

$$$$天国和人间,将因为你的存在

$$$$而更改模样;而这曲歌,这支笛,

$$$$昨日里给爱着,还让人感到亲切,

$$$$那歌唱的天使知道,就因为

$$$$一声声都有你的名字在荡漾。

之十 伊丽莎白·巴特勒·勃朗宁

不过只要是爱,是爱,可就是美,

就值得你接受。你知道,爱就是火,

火总是光明的,不问着火的是庙堂

或者柴堆——那栋梁还是荆榛在烧,

火焰里总跳得出同样的光辉。当我

不由得倾吐出:“我爱你!”在你的眼里,

那荣耀的瞬息,我忽然成了一尊金身,

感觉到有一道新吐的皓光从我天庭

投向你脸上。是爱,就无所谓卑下,

即使是最微贱的在爱:那微贱的生命

献爱给上帝,宽宏的上帝受了它、

又回赐给它爱。我那迸发的热情

就象道光,通过我这陋质,昭示了

爱的大手笔怎样给造物润色。

作者介绍:

伊丽莎白·巴特勒·勃朗宁(1806-1861)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她与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的爱情是文坛传诵的佳话,《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就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情诗之六)

6

我记得你最后那个秋季的模样。

你头戴贝雷帽,心里一片平静。

你的眼里跳动着晚霞的火焰。

树叶一片片落入你那似水的心田。

你像一朵牵牛花紧贴在我怀中,

树叶接收着你缓慢而平静的声音。

惊愕的篝火燃烧著我的饥渴。

甜蜜的蓝色堇盘绕在我的心田。

我发觉你的眼睛在出神,可秋天已经远去:

灰色的贝雷帽,小鸟般的声音,家中的心脏,

我深切的渴望就是移居你的家中

我那快乐的亲吻会像火炭般地纷纷落下。

从船上看是天空,从山上看是田野。

忆起你,就想到了光明,炊烟,宁静的水塘!

在你的眼底深处燃烧着万道霞光。

秋天的枯叶盘旋飞绕在你的心田。

聂鲁达简介:

巴勃鲁·聂鲁达( Pablo Neruda, 19O4~ 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并起笔名为聂鲁达,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 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后因国内政局变化,流亡国外。曾当选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逝世。

聂鲁达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

主要作品还有《全体的歌》 ,《大地上的居所》等。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全部内容在线参考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2/13/content_1313746htm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是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所执导的**,于2008年上映,是根据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Vikas Swarup)的作品《Q&A》所改编的。这部**有着好莱坞式的流畅的叙事,悬念从生,惊心动魄的讲故事的方法,有美国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话气质,有史诗片式的大格局,有欧洲**的人文关怀,有丹尼·保尔式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锋锐和透彻。在第66届美国**金球奖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异军突起成为当晚最大的赢家,获得了最佳剧情类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原创**音乐四项大奖。

 主演: 戴夫·帕特尔 Dev Patel Jamal Malik 芙蕾达·平托 Freida Pinto Latika 米娅·德雷克 Mia Drake Adele (as Mia Inderbitzin) 亚尼·卡普 Anil KapoorPrem Kumar Irfan Khan Police Inspector Imran Hasny Security 麦活·米泰尔Madhur Mittal Salim K Malik Faezeh Jalali Newscaster Shruti Seth Call Centre teacher Anand Tiwari Newscaster

有很多武器,简单介绍几种:

1、T5000狙击步枪:ORSIS步枪厂位于莫斯科市,专门生产精确狩猎、靶枪和精密狙击步枪,据说该厂的产品在300米可保证sub MOA的水平。在2011年,俄罗斯军方选中ORSIS的T-5000狙击步枪作为新一代的狙击步枪。

2、AK-47系列: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

3、手枪:M1911(45手枪)是一种在1911年起生产的45 ACP口径半自动手枪,由美国人约翰·勃朗宁设计,推出后立即成为美军的制式手枪并一直维持达74年(1911年至1985年)。M1911曾经是美军在战场上常见的武器,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战以及波斯湾战争。毫无疑问1911手枪是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被模仿最多的,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手枪。

在《湄公河行动》中,穿插叙事很好的展现出了党中央对这一事件的重视,以及给泰国、缅甸施压所带来的高压态势,同时也不乏在金三角地区作战的惊险、刺激。《湄公河行动》主创还去到西双版纳州局观看公安民警武装护航的影像视频,州局禁毒支队、特警支队准备了禁毒查缉车、特警防护装备、武器和破拆装备等器材向主创人员展示,方便今后**拍摄期间的道具制作。

艾米莉·勃朗特

勃朗特,E(1818~1848)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出生于贫苦的牧师之家,曾在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求学,也曾随姐姐去比利时学习法语、德语和法国文学,准备将来自办学校,但未如愿。艾米莉性格内向,娴静文雅,从童年时代起就酷爱写诗。1846年,她们三姐妹曾自费出过一本诗集。《呼啸山庄》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发表于1847年12月。她们三姐妹的三部小说——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小妹妹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是同一年问世的。除《呼啸山庄》外,艾米莉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的女作家。

关于《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

《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应该说,她首先是个诗人,写过一些极为深沉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有的已被选入英国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中二十二位第一流的诗人的诗选内。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与《简·爱》(“JaneEyre”)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D,1816—1855),和她们的小妹妹——《爱格尼斯•格雷》(“AgnesGrey”)的作者安•勃朗特(AnneBronteD,1820—1849)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特别是《简·爱》和《呼啸山庄》,犹如一对颗粒不大却光彩夺目的猫儿眼宝石,世人在浏览十九世纪英国文学遗产时,不能不惊异地发现这是稀世珍物,而其中之一颗更是如此令人留恋赞叹,人们不禁惋惜这一位才华洋溢的姑娘,如果不是过早地逝世,将会留下多少璀璨的篇章来养育读者的心灵!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这从同时期的英国著名女诗人伊莉莎白•巴雷特•勃朗宁①的长诗《孩子们的哭声》,可以看到一些概貌)。再加上英国政府对民主改革斗争和工人运动采取高压手段:如一八一九年的彼得路大屠杀就是一个例子。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有所反映。我们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就是诞生在这样斗争的年代!她生在一个牧师家庭里,父亲名叫佩特里克•勃朗特(1777—1861),原是个爱尔兰教士,一八一二年娶英国西南部康瓦耳郡(Cornwall)人玛丽亚•勃兰威尔为妻,膝下六个儿女。大女儿玛丽亚(1814),二女儿伊莉莎白(1815),三女儿夏洛蒂(1816),独子勃兰威尔(1817),下边就是艾米莉(1818)和安(1820)。后面四个都生在位于约克郡旷野的桑顿村②,勃朗特先生便在这一教区任牧师职。一八二○年全家搬到豪渥斯地区,在旷野的一处偏僻的角落安了家。她们三姊妹就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一生。

一八二七年她们的母亲逝世,姨母从康瓦耳群来照顾家庭。三年后,以玛丽亚为首的四姊妹进寄宿学校读书。由于生活条件太差,玛丽亚与伊莉莎白患肺结核夭折,夏洛蒂与艾米莉幸存,自此在家与兄弟勃兰威尔一起自学。这个家庭一向离群索居,四个兄弟姊妹便常以读书、写作诗歌,及杜撰传奇故事来打发寂寞的时光。夏洛蒂和勃兰威尔以想象的安格里阿王朝为中心来写小说,而艾米莉和小妹安则创造了一个她们称为冈多尔的太平洋岛屿来杜撰故事。

她们的家虽然临近豪渥斯工业区,然而这所住宅恰好位于城镇与荒野之间。艾米莉经常和她的姊妹们到西边的旷野地里散步。因此一方面勃朗特姊妹看到了城镇中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旷野气氛的感染。特别是艾米莉,她表面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虽不懂政治,却十分关心政治。三姊妹常常看自由党或保守党的期刊,喜欢议论政治,这当然是受了她们父亲的影响。佩特里克•勃朗特是个比较激进的保守党人,早年反对过路德运动③,后来也帮助豪渥斯工人,支持他们的罢工。艾米莉和她的姊妹继承了他的正义感,同情手工业工人的反抗和斗争。这就为《呼啸山庄》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这个家庭收入很少,经济相当拮据。三姊妹不得不经常出外谋生,以教书或做家庭教师来贴补家用,几年来历受艰辛挫折。夏洛蒂曾打算她们自己开设一所学校,她和艾米莉因此到布鲁塞尔学习了一年,随后因夏洛蒂失恋而离开。一八四六年她们自己筹款以假名出版了一本诗集④,却只卖掉两本。一八四七年,她们三姊妹的三本小说⑤终于出版,然而只有《简爱》获得成功,得到了重视。《呼啸山庄》的出版并不为当时读者所理解,甚至她自己的姐姐夏洛蒂也无法理解艾米莉的思想。

一八四八年,她们唯一的兄弟勃兰威尔由于长期酗酒、吸毒,也传染了肺病,于九月死去,虽然这位家庭中的暴君之死对于这三姊妹也是一种解脱,然而,正如在夏洛蒂姊妹的书简集中所说的:“过失与罪恶都已遗忘,剩下来的是怜悯和悲伤盘踞了心头与记忆……”对勃兰威尔的悼念缩短了艾米莉走向坟墓的路途,同年十二月艾米莉终于弃世。她们的小妹妹安也于第二年五月相继死去,这时这个家庭最后的成员只有夏洛蒂和她的老父了。

这一位后来才驰名世界文坛的极有才华的年轻女作家,当时就这样抱憾地离开了只能使她尝到冷漠无情的人世间,默默地和她家中仅余的三位亲人告别了!她曾在少女时期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我是唯一的人,命中注定 无人过问,也无人流泪哀悼; 自从我生下来,从未引起过 一线忧虑,一个快乐的微笑。 在秘密的欢乐,秘密的眼泪中, 这个变化多端的生活就这样滑过, 十八年后仍然无依无靠, 一如在我诞生那天同样的寂寞。……”

她在同一首诗中最后慨叹道:

“起初青春的希望被融化, 然后幻想的虹彩迅速退开; 于是经验告诉我,说真理 决不会在人类的心胸中成长起来。……”

但是她很想振作起来,有所作为,却已挣扎不起,这种痛苦的思想斗争和濒于绝望的情绪,在她同一时期的诗句中也可以找到:

“然而如今当我希望过歌唱, 我的手指却拨动了一根无音的弦; 而歌词的叠句仍旧是 ‘不要再奋斗了,’一切全是枉然。”

在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的著名传记《夏洛蒂•勃朗特传》(“LifeofCharlotteBronteD”)⑥里,有一段关于艾米莉•勃朗特弥留之际的描写:

“十二月的一个星期二的早晨,她起来了,和往常一样地穿戴梳洗,时不时地停顿一下,但还是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甚至还竭力拿起针线活来。仆人们旁观着,懂得那种窒人的急促的呼吸和眼神呆钝当然是预示着什么,然而她还继续做她的事,夏洛蒂和安,虽然满怀难言的恐惧,却还抱有一线极微弱的希望。……时至中午,艾米莉的情况更糟了:她只能喘着说:‘如果你请大夫来,我现在要见他。’这时已经太迟了。两点钟左右她死去了。”

在夏洛蒂的书简⑦中记下了不少在艾米莉去世后她的哀伤与感触的文字,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艾米莉•勃朗特的一生就介绍到这里。英国著名诗人及批评家马修•阿诺德⑧ (MatthewAmold,1822—1888),曾写过一首诗叫做《豪渥斯墓园》,其中凭吊艾米莉•勃朗特的诗句说,她的心灵中的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忧伤、大胆是自从拜伦死后无人可与之比拟的。

可以说,她这部唯一留下的小说之所以震撼了人们心灵也就为此。

关于《呼啸山庄》这部书,在世界文坛上多年来每谈及十九世纪西欧文学,必会涉及《呼啸山庄》的探讨。有不少著名评论家及小说家都曾有专文论述。如: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Woolf,1882—1941)⑨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将这两本书作了一个比较。她写道:

“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Kettle)⑩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也有专文为《呼啸山庄》作了较长的评论,他总结说:

“《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而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创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 Eset Maugham,1874—1985)⑾,在一九四八年应美国“大西洋”杂志请求向读者介绍世界文学十部最佳小说时,他选了英国小说四部,其中之一便是《呼啸山庄》,他在长文中最后写道:

“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呼啸山庄》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⑿的那些伟大的绘画中的一幅,在那幅画上是一片乌云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声隆隆拖长了的憔悴的人影东歪西倒,被一种不是属于尘世间的情绪弄得恍恍惚惚,他们屏息着。铅色的天空掠过一道闪电,给这一情景加上最后一笔,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总之,《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有誉之为“最奇特的小说”的。但是正如阿诺德•凯特尔所说:“希刺克厉夫的反抗是一种特殊的反抗,是那些在肉体上和精神上被这同一社会(指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的条件与社会关系贬低了的工人的反抗。希刺克厉夫后来的确不再是个被剥削者,然而也的确正因为他采用了统治阶级的标准(以一种甚至使统治阶级本身也害怕的残酷无情的手段),在他早期的反抗中和在他对凯瑟琳的爱情中所暗含的人性价值也就消失了。在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关系中所包含的一切,在人类的需求和希望中所代表的一切,只有通过被压迫的积极反抗才能实现。”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社会悲剧就在于凯瑟琳意识到他们的社会地位悬殊,却幻想借她所羡慕的林敦家的富有来“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使她哥哥“无权过问”。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从后来希刺克厉夫再度出现时,林敦建议让他坐在厨房而不必请到客厅里坐,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就铸成了大错,她陷入自己亲手编织的罗网。而在她已经答应嫁给林敦后分明还说: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敦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改变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改变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而这样她竟背叛了她最爱的人,也就是背叛了自己,那么她就只能在自己编织的罗网中挣扎着死去,在死去以前,希刺克厉夫悲愤地责备她:“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了你自己。……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分开我们,而你,却出于你自己的心意,这样作了。”又说:“我爱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够爱他?”这就导致了希刺克厉夫的悲剧——不惜用残酷手段来进行报复。他被私有制社会所摒弃,却仍旧用私有制社会的斗争手段来进行反抗。他没有财产,却掠夺了财产,自己成了庄园主;他自幼被辛德雷嘲弄、贬低、辱骂,被人降到一个乡巴佬的仆人的地位,若干年后他又反过来以其人之道向其子进行报复,结果他的胜利必然等于他自己精神上的失败。当他发现林敦的女儿(也就是凯瑟琳的女儿)和辛德雷的儿子(也就是凯瑟琳的侄子)两人的眼睛完全和凯瑟琳生前的眼睛一模一样时,当他发现哈里顿(辛德雷之子)仿佛就是他的青春的化身时,他再也不想抬起手来打他们了。他自己承认“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结局”,他已不想报复,因为这样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的复仇方式必然只能走向寂寞与空虚!

无论如何,希刺克厉夫就那个时代来说,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他的复仇是可以理解的。十几年来,凯瑟琳的孤魂在旷野上彷徨哭泣,等待着希刺克厉夫,终于希刺克厉夫离开了人世,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这当然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正如作者最后写道:“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望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飘动,我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这两个主要人物在世界文学上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他们那种不为世俗所压服、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正是对他们所处的被恶势力所操纵的旧时代的一个顽强的反抗,尽管他们的反抗是消极无力的,但他们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却终于战胜了死亡,达到了升华境界。而这位才华洋溢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便由于她这部唯一的作品,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的灿烂星群中永远放出独特的、闪着异彩的光辉!

注示:

①伊莉莎白•巴雷特•勃朗宁(ElizabethBarrettBrowning,1806—1861)— —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王朝时代著名女诗人,也是著名诗人罗伯特•勃朗宁(RobertBrowning,1812—1889)之妻。著有《葡萄牙十四行组诗》及多种诗选。

②桑顿村(Thornton)——英国北部约克郡(Yorkshire)旷野上的一个村名。

③路德运动(Luddite)——这是1811—1813年的焚烧工厂,打毁机器的运动,从诺定昂织袜工人中扩张到各大城市。这是由于十九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迅速发展,工厂制度严重剥削工人,工人生活恶化,引起了工人自发的反对机器的运动。据说工人路德是打毁自己的工作机的第一个人,故称为路德运动。1812年国会宣布以死刑对付捣毁机器者。1813年被镇压平息。

④诗集(“Poems”)——这本诗集是勃朗特三姊妹用假名在伦敦出版的。她们所用的假名是Currer,EllisandActonBell。

⑤三本小说——即《简爱》,作为CurrerBell编的一本自传;《呼啸山庄》:作为 EllisBell写的小说;以及《爱格尼斯•格雷》则是ActonBell所写的小说。

⑥盖斯凯尔夫人(Mrs.ElizabethGleghornGaskell,1810—1865)——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著有《玛丽•巴登》等。1850年与夏洛蒂•勃朗特相识,成为挚友,1857年,夏洛蒂逝世两年后,她写了这本著名传记《夏洛蒂•勃朗特传》。

⑦夏洛蒂的书简——在夏洛蒂•勃朗特逝世后,在盖斯凯尔夫人所写的传记中披露了一部分。以后在1899—1900年出版的《勃朗特姊妹的传记与书简》七卷中已将夏洛蒂全部书信收集发表。

⑧马修•阿诺德(MatthewArnold,1822—1888)——英国诗人及评论家。他写了不少评论集和诗选。最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索拉与罗斯教》(1853)。

⑨弗吉尼亚•伍尔夫(Mrs.VirginiaWoolf,1882—1941)英国二十世纪著名女作家。她才华洋溢,自成流派,擅长运用意识流的技巧刻划人物心理。一九四一年由于外界及她个人的原因而溺水自尽。作品有《戴乐威夫人》、《浪》、《到灯塔去》、《在幕间》等小说及文艺批评集等。

⑩阿诺德•凯特尔(AmoldKettle)—英国当代进步评论家。1951年出版《英国小说引论》二卷,从英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评论了英国小说,特别是十九世纪小说,他选了十部著名小说,作了比较科学的介绍,具有精辟的见解。

⑾毛姆(WilliamSomersetMaugham,1874—1965)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剧作家。作品甚多。著有《孽债》(1915),《剃刀边缘》(1944)等小说。剧本有《圈》(1921),《神圣的火焰》(1928)等。

⑿埃尔•格列科(ElGreco,1541—1614)著名宗教画及肖像画家。生于希属克里特岛;在意大利学习绘画。1577年定居在西班牙托列多城(该城在1087—1560年曾为西班牙首都)。这里毛姆所说的画可能是指他的名画《托列多》的画面。

我是怎样地爱你 (勃朗宁夫人(英)) 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 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 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 I love thee to the depth and breadth and height 深邃、宽广、和高度--正象我探求 My soul can reach, when feeling out of sight 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 For the ends of Being and ideal Grace 我爱你的程度,就象日光和烛焰下 I love thee to the level of everyday's 那每天不用说得的需要。我不加思虑地 Most quiet , by sun and candle-light 爱你,就象男子们为正义而斗争; I love thee freely, as men strive for Right; 我纯洁地爱你,象他们在赞美前低头。 I love thee purely, as they turn from Praise 我爱你以我童年的信仰;我爱你 I love thee with the passion put to use 以满怀热情,就象往日满腔的辛酸; In my old griefs, and with my childhood's faith 我爱你,抵得上那似乎随着消失的圣者 I love thee with a love I seemed to lose 而消逝的爱慕。我爱你以我终生的 With my lost saints, -- 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 呼吸,微笑和泪珠--假使是上帝的 Smiles, tears,and all my life -- and, if God choose; 意旨,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 I shall but love thee better after death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于公元1806年出生在达翰姆(英格兰北部一郡)。1838年,她出版了《撒拉弗和其它诗篇》[撒拉佛—— 六翼天使(九级天使中地位最高者),又称:炽爱天使]。1843年,由于当时英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女性,伊丽莎白于国家诗人的提名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结果很不幸,她输给了威廉·华兹华斯--同一时代的另一位伟大诗人[有机会笔者会撰文介绍此人]。此后不久,伊利沙白与罗伯特·勃朗宁——另一位有才华的诗人,结婚了。然而,伊丽莎白的父亲,却不同意这场婚事。于是,这对情侣决定出逃。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浪漫的婚姻。伊丽莎白与罗伯特·勃朗宁准备各自出发,逃往意大利,并在比萨会合,去继续他们的生活。他们成功了。三年后,即1849年,他们已在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定居。一日,伊丽莎白送给她的丈夫一件珍贵的礼物——44首她为丈夫写的十四行诗,里面有开始时的怀疑,与家庭抗争的恐惧,与爱人的甜蜜,及最终爱的胜利的喜悦。同年,他们唯一的男孩出生了。一年后,即1850年,勃朗宁夫妇出版了那44首诗,但做了些伪装。他们用“葡萄牙十四行诗集”为这44首诗命名。如此一来,读者便会接受这些诗是由葡萄牙语翻译过来的的暗示。于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如此表达真爱和深爱的诗句。伊丽莎白的浪漫婚姻促成了她的,也是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最美丽的爱情商籁体诗。 伊利莎白·勃朗宁夫人生于1806年3月6日。1861年6月29日,勃朗宁夫人偎依在勃朗宁怀中,毫无征兆地离开人世。夫妇俩留下的不朽诗集《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我是怎样的爱你?》是勃朗宁夫人的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诗诗名。 在她出生的年代,英国还鲜有女孩子上学读书。她的弟弟教会了她古希腊文,因为她渴望读《荷马史诗》。她生在一个富裕家庭,过着林中溪边嬉戏的明媚生活,她告诉母亲她喜欢写诗。然而,15岁那年,灾难突至。 她骑马摔了下来,因为脊椎摔坏,她从此躺在了床上——“我仿佛站在人世的边缘,什么都完了。有一段时间看来,我从此无法再跨出房门一步。”紧接着,母亲去世;再后来,她至亲的弟弟溺水死在河里,那条河就在她倚着床头就能望见的窗外。 生活对于伊莉莎白·巴莱特犹如没有阳光的黑夜。 惟一能够照亮一个又一个黑夜的只有她笔下的诗句。 父亲将家搬到了伦敦,妹妹将她的诗投寄给伦敦的报纸,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她的诗歌,她被赞誉为英国最有才情的女诗人。同时,巴莱特不曾想到,这些登在报纸上的诗将给她带来生命中最需要的阳光——爱情。 ■“继续地爱,爱我深如海” 诗人勃朗宁于1845年1月10日第一次给巴莱特写信,他将巴莱特的那些诗篇比做开放的花朵:“假使让这些花晒干,把透明的花瓣夹进书页,对每一朵花写下说明,然后合起书页,摆上书架,那么,这里就可以称之为‘花园’了。”巴莱特回信说:“心灵的共鸣是值得珍爱的……一位诗人的共鸣对于我更是达到同情的极致了。”从这一天以后,勃朗宁和巴莱特在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天天通信。每一天,巴莱特最盼望的就是在家家户户吃晚饭的时候,“悄然一人”听到邮差送信的脚步声。 春天来了,勃朗宁第一次前去看望巴莱特。她靠在一个大大的沙发里,令勃朗宁以后再也没能忘怀的是她那双忧郁的黑眼睛。巴莱特的疾病没能让勃朗宁却步,在他们初次相见的第三天,他就写给她一封求爱信。她已经39岁了,又拖着有病的身体,于是她告诉他,以后再也别说这种“不知轻重”的话——“为了我,请忘了这件事吧。”女诗人认定自己的生命将像“青苔一样寂寞”,但是勃朗宁依然坚持每个星期去看望巴莱特一次,每一次陪同他一起去的还有鲜艳的玫瑰。后来,巴莱特将这些日子称为“一整个昏暗的星期中最明亮的一天”。 巴莱特开始离开她蜷缩了多年的屋子,先是被人抱着下楼,接着可以在搀扶下自己下楼了。她告诉勃朗宁:“人人都大吃了一惊。”而勃朗宁鼓励她:“下次再试试,一定!你周围的一切都在这样恳求你!”第二年的春天,在遇见勃朗宁之前在病床上躺了14年的巴莱特可以自己走到大街上了,爱情所创造的生命奇迹终于使她可以回报勃朗宁的执着了:“如果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我的健康更好一些,那么到那时候,由你决定吧。” 巴莱特不再对勃朗宁说“舍弃我,走吧”,她现在惟恐失去她的爱人——“继续地爱,爱我如深海。” 1846年9月12日,巴莱特和勃朗宁结婚了。 ■“没有哀怨的生命” 1847年的4月,他们移居到温暖的佛罗伦萨。在这里,巴莱特将一摞诗稿献给了勃朗宁,它们始作于他向她求婚的那一天,止于他们结婚的那一天。勃朗宁看到一半时就知道“这是自莎士比亚以来最出色的十四行诗”。这些诗稿后来出版时,勃朗宁夫人为了隐其身份,将之命名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 正像是酒,总尝得出原来的葡萄, 我的起居和梦寐里,都有你的身影。 当我向上帝祈祷,为着我自己, 他却听到了另一个名字,那是你的; 又在我眼里,看见了两个人的眼泪。 十四行诗来源于意大利名歌,后来成为文人笔下的抒情诗。世界著名诗人拜伦、雪莱、济慈都创作过颇富盛名的十四行诗作,而文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诗歌和爱情令勃朗宁夫妇过着“太幸福”的生活。勃朗宁说:“我们就像树洞里的两只猫头鹰那样快乐,‘巴’胖了,脸色红润了。”而勃朗宁夫人给妹妹写信说:“我叮嘱他,千万不要逢人就夸妻子跟他一起去过这儿去过那儿了,好像能用两条腿走路的妻子是天下最宝贵的。” 他们一起度过了15年的时光,15年中从不曾有一天分离过,就像他们结婚前从不曾有一天中断过情书一样。 1861年6月29日,勃朗宁夫人只是患了轻微的感冒,晚上,她依偎着她的爱人,“用最温存的话表达她对他的爱恋”,直到在他的胸前睡去。 伊莉莎白·巴莱特·勃朗宁再也没有醒来。 据说勃郎宁夫人在婚前的恋爱中写下这40多首爱情十四行诗,直到婚后才悄悄放入丈夫口袋,并说如果他不喜欢就烧掉它们。勃郎宁读后说,我决不敢私藏自莎士比亚以来无论任何语言中最美的十四行诗。因此,这些诗得以印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984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