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
和上述特点相适应,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 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从前节中所引用的一些抒情诗里,已经可以感觉到这种特点,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其他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大家都很熟悉,但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这里,我们还要着重介绍他那些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尤其是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的《蜀道难》:
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西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谗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殷番《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奇赞叹。就在蜀道畅通的今天,它仍然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不朽杰作。他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庐山谣》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后一诗中写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白居易《登香炉峰顶》诗:“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完全出于写实。把两诗互相比较,艺术价值的高下,不言而自明。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我们前面引用过的《行路难》第一首、《宣州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等篇,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名作《将进酒》也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在诗里,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他的《梁园吟》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是临到结尾,他突然又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达到这个水平。从这种跳脱变化的特点继续发展,于是他在有些诗篇里就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有的诗既写实,又想象夸张,象《北风行》、《关山月》;有时竟把抒写理想愿望和描写苦难的现实结合在一篇诗里,如《古风》第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俯见被安禄山蹂躏毁灭了的洛阳。使我们不禁想起《离骚》的结尾:“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乎旧乡。”急转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灭,深刻地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心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诗歌语言所以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朴素自然境界,是和他认真学习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分不开的。据权德舆作的韦渠牟诗集序说,李白曾经把“古乐府学”传授给十一岁的韦渠牟。他的乐府诗中拟古乐府之作很多,众所周知,不必举例。但他最得力于乐府民歌的地方,首先还是语言。他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的语言,多么酷似《孔雀东南飞》、《子夜歌》和《西洲曲》。“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向青云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得多么活泼自然,叫人一读难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习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又是多么地青出于蓝。这些初看来是最平凡的地方,但是后代摹拟李白的诗人没有一个人达到这种高度完美的境地。学腔调似难而实易,学语言似易而实难。
李白运用的诗体很多样,但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他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学习乐府民歌。七古无须再谈,这里只举他几首脍炙人口的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他说的这些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即以《早发白帝城》一诗而论,全篇词意完全出于《水经注》“巫峡”一篇,但语言之自然,心情之舒畅乐观,与原文风貌,却迥然不同。他的七绝向来和王昌龄齐名,各具特色。但就接近民歌一点说,他却超过了王昌龄。他的五律,运古诗质朴浑壮气势于声律格调之中,往往不拘对偶,也很别具风格。如《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等篇,历来为评论家所称引。
李白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远别离》、《梁甫吟》、《梦游天姥吟》乃至《蜀道难》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题材、构思、句法的形式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他对汉魏六朝文人作品也很认真学习。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这个传说想必有一定根据。他称赞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兆、鲍照的话,屡有所见。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不胜枚举。杜甫赠他的诗,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鲍照、庾信、阴铿的地方。没有对遗产的认真学习,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2、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6、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8、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11、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晏几道《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
12、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3、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袁枚《马嵬》
1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1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6、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17、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8、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19、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20、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21、旧相思、偏供闲昼。——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22、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23、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宋·张耒《七夕歌》
24、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2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佚名《子衿》
[一代人]
作者: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天太短,
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
就已经手握黄昏。
这首短诗最美,美在意蕴,美在想象,美在给我们的启迪……
清晨,晓风轻拂,旭日初升,万物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一切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
及至黄昏,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也美,但沉重的夜幕即将降临……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是什么让花朵凋零?是时间!是什么让容颜衰老?是时间!
而时间是世界上最公正最公平的,它不偏爱富人,不歧视穷人,它每天给每个人的都是二十四小时,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如果你不用,第二就自动清零。
我们总抱怨时间太快,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我们总感慨时间无情,眼睛一闭不睁,一生就过去了…
实际上,可以把人的一生当作一天,清晨相当于人的童年少年时代,中午是人的壮年,黄昏则为人的老年。这样一计算,我们便有了一种紧张感紧迫感,生命意识开始觉醒……
有伟人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珍惜时间的人,是热爱生命的人,他敢于追求,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而浪费光阴的人,在蹉跎岁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人生注定暗淡无光……
纵观 历史 ,许多伟人视时间为生命,他们的成功源于是他们对时间的无比珍惜,做出的超出常人的努力。
我觉得最美短诗,一要符合短,二是读了就记住,三是,美到醉人,打动你我。且看王维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五言绝句,朴实无华,却一气呵成而流传千年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意象,被赋予其特有的含义。如春草,象征游子思乡:“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又比如,梅花象征坚贞高洁:“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而红豆则成了中国文化密码中相思的代名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写不尽的相思,写不尽的红豆。而王维的《相思》无疑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小巧玲珑、朴实无华的一首五言绝句。
几乎不用翻译,通俗易懂:红豆就生长在你们南方,春天到了,它又萌发出几许新枝?希望你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解相思之意。
红豆又名相思子,传说汉代时,一位丈夫戍边不归,他的妻子就在树下日夜遥望,思念成疾,泣血而死。她死后,树上结出红色的果子,仿佛是这位妻子的血泪凝成,所以红豆被寄予相思之意。
首句托物起兴,由红豆写起,豆起相思,为下文的相思埋下伏笔。次句没有由物及人,而是平淡、从容的发问:春天到了,它又发出了几许新枝?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却问到了朋友的心灵深处——春天到了,你对我又生出了几许相思?三、四句由枝想到果,枝叶繁茂的树上定能结出很多果子。既然你是思念我的,那就多摘些吧,因为那晶莹剔透的红豆是最能唤起相思之情的。既补充解释了上文“多采”的理由,又与首句“红豆”做了很好的呼应,结到了相思这一主题。像是和朋友轻声细语地叙说家常,但无尽的情意都蕴含其中。而相思之深、相思之重就落在了“多”和“最”上,语意高妙,回味深长。
自然之极,清新流畅,一气呵成!看似句句写豆,实则句句言情。
诗中单写那位“君”的思念,其实更反衬出诗人的绵绵思念之情。
不用雕琢,不用渲染,以近乎聊天般的口吻,把深深的相思之情表达的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这就是此诗的高妙之处。所以,它一经诞生,便广为传唱。以至于打动了一千多年的人心而长久不衰。
其实,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江上赠李龟年》,诗中的“君”就是王维的好友——大唐天宝年间极富盛名的音乐大师李龟年。据传: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的李龟年每次唱这首《红豆》曲,都禁不住潸然泪下。这是对辉煌盛唐的怀念,也是对深情好友的思念。所以,这是一首友情诗。
但是,诗中洋溢的气息和热情,不也是恋人间最炽热、最真挚的眷眷 情感 吗?由此可见这首诗的涵容度和普适性。相比于温庭筠精雕细琢,风流旖旎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王维的诗更显得自然浑厚,感人至深。所以花间鼻祖温飞卿的“红豆”,也只能是表现男欢女爱,却缺少了诗佛王摩诘“红豆”的丰富 情感 和雅正风骨。
可能也不是那么短,但我很喜欢,短小精致,并且仍然充满浪漫,美丽,爱和热情~
《飞鸟集》第167首 泰戈尔
世界以痛吻我
要我报之以歌
拥有大气度,大胸怀的人,这坎坷世事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飞鸟集第6首》 泰戈尔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
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如果注定要失去,那么就坦然面对,害怕失去的人,会失去更多~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用黑色的眼睛去发现更多的东西吧,所有美都在你的眼睛里~
《春》 冯唐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
不如你
春风,春水,春林都不及你带给我的美好~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相关,时世万物皆如此~
《梦与诗》 胡适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 我不能做你的梦。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一切原来都是美好~
公元1073年,苏东坡因公务在临安停留。期间苏东坡听到了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
陌上花开,
可缓缓归矣。
这两句无限美好的爱情诗句,是吴越王钱镠(liú)给他的夫人吴氏写的一封信。
吴越王不通文墨,据说认不了多少字。他的夫人吴氏每年过寒食节的时候一定要回临安省亲。吴越王钱镠与他这个结发之妻感情非常深厚,日子久了,非常思念,就会写信催归,这在古代君王里面该是极为罕见的,因此也就更让人觉得情真意切。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只有区区九个字,但极其传神,极其细腻,极其暖心。比起现在年轻人写的我爱你,你也爱我之类的浅薄情话不知道要好过多少倍。据说吴夫人读罢当即落泪,决定即刻启程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两句诗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流传至民间歌谣里了。
苏东坡是一代伟大文豪,听了这两句情诗也极为动容,但他认为歌谣本身有点粗俗,于是他竟然以 陌上花开 为基本调调一口气写了三首诗歌:
(一)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二)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
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
(三)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后来苏东坡的一位学生觉得还不过瘾,又续写了三首陌上花开,限于篇幅,我就不再复制粘贴了。
这两句诗后世有过无数的文人墨客套用,但都没有原句出名、传神,清代学者王士祯甚至认为这两句诗“艳绝千古!”。
短诗,在古代的话,应该属五绝了。不过在下有选择恐惧症,很难选出最美的一首来,因此就列举几首,请众诗友选择吧。
还有两首现代小诗。
1、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灭、孤、独,将孤寒之美写到了极致。
2、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景中见情,情中有景,人山相依,余者皆去。说孤独也可,说宁静也行。
3、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朴实自然,生动活泼,却在平凡之中见真趣。
4、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有触感(春风),有味道(花草香),有动景(飞燕子),有静景(睡鸳鸯),好一片初春美景。
5、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花落、鸟鸣之声突出春山静谧之美。
6、不知名《小溪的情书》:多少年只写了一行,弯弯曲曲流向海洋。
小溪流入小河,小河流入大江,最终大江流入海洋,小溪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只是那份情意还在吗?
7、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不解释。
最美的诗可以读出来,意境悠远。
最美的诗可以唱出来,九曲回肠。
最美的诗可以想出来,如临其境。
我觉得最美的诗就该具备以上特点,看过一篇写诗的文章说到,最美的诗就是能让你的五感都能清楚的感觉到诗人当时的感觉,是哪五感呢?
触觉,诗人会带来触觉的感触,如同肌肤的触摸一般。
听觉,几句话的形容会有种听到悦耳的蝉鸣鸟叫声一般。
视觉,描写美景或事物简单明了,但立刻就让人能看到一般。
嗅觉,有时不用写花怎么香,酒怎么美,就能侧面描写的犹如亲自闻到一般。
味觉,就像尝到了其中的滋味一般,享受到诗人当时的那种畅快感觉一般。
当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达到五感的要求,通常有两到三种感官,诗文就立刻鲜活起来。
比如说:捧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这里诗人没有多说,我们立刻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位美女,捧水立刻就有凉凉的感觉,月在手则可以想象指如青葱的玉手手捧玉盘之景,四周是淡淡的夜幕。
而弄花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她的触觉,香又是代表了嗅觉的词语,犹如香气入鼻,花瓣满衣,犹如花瓣做的衣裳,犹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漫天花瓣一样唯美,这样我们就情不自禁的动用了联想,可见人的感官在这首诗里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好像跑题了。嗯嗯,其实我不太喜欢诗,更新欢宋词,尤其是李煜,李清照的词。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三首都非常优美,我就把第二首写出来吧,估计大家都听过。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如梦令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大家自己去感觉,一首好词,除了对仗工整,押韵外,还要有感官上的体验,而且还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所以说现在很少见优秀的古体词了,因为大家总是丢掉了那种把读者代入诗词中的感觉,而只是单纯的强调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者是格式工整,或者是自说自话,把自己感动的不行,观众看的却是尴尬的问题。
不能说了,再说得罪人,就瞎说大实话。
我是靓汤讲故事,一个喜欢写作、画画、和音乐的男人。我的大脑里住了三个人,作家,画家,和音乐家。但是,最近音乐家一直很消停,我怀疑作家和画家觉得音乐家吵,把他给收拾了。
见过最美的短诗。
美丽的诗篇千千万,可这篇短诗却让我久久无法忘怀!其语言之精炼,寓意之深刻,十分罕见,实乃诗中之精品,不信一起来读读!
“大海啊,全是水; 骏马啊,四条腿!”
断章
现代·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 情感 ,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人们常说“好诗可耐百回读”,而这首短短的四句《断章》已足够品读一生。之所以这首诗会在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富于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
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 情感 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亘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我喜欢孟郊的《游子吟 》, 只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 情感 真挚自然, 清新流畅,无华丽的辞藻 雕饰,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 情感 。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 情感 。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1992年9月香港举办了一项活动——“我最爱的十首唐诗”,评选结果按得票多少为序,最后在众多唐诗中,孟郊的《游子吟》名列榜首。这首诗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学生优秀读物。
深邃,不是来自迷濛的远方,而是缘于你幽幽的眸光。
你的犹豫,就像那两条没有交集的铁轨,无限延伸,而我的执著表现在:似枕木伴拥两旁,一路为你承担,一路为你铺设。
当渐行渐远的黄昏,最后以浪漫的暮色之姿准备告别,而你的笑容却仍重复地在我的心房研磨、烘熏之后又淡淡释放,我的视觉看不透幸福模样,却只能落寞地以嗅觉捕捉哀伤。
你问:通往爱情的列车早已启程,为何你脚步依然停留在原地?我说:爱情是驿站、是恋栈、是独占……不能拥有太多连结的车箱。于是青春的列车依旧任性地驶开,我与寂寞却固执地徘徊于月台。
而后,那拍击在胸腑之间的暗涛,在心滩上已前后坠落成遍地的诗词,谁能俯拾起并为我高歌一曲?因为我已将栏干拍遍,脑海中正澎湃着过量的汹涌诗句!
倘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一篇诗歌,那么,我一定是那落魄的文人,写不出一首浪漫的心诗,却挥霍了满地词句,空留整片山头的惆怅……
那犹有似无的鸣笛声响,彷佛,我又听见幸福列车缓缓进站了,那熟悉的声音隐隐约约地譬喻着我的遐想。其实,美丽的梦与美丽的诗同样的难产,人生又何必在失去与拥有之间两难?
远处几盏灯火开始明亮,我的心好像也清澈了许多。我愿意就着你,穷极一生拼凑这些碎碎离离的词句,终至完成一首不老的诗章以后,再缓缓老去。此时你是否也像月台旁的那株老松树,已读出了我眼底早有泪水在泛滥?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伟大诗人、近代文学奠基人。他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有很多藏书,叔父又是名诗人,当时俄国的一些文化名流是他们家的座上客。环境的影响,使普希金少年早慧,七八岁便学着写诗了。12岁时,普希金进入彼得堡的皇村学校,在那里他从进步教师身上接受了不少自由主义思想。1812年的卫国战争对普希金影响很大,他赋诗陈词,流露出一片民族爱国热忱。普希金这时在校内外已小有名气,很受当时俄国著名作家杰尔查文、茹科夫斯基等人的器重。
1817年,普希金从皇村学校毕业,到彼得堡的外交部供职。这个时期普希金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很活跃。他写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的诗篇(《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乡村》,1819,等)。1820年,普希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叙事诗《鲁斯兰·柳德米拉》,这是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含有民主主义精神。
普希金的声望和影响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决定让他到南方去当差,这实际上是一次变相的政治流放。在那里,普希金写了热情浪漫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1)、《强盗兄弟》(1822,未完成)、《茨冈》(1824),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的政治情绪。
1830年,普希金的作品多,他写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别尔金小说集》(5个短篇)、四个小悲剧(《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沙莱里》、《石客》、《瘟疫流行时的宴会》)、长诗《柯洛姆纳的小屋》、历史讽刺故事《牧师和他的工人巴尔达的故事》,还有近30首抒情诗和一些时论性的文章。
30年代的普希金,创作精力仍很旺盛,而沙皇政府对他的迫害活动也在加紧进行。当时,一个逃亡到俄国的法国贵族——丹特士正在追求普希金的妻子。沙皇政府便散布流言,给诗人和他的朋友们写些侮辱性的匿名信。普希金为维护自己的声誉,只好与丹特士进行决斗。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决斗中腹部受了重伤。2月10日,这位伟大的俄国诗人,心脏停止了跳动。普希金的遗体被从彼得堡运往他先前流放过的地方米依洛夫斯基村,葬于圣山(今名普希金山)镇教堂墓诗人母亲的墓旁。
普希金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继承了古代俄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并大大发展了它。在俄罗斯文学中,他为现实主义夺得了主导地位,他的作品成了反映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各种文学体裁上(抒情诗、叙事诗、诗剧、小说、童话)普希金也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