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莱克, 拜伦,柯克律治, 伊丽莎白·勃朗宁, 华兹华斯, 玛丽·罗宾逊, 汉娜·摩尔,Robert Southey, Walter Savage Landor, Ebenezer Elliott, James Henry Leigh Hunt, Thomas Chatterton, John Clare, Anna Laetitia Barbauld, Charlotte Turner Smith, Henry Kirke White, George Crabbe, Thomas Lovell Beddoes, Bryan Waller Procter, Thomas Hood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生於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一位美国/英国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其作品对二十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年,60岁的艾略特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国伦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腊逝世),英国诗人;作家,世袭爵位,人称拜伦勋爵LordByron,引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又译摆伦。其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等。唐·璜是一部未完的作品。
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以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後世。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s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 ,阿根廷作家。他的作品以拉丁文般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但丁·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诗人。诗风凝炼,意象纷沓,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语法於不顾。生前只出版过10首诗,默默无闻,死後近70年开始得到文学界的认真关注,被现代派诗人追认为先驱。与同时代的惠特曼,一同被奉为美国最伟大诗人;其驾驭英语的能力,被认为可跟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Goethe (说明 · 关於))[ˈgøːtə],亦作Göthe,出生时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出生於1749年8月28日,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 逝於1832年3月22日,魏玛)作为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是魏玛的古典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出生时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语言诗意化,将报刊上的文艺专栏和游记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赋予了德语一种罕为人知的风格上的轻松与优雅。作为批评家、热心于政治的新闻工作者、随笔作家、讽刺性杂文作家、论战者,他既受喜爱,又遭惧怕。他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德国诗人中的一员。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老水手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Friedrich Schelling)为首的德国唯心论。他的「鸦片瘾」、他的个人魅力、他与华兹华斯的微妙关系,使他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1](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法国诗人,以《寓言诗》(Fables choisies mises envers)留名後世。
米哈伊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ЮрьевичЛермонтов; 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国诗人。
1、欧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乔治·戈登·拜伦。
2、人物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3、人物影响
乔治·戈登·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他倡导热情,倡导想象,他的诗作被世人赞誉为“抒情史诗”,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叛逆者,被称作“拜伦式英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狄金森,代表作《神奇的书》;莱蒙托夫,代表作《帆》;裴多菲,代表作《自由与爱情》;雪莱,《西风颂》;兰波,《乌鸦》。
一、狄金森
1、人物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
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般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
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
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美国诗人中最著名的佼佼者便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
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
根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
2、作品介绍
《神奇的书》是一首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介绍了书给人们的乐无穷,它是知识的海洋,给予人世的真谛、净化人的心灵。
全诗共有4个小节,读时琅琅上口,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本文作为必背课文收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也作为阅读链接收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全文: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
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
而它却装载了,人类灵魂全部的美丽!
二、蒙托夫
1、人物简介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罕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2、作品介绍
《帆》是莱蒙托夫的一首诗。该诗是作者寻求自由,追逐理想;把懦弱和平庸遗弃在故乡。展现了,在淡蓝色的大海中,有一片孤帆在游弋。它闪着白色的光,刺眼的白光。
这白色的帆似乎在承受着极大的折磨。它在遥远的异地漂泊,波涛汹涌,夹杂着呼啸的海风。它们要打翻这精灵,要让这孤独的反叛者葬身在自己威猛的打击中。
而帆,在狂风骤雨中顽强前行,向着理想和光明,与风暴斗争的情形。
全文: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着什么,它把什么抛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波,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三、裴多菲
1、人物简介
裴多菲·山陀尔(Petöfi Sándor,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原来译名为彼得斐,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
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2、作品介绍
《自由与爱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一首短诗,经由左联作家殷夫的翻译,鲁迅的传播,被广大中国读者熟知。后来一度被引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外国诗歌之一。
全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四、雪莱
1、人物简介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2、作品介绍
《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作。全诗共五节,始终围绕作为革命力量象征的西风来加以咏唱。
全文:
哦,狂野的西风,秋之生命的气息,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犹如精魂飞遁远离法师长吟,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染上瘟疫的纷纷落叶四散调零:哦,是你哟,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沉睡的大地
吹响她嘹亮的号角
(如同牧放群羊,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狂野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五、兰波
1、人物简介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法语: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译阿尔图尔·兰波、韩波、林包德,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2、作品介绍
《乌鸦》为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所创作的一首诗歌。
全文:
当寒冷笼罩草地,沮丧的村落里。
悠长的钟声静寂,在萧索的自然界。
老天爷,您从长空降下,这翩翩可爱的乌鸦。
冷风像厉声呐喊的奇异军旅,袭击你们的窝巢。
你们沿着黄流滚滚的江河,在竖着十字架的大路上。
在沟壕和穴窟上,散开吧,聚拢吧,在躺满着新战死者的。
法兰西隆冬的原野,你们成千上万的盘旋,为着引起每个行人的思考!
来做这种使命的呐喊中吧,啊,我们,穿着丧服的乌鸦!
然而,天空的圣者,让五月的歌莺。
在栎树高处。在那消失在茫茫暮色的桅杆上。
给那些人们做伴,一败涂地的战争,将他们交付给了,树林深处的衰草。
——珀西·比希·雪莱
——让·尼古拉·阿尔蒂尔·兰波
——裴多菲·山陀尔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
——艾米莉·狄金森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使俄罗斯文学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先进行列。主要作品有长诗《叶普盖尼奥涅金》等。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旗帜。他作为民族意识的体现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影响巨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
普希金的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 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 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 (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南方流放时期
普希金于1820 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 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软禁了起来。
乡村幽禁时期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着他。他中断了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但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在这二年里经常到集市上听农民谈话和唱歌,并十分注意收集民间故事和口头传说。普希金从那里学习人民的语言,吸取了许多有益的养料,这一切对普希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 ,叙事诗《努林伯爵》,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六章。
就在他被软禁在乡间的时候 ,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普希金一直关心着时态的发展。起义失败后,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拉拢诗人为其服务,决定将其召回莫斯科。
重返京城时期
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热情赞扬十二月党人的崇高志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1830年秋天,普希金因故滞留波尔金诺,这三个月成了普希金创作中的丰收时期。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其中包括《射击》、《暴风雪》、《村姑**》和《驿站长》等)、四部小型悲剧和几十首抒情诗。
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他的行动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这一时期,普希金在创作上仍不断有优秀作品出现,如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叙事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抒情诗《致诗人》、《秋天》和《纪念碑》等。30年代中期,普希金与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此时一个法国流亡者丹特士又放肆地追逐他的妻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普希金于1837年 2月8日与丹特士决斗,身负重伤,两天后去世。
爱默生(1803-1882)是散文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选》第1集(1841年)、第2集(1842年),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至高地位。他要求打破传统束缚,反对权威,解放思想,但他歌颂精神万能。他还著有散文《英国人的性格特征》、《代表性历史人物》等。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罗伯特·舒曼。
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C大调幻想曲》、《童年情景》等。
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舒曼狂喜的、热情的精力增加了他音乐的个人特征。他关注高于他内在自我和灵感的源泉,无论是霍夫曼还是克拉拉。这种思想几乎是意识流的,造就了奇迹般的具有独创性的形式。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3、舒伯特。
代表作:《未完成交响曲》;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4、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5、弗朗茨·李斯特。
代表作《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
-罗伯特·舒曼
-弗里德里克·肖邦
-弗朗茨·舒伯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珀西·比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生卒: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
一般译作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其祖父是受封的男爵,其父是议员。
生平
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在伊顿的几年里,雪莱与其表兄托马斯合作了诗《流浪的犹太人》并出版了讽刺小说《扎斯特罗奇》。
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这些,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1810年,18岁的雪莱进入牛津大学,深受英国自由思想家休谟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响,雪莱习惯性的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
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被切断经济支持的雪莱在两个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认识了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雪莱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仅见了几次面,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当雪莱在威尔士看到她来信称自己在家中受父亲虐待后便毅然赶回伦敦,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
1812年2月12日,同情被英国强行合并的爱尔兰的雪莱携妻子前往都柏林为了支持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解放事业,在那里雪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散发《告爱尔兰人民书》以及《成立博爱主义者协会倡议书》。在政治热情的驱使下,此后的一年里雪莱在英国各地旅行,散发他自由思想的小册子。同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这首诗富于哲理,抨击宗教的伪善、封建阶级与劳动阶级当中存在的所有的不平等。
1815年,雪莱的祖父逝世,按照当时的长子继承法当时在经济上十分贫困的雪莱获得了一笔年金,但他拒绝独享,而将所得财产与妹妹分享。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莱较多创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学以及政治的短文。
次年五月,携玛丽再度同游欧洲,在日内瓦湖畔与拜伦交往密切,这两位同代伟大诗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雪莱逝世,雪莱后来的作品《朱利安和马达洛》便是以拜伦与自己作为原型来创作的。同年11月,雪莱的妻子投河自尽,在法庭上,因为是《麦布女王》的作者,大法官将两个孩子教养权判给其岳父,为此,雪莱受到沉重的打击,就连他最亲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于痛苦及愤怒,雪莱写就《致大法官》和《给威廉·雪莱》。雪莱与玛丽结婚,为了不致影响到他与玛丽所生孩子的教养权,雪莱携家永远离开英国。
1818年至1819年,雪莱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极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与《麦布女王》相同,无法公开出版,而雪莱最成熟、结构最完美的作品《倩契》则被英国的评论家称为“当代最恶劣的作品,似出于恶魔之手”。
1821年2月23日,约翰·济慈逝世,6月,雪莱写就《阿多尼》来抒发自己对济慈的悼念之情,并控诉造成济慈早逝的英国文坛以及当时社会现状。
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婚姻
雪莱的婚姻一开始就被他的敌人当作最好的武器来攻击他,当那些富于浪漫的骑士精神经过理性的冷却,他那场仓猝的婚姻中较为真实的一面随着两个人的成长开始显现。雪莱不得不承认婚姻并没有救助他的妻子,婚姻只是将两个人绑在一起来承受另一种折磨。在精神上,感情上,两个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一时期,雪莱结识了葛德文的女儿玛丽·葛德文(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1797年-1851年),他们相爱了,出走至欧洲大陆同游,他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想纯洁到连最严苛的批评家也无法致词。雪莱死后,玛丽为他的诗全集编注。
主要作品
诗歌
爱尔兰人之歌(The Irishman`s Song,1809)
战争(War,1810)
魔鬼出行(The Devil`s Walk,1812)
麦布女王(Queen Mab,1813)
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Feelings Of A Republican On The Fall Of Bonaparte,1816)
玛丽安妮的梦(Marianne`s` Dream,1817)
致大法官(To The Lord Chancellor,1817)
奥西曼迭斯(Ozymandias,1817)
逝(The Past,1818)
一朵枯萎的紫罗兰(On A Faded Violet,1818)
召苦难(Invocation To Misery,1818)
致玛丽(To Mary,1818)
伊斯兰的反叛(The Revolt of Islam,1818)
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1819)
饥饿的母亲(A Starving Mother,1819)
罗萨林和海伦(Rosalind and Helen,1819)
含羞草(The Sensitive Plant,1820)
云(The Cloud,1820)
致云雀(To A Skylark,1820)
自由颂(Ode To Liberty,1820)
解放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1820)
阿多尼(Adonais,1821)
一盏破碎的明灯(Lines,1822)
剧本
倩契(The Cenci,1819,五幕悲剧)
暴虐的俄狄浦斯(Oedipus Tyrannus,1820,诗剧)
希腊(Greece,1821,抒情诗剧)
论文及散文 无神论的必然(1811)
自然神论之驳斥(1814)
关于把改革付诸全国投票的建议(1817)
诗的辩护(1821)
译著
柏拉图《会饮篇》
荷马《维纳斯赞》等
旦丁《地狱》篇部分
歌德《浮士德》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