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俄罗斯东正教的Рождество圣诞节的日期为1月7日,与西方的是不同的。
如果你们要过12月25日,那就按照西方的过就可以。
如果是1月7日的话,可以给你一些参考资料
1月7日是东正教圣诞节,受东正教文化影响最深的俄罗斯人,6日晚间到7日清晨会在教堂内隆重庆祝这一民间最重要的节日,参加了圣诞节前的守夜活动。
公历1月7日是俄历12月25日,确定这一天为圣诞节并不是偶然的,因为1月7日,即俄历12月25日是冬至(день зимнего солнце -стояния ),因此基督教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也称为主降生节。
任何节日都要通过一定的仪式表现出来。仪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反映一个民族的观点、传统、风俗和习惯。圣诞节的仪式与活动的中心内容是: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的幸福和丰收。这一节期正逢公历元旦,因此往往与新年的各种娱乐活动交织在一起。圣诞节的前一天,即1月6日被称为圣诞前夜(сочельник ),在圣诞前夜教徒要全天禁食,直到晚上才能开斋。圣诞前夜的晚上信徒和非信徒按习惯要吃圣诞鹅,这是圣诞晚餐必不可少的。各商店大约从12月20日左右开始供应宰杀好(取出内脏)的鹅,人们将买回来的鹅腹中填入苹果、面包和过了油的葱头,加入各种作料,烤熟食用。这一天教徒按规定得吃用大麻油、面粉做的一种叫“索琴”的面饼,加蜂蜜的甜粥。
俄罗斯国花是洋甘菊。
洋甘菊,菊科母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无毛,茎有沟纹,上部多分枝;下部分叶片为矩圆形或倒披针形,上部分叶片为卵形或长卵形;花冠**;果实为淡绿褐色,侧扁,略弯。花果期5—7月。
洋甘菊原产于英国,欧洲、亚洲北部和西部都有种植,中国新疆北部和西部为主要产区,北京、南京、上海栽培于庭院或野生于旷野。喜光照、不耐热、不耐潮湿、喜微干燥的肥沃土壤,常生于河谷旷野、田边。母菊的繁殖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种、扦插和压条繁殖。
生长环境: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高30—40厘米,有沟纹,上部多分枝。母菊生命力很强,可以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和环境,甚至可在碱性土地上生长,在pH80—pH90的碱地上仍然可以正常生长。
在平原和海拔2000米的地方均可生长,只是播种和收获的季节不同。母菊更适合生长在稍微干燥的土壤中,在夏季很干燥的季节里,只需要少量的灌溉即可。母菊生长的最适条件是:温度30—32℃、空气相对湿度40%—50%。
1、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2、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1889年6月23日 -1966年3月5日),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阿赫玛托娃为笔名,原名是“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连科”(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Гóренко)。
在百姓心中,她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普希金曾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在苏联政府的嘴里,她却被污蔑为“荡妇兼修女”。 著有诗集《黄昏》、《**的群鸟》、《车前草》、《安魂曲》等。 她的诗体现出俄罗斯古典诗歌优美、清新、简练与和谐的传统,深受读者喜爱。
3、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1890年2月10日生于莫斯科,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1957年,发表《日瓦戈医生》,并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因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被迫拒绝诺贝尔奖。
4、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Михаил А Шолохов 1905-1984),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1965年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5、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阿赫玛托娃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799~1837)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回忆” ,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在早期的诗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学习17--18世纪法国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的风格。在皇村中学学习期间,他还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反对沙皇专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终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
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这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流放。在此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一些十二月党的秘密会议。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普希金写下《短剑》(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弟》 (1822)、《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这些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憧憬。从这一时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824--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当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这里他度过了两年幽禁期间,他创作了近百首诗歌,他搜集民歌、故事,钻研俄罗斯历史,思想更加成熟,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愈发明显。1825年他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为了笼络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处于沙皇警察的秘密监视之下。普希金没有改变对十二月党人的态度,他曾对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但幻想很快破灭,于是创作政治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理想的忠贞不渝。
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亲的领地度过了三个月,这是他一生创作的丰收时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开始动笔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这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还写了《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诗体小说《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炉火纯青。
1831年普希金迁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职。他继续创作了许多作品,主要有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
1836年普希金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人》。该刊物后来由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学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编辑,一直办到19世纪60年代,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而且成为俄罗斯进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创作和活动令沙皇政府颇感头痛,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纳塔利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身负重伤,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仅37岁。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 、《黑桃皇后》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茨冈》 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为了纪念普希金,人们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为普希金(17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就在这里去世)。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著名的波尔金诺村也在这附近。
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浪漫主义作品:《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的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
现实主义作品:《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
我选俄罗斯,俄罗斯姑娘集中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中国人对这个地方一直都比较喜爱,不仅因为莫斯科这个名字很美,还有一首歌叫做莫斯科没有眼泪,很多人来到莫斯科之后,发现这里有一种类似于巴黎的浪漫主义,莫斯科的姑娘大多是比较白的皮肤,不过她们的肤色却并不是那种没有血色的白,而是更偏向于健康的黄种人。
哈尔滨,因在地缘、政治、工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曾与苏俄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其早在1946年4月便成为全国第一座步入新政的大城市。
而这方甚为丰饶之地,历史上因被侵略、掠夺,亦同时又被成就——当年曾是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最早的区域。
蒋经国先生形容过东北被日、俄两个强邻所压的情状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而当年作为蒋介石“特使、特派员”的蒋经国,无论是日降后赴苏与斯大林交涉归还中国所失领土事宜;还是于继之而起的内战期间试图从苏、共手中顺利获得东北“移交”,恢复治权,都最终在殚精竭虑后愤懑、失败而返。以致若干年后在其写作的自述文段中,充满了对自己青少年时代曾待过十二年的斯大林苏俄之“斯大林侵略主义”的切齿痛恨……
这里虽尚四处遗存着苏俄于百年前修建的各类建筑;空气中飘散着“大列巴”、“红肠”、俄式西餐的味道;中央大街、餐厅角落之中不断回荡着苏联经典音乐那特有的浪漫忧伤旋律;虽然率性、诚挚的哈尔滨人,明了他们在日下相较颓势、不复往日鼎盛时光的岁月里,与苏联的经贸来去是他们的倚重之点,但接触的哈尔滨人们,却在其内心对他们口中的“老毛子”,拥有着与蒋经国先生如出一辙的清晰认知……
…… ……
“圣·索菲亚教堂”——哈尔滨存留的最精美的历史建筑。这座曾是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你能想象是俄军某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吗?宗教的意义真是气象万千地与时俱进——它由人驾驭、由人赋意,无论入侵者、抗击者、受难者都渴望有超自然的神灵给予其无助、迷茫、恐惧、不安的心灵以深度抚慰。
以独裁者名字命名的公园紧靠松花江畔。
千万人口的哈尔滨,现存近百万满族人。他们自幼听着祖辈的故事长大,心中交织着复杂丰盛的情感。这位满族皇室后裔伫立在雨中,面对广场俄军指挥旧址,为我们侃侃而谈着哈市的前世今生。
千年流散八方的犹太人,在俄国同样遭受暴虐,于是他们邀约着齐赴哈尔滨这块包容之地。当年盛期至多有十万之犹人齐聚哈市,会堂、餐厅、馆舍鳞次栉比。
百年马迭尔,虽然他的主人最终悲情别离哈尔滨,但它的模样被世人定格、存留、珍爱。
酒店的房间里摆放着不同涵义的书籍,它们与红酒、咖啡相佐,试图增添、丰盈你旅行之途的多样感受。
下了一天雨的哈尔滨之夜,在散发着冷寂之光的同时,依然透着敞亮的浪漫。
2020111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