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鸿雁的诗句

关于鸿雁的诗句,第1张

关于鸿雁的诗句如下:

1、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翻译: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鸿雁正打算向南飞。

2、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翻译: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3、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诗经》

翻译: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4、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唐代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翻译:远在他乡和大伙喝着菊花酒,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雁飞南天。

5、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翻译:怀愁之人实在不忍听那鸿雁哀鸣,何况是那与故乡遥隔千山万水,身在旅途的异乡客。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诗词中“鸿雁”的意象是什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刘清华

      古诗词意象鸿雁

      古诗词意象鸿雁趾间有蹼,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大型候鸟,也叫“大雁”。每当秋冬季节,古诗词意象鸿雁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域都可以看到雁阵飞过的景象。正因为如此,它被人们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1借代书信

      鸿雁作为书信的代称,典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从此,它就成了书信的雅称。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希望远道而来的鸿雁能够带来友人的消息。诗人对李白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词人看到大雁飞过,而自己却无缘读到“锦书”,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寄托思乡

      鸿雁定期往返于南北方,使许多滞留外乡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限忧思。诗人借此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隋朝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诗人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借此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唐代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也生发出“乡书何处达★训练

2鸿雁在古诗词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鸿雁来指代书信。

      出处:唐·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白话释义: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创作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和《梦李白二首》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前二首诗中的怀疑总算可以消除了,但怀念与忧虑却丝毫未减,于是杜甫又写下《天末怀李白》表达牵挂之情。

      文章赏析: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

      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3以大雁为意象的诗句

      以大雁为意象的诗句1)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如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2)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3)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故诗人常用来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之情。

      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古诗中“鸿雁”象征什么

      原发布者:李鹏亚

      鸿雁象征的含义篇一:鸿雁象征的含义篇二:鸿雁象征的含义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了多少文化,真是难以尽数!作为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诗文中,鸿雁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最深厚的为了便于掌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试陈述之1、哀鸿遍野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哀鸿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音渠)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义,是由这首诗引来的后起义黄侃《水龙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虏弦”是外族人的弓箭,云外惊飞四散哀鸣的当然是汉族边地的百姓这是“哀鸿”的哭喊2、孤雁失群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所以古诗文中写孤雁失群都是从鸣叫声入笔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蒋捷《虞美人》:“壮

5亲们,告诉我关于 落日,鸿雁,梧桐,分别代表什么意象,列举几个诗

      鸿雁:

      1它往往和贫苦的老百姓联系在一起。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2它往往寄寓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和羁旅伤感之情。例如,隋朝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诗人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借此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3有时,它还可以用来借代指书信。鸿雁作为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词人看到大雁飞过,而自己却无缘读到“锦书”,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 它还可以表达诗人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

      在诗人笔下,“孤雁”的意象很多,诗人往往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41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