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

如何运用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第1张

所谓意象就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以上都是废话,就是让你知道什么是意象,要运用很简单,就是在名词前加上一个形容词所以在写意象时,最忌讳的是只写名词,比如“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当年我们只写“藤”,“树”,“鸦”都错了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主要有月、杜鹃、鸿雁、杨柳、菊花、梅花、兰花等。它们在诗中表达了作者相应的情感。

1、月:对月思乡,思念亲人。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时,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另外,月夜用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杜鹃:孤独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规、杜宇。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另外,也是乡愁的象征。如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鸿雁:代指书信,寄托思念之情。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4、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如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菊花、梅花、兰花:坚强、清高人格的写照。例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又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洁洁白。

苏轼的浣溪沙中下阙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诗歌分析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下阙诗句:沙上未闻鸿燕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引用“鸿雁传书”这个典故,意象是勾起了词人对故旧的思念,这首词跟苏轼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的《卜算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情景类似。

此情唯有落花知:运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0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