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是人们透过音乐、思想和动作,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人们会通过舞蹈,再配
合音乐来序述一个故事。
芭舞是法文Ballet的释音,要追索这个字来源,最大可能是从意大利文Ballare转过的
,而Ballare的意思便是。芭蕾舞起源於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贵族,它主要是在皇帝
和皇后面前表演的宫廷舞蹈,其后流传到法国, 这些舞蹈员后来离开皇宫在剧院演出
1581年,首个芭蕾舞Le Ballet Comique de la Reine (The Queen's Ballet
Comedy)在法国宫廷内表演。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曾参与过芭蕾舞的演出,在1661年,国王路易创办了第一个芭
蕾舞学校,这便是我们现 在所称的英国皇家舞蹈学校.学校的校长Beauchamps创造了
五个基本步,现在很多芭蕾舞的舞步都是由那时创 作的,其他的舞步是由
Elizabethan和一些民族舞变成。
第一个芭蕾舞的演出,是由男舞蹈员载著面具扮作女性,女性在1681才公开表演,但会
穿著臃肿的服饰,为了突出脚跟的步法和线条,在1720,Marie Camargo把长裙的长度
改至脚跟以上。
十九世纪的初期,些时的芭蕾舞称为浪漫芭蕾舞,大部份的故事都是人和灵魂的关
系,多显露女性的柔弱和被动.著名的浪漫芭蕾舞有Giselle和La Sylphide
十九世纪的后期主要著重舞蹈的技巧,些时的芭蕾舞称为古典芭蕾舞,著名的古典芭蕾
舞有Swan Lake, The Nutcracker和The Sleeping Beauty。
而现代芭蕾舞不一定有特定的故事,但仍会有一个故事的片段,现代芭蕾舞著重内
心的情感和气份来使观众产生共鸣。
跳芭蕾脚是有脚位的,有些人的自然开度好,有些人的开度不好,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都能完全打开,脚位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但在芭蕾舞课堂上都是以这种基本的脚位开始和结束的,一般分为五种脚位。
眺芭蕾舞是有专门的舞鞋的,但也要经过学习训练适应才能灵活的跳动,刚开始学习芭蕾舞的时候是很吃苦的,很多人脚趾肿胀甚至指甲磨出血来,当然学任何东西都得付出有付出就有收获。
跳芭蕾的人也是普通人啊,他们的寿命和普通人一样,不过他们腿部力量很足,但年龄大时也许会关节不好或腰部不太好,因为年轻时太多的运动刺激了这些部位。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早在五百年前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贵族们在宫廷内观赏一种叫做“芭莉”或“芭莱蒂”的华美舞 蹈,即是后来芭蕾舞的雏型。
这种舞蹈传人法国,成为芭蕾舞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法由国 王带头跳舞,并创办不第一所舞蹈学院——皇家芭蕾舞学院,确 立了芭蕾舞蹈动作的基本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 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亦对芭蕾艺术产生深刻影响。芭蕾 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 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创作的主要题材。女演员成为主角,服装改成了短裙,脚尖舞成为芭蕾的基本要素。这种足尖站 立的技艺,把舞蹈者的身体向上提升,适合表现轻盈的体态以及 表达追求与渴望的情绪。
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 性的发展。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
戴爱莲带芭蕾到中国
第一位中国芭蕾舞者戴爱莲,出生于1916年,现已90岁;她曾在英国学习芭蕾舞,回国后培育了中国第一批芭蕾舞蹈员。中国第一间芭蕾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于1954年成立,便是由戴爱莲担任校长,华永康也是当时的第一批学生之一。1956年,北京舞蹈学校上演了第一出完整的芭蕾舞剧《无益谨慎》(关不住的女儿),并于1958年演出《天鹅湖》,白淑湘就是中国第一位白天鹅。
1959年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芭蕾舞团,舞团于1963年脱离母校,成为中央芭蕾舞团,即现时的国家芭蕾舞团。现在中国已发展至有5大芭蕾舞团,除了国家芭蕾舞团外,还有上海、辽宁、广州及天津芭蕾舞团。
香港芭蕾舞的发展要追溯到1922年,俄罗斯的巴芙洛娃来港演出,吸引了当时只有10多岁的何婉宜4姐妹,请来英国老师学跳芭蕾舞。后来,英国芭蕾舞教师卡佩尔在金巴利道开设舞蹈学校,她离开香港后,由何家4姐妹接管执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嘉露贝雯和钟金宝等外籍老师在港教授芭蕾舞,多位本地著名舞蹈家和名人如王仁曼、郭世毅、廖本农、刘兆铭、陈宝珠、毛妹等,都是她们的学生。本地的舞蹈家也开始创立芭蕾舞学校教授芭蕾舞,而本地首个职业芭蕾舞团——香港芭蕾舞团亦于1983年成立。
浪漫时期芭蕾是指受浪漫主义运动思潮影响的芭蕾舞艺术。浪漫主义运动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股新的文艺思潮。在新的文艺思潮影响下,欧洲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都出现了与旧式古典主义风格不同的面貌,开始追求各种不同的浪漫情调。
浪漫主义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变革运动的失望之情,资产阶级发动变革之后,社会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社会仍然沉闷,人们为了逃离、躲避现实社会,开始将兴趣转向神幻世界和自然世界,打算从自然界的森林、原野、溪流、山峦等景物和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等文学巨匠的著作中,寻找一些精神安慰,并寻找他们的虚幻、美好的理想社会。
在舞蹈史上,浪漫芭蕾与“古典芭蕾”是两个互有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严格说来,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时期:前者指十九世纪初萌芽,三十~五十年代达到高潮的舞剧发展阶段(主要在法国);后者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特别是最后二十五年这一舞剧发展时期(主要在俄国)。其次,在浪漫主义舞剧中,刻画非人间的世界、揭示理想与现实生活矛盾的主题占绝大多数,但抒情性仍然是必须强调的侧面;同样,描写民间传说题材,在“古典芭蕾”中,却逐渐形成了气势宏伟的“大型舞剧”这一舞剧样式。以彼季帕为首的编导们创造了复杂的舞蹈结构,独舞和群舞动作的相互配合、图形和节奏的各种变化构成了多种多样的造型主题。正是由于交响音乐家参加创作,舞剧才终于从单一的浪漫芭蕾的“舞蹈戏剧结构”真正“进化”成了“音乐舞蹈戏剧结构”。
他于1904年1月22日出生于俄国彼得堡一个音乐之家。父亲是一位作曲家,母亲也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内,孩子们天份都不错。但父亲自有安排。谁知,命运与他作对,把他的安排都打乱了。仔细一想,似乎巴兰钦真有舞蹈天赋,这样也不错。
小巴兰钦在学校里可以经常看演出,并且常常在舞台上扮个小角色。渐渐地,他便喜欢上这个严厉的环境,更向往能独自在台上如同那些大明星们一样飞舞。在小巴兰钦眼里,那太美妙了。
1920年,少年的巴兰钦创作了自己编导的处女作《夜》。由他与同学奥尔加·芒卡洛娃表演。剧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但被传统的老师斥为对古典芭蕾的背叛与亵渎,却让他的同学们大为振奋。不久,巴兰钦又创作了一个更大胆妄为的双人芭蕾舞剧《诗》,得到保守者更严厉的斥责。但小巴兰钦在学生中的声誉却日益高涨,这足够了。
1921年,巴兰钦毕业了。他有幸看到了青年编导格列佐夫斯基的室内芭蕾舞团举办的完全非传统式的演出,这让巴兰钦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
此后,巴兰钦一面在国家歌剧舞剧院做群舞演员,一面与格列佐夫斯基共同创立了一个反传统的舞蹈工作室。这时现代舞蹈已经兴起,社会各地出现了许多搞新式芭蕾的编导。巴兰钦以自己的才华渐渐成为这一群年青人的核心,他们自己组建了一个临时的青年芭蕾舞团,以便随时排演各种新的作品。巴兰钦的创作日益成熟。
不久,巴兰钦举办了一场自己的舞剧专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根据作曲家肖邦的同名音乐创作的《葬礼进行曲》。这是一个由三男八女表演的群舞。一开始六个女子用脚尖碎步慢慢登上台,她们的头沉重地低垂着,手臂僵硬地抬抱着,严肃地聚到舞台中心。突然六个少女仰天张开双臂,围成一个圆圈,她们默默地朝外跪在地上,头又都沉重地垂了下去。三个男子随即抬着一个仰天躺着的已逝的女子,放到舞台中心放下,然后又被摆布成与其他六个女子一样的姿式。这时,一个满身朝气的少女如天使般飞舞到他们中间,将这些悲痛的人们从苦难引向新生的欢乐。
1924年6月15日,巴兰钦的青年芭蕾舞团推出更为激进的舞剧演出。这第二场演出更被国家歌剧舞剧院的长老们斥为胡闹。
1923年,巴兰钦从音乐学院毕业后,更加专心于自己的事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自己的伙伴丹妮洛娃、夫人吉娃一同应聘到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在这里巴兰钦作为编导开始初露锋芒,他编导了一系列反传统的芭蕾舞剧。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阿波罗》、《众神乞讨》、《舞会》、《浪子回头》等。在编导完《浪子回头》之后不久,佳吉列夫去世。巴兰钦又成了无家可归者。
巴兰钦随后一直在各处客串编导。
1933年,美国作家林肯·科斯汀找到了巴兰钦,邀请他到美国发展。二人商谈好之后,巴兰钦立即赶往美国,着手准备工作。这年年底,科斯汀与巴兰钦共同创建的“美国芭蕾舞学校”在纽约附近正式开学。但令巴兰钦十分失望,因为这些学生中没有一个有出色的天赋。1934年,巴兰钦终于把芭蕾舞校迁到纽约市中心。这让巴兰钦十分满意。从此这个舞蹈学校日渐兴盛。
1934年6月10日,巴兰钦推出了到美国后的第一部芭蕾舞剧《小夜曲》。从此,巴兰钦便以学生军充作自己的演员,称为“美国芭蕾舞团”,开始了在美国的奋斗。他创作了一部又一部芭蕾舞剧。主要有《梦幻》、《回忆》、《莫扎特组曲》、《浪迹天涯》、《仙女之吻》等。芭蕾舞剧获得巨大成功。因此激化了歌剧与舞剧的矛盾,他们被迫停演了几年。这几年,科斯汀组建了一个小型舞团“芭蕾大篷车”到各地演出。
1946年,巴兰钦创建了“芭蕾协会”。由于该协会成功地演出了《奥尔菲斯》,被邀请到纽约市音乐戏剧中心。此后,这个协会改名为“纽约市芭蕾舞团”。在巴兰钦的出色领导下,这个剧团为美国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驰骋世界舞台的五支一流的芭蕾舞团之一。
巴兰钦的创作也日益精美、宏大。1964年,巴兰钦应邀搬进了更为宽阔的专门为舞蹈修建的纽约州立剧院。在这里,巴兰钦创作了盛大的《宝石》、《葛蓓丽娅》、《堂·吉诃德》等多部芭蕾舞剧。
1972年,巴兰钦率领纽约市芭蕾舞团隆重地举行了斯特拉文斯基艺术节。此后又举办了拉威尔、柴可夫斯基艺术节。巴兰钦日益显示出自己的音乐才能,使得自己的作品更为成熟。但是,巴兰钦已经老了。
1983年4月30日,巴兰钦因病在纽约市的罗斯福医院逝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