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其中谁写在周梦蝶

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其中谁写在周梦蝶,第1张

庄子写的梦蝶。“庄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则寓言,体现了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深邃的内涵。庄子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可在“寡廉鲜耻”的时代是不被允许的,其“梦蝶”体现出了“人生如梦”之悲,“迷失自我”之悲,当庄周面对悲剧发现现实只是空梦一场时又是一悲。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这是“庄周梦蝶”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悲剧意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内篇·齐物论》来源:青年文学家

孔子名言

1

、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文人应在做事上主动积极但在说话上谨慎。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

而更加危险。

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讷

n

è: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敏:敏捷

5

、德不孤

,

必有邻。

译文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

,

一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6

、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7

、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译文敏:聪明。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8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指人应该有这样的品质

,

然后才可称得上是君子。

9

、敬鬼神而远之。

译文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

10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

自己立身修德,

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

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11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译文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12

、默而识之

,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1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就是说君子要取财有道,由不义之财得来的福与贵,对本人来说就像浮云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名言赏析

————真火客整理

2

一般没有任何的意义。

1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译文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16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译文

君子心胸开朗

,

思想上坦率洁净

,

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

念太多

,

心理负担很重

,

就常忧虑、担心

,

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

1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天气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树与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人生要在最后看结论,人要在艰难困苦中才看得到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来。

18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

,

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

,

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9

、君子成人之美。

译文谓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

2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如果他自己就行为端正,哪怕他不命令别人这样做,别人也会照做;如果

他自己行为不端,即使他命令别人这样做,别人也不会服从他的命令。

21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贪图小便宜就做不成大事。

2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2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

眼光,周密的考虑。

2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25

、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小事情上不能忍耐

,

就会打乱大的计谋。

26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

,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

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2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28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路上听来便在路上传播

,

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作风。

29

、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人生态度

30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名言赏析

————真火客整理

6

[

译文

]

(孟子说:

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

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

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

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离娄下)

[

译文

]

(孟子说:

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

(不事生产)不管父

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

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

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

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

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告子上)

[

译文

]

(孟子说:

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

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

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

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曰: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

鸡犬放,

则知求之;

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

[

译文

]

(孟子说:

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

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

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孟子曰:

拱把之桐梓,

人苟欲生之,

皆知所以养之者。

至于身,

而不知所以养之者,

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告子上)

[

译文

]

(孟子说:

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

样去培养它。

至于对自己,

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

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

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孟子曰:

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

者为大人。

(告子上)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名言赏析

————真火客整理

7

[

译文

]

(孟子说:

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

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

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孟子曰: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尽心上)

[

译文

]

(孟子说:

人不可以没有羞耻,

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

是真正的羞耻了。

曹交问曰:

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

然。

(告子下)

[

译文

]

曹交问道:

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孟子说:

有的。

孟子曰: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尽心上)

[

译文

]

(孟子说:

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

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曰: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

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尽心上)

[

译文

]

(孟子说:

饥饿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什么都甜,这是由于没有尝

到饮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为饥饿与干渴损害了他的味觉。难道只有嘴舌和肚子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名言赏析

————真火客整理

8

有饥饿干渴的损害吗?人心也都有类似的损害。如果人能够不使饥饿干渴造成的那

种损害,成为人心的损害,那就不会把比不上别人作为忧虑了。

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

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

所求于人者重,

而所以自任者轻。

(尽心下)

[

译文

]

(孟子说:

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

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

守,

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

种而来耕别人的田

——

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死生亦大矣”的意思是生存和死亡都是人生中的大事情。这句话是由孔子说的。

“死生亦大矣”原文出自《庄子·德充符》中: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释义:仲尼回答说:“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即使天翻过来地坠下去,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他通晓无所依凭的道理而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信守自己的要旨。”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扩展资料

《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是孟子对其生死观的阐述和解释。

原文如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释义: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参考资料:

-德充符

-孔子

凡一种文化,必有一种思想为之核心,其核心之思想,又必有一人物为之代表。吾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为儒家思想,其代表即为孔子,此孔子之所以立于世界文化思想之林而垂之不朽也。儒家思想赖以保存者为儒家经典,而其思想之精粹往往浓缩于简要之语句,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家弦户诵,百读不厌,此简括之语句即世所谓“名言”是也。如《诗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礼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综而观之,实为吾中华民族人格之所在。夫儒家文化固以孔子为代表,其影响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者至巨至深。唯儒家思想虽熔铸于孔子,其渊源亦至深至远。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继轨周公,实为吾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其所以为历代尊为祖师,奉为准绳,要在于此,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非孔子不足以当之也。吾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屡为外族所侵迫,割地赔款,卑躬屈膝,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耻大辱。奋发图强,后生之责。唯面对列国,或生自鄙之心,以为强国之路,在于全盘西化,甚或以国家落后归咎于孔子,必欲去之而后快。真邯郸学步之腐儒也。犹忆上世纪之末,有外国人所撰《学习的革命》一书,号称“一天读四本书”、“四至八周掌握一门外语”,真骇人听闻之事,而国人大好其奇,争相购读,创一天发行二十五万册之罕见记录。此风虽骤来又复骤去,却可见国人对于数千年学习成法已信心大减,甚至弃如敝屣。学习如是,余可知也。然则,探讨儒家思想之现代意义,弘扬吾国传统文化,实为当务之急。齐鲁书社有鉴于此,撷取儒家经典之名言隽语,翻为今言,译成英文,并配以图画,非单有益国人讽诵,亦且便于外国研习。其于吾国文化之继承,功莫大焉,故乐为之序。二千又六年八月八日滕州杜泽逊于山东大学槐影楼。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邻。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6)尽信书,不如无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33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