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世俗束缚,掌控自我人生

摆脱世俗束缚,掌控自我人生,第1张

        我们生活于复杂的人际社会之中,因此,一言一行也都受着他人的制约与束缚。在周围,有无数的“必须”、“应该”等世俗标准。于是受之束缚,我们完全成了一位受制于外界因素之人。想想那些伟人和成功者,他们大都天生充满一种叛逆之性,勇于对现实和自我提出挑战。心理专家认为,我们每个人应该敢于对身边的大多数“应该”与“必须”说“不”这样才拥有一个真正充满自我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于一个社会群体之中,对于很多事往往习以为常、不假思索地照“章”行事。对于这些规则和方针,你也许不以为然,但同时又无法摆脱束缚。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任何规则或法律都不能保证在各种场合均能适用,或取得最佳效果。相比之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应成为我们生活和行事的准则。然而,你可能会发现,违反一条不适用的规定或打破一种荒谬的传统却很困难,甚至不可能。顺应社会潮流有时的确不失为一种生存的手段,然而如果走向极端,这也会让大家不能接受。当然,我们不可以任意违意反法律或规则。公共秩序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则是维持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与盲日遵循规则有所不同。对于个人来说,盲目服从可能比违背规定更为有害。有些规定是荒谬的,有些传统习惯也常常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盲自地循规蹈矩,就无法真正地生活。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各种规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如果一种规定或规矩妨碍着人们的精神健康,阻碍着人们去积极生活,它就是不健康的。如果你知道这种规矩是消极而令人讨厌的,而你又一直遵守,那你就是放弃了自我选择的自由,让外界因素控制了自己。生活中有两种类型的人,即外界控制型与内在控制型。我们一定要做内在控制型的人。掌控自己的人生和选择。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每一个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常常都会拿自己去与他们比较,然后得出一些结论,或许,还会自卑。但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我们都应该欣赏自己,只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有些人希望成为参天的大树,也许有些人希望成为耀眼的太阳,也许有些人希望成为绚丽的花朵,也许有些人希望成为夺目的星光。这些梦想都那么的美丽而吸引着我们,却也有时会让我们沮丧,有时会让我们自卑,有时会让我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妨换一个角度,假若,我们只想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呢

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可以活得很轻松,可以活得很快乐,因为我们不用为了成为另一个人而苦苦的追寻;我们会突然发现,小草的翠绿,灯光的柔和,因为它们也都在努力展现着自己,没有盲目,没有自卑,有的只是风中的摇曳和夜晚的灿烂。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很精彩,很美丽,只要他愿意,让自己成为这世界上的唯一。

做自己,就意味着你无须去担心他人的眼光,因为你的独特,就是你的炫目之处;做自己,就意味着你不必去追赶世俗的潮流,因为你的风格,就是你的美丽之处;做自己,就意味着你可以大胆的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因为你的想法,就是你的特别之处……做自己,意味着你可以只为自己而活着,只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你自己。而独特,正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因为可以随心所欲,特立独行;因该学会欣赏自己,因为可以摆脱世俗,鹤立鸡群;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因为可以任意挥洒,与众不同。

为什么要去羡慕别人的美好呢造物主让每个人都是一朵美丽的花,所以这世界才有了纷纭的美丽。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去羡慕别人的美好,那么又有谁才是真正美好的呢其实,真正的美好,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与别人无关,与潮流无关,甚至与这世界都无关。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不会人云亦云,盲目追逐的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是真正的美丽。

尝试着在一片森林中去做一株小草,也许渺小,却比所有的参天大树都更加鲜翠;尝试着在天空中做一只小鸟,也许弱小,却比耀眼的太阳更加生机勃勃;尝试着在花丛中做一片绿叶,也许平凡,却是这茫茫花海中唯一的绿色;尝试着在夜晚做一盏灯光,虽然微弱,却比所有的星光都更加柔和。

尝试,做自己且欣赏,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快乐幸福而已。 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认真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必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情去寻求小快乐,生活一定会更加充实。曾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说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怎样艰苦困难,都必须自己亲身经历,别人是无法代替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而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和了解自己之时,才能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性格,才有资格去选择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不仅要把快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而是要自己去努力寻找的。 学会快乐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有感情的波动,每个人都会有脆弱和坚强的一面,苦乐全凭自己的判断。每件事情的好与坏,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各人自有各人的道理。 不是有句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吗。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患得患失,顾前想后,那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这并不是说是个缺点或者是软弱的表现,但有时候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优柔懦弱的性情确实会使你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该舍得就舍,该留得还是应该留,不要即想留也想舍,那样,你永远会被这种思想负担所累,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快乐。每天多给自己一点快乐的理由,不要为过去的烦恼所牵连。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去寻找快乐的手段和目的。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和观点,如果自己认为这样做值得的就行了,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然后坚定不移地就朝这个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正确把握大方向,才能有心情去寻求每一天的快乐之源泉。我没有什么超然的人生境界,也不想去追求什么人生的成功与荣誉,也不必去探讨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我不敢说自己有着怎样高深的思想境界以及豪迈豁达的胸襟。平时多给自己创造小机会,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情,轻松地去享受人生的一些小乐趣就已足够了。人不可能每天都很快乐,困难的时候要学会超越痛苦,然后,给自己一个微笑,心超世外,平心静气,快乐就会来找你…

谈道世俗,给人的直觉是平庸,肤浅。就如当今时代,追求物质享受已经成了大部分人最大愿望。古人所说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古人所推崇的一箪食,一瓢饮,这些有浓厚自律色彩的做人准则似乎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生活。但当你金玉满堂,穿锦衣,食玉食,用豪车,沉迷于世俗时,是否想过什么对身心最有益处的生活方式?在我看来,保持一种恬静的心态,才是真正有益的。我们既不能近乎自虐式的自律,也不能无节制的追求物欲,而是应探索一种适度的、回归本心、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摆脱形式上的世俗物欲对心灵的统治。但从另一方面看,俗世是最真实的东西,世俗是最普遍的东西,也是所有人的共同特征,人人都是俗人,没有人能够脱了这范畴。孔子说食色性也的时候,就是站在一个俗人的鞋子里,而且他的所有言词,无有不是关于世俗的。他是了解世俗最深的。因此与其说他是一个圣人,还不如说他是一个最可爱最完美的俗人。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可实际上,他实在实在是一个彻底地深入到世俗深水之中去的最世俗的人。因为大多数的人,在世俗的海洋之中翻腾或者漂浮,却是不能够在世俗之中冷眼观看,就此而言,一切伟大的作家们,都是深深浸入到世俗中去的人了。只是投入的个人情感和表达的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他们的不同的视角与不同的语调。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忙碌的人们为各自的生活奔波的时候,世俗在我的心里是亲切的。愤世嫉俗,清高如孤松一棵,抛弃一切世俗理念的人说不定还是有的,但是,纵然那空门敞开着,也普度不进几个世人。青灯黄卷相伴的人,是为了更投入地研究佛法,他们其实也像生活中的人们一样,都在凭着自己的专注于热情做事,过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在不浪费、不贪婪的前提下享受人生的许多乐趣,保持愉快的身心。有世俗,自然就有难尽人意的地方,自然就有爱恨情仇,功名的追求与幻灭,情欲的纠缠与绵缠。 但这正是世俗最可爱的地方,世俗是难解的矛盾,世俗永远是在当下,在无休止的忧与喜,得与失之间连绵不断,继往开来,就是人类的宿命,就是世俗。我们无法逃避这种潜在的规则,但我们却可以在矛盾的世俗之中找到一种平衡。有一点必须要强调,那就是要真实的世俗,不要虚伪地媚俗。或许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超人,强大到足于完全逃避媚俗,或许无论我们如何鄙视它,媚俗都是人类景况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必须让世俗生活剥掉我们伪美的外妆和虚幻的光彩,将人的本性直陈阳光之下,引导我们步入生活的本质层,感受伟大的渺小和渺小的伟大,感受世俗内容的实在与深沉。看山似山不是山,终归还是山,看水似水不是水,终归还是水。当某天我们蓦然回首时,发现所谓的世俗,也许就是我们曾经经历过或是企盼已久的生活。懂得了世俗甘甜的时候,我们已然不是一个俗世中间昏睡的俗人。我们是有着梦,有着爱,有着希望的,快乐的俗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012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