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著名的交响作品,历来都是世界各大著名乐团和唱片公司演录不衰的节目。拿索斯的这款新版本录音是在1995年,而正式推出却是2001年。这可能说明了拿索斯对这个录音给予了足够重视,不管演绎和录音和后期制作均付出了够多的代价。一听唱片,我立刻便被优美精致的录音和乐团表现力所吸引,尽管我过去听这首交响曲的其他名版本已不算少。乐团的演奏不仅具有浩荡的动态,即使在大音量时也弹性十足,“爆”而不破。在一些抒情乐段,尤其是第二乐章“舞会”,充分发挥了弦乐和木管乐器的音色特质,经柏辽兹奇妙的配器手法,这些不同的色彩调和起来后,给人以梦幻般的朦胧美感。由以色列指挥家约阿夫·塔勒米(Yoav Talmi)指挥美国圣迭戈交响乐团演录这部交响名作,确实给了我新的感受。过去我对该乐团了解甚少,其实,它建立于1910~1920年间,“团龄”已不小,乐团的81名演奏者拥有在各种著名音乐厅演出的经验。塔勒米也是一位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指挥家。他的执棒的乐团遍及欧洲、北美、以色列和新西兰,与很多著名指挥家有过成功的合作。听他的这款录音,让我又一次开阔了眼界。 (佐 耳)
\
1 这部作品对于音乐创作手法的发展有着革命性的贡献——也就是“固定乐思”。
什么是固定乐思?从翻译过来的名字上,我们基本上得不到什么启示。“固定乐思”后来
发展成为(或是叫做启发瓦格纳引出)“主导动机”——这无疑是一个更差的翻译,成为
风靡一时的先进创作技法,至今在作品创作甚至在**电视剧的配乐上广为应用。比较土
一点的解释是:我们用一段旋律来代表一个人或物或事件,以后这段旋律一出来,就代表
这个人(物或事件)出现(或发生)了。也就是一种借代。大家不妨找一找,这部作品中
,用了什么旋律代表谁呀?这段旋律演奏的乐器或是节奏、强度改变了,代表着什么意向
?
2 富于色彩的音乐语汇。法国作曲家,大多数受着伯辽兹的影响,在音乐色彩的使
用上都很讲究;而伯辽兹本人就是配器大师,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在这部作品中,他的高
超的配器技巧。
这部作品的杰出演奏大多属于那些调理管弦乐团音色的高手们。
关于这部作品是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文中已有表述。我就不说什么了。
[正文]
埃克托尔·柏辽兹大概早就猜到,在他逝世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的作品将被人
们重新审视,并最终赢得如潮赞誉。否则他不会在自传的开篇如此自负地写下:“我于1
803年12月2日生于圣-安德烈坡市。……我只是悄悄地睁开眼,见到世间光明,没有任何
符合这个浪漫的诗意时代的预兆可以宣告:一个注定要一生辉煌的人已经来到人间。难道
是我们这个浪漫的时代缺乏诗意么?”现在回首,我们会发现,19世纪的法国非但不是如
柏辽兹所言“缺乏诗意”,而是到处洋溢着诗意优雅的浪漫气息。柏辽兹本人,正代表了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最初绽放。柏辽兹以其诗意迷人的音乐作品以及在交响乐形式与
配器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与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并称“法国
浪漫主义三杰”。
冰与火的迸发——柏辽兹的快意人生
柏辽兹出生在法国南部小镇的一个信奉罗马公教的家庭中,其父路易·柏辽兹是一位
受人尊敬的医生,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在纯净、空灵的教堂音乐中,年幼的柏辽兹获得
了音乐的最初印象。十岁那年,老柏辽兹开始亲自指导儿子的学业。从父亲那里,柏辽兹
接受了文学和音乐的艺术启蒙,逐渐展露出音乐天赋:他在视唱、演奏竖笛、长笛和吉他
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并开始研究关于和声的著作,尝试作曲。他在十二岁时创作的最初作
品是一部长笛、小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五重奏。热爱医生职业、希望儿子继承衣钵
的老柏辽兹,担心儿子过分沉迷于音乐,没有让他学习钢琴。柏辽兹虽与钢琴无缘,早年
的管弦乐器学习背景反而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配器大师地位。
同音乐一样,爱情此时也开始向十二岁的柏辽兹展示其真谛。他在外祖父的梅兰乡
间别墅邂逅了邻居戈蒂埃夫人的侄女埃丝黛尔。她顾盼生情的双眸和玫瑰红色的皮鞋令柏
辽兹心神荡漾,却又怯于走近,饱受相思的折磨。他在自传中说:“在我少年时代所尝试
创作的各种作品中几乎都笼罩着一缕深切的忧伤,我的所有旋律都是小调曲式。我知道这
个缺点,却难以避免。或许这是由于梅兰的那段爱情深深地藏在心底,成为一抹难以驱除
的阴影造成的吧。”
这美好青涩的初恋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柏辽兹一生炽热的爱恋情愁;而积淀在心底的
忧伤,却成为柏辽兹生命中一个解不开的结。柏辽兹一生都受着一种神经官能症的折磨,
他自己将它称为“孤独症”。病症初次发作是在他十六岁时,他心脏狂跳不止,全身痉挛
,痛苦不堪。他曾这样形容那种被孤独和失意突然攫住的感觉:“我不知道怎样描述这种
难以言表的痛苦。我想,也许只有一种物理现象与此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将一只盛满水
的高脚杯与另一支盛满硫酸的高脚杯并排放在一个抽气机的玻璃钟罩下。当抽气泵将罩下
的空气抽成真空的那一刻,我们可以看到:水开始激荡、沸腾,最后蒸发;硫酸渐渐从杯
中溢出,吸收水蒸气;水蒸气分子不断减少,同时散发出大量的热量;杯底残余的水分很
快变冷,最终凝结成一小块冰。”
柏辽兹的一生,如他自己所言,正像迸发过如火的激情之后,留下冰一般忧郁的核。
不论是执着于音乐理想还是追求爱情,他都率性而为,令时人与后人叹服。
十九岁时,迫于父亲的压力,柏辽兹前往巴黎医科学校学习令他窒息的解剖学等课程
。巴黎的学习非但没能熄灭柏辽兹的音乐激情,反而为他在音乐修养方面的成长提供了丰
富的土壤。他常常逃课,流连在巴黎歌剧院、意大利歌剧院、巴黎音乐学院等艺术殿堂。
他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图书馆废寝忘食地阅读格鲁克的乐谱,把它们抄下来,牢记在心。每
逢巴黎歌剧院庄重正式的演出,他都事先阅读作品乐谱,认真做准备。他还经常与演奏家
交往,请他们在各自不同的乐器上做示范表演。就这样,他开始逐渐熟悉如何使用交响乐
队,并开始了解大部分乐器的音调、音色或是音域以及其他性能。这种在实践中逐渐积累
起来的珍贵经验,后来赋予了柏辽兹的作品与众不同的魅力,也成为其经典著作《配器法
》的重要内容。
柏辽兹自诩为“音乐宗教最虔诚的信徒”,不容许任何对乐谱的放肆行为。一次,巴
黎歌剧院上演格鲁克的《伊菲姬尼在陶里德》,两段音乐分隔的瞬间时,突然有人从座位
上站起来,提高嗓门大喊:“那里本来没有铙钹;是谁竟敢擅自篡改格鲁克的作品?”举
座哗然。而后,又是这个年青人站起来质问:“长号为什么还没出声?真叫人难以忍受!
”此人正是柏辽兹。
后来经朋友的引见,柏辽兹成为巴黎音乐学院教授、皇家唱诗班总监勒絮尔(Lesue
ur)的编外学生,之后转为正式学生,师从勒絮尔和莱莎(Reicha)学习对位法和赋格曲等
。后者是贝多芬在波恩时的同窗,以及李斯特的老师。与勒絮尔等人亦师亦友的关系,令
柏辽兹获益匪浅。然而,音乐学院的教育并未真正领柏辽兹走上艺术之路,反而使柏辽兹
看清了学院派的古板与虚伪,转而寻求自己的音乐风格与理想。
来自家庭的强烈反对,成为他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家中数次断绝他的经济来源。为生
计所迫,柏辽兹不得不加入新颖剧院合唱队争取微薄的收入。为了以音乐上的成就争得家
人的理解,他先后四次参加“罗马大奖赛”——一个由法国政府设立的音乐奖项,获奖者
可以得到前往罗马学习三年的津贴。前两次柏辽兹均无功而返。1828年,他以大合唱《埃
尔米尼》获得二等奖。终于在1830年,他以大合唱《沙达那帕鲁斯》获得一等奖,赢得了
前往罗马学习的津贴,并博得了家人的理解。
当柏辽兹的音乐之路逐渐在巴黎展开的同时,爱情也惊雷般地再次划过他的生活。他
于1827年在巴黎邂逅了以出演莎士比亚剧目闻名的爱尔兰女伶史密斯逊**,对她一见钟
情,之后陷入长久的狂热爱慕。然而史密斯逊**对柏辽兹的热情却没有丝毫回应。这段
感情催生出了柏辽兹1829年的浪漫主义杰作《幻想交响曲》,该曲奠定了他浪漫主义音乐
大师的地位。
在罗马生活的两年时间里,柏辽兹远离了巴黎的生活和音乐氛围,也远离了自己失意
的感情。闲适率性的旅游成为他治愈忧伤的药方。他常常以几个钱币作旅费,拿上一把枪
或是吉他便踏上旅程。干燥的罗马平原,历史悠久的建筑,沿途迷人的自然风光,无不激
发着他的音乐灵感。罗马的生活虽然有些单调,但他创作了《李尔王序曲》、组曲《雷里
奥》、《海盗船船长序曲》等一系列新作品,并对之前的《幻想交响曲》等进行了重新创
作和修改。这一段生活经历成为他后来步入辉煌的音乐殿堂的前兆。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之后,柏辽兹的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此后约三十年间,他先后创
作了《哈尔罗德在意大利》、《安魂曲》、《罗密欧与朱莉叶》、《罗马狂欢节序曲》、
《浮士德的责罚》、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特洛伊人》等名作。但是在法国本土
,柏辽兹的音乐风格始终与当时的音乐主流相左,他的作品并不受权威的重视。狂放自负
的柏辽兹自己更有意与学院派划清界限。早在获得罗马大奖时,他就曾说:“我从来与别
人不同,我总要以冒犯地方式来对待生活,对待法兰西艺术研究院!”
虽然如此,才华卓越的柏辽兹却可谓声名在外,他的支持者大多来自国外:李斯特在
听过《幻想交响曲》之后被深深折服,从此一生为这位朋友效劳;舒曼为《幻想交响曲》
撰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并全力以赴帮助柏辽兹在德国的演出获得成功;肖邦与柏辽
兹夫妇结下深厚友谊;门德尔松与柏辽兹在罗马相识,此后保持了长久的友谊;瓦格纳曾
在德累斯顿以个人声望和行动帮助过他,虽然此后二人因为音乐上的分歧而逐渐疏远;帕
格尼尼则盛赞“贝多芬去世了,惟有柏辽兹能使他复活”……这些音乐家之间惺惺相惜的
真挚情谊,给予了柏辽兹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其中,特别是与帕格尼尼的友谊,最为柏辽
兹珍视。在1833年12月22日的音乐会上,帕格尼尼为《幻想交响曲》深深倾倒,二人相识
。之后,在帕格尼尼的盛情邀请下,柏辽兹为他新近得到的极品中提琴创作中提琴独奏曲
。柏辽兹从拜伦的诗歌《哈罗尔德骑士》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著名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将它献给帕格尼尼。1838年,柏辽兹因为演出失败,经济陷入困窘,帕格尼尼给予热
情鼓励并慷慨赠以两千法郎。1869年,当柏辽兹在失去亲人的打击之下,孤独地走向生命
的尽头时,他烧毁了许多的手稿和大部分收藏品,只保留了门德尔松送给他的指挥棒和帕
格尼尼送给他的一把吉他。
在刀锋上沉醉的浪漫——《幻想交响曲》
这部以爱情与死亡为主题的交响曲创作于1829年,副题是“一位艺术家生涯中的插
曲”。无论从该作品的创作动因、内涵还是情感来看,这部作品都更像是柏辽兹爱情故事
的音乐自传。柏辽兹说:“《幻想交响曲》是以我对史密斯逊**的爱恋作为主题的,还
有我的惶恐、痛苦和可怕的梦魇……”创作该曲时,柏辽兹正陷入对史密斯逊**的绝望
的爱恋。柏辽兹不断向史密斯逊表白,但是总是得到冷冰冰的回绝。数年之后,柏辽兹从
罗马返回巴黎,与史密斯逊**重逢。此时的她陷入了债务危机并摔伤了腿,而执着的柏
辽兹痴心不改。终于在一场演奏会上,他凭《幻想交响曲》打动佳人芳心。1833年11月,
柏辽兹不顾双方家庭的反对,与史密斯逊结为连理。李斯特与雅克·斯特兰兹为证婚人。
不光是如此,柏辽兹生命中的每一段感情都在这部作品中留下了痕迹。整部作品分为
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附有作者加上的标题,分别是《梦幻与激情》、《舞会》、《田园
一景》、《赴刑进行曲》以及《女巫安息日之梦》。音乐的故事讲述一位敏感纤弱的艺术
家在鸦片的作用下,沉浸在亦真亦幻的爱情世界中,求爱无果的他绝望地杀死了自己的心
上人,被押赴刑场,最后乐曲在艺术家葬礼的群魔乱舞中结束。
第一乐章《梦幻与激情》(Reveries-Passions):极为舒缓的奏鸣曲展现了年轻艺
术家与心上人一见钟情的缠绵悱恻。由第一小提琴齐奏的旋律源自柏辽兹少年时代为一首
诗歌谱写的浪漫曲,当时他正陷入对埃丝黛尔的相思难以自拔。在出发前往巴黎之前,他
烧毁了这部作品的手稿。而当1829年他创作《幻想交响曲》时,这段旋律又悄然溜进了他
的脑海。柏辽兹以一段热情洋溢的旋律代表艺术家的心上人,贯穿作品始终,如同萦绕在
艺术家心头挥之不去,由此开创了被称为“固定乐思(idée fixe)”的艺术手法。
第二乐章《舞会》(A Ball):柏辽兹独创性地将圆舞曲引入交响乐,表现艺术家在舞
会上与心上人邂逅,内心纠结着兴奋、痛苦与嫉妒。这正是少年柏辽兹爱情的真实写照:
当年家庭舞会上,看到埃丝黛尔与别的男士共舞,他妒忌得浑身颤抖。
第三乐章《田园一景》(Scene in the countryside):柔板轻诉着年轻艺术家的爱
情,平淡恬适中又隐藏着危机。柏辽兹坦言常常被这一乐章打动,然而其创作过程却极为
艰辛。他劳碌了三个多星期,几次三番将它放弃再重新拾起。由于1830年首演时,这一部
分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在罗马时柏辽兹又重新进行了创作。
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March to the scaffold):弥漫着阴郁气息的快板。柏
辽兹只用一个夜晚一挥而就,并在首次排演时赢得演奏者的疯狂掌声和欢呼。乐章中的死
亡主题,像谶语一样与柏辽兹的真实人生不谋而合——1831年4月,当柏辽兹正在佛罗伦
萨拖着病体忙于为《幻想交响曲》的《舞会》乐章重新配乐时,他收到了未婚妻卡米尔·
莫克的退婚信,信中说她已嫁与他人。柏辽兹感受到巨大的屈辱和愤怒,决定立即动身返
回巴黎,杀掉这对男女以及卡米尔的母亲。他在脑海里制订好了详细的复仇计划:要装扮
成某公爵夫人的女仆混进聚会,给三个仇人一人一颗子弹,而后自杀!所幸的是,在即将
越过意大利国境的最后时刻,柏辽兹恢复了理智,放弃了这个计划。而柏辽兹这种激烈狂
放的个性则渗透到乐曲的风格中。
第五乐章《女巫安息日之梦》(Dream of a Witches\\\’ Sabbath):年轻艺术家
的葬礼上,群魔乱舞,而那位狠心的女人也出现在其中。缓慢、迷幻的曲调营造出怪诞诡
魅的气氛。乐章中的轮舞片断,是柏辽兹从动笔后决定废弃的《浮士德芭蕾舞》中借用而
来的。
《幻想交响曲》被视为第一首标题音乐。乐曲内容具有叙事性,不同于绝对音乐注重
音乐形式、内容及结构的均衡与对称等,讲求音乐的纯粹性。柏辽兹首创“固定乐思”的
方法,将文学性的标题构思转换为纯器乐的音乐语言。由于柏辽兹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
造诣,《幻想交响曲》同他的大部分作品一样,受到文学作品的极大影响。他自言这部作
品的影响来自歌德的诗歌。在《幻想交响曲》中,柏辽兹成功地将诗意与哲思用音乐的媒
介表现出来,将文学和音乐融合成为自由幻想的乐章。鉴于这一特点,柏辽兹在每一场演
出中都向观众派发一份节目单,解释每一乐章的主题。如1845年版本的节目单注释中写到
:“本节目单应该在凡演奏这部交响曲的音乐会上派发给观众,因为它对于全面理解这部
作品的戏剧梗概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柏辽兹只用了三个月创作这部作品,但是在之后长达二十五年的时间里,数易其稿。
他不拘一格的个性,内心燃烧的炽热感情以及神经官能症引发的病态、恣意的想象,使他
摆脱了传统形式的诸多约束,创造了全新的音乐风格。甜蜜的爱情在柏辽兹的五线谱上幻
化成死亡前的一道魅影。在断头台的刀锋上沉醉的浪漫,有如赴刑的艺术家脑海里最后浮
现出的象征心上人的固定乐思,幽幽地成为绝响。
在首张专辑《BALLADS 1》和其中主打单曲《SLOW DANCING IN THE DARK》获得黄金唱片认证后,Joji携最新单曲《Sanctuary》回归听众视线,一首充满强烈的 情感 表达欲却又以柔情倾述的抒情作品“婉婉道来”,描绘出单相思的爱情中饱含苦恋又充满希望的感觉。歌曲具有如Phil Collins或是Journey乐队代表鲜明的“80年代流行音乐”符号,Joji在复古、简单的节拍中浸入未来感的声音场景,让人们浅尝辄止,立刻陷入他设计的疯狂浪漫幻想中。这支由Eoin Glaister执导的MV,是Joji构想出的一部妙趣横生的太空戏剧。 《Sanctuary》的MV宛若一场忧郁的太空漫游——讲述了Joji作为飞船“船长”穿越光年以外击败对手的太空游侠故事。视频一开始,Joji船长成功消除宇宙死敌,并在一年后成为船长,和船员们乘着飞船遨游星河。MV的视觉成功复制老式科幻片的复古质感,“Joji船长”在拯救银河系后失去对手的同时也仿佛失去人生目标,变成一个“漫无目的”的英雄,这种失魂落魄伴随着音乐慢慢铺陈,直到昔日劲敌踪影再现,“Joji船长”重新指挥战队,一行人向着宇宙开始新的冒险与征程……
在刚过去的2018年,Joji获得了音乐上的重大突破:凭借热门单曲《SLOW DANCING IN THE DARK》首次入围Billboard Hot 100排行榜;在Spotify 全美前50热门单曲中排名第27名,单曲累计超过三千一百万试听量……如今这首单曲已经获得RIAA(美国唱片业协会)的黄金唱片认证。同时,Joji倚靠首张个人专辑《BALLADS 1》登顶Billboard Top R&B/Hip-Hop 专辑榜单,在专辑上线一周内就累积超过千万试听量,截至现在已经突破85亿的惊人试听量。
出生于日本大阪的Joji,除了被人熟知的音乐人和制作人身份,还是一个多媒体艺术大师,在网络上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追随者,Joji的音乐创作风格标新立异,将缓慢的节奏、忧郁的情绪、动情的嗓音覆盖在简单粗粝的音乐结构之上,再混入trap、folk、electronic、R&B等元素,越来越多的大众权威媒体对其表示出超高认可,Rolling Stone认为他是“现代流行文化急剧变革的证据之一”,Nylon表示Joji式的忧郁“在网络上深受追捧”,Pitchfork评价他“在温柔和悲伤之间的转调,把自我憎恶的情绪转化成一种温暖、暧昧又婉婉道来的声音”,而TIME则认为Joji“用饱含多种复杂 情感 的独特音乐与听众对话”。作为当下青年流行文化的先锋变革者,占据着GQ, Nylon, Billboard, VICE, Hypebeast, The FADER等多家媒体专题的Joji,无疑是当下数字音乐时代最受人关注并充满前景的一位艺术家。
1、Es ist Ein Schnee Gefallen 落雪
德国人Ludwig Uhland创作于约1450年的诗,后被Hannes Wader谱曲,成为德国广为流传的民谣,歌曲吟唱深深叹出年轻女子的哀怨。Adaro乐队演唱。
2、Es ist vorbei 一切都结束了
歌词节选:Koenntest Du die Rose seh'n
Sie leuchtet doch so schoen
Warum kann ich heute nur
Die spitzen Dornen seh'n
Wie die Blueten mit der Zeit vergeh'n
Ging mein Gefuehl fuer Dich
Ich kann's noch nicht versteh'n
Es ist vorbei
你能看到这玫瑰吗?她散发出的光芒如此美丽。 我今天为什么只能,看到这尖锐的花刺正如花儿随时间而消逝,我对你的感觉也在消失。我还没能明白那是为什么,一切就都结束了……
3、Fuer Dich 为了你
2005年德国最佳单曲哦。女歌手Yvonne Catterfel(依凡·卡特菲尔德)的嗓音让人不能自拔。
4、Der grosse Erwachsen 长大
讲的是一个女孩子的成长之歌。她那充满浪漫的幻想,云端的模样。仿佛窗前的那一朵茉莉,羞涩而淡淡地绽放着芬芳。
5、Ich Lieb Dich Immer Noch So Sehr 我依旧如此爱你
很好听的德语对唱歌,男声沙哑真诚,女声柔美动情,伴奏的钢琴旋律非常动听。
6、Peter Licht - Räume Räumen
peter licht是德国的原创歌手,行事灰常低调,出过好几张专辑但网上有关他的资料还是很少。温暖的唱腔,清澈的前奏,安静却直击内心。谁说严谨的人不能温柔呢?
7、Adaro - Es Ist Ein Schnee Gefallen
Adaro是德国中古实验民谣乐队,他们的名字来源于远古的美拉尼西亚。ADARO本意是ANCIENT DANCE AND ROCK & ROLL的缩写。在西南太平洋群岛的礁石上,美人鱼吹奏着美丽忧伤的风笛,美拉尼西亚人把她们叫做Adaro。这首是乐队最为人熟知的歌之一,相信不少童鞋也听过这首歌。主唱的声音就像美人鱼一样空灵。歌词讲述了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年轻的女子未婚先孕,被族人驱逐出家门,流落荒林中的茅屋,深冬寒雪过早的到来,老屋破旧难以抵御严寒,女子饥寒交迫,她唯一的希望只寄于自己的爱人,希望他早日来到身边,拥抱自己,而他却始终未能出现。
8、P-ride&Katha
这首歌的伴奏是大家灰常熟悉的卡农,配上德语说唱,别有一番滋味~尤其是43秒开始的女声部分十分好听~
9、Unheilig-an deiner seite
德国黑暗电子歌特 Unheilig,基本是走的传统路线,电子主调+交响男低嗓,轻车熟路,器乐的铺垫然后是人声的释放、深入煽情,然后器乐、人声爆发,转折和承接自然……主唱的嗓音灰常有磁性~伴奏很简单很好听,前面是男主唱的低吟,像是从墓地穿过一样压抑,后面终于还是走到阳光下了嗷~总之是很上瘾的一首歌~
10、Annett Louisan-Das Spiel
隐约记得之前有童鞋推过这首歌,很多平时不太接触德语歌的童鞋也听过。这个姑娘被称为“德国小樱桃”,声音甜美清新,也有人说她的声音像棉花糖一样又甜又软,算得上是治愈系了~绕口的德语从她口中唱出就变得十分轻快,像小姑娘在草地上欢乐的跳舞一样(虽然歌词不是这个意思呃--)总之也是非常好听的一首歌~
11、Silbermond-Das Beste
Silbermond是一个来自德国的新世代年轻摇滚团体,成立于1998年。女主唱Stefanie Kloss有德国艾薇儿的称号,她的声音的穿透感染力很难不令人着迷。最喜欢歌词里面的一句Vergess den Rest der Welt,wenn du bei mir bist!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忘却,只要你留在我身边。
12、Joy Gruttmann-Schnappi
大家都熟悉的“欢乐的小鳄鱼之歌”。
希望您满意!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罗伯特·舒曼。
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C大调幻想曲》、《童年情景》等。
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舒曼狂喜的、热情的精力增加了他音乐的个人特征。他关注高于他内在自我和灵感的源泉,无论是霍夫曼还是克拉拉。这种思想几乎是意识流的,造就了奇迹般的具有独创性的形式。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3、舒伯特。
代表作:《未完成交响曲》;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4、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5、弗朗茨·李斯特。
代表作《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
-罗伯特·舒曼
-弗里德里克·肖邦
-弗朗茨·舒伯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楼主似乎是在写论文
看了大家答的,所说的就是那个意思,我现在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1浪漫时期交响乐的发展及特点
浪漫早期:1810~1830年 浪漫中期:1830~1850年 浪漫的仿古典主义1850~1900 三个阶段,一般都从舒伯特开始算。虽然舒伯特的音乐仍然有很浓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遗风,可是也洋溢着小巧、温和、刹那间诱惑、感奋和几近不真实的幸福感,是古典之后第一股令人陶醉的浪漫气息,所以大家习惯称他为“古典的浪漫者”。韦伯也是浪漫派的代表,在经受贝多芬、莫扎特的影响后,这两位作曲家特别表现出浪漫风格的纤巧、细腻的一面。
中期的代表是门德尔松、舒曼,两人都在主观的特殊风格之外,共同传达这个浪漫时代精神,秉承了贝多芬的纯粹、绝对,发展了具有优美形式的交响曲。到了勃拉姆斯,浪漫的本质更加精密浓缩。如:在舒伯特的作品中,“浪漫的痛楚”只是在情绪上反映出来,到了勃拉姆斯则已经是感官的伤痛了。
柏辽兹及李斯特则选择性的领悟贝多芬标题描绘的启示,而发展了丰富内容的交响诗,“大自然”对浪漫时期的影响是很深的,连一向重视形式美的交响曲也不例外,这种反映有时较为直接(如:门德尔松的《苏格兰》、《意大利》交响曲),有时则较抽象(如舒曼的《春》、《莱茵》)。而强调大自然的同时、也为日后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播下了种子。
仿古典主义(也叫后浪漫主义)著名作曲家首推布鲁克纳和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交响音乐的两大特色是宗教情操以及“拟管风琴声响”。主要是因为奥地利天主教19世纪过度封建保守,所以才会有布鲁克纳的清秀寡欲的交响世界之呈现。他对教义不曾疑惑的信仰,简直就是个任劳任怨的老农民,无论何种情况都没埋怨过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矛盾,而是他懂得如何将它埋藏在心底,永不冒出。
对布鲁克纳影响最深的是瓦格纳,尤其在和声及管弦乐方面,可布鲁克纳一向习惯闭着眼睛听瓦格纳的乐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把乐剧的音乐灵性化了。勃拉姆斯虽然跟布鲁克纳同住维也纳,但二人感情不甚融合。勃拉姆斯来自德国北部的基督教家庭,他矛盾的性情是无法深埋心底的,他对燃烧在心中的烈火,因无法熄灭而感到恐惧,他寂寞而且动漾不定的心灵无法安顿,这都能从他贯有的摇摆、沉重、模糊的节奏中感受得出。
维也纳交响乐在经历了布鲁克纳及勃拉姆斯之后,唯一能将其整合并推向高潮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马勒。马勒身处颓废思潮弥漫的世纪末,现实的冲突、摩擦(生)及隐退的回忆往昔美好的时日(死),是他作品里不断交替出现的主题,那濒临神经质边缘的音乐美,一方面把后期浪漫的狂喜与炙痛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为现代音乐的新任务勋伯格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2新浪漫主义音乐
(对于这个时期的音乐我听得不多,就听了巴伯的《为弦乐而作的柔版》、《交响曲》等)
新浪漫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的一种流派,通常这种音乐有调性,但此时的调性并不等同于“共性写作”时期的和声、结构和调性,而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用新颖的音乐语言对50、60年代盛行的过于理智和抽象音乐的序列音乐进行否定,音乐中开始强调情感的表现,以不同的程度来应用调性,注重浪漫主义风格。这就是新浪漫主义音乐。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意大利的贝里奥和他的《交响曲》、美国的克拉姆和他的《大宇宙》、《夏夜音乐》,巴伯《弦乐柔版》、《交响曲》,罗奇伯格《交响曲》、《钢琴组曲》,德国的亨策和他的《雅各布之梦》等。
查到一些资料:
卢恰诺·贝里奥Berio, Luciano
(1925年生于意大利的奥内利亚,现在的因佩里亚)。意大利作曲家。在米兰学院师从盖迪尼(Ghedini)至1951年,然后在坦戈伍德(Tanglewood)从达拉皮科拉(Dallapiccola)学习序列技巧。1955年与马代尔纳(Maderna)在意大利广播电台共建电子音乐实验室,在该室工作至1961年。1963年赴美,在加利福尼亚执教,1965年起在朱利亚德学校执教,1971年返回意大利。作品受到序列主义、电子手法和随机音乐的影响。他独特地发展了“拼贴”技巧,借用其他作曲家的音乐片段或模仿他们的风格特征。如在《交响曲》(Sinfonia)中,贝里奥摘用了马勒第二交响曲,瓦格纳的《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拉威尔的《圆舞曲》(La Valse),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中的素材。在《迷宫Ⅱ》(LaborintosⅡ)中,街头叫卖声、惊叹声和牧歌、爵士乐的因素混合在一起。另外一首拼贴作品是《独奏会Ⅰ》(Recital Ⅰ)(献给卡西Cathy),这是为他前妻,女高音卡西•伯布里安(Cathy Berberian)所作的几首作品(如《主显节》(Epifanie)和《顺序3》(Sequenza 3))中的一首。为不同乐器所作的一系列《序列曲》(Sequenza)基本上是机遇音乐。在《圆圈》(Circles)中,歌唱者可以唱谱上标明的音高,也可以唱相近的音高,任她自选。贝里奥年青时曾在米兰一个小型巡回歌剧团中任指挥,因此,对戏剧音乐始终抱有热情,虽然他创作的戏剧作品迄今为止都是别出心裁的。
塞缪尔·巴伯Barber, Samuel
(1910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1981年卒于纽约)。美国作曲家。6岁时弹钢琴,7岁作曲。14岁时作为第一批特准学生进入费城柯蒂斯专科学院,1925-34年师从斯卡莱罗学习作曲,1926-31年从伊莎贝尔·文吉罗娃学习钢琴,1926-30年从埃米利奥·德戈戈尔扎学习声乐。1928年与吉安·卡洛·梅诺蒂(Gian Carlo Menotti)相识后,其友谊持久而富于成果。1933年起他的作品开始公演,最值得注意的是为阿诺德的诗《多佛海滩》(Dover Beach)配乐(他本人演唱其中的男中音声部)和他的大提琴奏鸣曲(他本人演奏钢琴部分)。1935年获普利策奖学金,1936年获美国学院的罗马大奖。同年他的第1交响曲于罗马首演,指挥莫利纳里。托斯卡尼尼于1938年指挥巴伯的《弦乐柔板》(Adagio for Strings)(原为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和第一首《随笔》(Essay for Orchestra),随后几年他的作品在纽约、波士顿和费城由瓦尔特、库谢维茨基、莱因斯多夫、米特罗普洛斯、奥曼迪和梅塔指挥首演。他的四幕歌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台本作者泽菲雷利,是纽约林肯中心的新大都会歌剧院为了于1966年9月举行开演典礼而约写的。
巴伯的音乐具有欧洲传统风格,而不是特殊的“美国味”。音乐语言比较保守,富于旋律性、优雅和华丽。在《伐奈莎》和女高音和乐队曲《诺克斯维尔:1915年之夏》(Knoxville:Summer of 1915)中可以最清楚地听出他的抒情性,他的浪漫主义则充他显示在《多佛海滩》、大提琴奏鸣曲和第1交响曲中。他钢琴奏鸣曲由霍罗维茨首演,是一首辉煌的炫技作品。几部歌剧最初反应冷淡,但听众态度逐渐转变,而协奏曲和歌曲效果极佳。
乔治·克伦姆Crumb, George
(1929年生于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敦)。美国作曲家。1959-64年在博尔德的科罗拉多大学教授钢琴与作曲。196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任教,并于1983年成为该校人文学教授。音乐极有个性。早期受威伯恩影响,后对新音响感兴趣,并采用有时支离破碎、有时全凭机遇的作曲技巧,但并不追求畸形效果,他表达的思想仍然是清晰易懂的。如在1972年的一组为扩间钢琴用的幻想曲《大宇宙》(Makrokosmos),其中用不了许多特别的钢琴手法,效果十分富有诗意。
乔治·罗奇伯格Rochberg, George
(1918年生于新泽西州帕特森市)。美国作曲家。1939-42年于纽约曼内斯音乐学校随曼内斯和塞尔学作曲;1945年就学于蒂斯专科学院,师从斯卡莱罗。1948-54年任柯蒂斯专科学院教师;1961-68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主任,1968年起任音乐教授。他曾受马勒和勋伯格的影响,其音乐发展为独特的序列主义风格,但后来又回到有调性上来。写过许多评论文章。
汉斯·维尔纳·亨策Henze, Hans Werner
(1926年生于威斯特法里亚的居特斯洛)。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942-44年在不伦瑞克国立音乐学校、1946年在海德堡求学。1946-48年间私人从师于福特纳(Fortner);1948年在达姆施塔特跟莱博维茨(Leibowitz)学习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1950年在威斯巴登任赫塞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音乐指导。1953年定居意大利。60年代中在政治上走向极左,此后的作品很多都反映了他的激进理想与信条。音乐风格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表现出他天赋的丰富想象力和不拘绳墨的性格。他不仅是一位德国作曲家,也可说是一位法国和意大利作曲家。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或机遇音乐的风格他用来都是得心应手。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抒情而富声色美。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声音色彩和娴熟的合唱写作技巧。
电脑里有篇有关罗奇伯格的文章(多元音乐风格的冲撞与整合
罗奇伯格钢琴组曲——Carnival Music, IV “Sfumato,” 之解析)
如果需要,可以传给你
《行星》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并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乐章中还加用了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的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震山摇的气势。但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而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
就《行星》组曲的意义来说,该曲与天文学无涉,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迦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之上的,关于这一点,霍尔斯特在1920年全曲公演时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这些曲子的创作曾受到诸行星的占星学意义的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什么音乐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从广义上来说,每一曲的小标题便足以说明问题了。例如,木星带来通常所说的欢乐,以及与宗教的或民族的庆典活动有关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水星则是心灵的象征。”
第一乐章 火星——战争使者
霍尔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因此有人认为,作曲家的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确实,这一乐章的音乐,尤其是由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弓杆击弦奏出的蛮横、激昂的渐强节奏型,给人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并暗示出军队在行进。乐章的第一主题压抑而带有挑衅性,由大管和法国号奏出。
音乐开始时富有特征的弱奏(p)节奏型随着这第一主题的嘶鸣而逐渐增强力度,当它达到极强(fff)时,在铜管乐器上迸发出乐章的第二主题。这种效果可以概述如下:两支充满杀机的军队在相互逼近,到处是刀光剑影,而当它们终于接触时,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战争在继续,管风琴的加入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这时,B调大号和C调小号奏起了进军的号角。
然而,这并不是胜利的号角,随着木管乐器与弦乐器以低沉压抑的、呜咽般的音响在第二主题上的展开,以及各主题的残暴蛮横的再现,展开了一幅更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第二乐章 金星——和平使者
由于上一乐章凶残的战争音乐的对比,这一乐章越发显得宁静安谧了。它使人想起了一个没有电闪雷鸣、远离战争喧嚣的世外桃源,这里到处呈现出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乐章一开始,法国号呈示出一支上行旋律,长笛和双簧管则以一串串和弦与之应答。
音乐的发展是极其富有诗意的:长笛与法国号上的延音犹如秋天的蝉鸣;两架竖琴的一串串和弦仿佛是清澈的溪水在流淌;钟琴与钢片琴的下行音型宛若喷涌的清泉。在这种氛围中,独奏小提琴唱起了一支动人的情歌,整个乐章随后的发展也就是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的。
第三乐章 水星——飞行使者
据说,水星是带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征,也是窃贼的保护神,因而,这一乐章的音乐异常机敏灵活,是一首急板诙谐曲。乐章以带弱音器的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上快速进行的音型开始,接着,双簧管和英国管呈示出第一主题那轻捷而俏皮的旋律。可以说,这就是信使的写照,他正忙碌于走家串户,为人们带来福音与欢乐。
第二主题的旋律带有民歌风格,表现出人们为飞行使者的光临与他所带来的信息而欢庆歌舞的情景。
第四乐章 木星——欢乐使者
与其他乐章相比,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整个乐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小提琴快速的碎弓中开始,在它的引导下,第一主题带着极大的热情喷薄而出,其欢乐的气势异常浩荡,似乎把天庭也震动了。
欢乐的情绪犹如一幕幕场景,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而在这些“场景”之间,每每有一个铜管乐器奏出的欢乐的固定乐思,它像号角一般,宣告着新的欢乐的降临。乐章的第二主题是一个歌唱性旋律,由六支法国号及弦乐器组奏出。
第三主题是一支端庄的民间舞曲,先由法国号奏出,随后在木管乐器组、弦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之间传递。
进入第二部分后,速度由快板转为行板,音乐也变得格外庄严,并充满着霍尔斯特所说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整个第二部分由一首虔诚的颂歌构成,它那侃侃而述般的进行,使人想起教堂里唱诗班吟唱的赞美歌。
第三部分又回复到快板速度,开始三个主题的简短再现再度掀起民间节庆般的高潮后,乐草以一个雄伟的短小尾声作为结束。
第五乐章 土星——老年使者
“土星”乐章是《行星》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较常单独出奏的段落。乐章以长笛、大管和两架竖琴奏出的由两个邻音的交替构成的固定节奏作为开始,它象征着老年人瞒珊、滞重而单调的步态,同样这也是时光消逝与体力趋向衰退的写照。在这个背景上,低音提琴奏出了哀叹般的动机,它逐渐发展成由次中音长号奏出的乐章中唯一的一个主题。正如霍尔斯特明确指出的那样,这个主题不仅表现“肉体的衰退”,同时还意味着“理想的实现”。
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乐曲展开了富有层次的变奏。这里有深沉的思虑与希望,也有葬礼进行曲般的节奏和晚祷的钟声,还有对往昔的美好幸福的追忆。
第六乐章 天王星——魔术师
这段音乐也是《行星》组曲中的精彩段落。霍尔斯特在这里运用了变幻无常的调性和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变化等现代作曲手法,从而达到了扑朔迷离的魔幻般的效果。音乐一开始是铜管乐器奏出的一个动机,这是魔术师的形象——神秘而难以猜度,恐怖而带有不祥之兆。
乐章的主要主题是大管断奏奏出的一个中邪般跳跃疾走的旋律,它吸引了其他各乐器组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
在这个“跛足行进”的背景上,又出现了两个主题,前者忙碌不堪,后者趾高气扬。
音乐逐渐进入高潮,忽然又戛然而止,化作短笛、长笛和单簧管上一连串琐碎的下行音型。走音鼓亢奋的节奏似乎是魔术师的新咒语,它带来了一个新的乐段,并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
忽然,管风琴上响起了一个怪诞的滑音,就像是一道闸门挡住了音响的巨流,使节奏变得低沉迟缓,使高潮化作了几个单薄的长音。这个乐章就是在这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中结束的。
第七乐章 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海王星”这最后一个乐章在给人以娴静温柔之感的同时,又表现出神秘莫测与朦胧的太空景象,乐章的第一主题就是以这种色调构筑起来的。
霍尔斯特以钢片琴、竖琴和小提琴琶音的大量运用,成功地渲染出一种迷茫的神奇景象。音乐从行板转入小快板后,在人声与弦乐器和声的伴奏下,单簧管非常柔和地呈示出第二主题。
为了取得他所需要的效果,霍尔斯特在总谱上特地注明了对合唱队的安排:“合唱队应置于舞台边邻近的房间内,房门要开着,直到全曲的最后一小节,这时门要轻轻地、静静地关上。合唱队、门,以及可能需要的任何一些副指挥,都要用屏幕与听众隔开。”
(未完待续)
世界著名作曲家---上cindy 发布于:2007-05-25 15:21
1:舒柏特 (Franz Seraph Peter Scht)
(1)名家介绍:
舒柏特 (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童年时代就接触音乐。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2)代表作品
舒柏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那由感而发的六百多首歌曲。 我们熟悉的还有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
2:肖邦(Fredric Chopin)
(1)名家介绍: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 琴协奏曲》,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 果、巴尔扎克、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在与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的交往中,肖邦步入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他巧妙克服了钢琴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的主要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漠。他第一次在音乐中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使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他的作品旋律矫健勇猛;玛祖卡那骑士般的辉煌;圆舞曲充满甜蜜 的柔情。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神秘莫测、令人销魂。
(2)代表作品:
《f小调钢琴协奏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等。
3:韦伯
(1)名家介绍:
韦伯(1786一1826)德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2)代表作品:
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4: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1)名家介绍: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1862年,柴科夫斯基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踏上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决定性道路。1866年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十一年之久。他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柴科夫斯基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世界规模的俄罗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人门阶梯和"门径"。
(2)代表作品:
1866,他创作出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1888-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法国 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涅等结下了友谊。 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开始创作两部天才的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在这期间,他除了创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 《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舅人》、《胡桃夹子》;还 有《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重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平涉及所有体裁。特别是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绝笔之作。
5:罗伯特·舒曼
(1)名家介绍: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舒曼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
(2)代表作品: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 1840年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 还写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曲》、 《曼弗雷德序曲》等。
6:卓阿基诺·罗西尼
(1)名家介绍:
卓阿基诺·罗西尼〔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他十岁师从蒂塞学和声,后学习作歌剧。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
(2)代表作品:
罗西尼创作了近四十部歌剧,代表作有《塞维尔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歌剧《奥赛罗》、《摩西》等。
7: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1)名家介绍: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44-1908〕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海的风景画"大师。但他首先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特别是俄罗斯歌剧艺术的巨匠。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家庭音乐气氛的熏陶,六岁开始学钢琴,十一岁尝试写作音乐。月首演他的《第一交响曲》获得成功。1871年正式成为专业音乐家。他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年,学生都相当优秀,其中有:阿连斯基、阿萨菲耶夫、格拉祖诺夫、李亚多夫,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朱亚斯科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等200多位著名音乐家。在他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年间,他几乎没有采用过纯粹的交响音乐的形式来写作。他的交响音乐创作都具有标题性、叙事体和音画式的倾向,他的交响音乐作品的情节,同俄罗斯的壮士歌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场面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的交响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东方色彩。他还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配器法》以及传记《我的音乐生活》等。
(2)代表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十五部,包括音乐剧、史诗歌剧、神话歌剧、抒情喜歌剧和神怪歌舞剧等体裁,其中最著名的有《普斯科夫姑娘》、《五月之夜》、《雪女郎》、《圣诞节前夜》、《萨特阔》、《沙皇的新娘》、《萨旦王的故事》等。他的最后一部歌剧《金鸡》是一部尖刻的讽刺作品。 他的交响音乐作品数量不多,但非常精彩: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第一交响曲》、交响组曲《安塔尔》和交响音画《萨特阔》等;八十年代的作品则有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和《第三交响曲》等。
世界著名作曲家---中cindy 发布于:2007-05-25 15:24
8:普契尼
(1)名家介绍:
普契尼(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家。生于意大利洛卡,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普契尼的音乐题材真实,感情鲜明,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他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先于现代派作家使用某些新的手法。
(2)代表作品:
其成名作是13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他的作品还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余部。在歌剧《图兰多》中他还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9:帕格尼尼(Paganini,Niccolo)
(1)名家介绍:
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782年10月27日生于热那亚。1928年后在欧洲各地旅行演出,以其高超的技巧,表情丰富的演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开拓了近代小提琴演奏技法,写有小提琴协奏曲2首;小提琴随想曲24首;小提琴变奏曲《威尼斯狂想曲》;小提琴短曲《女巫舞曲》等还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
(2)代表作品:
小提琴变奏曲《威尼斯狂想曲》;小提琴短曲《女巫舞曲》等
10:莫扎特(1756一1791)
(1)名家介绍:
莫扎特(1756一1791)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出身于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即兴演奏和作曲就十分出色,被誉为"神童"。莫扎特的创作深受巴赫、海顿等人的影响,他的作品结构精致匀称,旋律欢快,风格明朗,乐观,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成员之一。他的创作,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辉总结。他为德国民族歌剧奠立了基础,创造出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体裁;他扩充并革新了器乐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谨。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的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2)代表作品: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歌剧二十二部,其中最著名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唐·横》、《魔笛》;交响曲四十九部,其中《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他还创作了奏曲、钢琴曲、室内乐重奏等多部作品。
11: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
(1)名家介绍: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1839-1881)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他1839年3月21日生于普斯科夫省卡列沃镇。很早就显示出惊人的创作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穆索尔斯基为刨建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作出了贡献。他的作品,表现了威严的悲剧、嘲笑的幽默、辛辣的讽刺、热情的喜悦、狂放的热情、雄壮的史诗气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民性。1939年,苏联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作曲家,把乌克兰国立音乐院改名为穆索尔斯基音乐院。
(2)代表作品:
他创作的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歌曲《跳蚤之歌》等,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12:雅各·路德维希·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
(1)名家介绍:
雅各·路德维希·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1809-1847)德国著名作曲家。他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一个高雅的家庭。门德尔松从小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九岁时便以钢琴家身份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十一岁开始尝试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由于他生活的环境,接触到文化知识界的卓越代表如海涅、黑格尔、斯文德、韦伯、莫舍列斯等人,他的精神和创作部成熟得很快。17岁时写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他的最杰出的事业是在1843年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门德尔松的作品,把浪漫主义的特点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既带有古典主义作品的严谨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格。作品风格素以精美、幽雅、华丽而著称,被誉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
(2)代表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五部交响曲(以《第三(苏格兰)交响曲》、《第四(意大利)交响曲》最著名)、七部序曲(以《仲夏夜之梦 》、《芬格尔的洞窟》最为著名)、还有《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及大量的钢琴等器乐作品。他还独创了"无言歌"这种钢琴曲体裁。
13:马勒(Gustav Mahler )
(1)名家介绍:
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作曲家、指挥家。1860年7月7日生于波希米亚卡里什特。6岁开始学习钢琴,15岁到维也纳进音乐专科学校,三年以后进维也纳音乐学院。1885年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圣保罗》大获成功。37岁时他接受维也纳歌剧院握有绝对权力的指挥席位,遂成当代伟大指挥家之一。1899年发表他《第一交响曲》。此后在指挥之外,他创作不断。在维也纳十年(1897-1907)他满腔热情投人音乐事业,普及介绍莫扎特、贝多芬和格鲁克的作品,并使听众能欣赏瓦格纳的完整歌剧原作。马勒是卓越的维也纳交响乐大师行列中的最后一个,这些大师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直到布鲁格纳和勃拉姆斯。
(2)代表作品:
他的代表作有九部交响曲,其中《第十交响曲》未能完成,后来经过编订已上演了。为纪念他的早夭女儿的《亡儿之歌》十分感人,还有《大地之歌》、《旅人之歌》以及清唱剧《悲叹之歌》等名作。
14:弗伦兹·李斯特
(1)名家介绍:
弗伦兹·李斯特 (1811一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2)代表作品:
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等。
15:约翰·施特劳斯
(1)名家介绍: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其父与其同名,被称为老约翰·施 特劳斯(1804-1849),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斯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继承了先父和兰纳等前辈的传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是一个多产作家,作品编号达到479号。由于小约翰·施特劳 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因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2)代表作品:
他是一个多产作家。其中圆舞曲 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行曲43首,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 首和轻歌剧16部。
世界著名作曲家 ---下cindy 发布于:2007-05-25 15:31
16:塞扎·弗兰克
(1)名家介绍:
塞扎·弗兰克(1822-1890)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原籍比利时,1842年以后开始了演奏家的生涯,并从事作曲和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他支持学生大胆新颖的创造,造就了一个完整的作曲学派,丹第、肖松、杜帕克等都是他的学生。他早期的作品不成功,很少流传。最后五年终于写出了他著名的《d小调交响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D大调弦乐四重奏》等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征:旋律气质不凡,表现力深刻,和声新颖,结构坚实协调。特别是"循环形式"的出色运用,可以说是他的独创。弗兰克的音乐作品往往是在沉思冥想中奔放出热情,反映出他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探求。但是他的作品在当时却不被人们所理解和重视。
(2)代表作品:
著名的《d小调交响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D大调弦乐四重奏》等,
17:法雅(Manuel de Falla )
(1)名家介绍:
法雅( 1876-1946)西班牙作曲家。1876年11月23日生于加第斯。1899年毕业于马德里皇家音乐学院。1907年又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定居阿根廷。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2)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舞剧《爱情魔法师》、《三角帽》。钢琴与乐队曲《西班牙庭园之夜》,以及歌曲集《西班牙民歌七首》等,其中以舞剧选曲《火祭舞》以及《西班牙舞曲第一首》最为知名。
18:比才
(1)名家介绍:
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他出生于巴黎,四岁开始学钢琴,九岁人巴黎音乐学院, 1863年比才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以后主要从事歌剧写作,作品有《卡门序曲》、《阿菜城姑娘》等。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得到深化,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2)代表作品:
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音乐多用舞蹈歌曲及分节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西班牙风格。在创作艺术上登峰造极,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剧目之一。
19:巴托克(Bartok Bela 1881-1945)
(1)名家介绍:
巴托克(Bartok Bela 1881-1945)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1881年3月25日生于纳森米克罗斯。5岁学习钢琴,其创作植根于匈牙利民间音乐传统,部分作品有动力性很强的节奏。由于作品十分严谨,限于客观原因,生前未能受到应得之荣誉,死后由于出版与研究部给以,以及演奏会的介绍,始被世人重视,而被列为20世纪第一流作曲家之林。
(2)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歌剧《蓝胡子的城堡》,管弦乐《舞蹈组曲》、《雨幅画》、《弦乐器、打击乐与钢片琴的音乐》、《乐队协奏曲》,以及《小提琴协奏曲》、《中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两架钢琴与击乐器的奏鸣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与《罗马尼亚民间舞曲》等。
20: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
(1)名家介绍: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卓越的、古典乐派最后的一位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生于汉堡。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但勤奋好学使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曲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而仍带有自己的特点。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此外,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四部交响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构思之宏伟和规模之庞大,同他的先辈有很密切的联系:他的音乐戏剧性可说来自贝多芬,对民间歌曲、舞曲等体裁的兴趣显然效法于舒伯特,他个人热情的叙述音调,则使他更接近于舒曼。他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吸取了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着力表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他的作品成为继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却各有其不同的思想内容,各自形成一部独特的音乐戏剧:《第一交响曲》象史诗那般宏伟,可以看到贝多芬"从黑暗到光明"的构思的强烈影响;《第二交响曲》是风俗舞蹈性的抒情诗;《第三交响曲》是一曲悲壮的颂歌,但它的戏剧性的终曲却令人神迷心醉;而《第四交响曲》的戏剧性发展则几乎达到古典悲剧的境界。
就其历史功绩而言,在德国音乐史中,人们时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与贝多芬相提并论,把他们比作三个主要支柱,即根据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勃位姆斯(Brahms)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
(2)代表作品:
著名的《D大凋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 4部交响乐:《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第四交响曲》
21:巴赫
(1)名家介绍:
巴赫 (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生于爱森那赫市一个音乐世家。他笃信宗教,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的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
(2)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弥撒曲》等,其中代表性的作品为大型声乐套曲《马太·受淮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宗教改革运动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器乐作品《布朗登堡协奏曲》六首、《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两集、《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意大利协奏曲》、《赋格的艺术》一集、《音乐的奉献》一集、《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六首等。
22: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
(1)名家介绍:
贝多芬 (1770-1827 )师从海顿、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由于一七九五年在维也纳举行第一次音乐会,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而闻名遐迩。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着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扎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贝多芬在声名如日中天之际患了耳聋的疾病。在此后,写了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同年,贝多芬又写作了极出色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隔年又接着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正的功力,如「华德斯坦」与「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八零八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号「命运」,一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第六号「田园」更可察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他的创作丰富,历史价值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他的「第七号交响曲」没有标题,华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热情奔放的终乐章。「第八号交响曲」是他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时他已届壮年对人生有更透彻的领悟,此后写作的音乐,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这全是有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第九号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
(2)代表作品:
钢琴奏鸣曲「月光」。
交响乐:第三号交响曲《英雄》、第五号交响曲《命运》、第六号交响曲《田园》等
No1 Cara Dillon《The Lark in the Clear Air》
Cara Dillon的声音清澈美丽,犹如天籁,不可否认Cara Dillon拥有极少数人才有的美妙嗓音。The Lark in the Clear Air里,Cara Dillon的声音伴着钢琴娓娓道来,除了陶醉还是陶醉。我非常喜欢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听这首歌,她能立刻让我回复平静。
《Craigie Hill》应该是大家更为熟悉的Cara Dillon的一首歌曲,一样的动听,听着如此纯净的声音,真的仿佛周围的一切也变得如此简单,美丽。
No2 The Bangles《eternal flame》
The Bangles的声音同样清澈动听,《eternal flame》好像也被梁咏琪翻唱过,不知道别人听这首歌是什么感觉,我听这首歌的时候精神是亢奋的,情绪随着歌曲推进,最喜欢那句is this burning an eternal flame,灵魂仿佛随着歌声冲出体外。
No3 Cranberries《Dying In The Sun》
小红莓乐队女主音Dolores的声音非常动听,这首歌的感动来自那几句不停吟唱的Like dying in the sun Like dying in the sun Like dying in the sun Like dying I wanted to be so perfect Like dying in the sun 仿佛那个为了爱情幸福的在阳光中离开的女孩就站在你面前安静的微笑。
No4 Whitney Houston 《I have nothing》
Whitney Houston 就不用多说了,这首歌阿妹也翻唱过,真的很经典,我最喜欢的当然是i have nothing nothing noting这里了。
No5 Mariah Carey《when you believe》
这首歌相信也不用多说了,个人还是比较喜欢MC的版本。
No6 Lene Marlin《 Sitting Down Here》
林忆莲的那首《我坐在这里》的英文原唱,当初听《我坐在这里》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这首歌的旋律,只是这首歌比较紧凑,气息不是很好掌握,英文的话就流畅自然多了。
No7 Christina Aguilera 《come on over》 CA的一首极具拉丁风情的歌曲,很好听,
No8 Sarah Connor & Natural 《Just One Last Dance》
经典抒情对唱曲目,刚开始的哼唱很有感觉,干净,明亮,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略带沙哑的合唱部分再次唱出不忍分离,尤其是听到turn round and round and round ,感觉自己仿佛也随着音乐旋转,,,
No9 Shania Twain《 Any Man Of Mine》
在我看来,这是一首非常性感的歌曲,Shania Twain性感的声音,总是感觉仿佛周围立刻弥漫上一层粉红色。
No10 Lene Marlin《 A Place Nearby》
Lene Marlin很纯美的女声仿佛来自天堂,这首歌听得我心碎,那种生离死别的不舍, 天堂是个很近的地方Heaven is a place nearbySo I won’t be so far away,
No11 Christina Aguilera 《Believe Me 》
CA的这首歌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我很喜欢,尤其是You believed in me When no one else did,,,You will always be
No12 Mariah Carey《hero》
MC的这首歌太经典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因首歌收到鼓舞,,也许be a hero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梦想
No13 Timo Tolkki《Are you the one》
这首歌的歌词很美,旋律也很美,因爱受过伤害的人,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然而他们对爱仍然向往,向往却怕伤害,这是一首会让我落泪的歌,Are you the one The traveller in time who has come To heal my wounds to lead me to the sun To walk this path with me until the end of time,是的,很想问一句,are you the one,,,
No14 Shawn Colvin 《Sunny Came Home》
这是一首乡村民谣,歌曲情绪变化不大,节奏比较简单,也许民谣歌曲都属于慢热型,很少能够象流行歌曲那样轰轰烈烈铺天盖地,但是我非常同意一种观点,民谣中的好歌很多,而且都是比较经典的。就象这首歌,据说是SHAWN进入音乐圈后近十年才大红大紫的作品。细细的品味,反复的聆听才会理解其中蕴藏的感情。
No15 Ronan Keating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
这是一首经典老歌,虽然我没有看过《诺丁山》,但是我已经为这首歌里的爱情所感动,爱情需要表达吗?真正相爱的人应该是心灵相通的吧。
No16 Caron Nightingale《 Promise Don't Come Easy》
又是一首经典老歌,《创世纪》里面也引入了,不要轻易承诺,遵守诺言也许真的很难。
No17 Sinead O’Connor《A Perfect Indian》
爱尔兰的光头女歌星SineadO'connor的声音如此细腻,唱出的完美的印第安人。我相信她一定是向往那草原骏马的,因为有同样的渴望,让我如此喜爱这首歌。
No19 Groove Coverage 《God Is A Girl》
这首歌我听第一遍的时候,居然没有听完,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让我窒息的感觉,尤其是这段反复的询问,god is a girl,wherever you are,do you believe it, can you recieve it god is a girl,whatever you say,do you believe it, can you recieve it
No20 有里知花《I cry》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它的演唱者是一个日本歌手,声音清新脱俗,整首歌如此柔美的歌声,属于一个同样柔美的日本歌手确实是在合适不过了,恐怕有里也没有想过她的这首歌不仅风靡了日本,还远渡重洋,以外国歌手之姿拿下夏威夷No1电台1027 Da Bomb点播第一名,并于当地发行同名限定单曲,this feeling's still burning strong 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 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rt can't get you out of my life no matter if we're apart,多少痴情的女子都曾经有如此的感受,不能挥挥手,潇洒的继续走,就只好,I cry, it's my only solution
No21 Dido《Thank you》
Dido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歌手,她的嗓音也非常的有特点,既有高音时候的高亢,又有略带沙哑,慵懒的声音,非常好听,Thank you这首歌的旋律非常优美,明快,Dido唱出了一个恋爱中的小女人的心态,相信你听了后同样也可以感受到恋爱的美好。
No22 Dido《This land is mine》
Dido的另一首歌,虽然这首歌旋律简单,歌词也简单直白,但是越简单的东西越能感动人,一个女子纵然再骄傲,当她遇到心爱的男子的时候,恐怕都会将自己的世界全盘割让把,This land is mine but I'll let you rule I let you navigate and demand
No23 Lene Marlin《One year ago》
多少人曾经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会回忆,会缅怀已经逝去的爱情和美好时光,会幻想可以回到过去,回到一年之前。Lene Marlin用她清澈动听的声音唱出了对往日的怀念和遗憾。And she wishes today Was one year ago When you cared so much for her
No25 Emilla 《Big Big World》
尽管这首歌对大家来说已经算得上是耳熟能详了,但是还是要荐,因为实在喜欢她简单的歌词,所表达的深厚的情意
No26 Angelica 《blue ghost》
《蓝色生死恋》的英文版主题曲,虽然我没有看过蓝色生死恋,也听不懂韩文版的主题曲,但是我被这首歌感动了,我相信蓝色生死恋描写的是一段缠绵悱恻的,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No27 Christina Aguilera《beautiful》
因为张靓颖的演绎,已经有很多人详细解释评论过这首歌了。
No28 Whitney Houston《I Will Always Love You》
休斯顿的这首歌相信大家也都十分熟悉了,但是不得不提,因为真的很经典。
No29 Mariah Carey 《without you》
MC的经典歌曲,写得最后真的很难忘记的就是一些经典的歌曲,也许真的听过很多遍,但是真的不会厌倦,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
No30 Carpenters《close to you》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