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时期的文明开化,为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极端化?

明治时期的文明开化,为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极端化?,第1张

从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思想文化上奉行“文明开化”,并以前两项为基础,最终实现“富国强兵”,让日本短时间内快速迈入近代化的大门。今天,我想和大家说一说明治维新时的“文明开化”。

日本明治维新时奉行的“文明开化”,提倡要“脱亚入欧”,即日本要全面汲取西方文明。不过,在文明开化的过程中,却又无不充斥着封建集权的倒影。

因为,另一方面,日本人又着重保护和发扬他们的传统文化,只不过,他们保护的传统文化,在核心上着实过于“传统”了些,即开始大肆宣扬神国意识及皇权意识。

说白了,就是让民众把神话当成建国史,再将天皇作为神的后裔,政教完美合一,无懈可击。

比如,自1868年3月开始,明治政府为了加强天皇的地位和权力,公然支持神道教对佛教的批判和诋毁,将其抬高至“国教”的地位。

日本神道教建筑 伊势神宫

这就是因为,有关天皇的神话,大都源于神道教。因此,

将神道教国教化,便是神国意识的重要特征。

与此同时,明治政府又创设纪元节(传说中初代天皇神武天皇的诞辰,现为日本国庆节)、天长节(现任天皇诞辰)、神武天皇祭等一系列“伪传统节日”。

不过,尽管天皇巧打如意算盘,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刮起的一股近代文明之风,还是改变了当地人们封建落后的思想。然而,

似乎日本人无论做什么,最后都要逐渐往极端的方向发展,哪怕是在“世风一新”的明治时期,文明开化阶段,日本人在不断汲取西方文明的过程中,到最后也变得极端化了起来,

这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日本开展文化改革,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化教育

首先,我们要来梳理一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改革的大致方向,即建立近代化教育。1867年,被誉为日本国民教师,同样也是明治三杰之一的福泽谕吉(现今头像仍被印刷在一万元面额的日元上),曾于文章《西洋事情》中,率先将“文明”一词引入到大众的视线中。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文明是指西洋文明,而不是文明的统一概念。同样是在

福泽谕吉的著作《文明论概要》

中,他曾对文明开化的定义做出过必要的解释。

福泽谕吉

在他看来,

日本老百姓思想之封建愚昧,是导致社会发展落后的根源,因此要想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发展教育,重新启迪民智。

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皆因学与不学。——福泽谕吉《劝学篇》

次年,福泽谕吉将自行开办的私塾,迁往东京地区,正式更名为“庆应义塾”(即日本现今的庆应大学),代表了日本近代以来第一所大致意义上的大学正式成立。

之后,明治政府又于第二年,将之前江户幕府时期的文化机构收归国有,开设西式综合高校,即,将开成所(明治维新后,开成所改为开成学校,主讲西洋学,包含西洋地理历史,理化学,兵学和外国语等)、医学校(主讲西方医学)合并,统称为大学校。后来又成立帝国大学(由医学校和开成学校合并的大学,初更名为“帝国大学”,后改东京帝国大学,二战后改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

1871年,文部省设立,主管全国教育。1872年,以文部省制定的《学制令》(规定了开始普及小学义务教育)为代表,日本国内开始全面兴办近代学校。

不过,由于此时正是新旧两种时期思想的冲突过渡期,《学制》在强制性统一颁布了几年后,各地不买账的现象愈发严重,为此,明治政府担心长此下去会丢了饭碗,便逐渐以《教育令》所替代。

所谓《教育令》,可以简单理解为:只要你学的还是日语,没忘本,该怎么教你们自己商量去吧。

但很快,

日本人极端的性格就开始显露出来了,即“和魂洋才”口号的出现。

对于那个时候的日本人而言,只要西方的东西能武装他们,老祖宗落后的东西就可一概不要。以至于,

福泽谕吉之后开始宣扬“脱亚入欧”的观点。

而我们知道,从地理上来说,日本脱亚入欧是不太可能的

。但说句玩笑话:

要说那一时期的日本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为啥不能来波海浪,将整个日本岛“浪荡”到欧洲去呢?

紧接着,

在脱亚入欧观点的影响下,文化改革对日本民间的影响,就如脱缰的野马一般,一发不可收拾,画风开始变得极为独特。

如日本学者

加藤祐一在《论文明开化的意义》

中写的那样:

吃猪肉被视为文明,打着蝙蝠伞在路上行走更是了不起的文明,穿着皮鞋直接踏上榻榻米,是给人带来点麻烦的文明,更不用说牵着的狗也踏上榻榻米,毁坏佛坛是了不起的文明,模仿西洋人的,耳之所闻眼之所见的新的事物,只要与他人不同,全都成了文明开化。

明治天皇像

可以看出,文明开化已经呈现出极端化的表现了,

而出现这种极端化的原因,是因为明治维新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影响过程。

也就是说,明治政府的高层***员,都知道何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开化,可一旦将这一举措下达到民间,被思想僵化的老百姓掐个头,去个尾,就从理解成功过渡到了“费解”的阶段。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明治维新时期的文明开化政策,在实践的过程中带有封建残留,且逐渐走向了极端化,因此,自然也就难免会走许多弯路。不过,虽然文明开化是在神国意识和皇权思想的大旗下循序渐进实行的,但它确实加快了日本迈入近代化的步伐。

岛崎藤村

岛崎藤村(1872—1943),诗人、小说家,日本近代诗的奠基者。原名春树,生于长野县筑摩郡一个古典学者家庭。1887年进明治学院,为《女学杂志》翻译介绍英国诗歌。结识北村透谷等人后,开始创作新诗。1897年发表了第一部诗集《嫩菜集》,宣告了日本近代抒情诗的成立。这部诗集,打碎了固有形式的桎梏,巧妙地把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日本民族的传统表现形式揉合在一起;其内容摆脱了封建思想道德的束缚,着重抒发个性和思想感情的自由、解放。用语雅俗兼蓄,细腻深沉,引起了广大青年心灵上的共鸣。1898年写出《一叶舟》和《夏草》两部诗集,1901年出版了第四部也是最后一部诗集《落梅集》。1899年藤村去小诸义塾任教,转向散文的创作,其创作手法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其后相继发表 《一叶舟》(1898)、《夏草》(1898)和《落梅集》(1901)等诗集。1904年汇编成《藤村诗集》。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破戒》(1906)、《春》(1908)、《家》(1911)等。他是日本笔会第一任会长,1943年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原名春树,别号古藤庵,又号藤生。1872年3月25日生于长野县筑摩郡一古典学者家庭,卒于1943年8月22日。1887年进明治学院。接受基督教洗礼,为《女学杂志》翻译介绍英国诗歌。结识北村透谷等人后,共同创办《文学界》,投身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开始创作新诗。1896年前往仙台任教,创作诗集《嫩菜集》,获得了新体诗人的名声。其后相继发表 《一叶舟》(1898)、《夏草》(1898)和《落梅集》(1901)等诗集。1904年汇编成《藤村诗集》。这些诗讴歌劳动和爱情,要求个性解放,也反映自由民权运动失败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徘徊、忧郁的心情。他的诗 以洗练的雅语和流畅的诗体歌咏青春的悲欢,为日本近代诗开拓了道路,对日本现代诗歌有很大影响。

随后,他的兴趣转向散文,并于1906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破戒》。小说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丑松是新平民,为避免社会的歧视,隐瞒自己的出身。后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响,公开了身份,以致不能继续任教。作品揭露野蛮的封建身份制度和各种恶势力,博得广泛赞扬。 藤村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地位由此确立。

长篇小说《春》(1908)叙述了《文学界》创办时的情况和他们的文学观,反映明治20年代新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抱负和苦闷,人物原型都是《文学界》杂志同人,因而有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

“大逆事件” 后完成的长篇小说 《家》(1910~1911),写明治时期两大家族20多年的兴衰史和在封建家族制度束缚下人们的苦恼,也描写了遗传、性欲对人的影响,被看作自然主义的代表作。 回忆《文学界》时代的《春》和描写世家没落史的《家》,开辟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新领域。

1913~1916年间,为摆脱恋爱苦恼而流亡法国,归来后决心以小说形式进行忏悔并求得新生,其结果是《新生》的发表。藤村最后一部杰作是1929~1935年间发表的宏大历史小说《黎明之前》。该书以主人公青山半藏为中心,表现明治维新前后人们的苦恼,饱含着作者的理想、憧憬、痛恨和怀疑。

藤村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创作手法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但受到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的影响,又具有自然主义特点。 岛崎藤村是一位既勇于剖析自己,又敢于揭露社会的作家。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回答者:yikasiluaa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8 22:17

郡一个古典学者家庭。1887年进明治学院,为《女学杂志》翻译介绍英国诗歌。结识北村透谷等人后,开始创作新诗。1897年发表了第一部诗集《嫩菜集》,宣告了日本近代抒情诗的成立。这部诗集,打碎了固有形式的桎梏,巧妙地把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日本民族的传统表现形式揉合在一起;其内容摆脱了封建思想道德的束缚,着重抒发个性和思想感情的自由、解放。用语雅俗兼蓄,细腻深沉,引起了广大青年心灵上的共鸣。1898年写出《一叶舟》和《夏草》两部诗集,1901年出版了第四部也是最后一部诗集《落梅集》。1899年藤村去小诸义塾任教,转向散文的创作,其创作手法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破戒》(1906)、《春》(1908)、《家》(1911)

19世纪中叶后,明治天皇维新变法,日本建筑转而接受西方影响,进入现代建筑时期。

神社是日本祀奉神道教、氏族祖先和英烈人物的建筑物。神社历来每隔一定时期即重建一次,名为“造替”制度。早期神社比较简单,用木板墙,下部架空,双坡木架草顶,不施彩色和雕饰。一种称为“大社造”,以岛根县出云大社为代表。另一种称为“神明造”,以伊势神宫为代表。伊势神宫位于三重县,传说起于远古时代。明治天皇以后的历代天皇即位时均要去参拜。它的“造替”制为每隔20年一次。神宫由内宫和外宫两大部分组成。正殿居内宫中心,是日本古建筑格式之一“神明造”的典型例子。

平安时代以后,神社建筑式样增多,出现了“春日造”、“流造”、“八幡造”、“日吉造”等。此后,神社的式样和数量都不断增加,到20世纪初期,日本全国有大小神社约12万所。

以明治时代为背景的作品:

动画:《浪客剑心》(其他很多只是借用明治这个时代名称,其实和明治时代根本无关,真正有“明治风”的动画作品,《浪客剑心》是其代表)

另,《千年女优》虽然内容是跨越了日本的各个时代的,但我觉得其近代气息还是比较浓烈的,和lz的“浅淡”风格非常吻合,推荐!

电视剧:以明治时代为背景的电视剧和**,主要是以一些知名的政治家或其它商界、文化界名流为题材的,对民众生活描写的不是太多(应该说是我孤陋寡闻吧,我研究日本近代史的老师应该知道很多),

电视剧上著名的大河剧有过近代史三部曲:《山河燃ゆ》《春の波涛》《いのち》,其中《春の波涛》就是明治故事。另外还有很多以明治维新为中心的电视剧,如《翔ぶが如く》实际是从幕末讲到明治。司马辽太郎的长篇小说《坂の上の云》也是以明治时代为中心的,其电视剧将在2009年上演。

当然,这些电视剧不一定都能找到,有点可惜。

可以去看NHK的相关纪录片。日本国内也把明治维新抬得特别高。并且把明治时期描述成文明的、开化的,与其后侵略的、参与二战的日本割裂开来。

但是,

明治时期实行的很多革新,德川幕府也在实行,明治并无法割裂幕府时期的进步。

明治时期的总总,当然也是其后日本侵略的重要渊源。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日本文学大抵受到日本政治的发展而分成三个时期,分别为王朝文学(8世纪至1868年),近代文学(1869~1912)和现代文学(1913~)而其简介如下:

奈良时期(8世纪)

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後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稍後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著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著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平安时期

(8~12世纪)

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条道路,《宇津保物语》开长篇物语的先河,这就为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作者以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源氏苦乐掺半的一生及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人生无常的佛学观和以哀为极至的美学观除紫式部外,许多女作家的作品都於此时脱颖而出,如《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这些日记成为日本後世文学中私小说的滥觞女性散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作者观察之敏锐细腻,用笔之纤柔清丽,一直为後人所称道此期散文创作的最後收获是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和历史物语《大镜物语》这些物语一改王朝物语的纤弱文风,拓展了物语文学表现的范围

镰仓室町时期

(12~16世纪)

随著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贵族和歌文学走向衰落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虽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连歌和俳谐的兴起二条良基,山崎宗鉴等人确立了连歌,俳谐的文学地位散文方面也出现了描写新兴武士生活的军记物语和抒发隐遁者之情的僧人随笔军记物语中臻於成熟的经典之作是记述平,源两大武士集团兴衰始末的《平家物语》小说刻画了平清盛等骁勇善战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现了他们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客观上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僧人随笔中的传世之作是鸭长明的《方丈记》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两篇随笔各具特色,被誉为随笔文学的双璧该时期诞生的能与狂言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能」著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为主,体现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世阿弥(1363~1443)在能乐的表演艺术和创作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江户时期

(17~19世纪)

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町人阶级(市民阶层)作为社会的主体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适应他们的审美要求松尾芭蕉在贞门,谈林俳谐的基础上,推出了世俗化的蕉风俳谐,井原西鹤铺写了町人的商业生活和享乐生活,丰富了浮世草子(风俗小说)的创作内容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木偶戏)更广泛地表现了社会下层人物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这种以俗为美的美学追求,导致轻文学(戏作文学)的产生,给後世文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明治时期

(1868~1911)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的赞许卓立於这一运动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猫》以嬉笑怒骂的讽刺给予近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有力抨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08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