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俄国50名历史人物加简介(不用很长),求求求

急需俄国50名历史人物加简介(不用很长),求求求,第1张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2、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年4月1日—1852年3月4日)是俄罗斯作家,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灵》(或译:《死灵魂》)和《钦差大臣》。

3、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家,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主要作品有《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几篇中篇小说,以及其代表作《罪与罚》。

4、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5、列林。 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是他的笔名。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6、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柴可夫斯基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院工作。22岁时柴科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可莱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7、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 1783-1852)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出生在图拉省的地主家庭,母亲是被俄国人掳来的土耳其人。茹科夫斯基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很早就对文学感兴趣,尝试自己创作剧本。1797年进入莫斯科大学附属贵族寄宿中学,在校期间同时受到古典主义和感伤主义两种流派的影响。

8、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俄国剧作家。1795年1月15日 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1829年2月11日在任驻波斯大使时被杀害于德黑兰。曾就学于莫斯科大学文学系、法学系和数理学系。大学时代结交不少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青年。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受到株连。1828年出任俄国驻波斯大使,在波斯人对俄国驻德黑兰使馆的袭击事件中丧生。格里鲍耶陀夫的戏剧代表作《智慧的痛苦》(又译《聪明误》)深刻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政治冲突和思想斗争。在塑造具有革命倾向的贵族青年形象恰茨基的同时,也描画了以法穆索夫为首的一群贵族顽固派。恰茨基单枪匹马地与法穆索夫集团进行搏斗,终因势孤力单而败下阵来。同时代的不少俄国人把恰茨基看作是十二月党人的艺术形象。《智慧的痛苦》也有较高的艺术性,除人物性格鲜明外,戏剧台词也十分生动,其中不少成了俄国家喻户晓的成语。格里鲍耶陀夫的剧作 还有《年轻夫妇》、《佯装的不忠实》、《大学生》。

9、 俄国作家。原名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别斯土舍夫。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曾任军职。1824年参加十二月党人的团体“北社”,属于激进派。曾率领部队参加起义,失败后被判死刑,后改为流放西伯利亚雅库次克服苦役。1829年被遣送高加索当兵,在同山民作战中阵亡。

10、克雷洛夫(1769年2月13日 - 1844年11月21日)是俄国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寓言家、作家,全名是伊万·安德列耶维奇·克雷洛夫(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рылов)。著名的作品有:《大炮和风帆》,《剃刀》、《鹰与鸡》等等。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是个贫穷的步兵上尉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特维尔度过的。克雷洛夫除了读书,还经常到集市上去,在这里他学会了意大利文,学会了拉小提琴,学习了绘画。

11、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 (1814~1841)俄国诗人。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1841年7月21日卒于高加索。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上中学时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

12、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1811—1848):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通过他的著作宣传了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而且第一个系统地总结了俄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科学地阐述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和美学见解,成为俄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文学评论与美学思想在俄国文学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它推动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美学观念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1848年6月,别林斯基因病去世,年仅37岁。

13、赫尔岑(1812~1870)Herzen,Aleksandr 俄国哲学家,作家,革命家。 1812年4月6日生于莫斯科古老而富裕的官僚贵族雅可夫列夫家,1870年1月21日卒于巴黎。他是私生子,所以不能继承父姓,但他的父亲十分爱他,给他取赫尔岑为姓,德语意为“心”,并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1829年秋进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数理科学习。学习期间,他和朋友奥加辽夫一起组织政治小组,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宣传空想社会主义和共和政体思想。

14、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俄文: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 ,英文:Nikolay Gavrilovich Chernyshevsky,1828年7月24日~1889年10月29日),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1828年7月生于萨拉托夫城一个神父家庭。18岁进彼得堡大学文史系。从此经常接近先进知识分子团体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潜心研究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1850年大学毕业,次年重返萨拉托夫,在中学教授语文,宣传进步思想

15、魏列萨耶夫 V V Veresaev(1867~1945) 俄罗斯著名作家,生于图拉的大家庭,父亲是医生也是社会运动者。自幼即展现优异的语文天赋,十三岁开始写诗。彼得堡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攻读医学,此后便一边从事医学,一边继续文学创作。一八九四年发表首篇小说《走投无路》,述说满怀理想的医生深入民间,防疫治病牺牲奉献,却不为民众相信,反被当作传播瘟疫的巫师,毒打至死。魏列萨耶夫与劳工及革命份子的密切往来,引起了当局关注,於一九○一年遭医院开除,且勒令两年内不得于彼得堡居留。同年,他依据自身经历写成《医生札记》,再度呈现了医生面对重重社会问题的无助。除了创作,魏列萨耶夫同时潜心文学研究,最卓著的成果莫过于《普希金资料汇编》和《果戈里资料汇编》两部传记资料,《果戈里是怎样写作的》便是在编纂后者的过程中,应邀写成。其他著作有:论析托尔斯泰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Zhivaya Zhizn》,论创作的《作家的条件》,小说《姐妹》等。

16、库普林(1870~1938) 俄国作家。1870年8月26日出生在奔萨省纳罗夫恰特市一小职员家庭。早年丧父,随母迁居莫斯科。1880年进士官学校,军校生活对他的性格产生很大影响。1890年毕业,编入驻波多利斯克省步兵团。这时期他开始创作。1894年退伍,在基辅以写作为职业。1896年曾任顿涅茨矿区工厂职员。1897年在波列西耶边陲地区当过诵经师。1901年迁居彼得堡,次年结识高尔基和知识出版社作家。后写了反映1905年革命的特写《塞瓦斯托波尔事件》。第一次革命失败后,思想趋于消极,同知识出版社断绝往来。对十月革命态度矛盾,既赞美革命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又担心祖国文化的命运。1919年全家流亡国外,主要在巴黎居住。1937年身患重病,回到祖国,次年病逝于列宁格勒。

17、布宁,全名:伊凡·布宁(1870-1953),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布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18、安德列耶夫(1871-1919)著,俄罗斯风格独特的小说家,他的出众才华曾经得到列夫·托尔斯泰、柯罗连科、勃洛克等同时代名家的赞赏。《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描写乡村神父菲维伊斯基笃信宗教,一心以为只要不动摇地信仰上帝,奇迹就会出现。为此,他一生都蒙受各种耻辱和苦难,最后只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勃洛克回忆自己读了这部小说,“感到震惊,觉得到处都充满不安,灾难已经临近,可怕的事件就要在门口发生……” 鲁迅称安德列耶夫是“绝望厌世的作家”、“其文神秘幽深,自成一家”。

19、绥拉菲莫维奇,1863年1月7日生于顿河州下库尔莫雅尔斯克镇哥萨克军人家庭。1877年因起草反对沙皇的宣言被流放。其间,他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01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出版。1902年参加“星期三”文学社,不久就成了高尔基支持的“知识”丛刊撰稿人。

20、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好意思,我实在是不知道还有哪些人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叶赛宁在俄国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是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

1、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2、文学特点: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正是由于叶夫图申科从深层次上把握住了导致"叶赛宁气质"的成因: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

3、个人作品:《夜》、《狗之歌》、《我记得》

代表人物有贝多芬、罗伯特·舒曼、弗里德里克·肖邦、约翰·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等。

一、贝多芬

1、人物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2、代表作介绍

①、《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The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Op55,又名《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4年的交响曲,作品55号。

交响曲第一乐章描绘了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亦是贝多芬独创;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凯旋进行曲式的终曲。、

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曲宏伟壮阔。

②、《c小调第五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

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二、罗伯特·舒曼

1、人物简介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舒曼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

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

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两年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2、代表作介绍

①、《蝴蝶》

《蝴蝶》是舒曼最早的杰作,其特点是优美的散文形式。

全曲由一个六小节的序和十二段小曲组成,每段的标题是:《化装舞会》、《巴尔特》、《布尔特》、《假面》、《维娜》、《布尔特之舞》。

《交换假面》、《招供》、《愤怒》、《卸装》、《急忙》、《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

②、《维也纳狂欢节》

《维也纳狂欢节》是舒曼所做的钢琴套曲作品号为Op26,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舒曼最后将Op26题献给莫南德·席勒,他描绘它为“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

三、弗里德里克·肖邦

1、人物简介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

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2、代表作介绍

①、《c小调革命练习曲》

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悲愤欲绝。

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②、《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

降E大调大圆舞曲(Valse Brilliante, op18)是肖邦献给罗拉·波斯沃德**(Laura Horsford)的一首圆舞曲,是肖邦最著名的圆舞曲之一。此曲旋律轻快欢乐,颇受大众喜爱。

四、约翰·施特劳斯

1、人物简介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与其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同名,故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Vater)或约翰施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I)以区别。

他的祖父名叫约翰·迈克尔·施特劳斯(1727 - 1800),是一名皈依了天主教的犹太人,原来住在利俄波德斯塔特(Leopoldstadt),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

他的父亲叫弗郎茨·博尔加斯·施特劳斯(Franz Borgias Strauss, 1764年10月10日——1816年4月5日),会拉小提琴。

母亲叫芭芭拉·多曼(Barbara Dollmann, 1770年12月3日——1811年8月28日),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

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

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了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

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2、代表作介绍

①、《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

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五、柴可夫斯基

1、人物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

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

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

2、代表作介绍

①、《悲怆交响曲》

《悲怆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大约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另有一说为柴科夫斯基因同性恋被判死刑,服毒自杀),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浪漫主义音乐

1、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2、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1889年6月23日 -1966年3月5日),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阿赫玛托娃为笔名,原名是“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连科”(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Гóренко)。

在百姓心中,她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普希金曾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在苏联政府的嘴里,她却被污蔑为“荡妇兼修女”。 著有诗集《黄昏》、《**的群鸟》、《车前草》、《安魂曲》等。 她的诗体现出俄罗斯古典诗歌优美、清新、简练与和谐的传统,深受读者喜爱。

3、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1890年2月10日生于莫斯科,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1957年,发表《日瓦戈医生》,并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因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被迫拒绝诺贝尔奖。

4、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Михаил А Шолохов 1905-1984),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1965年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5、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1、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2、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

3、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4、赫尔岑——俄国哲学家,作家、革命家;

5、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

人物介绍:

一、玛克西姆·高尔基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1917年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革命出现的混乱、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及各种暴力事件,高尔基与列宁及新政权之间产生了矛盾。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

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二、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三、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四、赫尔岑

赫尔岑(1812年~1870年)(Alexander Herzen),俄国哲学家、作家、革命家。赫尔岑被称为俄国社会主义之父。在信仰上,赫尔岑是农业民粹主义(agrarian populism)或农业集体主义(agrarian populism)、唯农(民)论(Agrarianism)的倡导者。

五、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参考资料:

弗朗西斯·培根—

赫尔岑—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维克多·雨果—

玛克西姆·高尔基—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舒伯特、韦伯。

中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门德尔松、李斯特、肖邦、柏辽兹、舒曼、勃拉姆斯。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他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

他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但许多歌剧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最迷人的光彩。

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

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

参考链接:浪漫主义音乐_

你好:

具体作品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拜伦的作品,浪漫主义之父——卢梭的作品

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十八世纪晚期,十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他是一个全欧洲性的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直到20世纪仍余韵不散法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刻、小说和戏剧领域;英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于诗歌、历史画和风景画领域;德国浪漫主义则在音乐、诗歌和绘画领域皆有体现

西班牙画家--戈雅(Francisco de Goya ,1746至1828)是一颗耀眼的星辰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酉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P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97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