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开启了一个什么时代?

楚辞开启了一个什么时代?,第1张

作为崭新的文学样式,楚辞的创作开启了浪漫主义的先声,培养了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一大批人才。西汉末年,刘向辑录这些作家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最早的浪漫主义流派。

楚辞的作者无疑应以屈原为其最杰出的代表。屈原的作品利用民歌体的形式,吸取民间文学的丰富养料,深邃的思想蕴涵于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之中。尤其《离骚》、《九歌》,构思谨严而奇特,感情深挚而热烈,对后世文学影响极深。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这篇宏伟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斗争,同时也表达了斗争中所遇到的挫折以及内心的苦闷。屈原常常征引历史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从中寻找经验教训,其中有些地方可以和史书互相参证补充;从《离骚》中关于羲和、望舒、飞廉、丰隆、宓妃的记述,也可窥见上古神话传说的一斑,而“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等看起来很艰涩的诗句,则是考证古代天文历法的重要资料。《离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异彩。诗人那炽烈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追求真理,追求完美的政治,追求崇高的人格,至死不渝,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九章》由九篇作品组成,其内容都与屈原的身世有关。例如《橘颂》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橘树灿烂夺目的外表,和“深固难徙”的品质,以表现自我优异的才华、高尚的品格和眷恋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怀。《怀沙》一般认为是屈原临死前的绝笔,诗人再次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志向,并以更为激愤的言辞指斥楚国政治的昏乱。《九章》的大部分都反映了屈原流放生活的经历,将纪实、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以华美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写出复杂的、激烈冲突的内心状态。

《九歌》本为古代乐歌,相传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基础上创作的《九歌》,沿用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称,共11篇。其中保存了关于云神、山神、湘水神、河神、太阳神等的神话故事,是研究上古民俗和楚文化的珍贵资料。《诗经》中的祭祀乐歌通常都是典雅而庄重的,《九歌》则不同。它用富丽奇幻的语言,描绘出盛大的、活泼而亲切的祭礼场面。诗中的神灵都被赋予了人类的品格和情感,美好而可亲,这些都反映出在南方的民间信仰中人神共处的特点。

《天问》是一首长诗,在它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提出的172个问题中,也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古史资料。例如,关于鲧、禹治水的传说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涉及鲧和鸱龟的关系,禹和鲧治水方法的不同,禹治水时曾得应龙之助,禹娶涂山氏女等细节;关于后羿的传说所提的问题又涉及后羿射日等细节。关于商之始祖契,以及自契至汤的历史,文献资料十分缺乏。《天问》透露了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重要线索,其中涉及契、王季、王亥、王恒、上甲微等殷人先公先王的内容,尤为宝贵。

在艺术成就方面,《楚辞》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情感。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词语繁复,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性格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及神奇瑰丽的想象。《楚辞》中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离骚》中那一次次壮观的天界之游,望舒先驱,飞廉奔属,想象极为大胆奇特,使得屈原的自我形象显得高大明洁、激动人心。

中国古代神话由于种种原因,传世较少,而《楚辞》,尤其《天问》是我国神话材料保存得较为集中的文学作品。《离骚》、《九歌》、《招魂》中都有不少神话或神话形象,使得诗歌显出缥缈迷离、瑰丽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许多诗人有着巨大的影响。

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由于屈原卓越的创造能力,使这些意象与他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融为一体,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如曹植《洛神赋》曰:“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李贺诗多寄情于香草美人,如凄婉哀绝的《苏小小墓》等。而蒲松龄一生不遇,在《聊斋志异》中渲染花妖的美丽形象,自云:“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显然也是受到了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响。

《楚辞》无愧为后世文学创作可堪借鉴的典范,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光辉历史,不读《楚辞》是不可能做到的;要理解中国文人的爱国精神和敢于牺牲自我捍卫真理的高尚情怀,不读《楚辞》也是不可能获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5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