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里西墙上贴马到成功画好

卧室里西墙上贴马到成功画好,第1张

卧室是我们休息睡眠的地,不适宜挂一些激励,向上,功利性的字画,应该选择一些寓意吉祥,美观大方,温馨浪漫,和谐生动的字画,就像易从商城的荷花鸳鸯图,玉兰双侣图一样,或者是富贵牡丹画,五福梅花图这些都可以挂在卧室,既能美化环境,促进睡眠,改善心情。

路向前,出生于山东,现居住北京。自幼临摹中国历代花鸟画大师画品,潜心研习写意、工笔花鸟画,尤其擅长画马。其绘画风格细腻、艳丽、富有神韵。路向前老师的作品曾在多家报刊发表并并被国内外多家画廊和个人收藏。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开始对艺术有所追求,与买幅画挂家里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里的墙上画上几张画,而传统的水粉颜料和油画颜料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所以丙烯颜料也就应运而生了。除此之外,墙体绘画材料还有哪些呢?现在的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墙体绘画材料只有三种。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的其中之一就是丙烯。

墙体绘画材料

墙体绘画材料最为常见的颜料只有三种:水粉、丙烯、油画颜料。

在现在的市面上,最为常见的颜料只有三种:水粉、丙烯、油画颜料。我们选择用丙烯作为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根据需要来确定的。首先考虑清洁,学过画画的朋友都知道,水粉画了不管多长时间,只要你用水一湿它还是会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用水粉进行墙体绘画的话是无法进行墙面清理的。然后我们还要考虑造价和工程量,我们都知道油画是干的非常慢的,并且同量的油画颜料要比丙烯高出2~3倍,如此一来他也就不适合最为墙体绘画颜料了。而丙烯则是综合了水粉和油画颜料的优点,它既干的比较快,又防水。

其实说到底,丙烯颜料就是一种由丙烯酸和颜色维颗粒混合而成的新型材料。下面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它都有哪些优良特征吧!

特征一:干的快,与油画要几个月才能干相比。丙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干,大大节约了我们的画画时间。

特征二:防水,丙烯与水粉颜料不同。它在干后会在墙体的表面形成一层胶质层,类似于橡胶的那种材质,用水是完全洗不掉的,多所以不用担心墙面无法用水擦拭。

特征三:颜色饱满、鲜艳。在使用的时候不管我们怎么调色都不会使颜料变得脏或者灰。

特征四:作品的保存时间较长,油画保存的时间长了会慢慢被氧化,变硬、开裂等情况。水粉画保存的时间长了会慢慢褪色,不出几年我们就会发现基本上什么也看不出来了。但丙烯画不同,它在干燥后会形成一层胶膜,这层胶膜的性质和塑料差不多,可以保存的很久很久。

墙体绘画教程

墙面处理

墙面的处理是一个比较基础的步骤,主要包括找平与刷底漆等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手绘上色的方便性与产品的持久性,我们会建议在刷好乳胶漆的墙面上进行绘画。

图案规划与底稿

规划好图案的样式、尺寸与位置后,用笔在墙上轻轻的勾勒出图案的轮廓,,这点对于没有美术功底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选配涂料

按照自己心中的预期效果购买并调配好涂料,如果不清楚涂料的效果,可以先观察色板或样品涂料的效果。根据自己的需要,大家可以选择丙烯颜料或高光、平光的乳胶漆。

上色

上色前,在墙壁前的地面上铺满抹布或报纸,避免污染地板。如果手绘的图案在色彩上比较单纯,可以选用拓印的方式来上色。

完善维护

画完以后,使房间保持通风,而且在墙面干透之前应避免触屏成品。丙烯颜料本身很少会出现掉色、脱落的现象,不过实在不放心的朋友可以再加涂一层透明漆。

墙体绘画多少钱

开关插座装饰画:单色20元三色40元复杂多色60--100元左右

花卉、藤蔓;卡通造型等,单色,剪影效果:100元/平米左右

花卉、藤蔓;卡通造型等,三色,淡雅效果:150元/平米左右

花卉、藤蔓,多颜色:200元/平米左右

童趣、可爱童话、时尚浪漫爱情漫画:300元/平米左右(带背景色)

国画名家临摹:350~500/平米

籍里科生于法国里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随古典主义画家学画,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名作,并到意大利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因笔下的人体结构严谨,富有雕塑感,他曾被誉为“法国的米开朗琪罗”。使籍里科名留青史的是他取材自一起海难灾祸的油画《梅杜萨之筏》。

自由引导人民法国德拉克罗瓦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当月27—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市民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3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继而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图中那位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正在召唤群众前进的青年姑娘,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征。她旁边的少年鼓手正挥动着手枪,急速地向前奔跑。另一边头戴高帽的大学生正意志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他身后有两个工人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自由女神的三色旗,期待着自由的来临。他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如果仔细观赏,还可以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

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德拉克罗瓦只要拿起画笔,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发出巨大的叫啸。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做“浪漫主义的狮子”。

在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方面,除去伦勃朗外,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在表达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除鲁本斯外,很少人能达到他那样动人心弦的程度;在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的东西变成艺术形象上,除米开朗琪罗外,没有人具有他那样的才能。

德拉克罗瓦是法国人民的骄傲,他的大部分作品被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专为保存他的作品辟出好几间展室。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自由***民》、《但丁之舟》等。

干草车英国康斯坦布尔

康斯坦布尔,英国画家。1776年6月11日生于萨福克,1837年3月31日卒于伦敦。曾受业于皇家学院,深受风景画家J法林顿和JT干草车康斯坦布尔史密斯的影响。1805年制作祭坛画《基督赐福幼儿》。

成名作《干草车》轰动美术界,获当年巴黎沙龙金奖。这是一幅画面上充满阳光、充满温暖和生活气息的风景画,给青年画家很大影响。他的许多表现田园风光、描绘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摆脱了构图和色彩上的因袭规矩,摒弃了传统的棕色调子。他创造的用调色刀把未经调配的色块平铺在画布上,使湿润的画面产生无穷的闪烁着亮光的点子,被后人称之为“康斯坦布尔的雪白”。

代表作《山谷田庄》(藏于维多利亚博物馆)、《麦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布赖顿海滩》等,表现了他对光色的大胆探索,激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预示着印象主义画家对光、色的追求。

后人为纪念他,把巴黎圣马克大街一家餐厅的一个房间命名为“康斯坦布尔沙龙”,四周悬挂着他的作品,以供人参观。

拾穗者法国米勒

《拾穗者》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得具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的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中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米勒一生热衷于农民题材。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而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蒙特芳丹的回忆法柯罗蒙特芳丹的回忆柯罗生于巴黎卢浮宫与杜叶丽公园附近,在近80年的生涯里,留下达3000幅作品,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其中,风景画占大部分。“在我的生活中,只有一个梦寐以求的目的,这就是画风景。”他说,以寄于自然的坚强感情和不屈服于任何打击的忍耐力来追求自然,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最好不要从事画家这个职业。他终生热爱自然,主张走向大自然。

柯罗一生过着独身生活,艺术占据了他整个心田。而他在画坛的成名和荣耀,是靠着每年参展巴黎的秋季沙龙所获得的。在19世纪的法国绘画史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相继争辉,柯罗漫长的一生经历了所有的这些美术运动,但他均非开创这些流派的先锋人物。他受古典美术教育,曾是忠实的古典主义者。他热衷浪漫主义的自然观念,对自然的崇拜,使他成为诚挚的写实主义者。因此,批评家认为柯罗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他汇合了19世纪所有的主流,而为当时刚刚兴起的印象主义开辟了道路这一幅《孟特芳丹的回忆》,是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

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柯罗当年曾涉足那里,感受过那一片花园景色的美。这幅画就是艺术家对这一美景的回忆。

画面展开在湖边森林的一角,晨雾初散,清新的林地与湖面的水气构成一种温暖湿润的大自然感觉。右侧一棵巨树占去画面约3/5,对面一棵小枯树与它相呼应,加强了画面的平衡感。树枝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显得和谐而富有节奏。两树的中间显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和煦的阳光从树叶间散落到草地上,点醒了四处绽开的红色小花。一个穿红裙的妇女面朝着左侧的那棵小树,仰着头举起双手采摘着树干上的草蕈。

在整幅画上,这3个人物显得生意盎然。画家虽把他们都处理在一边,但却疏密有致。柯罗画风景,常常喜欢在前景画上几棵柔弱斜倚的树枝,来加重画面的抒情性。如这幅画中左侧的那棵小树,也属这种情况。你看那小树歪扭的姿势,显然是由于微风的长期吹拂所造成。它倾斜的枝干更显出婀娜多姿的舞蹈美,给整幅画平添了无限诗意。妇女的红裙与头巾是全景的最强音。细细品味此画,观者几乎可以听到细枝与树叶的瑟瑟声。

这种大自然的情趣绝不是梦幻却胜似梦幻。画家完全用暖色铺染画面,整个色调显得细声细语,没有激情,只有和谐。如果没有画家对自然美的强烈感受,是难以给人们留下这么多难忘的印象的。这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一幅真实的抒情画。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

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艺术就是爱,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柯罗一生还未体验过渴求订件或拼命赶制的心情。他的后半生没有卖过一件作品。一旦下雨,他就安心等待天晴之后再去写生。他喜欢明朗的晴天。在他看来,写生之作只是为在画室里创作所作的素材准备。这说明,柯罗的风景画之魅力,不是由于他面对写生,而是他从生活中提炼出他所发现的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406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