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好心情.坏心情)?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好心情.坏心情)?,第1张

走在乡间小路上,如果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周围景色优美,那么可能会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舒畅。然而,如果天气恶劣,例如暴雨、大风、寒冷等情况,则可能会让人感到心情压抑、不适。另外,如果身体疲劳、腿部酸痛,也会影响人的心情。因此,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天气、身体状况等。

  在我的心中一直有那么一条七十年代的家乡的乡间小路,它蜿蜒延伸在公社和大队之间,那是一条坑坑洼洼,弯弯曲曲,仅能让两辆牛车勉强交汇通过的小路。

 从我记事起,它就像根羊肠贯穿着数个错落的自然村落,路的两旁,分别种植两行略显伟岸的白杨树,倒映在筑路时开挖出的宽窄不一的清澈的小河水里。春来,树下绿草萋萋,给黄土的小路增添了一些生机,梢头片片翠绿迎风飘摆,发出哗哗的掌声,夏日枝叶茂密宛若一条绿飘带,舞动在错落的树庄之间,秋风一吹落叶如蝶,突兀地露出喜鹊的窝、啄木鸟的巢,冬雪飞舞,挂满枝丫,一帧北国风光的丽景,呈现在苏北沿海的大地上。

 在这条乡间小路上,当时行走最多的,恐怕就是身背书包的少小儿郎。我就是其中一位,每天四次往返,足足跌跌撞撞了五个年头的读书郎,对它有着极深的记忆和情感,每每想起它,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让我分不清,道不明究竟是何种感受、何种心情、何种印迹。

 记得第一次走上这条路,是在1971年的春节刚过,春寒料峭,雪,时断时续地飞舞在朦胧的天空,我在学前班老师、一位来自南京的知青姐姐的半逼半哄下,被送到村办小学报名。回来时长达四公里的路上,她千叮咛、万嘱咐地要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能成为有文化的人,既能报效祖国、孝敬父母,更能对得起自己。快到村口时,她还重复数次教我唱当时的红歌:《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从此我幼小的心灵与这条小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天早上,披着晨光,迎着朝阳,丈量一次,中午心急火燎地赶回家,草草吃点中饭又赶着回学校,等到日落西斜红云夕照时又背起书包,倦怠而又轻松地往回走,高兴时还会哼上几句,音乐课上刚刚囫囵吞枣学来的歌,男生们会你追我赶,有时会玩起**上打仗的游戏,女生们一般都很文雅,不慌不忙,往往会交头接耳,好像有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知心话语。

 那时路上的交通工具极其简陋,偶尔能看到一、两辆当时的奢侈品——大国防自行车,余下就是弯成77号的11号的腿伴随独轮车,因而路上及其安全,大人们极少接送,也不用操这份闲心。即使出点事故,也就是那些借骑自行车的人慌张而致,最多擦破点皮而已。

 在这条路上,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老远就可以听到的扁担的'吱吱、呀呀声,每每听到,我心里就会想起朱老总的扁担歌。肩担扁担的人无论肩上有多沉,看起来总是那么优雅,一只手轻轻地扶着扁担,另一只手秧歌似地前后甩着,脚步显得轻盈而快捷。要想多听一会,跟上趟,必须一路小跑地追着他,每逢此时,挑担人也往往会高兴起来,更是加快脚步,说说笑笑,来逗引我。那时是因孩提时代朦胧懵懂,现在想起来,挑担的人是何其辛苦,他们的优雅只是无奈和辛酸的掩饰罢了,但仍不乏美的韵律。

 行走的次数日渐增多,对路边的野草、白杨、小河、小桥可谓了如指掌,夸张一点说,就是闭着眼睛也能来去自如。穿越春花烂漫,夏日繁星,秋月雁阵,冬雪絮飞,随着年轮的增加,我开始会留心观察沿途的人、物、景的变化,也会暗中细细品味、咀嚼这条黄土垒砌、踏实的乡间小路的韵律和风骚。

 倘若是连续数日天气晴朗,特别是春、夏、秋三季,随着车轮碾压和鞋的踩踏,地面就很快会形成厚厚的一层粉状尘埃,不从清洁角度来讲,行走其上,惬意、舒服。但此时千万不能风婆露面,哪怕是一小股偶然的旋风,立刻平静就会幻成无声的远古的厮杀战场,稍不留神,定然让你泪流不止,咳嗽不已。

 走进雨季,童心晦涩,倘若是倾盆大雨,倒还仿碍不大,尘土随着雨水,冲进两旁树根、河中,只会留下点缀的小小的湖面、池塘,只要越过、绕过即可,大雨也给路边草、树荡涤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空气也更加清新怡人。假如是连续数日霪雨霏霏,那就若不堪言了,鞋子跑进了书包,无论男生女生只好光着脚丫,一步一滑,深浅不一,稍不小心,就会摔成泥猴,男生尚可厚一厚脸皮,混进教室,而女生定然会哭哭啼啼往家跑,不一会就成花鼻猫一只。

 最要命的是冬天,雨雪交加,朔风狂吼,夜里的冷,带来了早晨的路滑,白天羸弱的阳光,融化冰冻,使小路泥泞不堪,大人们皆要当心,孩童根本无法行走,要么改道麦野,要么改道河坎。每逢中午,好多胆小的学生,有时宁愿饿上半天,也不愿尝试回家,生活条件的限制,本身衣着单薄,显得冷上加冷。

 倘若是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褪去冬装的厚重,像卸了甲胄的将士,轻盈充满身心;树上的鸟儿,成群地嬉闹,结对地呢喃,歌唱的有之,媚舞的有之;有一种鸟,到现在我都叫不上它的名字,只记得它的啼鸣特别悦耳,嘴里像衔着露珠,充满水意,让人有置身山林幽谷之感,步入林荫,鸟声一点一点滴下来,一滴一滴地洒下来,恰似勿用编排的天籁之音,让人流连,让人忘返。路边的野草俗花,虽无牡丹的雍容,也无芍药的名贵,更无海棠的耀眼,但是竞相次第的绽放,香气浓郁,引来无数破茧成蝶的翅,翩跹起舞,辛勤的蜜蜂,更是不亦乐乎。小河里的鱼儿,激情四射,你追我赶。缱绻悱恻在稀疏的水草嫩绿之中,倒映水中的白杨树冠成了它们天成的荫护,春风掠过,摇曳起水草那婀娜多姿的倩影。

 夏日炎炎,聒噪的蝉,“知了、知了”地叫唤不停,白杨的绿荫,便成了足迹的追寻、热捧,路迹便自然而然地从中央改到两旁,稀疏的阳光跌落路面,幻成夜空的繁星,随风而动的绿叶,使繁星还不停地眨着媚眼;田野的清新,穿林而过,像冰镇的毛巾撩拨着路人的汗水;偶尔的蛙鼓,告诉你它呆的地方更为清凉;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只有爽快,只有开心,烦恼和忧愁早已被潜往爪哇国去了。但温馨提醒,无论你有多开心、有多惬意,请你脚步放轻盈一点,沉重的脚步定会惹来满头满面的蝉尿,当然即使这样,你也不要担心,因为蝉是饮晨露、吸树汁的洁净之物,绝不会作践了你称心如意的衣裙。

 金秋九月的到来,是休整一夏后新学期开学的时节,欢喜雀跃的我们踏着硕果累累映衬中的小路,好像一切都充满着新鲜的感觉和氛围。间或连接小河的池塘,叶裙亭亭,出水芙蓉袅袅娜娜,白的耀眼,紫的夺目,相映成趣;顺风飘至的清香,难免会让你放慢脚步,走近河边,满目都是漂浮水面、体丰圆润的红菱的角,略一低头伸手,定会让你大快朵颐。但当时那些都是集体的东西,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我们绝不会去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即使眼馋也要等到社员采摘,分摊到户时再大饱口福。随着秋意渐浓,阵阵秋风,无情地摘下白杨那被秋霜染成杏黄的枯叶,抛向邻近的天空;似蝶飞舞的叶,经过短暂的翩跹,深情地投入大地的怀抱,不久将化为春泥报孝母根;树根边的小草,绿意殆尽,枯黄成了主色调,萎缩成了主旋律,不无聊赖地期待着春风吹又生。

 三九严寒,是冷的天下,冷的无情,同样也主宰了这条乡间小道。善解人意的白杨抖落叶蝶,光秃秃地用树干、树枝抵挡朔风的同时,为行人礼让出了尽可能多的阳光,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三麦的黛绿,给行人带来了春的回忆、春的憧憬。日复一日的冷,使路两边的小河不经意间铺上一层厚厚的洁白晶莹,平静如镜,再狂的朔风也无法兴风作浪,不要几日就诱惑了男生的脚,尽管会摔得鼻青脸肿,可逞强好胜的心,还要踏上光滑,百试百爽后,河面上就多了不少展翅的鹰、滑翔的鸟,还有那步履蹒跚的雏……于是,路再一次改道了河面上。无怪,鲁迅先生曾说过,这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当然用在这里有点不恰当,但现实就是这样,冷把脚改走在河面上。

 当然,这条乡间小路,走动的不光是莘莘学子的脚,迈的不光是读书人的步,和其他的路一样,也走过了卖货郎的拨浪鼓,走过了家禽的鸣叫、鲤鱼的跳,走过了翠绿的蔬菜、洁白的葱,还走过了小麦橙黄、稻谷的金,走过了民兵的红樱、当兵的枪,还有那队长的沉思、支书的焦虑……有人会说,轿车走过吗?走过,但,绝没有现在的宝马和奥迪。

 离乡南下时,我特意到那条乡间小路漫步了两趟,沉思中想寻找一点情丝的依托和记忆,似乎没有找到什么值得珍藏的,可现在离乡二十几年了,它却像永恒的经典,弯弯曲曲,蜿蜒伸展在我心海中,原来它润物无声地隐身在我心海的最底层:浅吟低唱,轻歌曼舞。

 也许,这条乡间小路,随着生活的富足、富有、富裕,早已被扩建成康庄大道,但它会永存在和我一样多年行走其上的人的心海,因为,它不仅是我们走出乡村的必经之路,也可以说是我们凌空的翼、入云的梯,更是我们走南闯北的坚强基础和维系家乡之念的情丝之一。

每一次,当我经过这条路时,我和小路都会互相打招呼,用目光表达我们之间的友谊。路旁的树木,像一群钢琴家,风是她们的指挥。每当微风吹过的时候,她们就会按起琴键,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哗哗的乐声,平添了几分生活的乐趣。

  同样让我迷恋的,是路旁的景色。

  而路旁之景最美的时候,是夏秋两季。

  夏天,周围一片绿色,好似一片碧海,一阵微风吹过,地里的庄稼随着风的节奏,挑起了舞蹈。在路上,不是出现一条条岔路,是我的心头冒出一个可笑的念头:杨子邻居的羊就是从这里走失的吧?偶尔地,还会出现几座房子,红瓦灰墙,有点儿像海市蜃楼。碧绿的树叶,常常使人忘却夏天的炎热。美丽的景色,总能让我陶醉其中。

一、教材分析:《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代表作品,由内地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和我国美声唱法代表性歌唱家施鸿鄂先生引入大陆并唱响。《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二、教学目标:1、聆听和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根据《乡间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农村的爱。三、教学重点: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四、教学难点:理解、表现《乡间的小路》的情感内涵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六、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音乐:课堂里回荡着悠扬的歌声《小路》,学生在歌声中走进课堂。课前酝酿“乡间小路”的气氛)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校园民谣吗?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师和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在萨克丝《归家》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乡间的小路》,体会歌曲意境。歌词里所描写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看“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还有“牧童的歌声、笛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惬意,不管

乡村规划山东省农业园区规划工程中

至如今,犹记得家乡的那条小路,悠悠,荡荡,摇摇。小时候,总喜欢在傍晚的时候走过那条小路,路旁不知名的山丛丛簇簇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其间总是夹杂着几棵小草那样蓬勃生机,让我魂牵梦萦。一路上混合着空气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带着熟悉的味道。这样一条小路,伴我走过儿时的那些岁月。

乡村小路

我的外婆家在象山,是一个半边靠山风景美丽的小村庄。记得以前去外婆家的路都铺着石头,七高八低,特别到了晚上走路总是绊脚,一定要拉着爸爸的手才能顺利走完这段小路。

今年的新农村变化可大了!以前的石头路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条宽宽的水泥路,两边还种着各种花草,一直延伸到每户人家的门口,路边都造起了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50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