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史学和文学有哪些主要著作、内容?

战国时期的史学和文学有哪些主要著作、内容?,第1张

1、《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庖丁解牛》

2、《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齐桓晋文之事》《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

3、《荀子》,作者荀况,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劝学》

4、 《韩非子》,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韩非,荀子的学生。《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五蠹》

5、《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察今》《察传》

6、《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作。《愚公移山》

7、《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刺秦王》

8、《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楚国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离骚》为代表作。《涉江》

《孔子》

孔子的思想传播了几千年,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是真正的圣人。关于孔子的影视作品也比较多,个人觉得最好的就是1990年的《孔子》,用影像生动的表现了他坎坷的一生以及博学的思想,看过之后绝对受用无穷,为我们传达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智慧。除此之外,本剧极为考究,细节非常到位,泥路、服饰、灯光、道具全都尽可能还原古代场景,不像现在什么朝代都是华丽的服饰,金碧辉煌的建筑,一点也不尊重历史。同时也要特别夸赞一下孔子的扮演者王绘春老师,感谢他演活了孔子,让我们领略到了孔子的伟大。

《孙子兵法》

本剧分为两部,第一部是叱咤风云,讲述孙武的故事,由郑则仕出演;第二部战国传奇,讲述孙膑的故事,由莫少聪出演。其中孙武是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和伍子胥一起使吴国强大,还差点灭掉强大的楚国。至于孙膑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主要就是他和同门师兄弟庞涓的故事。除了战争场面有点小之外,剧情、演员演技都值得称赞,而且还有关咏荷和李冰冰两位美女。

《东周列国·春秋篇》

东周列国·春秋篇》则是一集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骊山烽火、管仲拜相、霸主齐桓、羊皮换相、赵氏孤儿、勾践灭吴等,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而且剧中台词优美、朴实、深刻,同时也还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姓生活习惯、衣冠仪礼之类的,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之作,比起现在那些宫斗剧,真心不如好好看看这些良心剧集。然后还有一部《东周列国·战国篇》,豆瓣80分,一般2——3集一个故事,有孙膑庞涓的斗法、商鞅变法、苏秦张仪的纵横之术、荆轲刺秦王等。

1、《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2、《孟子》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3、《列子》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唐天宝元年,唐玄宗下旨设“玄学博士”,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加封为“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4、《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春秋末、战国初,代表作有《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代表作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代表作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先秦诸子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首先是儒家学派的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这两派思想在过去学者文人的头脑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常起着不同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一般说,儒家的入世精神是积极的,但维护封建秩序的说教却有不良的影响;道家对待现实的态度是消极的,但不肯同统治阶级合作,不肯同流合污的“清高”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有一些好影响。

就诗家来看,接受前者的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现为现实主义;接受后者的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现为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就代表着这两种不同的影响和作风。

思想:百家争鸣,有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 

韩非子的法家 

墨子的墨家 

庄子的道家 

孙武的兵家 

文学: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大部分是春秋时的作品;

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诗经》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②屈原和《离骚》 

第一,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第二,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第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③诸子散文 

第一,先秦诸子的散文都很出色,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先秦诸子的文章各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孟子和庄子。孟子的文风以刚柔相济的辩证见长。孟子的议论文中善于运用比喻。庄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有很多,大多已经散失,特别是在秦焚书坑儒之后,流传到今的著作还有不少。仅列书名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名著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中学语文教材已有入选片断的名著,分别列如下。

一、春秋时期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五经”之首。中学语文教材中《静女》《氓》《蒹葭》《伐檀》《硕鼠》《关雌》《七月》等出于此书。

2、《论语》,孔子的弟子编纂。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中学语文教材《论语》十则、《侍坐》《季氏将伐颛臾》《荷蓧丈人》出于此书。(《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比较有名,又称《侍坐》或《四子侍坐》)。

3、 《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史,相传为左秋明作。中学语文教材《曹刿论战》《肴之战》《烛之武退秦师》出于此书。《晋楚城濮之战》经常被选为文言文阅读练习命题材料。有些资料会提到“春秋三传”(将《左传》与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并提)。三传之中,《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左传》相当于作者独立编撰的新史书。

4、《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作。中学语文教材没有选入《老子》的任何章节,出自《老子》的常用成语不少,如:知足常乐、自知之明、虚怀若谷、小国寡民、无中生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受宠若惊、来者不善、老死不相往来、金玉满堂、和光同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二、战国时期

1、《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片断有《触蛮之争》、《庖丁解牛》和《逍遥游》。

2、《孟子》,共7篇,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文章有《齐桓晋文之事》《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等。《揠苗助长》《月攘一鸡》《奕秋诲奕》等寓言亦出于此书。

3、《荀子》,作者荀况,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中学语文教材将书中的一个片断改写成《劝学》,是必背内容。

4、 《韩非子》,全书55篇,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韩非,荀子的学生。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五蠹》《南郭处士》等皆出自此书。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

5、《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中学语文教材选《察今》和《察传》等文章片断。(著名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就出自《察今》)

6、《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作。因毛泽东主席在其著作中引用而家喻户晓的故事是《愚公移山》,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7、《战国策》,又称《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中学语文教材《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刺秦王》出于此书

8、《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屈原,楚国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离骚》为代表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有《涉江》全文和《离骚》的选段。屈原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其含义已经成为“文学”“有才华”的别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1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