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十大著名实验

科学史上十大著名实验,第1张

科学史上十大著名实验介绍如下:

1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在著名的比萨斜塔的顶部,当伽利略从塔顶放出两个铁球时,处在地面的人们发现这一轻一重两个球是同时着地。在当时,还是有人对这一实验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伽利略无法精确确认两个铁球同时落下。

2威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古希腊名医伽林曾指出,人体中有两种独立的血管系统:提供营养物质的蓝色血管系统,以及为肌肉活动提供动力的红色血管系统。血液散布到全身后,依靠不可见的“灵魂”将其推回,犹如潮水的涨落一般。哈维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将一条蛇解剖开来,然后用镊子夹住其心脏附近的腔静脉,结果发现蛇的心脏变白变小,当他松开镊子时,蛇的心脏又恢复了跳动。

3牛顿发现了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在牛顿的年代,甚至欧洲最伟大的科学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色的,当它在有色物体上反射或穿过有颜色的液体或玻璃时,它受到这些物体颜色的贴染后才显露出它们的颜色。

4拉瓦锡燃烧原理

在18世纪,传统的观点认为:东西可以燃烧是因为他们含有一种叫做燃素的东西,当燃烧一块木柴的时候,木柴就释放出这种不可思异的神奇物质,留下一堆灰烬。木柴从逻辑上说,是由组成燃素和灰组成的。同样,把金属在火焰下加热,留下白色的脆性物质,即金属灰。

5路易吉·伽伐尼最先证明自脊髓伸出的神经能产生电

一天伽伐尼惊奇地发现:当他的助手在远处的实验室摇动一个静电器时,一个被肢解的青蛙腿竟然会抽搐,同样的效果发生在雷雨天气。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把青蛙挂在黄铜钩上时,即使天气良好,青蛙的腿也会产生抽动现象。他得出结论,这其中存在某种生物电。他的同胞亚历山德罗·福达(Alessandro Volta )则认为,电是非生物性的。

6法拉第第一次认识到电磁现象与光现象间的关系

年轻的时候,法拉第就用一套实验证明了电和磁存在关系,在他的这一贡献下,电动机和发电机相续问世。在他53岁的时候,由于感觉的原因,他一度非常低落。为了摆脱这种情绪,这时候他法拉第决心寻找光与电磁现象的联系。

1845年他发现了原来没有旋光性的重玻璃在强磁场作用下产生旋光性,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偏转,此即磁致光效应,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电磁现象与光现象间的关系。

7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热不是一种物质,它是由运动产生的

为什么不断磨擦金属棒还有热量传出来呢?焦耳对上述学说提出了怀疑。热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概念。他用滑车和砝码作为实验工具,拉动浸于一个装水容器里的皮带轮转动,仔细观察水温变化。皮带轮的转动使水温上升,每一镑水上升一个单位的温度,就需要做772单位的功。由此得出:热不是一种物质,它是由运动产生的。

8迈克尔逊测定以太是否存在

迈克尔逊的一个著名实验是被称为迈克尔逊-莫雷的测定,用来测定“以太”是否存在的实验。迈克尔逊用干涉仪考察与地球运动同一方向传播的光线是否慢于与地球表面垂直方向传播的光线,这样就可以考察“以太”是否存在,而过去假设以太是一种除了地球的大气以外在整个空间存在的物质。

9伊万·巴甫洛夫研究动物的条件反射

跟传统方法相背,巴甫洛夫并不是用铃声来做进行狗的条件反射实验,而他的狗往往能在他的指挥下显得更加训练有素。

巴甫洛夫最引人注目的实验是首次用音乐来研究动物的条件反射。他先把狗训练到这种情景:当狗听到上升的悦耳的音调时候,嘴里开始分泌唾液,当听到下降的音调时则停止分泌。两种音调同时播放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呢?经验证明,经过简单的调节,狗仍然可以分辨出两种不同的音调,然后开始分泌唾液。它们的条件反射能力真强。

10密立根 密立根油滴实验

1910年,芝加哥大学的密立根发展出了一种分离和测量单个电子带电量的新方法。这个实验,也常称为油滴实验,对以后的物理学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密立根也因此蛮声海内外,并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了可以用油来进行实验,他准备了一套空气冷凝器及相关的易设置。借助于夹子,他悬起两片相距两厘米的铜片。

答:其他答主已经提到了很多疯狂的实验事例,艾伯菌再说一个,我认为非常疯狂的科学实验——大型强子对撞实验。

实验目的

大型强子对撞实验,绝对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为野心的实验之一。

因为 该实验的目的,就是探寻我们世界的本质规律,研究宇宙开端时的情景, 探索 空间的额外维度,找到微观世界的基本单位; 每一个目的,都看得出这项实验的野心。

世界上最大的对撞机,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位于瑞士和法国交界的侏罗山地下100米深处,周长近27公里,在2008年初次运行,运行时需要两座核电站来提供电力。

实验原理

在粒子物理学中,强子(质子和中子)已经算是基本粒子了(其实强子还可分为夸克,但因为夸克禁闭,使得夸克无法独立存在)。

但是科学家们并不甘心,想借助强子对撞机,把两束质子流加速到光速的9999999991%,然后发生碰撞,相互碰撞的质子会生成其他基本粒子,其中就有人类未发现过的粒子,以此 探索 物理学中的基本规律。

实验难度

截止目前为止,LHC耗资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有8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科学家为之工作。

LHC的制造难度也是相当巨大的,周长近27公里的主体结构,埋藏在地下100米深的地方,还要使加速磁场线圈处于零下-2713℃(19K)的环境中,内部真空度比月球还低十倍。

实验撞击瞬间,产生的高温达10万亿度,能模拟宇宙诞生后不久的宇宙状态,撞击时每秒产生数TB数据流,每次实验的数据,利用分布式超级计算机网络,都得处理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实验隐患

LHC在2008年运行前,在全世界范围还掀起过一阵舆论,说大型强子对撞实验,可能会撞击产生微型黑洞,然后黑洞会吞没地球

不过这一担心很快被科学家的解释打消了,因为LHC加速的是微观粒子,其质量远远小于普朗克质量(约10^-5g),而小于普朗克质量的物体是不会形成黑洞的,就算形成了黑洞,也会因为霍金辐射在瞬间蒸发掉。

实验成果

目前为止,LHC已经发现了众多基本粒子,其中包括著名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对粒子物理学,尤其是标准模型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

我国研究

在2014年,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拟备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简称CEPC),周长达100公里,碰撞能量至少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7倍。

这一提议当时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支持者主要从建造对撞机,对中国科研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证;反对者则认为当前建造对撞机不符合国情,因为按照预算,CEPC的总耗资达数百亿,甚至超过1000亿人民币。

2016年,CEPC的建造已经开始招标,地点设在广东省南部的深汕特别合作区,预计2028年投入使用,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塔斯基吉(Tuskegee )梅毒实验

这是在1932年到1972年在阿拉巴马州的塔斯基吉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 为了观察梅毒的传播和发病过程,399名黑人男性梅毒患者与没有梅毒的201个黑人男性对照组被欺骗接受实验,受试验者没有获得知情同意,被告知有血液疾病可以接受免费医疗。没有对梅毒患者进行任何治疗,病人被欺骗并接受了安慰剂治疗,即使后来青霉素已经可以有效治疗梅毒。在研究结束时,只有74名实验对象还活着。其中28人死于梅毒,100人死于梅毒并发症,40名实验对象的妻子被感染梅毒,19名儿童出生时患有先天性梅毒。

Milgram实验

该实验由耶鲁大学心理学家 Stanley Milgram于1963年设计,背景是纳粹份子 Adolf Eichmann被审判过程中强调自己在犯下罪行的过程中只是在 “ 执行命令”。 这个实验过程本身不算疯狂,但是实验结论较震惊: 普通人都会服从权力或权威,即使命令其做违背个人良知的事情。

实验设计:志愿者被告知协助老师考核学生,考核过程中学生每次出错则由协助者(实际上是实验对象)电击一次学生,电击电压由45V起,学生每出错一次点击电压提高15V,同时学生被点击后会发出不同程度痛苦叫声(实际没有点击,只是播放录制的声音),协助者(实际上是实验对象)被告知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结果发现: 尽管不情愿, 相当高比例的人会完全服从指令, 65%的协助者(实际上是实验对象)最后 的 电击学生的电压达到了 450V,所有的都超过了300V,如果这电压是 真的,那将是致命的。

这个实验证明: 普通人——在权威人士的命令下——会给完全陌生的人执行明显致命的电击。这些令人不安的发现既揭示了人类理智与行为的局限性,也引发了一场伦理争议,使得现在也无法深入 探索 这一领域。

为了解当人不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时,是否也服从权威。1966年有一个 “致命护士”实验 :医生电话要求夜班护士给病人服用最大剂量两倍 的未经批准 药物 (提前被换成糖丸,但护士不知情)。令人恐惧的是,22名护士中有21人执行了医生的要求。护士们已经在知道用药过量,而且违反了医院的规定:通过电话和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这项研究表明,权威光环会给人的道德判断带来重大影响。

我来说一个,有点恐怖。

它是现实版的《生化危机》!

1979年4月一天,前苏联工业重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突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

一家医院里被送来了三个症状极为相似的病人:发高烧、头痛胸闷、喘不过气。

医生一开始以为是肺炎,但症状发展很快,第二天凌晨,3个人已经有2人死亡。另一个口鼻都流出带血粘液,很快也昏迷死亡。

很快,市里的其它医院里被这样的患者挤满了,他们都发着高烧,不断咳嗽,有的甚至皮肤上长出恐怖的黑色水泡。

难道,一场可怕的,从未被发现的病毒正在流行?

短短一天已经有数十人死亡,医院的停尸房里,堆满了尸体。

很快,线索指向了城市32区,一家陶瓷厂,发现哪里很多人穿着防护服正在消毒。

政府很快放出消息,这是一家私人屠宰场,宰杀了被污染的猪肉,人们吃了就得病了。

人们根本不相信,猪肉能致人死亡。

后来N年之后的调查最终让真相大白。

原来这里有一座秘密的军用武器工厂,里边生产的武器正是苏联人从臭名昭著的731侵华部队手里截获的新型生化武器:炭疽。

原来在事发前一天,这家炭疽武器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为疏忽大意,一个过滤器在拆下后未被安装回去,工厂就启动了生产。于是,炭疽粉末借助风势,最终酿成了这场惨剧。

按照潜逃美国的前苏联原生化部门副主任的说法,这次事故造成至少有105人丧生,而确切数字未知,后来这位官员专门就此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生化危机》。

本想在战场上让敌人闻名丧胆,没想到最后自食恶果。可怜,可悲,可叹!

在人类科学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著名的“费城实验”,第一次费城实验即富兰克林在1752年在费城用风筝收集验证雷电的属性。而第二次发生在1943年的“费城实验”则更加惊心动魄,号称人类史上最夸张、最疯狂的实验,比富兰克林玩风筝那次要出名得多,无数文章、**、电视节目都介绍和讨论过它。

1943年十月,美国国家海军在费城非常机密的进行一次了人工磁场试验,即著名的‘费城实验(The Philadelphia Experiment)。据很多报道,这次实验顺利地把一艘名叫“埃尔德里奇号”的驱逐舰和这艘舰上的所有船员都送进了另一个空间。

实验发生时,船只周围形成巨大磁场,随即只见舰船被一层绿光笼罩,而舰只与船员们也很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不见。而实验终止时,该舰被移送到479千米以外的诺福克码头。事后,参与实验的一些船员留有实验的残留反应,不断的消失与重现。费城实验的主要负责人在实验几天之后就自杀身亡,留下的遗言称实验与相对论有关。

费城实验发生时,一些目击者称,当时看到船员出现恶心状况和无法分辨方向,并且一些船员突然消失,而还有船员被嵌入墙中,与船上的钢板融合,是否还生还都有待考证。

据其他参与过实验的一些科学家称,足够强力的磁云足以重新排列物质分子的结构,并使其瞬间转移到另外的时空。

费城实验被人们津津乐道了半个多世纪,拍摄出无数版本的**电视,并据说证明了爱因斯坦统一场理论,展示了电磁弯曲时空的可能性。

大家回答的很好,我就说个比较诡异的科学实验。是有关灵魂验证的。

关于灵魂的传说只古到今争论不休,可是没有几个人做实验验证,也不知道该怎么验证。

人们首先问灵魂是什么?灵魂和意识有什么区别?

这些问题貌似活人是回答不了的。

但有个科学家很疯狂,用自己生命验证人死后到底还有意识吗?

这个人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拉瓦锡生活在法国大变动的革命时期。法国大革命极为激进,一言不合就砍头,高峰期每天能杀上千人。

拉瓦锡由于政治观念异于当时的执政派,就被拉去砍头。

拉瓦锡一想,横竖都是死,还不如用自己的生命给科学做个贡献。他与刽子手约定,头颅被砍下之后,看看自己的眼睛能眨多少次,算一下每次的时间间隔,起码就可以证明人死后意识还能存在多久。

执行当天,一共杀了快30人,拉瓦锡是第四个。当他身首异处之后,眼睛足足眨了11次,每次按两秒算,也是22秒。这首次证明人头落地后,人还尚存意识。

但是这个实验饱受争议,目前没有官方记载,只是当时围观者的流传。但是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据有关记载,当时多位围观路人均表示的确存在此事。

现在科学家研究发现 人头落地后,其意识最长可以停留五分钟,原因就在于头颅中的血液还有氧气可供大脑消耗。

这个实验并没有完美证明人死后是否存在意识。

但还有一个更疯狂的实验企图证明人意识的存在。

这就是灵魂21克的实验。

在20世纪初,美国一名医生Dr Duncan MacDougall,想到了证明灵魂的方式。

他认为如果灵魂存在应该也是具有质量的,倘若把濒临死亡的人放在称上,他死后体重若有改变,就会证明其灵魂出窍,这样就可以根据生死的体重差别计算灵魂的重量,从而间接证明灵魂的存在。

话不多说,说干就干,这名医生找到了6位濒死的患者作为样本,把绝症患者放到自己设计很灵敏的称床上。

但是实验误差很大,测量了六个人,只有一个人的数据可以用,其他五个死时不断颠动和抽搐,导致称床无法记录死前死后的体重。

只有一个人的数据很完美,这个人就是第一个死者,死前很平静。

他足足观察了4个小时,记录下死者前后的体重变化是28克,除去液体挥发,最终得出的数据是21克,这就是灵魂21克的来源。

可是这个实验的真实严谨性饱受争议。科学家认为,除了液体挥发,气体也在挥发。还有一些能量的释放,这些东西都无法量化。这严格就无法证明灵魂的重量。

但是灵魂21克的说法就传播开来了,现在很多书籍借用未经证实的实验数据来表达某些观点。

现在科学家认为,灵魂21克纯属无稽之谈。实验漏洞层出不穷,灵魂是否存在首先是个大问题,灵魂即便存在,它是否是物质还是很大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 可以用来发展生产力,维护世界和平。但一些不端的人出于各种邪恶的目的,也会恶意使用各种 科技 ,出现很多疯狂的实验,在科学史上, 科技 走偏甚至变得邪恶的实验也并不少见。

例如,人类的微生物研究可以用来治疗疾病,造福人类,但在疯狂和邪恶的人手中,可以转变为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特别是一旦投入到军事方面的应用。

例如,在二战期间,日本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就进行了大量细菌战实验。他们在实验中使用无辜中国平民来进行活体实验,培养致病细菌。在战区内散布病菌,促使瘟疫的发生和流行,造成我国大量民众的伤亡。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也进行了大量生物战的应用,培养淋病,梅毒等病毒对当地平民进行感染,从而对敌方军队传播,用以杀伤和削弱对方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这种实验实在是令人不齿。

美国“明尼苏达饥饿实验”,一个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除了能减肥,还会发生什么?想减肥的人,可以看一看这个。

1944年,二战中的欧洲战场不仅打的十分艰难,还遇到一个巨大问题:资源缺乏。

说白了,大家都没吃的。美国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就算是仗打赢了,这么多难民都等着吃饭, 如果要救援他们,多少粮食够呢?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一位名叫Ancel Keys的博士,就发起了一项研究:饥饿会对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招募了36名男性志愿者。这 些人身体 健康 ,意志坚定,愿意献身于科学事业。

实验为期一年,3个月的观察期,6个月的饥饿实验,3个月的恢复期。

实验被安排在了明尼苏达大学 体育 馆下的宿舍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房间,平时都是在一起 娱乐 、工作,学习。

第一阶段的3个月是观察期,实验团队给志愿者每人每天两顿饭, 一共含有3200大卡的热量。 志愿者每天都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还要保证一周有35公里的步行运动量。

应该说,第一阶段是很正常的饮食和生活。

到了第二阶段,饥饿实验正式开始。

所有志愿者的饮食每天都被严格限制在1570大卡,主要都是蔬菜和面包,很少能吃到肉。同时,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变, 每天依然要学习、工作,以及每周不少于35公里的步行运动量。

那么这段时间的情况有什么变化呢?挑一些重要的说一说。

开始的几天,志愿者都出现了体力下降和精神萎靡的情况。而且,他们开始反应迟钝,警惕性降低,很难注意力集中。

随着实验的继续,志愿者们开始出现肠胃不适、失眠、头晕、水肿、脱发、怕冷、耳鸣、视线模糊、体温降低、排便减少等等状况。

最开始的时候,咖啡和口香糖是无限量提供的。饥饿的志愿者开始疯狂的喝咖啡嚼口香糖,实验人员不得不限制数量(有人一天嚼了400根口香糖)。

所有人都开始明显变得消瘦,越来越像骷髅一样。

除此之外,志愿者的情绪和性格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开始变得情绪波动大,抑郁,容易暴怒。一些焦虑的人开始啃指甲、过量吸烟。志愿者们谈论的话题不再是自己喜欢的,不管是政治军事还是美女,都不再谈论了。 他们的话题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食物。

很多人开始研究食谱,收集餐具,甚至有人能盯着一张食物的照片发呆2小时。

慢慢的,有人开始出现了精神异常,有一位志愿者绝望到想要自残离开实验,后来他真的切断了自己的三根手指。

还有一位志愿者开始做梦吃人肉,某一天实在受不了了,他跑出去偷吃了大量的冰激凌。当研究人员质问他的时候,这个人先是痛哭流涕,后来又暴力威胁研究人员。 他不得不被送到了精神病院,恢复饮食,治疗之后才痊愈。

坚持了半年的饥饿实验终于结束了,志愿者开始进入恢复期。

这段时间,他们无论怎么吃都会觉得自己还是很饿,暴饮暴食到会被送去医院急诊。一直到实验8个月之后,志愿者们才基本恢复了正常。

这次实验给专业研究人员带来了什么,我们不去深究了,只说一说减肥的问题。

通过节食进行减肥现在非常流行,还时不时爆出“一个月瘦20斤”的消息。但是,通过饥饿的方式减肥,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人的生理心理都会受到损害,而且,快速减肥的后果往往是快速反弹,没什么意义。

减肥还是要靠长时间的坚持,细水长流的运动锻炼加上合理的饮食搭配,别着急。

照片可能吓到大家了,赶紧去吃点东西压压惊吧……

1:人猿实验

其实人猿杂交的实验,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点不好确定,因为这个事情是在1927年的时候,白俄罗斯的一封报纸上被曝出来的,这封报纸上称苏联人曾经进行过人猿杂交的实验,而且这个消息已经报道之后,立刻引起了轰动性的效应。

2:危地马拉梅毒试验

危地马拉梅毒试验,是美国在1946年到1948年之间,展开的医学实验,但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就是参与的人员,都毫不知情,所以这些人就是彻彻底底的小白鼠,那么在全部的实验过程当中,大概有696名男性和女性接种了梅毒。

另外实际上从1932年的时候,美国公共部门就为一些感染梅毒的人免费治疗,但实际上治疗只是口号,真正目的还是实验,但纸包不知火,这个事最终还是被曝光,为此美国保密了40余年的梅毒实验,也让全世界感到震惊,后来美国政府在2010年的时候,正式发表致歉,并且保证再也不展开,违反国际法的人类实验了。

3:疯狂的火箭车

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就是人是不能承受过快的加速和减速的,那么有人就曾经思考过,到底人类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呢?这个人就叫约翰·斯坦普,约翰·斯坦普是一位医生,这位医生制造了一个疯狂的火箭车,这个火箭车的时速,达到了每小时1000公里。

这位医生坐在这辆火箭车上,然后开始了剧烈的加速,那么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这辆车的速度达到了1010公里,结果这位医生在整个过程当中,承受了大约35个G的加速度,最后这位医生不仅骨折,脑震荡,就连眼部的血管都爆了,但这位医生的实验是值得的,他为后来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沸水治肺炎

1846年弗吉尼亚州彼得堡的沃尔特·F·琼思,害怕黑人奴隶的肺炎会传染给家人,急于要找到治疗伤寒性肺炎的治疗方法,虽然对医学不是很懂,但是平常喜欢思考,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各种动物的皮肉经过沸水一过,总是变得白白净净的,便认定沸水能驱赶体内寒气,杀死细菌。出于对科学态度的严谨,没有即可大规模在黑人奴隶身上使用,而是挑选的两个做实验,他每隔四小时将沸水倒在患有伤寒性肺炎的裸体奴隶的背上,时间分秒误差他都非常严谨、认真的对待,最后实验结果是:他经过对实验者表情,以及每个毛孔细致入微的观察,坚定认为沸水烫背有效的治疗了肺炎,但是还不够完美,有其副作用,因为它会把人烫死!

把针插入人脑浆中的反应

1874年,爱尔兰仆人玛丽·拉弗蒂来到辛辛那提好撒玛利亚医院的Roberts Bartholow博士治疗她的癌症。Roberts Bartholow博士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机会,他切开了患者的头,取下其头盖骨,并将针电极插入暴露的脑部物质中。他将实验描述如下:

当针头进入大脑物质时,她抱怨颈部剧烈疼痛。为了得到更多明确的反应,我把电流的强度增加了她的面容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她开始哭泣。很快,她左手伸出,就好像抓住她面前的一些物体一样; 手臂目前被阵挛性痉挛激动; 她的眼睛固定不动,瞳孔广泛扩张; 嘴唇是蓝色的,她嘴里发誓; 她的呼吸变得嘶哑; 她失去了意识,左侧猛烈地痉挛。惊厥持续了五分钟,昏迷成功。她从袭击开始后的二十分钟内恢复了意识,并抱怨一些虚弱和眩晕。

-  Bartholow博士的研究报告

世界上最长的实验-沥青滴漏实验,这个实验的疯狂之处在于几代科学家的薪火相传,从192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91年了。

实验从1927年开始。

澳洲昆士兰大学的教授帕内尔为了向学生证明沥青不是固体而是液体,设计了这个实验。

在帕内尔执掌这个实验期间,沥青滴落装置总共滴落了三滴沥青。但在他去世以后,这个装置就被人遗忘了。 直到梅因斯通来到昆士兰大学,他发现了这个蒙尘的装置,并决定继续这个“伟大”的实验。

在接手的第二年,第四滴沥青就成功滴落,但梅因斯通因为刚刚结婚,还在度蜜月而错过了这个时刻。而且接下来的第四、第五滴也都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

在他因为喝了一杯咖啡而错过了第七滴沥青之后,他为滴落装置安装了一套摄影设备。本以为这波可以很稳,在第八滴沥青快要滴落时,梅因斯通还十分放心的去英国出差。

在英国时,他的同事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

好消息是沥青成功滴落,而且摄像头也拍下了这一幕,但坏消息是摄像机的储存设备坏了,影像没有被保存下来。

回到昆士兰的梅因斯通痛定思痛,更换了多个高清摄像头,还将实验过程放到网上进行直播,好让全世界的人们共襄盛举。

但让人遗憾的是,第九滴沥青在2014年年初滴落,而梅因斯通在2013年的8月就去世了。

让人稍显安慰的是,梅因斯通生前曾有幸观察了沥青滴落的全过程。

来自欧洲都柏林的圣三一大学在2013年的7月拍下了沥青滴落的瞬间。因为圣三一大学从1944年开始也在进行类似的实验,并首次拍下了滴落的整个过程。

“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

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圆周长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

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卡文迪许扭矩实验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米歇尔·傅科钟摆实验

罗伯特·米利肯的油滴实验

卢瑟福发现核子实验

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实验

1、吞鸡蛋的瓶子

材料:煮熟的鸡蛋一枚,牛奶瓶一个,瓶口比鸡蛋小一些,酒精棉球,当然蜡烛也可以。

先点燃酒精棉球,然后放入瓶中,迅速将鸡蛋放到瓶子上,看看鸡蛋是不是被吸入玻璃瓶中。王颢老师建议父母可以陪着孩子做一做,既动脑又动手。

2、扎不破的塑料袋

材料:塑料袋,铅笔,清水。

用家里的垃圾袋,当然用厚一些的保鲜袋做效果更好些。

3、变颜色的鲜花

材料:用浅色的鲜花,最好用白色的鲜花如康乃馨,食用色素,水和杯子。

做法很简单,杯子里倒上水,然后把色素滴入几滴,搅拌后放入鲜花即可,过段时间观察鲜花颜色就可以。

4、静电现象

材料:气球、小纸片。

将气球与衣服等物体摩擦,使其产生静电,把小纸片靠近气球,就会看见气球把小纸片吸起来。

5、互不理睬的气球

材料: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捆起来。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由于两个气球都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

6、钓冰块

材料:冰块、绳子、盐。

先在冰箱里冻块冰块,然后用线绳把它钓起来,把冰块上面撒点盐,按住线绳10秒钟,再试试,就可以吊起来了。

7、松果与气候

材料:水、干松果。

松树为了能更好的传播它的种子在雨季来临的时候松果是紧闭的,只有当雨季过去,天气比较干燥适合松果中的孢子飞出更远的距离的时候,它就会打开。通过这个实验来观察松果在环境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变化。

8、利用自制降落伞观察空气阻力

材料:塑料袋、绳子、小物品。

把小物品用绳子拴在塑料袋往空中一抛,就变成空投了。

9、神秘熄灭的蜡烛

材料:可乐、蜡烛。

刚打开的可乐,平口接触点燃的蜡烛,蜡烛很快就熄灭了,瓶子里面的二氧化碳可以倒出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就会熄灭蜡烛。

10、固态到液态的转化

材料:彩色蜡笔、电吹风。

将彩色蜡笔排成一排固定在纸板上,用电吹风加热使其融化,这个办法来做彩虹瀑布不错,要是有艺术细胞,可以排得更加有趣,最后做出来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彩虹水

了解化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利用几种不相溶混密度又不同的溶剂,分别溶解一些特定的溶质后,把形成的不同颜色的溶液在玻璃容器中混合静置,各种颜色的溶液即能分层,呈彩虹状。

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首先姚准把一个好看的玻璃瓶,三个塑料杯子,三种颜色的色素,一个玻璃瓶,食盐,勺子,水,滴管。

第一步:三个塑料杯中分别倒入三分之一的水,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

第二步:向其中两个杯子中加入 4 勺和一勺半的食盐(加入 4 勺食盐的溶液在最下层,加入一勺半食盐的液体在中间,不加食盐的液体在最上层)。

第三步:将加入 4 勺食盐的液体倒入玻璃瓶中,大约占瓶子体积的三分之一。用滴管沿着玻璃瓶内壁加入上一步中加入一勺半食盐的液体,大约加入玻璃瓶的三分之一。最后用滴管加入没有放食盐的液体。

然后好看的彩虹水就出现了!

让水迅速结冰

我们之中谁不希望掌控世界的自然力量?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够过一把赢:让水迅速结冰,就像对水施魔法一样。

要做到这点,我们首先要知道水为什么结冰。除了寒冷的温度之外,首先开始冻结的是杂质周围的水。微尘、微量的盐或钙这些杂质周围,都是冰最初形成的地方。

想象着点燃一张纸。它的边缘燃烧的速度最快,而你并不会从中间点燃它,因为它的边缘比表面要粗糙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实验,你需要使用纯净水。你可以自己制作纯净水,但更容易的是你可以直接购买一瓶纯净水。

另一个关键的步骤是你需要把纯净水放在冰箱里一段时间。虽然纯净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变成冰,但它在在冰点以下时不会成为固体,一定是这样的。它结冰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两小时 45 分钟。

但请注意了,当你把它拿出来的时候,记得要万分小心,因为即使轻微的震动这些水都可能立即变成冰!

硬水检验及软化

试剂:自来水,肥皂,洗脸盆

仪器:锅,炉子

实验原理:肥皂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并通过煮沸法降低其硬度。

1 儿童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儿童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1身边的科学小知识50个

身边的科学

只要你留心,科学无处不在。

星期六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做一个科学实验。我想了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实验,我要做一个鸡蛋会浮起来的科学实验。

准备一个杯子,再准备一个鸡蛋和一些盐。先往杯子里放上水,放上鸡蛋,再加上盐。真奇怪,这个时候鸡蛋虽然没有浮起来。我一想,就一勺一勺地往杯子里加盐。加了好几大勺,我发现鸡蛋开始慢慢地浮起来了。渐渐地,鸡蛋就像坐电梯一样,慢慢升到了水面。

为什么鸡蛋会从盐水里浮起来呢?因为水加了盐以后,盐水的密度就变大,密度大浮力就大,浮力大就能把鸡蛋托起来了。

科学实验真好玩,我还要试一次。

第二篇:身边的科学

一天晚上,妈妈买了一袋基尾虾,基尾虾是青色的,但煮熟了的基尾虾变红了,我去问妈妈,妈妈没把答案直接告诉我,而是给了我一本《你问我答》的书,让我去自己找答案。

我找啊找终于找到了,那是因为基尾虾体内有一种名叫色素叫虾红素,平时它与别的色素混在一起,无法显示出鲜红的本色,但经过加热后,别的色素都被破坏和分解了,唯独虾红素不怕高温,因此基尾虾煮了以后就变成了红色的。

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呀!

第三篇:身边的科学

说起科学,其实,我们身边发生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是有科学来解开的。就让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做饭的时候让我把醋瓶打开,我就是拧不开。

后来,妈妈告诉我,先将醋瓶在热水里泡五分钟,然后用凉水冲一下,很容易就会拧开的。说着,我试着用妈妈的办法做了。果然,醋瓶被轻而易举地拧开了。妈妈告诉我这就是热胀冷缩的作用。

经过这件事儿,我从心里感谢科学,它让我进步,也帮我成长。

2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小学生科学小知识都有哪些

1为甚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

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2 为甚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

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3 为甚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

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4 为甚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却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5 为甚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6 为甚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7 为甚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

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8 为甚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

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9 为甚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

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0 为甚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

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1 为甚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350个关于身边的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1 为什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2 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3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 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4 什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很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痕痒了!

5 为什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6 为甚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 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7 为甚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却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8 为甚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9 为甚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10 为甚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

4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1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2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 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3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4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5、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6、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7、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5我们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常识类:身边的科学: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因为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身边的科学:为什么不能关灯看电视?电视机的屏幕和图象都比较小,在黑暗中看,视力要高度集中和扩展,对电视机屏幕上的光线的强烈反映特别敏感,会使眼睛受到 ,视力下降。身边的科学: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答: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

身边的科学:为什么自行车能动?答: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身边的科学:刮风时为什么会发出"嗖嗖"的声响强劲的风一旦碰上电线或树枝这种细长的东西时就发出"嗖嗖"的声响。

细长的鞭子在空中猛烈抖动鞭子这种棒状物的后面就形成了空气的漩涡从而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风吹树枝的道理与挥鞭子一样。

在呈锐角的地方或缝隙的后面刮风时也会形成这种漩涡并发出"嗖嗖"的声音而且根据风力的强弱发出的音调高低也不同。身边的科学:蜜蜂怎样酿蜜?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6身边的一些小常识,小科学

一本久置的书如果书的封面发生了向上卷曲的现象,那是因为空气中的湿度在不断地变化所造成的;因为书的纸张吸收了空气中的水份,当空气变得比较干燥后它又开始“蒸发水份”,空气中湿度大了又开始吸收水份,这样不断地吸收和蒸发水份就容易引起纸张纤维的“变形”,所以,纸张就会向上卷曲了

杠杆原理。

运用杠杆原理不只是为了省力,在用筷子时它就没有省力,却省了距离,使操纵更加灵活,但是却费力了(费的这点力也没关系呀)。

杠杆的动力和阻力指的都是杠杆受到的力,动力是手指对筷子的作用力,阻力是菜对筷子的作用力。确定筷子这个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需要找到支点,支点在筷子的上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筷子是一个费力杠杆。

都是费力杠杆。因为夹菜的地点都在筷子头上。

你可以拿筷子感受一下。

它的支点应该在虎口(食指与大姆指相连)处,

动力是手指对筷子的作用力,一般在筷子中点上下(就算你很向下拿,也不能到筷子头吧)。

阻力是菜阻碍筷子合拢的力,一般作用在筷子头上。(除非你单独把菜放在中间处,但这就不是正常使用了)

所以它是一个动力臂水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

不同的人拿筷子的位置不同,会造成费力的程度不同,但都是费力杠杆。

7身边的科学小知识有

喝牛奶前应该先吃面包

牛奶是天然食物中营养最全面、比例最合适,且最容易被人消化吸收的一种饮品。但是喝牛奶却大有讲究,

方法不妥,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专家认为,喝牛奶最好

不加 糖。否则,不但不易被消化吸收,还会滞留在消化道中,影响肠胃功能。牛奶可加热,但不要煮沸。因为

煮沸后,有的维生素会被破坏,而且牛奶中的钙会形成磷酸 钙沉淀,不易被人体吸收,早餐不要只喝牛奶。空腹喝牛奶会加速胃肠蠕动,造成吸收不良。正确的方法是:早餐先吃面包、糕点等,再喝牛奶,这样会使营养更加 平衡。同时,喝牛奶不要同时吃巧克力。因为巧克力中的草酸会与牛奶中的钙结合成草酸钙,使钙无法被人体充分吸收。

牛奶加热后为什么会有层皮

那层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质牛奶中含有牛生长发育的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蛋白质一旦受热就会凝固煮熟的鸡蛋之所以会凝固,就是因为鸡蛋里的蛋白质凝固了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会因加热而凝固蛋白质,特别是牛奶的蛋白质,即便不加热,一变质就会凝固蛋白质变质时会产生酸,酸能使牛奶凝固用乳酸菌凝固的酸奶酪虽然能吃,但自然变质而凝固的牛奶还是不吃为好,因为不知道里面会含有什么样的能使人致病的细菌。

8寻找身边的科学小常识

睡到自然醒的7个关键 如果你总是快要迟到了,才费力地起床,一整天无精打采、哈欠连连,你需要的是尽快设定起床的仪式,这些仪式将能帮助你不用调闹钟,也能愉悦地睁开眼睛。

改变总是比较困难,但想想看,每天起床的时间是一天的开始,如果能快乐地起床,一天必能心情舒畅。 1 定时 你一定听过每天定时上床睡觉非常重要,如果你就是做不到,试试看每天定时起床,不消6个星期,实际的睡眠节奏就会与你的生理节奏相符,“规律对设定生理时钟非常重要,”美国康乃尔大学心理系教授马思认为。

所以也别回去睡回笼觉,这样会让生理节奏更混乱,一旦睁开眼,不要犹豫就起床吧。 就算周末也得保持这样的规律。

如果你每逢周末就通宵达旦,隔日再睡到中午,马上你就会知道痛苦,星期一又要哀声连连地起床。 马思教授建议,就算周末熬夜,还是要在固定时间起床,中午睡个小午觉补眠,不过这种事还是愈少愈好。

2 阳光 如果早起对你而言,是不可能的任务,那就让阳光来帮助你。因为那些全光谱的阳光可以调节血清素(serotonin)和褪黑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

当受到光线照射,血清素会使身体的代谢加快,当天晚上就会早点想睡,隔天也就会早点起床。 如果没办法一早起床就去徜徉在阳光下,也可以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或是准备一盏明灯,闹钟一响就打开。

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发现,在闹钟响起前你就精神奕奕地起床。 3 声音 有没有发现你很容易随手按掉伴随多年的闹钟,因为大脑习惯忽视熟悉的声音,因此,可以准备两、三个闹钟轮流着用,或者浪漫一点用音乐叫醒你,因为音乐会促进脑中氧气与血液的流动,让身体也想律动起来。

听什么音乐好?《活力充沛24小时》的作者南西曼森建议,如果想提振元气,可以选类似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想要一早就精力充沛,可以选舞曲 4 深呼吸 起床后,深呼吸可以让身体踏出舒畅的一天。先缓缓地吸气,仿佛吸至头顶,再将所有的气吐出来,停两秒钟后,再做一次,可以让身体充满早晨新鲜的空气,一天也容易神采奕奕。

5 水 一起床后,马上就去找水喝,会让身体知道新的一天要开始了。而且人类在睡眠时间会发汗约一杯水的量,若前一晚喝了酒,更会让身体如同置身沙漠一般,所以先喝水,然后进厕所将老废的物质排出,会让身体很舒服。

6 香味 香味也会 脑部,提高知觉机能,赶走睡意和疲劳。所以有人一早煮咖啡,用咖啡香叫醒自己。

如果你的阳台上种有香草植物,也可以在洗脸台上放满水后,摘一片薄荷浸泡水中,薄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此举也有益于皮肤。 7 甜味 一早起床总觉得晕头转向,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此时脑中毫无营养,脑部的能量来源就是葡萄糖,这时马上补充含有甜味的食物,如香蕉、苹果,马上会有效果。

试试看,美妙的清晨正在等着你。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下:

1、云和雨滴

步骤:在一个玻璃杯里装入蓝色的水,用来模拟“雨”,另一个玻璃杯装入棉球,用以模拟“云”。邀请小朋友用夹子夹起棉球在蓝色雨水中浸泡,模拟云吸收水分。用小手从吸饱了水分的棉球中把雨水挤出来,这个模拟“下雨”的过程可以锻炼小朋友的精细动作,享受玩水的乐趣。

 2、沉下去&浮上来

步骤:收集一些物体,有些会浮起来,有些沉下去。请孩子预测哪些东西会沉,哪些会浮。把物体放到水里,看看孩子的预测是否准确。

3、植物生长

步骤:教孩子拿几粒豌豆,放在厨房纸巾上然后轻轻包起来,再用喷雾瓶将豌豆和纸喷湿。提醒孩子每天用纸喷水,保持种子湿润。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情况,提示:可以使用放大镜。发芽的种子可以教孩子移植到装满盆栽土的小花盆,提醒孩子,土壤也要保持湿润。

4、叶子吸水

步骤:将两种颜色的食用色素分别滴入盛了水的杯子里。将2片大白菜的叶子分别浸入染过不同颜色的水里静置一个晚上,就能看到白菜叶子明显地染上了色素的颜色。

5、吹泡泡

步骤:将两种颜色的食用色素分别滴入盛了水的杯子里。将2片大白菜的叶子分别浸入染过不同颜色的水里静置一个晚上,就能看到白菜叶子明显地染上了色素的颜色。

6、磁性&非磁性

步骤:找出一些小物件,确认有些物体的成分里含铁的材质,能被磁铁吸起来。让孩子使用磁铁,检查哪些物体可以被吸起来,哪些不能被吸起来。把有磁性的物体分为一类,没有磁性的分为一类。

7、水和油

步骤:让孩子使用磁铁,检查哪些物体可以被吸起来,哪些不能被吸起来。把有磁性的物体分为一类,没有磁性的分为一类。让小朋友观察油能否被染色,然后极尽可能充分搅拌,看油能否在努力下被染色不管小朋友多努力,油都是不可能被染色的,因为水与油不能融合,同时由于油比水的密度低,所以它会浮在上面。

8、跳舞的葡萄干

步骤:让小朋友观察油能否被染色,然后极尽可能充分搅拌,看油能否在努力下被染色。可以同时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葡萄干,观察会不会有相同的反应。

9、火山喷发

步骤:将双氧水倒入塑料瓶,滴入食用色素,加入少量洗洁精。1勺酵母用温水溶解后倒入塑料瓶。接下来,就和小朋友一起观察超级有趣的喷发效果吧!泡沫会涌出瓶口,请小朋友做好观察。

10、植物的蒸腾作用

步骤:把透明塑料袋套到植物上,用胶带固定好不透气。等待20-30分钟(实际操作,根据地区情况,可能还有更久些)。接下来,就和小朋友一起观察塑料袋壁有无一层水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1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